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与管理技术

企业管理与管理技术

企业管理与管理技术
企业管理与管理技术

第一章企业管理基础

§1-1 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交换)和服务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没有盈利,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企业的共同目标是:追求利润、永续经营,进而回报社会,贡献国家。

§1-2 企业的责任、权力和利益

企业应以责任(向社会和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为核心,以权力(拥有完成自身任务的权力)为条件,以利益(获得应有的利益)为动力。

1、责任(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应履行的义务):

1)按照市场需要或国家要求,努力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严格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税,接受财政、审计、劳动工资、物价等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4)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对经营性亏损承担经济责任;

5)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6)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利益;

7)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职业道德,端正心态,增强责任心,懂法制,爱企业,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造就一支坚不可催的精神团队;

8)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员工收入,搞好集体福利和社会帮助保障事业,逐步提高员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凝聚力。

2、权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应有的盈亏责任);

1)生产经营决策权;2)产品、劳务定价权;

3)产品销售权;4)物资采购权;

5)进出口权;6)投资权;

7)留用资金支配权;8)资产处置权;

9)联营、兼并权;10)劳动用工权;

11)人事管理权;12)工资、奖金分配权;

13)内部机构设置权;14)拒绝不合理摊派权。

3、利益(在行使自己权力和完成自己应负责任前提下所取得合法的经济收入):

1)企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是统一的,有责无权无利,完成应负责任就没有保证和动力;

2)有权有利而无责任,企业的财产就不会增值,甚至会遭到破坏和侵蚀。

§1-3 企业类型

1、合伙企业——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并按契约规定的比例相应地分享收益、承担责任。

企业的经营有制约;规模不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身;没有独立法人资格;出资者承担无限责任。

2、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依照法定程序,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方式投资入股,全部资产属于参与入股的劳动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即既按劳动贡献取得工资报酬,又按股份分红;股东不能退股,可依法继承、转让、馈赠其股份。

3、公司企业——由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出资,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公司是法人,拥有法人地位、法人财产权、法人的一系列自己的行动权利;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即出资者承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的责任,公司对债务以法人财产为限承担责任。

公司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单体决策、经理负责执行,独立监督和民主管理,使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

并以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它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4、企业集团——在经济联合基础上建立的密切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其形式和规模有以工业生产为主,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产学研贸相结合、工贸相结合等。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可分为总公司(核心层)、控股层(紧密层)、参股层(半紧密层)、协议层(疏散层)等不同层次。核心层:以实力最强或有名牌产品的企业为核心,将生产技术业务相联系的若干企业集合在一起,实行人、财、物、产、供、销“六统一”。具有法人地位。

半紧密层仍保持各自的法人地位,由总公司统一缴税,贷款是统贷统还,

疏散层企业的负责人统一由总公司任免

§1-4 企业形象: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和企业形象

竞争。

§1-4-1 什么叫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简称CI)指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企业形象是一项无形资产,被称为人、财、物后的第四种资源。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可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2、创建品牌;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4、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印象度和美誉度,得到社会公众的好感和依赖。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真正步入正轨运行的重要措施,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同时也是企业在大众下认知度的提高。

企业形象构成的要素主要有有形要素(产品、技术装备、内外环境、产品广告、包装等);无形要素(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规章制度、企业信誉等)和员工素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及服务态度等)三种。

§1-4-2 CI规范管理内容:

1、公司哲学;

2、公司价值观;

3、公司精神;

4、公司目标;

5、员工行为规范;

6、员工工作与社会活动礼貌用语规范;

7、公司各种标识规范;8、公司各类印刷品规范;

9、公司各种用具、工具标记规范;10、公司各种文件制作规范;

11、公司广告规定;12、公司参展设计规范;

13、公司产品包装规范。

§1-4-3 塑造独特的超群脱俗的全新企业形象

公司要塑造独特的超群脱俗的全新企业形象,必须靠“七G”,即:高知名度的声誉、高含金量的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高质量的品质、高水准的服务、高素质的员工、高效率的管理。

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注重企业的产品形象、服务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家形象。

1、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和物质基础。注重产品的质量、性能、品种、规格、造型、设计、商标、包装、价格。企业依靠向社会提供性能良好、外形美观的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服务形象。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强化服务,注重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公司的共同价值观就是管理者为员工服务,员工为企业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以精湛地道的服务取得客户对企业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3、环境形象。环境形象是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是展示自我的窗口,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赖度的首要条件,特别重视环境形象的企业是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它特有的魅力,“水深才能养大鱼”,只有拥有优异的环境才能拥有真正的人才。

4、员工形象。员工的形象是决定企业形象的能动力量。注重员工的装束仪表、言谈举止、劳动态度、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一个公司如果具有信赖、安全可靠的企业,员工对公司必然会充满信心和力量;公司地位已确立,具有成长性,是成长的产业,每位员工都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公司成长中奋力拼搏,同时,每位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以企业产品为荣的观念,爱厂如家,情同手足一般地勤奋上进,拥有一支坚不可摧的精神团队。

