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学生姓名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年级高起专学号201009804463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学习中心成绩

2012年07月16日

摘要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就所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做出决定的活动。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可避免的融入这一潮流之中。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如何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实现行政管理民主化的关键就是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关键词:行政决策民主化决策

目录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内涵与必要性 (3)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必要性 (4)

二、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现状及分析 (5)

(一)我国行政决策民政化现状 (5)

(二)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程度还很低 (6)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建议 (7)

(一)建立合理的民主参与行政决策体系 (7)

(二)健全体现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 (8)

(三)真正实现行政决策程序化 (9)

(四)努力提高行政决策领导者的决策素质 (9)

(五)建立健全民主、开放、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9)

参考文献 (11)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化,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对行政决策要求日益提高。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一方面由于行政决策民主化意识相对淡薄,群众参与的渠道不多、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表现为与目前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催生的利益多元化、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决策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又为促进当代中国政府决策机制民主化变革提供了条件支持。

本文通过当代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案例分析为切入口,认为当前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虽有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咨询系统的不健全、行政决策的主体和参与民众的整体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主化的程度还有待提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行政决策体系、制度,提高行政决策领导者的决策素质及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等多个角度对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路径选择,探讨促进我国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从而确保行政决策的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行政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选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体现民情、决策方式考虑民力、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而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是:

1、行政决策价值取向民主化

行政决策价值取向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必须以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它要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深入人民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人民群众就政府机关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意向和愿望,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抉择。行政决策能否保持正确,就取决于行政决策主体能否始终以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宗旨。

2、行政决策社会参与机制民主化

公众对政府机关行政决策的广泛参与是我国当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权利的实现,确保行政决策符合他们的利益,应通过法律形式赋予人民群众对政府重大决策信息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目前我国政府行政决策信息的开放度不高,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健全政府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和行政决策听证等制度,进一步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方式,便利公众清楚了解政府行政决策信息和广泛参与行政决策过程。

3、行政决策制定程序和执行程序民主化

行政决策制定程序民主化就是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广开言路,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使行政决策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要求行政决策制定的每一步程序、每一道环节、每一个方案都符合民主化的要求。行政决策执行程序民主化就是要把正确的决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掌握决策执行中的反馈信息,不断用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补充、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真正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必要性

1、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标志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我国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内参与竞争,这必然给我国政府的行政决策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在传统封闭的经济体制内,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政府的决策活动主要是在本国本地的环境背景,对决策的影响因素相对单纯一些,决策者对影响决策的大多数因素可以控制和掌握,即使决策失误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纠正。而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资本、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各种国际性政治因素、社会因素都将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2、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我国政府现在的职能转变中对建立服务性政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政府统治职能的弱化,服务职能的加强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各种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得普通老百姓影响政府的决策途径增多,可能以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影响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行政政策的制定。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深刻变革,公民的权利意识迅速

增强和扩张,公民对政府与大众之间的“回应性”的要求也在迅速增强。因此,服务型的政府要求决策时更多的考虑民众的真正需要,表达民众的利益要求。

3、经济活动的市场化需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并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要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这对于中国各级政府行政决策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化。这就要求在作出行政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经济主体、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因此,就需要重视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表达,赋予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政府决策上的发言权,从而促进行政决策的合理化。

4、社会管理的法治化需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在以“人治”为主的社会制度中,政府的行政决策主要由少数领导者坐办公室以封闭方式进行的,决策过程无人监督,决策失误无人过问,甚至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往往以“交了学费"了事。我们已进入法治社会的新时代,任何领导和每一级政府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下进行管理,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害的决策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行政决策民政化现状

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一方面由于行政决策民主化意识相对淡薄,群众参与的渠道不多、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表现为与目前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催生的利益多元化、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决策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又为促进当代中国政府决策机制民主化变革提供了条件支持。我国关于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开始了新的民主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民主政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还显得不足。八十年代初,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带动下,学术界开始对过去重大决策失误的原因和决策民主化的问题展开讨论。八十年代中期,发展决策科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1986年全国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着重讨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问题。决策民主化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86年7月3l同,当时的国

