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30T16:46:26.68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洲

[导读] 脑转移是肺癌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严重影响其预后[1]。而在肺癌中,腺癌最易出现脑转移,小细胞肺癌次之。

杨洲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410007

【摘要】目的对肺癌脑转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择2010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于本室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164 例,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放、化疗结合疗效明显比单一进行放疗或化疗好。相较于无效组即SD+PD 病人,治疗有效组即CR+PR 病人的生存期长得多(P<0.05)。结论对出现脑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采用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要密切注意病人情况,严密观察其症状,合理指导治疗,以保障有效治疗。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预后;生存期

脑转移是肺癌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严重影响其预后[1]。而在肺癌中,腺癌最易出现脑转移,小细胞肺癌次之。Ⅲ、Ⅳ、广泛期病人为主要群体。一旦出现脑转移,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病人将很快死亡,生存期一般不超过3 个月。为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特整理164 位肺癌脑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1 一般资料

择2010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于本室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 164 例,男118 人,女46 人,年龄在31—74 之间,平均约54 岁。合计腺癌共102 人,小细胞肺癌共48 人,鳞癌共6 人,腺鳞癌共3 人,未定型癌共5 人。脑转移中,多发病灶占111 人,单发病灶占 45 人。其中伴有如骨、肝、肾上腺等其他部位转移者46 人、侧肢运动障碍者33 人、癫痫样抽搐17 人、共济失调者12 人。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49 人采用放疗,32 人采用化疗,83 人采用放、化疗结合。全脑放疗方案:一周5 次,每次剂量为2.0 Gy,总剂量控制在20—40 Gy。化疗方案:以顺铂为主,结合吉西他滨、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及紫杉醇等剂药进行化疗。治疗期间,酌情采取对症治疗,适当给予脱水剂或激素,没有因不耐受而退出治疗的现象。

2.2 观察指标

性别、年龄、KPS 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期、并发症。

2.3 近期疗效判定

在结束治疗的两个月后,症状消失为CR;症状明显改善为PR;症状无较明显缓解为SD;症状加重为PD。CR+PR 判定为有效治疗, SD+PD 则判定为无效治疗。

3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 个月, 其中一年生存率为52.4% (86/164),两年生存率为20.7%(34/164)。近期临床疗效判定为CR 者65 人,判定为PR 者58 人,判定为SD 者26 人,判定为PD 者 15 人。CR+PR 组即治疗有效组共123 人,有效率为75.0%。单因素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KPS 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原发肿瘤控制情况、治疗方式以及近期疗效对预后的影响,数据表明:治疗方式、

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能不能做手术

在确诊为肺腺癌之后,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更是饱受折磨,作为人体非常复杂又重要的器官,脑转移的出现,颅内组织的受损,不仅会让患者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因而需要及时采取治疗。因能够直接切除病灶,因而很多脑转移患者和家属会寻求手术切除。那么,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能不能做手术呢? 近年来,肺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亦随之增多。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脑转移预后的关键,因而脑转移的征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肺腺癌脑转移主要通过血行转移,因而动脉供血丰富的分布区癌转移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对侧偏瘫、半身感觉减退、偏言,若病变位于主侧半球,患者还会出现失语。由于大脑后部、小脑和脑干的供血也较为丰富,因而同样是脑转移瘤的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眩晕、视力障碍、视野缺损、构音和吞咽困难等颅神经障碍症状,以及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等症状。随着颅内脑转移瘤的生长,还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迟发癫痫、精神异常、幻嗅等。 当出现脑转移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因能够直接切除病灶,临床上很多脑转移的患者和家属会寻求手术治疗。那么,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能不能做手术呢?脑转移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属晚期,以往,对晚期患者多不建议行手术切除,然而,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及方式的完善,即使是晚期患者也能够通过手术获益。因此,当肺腺癌原发灶已控制或能够控制,而颅内转移灶局限,且位于可切除部位,无颅外其他转移灶,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时,一定要积极配合手术。通过手术对病灶的切除,有效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然而,手术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还需辅助其他治疗,如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以巩固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几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临床上,很多脑转移患者都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如当脑转移瘤位于中脑、桥脑、皮质运动区等手术禁区,或年龄大、身体差、颅内多发灶,并有其他部位转移等。此时,患者往往需要给予手术外的其他治疗,如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癌功效,加上其安全、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的优势,促使很多脑转移患者会寻求中医治疗,尤其是那些年老、体弱、

