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教案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教案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教案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教案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考纲要求

1.掌握曲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条件.

2.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3.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4.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并能应用解题.

5.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理解向心力公式并能应用;了解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7.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8.了解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

9.理解环绕速度的含义并会求解.

二、知识梳理

1.曲线运动

(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基本概念

(2)运算法则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

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也可采用正交分解.

(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等时性

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②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③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3.平抛运动的规律

以抛出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为x轴,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x=v0,位移:x=v0t.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y=gt,位移:y=gt2

(3)合速度: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4)合位移: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4.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5.斜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

(2)运动性质

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3)基本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如图所示)

①水平方向:v0x=v0cos_θ,F合x=0.

②竖直方向:v0y=v0sin_θ,F合y=mg.

6.离心运动

(1)本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

线方向飞出去的倾向.

(2)受力特点(如图所示)

①当F=mr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当F=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③当F

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

④当F>mrω2时,物体逐渐向圆心靠近,做向心运动.

7.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①定义: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

②性质: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③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2)非匀速圆周运动

①定义:线速度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圆周运动.

②合力的作用

a.合力沿速度方向的分量F t产生切向加速度,F t=ma t,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b.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F n产生向心加速度,F n=ma n,它只改变速度的大小.

8.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

(2)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ω==.

(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T=,T=.

(4)向心加速度: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n=rω2==ωv=r.

9.向心力

(1)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大小:F=m=mω2r=m=mωv=4π2mf2r

(3)方向:总是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

10.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K—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星体无关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中心天体的星体才可以列比例。

11.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F=,G为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

(3)适用条件

①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②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的适用,其中r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12.三种宇宙速度

三、要点精析

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各个分运动与合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经历时间相等(不同时的运动不能合成).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4)同一性:各分运动与合运动是指同一物体参与的分运动和实际发生的运动,不能是几个不同物体发生的不同运动.

2.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标准:看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是否共线.

3.合运动的性质判断

4.小船渡河问题

(1)小船渡河问题的速度

①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

②三种速度: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水流速度)、v(船的实际速度).

(2)小船渡河的三种情景

①过河时间最短:船头正对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d为河宽).

②过河路径最短(v2<v1时):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最短,s短=d.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夹角为α,.

③过河路径最短(v2>v1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无法垂直渡河.确定方法如下:如

右图所示,以v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v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航程最短.由图可知:,最短航程:.

5.绳(杆)端速度分解模型

(1)模型特点

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

(2)思路与方法

合运动→绳拉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v

方法:v1与v2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解题的原则:

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杆)和平行于绳(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求解.常见的模型如图所示.

6.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分析

(1)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共线.

(2)合外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

(3)速率变化情况判断

①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增大;

②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减小;

③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7.类平抛问题模型的分析方法

类平抛运动在高考中常被考到,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时的类平抛运动考查到的概率很大.

(1)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2)类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

在初速度v0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a=.

(3)类平抛运动的求解方法

①常规分解法: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即

沿合外力的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且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

②特殊分解法: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分解为

a x、a y,初速度v0分解为v x、v y,然后分别在x、y方向列方程求解.

8.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型如下:

水平:v x=v0竖直:

v y=gt合速度:v=

水平:x=v0t竖直:y

=gt2合位移:s=

9.平抛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中A点和B点所示.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10.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t=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与初速度v0无关.

(2)水平射程:x=v0t=v0,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t==,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11.常见平抛运动模型运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1)在水平地面正上方h处平抛:

由h=gt2知t=,即t由高度h决定.

(2)在半圆内的平抛运动(如图),由半径和几何关系制约时间t:

h=gt2

R±=v0t

联立两方程可求t.

