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山区滴灌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word版)山区滴灌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word版)山区滴灌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word版)山区滴灌施工图设计说明

林州市东岗镇万宝山滴灌项目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林州市万宝山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总灌溉面积约1300亩,种植结构为核桃间种油用牡丹,灌溉水源取用红旗渠三干二支渠输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调蓄水池工程及田间灌溉工程。

1.2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

依据相关规范,本次工程总灌溉面积小于0.5万亩,属于小型灌区,工程等级为V等,蓄水池及泵站等主要建筑物级别按照5级进行设计。

2调蓄水池工程

按照业主前期提供的《万宝山调蓄池施工图设计》(以下简称“原设计),项目共规划新建7座调蓄水池,原设计结构型式均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根据前期制定的各蓄水池功能及设计成果,1#、3#、5~7#水池为高位水池,地面式结构,分别通过红旗渠、2#及4#蓄水池进行补水灌溉;2#及4#蓄水池采用半地下式,均布置在红旗渠附近,直接利用红旗渠进行补水灌溉,其中2#池兼做3#池补水调蓄池,4#池兼做5#、6#池补水调蓄池。

接到设计任务时,3#池已开始施工,本次对3#池原设计成果进行复核后,发现其结构稳定性及配筋存在安全隐患。但限于其施工进度较快,主要结构已无法进行调整,故本次对3#池部分配筋进行了调整,并在其外围增设M7.5浆砌石扶壁进行加固,扶壁间距4m,壁厚0.5m,并在池壁及池底长边中部增设二期浇筑C30补偿收缩混凝土,宽1m。

由于2#及4#池属地下式结构,且大部分为石方开挖,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一旦取出,池壁与基岩间隙填充较困难,且地下式结构其池壁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本次将原设计的0.3m厚钢筋混凝土池壁调整为0.5m厚M7.5浆砌石池壁,其中4#

南侧池壁为临空面,本次直接采用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充当池壁,并在其临水侧采用0.15m厚的挂网现浇C25钢筋混凝土进行防渗衬砌,在池壁及池底长边中部增设二期浇筑C30补偿收缩混凝土,宽1m。池底维持原设计0.3m厚C25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变。

对于其余4座蓄水池,考虑到正常蓄水后池壁将承受较大的水压力,且均为地面式结构,本次将原设计0.3m厚C25钢筋混凝土池壁调整为C25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墙身厚0.3m,扶壁间距4m,厚0.4m,并在池壁及池底长边中部增设二期浇筑C30补偿收缩混凝土,宽1m。池底维持原设计0.3m厚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新建蓄水池结构设计及配筋详见相关图纸。

3田间灌溉工程

本次田间灌溉工程设计主要包括:灌溉定额及年灌溉用水量、灌溉型式比选及滴灌系统设计三方面内容。

3.1灌溉定额及年灌溉用水量

项目区作物种植类型主要为核桃间种油用牡丹,故灌溉定额计算按照核桃及花卉定额进行确定。由于缺乏项目区气象、土壤基础资料及同类作物灌溉试验资料,核桃及花卉灌溉定额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本次经过对国内大量农业研究成果的比较和筛选,并考虑到本次灌溉型式为高效节水灌溉,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95%,初步确定核桃灌溉定额为195mm,花卉灌溉定额为1200mm,灌溉水利用系数均取0.9。

根据本次确定的核桃及花卉灌溉定额,考虑间种的种植方式,项目区综合灌溉定额直接按照两种作物定额的总量计算,为1395mm,年灌溉需水总量约为217万m3。考虑到花卉灌溉定额远大于核桃,微灌设计参数的制定参照花卉进行,详见各蓄水池田间灌溉设计说明。

3.2灌溉型式论证比选

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为核桃树间种油用牡丹,属于高产值经济作物,参考类似工程经验,为了控制灌溉用水成本,一般采用微灌型式。本次结合作物类型、现场

地形及投资估算,对微喷灌、滴灌、小管出流等常用的微灌型式进行论证比选。

1、小管出流

小管出流常用于果园或苗圃等灌水定额较大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但由于项目区不仅种植核桃树,另外还间种大量油用牡丹,花卉对水分较为敏感,一般需要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方式更有利于控制流量及水量。且核桃树对水分的敏感性较低,其灌溉周期较长,可直接随牡丹进行高频灌溉,故本次不再考虑小管出流灌溉方式。

2、微喷灌及滴灌

微喷灌及滴灌可用于花卉、果树、苗圃、草坪等需要精确控制灌水量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适用范围较广。但微喷灌属于面状灌溉型式,容易受到地形、风向、风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项目区位于山区,喷洒均匀度难以控制,故本次确定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型式采用滴灌。

3.3滴灌系统设计

滴灌系统设计主要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及业主建议,按照“高水高配、低水低配”的原则,以7座新建调蓄池为水源,分为7个独立的滴灌系统,根据各水源分配地块地形情况,分别进行灌溉周期、轮灌编组及系统工作制度等具体设计。