病例分析——肺癌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 癌 一、概论 1.概念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亦称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关。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在60~79岁之间。 2.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大量资料说明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如病毒感染、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3.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约占l/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 按细胞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 二、诊断要点 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史。 2.症状体征

①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体征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泡沫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咯血:以中央型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血痰。 喘鸣、气急、胸闷、发热、厌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 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静脉曲张和上肢,颈面部水肿。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s tumor),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 ③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骨转移。 ④肺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肿瘤综合征。 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Ⅱ.其他肺外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胸部X线检查 1)中心型肺癌 直接X线征象: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毛糙,可有分叶或切迹等表现。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并存时,可呈现反“S”形征象,有诊断意义。 间接X线征象:由于肿块在气管内生长,可使支气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可形成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和继发性肺脓肿等征象。 2)周围型肺癌:多呈孤立的类球形病灶,大多数为单发。早期常呈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也可呈结节状,网状阴影。肿块周边可有毛刺,切迹和分叶。如发生癌性空洞,多

浅议肺癌合并脑转移病人分期手术治疗

浅议肺癌合并脑转移病人分期手术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肺肿瘤;脑转移瘤;手术治疗 1990—2004年我院收治肺癌合并脑转移12例,现将我们分期行肺癌切除及脑转移瘤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3岁。12例中10例因头晕、头痛、乏力、视物模糊、复视等脑部症状收住脑外科;2例因反复咳嗽、胸痛等胸部症状收住胸外科。CT及MRI示脑部为球形病灶,直径2~4 cm。11例为单发病灶,l例为双病灶。病灶位于右枕叶3例,右脑5例,右顶叶l例,左脑2例,左颞顶叶1例。12例均为周围型肺癌,直径2~5 cm。左上叶4例,左后叶5例,右上叶3例。ECT 骨扫描示均未见骨转移,肝脏B超均未见转移瘤。根据TNM分期,T1N0M1期3例。T2N1M1期9例。病理检查:低分化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5例,腺泡状腺癌3例。 12例中10例先行脑转移瘤及周围水肿带完整切除术,同时去骨瓣减压,2周后再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2例先行肺部手术后再行脑部手术。术后常规行周围静脉化疗6疗程。