(3)斜面上的平抛问题(如图):

①顺着斜面平抛

方法:分解位移

x=v0t y=gt2 tanθ=

可求得t=

②对着斜面平抛(如图)

方法:分解速度

v x=v0 v y=gt tanθ==

可求得t=

(4)对着竖直墙壁平抛(如图)

水平初速度v0不同时,虽然落点不同,但水平位移d相同.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 1.速度:0 x y v v v gt = ? ?= ? 合速度:2 2 y x v v v+ =方向: o x y v gt v v = = θ tan 2.位移 2 1 2 x v t y gt = ? ? ? = ?? 合位移:22 x x y =+ 合 方向: o v gt x y 2 1 tan= = α 3.时间由:2 2 1 gt y=得 g y t 2 =(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4.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doc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 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具准备】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挂图和flash 动画、ppt 课件等。 【教材分析】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 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 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 f 引=f 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 半径等问题. 2.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 f 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教学章节,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的 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显示了该定律在天文研究上的重大意义。 本节内容有两大疑点:为什么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恒星对它的万 有引力?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我的 设计思想是,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论推理出行星(卫 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恒星(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然 后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自行应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特点来 得到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知道在具体问题中主要考 虑哪些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最后引导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万有引力定 律在天文学上的实际用途。 本节课我采用了“置疑-启发—自主”式教学法。教学中运用设问、提问、多媒体教学等综合手段,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同 时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数理推导、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 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思维,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 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教师: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是什么?重力加速度的决定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看太阳系行星运动挂图和flash 动画】 教师:根据前面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所有物体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而且这种万有引力在天体这类质量很大 的物体之间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为什么这样巨大的引力没有把天体 拉到一起呢? 【设疑过渡】 教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来解释:因为天体都是运动的,比如恒星 附近有一颗行星,它具有一定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不 受外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它受到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 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样,它既不能摆脱恒星的控制远离恒星,也不会被恒星吸引到一起,将围绕恒星做圆周运动。此时,行星做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与经典题

一、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 2、船过河所需最短时间(v 船垂直于河岸) t v v s d s t v s v t ?+=+=== 2 222d 水船水河实水水船 河宽 3、船要通过最短的路程(即船到达河对岸)则v 船逆水行驶与水平成α角 合 河宽水 船合船 水 v d v v v v v = -== t cos 2 2α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F 合=G ; a=g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 动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 (1)水平位移g h v t v x 20 0== (2)竖直位移2 2 1gt y = (3)通过的合位移222022)gt 2 1 ()t V (y x s +=+= (4)水平速度0v v x == t x (5)竖直速度gt v y ==gh 2 (6)合速度22 022)(gt v v v v y x t +=+= (7)夹角 0 y v v tg x y tg = β=α (8)飞行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g h t 2= (9)实验求0v : a 、已知抛出点时: b 、不知抛出点时: t x v g h 2t 0= = 212t s s a -= g y y t 122 -=∴ ,t x v =0 5、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0≠合F ,v F ⊥合,0≠a ,v a ⊥ (1)线速度V=s/t=2πr/T=2πrf=2πrn=ωr ,线速度是矢量,单位:米/秒(m/s ) (2)角速度ω=θ/t =2π/T= 2πf=2πn=V/r ,角速度是矢量,单位:弧度/秒(rad/s )

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万有引 力定律》 教学设计

2012-03-09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探究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从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表明了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普遍遵循的规律,引力常量的测定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使得万有引力定律能进行定量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教学中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 3、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卡文迪许实验的重要性,了解将直接测量转化为间接测量这一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颗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如下图所示)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万有引力定律.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推导”一下万有引力定律.

专题03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解析版)

2020年物理二轮专题过关宝典 专题三: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知识回扣】 一、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①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②设在任意时刻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φ,则有tanθ=2tanφ。 2、离心运动

①当F =mr 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当F =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③当F <mr ω2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F 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 ④当F >mr ω2时,物体逐渐向圆心靠近,做向心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 1.天体绕行是匀速圆周运动,可综合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根据G Mm r 2=m v 2r =mω2 r =m 4π2 T 2r =ma 2.在忽略地球自转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 【热门考点透析】 考点一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2018·全国卷Ⅰ) 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答案】C 【解析】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机械能的增量ΔE机=W除G外力,机械能的增量等于水平外力在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过程做的功。设小球运动到c点的速度为v c,由动能定理有:F·3R- mg·R=1 2mv 2 c ,解得:v c=2gR。小球运动到c点后,根据小球受力情况,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运动,加速度为a x=g,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也为g,小球上升至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减小为 零,时间为t=v c g= 2gR g,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 1 2a x t 2= 1 2g? ? ? ? 2gR g 2=2R,综上所述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 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ΔE机=F·(3R+x)=5mgR,C正确。 2. (2019·鹤壁市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套在竖直杆上,经细绳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B在水平面上运动,开始时 A、B间的细绳呈水平状态,现由计算机控制物体A的运动,使其恰好以速度v沿杆匀速下滑(B始终未与滑轮相碰),则() A.绳与杆的夹角为α时,B的速率为v sin α

