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

一、选择题

1 ?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 ?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 ?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 ?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字的起源。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 o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

多国家了。”这说明()

A ?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 ?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解析:选C o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

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以上材

料反映了()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

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解析:选B。《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的草

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

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结合材料中“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

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这种书法作品是草书,这位书

法家是张旭。

5. 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 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

B .秦王破阵曲 D .唐三彩

解析:选A 。初唐书法"娟秀淡雅”反映了南方文化的特征; 秦王破阵曲描述了秦王李 世民率兵亲征刘武周叛乱大获全胜的战争场面;飞天壁画是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产 物;唐三彩也主要是在北方烧造的 ,主要表现了北方文化的特征。

6. 中国古代某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是“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

雄浑, 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更有其人格魅力凝聚于其中”。下列四 幅作品属于这一创作风格的是 ( )

解析:选C 。材料所说的书法家是颜真卿 ,其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 度。 A 为草

书 , B 为行书 , C 为颜真卿的楷书 , D 为隶书 , 故选 C 项。

7. 据《书林藻鉴》 卷九记载: “ ( 宋四家 )蔡胜在度, 苏胜在趣, 黄胜在韵, 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 ?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 .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 ?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宋代书法艺术的理解能力。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 宋代书法各具特点 ,反映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 B 项。

8.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

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我国独创的表现艺术, 被誉为无言的诗, 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 无声的乐。下面书法字体的主要特点是

A .外形参差,棱角分明

C .字形方正,结构严整

圆润的特点 , 故选 B 项。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 “言语异 声、文字异形 ” 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

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 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 “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 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 由

A ?初唐书法

C .飞天壁画 () B .字体偏长,运笔圆润

D .笔画勾连,纵情流畅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书法艺术

,仔细观察该书法的特点 ,可知其呈现字体偏长 ,运笔

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

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解析:本题以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第(1)问,注意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促进因素有文化、政治两方面。文字演变的特点是简单化。第(2)问,英国学者的论述纯属猜测,当然不认同。谈认识方面,题目已经限定了回答的角度——从秦始皇“书同文字” 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

个角度,难度不大。第(3)问,关键词“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可知当时处于20 世纪初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提出废除汉字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封建,为了进行思想启蒙。

答案:(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由繁到简。

(2)不认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3)目的: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文化上,反

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态度: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33)

怎样理解“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提示:秦汉推行的文字统一,克服了许多地区的方言隔阻,把各民族联系在一起,形成

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

严和统一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自我测评(教材P33)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

提示:文字起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群体创造的成果,如结绳记事是促使文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仓颉将这些散乱的文字加以整理。

发展演变: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

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到秦朝时出现了一个巨大飞跃,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用秦国通行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接着又用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标准。

2?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提示:汉末社会危机严重,书法重在表达士人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隋

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形态的“四大家”和“瘦金体”,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代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试而兴“馆阁体”,抱残守缺,毫无生气。

三、活动建议(教材P33)

谈一谈2019 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艺术门类和艺术风格,试一试能否运用中国传统书法、篆刻的艺术风格,为班级学校设计徽标。

提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答案:A 解析:根据几种字体的特征可知,《泰山刻石》为小篆,是秦统一文字后采取的字体,A正确;《曹全碑》是汉隶,《颜勤礼碑》是楷书,《兰亭序》是行书,B、C、D三项皆排除。故答案为A。 4.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之一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属于“统一的视觉语言”的表现的是(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小篆 D.长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视觉语言”即是文字,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视觉语言”这一信息。故选C项。 5.从下图中我们可知( ) ①文字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②人类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 ③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 ④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汉字演变规律的认识。①③④都符合题意,而人类最早的思想沟通 和交流比文字的出现要早,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顺序。 6.《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二 书艺历程 7.观察下图,汉隶的特点是( ) A.圆润纤细 B.浑厚深沉 C.笔势飞动 D.强调个性 答案:B 解析:图片的文字体现不出“纤细”“飞动”“强调个性”的特点。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8.下列作品中最能体现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是( ) A.《兰亭序》 B.《琅邪台刻石》 C.汉代官印 D.《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 答案:A 解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兰亭序》,故选A。 9.有人这样评述唐代某位大家的书法(见右图):“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怀素 D.王羲之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书法千变万化、潇洒自如,应该是草书。据此分析选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著名的楷书家;怀素的狂草别具魅力;王羲之为东晋时人。故答案为C。