术后10例恢复顺利。l例视物模糊、复视,症状无改善。1例肢体偏瘫稍加重。10例恢复顺利者,出院后4月,有2例发现头昏、CT 复查发现又有脑部单发转移瘤,行X刀治疗,病人最终症状缓解。 术后随访至2005年12月,8例已死亡。死因:肺脑肿瘤复发并广泛转移。8例中生存时间为9~26个月,平均16个月。4例健在。4例中最短生存4个月,最长生存38个月,其中l例因脑转移瘤复发行X刀治疗,生存了22个月。 2 讨论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高,约占脑转移瘤的30%~40%。其中腺癌脑转移最多[1]。本组12例病人为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且发生在腺癌各期。大部分以脑部症状首发。对肺癌脑转移病人过去多主张非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诊断手段增多,对肺癌脑转移病人,行选择性分期手术,可缓解病人症状,延长病人生命。 肺癌的血行转移比较多见,在血流中发现癌细胞,与预后并无明确的关系,这些癌细胞与远处转移肯定有关[2]。肺癌脑转移为血行转移,故选择病人要严格。其适应证为:(1)脑部转移瘤为单发。(2)肺部病灶能切除。(3)无肝、骨等转移。(4)病人全身状况较好,能耐受肺、脑手术者。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转移瘤的一种极佳方法,可以代替手术切除[3]。颅内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局部,边界清楚且体积较小。本组2例术后脑部转移瘤再发行X刀治疗,病人症状缓解,均取得良好疗效,证实此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由于发病隐匿,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肺癌晚期脑转移并不少见,约有40%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出现脑转移病情比较严重,对于治疗方法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手术:如果全身其他处确无转移,而颅内转移灶又为单个病灶,又可以开颅手术。但是手术只能切掉肿瘤,残存在血液和淋巴里的癌细胞却依然存在。因此,常会出现术后复发。 2、肺癌脑转移的放疗:肺癌脑转移首选放疗,但脑转移为血行转移所致,因此可能存在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如果一开始就用X刀或者Y刀治疗,会造成脑部其他部位可能存在肿瘤被忽略。而且肺癌脑转移的放疗往往会诱发食管损伤、心脏损害、肺损伤、脊髓发射性脊髓炎等并发症。所以,在和放疗的同时,能够结合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放疗的疗效。 3、肺癌脑转移的化疗:对于脑转移的全身用药也要根据细胞类型而定,但要看药物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有治疗效果。化疗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化疗的同时用中药,也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4、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肿瘤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无论是早、中、晚期和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均可使用。术后身体极虚,病重元气大亏的危重病人,也同样能应用,即使被判死刑而不治的患者也能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果。 以上就是肺癌脑转移方法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袁希福教授认为,肺癌出现脑转移并不是意味着被判了死刑,选择恰当合适的治疗方案依然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肺癌晚期脑转移治疗药物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肺癌发展到了后期出现脑转移是比较常见的,相对于其他转移,脑转移治疗较困难,但是也不要恐慌,应该积极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治疗肺癌晚期脑转移的药物。 过去肺癌病人一旦出现脑转移,无疑就等于判了死刑,预后较差,但现在随着对肺癌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药出现,并且放疗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一些药物治疗,既能联合放疗一起使用,也能单独作用于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药物也是非常多的,主要包括化疗药物和中医药药物,化疗是晚期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肺癌脑转移病情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此时患者体质较差,化疗往往使患者本身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患者往往无法忍受不得不放弃治疗,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肺癌脑转移更适合采用温和的中医药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肺癌脑转移,虽然短期没有化疗效果显著,但是中医治疗从患者整体着手,抓住病机要害,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瘤体未见明显缩小,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期限却有西医难以企及的结果。 廖年零,女,67岁,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和平村人,右肺中央型肺癌 2014年5月4日,因近半年一直口干、多尿,而且身体消瘦明显,廖年零到岳阳市人民医院检查,随后确诊为右肺中央型肺癌。确诊后,医生建议她化疗,并告诉其家人:“如果不化疗,病人半年左右就危险了。”但廖年零看着医院里那些被化疗折磨的痛苦不堪的病人,深思熟虑后还是拒绝了医生化疗的建议。 2014年6月9日,廖年零经亲戚食管癌患者彭孝国的介绍,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袁希福院长详细了解病情后为其开方诊治。以“三联平衡疗法”进行中医治疗后,前三个月除精神、体力明显改善外,症状并没有缓解,但廖年零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选择服用中药。此后,廖年零的身体不仅越来越好,而且后背疼痛等症状逐渐改善。 用药至今,廖年零的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不仅能够做家务,而且还可以到山上的地里做农活,一点问题都没有,其丈夫高兴地说:“她(廖年零)现在跟正常人一样”。