3.3.1系统布置原则

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及各调蓄池地块分配,本次田间滴灌系统运行流程为“蓄水池出水口—首部枢纽(过滤、施肥、逆止阀、压力表等)—灌溉管网”。灌溉管网采用“干管—支干管—支管—分支管”四级固定管道铺设,在分支管上安装滴灌带,通过对固定管道的位置调节,使毛管始终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3.3.2基本参数计算

鉴于核桃树灌溉周期较长,可直接随牡丹进行高频灌溉,本次灌溉基本参数计算均以油用牡丹为主要作物进行选定。

1、毛管选择

毛管初选采用重力式低压内嵌贴片式滴灌带,工作压力0.05~0.15mpa,管径初选为Φ16mm,壁厚0.3mm,铺设行距1m,1根滴灌带控制2行牡丹,滴头间距0.3m,流量为1~2L/h。

2、最大净灌水定额计算

最大净灌水定额用下式计算:

m max=0.001γzp(θmax-θmin)

式中m max—最大净灌水定额,mm;

γ—土壤容重(g/cm3),按华北平原砂壤土,取1.4g/cm3;

z—土壤计划湿润土层深度(cm),牡丹为深根花卉,取60cm;

p—设计土壤湿润比(%),按密植型植物滴灌,取80%;

θ—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重量百分比,%),取田间持水量的90%;

θ—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重量百分比,%),取田间持水量的80%。

将以上资料代入得:m max=14.8mm。

3、灌溉周期计算

根据微灌规范及相关资料数据,牡丹设计耗水强度E a=5mm/d,因此,高峰期灌水时间间隔为:

T=m max/E a=14.8/5=2.96d ,取T=3d。

4、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计算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按下式计算:

t=m max S e S l/q d/η

式中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m max—最大净灌水定额,取计算数值14.8mm;

S e—滴头间距,根据各蓄水池分配地块高差,1#、2#及4#池取0.3m,其余取

0.5m ;

S l —毛管间距,本次毛管布置间距均取1m ;

q d —滴头流量,根据各蓄水池分配地块高差,1#、2#及4#池取1L/h ,其余取

1.8L/h ;

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设计值0.9。

计算可得,1#、2#及4#池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4.93h ,其余均为4.56h ,本次均取5h 。

5、毛管极限长度计算 首先计算灌水器允许水头差

a

h h Hs min max -=?

a v h q h χ1

max )65.01(+=

a v h q h χ

1

min )35.0.01(-=

式中 Hs ? —— 灌水小区中灌水器允许最大水头差,m ; max h —— 灌水小区中灌水器允许最大水头,m ; min h —— 灌水小区中灌水器允许最小水头,m ; v q —— 允许流量偏差率,取20%;

χ —— 灌水器流态指数,取0.6;

a h ——

灌水器设计水头, 1#、2#及4#池取最不利下限值5m ,其余

取10m 。

计算可得,1#、2#及4#池控制灌溉面积内单个灌水小区灌水器允许最大水头差为1.7m ,支、毛管允许水头差按照1:1比例分配,则单个灌水小区内毛管允许最大水头差ΔH 毛为0.85m ;其余4座调蓄池控制灌溉面积内单个灌水小区灌水器允许最大水头差为3.4m ,支、毛管允许水头差按照1:1比例分配,则单个灌水小区内毛管

允许最大水头差ΔH 毛为1.7m 。

毛管极限长度按照下式计算:

S

KSq D H INT L a

m 364.075.175

.4毛)446.5(

?=

式中

m L —— 毛管允许极限长度,m ;

H ? —— 毛管允许最大水头差,

1#、2#及4#池取0.85m ,其余取1.7m 。 D —— 毛管内径,取Φ16mm ; K —— 毛管局部损失加大系数,取1.3;

S —— 滴头间距,1#、2#及4#池取0.3m ,其余取0.5m ;

a q —— 滴头设计流量,1#、2#及4#池取1L/h ,其余取1.8L/h 。

计算可得,1#、2#及4#池控制灌溉面积内单个灌水小区毛管允许极限长度为89.14m ,其余4座调蓄池控制灌溉面积内单个灌水小区毛管允许极限长度为112m ,由于毛管需要平行于等高线布置,结合现场地形,如直接按照极限长度布置,施工较困难,且将导致毛管水头差过大,不利于后期运行管理,本次尽量采用“丰”字形双向布置毛管,单侧毛管不大于本次计算的毛管极限长度。 3.3.3管网水力计算及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由于山区地形较复杂,且各蓄水池控制面积不一致,本次按照7个独立的系统进行管网布置及水力计算。

(1)1#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1#池控制灌溉面积为27.7hm 2,利用5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5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

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1~6。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4干管2支管计算结果略低于灌水器设计最低压力0.05mpa

外,其余均大于0.05mpa,考虑到自流灌溉时灌水器工作压力主要受地面高差控制,不必要为满足小范围地块工作压力而扩大整个系统的管径,1#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只需在施工时现场避开局部较高地块即可。对于分支管出口压力大于0.15mpa,有可能对灌水器产生破坏的情况,本次通过在分支管出口设置节流阀的方式将毛管入口压力调节至0.15mpa以下。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1#池控制灌溉面积为27.7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为4560m3;按设计轮灌周期3d,日运行时间取22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69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22×3/5=13组,3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3.4h,则轮灌组数仍为13组,不影响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78个,单个小区面积约0.36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6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3600m,灌水器120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约为72m3/h,与总量复核基本一致,本次1#池系统设计流量取72m3/h。