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备课备课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新的天体等,让学生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本节是“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重讲清应用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分析: 学生要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学案 教学过程: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带答案

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一个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率可能不变 B.物体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且速率一定增大 C.物体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D.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但总不可能为零 2.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物体做曲线运动 B.物体做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3.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增大α角,增大船速v B.减小α角,增大船速v C.减小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D.增大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4.(2011·上海市闸北调研)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 .2 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5.如图3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转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 1、r 2、r 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ω1,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图3 A.r 1ω1r 3 B.r 3ω1 r 1 C. r 3ω1r 2 D.r 1ω1 r 2 6.如图4所示,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 轴在竖直面内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 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则F 图4 A .一定是拉力 B .一定是推力 C .一定等于0 D .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0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资料讲解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张格丽宝鸡中学 721013)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3节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场所,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性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本节课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从上述物理学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是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并与之构成本章的第一单元内容。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下节课 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 的教学重点,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前,学生已经对力、重力、向心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运动规律,能熟练运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已经 完全具备深入探究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从知识建构的历史进程来看,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其中向学生渗透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推理论证等方法思想,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同时根据上节课“说一说”中的问题,很容易在他们脑中形成这样一个问题: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我们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演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旅”, 确定了转接点,也引入本节新课内容。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物理训练专题【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限时规范训练(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建议用时4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绕过定滑轮的细线连着两个小球,小球a 、b 分别套在 水平杆和竖直杆上,某时刻连接两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 此时a 、b 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为(已知sin 37°=0.6,cos 37°=0.8)( ) A.43 B .34 C.259 D .2516 解析:A 将a 、b 两小球的速度分解为沿细线方向的速度与垂直细线方向的速度,则a 球沿细线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1=v a sin 37°,b 球沿细线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2=v b cos 37°,又 v 1=v 2,解得v a v b =cos 37°sin 37°=43 ,A 正确. 2.羽毛球运动员林丹曾在某综艺节目中表演羽毛球定点击鼓,如图是他表演时的羽毛球场地示意图.图中甲、乙两鼓等高,丙、丁两鼓较低但也等高,若林丹各次发球时羽毛球飞出位置不变且均做平抛运动,则( ) A .击中甲、乙的两球初速度v 甲=v 乙 B .击中甲、乙的两球运动时间可能不同 C .假设某次发球能够击中甲鼓,用相同大小的速度发球可能击中丁鼓 D .击中四鼓的羽毛球中,击中丙鼓的初速度最大 解析:C 由题图可知,甲、乙高度相同,所以球到达两鼓用时相同,但由于两鼓离林 丹的水平距离不同,甲的水平距离较远,由v =x t 可知,击中甲、乙的两球初速度v 甲>v 乙,故A 、B 错误;甲鼓的位置比丁鼓位置较高,则球到达丁鼓用时较长,则若某次发球能够击中甲鼓,用相同大小的速度发球可能击中丁鼓,故C 正确;由于丁鼓与丙鼓高度相同,但由题图可知,丁鼓离林丹的水平距离大,所以击中丁鼓的球的初速度一定大于击中丙鼓的球的初速度,即击中丙鼓的球的初速度不是最大的,故D 错误.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综合试题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规律的科学家是( ) A.第谷 B.哥白尼 C.牛顿 D.开普勒 2. 物体在做平抛运动过程中,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个量是相等的( ) A. 重力做功 B. 位移 C. 速度增量 D. 速度大小的变化量 3. 关于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一定不变 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可能是不变的 C.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是变化的 4. 关于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C. 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可以变成竖直向下 5.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相等 B.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而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C. 太阳位于它们的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角速度始终相等 6. 小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5m/s,水的流速为3m/s,河宽120m。则小船以最短时间渡过河所需时间和以最短位移渡过河所需时间分别为() A. 24s、30s B. 30s、40s C. 24s、40s D. 40s、24s 7. 如图所示,O1和O2是摩擦传动的两个轮子,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O1和O2两轮