《汉字书法艺术》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大全

1、中国四大国粹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 2、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 1、中国的文武二圣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与孔夫子并称为中国的“文武二圣”。 2、书法《兰亭集序》的诞生过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潇洒而成。这篇序文行书,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被宋代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3、简答“一字千金”典故 李世民曾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照当时的办法只能是刻在石头上。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只有书圣的字才能与圣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世,于是长安诸寺院便委托弘福寺的怀仁和尚来办这件事。怀仁和尚从内府借得王羲之书迹,从中逐字寻找,然后描摹下来,以求丝毫不差。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 4、魏晋时期的“二爨”碑是指 南朝《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5、简答“退笔成冢”典故 南北朝书家僧智永,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大筐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筐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筐。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冢,称之为──退笔冢。此乃后人所讲“退笔成冢”的典故。 6、简答中国书法“初唐四家”及其代表作 “初唐四家”指欧虞褚薛,即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为最著名;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等为最著名;褚遂良,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为最著名;薛稷,楷书《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等为最著名; 7、狂草的代表人物 唐代书法高峰是楷书,另一方面的表现在于狂草的成就。代表人物有张旭和怀素。 8、论述题:阐述《祭侄文稿》的诞生过程 颜真卿中年的时候遇上了“安史之乱”,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

汉字与书法完美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文核心知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组把课文的核心知识理解为:一、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它的书写特点。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它和时代风貌的关系。 【课文知识要点】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认识小篆和隶书的书写特点: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为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2、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艺术特点 3、行书、草书、楷书的特点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4、印章篆刻 【教学方法】提问、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两个古代壁画遗址,并提问:“当你站在这些壁画面前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知识点学习>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让学生归纳课文)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引导学生辨别各种汉文字的形体及特点?”并用“马”字的演变过程来突破知识点。) 2、小篆、隶书的书写特点。(教师介绍,多媒体展示,甲骨文、金文的书写特点不做具体介绍。)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及其影响他们的时代风貌:(表格由学生共同完成)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阅读附答案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阅读附答案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 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项是 A.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4.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纂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疑点:汉字从混乱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分析】 一、汉字 ㈠文字发明的意义: ㈡汉字的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的甲骨文 3.商周时期: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籀文——金文的标准字体 4.春秋战时期:混乱 原因: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简省笔画,紊乱偏旁 表现: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 危害: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5.秦代——统一文字(书同文): 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政务繁多,文书频繁,丞相李斯上书“奏罢不合秦文者”。秦始皇及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命李斯制定新书,推行“书同文”政策。 做法:规定汉字的基本偏旁,废除合文和一些异体字;规定汉字偏旁和笔画数,避免任意增减;规定汉字偏旁在一个字中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允许随意放置。李斯创立了小篆体。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各异的书面,使我国文字呈现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克服了以往各诸侯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也为书法艺术发展的系列化与体裁化奠定了基础。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的出现,提高了书写的效率,秦隶的创立,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书法艺术 1.汉字成为艺术的原因与条件: 首先的汉字的诞生,为书法艺术的源起奠定了基础。另外其他原因包括:第一,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第二,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虽然书法艺术中有各种字体,但各种字体都万变不离其宗,汉字的艺术书写以有出处、合“六书”为原则。第三,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汉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设计陈爱民莆田一中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 设计:陈爱民 莆田一中 点评:郑兰 福州教育学院 章节名称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科历史授课班级高二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陈爱民所属学校莆田一中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了秦印汉印的特点、地位及明清篆刻艺术的成就。篆刻艺术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依据标准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点评:《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三)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我为主,即发挥学科的主体性,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如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这节课做到了这一点。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国的汉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所了解,但对汉字书法与篆刻之美的领略还较停留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也很难将书法篆刻作品与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来思考。 一般特征: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初始能力: 1、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层次还未能更一步。高一学年必修一、二治文明、经济文明)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思考。 2、经过课前的预,学生对本课内容(汉字、书法、篆刻艺术)有了初步印象,但把这些内容与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相关联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 信息素养: 1、高一的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上网查资料的基本能力,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还较低,在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 2、学生上网的兴趣还比较集中于娱乐部分,学生良好的网络习惯有待形成,故在课外材料的查收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对学生所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反馈。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 号学习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①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⑥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 ⑦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7.从全文看,第①段中“芳邻”指什么?(2分) 18.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3分) 思路点拨:1.此题考查根据文意理解词语的是。一般的方法是,先解释这个词语本来的意义,然后再根据文意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即可。这个“芳邻”应该指受汉字书法艺术影响的一些其他的艺术,即文章后面依次介绍的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武术和中国古典小说等。2.此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色。本题比上一题难度提升了一些,需要先认真阅读,综合分析,再根据具体的例子来概括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要点:1. 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武术和中国古典小说。2.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并运用了排比、对偶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既简洁又生动。

