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_第八单元_海水中的化学_单元检测试卷B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_第八单元_海水中的化学_单元检测试卷B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_第八单元_海水中的化学_单元检测试卷B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_第八单元_海水中的化学_单元检测试卷B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_第八单元_海水中的化学_单元检测试卷 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15分)

1. (1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

B . 海水“晒盐”所得的“苦卤”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C . 海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D . 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2. (1分)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 . 醋酸在水溶液里能产生H+

D . 可用铁制容器长期盛装食醋

3. (1分)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是()

A .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 . 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C .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4. (1分)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错误的是()

A . 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 . 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 . 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 . 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

5. (1分)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 . 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C . 若三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 . 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6. (1分)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①和③

D . ①②③

7. (1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 . 降温可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 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 . 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丙的大

8. (1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B . 人体缺锌易患贫血病

C . 糖类和油脂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 . 不能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9. (1分)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B .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 .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D . 酥脆的薯片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10. (1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C .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 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1. (1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用 X 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B .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C . 铁生锈时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阻止内部的铁进一步氧化

D .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通常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12. (1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

B . 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

C . 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 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3. (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活性炭能将硬水变成软水

B . 氢氧化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 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质子数

D .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14. (1分)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 . 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

C . 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 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15. (1分)下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 . 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 . 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

D .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二、多选题 (共5题;共5分)

16. (1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粒子

B . 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

D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17. (1分)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 . 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C . 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含CO32﹣

D . 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18. (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9. (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中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A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可加水溶解,过滤

B . 不需要加入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KOH、(NH4)2SO4、BaCl2、HCl四种溶液

C .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可将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D .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 ,可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20. (1分)通过下列反应,无法得到单质的是()

A . 分解反应

B . 置换反应

C . 化合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三、填空题 (共3题;共7分)

21. (1分)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22. (3分)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 . 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 .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 . 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2)粗盐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怍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过滤;⑥蒸发。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操作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________。

A.①③②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3)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2。

①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写出步骤Ⅰ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海水制镁。实际生产中,步骤Ⅲ常选用________作为沉淀剂,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Ⅱ、Ⅲ、Ⅳ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3. (3分)某固体混合物,已知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2CO3、NH4Cl、NH4NO3、CuSO4、NaOH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过程③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测,该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

(4)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合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写化学式)。

四、解答题 (共2题;共3分)

24. (2分)某小组用碳酸钠和石灰乳来制备烧碱,反应结束后滤去沉淀,将滤液蒸干得到粗产品.小组同学按实验流程对粗产品的纯度进行分析.

⑴实验资料: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⑵操作步骤:

①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m1克;

②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③将过量的浓盐酸慢慢滴加到盛有粗产品的锥形瓶中,直至无气泡冒出;

④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m2克(m1<m2;假设产生的气体均被装置D吸收).

⑶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粗产品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②C中的试剂为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③该方案测得烧碱的纯度比理论值偏小,请分析“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具体的改进措施________.

25. (1分)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五、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0分)

26. (3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红磷燃烧后的产物名称________,其状态为________。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________处,该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有________组对比实验,其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3)实验三: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步骤一:通入N2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步骤二: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Ⅰ.实验步骤二要控制的实验条件之一是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Ⅱ.通过实验步骤一、二对比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7. (1分)下图是A,B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在t2℃时,P点对应的是A物质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欲使A溶液的状态从P点转化为Q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t1℃时,将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溶液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B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W的值为20,则A、B在t1℃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8. (4分)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102030406080100

硝酸钾20.931.645.864110169246

溶解度

氯化钠35.83636.335.43738.439.8(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

(3)操作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

A . 酒精灯

B . 铁架台

C . 漏斗

D . 玻璃棒

E . 蒸发皿

(4)定量叙述晶体1的组成________。

(5)溶液2为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溶液1________溶液2(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 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 . 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 . 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成分相同

D . 溶液2将水蒸干就可得到纯净的KNO3固体

29. (2分)

(1)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___。

该实验小组用符合题意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符合题意试剂,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2)(归纳总结)

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保存。

(3)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应考虑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________、试剂要适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1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三、填空题 (共3题;共7分) 21-1、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23-4、

24-1、

25-1、

五、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0分) 26-1、

26-2、

26-3、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28-4、28-5、28-6、28-7、

29-1、29-2、29-3、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一定条件下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平均反应速率v(C)=2v(B)。若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增大体系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则m、n、p、q的数值可以是() A. 2、6、3、5 B. 1、3、2、2 C. 3、1、2、2 D. 3、1、2、1 2.对于某一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的作用在于()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 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H4NO3溶于水是自发过程 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最小 C.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D.由能量判据(以焓变为基础)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4.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2(g)2SO3(g),起始时SO2和O2分别为20 mol和10 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SO3的转化率分别为() A. 10 mol和10% B. 20 mol和20% C. 20 mol和40% D. 30 mol和80% 5.在一定的条件下,将10 mol H2和1 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则H2的转化率可能是() A. 35% B. 30% C. 25% D. 7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 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 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 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 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 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 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 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 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 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 用甲醇,乙醇代