的半径之比为1:2.a,b两点分别在O1、O2的轮边缘,c点在O2上且与其轴心距离为轮半径的一半,若两轮不打滑,则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4:2:1 B. 1:2:2 C. 1:1:2 D. 2:2:1 8. 如图所示,窗子上、下沿间的高度H=1.6m,墙的厚度d=0.3m,某人在离墙壁距离L=1.2m、距窗子上沿h=0.2m处的P点,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件以v的速度水平抛出,小物件直接穿过窗口并落在水平地面上,取g=10m/s2。则v的取值范围是() A. 2m/s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教案】

《6.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 设计思路说明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及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设计为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先后结合的方法。“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真是同一种力吗?”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则由教师适时引导。当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出月球轨道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是地面物体下落加速度的2601 倍时,学生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和 谐统一和科学的无穷魅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既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定律,又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对人类认识和探索未知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不只是用来做几道题,而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我让学生查找关于卡文迪许的资料、做成ppt 并让两到三组同学在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将不易测量的微小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对学生进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同时也能说明科学实验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

万有引力和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测试题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以v 0=10 m / s 的水平初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 A . B . C . D .2s 2、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 B 的速度 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速度 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 3、我们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公式gR v =时,需要做一些假设和 选择一些理论依据,下列必要的假设和理论依据有( ) A. 卫星做半径等于地球半径的匀速圆周运动 B.卫星所受的重力全部作为其所需的向心力 C.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仅有一部分作为其所需的向心力 D.卫星的运转周期必须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4、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地球半径为R ,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T 1(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T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L 1,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L 2.你估算出( ) A 、地球的质量 B 、太阳的质量 C 、月球的质量 D 、可求月球、地球及太阳的密度 5、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上,与等待已久的“天宫一号”实现多次交会对接、分离,于6月29日10时许成功返回地面,下列关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知道“天宫一号”的绕行周期,再利用引力常量,就可算出地球的质量 B .在对接前,“神舟九号”轨道应稍低于“天宫一号”的轨道,然后让“神舟九号”加速追上“天宫一号”并与之对接 C .在对接前,应让“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然后让“神舟九号”加速追上“天宫一号”并与之对接 D .“神舟九号”返回地面时应在绕行轨道上先减速 6、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 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 G gR m 2=地22 3 224GT L m π=太2 13124GT L m π=月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教案

六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一)开普勒行星定律 1.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于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因此地球公转时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2.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因此行星的公转速率是不均匀的,在近日点最快,在远日点最慢。 3.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R 3 T 2 =k k是与行星无关,而与太阳有关的量。 (1)若公转轨道为圆,那么R就是指半径。 (2)第三定律针对的是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各星体,若中心天体不同,不能死套周期定律: 例如比较地球和火星,就有R地3 T地2 = R火3 T火2 =k k是一个与中心天体太阳有关的常数,与行星无关。 例如比较月球和人造卫星,就有R月3 T月2 = R卫3 T卫2 =k ′ k ′是一个与中心天体地球相关的常数,与卫星无关。 例如行星的卫星并非主要绕太阳运动,不能直接和行星比较,即R地3 T地2 ≠ R月3 T月2 例1.已知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火星公转周期为1.88年,据此可推算得火星到太阳的距离约为A. 1.2亿千米 B. 2.3亿千米 C. 4.6亿千米 D. 6.9亿千米 解:B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基本概念 (1)表述: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普遍存在; 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F万∝m1m2 R 2 (2)公式:F万=G m1m2 R 2 其中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物体,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G=6.67×10-11N·m2/kg2。 (3)定律的适用范围: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 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 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 1. 速度:0 x y v v v gt =??=? 合速度:2 2y x v v v += 方向:o x y v gt v v = = θtan 2.位移0212 x v t y gt =???=?? 合位移:x =合 方向:o v gt x y 21tan == α 3.时间由: 2 2 1gt y = 得 g y t 2= (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 4.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5.tan 2tan θ α= 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 6.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 移的一半。(A 是OB 的中点)。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与经典题