务院副总理万里发表了《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首次系统阐述了加快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实践的发展,有关政治参与、行政公开、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也在深入,这就为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有关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研究仍在进行。

(二)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程度还很低

政决策在决策体系、决策程序、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的素质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和滞后。这表现在:

1、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导致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础不牢

我国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已建立的行政信息系统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信息网络系统不健全,覆盖面比较狭窄,特别是作为行政决策依据的政务信息,存在一般信息过多过滥,适用信息偏少.时效性差等问题,不利于迅速、有效地做出行政决策,不利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信息反馈与交流,制约了行政决策民主化的进程。

2、咨询系统的不健全导致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程度不高

我们的政策研究机构,多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内部的咨询参谋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失去了组织上的独立性,那么研究人员的工作独立性与研究成果处理的独立性也就无从谈起了。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呼吁保障行政决策咨询工作的独立性,呼吁“领导同志要允许政研人员唱对台戏,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等等。但“奉命论证”、“御用咨询”仍然是我国行政咨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政决策的主体和参与民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导致决策民主化的扩展不够

对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利用,仍表现出极大的主观随意性。一些行政决策者对“外脑”在决策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决策研究者先施加思想影响先决策后论证,造成研究者迎合决策者“口味”的局面。参与民众文化素质偏低,再加上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一是参与意识不强,二是参与能力有限,三是公民参与的自利性与非理性化。

4、方案择优的自觉性差导致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

在多方案择优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面很多,处理的信息庞杂,数学方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非常重要。当然,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兼用经验、直观、数学分析和实验等手段来决策的。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或者因为提不出一批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不可能有真正的“抉择";或者即使提出一批方案又不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科学筛选而找不到真正令人满意的方案。

5、政决策监督机制滞后导致决策民主化的效力削弱

我国对行政决策的监督既有行政的内部监督,又有行政的外部监督;既有自上而下的监督,又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既有专门机关的监督,又有广泛的社会监督,从而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然而,监督不力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从表层上考察,目前对行政决策监督乏力的主要表现,一是监督滞后。我们对决策的监督往往是问题出现以后.或等问题成堆才进行监督,很少有事前和事中监督。同时对事前、事中的监督又显得办法不多,从而导致监督滞后。二是监督缺位。许多形式的决策监督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未能发挥其实际效力。三是政策缺位。在许多形式的决策监督中,因缺少必要的法制保障和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使许多形式的监督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上述制约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进程,阻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遏制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折时期,要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以使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实现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推进。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建议

要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必须做到行政决策的各个系统民主化,行政决策的每个阶段民主化,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保证行政决策体系和行政决策过程充分体现民主,还要提高行政决策的主观方面即决策者和民众参与者的整体素质。(一)建立合理的民主参与行政决策体系

现代的行政决策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一般包括有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其间无不包含有民主的参与。

第一,决策中枢系统领导者们的观念要民主化。强化决策者的民主意识,做到民主决策,一方面要体现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决策要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使决策由个人行为变为有民主基础的集体行为。

第二,决策咨询系统应以民主的群体智能为基础。要明确调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政府调研部门主要任务应当是加强宏观性、全局性问题的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谋咨询服务,同时,大力扶持发展民间咨询组织,积极鼓励他们参政议政,为政府重大决策出谋划策。

第三,行政决策信息系统要为决策核心系统和咨询系统提供有关决策问题、决策目标翔实的信息资料,必须依据众多的信息源,不应成为决策核心系统的附庸,而应独立民主地进行工作。首先要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兴建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信息库、信息研究中心;其次要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加对信息价值的辨识和整合能力。再次要加大对信息设施投资力度,搞好“硬件”建设。这样才能迅速大量地收集存储、处理、传递情报和数据,从而构成了我国各级各类决策信息机构工作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决策体系的民主化意识。

(二)健全体现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

民主与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决策体系民主化是决策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决策制度是决策体系民主化的确认和保障。这是因为,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促使行政决策体系的合理化、公开化,而完善决策法制,也就能更好地体现人民大众的民主化决策。为此,健全体现民主化的行政决策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决策中之所以会出现主观主义和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关键就在于民主制度的不完善,而制度不完善的集中表现就在于决策体制的不合理。因此,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还必须做到决策体制的合理化。