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治癌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癌理念先进,治癌效果也逐渐得到临床实践的证明,帮助很多达到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中医治疗癌症,主要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肺癌晚期脑转移除了要积极的治疗,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脑转移并不是意味着死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依然能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此外家属也要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做好合理的饮食搭配,都有助于治疗疾病。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164 例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30T16:46:26.68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洲 [导读] 脑转移是肺癌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严重影响其预后[1]。而在肺癌中,腺癌最易出现脑转移,小细胞肺癌次之。 杨洲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410007 【摘要】目的对肺癌脑转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择2010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于本室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164 例,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放、化疗结合疗效明显比单一进行放疗或化疗好。相较于无效组即SD+PD 病人,治疗有效组即CR+PR 病人的生存期长得多(P<0.05)。结论对出现脑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采用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要密切注意病人情况,严密观察其症状,合理指导治疗,以保障有效治疗。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预后;生存期 脑转移是肺癌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严重影响其预后[1]。而在肺癌中,腺癌最易出现脑转移,小细胞肺癌次之。Ⅲ、Ⅳ、广泛期病人为主要群体。一旦出现脑转移,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病人将很快死亡,生存期一般不超过3 个月。为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特整理164 位肺癌脑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1 一般资料 择2010 年3 月至2013 年3 月于本室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病例 164 例,男118 人,女46 人,年龄在31—74 之间,平均约54 岁。合计腺癌共102 人,小细胞肺癌共48 人,鳞癌共6 人,腺鳞癌共3 人,未定型癌共5 人。脑转移中,多发病灶占111 人,单发病灶占 45 人。其中伴有如骨、肝、肾上腺等其他部位转移者46 人、侧肢运动障碍者33 人、癫痫样抽搐17 人、共济失调者12 人。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49 人采用放疗,32 人采用化疗,83 人采用放、化疗结合。全脑放疗方案:一周5 次,每次剂量为2.0 Gy,总剂量控制在20—40 Gy。化疗方案:以顺铂为主,结合吉西他滨、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及紫杉醇等剂药进行化疗。治疗期间,酌情采取对症治疗,适当给予脱水剂或激素,没有因不耐受而退出治疗的现象。 2.2 观察指标 性别、年龄、KPS 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期、并发症。 2.3 近期疗效判定 在结束治疗的两个月后,症状消失为CR;症状明显改善为PR;症状无较明显缓解为SD;症状加重为PD。CR+PR 判定为有效治疗, SD+PD 则判定为无效治疗。 3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 个月, 其中一年生存率为52.4% (86/164),两年生存率为20.7%(34/164)。近期临床疗效判定为CR 者65 人,判定为PR 者58 人,判定为SD 者26 人,判定为PD 者 15 人。CR+PR 组即治疗有效组共123 人,有效率为75.0%。单因素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KPS 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原发肿瘤控制情况、治疗方式以及近期疗效对预后的影响,数据表明:治疗方式、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2019年,美国有176.2万新确诊的癌症病例,并有60.7万人死于癌症或其相关事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最高,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4。约30%~50%的肺癌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甚至超过了50%。随着诊断技术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也在上升。肺癌脑转移预后极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近年来随着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肺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得以提升,因此对其脑转移的治疗更加关注。现将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01 全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WBRT)是脑转移最为基础的放疗方式。对于多发脑转移患者(通常指病灶数>3),WBRT可以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6个月,并有10%~15%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WBRT使约60%颅内肿瘤退缩,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预后。 WBRT最常用的分割形式为30Gy/10f。Meta分析得出,高于30Gy/10f 的生物剂量不会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OS)、症状控制率和神经系统功能(NFI),而小于此生物剂量则会使患者的OS和NFI获益减少。对于递归分隔分析(RPA)分期高、分级预后评估(GPA)评分低的预后较差的患者,