(2)2#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2#池控制灌溉面积为3hm2,利用1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1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处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7。

从表中可以看出,固定管网末端分支管出口工作压力均大于0.05mpa,满足灌水器工作水头要求,2#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2#池控制灌溉面积为3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约为495m3;设计轮灌周期取3d,日平均运行时间取12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13.75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12×3/5=7组,3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3.4h,则轮灌组数仍为7组,不影响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7个,面积约0.36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1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3600m,灌水器120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为12m3/h,小于总体计算流量,本次2#池系统设计流量取13.75m3/h。

(3)3#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3#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0.28hm2,利用4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4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处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8~12。

从表中可以看出,1干管1支管及3干管1支管固定管网末端分支管出口工作压力小于0.1mpa,不满足灌水器工作水头要求,分析地块高程可知,影响范围为灌水小区的局部区域,其余小区均满足0.1mpa的工作压力要求,故可认为3#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在管道铺设时需避开较高地块进行布置。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3#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0.28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约为1690m3;按设计轮灌周期3d,日运行时间取16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35.2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16×3/5=10组,3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3.2h,则轮灌组数仍为12组,

不影响后续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30个,长×宽=80×45m,面积0.36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3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3600m,灌水器72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约为38.9m3/h,略大于总体计算流量,本次3#池系统设计流量取38.9m3/h。

(4)4#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4#池控制灌溉面积为2.93hm2,利用1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1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处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13。

从表中可以看出,固定管网末端分支管出口工作压力均大于0.05mpa,满足灌水器工作水头要求,4#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4#池控制灌溉面积为2.93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约为480m3;按设计轮灌周期3d,日运行时间取15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11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15×3/5=9组,3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3.3h,则轮灌组数仍为6组,不影响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9个,长×宽=80×45m,面积0.36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1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3600m,灌水器120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为12m3/h,与总体计算流量一致,本次4#池系统设计流量取12m3/h。

(5)5#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5#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2.87hm2,利用2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2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处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14~16。

从表中可以看出,固定管网末端分支管出口工作压力均大于0.1mpa,满足灌水器工作水头要求,5#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5#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2.87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约为2120m3;按设计轮灌周期3d,日运行时间取22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32.12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22×3/5=14组,3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3.2h,则轮灌组数仍为12组,不影响后续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28个,长×宽=80×60m,面积0.48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2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4800m,灌水器96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约为34.56m3/h,略大于总体计算流量,本次5#池系统设计流量取34.56m3/h。

(6)6#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6#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0.8hm2,利用1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1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处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17~19。

从表中可以看出,固定管网末端分支管出口工作压力均大于0.1mpa,满足灌水器工作水头要求,6#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6#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0.8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约为1776m3;按设计轮灌周期2.5d,日运行时间取规范允许最大值20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35.5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20×2.5/5=10组。日轮灌组数为4组,2.5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4h,系统日运行时间取20h,则轮灌组数仍为10组,不影响后续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30个,长×宽=80×45m,面积0.36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3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3600m,灌水器72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约为38.9m3/h,略大于总体计算流量,本次6#池系统设计流量取38.9m3/h。

(7)7#调蓄池滴灌系统

1、管网水力计算

7#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9.17hm2,利用2条干管进行灌溉,本次对2条干管控制面积内最不利处的支干管、支管及分支管进行水力计算,其余固定管道均参照最不利管道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布置。计算成果见附表20~22。

从表中可以看出,固定管网末端分支管出口工作压力均大于0.1mpa,满足灌水器工作水头要求,7#池控制灌溉面积内滴灌管道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2、系统工作制度制定

按计算得出的高峰期灌水定额m max=14.8mm,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7#池控制灌溉面积为19.17hm2,则高峰期单次灌水总量约为3155m3;按设计轮灌周期3d,日运行时间取22h,则系统设计流量应不低于47.8m3/h。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h,故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max=22×3/5=13组,3天轮灌一遍。考虑到夏季需要适时浇水的情况,轮灌周期调整为2d,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取3.4h,则轮灌组数仍为13组,不影响管道水力计算。如需要继续缩短轮灌周期,可维持本次设计轮灌组数,根据相应比例调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即可。

根据现场地形,本次共布置灌溉小区51个,长×宽=80×45m,面积0.36hm2,一次轮灌同时开启4个小区,单个小区毛管长度3600m,灌水器7200个,则一个轮灌组流量约为51.84m3/h,略大于总体计算流量,本次7#池系统设计流量取51.84m3/h。

4管材选择

项目区大部分区域为坚硬岩石出露,土壤覆盖层较薄,管道需采用露天铺设。考虑到田间固定管网需要长期运用,抗老化及抗腐蚀要求较高,如采用PE管、UPVC 管等灌溉工程常用管材,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故本次田间固定管网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球墨铸铁管道以及钢管进行论证比选后择优选用。