第二、行政决策的公开化。行政决策公开化是科学决策的必由之路,是为大众所认同、接受并付诸实践的重要前提。通过调查研究,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集中民智,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

第三、决策研究的法制化。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必须实现决策的法制化。要用法律条文规定社会各部分在决策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应有的责任,使决策从制定到完成,形成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在制定中消除个人独断专

行的家长作风和官僚主义,变决策中的一言堂为群言堂,促使行政决策真正实现民主化。

(三)真正实现行政决策程序化

行政决策的程序化,也就是按照行政决策过程的内在规律,将行政决策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循序渐进的阶段就是行政决策的程序。虽然各个不同层次的行政决策,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条件各不相同,在决策程序与步骤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一个科学完整的行政决策程序仍会遵循一般决策过程的基本步骤。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曾对决策程序给予了经典的划分,即: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找出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对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等四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提,第二阶段为基础,第三阶段为关键,第四阶段为完善。当前,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基本步骤为: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系统分析、确定目标;收集信息、科学预测;拟定方案、采取对策,进行试点、检验决策;实施决策、控制反馈。在决策的每个阶段上,科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努力提高行政决策领导者的决策素质

行政决策领导者作为决策系统主观能力的体现者,其决策素质是关系到决策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有原则有活力,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高素质的行政决策领导者。具体来说,首先,行政决策领导者必须知识广博、专业精通、思想敏锐、多谋善断、见解独到、开明豁达,否则,就难以有科学决策的判断和选择,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产生;其次,智囊团必须以高智能结构为基础,否则,就难以有综合创新的思维能力,更无法掌握和运用现代决策技术和方法,向行政决策领导者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决策预选方案;第三,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好、文化科学知识广、专业技术精,否则,就不可能及时、准确地向智囊团和行政决策领导者提供多方面的、经过周密调查、加工分析和认真整理的有关信息,作为行政决策的可靠依据。

(五)建立健全民主、开放、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为了防止行政决策的不良后果和错误决策的出现,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减少行政决策失误的出现,必须建立健全民主、开放、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其核心是对行政决策主体进行有力的民主监督,使其决策职权在民

主、科学的管理下实施,把权力和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从目前我国行政决策来看,第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决策监督机制,如政务公开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对行政决策领导者是否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决策进行监督,对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查。第二,要规范行政决策领导者的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该集体讨论的,要严格按原则集体表决,避免少数人越权处理重大问题,搞少数人说了算;该分工负责的,要职责权限明确,责任到人,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事无巨细,都推给集体讨论,搞形式的集体领导,实际上无人负责。第三,完善考核办法,推行行政决策失误责任制。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力,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缺乏责任制的决策制度是不健全的。无责任就会使行使决策失控,违法决策、不当决策、失误决策势必产生。对于那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行政领导者,不能总是以“交学费”之类的堂而皇之的借口不了了之,而必须从行政上、法律上对其应负责任予以追究。这样才能使决策主体的民主监督意识得到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在制定决策时多让群众参与决策研究,也可使群众自觉参与决策的观念进一步加强,从而使行政决策制度真正反映民主。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欧阳雄飞.现代行政决策学.云南教育出版社,1988.

[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4]【美】西蒙.管理行为.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5]孙永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过程的十大困境.理论探索,2007,(2)。

[6]匡娉婷.推进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思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第12

卷第1期.

[7]王承云.当前我国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5).

[8]彭程句罗依平.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及其辩证关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

[9]路济平.让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一北京市提高行政决策水平的做法.中国行政管理,2000,(11).