一、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 2、船过河所需最短时间(v 船垂直于河岸) t v v s d s t v s v t ?+=+=== 2 2 2 2 d 水船水河实水水船 河宽 3、船要通过最短的路程(即船到达河对岸)则v 船逆水行驶与水平成α角 合 河宽水 船合船 水v d v v v v v = -= = t cos 2 2 α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F 合=G ; a=g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 动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 (1)水平位移g h v t v x 20 0== (2)竖直位移2 21gt y = (3)通过的合位移2 22022)gt 2 1 ()t V (y x s +=+= (4)水平速度0v v x ==t x (5)竖直速度gt v y == gh 2 (6)合速度2 2 02 2 )(gt v v v v y x t +=+= (7)夹角 y v v tg x y tg = β= α (8)飞行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g h t 2=

(9)实验求0 v : t x v = 5、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0≠合 F ,v F ⊥合 ,0≠a ,v a ⊥ (1)线速度V=s/t=2πr/T=2πrf=2πrn=ωr ,线 速度是矢量,单位:米/秒(m/s ) (2)角速度ω=θ/t =2π/T= 2πf=2πn=V/r ,角速度是矢量,单位:弧度/秒(rad/s ) (3)向心加速度 m F v R T R R v a 合向= ====ωπω22 2)2(,向心加速度 是矢量,单位:m/s 2 (4)向心力R f m R T m R m R mv ma F 222 22244ππω=====向合 (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沿半径方向的合力,用来 改变速度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作圆周 运动之用。向心力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5)周期与频率: T=2πr/v=2π/ω=1/f=1/n (6)皮带传动时线速度相等:2 1 v v = 即:2 21 1R R ωω= (7)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2 1 ωω = 即:2 21 1R v R v = 二、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 1、开普勒周期定律: 22 3 2 2131T R T R = (只适用同一个中心天体)

万有引力定律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及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推证了万有引力的一般规律的思路与方法. 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由圆周运动和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知识,得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由引力的相互性得出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定律的发现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包括: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及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 2.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首先通过前面知识 的回顾和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对引力是否同一性质的探 究兴趣。 问题设置:师提问: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否能说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作用?抛出的物体总要落回地面,是否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画面1: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画面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演示3:地面上的人向上抛出物体,物体总落回地面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试题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基础知识复习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改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的凹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2、曲线运动的条件: (1)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 ____运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 _______运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运动速度大小、方向的的判定: (1)当力的方向与速度垂直时:速度的大小_______(变、不变、可能变), (2)当力的方向与速度成锐角时:速度的大小__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 (3)力的方向与速度成钝角时: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曲线运动轨迹向___________________弯曲; 1.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 C.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D.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直线运动 2. 下列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没有加速度的 B.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 曲线运动一定有加速度,且一定是匀加速曲线运动3.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 合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不相同也不相反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力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4. 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 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 迹是图中的: A. 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3.2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威远竞力学校物理组朱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 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 4.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2.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自然界任何物体间引力的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 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勇 于探索、永不知足的精神和发现真理的曲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难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如果行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行星将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要受到一个引力。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学生活动:推导得= 2 r v m F

将V =2πr/T 代入上式得r T m F 22 4π= 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r =23 代入上式 得到:22π4=r m K F 师生总结:由上式可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 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 ∝2r m 教师:牛顿根据其第三定律:太阳吸引行星的力与行星吸引太阳的力是同性 质的作用力,且大小相等。于是提出大胆的设想:既然这个引力与行 星的质量成正比,也应跟太阳的质量M 成正比。即:F ∝2r Mm 写成等式就是F =G2r Mm (其中G 为比例常数) (二)进行新课 教师:牛顿得到这个规律以后是不是就停止思考了呢?假如你是牛顿,你又 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猜想一:既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遵从这个规律,那么其他天体之间的力是 否也遵从这个规律呢?(比如说月球与地球之间) 师生: 因为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与之类似,根据前面的推导所以月球与地球 之间的力,其他行星的卫星和该行星之间的力,都满足上面的规律,而且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教师:但是牛顿的思考还是没有停止。假如你是牛顿,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猜想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力,和地球与其周围物体之间的力是否遵从相同 的规律? 教师: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 =r m 2ω=ma 地球对其周围物体的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 ’=m ’g 从以上推导可知:地球对月球的引力遵从以上规律,即F =G2 r Mm 那么,地球对其周围物体的力是否也满足以上规律呢?即F ’=G2'R Mm 此等式是否成立呢? 已知:地球半径R=6.37×106m ,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r=3.8×108 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