汉字与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汉字与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0T10:26:21.23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作者:蒙家辉[导读] 我国的汉字与书法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艺术中的基础,传统艺术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蒙家辉摘要:我国的汉字与书法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艺术中的基础,传统艺术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例如,诗词、画作、雕塑等很多类型的艺术都与传统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但是汉字与书法艺术能够成为核心,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特征和书法艺术的 造诣,首先来说汉字的特征,每一个汉字都能够代表一种意象,根据意向凑成意向母题,久而久之这些意向和母题就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题材,成为了世代相传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其次就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于书法爱好者本身也是有很高的要求,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将书法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当中传承下去。关键词: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核心地位;研究对于汉字的研究,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古汉字,一是今汉字,从我们了解的汉字起源和汉字结构,迄今为止汉字已经演变了3000多年历史,古汉字的演变分为6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古汉字一般比较繁琐,是根据汉字本身的意向所创造的文字,而今汉字多体现在灵活多变的线状艺术结构。 一、古汉字中存在的审美意象(一)古汉字审美意象代表性较强的各类文字在古汉字当中,存在大量的意向和意象母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汉字有很多,例如比较常见的东、南、西、北、风这种代表了神祇的字,还包括日、月、雷、电、雹、云、雨、雪等与天象有关的字,这些古汉字表现都是造字意向,虽然没有很多的数量,但是从这些汉字当中可以总结出古汉字的“意象”性是相当丰富的。其实在古汉字当中,大多数的汉子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意象性,例如,家、国、善、恶、贫、穷、富、思、贸等这些字除了表示形体本身,还表现很多的“意象”,这意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存在相互联系。例如,善这个字不论是在甲骨文还是在金文当中,或者隶书当中,都与羊、羊的嘴巴有关系,试想,羊头加上羊嘴。羊的嘴巴只吃草,不咬人,更不可能咬其他的动物,所以羊嘴,我们称之为善。而它的反义词,恶,上半部分是个亚看,亚是指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指的就是鳄鱼的眼睛,剩余部分指的就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所以说每一个古汉字都具有一定的意象,文字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曾在上古时代,还没有任何意象文字的时候,考的完全是图画文字,除了具有少数的象形文字,剩下的就都是象意文字,这些古汉字从根本上奠定了汉字的发展基础,对汉字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汉字的基本格局,且对以汉字及其书法艺术为核心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古汉字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古汉字具有一定的文字系统,将原本的汉字重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新的古汉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意字,会意字与意象字不同,它表现的是汉字的结构,能够呈现汉字的新意象,例如说,盥、监、乳、涉、益这几个字,这个“涉”的中间部分就是一个象形字,也就是水,而水字的两边各存在一个象形字“止”。然后我们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就呈现了“涉”字。像这种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成新的字,这个字就等于两个象形字的组和,或者大于两个象形字,其中包含了很强的意象张力,能够将这个文字通过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总的来说就是涉水过河,但实际上这个字表现得不仅仅是过河这层意思。当然,还有许多汉字是通过拟音譬况的方式构成谐声字,这说明汉字的自身与声音也是存在一定的关联,形成一种更深层次的意象。谐声字不仅可以将形体与声音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还能够通过人体本身的自身情感构造,构筑和谐美好意蕴。在古汉字中将其合并、叠加、对接对于中国书法就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追求多样变化、充满灵动的的艺术,而书法艺术反过来将其精华渗透于中国传统艺术当中,所以书法艺术能够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占据核心地位。 三、书法艺术都是从人本角度出发在对古汉字和书法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古汉字在进行造字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造字研究的。而书法艺术也同样是从“人本角度”出发的,古语曾讲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古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最经典的一个概括。那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所谓“近取诸身”指的就是,从人类自身的四种感觉出发进行造字,将人的意象与古汉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接着再来创造出与人类的身体动作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比较常用汉字。那么所谓的“取远诸物”指的就是那些人类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自然物种,也就是人类的肉眼能够看得见的事件和物件。在甲骨文阶段,以人作为根本,造出了相当多的“意象字”例如。根据人的各种形态和行为造出的汉字有人,接下来又出现了大、女母、夫等等一系列的意象字,然后根据人的五官和四肢所造出的汉字,例如;手、眼、口、目等等。曾经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在甲骨文当中,不仅仅存在部分育人相关的汉字,还经常会将自身的观念转移到物件的身上,也就是说,用人的眼光去看动物和其他生物的世界,人更倾向于从“人本”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在书法艺术当中,书法家用“结体”的概念代指汉字的结构框架。“欲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师随笔》追求“动态均衡”是汉字结体或间架结构的灵魂所在。 四、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的核心地位体现隶书的变化是书法艺术的开始,同时更是古汉字的终结,由于隶书的出现,小篆便出现了解散的状况,在古文字当中由于受到圆笔与方笔的制约,所以将古文字中的曲笔和短笔改变成为了点、左形线、断线,将断线改为撇,右形线改为捺等等,并且古文字中存在的曲线全部拉直,为现代的笔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隶书及其各种书体的改革和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为线条性艺术的开始留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总的来说就是“隶书”成就了书法这门艺术,没有线条的改变,书法艺术也没有今天的成就。书法艺术也同样是与人相提并论的,我们通常会将书法的美与丑,与人的本性相关联,从书法评论的专业角度来讲,不仅会将书法与人的善恶美丑相关联,甚至还会将书法与自然界的生物相比较,例如,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会用自然的景物来与书法的笔势进行比较,大多数的书法家都会将书法与生物、自然、人类的本性想关联,从中透露出对于“自然”本身的一种重视,表达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结束语:

2021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习题岳麓版必修3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①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②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③________。 (3)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④________、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⑤______”,以⑥________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对⑦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①刻画符号②甲骨文③金文④笔画⑤书同文⑥小篆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温馨提示 文字统一的意义 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提升】 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答案:C 二、书艺历程 1.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A.形成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B.书法特征: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但它们大多还是 ①________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 A.时代背景:汉末社会危机,一个特立独行的②________逐渐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书法特征: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晋人书法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C.代表人物: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书写的《③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时期。 A.时代背景:隋唐一统。 B.书法特征: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④________也日趋成熟。 C.代表人物:张旭、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后世并誉为“颜筋柳骨”。 (3)宋代。 A.时代背景:重文,⑤________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B.书法艺术: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⑥________”。 C.代表人物: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4)明代。 A.时代特征:社会进一步⑦________、世俗化。 B.书法特征:更加强调⑧________的创造。 2.书法艺术的特征。 (1)通过自由变化的⑨________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汉字与书法文化。。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 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难度。 解决难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汉字的起源》 激发学生兴趣,对汉字的起源有所了解。 课堂新授: 展示鲁迅鲁迅《门外文谈》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结合课后习题,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认识汉字的起源及其作用?在学生表达后及时评价并加以总结。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演变历程的内容,并以表格按顺序列出其过程。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汉字发展成为书法的原因并加以归纳。 除了教材中所列出的原因外,书法出现的原因还有什么?并对此加以指导与总结、评价。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书法发展的历程,并以表格按顺序列出其过程。 以图片、视频方式呈现不同时期书法的代表作品,与时代风貌相结合讲述。 播放视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并设下列问题:视频展示的是我国的什么艺术?有何特点?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及总结。 展示秦、汉印章图片并依据教材归纳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特点。 以表格方式再次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先完成课后作业,并加以总结与评价。 设置问题:你认为计算机的普及会对汉字与书法及篆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