钢筋混凝土管目前在国内运用广泛,生产及施工技术比较成熟,具有一下特点:1、造价低。2、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管材强度高,使用寿命长。3、自身较重,施工难度较大,由于采用钢丝网水泥抹带接口和混凝土基础,施工周期长。4、输水渗漏损失率较高。

球墨铸铁管:1、抗腐蚀抗老化性能最佳,无需外刷涂层,管材强度高,使用寿命长。2、自重较大,施工难度大;3、管径一般较大,农田灌溉工程所采用的小管径管道需要单独定制,周期长,造价高;

钢管:1、抗腐蚀抗老化性能一般,露天铺设需要外刷防腐涂料,造价高;2、管径规格广泛,基本可覆盖农田灌溉工程常用的各种管径;3、输水渗漏损失率低,对于滴灌系统的节水性能极为有利;4、自重相对较轻,施工方便。

经以上论证,结合业主意见,本次田间固定管网采用钢管,外涂环氧煤沥青防腐层,防腐涂料结构为一底漆三面漆,干膜厚度≥0.3mm。根据7个独立滴灌系统管网水力计算成果,干管管径为DN200,支干管管径为DN150,支管管径为DN90,

分支管管径为DN50,毛管采用Φ16mm聚乙烯内嵌贴片式滴灌带,工作压力0.05~0.15mpa,毛管铺设间距1m,1#、2#、4#滴灌系统毛管内嵌滴头间距为0.3m,3#、5#、6#、7#滴灌系统毛管内嵌滴头间距为0.5m。分支管出水口控制阀采用节流阀控制水压,避免毛管由于压力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1、开始灌水时,需先将支管控制阀门开启,然后再将首部阀门开启,每个轮灌组连续灌溉5小时,每3天灌溉一次。当前轮灌组灌水结束后,须先打开下一轮灌组控制阀门,再关闭当前轮灌组控制阀门。

2、灌水结束时,先关闭支管控制阀,再关闭首部阀门。

3、过滤器需要经常进行冲洗,每次冲洗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滤网需要经常检查,如果有破损,过滤器必须更换。

4、每年最后一次灌水结束后,需要将支管端的阀门打开,将管道系统内的水排放,以免管道系统内积水冻胀管道,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6系统自动化控制建议

山区重力式自流滴灌系统是田间灌溉工程当中设计及管理难度最大的类型。由于毛管运行压力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故在设计过程当中必须结合灌水小区的布置和小区内实际地形,针对每一根分支管进行最大地面高差控制,本次分支管地面高差基本控制在5m以内,以此为基本布置原则,造成每个灌水小区至少需要2个节流阀对分支管进行压力调节;考虑到后期运行成本的控制,结合业主意见,本次设计采用重力式自流滴灌,相对固定的地面高差意味着系统的设计流量和固定管网的管径受到严重的限制,也限定了灌水小区的同时运行数量大大小于加压灌溉,故本次设计针对每个灌水小区都加装了控制阀,以便后期运行过程中能够控制系统的最大流量,避免出现由于流量过大造成管道无法正常过流的情况。这样的布置方式虽然大幅提高了系统控制的灵活性,但由于总灌溉面积较大,将近1300亩,数百个阀门的及时开启和关闭对运行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采用人工控制,运行管理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目前国内外规模较大的滴灌系统大部分采用了自动化控制,通过中央控制室对滴灌系统的各主要阀门甚至所有阀门进行独立控制,大幅降低了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真正实现了滴灌系统的灵活性和节水节能的建设目标。

对于本次的滴灌系统,控制信号可采用适合山区系统的无线传输,控制终端可采用中央控制室的服务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多种方式,方便灵活,田间前端设备至少需要将干管、支干管、支管的控制阀调整为电磁阀,基本可以实现单个灌水小区的自动化控制。至于数量最多的单一小区内的分支管节流阀,在施工时直接将其过流能力调节至预定流量即可,在后期运行过程当中基本不需要调整。

另外由于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为核桃树间种油用牡丹,对于土壤水分的敏感性较强,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对田间土壤水分进行观察和测定,在这方面也可考虑在田间埋设土壤墒情传感器,将其集成至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再结合小型气象站或直接利用当地的气象预报资料,基本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 1、建设方与我院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2、建设方提供的1:500片区地形图(电子版)。 3、我院所作的本工程道路及相关专业设计文件。 4、本工程综合管网方案设计文件。 5、巴南新华片区道路及管网规划资料。。 6、我院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7、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8、设计原则: 1) 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 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5) 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6) 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9、对方案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排水方案无意见,按综合管网方案执行。 二、工程慨述: 龙州湾公共租赁住房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新华村,距离巴南区政府约1.6Km,北侧紧邻城市主干道渝南大道C段。项目总用地约96万m2,建设总规模约253万m2,总投资约78亿。居住户数约3万户,居住人数约7.9万人,容积率3.65,绿地率35%,小区配套有中、小学,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垃圾转运站等。 龙州湾公共租赁住房周边市政道路为围绕公共租赁住房的3条市政道路,将成为龙州湾公共租赁住房进出的主要交通干道,该工程的实施,将为公共租赁房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居民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有效改善片区通行条件,是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本次设计范围是A1 、A2、A4道路。本次设计范围A1 、A2、A4道路雨水:A2道路雨水有一个出口,位于其与已经修建A3路交叉口处,A2路全部雨水接入A3