充分认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表明,重大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重大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多年来,我省在重大行政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全省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作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但现行的行政决策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凭经验决策、盲目决策、仓促决策的现象时而有之。只有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才能在决策中减少失误、纠正失误、避免失误。 2、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政府工作也必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种能力”的提高都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判断形势,决策方案要实事求是,决策过程要规范化、程序化。决策民主化,就是要广纳群贤,集思广益,决策方案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对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对事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些既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课题,也对政府的决策机制、决策方式、决策能力、决策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的突出问题,面对极其复杂的决策环境,如果没有完善的决策机制,就难免出现决策失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国内环境,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新任务,必须加快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努力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的战略目标。 二、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的规则与程序 4、行政决策的基本规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限,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提供方案、公众广泛参与、专家集中论证、政府最终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的程序和时限,力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 5、行政决策的主要事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长期规划(草案)及其变更(建议);全省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全省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及其重大变更(建议);全省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举措;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调整、重要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跨省区或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其他关系全局的行政决策。 6、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除应急决策和日常政务决策以外,行政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必须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行政决策的立项。年初编制省级行政决策的工作计划。有关部门认为需要研究的重大决策,应在政府编制决策工作计划前,向省政府报请立项。省政府根据全省的总体工作

论行政决策的法制化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必要性 (3)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必然性 (5) 三、行政决策的拟定需求 (7) (一) 科学化水平 (7) (二)民主化水平 (8) (三)理性化水平 (8) 四、行政决策法制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10) (一)决策规范 (10) (二)信息公开 (10) (三)公民参与 (10) 五、行政决策法制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 (一)行政决策者观念陈旧,决策存在主观性、随意性 (12) (二)行政决策体制不完善,信息系统、智囊系统乏力 (12) (三)行政决策行政问责制不完善,对决策的绩效评估不够 (12) 六、行政决策法制的实施 (14) (一)培养行政决策者法治思维方式,加强决策民主 (15) (二)立法完善行政决策体系,实现科学决策 (15) 1、完善程序立法,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 (16) 2、科学的行政决策体系制度化 (16) (三)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评价法 (16)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在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行政决策的法制化所体现出的是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特征。法律对于政府的功能在于将行政决策的程序进行原则性与基本性的规定与监督,目的在于提高决策部门的程序意识,改变决策者与管理者的传统性思维,增强既定的法定程序的权威性。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所面对的是在转型期的过程中出现的利益与矛盾冲突,这就要求行政决策必须保持较高的、透明化的参与机制。本文就在法制范畴内的行政机关的政策制定、政策选择的信息等相关因素的研究,为行政决策法制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行政决策法制化利益冲突矛盾冲突政府智能决策选择

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这客观上要求政府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祝玉妍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快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改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 我国行政决策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就主要是: 1.确定了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在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上 存在着严重偏差,尤其是十年“文革”期间,错误地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各项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害性何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各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的行政决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党和政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决策经验、理论和方法,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政策效果的标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决策的指导方针和最终归宿。 2.行政决策体制日臻完善。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和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决策过程中长期 存在的一些困扰,提出从决策体制上解决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克服决策过程中主观主义的作风和行为。同时,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的各项体制度,初步建立了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监控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四位一体的现代决策体制和各项具体制度。各级决策机关还制定了重大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建立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决策的随意性。 3.建立了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我国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相继设立了专门的政 策研究室,成为党政策决策的咨询和参谋机构,为政府的决策进行调查研究、搜集信息、拟定方案和评估论证。同时,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体制外或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利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各种学术团体专家的作用,为党和政府决策献计献策。近年来,各种体制外的民间政策研究组织应运而生,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政策研究队伍日益壮大。 4.逐步采用了现代化的决策方法、程序和技术。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现 代化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对许多重大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决策尝试。例如,广泛地吸收群众参与、组织专家咨询、多种方案的比较择优、进行可行性论证等等。这些有效地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避免了重大的决策失误。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重大决策,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改革、沿海地区梯次开放、三峡工程建设等,都是在集中专家意见和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的。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行政决策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决策系统存在缺陷。按照现代决策理论及政策科学的观点,现代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是信息、 参谋、决断和监督等子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有机系统。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决策系统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一,行政决策各子系统之间职责及范围划分不明确,缺乏规范的制度设计,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现象仍然存在。其三,法律制度缺位,致使政治体制内的政策研究机构在组织、人事、. 经费及行政关系上受制于各级党政机关,缺乏独立性,难以发挥辅助决策的功能,客观上影响了功能的发挥。 2.决策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尽量我国在行政决策中开始运用现代决策理论、采用现代决策程 序和方法,但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决策的目标,还存在着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09秋行政管理专科艾明焘 代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良好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征 行政决策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务作出决定。 行政决策作为人类决策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决策活动相比具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一是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领导者)才是行政决策的主体;二是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事务等一系列行政活动;三是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而不是决策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特定人员和组织的利益,并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四是行政决策一旦形成,即对所涉及领域的主体都具有约束力;五是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决策才是有效的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的,一个行政机关能作出什么决策,应该如何作出决策,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 行政决策体制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在行政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一不可。行政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明确目标;二是科学预测,拟定方案;三是评估优选,择定方案;四是试点检验,完善决策。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行政决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杨海燕 西蒙是一位杰出的行政学家,他开辟了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时代,他的研究方法和对行政决策的研究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甚至被视为?决策?的同义词。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了行为主义行政学理论,特别是他提出的组织决策理论,奠定了决策在行政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受其影响,在管理学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理解人类行为的钥匙与实施管理行为的利器,西蒙功不可没。 一、使决策概念成为行政学研究中重要的新概念工具 西蒙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进一步论述价值与事实的关系,认为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区别只是一种粗浅的、单纯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中,手段与目的的说不能完全辨别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某一特定的手段用以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实际上会产生许多特定目标之外的后果,这种后果可以视为这种行为的价值指标,而人们在决策选择哪一种行动便取决于这种价值指标的高低,它(价值指标)没有数字可言,却有程度之别。价值与事实的区分本是关于整个学术研究的,但在西蒙的行政学方法理论中却又特殊的意义,西蒙也认同20世纪30年代后期行政学家们的严格区分政治与政府的主张,认为从决策和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和行政并不妥当,西蒙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等同到政策问题和行政问题的区分,提出了区分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认为政治与行政问题区分学说的目的不在于立法机关