20Gy/5f的分割方式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次选方案(n=333,其中肺癌211例,占63.4%)。 Aoyama等报道在脑部病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疗(SRT)后联合WBRT较单纯的SRS/SRT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颅内局部控制率,但OS无差异,亚组分析仅在GPA评分高、预后好的患者中带来生存获益,且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增加。为了降低WBRT对患者神经认知功的影响,Gondi等利用调强放疗(IMRT)行保护海马的WBRT(HA-WBRT)。HA-WBRT比WBRT减少了神经干细胞80%的照射剂量,并使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不变。HA-WBRT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低剂量区复发率,但减少了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生活质量。此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自动治疗计划系统(aTPS)具有进一步减少海马区的照射剂量、提高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的均匀性、减少在正常脑组织中产生不必要的热点(hot spot)等诸多优势。目前HA-WBRT还未被常规推荐,但VMAT和aTPS的出现将显著提高HA-WBRT在临床上的地位,并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 以美金刚(memantine)和多奈哌齐(donepezil)等为代表的各种药物对改善WBRT造成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得出,在WBRT前和期间服用美金刚可以推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的时间,延缓记忆能力、执行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速度。有学者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用于脑部放疗后的患者,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几率降低。美金刚联合普通WBRT或HA-

最新肺癌脑转移引起的脑水肿的处理教案资料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的肺癌转移现象之一,脑转移可能会引发脑水肿,例如药代邮有位山东的肺鳞癌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特罗凯13个月耐药后脑转移就伴有脑水肿。药代邮建议这类患者行颅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如果确诊可行颅脑放疗控制肿瘤,缓解脑水肿症状。 本篇文章比较内容较为专业,重点介绍临床上脑水肿的标准处理方案,患者们可做一个大致了解即可。 临床上脑水肿的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案 肺癌晚期脑转移的病人,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首先针对脑水肿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同时应用鞘内注药,辅助全身化疗配合上局部肺部肿瘤及脑转移瘤的精确放疗,辅助上扶正抗癌的中药进一步巩固治疗。 药物总览 一、吊水的:甘露醇、山梨醇、甘油果糖、地塞米松(激素)、七叶皂苷钠 二、口服的:强的松(激素)、速尿片、易思清、七叶皂苷钠片、甘油盐水 降颅内压药物治疗 临床上脱水治疗是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的主要方法。脱水治疗可减轻脑水肿,缩小脑体积,改善脑供血和供氧情况,防止和阻断颅内压恶性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脑疝前驱期或已发生脑疝时,正确应用脱水药物常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常用脱水药物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大类,激素也用于治疗脑水肿。 渗透性脱水药物 渗透性脱水药物进入机体后一般不被机体代谢,又不易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可使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由于血脑屏障作用,药物在血液中不能迅速转入脑及脑脊液中,在血液与脑组织内形成渗透压梯度,使水肿脑组织的水分移向血浆,再经肾脏排出体外而产生脱水作用。 另外,因血浆渗透压增高还能增加血容量,同时增加肾血流量,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因药物在肾小管中几乎不被重吸收,因而增加肾小管内渗透压,从而抑制水分及部分电解质的回收产生利尿作用,故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渗透性脱水常用药物: 一、甘油(glycerin) 本品具脱水作用,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作用较好。其优点是:不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降颅内压作用迅速而持久,无“反跳现象”;能供给热量,1g甘油可产生4.312Kcal热量;能改善脑血流量和脑代谢;无毒性和严重的副作用。 用法:静滴,按每日0.7~1.2g/kg体重计,以10%甘油葡萄糖液或10%甘油盐水液静滴,可用5~6日。口服,按每日1~2g/kg体重给予50%甘油盐水溶液,每隔6~8h服一次。 副作用:有轻度头痛、眩晕、恶心、血压升高等,高浓度(30%以上)静滴,可产生静脉炎或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等,注意注射速度不宜太快。 二、冻干人血浆(humanplasma dried) 可增加血容量、血浆蛋白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用于脑水肿合并体液大量丢失伴休克者。

双肺原发肺癌病例讨论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已婚,于1999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示:胸部占位,后就诊于当地部队医院行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上叶边缘结节。后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胸部CT示:左上肺肿瘤,遂遂于1999-2-4在全麻下行电视胸腔镜下左上肺病灶切除+开胸左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1.5*0.8*0.8cm),支气管断端未见癌转移,支气管淋巴结(0/2),肺动脉旁淋巴结未见癌转移。2008年12月患者出现咳嗽,伴痰中带血,于北京某医院行胸部CT示:右上肺肺癌,于广安门医院自服中药1月后2008-12-18于天津某医院行右上肺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切片示:细支气管肺泡癌(非粘液型),支气管断端(-),中叶及下叶结节均阴性,区域淋巴结未见转移。此后患者规律复查病情稳定无进展。今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院。 【既往史】 既往2型糖尿病史18年,规律口服“消渴丸8粒/次3/日”药物治疗,自诉血糖控制理想;胆囊切除术后15年;冠心病史9年,发作性胸闷,间断口服“丹参片(具体不详)”,病情尚稳定。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输血史;对磺胺类药物、槐花及海鲜等食物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 【查体】 神志清晰,应答准确,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右侧腹股沟可触及2.5cm*1cm肿大淋巴结,质软,活动度尚可,无红肿热痛,余浅表淋巴结