排水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道路起点接花都大道东段,终点接成温邛高速南侧辅道,全长563.204米,道路红线宽20米。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西侧 5.5m,管径为DN600~800,坡度i=0.003,雨水排入花都大道东段仁心沟;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东侧5.5m,管径为DN500,坡度i=0.003,污水排入花都大道东段已建污水管网。 2.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中线桩号一致。 3.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测量资料:业主提供的实测1:500地形图及道路规划红线; 2)温江区污、雨水规划; 3)《2013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标段-城外西街等12条道路工程(成外东街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1.5.24)。 12)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等六个单位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成城发【2012】241号。 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已按初步审查意见优化完善。 5.沿线地质简况: 勘察场地地势开阔,地形起伏较小,交通便利,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528.7~530.2m之间,相对高差1.5m左右。地貌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根据地面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原位测试结果,场区第四系地层由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组成。道路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埋藏于第四系砂土、卵石层中。勘察期为平水期,测得地下水位埋深4.0~4.5,相应标高为523.74~524.00m,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00。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拟建路段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0g,设计特征周期0.45s,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二、设计标准 1.雨水管道: 按满流设计,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P=3年,综合迳流 系数ψ=0.65,地面集水时间t1=15分钟。 2.污水管道: 本片区采用面积比流量进行污水流量计算,面积比流量采用0.554/s.ha。 三、管材及基础 1.雨水进水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2.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 混凝土满包基础。 3.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 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11。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 4.管顶覆土7.0m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本

西南大学内部道路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竣工图说明 一、竣工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 1、建设方提供的该工程1:500现状地形图及综合管线物探资料 2、《西南大学内部道路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3《西南大学内部道路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场踏勘的实际情况 5、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6、工程的竣工原则是: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现状管线为指导,在道路设计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排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 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4)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5)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6)施工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二、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农林区校园内,道路起点位于西南大学3号门入口,连通现状天生路,道路向西北方向延伸与在建体育场后车行道出口相接,主路全长133.29m,设计车速20km/h,路幅宽度为20m,车行道宽12m,双侧人行道宽4m。 由于路幅宽度限制,本次综合管网横断面设计中各种管线均按照单侧敷设考虑。雨水管单侧布置在西南侧人行道下。

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根据龙岩中心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规划图布局,此次设计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位于工业学校右侧,道路中心桩号为K0+364.00,同时该天桥连接龙祥小区及莲南路工业学校站道路两侧的公交车站,服务于学校及周边居民,人流量大。 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桥位处道路现状图 二、设计依据 (1)《中标通知书》(龙岩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桥位处1:500地形图。 (3)现有相关道路的设计图纸和现场测量资料。 (4)现状管线资料。 三、设计采用及参考的技术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8)《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JTG C30-2002) (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3)《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四、桥址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城区中部,地貌属山麓斜坡堆积阶地,地形较平坦。 2.地质构造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大的断层通过,无大的断裂破碎带等重大地质构造存在,该场地为地质构造稳定地块,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3.岩土构成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结果,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

排水管网施工图设计说明样本

锦江郦城管线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设计资料及业主要求 1.1.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1.1.2业主提供的1:500 地形管线图 1.1.3业主提供的《综合地下管线测量成果说明及表》 1.2设计规范、标准 1.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 1.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 1.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 ) 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 ) 1.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3 设计原则 1.3.1符合规划原则。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已批复的初步设计为准。 1.3.2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1.3.3满足综合协调原则。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 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 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渝北区加州武陵路, 东接华新分流道, 北靠金龙路, 西临松桥路, 南近红石路。锦江郦城坐享龙湖、加州成熟社区, 观音桥步行街近在咫尺, 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将利用与加州传统饮食商圈相连的优势, 打造成为武陵路生活中心。本次工程道路属于锦江郦城与武陵路的连接干道, 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3 排水现状 当前小区房屋建设已接近尾声, 考虑小区雨污水排放困难问题, 为保证以后居民正常的生活作息, 本工程进行连接干道的雨污水管道施工设计, 收集小区内雨污水, 并排至武陵路主干道的雨污水系统中, 及时解决排水困难问题。 4 设计原则 4.1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批准的上阶段设计为依据,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 4.2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4.3 满足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原则。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 结合地块建设规划, 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4 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4.5 满足选材优化原则。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 既