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而在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和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寻求新的概念和概念工具,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在行政行为研究上的概念工具,使以?决定?为基本单位,以?决定前提?为最小单位的?决策?成为目前行政行为研究中最流行的概念工具。 二、决策活动是行政行为的主体,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的讨论都只注意执行,而不注意决策,而实际上决策程序不仅仅限于行政组织目标的决定,决策是遍及整个行政组织的。在行政活动中,决策重于执行,是因为当组织决定一项政策,执行这项政策的人员又要作出许多决定,所以执行政策只是更细密的政策决定。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例如,近来一直被大众关注的城管执法问题,城管执法实际上就是落实城市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但因为城管本身决策能力的偏差,而出现错误的甚至暴力的管理行为,实际上也是执行决策中的理性与价值因素偏差,所以形成奇葩绽放的中国城管影像。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行政活动就是集合多数人的力量完成某种工作的活动,要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就必须有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方法,及行政程序,这种行政程序实际上就是决策程序,就是细化组织中每一个人应该做哪一部分决策的理论概念。

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

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代发表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摘要] 在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就是行政决策。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上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及时反映。真正实现这一基本任务,需要深入探讨和切实解决行政决策过程的法制化、行政决策行为的规范化、行政决策责任的定型化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行政决策;决策机制;决策过程;决策行为;决策责任 2004年3月,国务院颁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基本上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及时反映。这个《纲要》作为指导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为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确定了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决策机制包括:科学地、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个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依法公开决策事项、决策依据和决策结果,落实公众知情权;对于全国或者地区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特别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意见;政府机关应当定期跟踪与反馈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并且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行政决策;明确行政监督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和方式,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的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这些任务和措施从结构、过程、后果等方面勾画出了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总体框架。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抓好贯彻执行。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行政决策过程的法制化问题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符合现代行政决策的规律性要求。公众、专家和政府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行政决策,只能在健全的行政决策过程中实现。现代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行政决策过程的探索,获得了诸如理性决策、渐进决策、综合决策等一系列成果。尽管各种实践模式和理论观点相互冲突,没有哪一种能够得到公认,但这些成果可以为我们设计完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技术支持。然而,国家决策的成功经验和现代决策的科学理论,到目前为止,大多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从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视角看,我们必须在制度层面上解决问题。这是由我国现实的民主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所决定的。 公众、专家和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行为方式并不相同。公众和专家,一般来说,主要是通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的形式,参与决策方案的形成过程。而各级政府和政府各个部门掌握着行政决策权力,由它们作出最后的选择。虽然人们普遍认识到公众和专家的参与极为重要,实践也证明公众和专家的参与确实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但是,行政决策作为国家权力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以公众和专家的参与为必要条件。尤其当行政管理发生危机的时候,“事件的紧迫性及其发展速度会改变决策过程,并常常使决策过程的重要性降低。”[1-1]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决策就变成了只是行政管理者“作出决定”的权力行为,公众和专家的参与似乎没有必要。对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体现了行政管理一般规律的现象,并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行政管理实际,必须认真加以克服。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的机制,首先要有效地防止行政决策者滥用公共权力。相对于运用科学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 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 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 (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 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 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 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 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 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 第一节决策启动