未触及,双侧季肋区分别可见一长约2cm弧形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右侧中腹部可见一长约12cm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肿瘤五项、DD、凝血四项基本正常;糖化血红蛋白:8.00%;大生化:GLU10.40mmol/L,余正常。TPSA:0.722ng/ml,FPSA0.25ng/ml。心电图:窦性心律,ST改变;头颅+肺部+上腹部CT:与前片2016-12-03,2016-12-07比较:1.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2.符合两肺上叶术后改变,同前;3.双肺多发索条,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及左肺上叶舌段、下叶背段多发条索伴支气管牵拉扩张,基本同前;4.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改变;5.肝IV段钙化灶;6.胆囊显示不清,同前;7.双肾囊性病变(BosniakI型),同前。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60%;锁骨上窝彩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彩超:左腋下 1.0*0.4cm,右侧未见;颈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可见(具体:右侧1.1*0.5cm,左侧1.2*0.5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彩超: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可见(具体:右侧较大 3.0*1.0cm,左侧2.5*0.9cm)。泌尿系统彩超:左肾囊肿,前列腺增大(4.2*3.4cm,内腺2.2cm,回声不均)。骨ECT:右侧髂骨放射性增浓。 【初步诊断】 1.左肺中分化腺癌术后 2.右肺细支气管肺泡癌术后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2型糖尿病 5.胆囊切除术后

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广东医学2019年1月第40卷第1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9,Vol.40,No.1?41? 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个体化 综合治疗 王克万,杨开军,欧阳辉,龙浩,钱大棣,王洪筱,漆松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进步,NSCLC新的基因突变位点不断被发现,新一代靶向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速度加快,并取得显著疗效 目前采用EGFR-TKI及ALK抑制剂靶向药物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阳性NSCLC脑转移已形成共识,但是一线 靶向药物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后进展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脑眷液的液体活■检可对脑转移瘤基因异质性 及突变进行监测.靶向药物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使患者最大获益,尤其是比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靶向药物 治疗,可显著增加NSCLC脑转移颅内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增加,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随机 对照研究。 【关键词】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A DOI:IO.13820/https://www.doczj.com/doc/4815290442.html,ki.gdyx.20185307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基因突变检测进展及相应靶向药物的研发,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在疾病进程中30%-50%肺癌患者出现脑部转移12,10%~ 15%的肺癌患者初诊时即伴有脑转移脑转移瘤患者常伴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未经治疗平均生存期仅2个月左右。因此脑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肺癌患者群体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85%⑶。NSCLC也是最常见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研究发现在东亚人群中,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l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率达50%,高于欧美人群N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研发不断推陈出新,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脑转移的治疗取得巨大进步,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1基因检测在NSCLC脑转移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为首发诊断,还是已确诊NSCLC脑转移的患者均应明确分子病理诊断目前与靶向治疗有关的基因检测主要为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IK)融合基因和ROS融合基因,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已开始在临床应用,不断有新的突变位点被发现,靶向药物研发更新迅速⑴.目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以及ALK抑制剂已广泛用于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的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在脑转移瘤患者中也显示出明显效果,不仅可以预防和推迟脑转移的发生,还可以缓解已经转移的病变.NSCLC的患者均应进行EGFR敏感突变/ ALK融合分子检测,是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前提。 EGFR典型突变为对TKI敏感的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L858R点突变,而外显子18G719X、20S768和21L861Q的非典型突变对TKI治疗也具有敏感性,外显子20的T790M突变与EGFR-TKI 获得性耐药有关⑶。 ALK融合基因突变率低,约占肺腺癌患者的5%,在同一患者中与EGFR无交集。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EML4)和ALK重排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ROS基因融合与ALK相似,ALK靶向药物治疗同样有效。 目前新的非典型突变位点及靶向药物仍在不断发现,肺腺癌靶向治疗逐渐步入精准时代⑴:然而在许多实体瘤和脑转移瘤中,可观察到来源于原始祖细胞的多向性亚克隆细胞分支进化,分支进化导致显著的基因异质性:从原发肿瘤单一位置的活检可能导致采样偏倚,同时原发肿瘤突变的信息也不能精确反映脑转移瘤的突变情况""I。 在一组86例脑转移瘤和原发肿瘤全外显子测序配对研究中,结果显示转移瘤和原发肿瘤具有共同祖系,但独立进化,53%的脑转移瘤基因突变与原发病灶不一致"。另一组针对肺腺癌和脑转移的