排水工程说明(施工图设计)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1 设计委托书 1.2市定津路工程/市仁和路工程/市新乐路工程—排水工程图纸 1.3 市同乐村华南城拆迁安置小区地块中部分地块回建区的排水总平图纸 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13年) 1.5 设计标准及标准设计规、 1)《室外排水设计规》(50014-2006)(2011年版) 2)《城镇给排水技术规》(GB50788-2012)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 1.6 采用的国家的标准图集 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7相关施工及验收规 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50141-2008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3)《市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南建(2010)10号2010年4月14日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及设计容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为市同乐村华南城拆迁安置小区排水工程,位于市江南沙井片区,回建房区域南侧临定津路,西侧临新乐路,东侧临仁和路,北侧为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回建房区域长约300m,宽约240m,按照业主提供的资料,以及现场踏勘为依据,安置小区的小区道路宽为8m。2.2设计容及规模 1)设计容:本工程包括安置小区排水工程,即雨水、污水工程设计。分两期完成,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仅实施一期。本工程一期分三部分实施:一期雨水(26、28、25队);一期雨水(15、33、29队);一期污水。本册主要为:一期污水。 2)项目分期实施: 本项目分两期完成,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仅实施一期。一期雨水及污水施工围总图见图SS-00。 本工程第一期分三部分实施:一期雨水(26、28、25队);一期雨水(15、33、29队);一期污水;其余部分为第二期。 3)一期污水设计规模:污水管全长:543米(包含雨水连接管长度),管径 d400,坡度i=0.002~i=0.005,检查井18座,防坠网18座。 3 排水现状及规划 3.1 排水现状 本工程安置小区位于江南区,即安置小区南侧临定津路,西侧临新乐路,东侧临仁和路,北侧为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目前几条路排水工程现状情况如下,定津路及仁和路为现状道路,排水管道均已建成;新乐路施工图完成阶段;定津北侧规划路(暂定名)为方案阶段。 目前结合安置小区各个地块排水设计资料,以及考虑到本项目即将施工,所以必须将管道接入现状排水管道,才能确保本小区排水顺畅。经实地现场踏勘以及根据业主要求,本小区雨水管道分两个出水口接入定津路北侧预埋雨水检查井,即雨水排出口A和雨水排出口B;污水管道只能接入定津路与仁和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井。 现场地形地貌踏勘图片如下: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目前26队,27队的产业用地已完成主题建设;15队,26队及33队回建小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只有26队回建区域完成了化粪池建设,其余地块均未建设。)其余各队回建区域均未开工建设。15队及33队产业用地正在进行地下室基坑施工,规划道路五下面为地下室,不能设置污水管道,远期污水将排入地块西侧规划道路六的污水管道即可;雨水管道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定稿)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述 1.1工程位置及建设意义 硅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范家屯镇的东南部,为范家屯镇与长春市区联系的主要通道。该工程的建设将更近一步的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2设计主要内容及工程规模 本次设计研究范围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工程起点桩号K0+600,终点桩号K4+360,全长3760m。 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道路:包含K0+600—K4+360段的道路工程、路内排水工程、土方工程。 道路标准横断为双幅路形式:中央分隔带8米,行车道16米×2,路肩0.5米×2。道路的右幅利用原有道路,本次设计只包括中中央分隔带和左幅路及左侧路肩。 排水管线:道路左侧新建雨水管线共3572.5米。 桥梁:新建2座中桥,K1+411中桥为4孔16米,K4+313.08中桥为3孔16米,桥右幅为原有桥梁,本次只设计包含左幅。 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1、道路平面、横断面设计;2、道路纵断面设计;3、路基、路面设计;4、排水设计;5、桥梁工程设计;6、附属工程设计。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1、本设计委托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人民政府。 2、道路工程中线规划坐标及横断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2012)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给排水标准图集》(2006年版)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CJTGD50-2006)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9、《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建设部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3、《范家屯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20)》 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2.2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一及脸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850141-2008) 2.3主要技术标准 2.3.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I级 (2)设计车速: 60Km/h (3)荷载标准: 双轮组单轴载BZZ-100 (4)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6)最大纵坡:1.958% (7)最小纵坡:0.014% (8)最小坡长:220米 (9)最小凸曲线半径:6000米 (10最小凹曲线半径:7700米 (11)最小竖曲线长度:68.6米