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 传统的决策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因而决策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和技巧。近40年来,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的性质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管理决策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程度高,难度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以领导者的艺术、洞察力、理智和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决策方法就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的需要了,决策科学化就被提上了日程。决策的科学化,一方面是现实管理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计算机和近代数学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目前,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一)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企业管理应用的重点逐渐由事务性处理转向企业的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等高层次决策制定方面,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多种高功能的通用和专用决策支持系统。如SIMPLAN、IFPS、GPLAN、EXPRESS、EIS、EMPIRE、GADS、WSICALC、GODDESS、GPCDSSG等都是很流行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随着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出现了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IDSS),DSS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出现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 现在决策支持系统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中、小企业中的预算与分析、预测与计划、生产与销售、研究与开发等职能部门,并开始用于军事决策、工程决策、区域规划等方面。 (二)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是当代决策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中的系统工程学、仿真技术、计算机理论、科学学、预测学,特别是运筹学、布尔代数、模糊数学、泛函分析等引进决策活动,为决策的定量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决策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因此它就不能不受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限制。近代决策活动的实践表明,尽管定量的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进行比人脑更精密更高速的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综合与论证,但它绝不能代替人的 创造性思维。 (三)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 决策活动的目标本身也构成一个难以确定的庞大系统。现代决策活动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这不仅指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目标是多目标,而且还包括更广阔的社会的和非经济领域的目标。 (四)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原则、目标和方法等所作的决定,所以决策从本质上说乃是对应于未来的。为了避免远期可能出现的破坏造成的亏损抵消甚至超过近期的利益,要求战略决策在时域上向更遥远的未来延伸。 [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问题的范围很广。计划、调度命令、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体制结构、系统目标

决策理论与方法

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 2、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性作用:1为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目标2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依据3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4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 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结合法,主体兼容法,吸收创新法。 4、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淘汰法,排斥法,归纳法 5、科学决策的标志:1公关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2公关部门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公关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 6、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适可而止,不偏不倚,中庸之道2无为决策观,道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不争3经验决策观,墨家:三表论,本,原,用,类,故4权谋决策观,法家:权势,谋略5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知,变,知己知彼,技之以计,奇正相生。 7、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1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4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8、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1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2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3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9、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基本内容: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公关部门决策民主化基本内容:决策参与的民主化,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10、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障机制:1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2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3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4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11、西方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作了三种分类:1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可能2三分法,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3七分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决策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 1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它把决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决策行为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 2、案例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该案例应该怎样决策才能体现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 4、如果你是决策者,影响你对此案例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5、对此案例你将如何决策?请充分陈述你的理由?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体系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参与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权利相互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参与权、知情权和救济权。 (一)参与权 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在传统行政法中,公民参与是通过选