一文掌握肺癌脑转移的诊治

一文掌握肺癌脑转移的诊治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合理优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地改善生活质量。 为什么脑转移癌最易发生在大脑半球约80%的脑转移癌发生在大脑半球,最常见灰白质交界处,是因为肿瘤细胞是通过血流进入脑内,而血流系统如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在此处发生改变,血管变窄变小,使肿瘤细胞容易滞留。 小脑转移占15%,脑干转移占5%。不同的病理类型转移率?在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分别为11%、6%及12%。 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明显增加了脑转移的发生率,且与突变位点无关。 小细胞肺癌(SCLC)首次就诊时脑转移发生率为10%,诊疗过程中为40%-50%,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脑转移达60%-80%。临床表现无需多说,但要注意脑膜转移的临床要点脑实质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症状体征。 脑膜转移的临床表现:①脑实质受累及脑膜刺激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精神状态改变、意识朦胧、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②颅神经受累表现:常见的受累脑神经有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等,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面部麻木、味觉和听觉异常、吞咽和发音困难等; ③颅内压增高表现和脑积水压迫脑组织引起的进行性脑功 能障碍表现(智力障碍、步行障碍、尿失禁)等; ④如同时伴有脊膜播散则还可出现脊髓和脊神经根刺激表现,如神经根性疼痛、节段性感觉缺损、肢体麻木、感觉性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肺癌脑转移都需要哪些辅助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目前脑转移首选的影像检查。头颅MRI平扫典型脑转移瘤可见T1中低、T2中高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后可见较明显强化。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平扫时脑转移瘤多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灶;典型脑转移瘤在增强CT 上强化明显,周围可见水肿。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C T):正常脑组织对18F -脱氧葡萄糖(18F-FDG)呈高摄取,故PET-CT对脑转移瘤、尤其是小的脑转移灶不敏感,应结合头颅MRI或增强CT扫描增加检出率。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可行脑脊液压力检测,收集脑脊液并完善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病理诊断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鳞状上皮

肺癌电子病历

*********医院 入院记录 主诉:发现肺癌两年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07年11月体检时发现右下肺占位,在***医院行穿刺活检提示右肺腺癌,在***医院行伽马刀治疗,后在外院行GP方案化疗2 程,08年3月在我科行厄罗替尼治疗,09年3月出现胸部疼痛, CT提示右第4肋骨破坏,在我科行唑来膦酸治疗多次及中药治疗, 此为再次唑来膦酸治疗入住我科,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胸 闷咳嗽,无咳血,纳可,眠佳,二便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史。 既往史:否认药食物过敏史,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慢性病史,无心脏病及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个人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冶游史 月经、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P:次/分R:次/分 BP: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皮肤黏膜:全身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染 浅表淋巴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头部及器官: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无异常 颈部: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胸廓扩张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听诊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明显的干湿啰音,右侧肋骨压痛可疑,心前区未见明显隆起,心尖搏动有力,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部:腹软,平坦,腹壁静脉未见明显怒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不亢。 脊柱和四肢:脊柱无畸形,各椎体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肛门和外生殖器:未查 舌象和脉象:舌红,苔薄黄,脉滑。 专科情况:全身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低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侧肋骨压痛可疑,KPS:80分。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疾病诊断:肺癌 证候诊断:痰湿蕴肺 西医诊断:肺癌伴骨转移 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 2型糖尿病 前列腺增生 医师签名: 年月日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疾病诊断: 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 医师签名:

肺癌脑转移自然生存期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特别是发展到了晚期出现脑转移,预后较差。很多患者和家属也想了解生存期方面的问题,那么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说实话,肺癌脑转移是最难治疗的转移癌之一;肺癌脑转移后的生存期取决于转移被发现的时间早晚、转移灶的大小和数量、孤立病灶是否处于要害部位、有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与原发肺癌的发病间隔时间以及有无其他部位的转移等因素,并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整体上讲,发生脑转移后患者的自然生存时间大约是1-3个月且大多数患者都会伴有颅内高压症状及肢体、语言障碍等,脑转移一旦发生病情会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肺癌发生脑转移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会认为,病情发展到了晚期,治疗的希望比较渺茫,即便是经过了治疗,过程也是比较痛苦的,且不一定能达到预期,选择不治疗,也有一部分患者和家属会认为只要经过了治疗患者可以活好几年,其实这些观点也是比较片面的。 患者和家属也要有清晰的认识,首先肺癌发生脑转移并不是无药可医,选择恰当的治疗还是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其次肺癌发生脑转移往往病情比较严重,病情比较复杂,此时的治疗主要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而通过恰当的治疗,让患者能生活的更好,有尊严的活着,或是实现长久的生存,因此患者和家属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上,对于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肺癌脑转移一般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此时西医治疗主要是一些杀伤性的治疗,患者常不耐受,不少患者选择保守中医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不采用激进的治疗方法,采用天然的中草药,药性温和,无论身体虚弱,年龄偏大,身体极其虚弱的病人都能承受,且在抑制肿瘤上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自身抵抗肿瘤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修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疼痛减轻,食欲增加,让晚期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 肺癌晚期脑转移的生存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只要对治疗充满信心,让病人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一定会让治疗效果加倍的。对于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应该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袁希福中医,帮助癌症患者延长生命!

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医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增加晚期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原因之一。肺癌脑转移是由于血行转移所致,患者往往表现出头痛严重,呕吐,精神和运动异常,视力和听力异常等症状。肺癌脑转移治疗应注意及时有效,且多以中医治疗为主,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医吧。 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中医——万例康复患者的一致选择:袁希福 袁希福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是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抗癌“多靶向”“活靶点”思路首创者。 袁希福教授认为,癌症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但关键病机可用“虚、淤、毒”三字来概括,在治疗上,应采取“扶正、疏通、攻毒”三大对策,统筹兼顾,有的放矢,重点用药,扶正培元,理气化淤,化痰通络,攻毒散结,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使人体阴阳气血平衡,使脏腑机能恢复到自然健康状态。他进而摸索了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治癌新路子,已使6万多名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把众多被“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集传统中医之精萃,造福万千肿瘤患者! 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讲解中医治疗肺癌的作用: 1、中医治疗肺癌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对多数的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还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待癌症。癌的问题在于:癌症本身的多中心生长,癌症局部治疗的复发或再生长;癌症的转移问题,这也是局部治疗所不能解决的;癌症的全身性异常表现问题,癌症局部治疗对全身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中医在整体地看待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有它自己固有的特点,因此,在整体治疗中,中医有它的长处。 2、中医治疗肺癌改善症状的效果和其他几种治疗方法不一样,中医中药在这方面也有它的特长。例如:手术治疗能将癌症切除,但有时会带来术后的功能障碍,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放射治疗后的反应和后遗现象也是明显的。化学药物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影响。因而癌症引起的各类症状,在服用中药后,常可获得一定时间的改善。 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在袁教授医治的癌症患者中,大多数属中晚期,经中药长期调治,有不少患者存活至今已10余年,甚至20年以上,达到临床治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