悬索桥设计说明

悬索桥设计说明 一、概述 本项目为配合XXX工程建设所进行的库区淹没路桥复建工程。 原XXX人行索桥全长约60m,桥面高程约为1284.0m,两岸为人行便道。XX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为1335.0m,将淹没原人行索桥。为保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两岸交通的恢复,按照国家有关水库淹没赔偿的“三原”原则及有关规定,重建XX县化乐乡夺泥村河边组人行索桥及两岸人行便道。 二、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 1、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F40-2003); (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2、设计标准 (1)人行索道技术标准 荷载:人群荷载2.0kN/m2。 桥面宽度:净-2.3m。 合龙温度:15℃。 (2)人行便道技术标准 技术等级:等外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20km/h; 路面宽度:2m; 路面类型:泥结碎石路面。 三、桥梁地质概况 1、自然条件 (1)气候、水文 桥址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带的岩溶高原中山区,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1000~1100mm,是贵州热量较低、雨量较多、海拔较高的剥蚀、侵蚀高原山地区。 (2)地形、地貌 桥位区为河谷斜坡地形,总体上两侧高中间低,呈“V”字型,其地面标高1269.20m~1348.92m,相对高差79.72m, 河床标高约为1268.7m。两侧地形坡角较大,一般坡角30~60°,南岸一侧谷坡较陡,地形综合坡角近于垂直;北岸一侧谷坡下缓上陡,地形坡角一般30~60°。桥位区地貌为岩溶化脊状中低山地形地貌,属溶蚀地貌,河岸两侧以高山峰林为主,山脊山顶为条形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重庆航悦两江龙兴项目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 1、建设方设计委托及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建设方提供的1:500片区地形图(电子版)。 3、《重庆市主城区龙兴组团E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子版)。 4、我院所作的本工程道路、已设计路网及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 5、我院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6、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7、本工程的设计原则是: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现状管线为指导,在道路设计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排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 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4)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5)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6)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二、工程慨述: 本次设计项目所在区域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龙兴镇西部龙岗山,是由现状绕城高速、规划快速路六纵线、盛唐路、寨子路围合成的地块;规划定位为两江新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区、生态宜居示范工程和多元文化社区,为加快龙盛片区乃至两江新区的开发进程,其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项目区由绕城高速、规划快速路六纵线、盛唐路、寨子路围合而成,其中绕城高速为现状道路,盛唐路正在建设中,快速六纵线和寨子路为规划道路,项目区内一号路即中航体育公园道路已设计,片区内设计道路共有6条,分别为二号路、三号路、四号路、五号路、六号路、七号路,本次设计仅为四号路、七号路(K0+000~K0+900)。

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指引

施工图设计指导原则

桥梁设计小组二OO八年十月

第一章桥涵设计 一、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 1、路基宽度参见“路基扩建宽度分布示意图(一)~(二)”,桥梁标准宽度主要为52m 和42m两种,同时结合相应上部结构横向布置图一起使用。 主线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被交路,高速及一级公路:公路-I级,二级公路以及三、四级公路:公路-II级;四级以下:公路-II级乘以0.75系数采用。 2、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特大桥及隧道等大型或重点工程按VII度设防。 二、设计深度 1、普通大桥、互通匝道桥及等级路分离式桥(线外桥)设计内容包括: (1)桥位平面图(分离式立交桥应包含被交路平纵数据及图纸) (2)全桥工程数量表 (3)桥型布置图(绘出结构分联示意图) (4)梁(或板)平面布置图(含弯斜桥的布置方法示意,直线桥梁无此图) (5)箱梁一般构造图、钢束布置图、钢筋布置图等(非预制结构绘制,预制结构统一绘制通用图) (6)桥台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钢筋图包括肋板、承台、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台帽、座板、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U台侧墙钢筋图及U台台后排水统一绘制通用图) (7)桥墩一般构造图及钢筋布置图(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钢筋图包括墩柱钢筋图、系梁钢筋图、承台钢筋图、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图统一绘制通用图)(8)桥台锥坡布置图 (9)墩台基础坐标示意图 2、特殊大桥及匝道桥,除上述图纸外,应有: (1)特殊结构相关图纸 (2)施工工序图 (3)对拆除重建桥梁要理顺新旧桥桩基础相对关系,桩基的利用原则。 3、需要拼接的桥梁,在拼接之前,原则上不能切除原桥防撞栏,除上述图纸外,

施工图设计说明

--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土坎镇位于仙女山南麓,群山环抱,经武仙环线与武隆县城相连,具有重要的景观地位。规划区内建筑的形式、色彩、尺度应与山地城镇风貌相协调。 镇区对外交通主要有319国道、巷土路和巷双路,其中巷双路与仙女山组团、武隆中心城区组成旅游交通环线。规划提升巷土路道路等级,并规划两座桥梁与319国道直接连接,在镇区形成道路环线,实现与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转换。 本工程主要为解决巷土路北侧规划地块污水的排放问题,采用重力结合压力管道的模式将污水收集最终排入拟建污水处理厂。 本次设计新建污水管道全长约3206米,管径为d400的HDPE中空壁缠绕管长约306米,管径为d500的HDPE中空壁缠绕管长约1232米;污水泵房1座,管径DN300的污水压力钢管长约1668米。本设计污水管道收集街道沿线污水并接入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有效实现水环境的保护。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2.1设计依据 2.1.1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2.1.2建设方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 2.1.3现状人口统计数据 2.1.4《武隆县土坎镇总体规划(2011-2030)》(重庆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1.5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2.2设计规范 2.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2.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2.4《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 2.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2.7《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2.2.8《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GB/T3091-2008); 2.2.9《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三、污水管道设计 3.1给排水规划 3.1.1给水工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按分类用地用水量指标计算规划区用水量,区内按供水普及率100%计,规划区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61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5,则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总用水量为0.41万m3/d。 以土坎镇桐坝水厂作为规划区供水水源,桐坝水厂水源取自千担石泉水和土坎二级电站蓄水塘,原规模0.5万m3/d,拟扩建水厂规模至1.0万m3/d,同时满足土坎镇及规划区用水需求。 供水管网采用环网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沿规划道路人行道路下敷设。规划区供水主干管管径为DN250-DN350,支管管径为DN200。 消防供水与市政供水同一管网,并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3.1.2排水工程