举民意代表机关的代表来实现的。公民通过定期选举的形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由代议机关以立法的形式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从而实现公民对行政机关的间接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行政疆域不断拓展,立法机关通过大量的授权性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裁量空间,民主的重心随之由通过立法实现的民主转向通过行政实现的民主,因此必须赋予公民广泛的参与权,包括行政决策过程的参与权、行政政策实施过程的参与权以及行政政策评价的参与权,其权利形态可以表现为投票权、参与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表明意见权,等等。 (二)知情权 “对于行政过程的参与机制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对目标、过程和成果的共有,而其基础就是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公民的知情权;其二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基本前提条件。公民只有在了解行政决策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积极表达意见,献言立策,参与行政过程,否则不能有效参与行政决策过程。与公民的知情权相对应的则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行政机关在作出公共决策时,除法定保密事项之外,有义务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布行政决策的基本目标、手段、事实根据、政策的形成过程、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等信息。为此有必要建立经常性的、规范化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民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政府信息。 ④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互动机制,使公民能够更有效地参与行政管理活动,使行政机关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决策信息。 (三)救济权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公共部门的构成: ·社会部门可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又称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 1、它的投资主体是私人。 2、它所提高的产品一般是私人物品。 3、它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谁来决策)。即公共部门决策必须由公共组织按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什么)。即其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的事务。 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怎样决策)。民主决策与公共参与是其决策方式的基本特点。 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根据什么决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第二,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第三,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主体兼容法,即立足于现代中国,兼容古今中外 立足于现代中国就是要从现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去努力解决公共部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服务。 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四个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一个大国,公共部门决策十分复杂,其作用范围也相当大。 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部门的决策应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3、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公共部门的决策必须由党的领导和参与。 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决策从理论到方法都还比较落后。 ·吸收创新法,即吸收现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中央电大西藏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专业、年级行政管理2012春季 教学点拉萨教学点 姓名殷移量 学号1280401400181 指导教师唐雨虹 职称讲师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2)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2)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 (2) 二、研究意义 (2) 三、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中存在的问题 (3) (一)法律规范不完善 (3) (二)行政机关存在的问题 (4) 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路径完善 (5) (一)完善公众行政参与的法律规范体系 (5) (二)加强政府支持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内容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社会化方面的改革呼声从未停止,社会民众对于公民的权利意识渐趋觉醒、政治的参与愿望越发强烈。因此,中国政府采取因势利导的态度,主动听取民意、顺应民意、善待民意,呈现出逐步放松对公民社会管控的态势。可以预见,当民众围绕社会治理而联合起来参与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之后,必然会对现有的国家政治生活、尤其是权力决策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实质性冲击。不可否认,尽管在国家法制层面上,公众参与行政立法还存在诸多不尽完善之处,但却在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成果。因此,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都明显彰示了中国政府对于推进公众参与的坚强决心。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我国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的行政决策概念是从西方的管理学著作中引进的。政府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卢瑟·古利克首次提出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功能,巴纳德在他的组织理论中提出了组织决策思想,把行政决策提到重要位置并且加以研究。西蒙在《行政行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行政决策的概念,并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在行政管理学中,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方法,为一定的行政行为确定行政目标,制定、优选并实施行政方案的过程。” 作为政府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行政决策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遵循相关的法定程序和职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事物。”行政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涉及到特定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考夫曼首次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的概念,即:Participatory Democracy。随后该词语多次运用到基层民主管理方面。七十年代,卡罗尔·佩特曼对参与式民主在国家管理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也标志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正式形成。该理论主张公民在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参与作用,共同讨论,共同协商来决定。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约瑟芬·贝斯特第一次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后来该理论逐渐成为政府进行民主治理的一种模式,主张通过协商、对话形成共识来达成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决策。 九十年代,在英国兴起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政府应当更加开放并且合理分权,直接将一些权力授予人民,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地方或社区的事务管理。 直到八九十年年代,公众参与的概念才传入我国,我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所讨论的公众参与是,政府行政机关鼓励决策所涉及的个人或组织和普通民众在决策中,就相关决策充分表达自身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的制度和机制。公众参与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十分丰富。通过各种途径,普通民众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行政决策,进而提升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研究意义 近代以来的政府公共权力往往呈急速扩张的趋势,行政决策通常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回顾国内,政府公共权力异常强大,而相比之下的公民政治权力则十分弱小,甚至出现了以政府“公权”损害民众“私权”的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其实,国家政治的良性运转正是基于对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良好的边界确定与有效的运作

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浅析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 学生姓名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年级高起专学号201009804463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学习中心成绩 2012年07月16日