一、选择题 1 ?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 ?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 ?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 ?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字的起源。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 o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 多国家了。”这说明() A ?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 ?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解析:选C o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 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以上材 料反映了()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 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解析:选B。《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的草 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 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结合材料中“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 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这种书法作品是草书,这位书

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书法艺术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折扣为80分,平时成绩20分。 考试题型:a 、填空b 、简答c 、论述 二、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1、中国四大国粹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 2、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第二部分) 1、中国的文武二圣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与孔夫子并称为中国的“文武二圣”。 2、书法《兰亭集序》的诞生过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溪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被宋代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3、简答“一字千金”典故 李世民曾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照当时的办法只能是刻在石头上。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只有书圣的字才能与圣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世,于是长安诸寺院便委托弘福寺的怀仁和尚来办这件事。怀仁和尚从内府借得王羲之书迹,从中逐字寻找,然后描摹下来,以求丝毫不差。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 4、魏晋时期的“二爨”碑是指 南朝《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5、简答“退笔成冢”典故 南北朝书家僧智永,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大筐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筐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筐。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①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②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③________。 (3)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④________、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⑤______”,以⑥________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对⑦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①刻画符号②甲骨文③金文④笔画⑤书同文⑥小篆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温馨提示 文字统一的意义 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提升】 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答案:C 二、书艺历程 1.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A.形成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

《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阅读答案

《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阅读答案 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书法艺术本体的根本性问题。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却又总粘连在一起。汉字具有形、音、意三美,音、意二美与书法没有必然联系。书法的书写文本,因文辞意义所产生的意蕴无关于书法美本身;唯有“形美”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和书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书法美正是以汉字“形美”为基础的艺术升华。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其所产生的美都是通过可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书写的文本虽然直接参与到了书法作品的构建,但仅是作为表现对象、创作素材而已,并不直接关涉书法形式美本身。可见书写文本与书法审美本体无关,也并非书法美的内容。 把书写文本当作书法美的内容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样的认识也无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睿智的古人对于“书法美的内容”的认识是不曾混乱的,邕在《笔论》中指出,书法要先入形,且要“纵横有可象”,这样的字才能称之为书法。可见书法的内容就是形式美的问题。人们又逐渐认识到只得其形还不够,还需要情感的介入。这个形不是汉字原始客观的形,而是寄寓书法家生命、情感、心性的,经过艺术升华的形。 造成书写文本与书法形式美本身在认识上混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汉字与书法的发展演化出现了重叠和交叉,致使汉字实用功能与书法艺术美不分。隶变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与书法很难区分开来,基本上处于合二为一的窘境,书法美始终是依附于汉字实用功能的,其审美功能只是它更加广泛的社会功能的一部分。汉字字体演变终结后,书法获得了脱离汉字的实用功能而独立发展的契机,其艺术性得到不断增长,纯粹追求书法美的作品开始涌现,但在一段时间内书法仍难以脱离文字的实用功能。唐宋以后书法反映出突出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的诉求,并有逐渐超越实用、走向纯粹艺术欣赏的趋势。具有纯粹供人欣赏的书法幅式的应用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如竖轴、匾额、等。这些幅式是长期展挂于开放的空间专门供人欣赏的,纯粹的艺术美成为书法的核心,甚至是唯一,这种美是“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对之前“附庸美”的超越,是对书法本体形式美的解放,从此之后书法逐渐变成了专供欣赏的纯粹艺术。 书法已成为纯粹的艺术,其功用就是表现美的、“有意味的形式”,这有益于汉字与书法美关系的区分。汉字先天具有的象形性、形式元素的丰富性、形体的可变性和再塑性以及寓情性等共同构建了汉字升华为书法艺术的契机,汉字为书法艺术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初始的元形态,是书法美的基础。 6.下列关于“书法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起源看,在汉字发展的最初阶段,书法美是依附于汉字实用功能而存在的,书法并没有真正的审美功能。 B.从发展看,汉字字体的演变使书法获得了独立发展的契机,唐宋以后书法美开始出现,逐渐成为纯粹的艺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