路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地槽褶皱带中部,喀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和克兰河复向斜之间东南面与福海县接壤,西南面与吉木乃县交界,西北面与布尔津县为邻,东北面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南北长146公里,东西宽84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依次是山丘,丘陵和河谷平原。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支持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国家的宏观政策,为西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新疆***地区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为改善***市的城市建设,积极争取到了3条新建道路、10条扩建道路、6条改建道路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其中**、览景街跨越克兰河,在此处需建设跨河桥2座。此2座跨河桥是本项目的重要建筑物,景观要求较高,这两座桥梁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市宜居、旅游、休闲、度假的特点。 二、概述 2.1、设计依据 设计合同书 《亚行贷款新疆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项目 ***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新疆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 《关于亚行贷款新疆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发改外资[2009]249号 《关于***市亚行桥梁初步设计的几点意见》***市建设局亚行项目;2009年6月; 《***市**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乌鲁木齐银河建筑勘察设计院 2009年6月16日 各专业的设计规范、规程及国家有关规定、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等。 2.2、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2.3、桥梁简介 **跨河桥位于***市**跨越克兰河处,于拟扩建**K3+090~K3+165处,与河道规划中心桩号交于K3+128.3,是**新建工程的重要构筑物。**跨河桥与河道斜交70度,桥两端与河堤平交,桥梁由2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构成,桥梁起点桩号K3+86.80,桥梁终点桩号K3+169.80,桥梁全长83m。根据规划及现况河道断面形态,确定主桥跨度为50.75m+32.25m,桥塔高27.45m,为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分两跨设臵;桥梁宽度按远期交通量设臵为7.5米双向四车道+3米中央隔离带+两侧各3.0米人行道。桥梁全宽24m,桥梁面积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文本资料讲解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 说明文本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西南大学内部道路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竣工图说明 一、竣工依据及遵循的规范和设计原则: 1、建设方提供的该工程1:500现状地形图及综合管线物探资料 2、《西南大学内部道路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3《西南大学内部道路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场踏勘的实际情况 5、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6、工程的竣工原则是: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现状管线为指导,在道路设计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排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 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4)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5)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6)施工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二、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农林区校园内,道路起点位于西南大学3号门入口,连通现状天生路,道路向西北方向延伸与在建体育场后车行道出口相接,主路全长133.29m,设计车速20km/h,路幅宽度为20m,车行道宽12m,双侧人行道宽4m。 由于路幅宽度限制,本次综合管网横断面设计中各种管线均按照单侧敷设考虑。雨水管单侧布置在西南侧人行道下。 三、上阶段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

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三篇 第六册 第二分册 引桥下部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郭家沱长江大桥是六纵线跨长江的节点工程,是两江新区联系主城核心区最快捷的通道,项目的建设将推动东部新城发展,带动两侧土地开发,同时加强龙兴、复盛片区与环樵坪经济区过江快捷联系。是重庆市政府为实现重庆特大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目标重要手段。工程起于两江新区郭家沱周家村,向南于郭家沱跨长江至南岸区峡口镇,经长岭岗西侧上跨既有三横线兰草溪大桥至重庆南岸山城油漆厂东侧止,主线全长6.2km,主要包括郭家沱长江大桥,全长1.4km;北引道工程,长2.7km(含花红湾立交与北桥头立交);南引道工程长2.2km(含峡口立交)。 郭家沱长江大桥起点桩号K2+689.209,终点桩号K4+093.009,全长1403.8m,主桥采用单孔悬吊双塔三跨连续钢桁梁悬索桥,跨径布置为(75+720+75)m=870m;两岸引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北引桥跨径布置为(4×43)m,南引桥跨径布置为(3×43+4×43)m。 1.2 设计内容及图册划分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九篇,其中第一篇为“总体线路”,第二篇为“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三篇为“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第四篇为“南引道及立交工程”,第五篇为“交通及照明工程”,第六篇为“排水工程”,第七篇为“景观工程”,第八篇为“管理用房”,第九篇为“公轨共建段工程”。 第三篇“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共分八册,本册为第六册“引桥工程”第二分册“引桥下部”。 2 设计依据 2.1 设计依据 (1)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签订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设计合同》(2014.05)(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 (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3-2020年)》 (4)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10) (5)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 (6)重庆西科水运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防护评价报告》(长许可[2013]141号) (7)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渝(市)环准[2016]006号) (8)重庆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编制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渝震安评[2012]37号) (9)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12.9)(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投资[2015]867号)(11)《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渝规方案函[市政][2016]0028号)(1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查意见》(渝建方案审[2016]5号) (1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发改投[2016]1273号 (14)《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2016.09) (15)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郭家沱长江大桥轨道交通设计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第17号) (16)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关于明确轨道8号线相关技术参数的复函》(渝轨建办函[2015]3号) (17)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渝建初设[2016] 180号) (18)重庆市勘测院《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5.10) (19)桥位区域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 2.2 前期工作过程 2012年2月,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