5、企业家形象。企业家形象是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家应具备审时度势和应变能力,敬业和信息灵通以及强的组织能力,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形象,有一定的风度和气质,努力成为员工的楷模。公司企业家如果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新理念,有着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处世品行端正、忠厚憨实,待人和蔼可亲,亲切有情,有着先知的胆略,睿智的思维,前卫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他必然会率领着全公司员工,去创造辉煌,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公司的乐章。

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强调个人形象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每位员工必须维护企业形象、统一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形象、企化企业形象,做到个性与整体的统一,言行举止与企业相符;第二,重视知信度的投资,知晓程度和信任程度及由此而产生的知信效应,绝不能忽视,必须重点在创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新品开发、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发明创造、人才培养、售后服务、回报社会等方面的投资;第三、应注重社会效益,明确民营企业已从单纯的私营企业走向社会化,它是社会的,要对社会多作贡献,应积极赞助社会公共事业和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企业“回报社会、受益公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福人类、环境保护、保护生态平衡、重视精神健康;第四、开展传播活动,强调传播的经济性(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满意的传播效果)、艺术性(在与公众的双向沟通过程中,将企业信息化为一种美的艺术)的原则。企业形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新闻传播(电台、电视、报刊等)、广告传播(可在车站、机场设广告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以及印发广告宣传品等)、公共事业和公益活动(赞助活动、庆典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竞赛活动、参观活动等)、实物传播(产品展览、橱窗陈列、图片展示、模型展示等)。

§1-4-4 企业形象建设准则

1、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建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力和创造力的人类社团;

2、自主经营,全力投入竞争;

3、亲近顾客,服务至上;

4、锐意创新,策略灵活,敢冒市场风险;

5、以销售为导向,创造新的需求,主导人群消费;

6、细密的专业分工与无条件的通力协作相统一,以实现大批量的社会化生产;

7、高度重视信用,将多途径集聚的资金用活;

8、实行科学化的决策与控制;

9、依靠软性因素与硬性制度相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

10、及时引进科技新成果,高度重视包括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在内的企业自我更新;

1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推行5S活动,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12、加强信息的输入(情报)与输出;

13、健全独立的会计制度,重视成本核算,注重投入与产出的精确核算;

14、建立能协调企业各方人员责、权、利等因素的分配机制;

15、企业除了重视利润目标,更加重视的是人文目标,因为人文目标关系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与前途,唯有它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1-4-5 树立企业形象过程

树立企业形象应将企业主的思想、理念融入进去,使全体员工看到企业的未来和希望,产生了无形的发自员工内心的一种荣誉感,同时也追求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一种信任和美誉。完善CI体制,使体制推进方针明确化,从而塑造起个性鲜明、公众认同的企业形象,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企业形象还必须完善CI计划,接受现代的、新型的、先进的管理系统观念。编制CI计划即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视觉识别系统(VI)的实施。

§1-4-6 企业CI视觉识别(VI)项目要素

1、企业为何要VI?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是企业VI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繁杂,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另外,各种媒体的急速膨胀,传播途径不一而丛,受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变的无所适从。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VI设计传播,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因此显得由为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VI设计实现这一目的。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荷兰壳牌、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住友银行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助跑器。

我们致力于企业VI设计的导入和VI手册的设计与实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统一的视觉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对内对外的传播系统,加速企业的良性运转,企业的成功也是西东得以发展的平台。西东本着为客户着想的理念,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为您的成功不懈努力。

2、什么是VI?在CI设计系统中,视觉识别设计 (V1)是最外在、最直觉、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VI设计是将企业标志的基本要素,以强力方针及管理系统有效地展开,形成企业固有的视觉形象,是透过视觉符号的设计统一化来传达企业精神与经营理念,有效地推广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因此,企业识别系统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基础的,并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使企业产品名牌化,同时对推进产品进入市

场起着直接的作用。VI设计从视觉上表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就其本身又具有形象的价值。

VI设计各视觉要素的组合系统是因企业的规模、产品内容而有不同的组合形式,通常最基本的是将企业名称的标准字与标志等要素组成一组一组的单元,以配合各种不同的应用项目,各视觉设计要素在各应用项目上的组合关系一经确定,就应严格地固定下来,以期达到通过同一性、系统化来加强视觉祈求力的作用。

VI设计包含以下两个系统设计

(一)基本要素系统设计

VI设计的基本要素系统严格规定了标志图形标识、中英文字体字形、标准色彩、企业象征图案及其组合形式,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的视觉基本要素,基本要素系统是企业形象的核心部分,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行为的要素部分。基本要素系统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标准色彩、象征图案、组合应用和企业标语口号等。

(二)应用要素系统设计

应用要素系统设计即是对基本要素系统在各种媒体上的应用所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当企业视觉识别中最基本要素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被确定后,就需要从事这些要素的精细化作业,开发各应用项目。VI各视觉设计要素的组合系统因企业规模、产品内容而有不同的组合形式。最基本的是将企业名称的标准字与标志等组成不同的单元,以配合各种不同的应用项目。当各视觉设计要素在各应用项目上的组合关系确定后,就应严格地固定下来,以期达到通过同一性、系统化来加强视觉祈求力的作用。应用要素系统大致有如下内容。