摘要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就所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做出决定的活动。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可避免的融入这一潮流之中。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如何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实现行政管理民主化的关键就是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关键词:行政决策民主化决策

目录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内涵与必要性 (3)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必要性 (4) 二、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现状及分析 (5) (一)我国行政决策民政化现状 (5) (二)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程度还很低 (6)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建议 (7) (一)建立合理的民主参与行政决策体系 (7) (二)健全体现民主的行政决策制度 (8) (三)真正实现行政决策程序化 (9) (四)努力提高行政决策领导者的决策素质 (9) (五)建立健全民主、开放、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9) 参考文献 (11)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化,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对行政决策要求日益提高。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一方面由于行政决策民主化意识相对淡薄,群众参与的渠道不多、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表现为与目前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催生的利益多元化、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决策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又为促进当代中国政府决策机制民主化变革提供了条件支持。 本文通过当代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案例分析为切入口,认为当前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虽有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咨询系统的不健全、行政决策的主体和参与民众的整体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主化的程度还有待提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行政决策体系、制度,提高行政决策领导者的决策素质及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等多个角度对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路径选择,探讨促进我国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从而确保行政决策的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行政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选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体现民情、决策方式考虑民力、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而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是: 1、行政决策价值取向民主化 行政决策价值取向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必须以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它要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深入人民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人民群众就政府机关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意向和愿望,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抉择。行政决策能否保持正确,就取决于行政决策主体能否始终以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宗旨。 2、行政决策社会参与机制民主化

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决策行为,强化决策责任,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质量,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方面: (一)依法行政的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以本局名义出台的重大政策性文件; (三)大额国有资产的处置; (四)大额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五)动用大额资金安排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六)依法行政建设的重大措施; (七)其他需由集体决策的重大行政事项。 人事任免、行政问责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不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重大行政事项集体决策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决策。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使决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二)民主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做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本局决定相结合,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依法决策。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第四条重大决策应当兼顾公民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重大决策应当经过局务会议决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会议议决。 第六条局长和分管领导对一般行政事项决策,可以不通过局务会议决策程序。但应当按照科学、合法、效率、公平原则,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择优决策,其决策内容应当向其他有关局领导通报。 第七条局长代表本局对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分管副局长协助局长决策。 第八条本局各工作部门为相关决策承办单位,负责承办重大决策的调研、方案起草与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局重大决策活动,并提供综合服务。 政策法规股应当为局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政策、专业性咨询、论证、听证、公示等有关服务。 第十条决策承办部门应当深入开展决策调研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的有关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形成决策调研报告。 第十一条决策承办部门应当根据决策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提供科学、全面、务实的决策备选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事项或者存在争议经协商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应当根据公众、专家或部门的不同主张拟定两个以上决策备选方案。 拟订决策备选方案时应当进行风险预测,力求做到决策目标科学、明确、务实和完整。

论文: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目录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2)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二)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 (2)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3) (一)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 (3) (二)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4) (三)行政决策缺乏现实意义 (4) (四)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4) (五)行政决策随意性极大,与法治化目标不相符 (5) 三、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分析探讨 (5) (一)科学决策 (5) (二)民主决策 (6) (三)依法决策 (6) 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对策 (7) (一)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7) (二)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8) (三)不断创新完善现代化的决策方式 (9)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9) 参考文献 (11)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探究 【内容摘要】我国在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的具体状况,在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民主科学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科学、民主决策逐渐成为我国各级决策机关的当务之急。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好的政策会增大党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全民的政治认同;反之,坏的政策则会损害它们;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如果一项政策真正反映了人民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参与,那么,这样的一种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党和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水平集中反映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果政策失误过多,决策成本过高,都将直接损害决策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决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各种行动方案的研究、制定和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就是指领导决定政策、策略、方针、方案、措施以及计划等等。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决策活动。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遴选考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称决策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和调整程序,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下简称决策事项)包括: (一)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决策,政府立法决策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不适用本条例。 决策机关可以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确定决策事项目录、标准,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科学决策原则,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第六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第七条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决策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审计机关按照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监督。 第九条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决策草案的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