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 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 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 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 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 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 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 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 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 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 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C6H12O6(葡萄糖)+6O2 62+6H2O B. 332O 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 1/2O2(g) △H = +241.8/ H2(g)+ 1/2O2(g) =H2O(1) △H = -285.8/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 B.吸热2.44 C.放热44 D.吸热44 4.已知:H2(g)+F2(g) 2(g) △H=-2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 B.1氢气与1氟气反应生成2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C.在相同条件下,1氢气与1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的氢气和1的氟气放出270热量 5.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 C.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一定相等 D.此反应一定有热量的变化 6.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2H2(l)2(g)2H2O(l)△H1= 1? 1 (2)2H2(g)2(g)2H2O(l)△H1= 2? 1 酶 - 1 - / 4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3《化学反应的速率》(第1课时)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初步了解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实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使学生知道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定量实验的设计、如何完成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等,提高他们利用定量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问题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时安排:共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通过课本上的例子说明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具有利用价值不仅决定于它是否有可能发生以及反应进行的程度,还决定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要想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必须要了解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并能定量分析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下节课我们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板书】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回答】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思考2】如何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 【学生】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生成物增加的快慢 【思考3】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 【活动?探究】学生阅读P55 【投影】实验的图片。 【思考1】实验中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哪些方法表示? 【学生】单位时间内盐酸溶液或氯化镁的浓度变化;单位时间内镁的质量变化; 单位时间内镁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思考2】若用单位时间内盐酸浓度的减小或氯化镁浓度的增大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需要哪些数据呢?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需要准确量取盐酸的体积,并利用关系式计算出反应中消耗的氯化氢或生成的氯化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选修)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材分析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高二化学组李德梓一、课程标准对本专题的要求

二、本专题教材结构 注:阴影为新增知识点。 三、教学参考对本专题的要求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电离平衡概念。 2.了解酸碱电离理论,能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知道电离平衡常数与弱酸、弱碱的酸碱性强弱之间的关系。 4.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二)课时建议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课时 常见的弱电解质 1课时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pH的简单计算。 2.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初步学习pH计的使用。

3.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法,认识pH的调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5.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二)课时建议 溶液的酸碱性 1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2课时 【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有关盐类水解的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二)课时建议 盐类的水解规律 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课时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和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二)课时建议 沉淀溶解平衡 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2课时 四、本专题的知识点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一部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从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入手,通过醋酸和盐酸酸性比较的活动探究,让学生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差别,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探究结果为依据,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对于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教学中只要将常见的化合物,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与电解质强弱建立联系即可;教学时可先复习电解质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间发生的反应,结合实例分析反应原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依据实验结果阐述强、弱电解质的定义以及区分强、弱电解质的方法。教师还可以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充分利用教材中图3—2和图3—3分别展示了HCl和醋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两者电离的主要差别,HCl在水中是完全电离,而醋酸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通过直观的方法说明微观过程。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通过讨论醋酸分子与水分子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过程,进而讨论电离平衡的平衡状态、电离平衡常数;充分利用教材中图3-4和图3-6分别用比例模型表示了醋酸分子和水分子发生电离的过程,可以增进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的理解。通过直观的方法说明微观过程。充分发挥化学平衡理论对电离平衡学习的促进作用。教材在第60页设置“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电离平衡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加深对电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C(s)+O2 (g) == CO2 (g) H=-393.5 kJ/mol 2.5 mol C 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 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 的燃烧热为H S(s)+O2 (g) == SO2 (g) 32 g/mol H 4g -37 kJ 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H 1g -55.6 kJ 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H 2.00 g -99.6 kJ 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2 7. 已知1 kg 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 能量,行走1 km 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 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 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 5 m3×1.8×104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新版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纵观整个高中化学,这部分内容是对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深化;就本教材而言,这部分内容是继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后,对化学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并为学习第四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做好准备。同时,化学反应速率对工农业生产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和锻炼,在心理上逐渐趋于理性,认识事物的能力得到加强,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必修2 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浓度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但不知其因,也没有作定量研究。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a、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b、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试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并会运用归纳、验证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推导的方法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采用分析、归纳、验证的方法来使学生理解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课时安排】共2课时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教学检测题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47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NH3B.BaSO4 C.CH3COOH D.CH3COONH4 2.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A.5L 0.1mol / L NH3·H2O B.5L 0.1mol / L 盐酸 C.0.1L 0.1mol / L H3PO4溶液 D.0.1L 0.1mol / L Ba(OH)2溶液 3.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且水溶液显酸性的微粒是( ) A.Al3+B.OH- C.H+D.HCO3- 4.已知:(1)Zn(s)+ 1/2O2(g)= ZnO(s),ΔH = -350 kJ·mol-1, (2)2Ag(s) + 1/2O2(g)= Ag2O(s),ΔH = -25 kJ·mol-1,则Zn(s)+ Ag2O(s) = ZnO(s) + 2Ag(s)的ΔH等于() A.-375 kJ·mol-1B.-325 kJ·mol-1 C.+375 kJ·mol-1D.+325 kJ·mol-1 5.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 液可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Al2S3不能通过溶液中的反应制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Al3+、Na+、HCO3-、[Al(OH)4]- B.Ca2+、HCO3-、Cl-、K+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 习题参考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 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材料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东湖高中易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6、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过程 1、【引入】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 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一: 实验1:回忆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取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实验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 【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分析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流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注意: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环节二: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教师引导: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全册教案

课题: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课本:化学反应原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五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板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投影】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完整版)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doc

第 1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A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 1~ 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 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 , 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 , 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 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 ---- 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 ,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 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 ---- 核聚变能” , 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 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 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 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 1. 实验示意图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