1)企业名称和标志

企业名称企业名称与企业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是CI设计的前提条件,是采用文字来表现识别要素。企业名称的确定,必须要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思想,体现企业理念;要有独创性,发音响亮并易识易读,注意谐音的念义,以避免引起不佳的联想。名称的文字要简洁明了,同时还要注意国际性,适应外国人的发音,以避免外语中的错误联想。在表现或暗示企业形象及商品的企业名称,应与商标,尤其是与其代表的品牌相一致,也可将在市场上较有知名度的商品的商标做为企业名称。企业名称的确定不仅要考虑传统性,还要具有时代的特色。

企业标志企业标志是特定企业的象征与识别符号,是CI设计系统的核心基础。企业标志是通过简练的造型、生动的形象来传达出企业的理念、经营内容、产品特性等信息。标志的设计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要表达出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感,必须广泛地适应各种媒体、各种材料及各种用品的制作,其表现形式可分为:①图形表现(包括再现图形、象征图形、几何图形);②文字表现(包括中外文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③综合表现(包括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应用)三个方面。企业标志要以固定不变的标准原型在CI设计系统中应用,设计时必须绘制出标准的比例图,并表达出标志的轮廓、线条、距离等精密的数值。其制图可采用方格标示法、比例标示法或圆弧角度标示法,以便标志在放大或缩小时能精确地描绘和准确复制。

设计网格和标准尺寸是使标志形象规范化、标准化的一种基本手段。它是以一种严格的框架和尺寸标明,以保证设计的规整和严格。并给图形的设计以及今后的制作、复制规定相应的制图程序。

2)标准字体企业的标准字体包括中文、英文或其它文字字体,标准字体是根据企业名称、企业牌名和企业地址等来进行设计的。标准字体的选用要有明确的说明性,直接传达企业、品牌的名称并强化企业形象和品牌祈求力。可根据使用方面的不同,采用企业的全称或简称来确定,字体的设计,要求字型正确、富于美感并易于识读,在字体的线条粗细处理和笔划结构上要尽量清晰简化和富有装饰感。在设计时要考虑字体与标志在组合时的协调统一,对字距和造型要作周密的规划,注意字体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以适应于各种媒体和不同材料的制作,适应于各种物品大小尺寸的应用。企业的标准字体的笔划、结构和字型的设计也可体现出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产品特性,其标准制图方法是将标准字配置在适宜的方格或斜格之中,并标明字体的高、宽尺寸和角度等位置关系。

3)标准色彩企业的标准色彩是用来象征企业并应用在视觉识别设计中所有媒体上的指定色彩。透过色彩具有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可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或产品内容的特质,体现出企业的属性和情感,标准色在视觉识别符号中,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企业标准色的确定要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突出企业与同行业的差别,并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色彩效果。标准色的选用是以国际标准色为标准的,企业的标准色使用不宜过多,通常不超过三种色。在应用时,可配置以辅助性的多种色彩,来创造出更佳的效果。当企业标准色确定后,就可与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等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的色彩配置展开运用。

4)象征图案企业象征图案是为了配合基本要在各种媒体上广泛应用而设计的造型图案符号,象征图案的设计在内涵上要体现企业精神,起到衬托和强化企业形象的作用。通过象征图案的丰富造型,来补充标志符号建立的企业形象,使其意义更完整、更易识别、更具表现的幅度与深度。象征图案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简单抽象并与标志图形既有对比又保持协调的关系,也可由标志或组成标志的造型要素进行衍变而来,或根据企业精神的内涵来进行设计。在与基本要素组合使用时,要有强弱变化的律动感和明确的主次关系,并根据不同媒体的需求作各种展开应用的规划组合设计,以保证企业识别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强化整个系统的视觉冲击力,产生出视觉的诱导效果。

5)组合应用组合应用即是对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组合起来进行运用。为使企业建立统一的视觉识别体系,并适应于各种不同媒体和场合上的应用,应设计出一套规范化、系统化、一化并综合各基本要素的富有延展性的组合模式,其中包括各种要素组合时的位置、距离、方向、大小等组合规范,所有组合形式都是以标志各部的宽度为模式组成单元。当组合模式的编排确定之后,为方便制作和使用,确保企业视觉识别的统一性和系统化,要绘制出组合的结构图。

6)企业标语口号企业提出的标语口号是企业理念的概括,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营销活动或理念而研究出的一种文字宣传标语。企业标语口号的确定要求字句简洁、朗朗上口、亲切感人。准确而响亮的企业标语口号对企业内部能激发出职员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对外则能表达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高企业在公众心理的印象,其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形象的补充,以达到使社会大众在瞬间的视听中了解企业思想,并留下对企业或产品难以忘却的印象。

7)企业吉祥物企业吉祥物是以平易可爱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形象来唤起社会大众的注意和好感,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传达企业性格和产品的特质,进而深化企业形象的塑造。吉祥物的确定应根据企业的实态、精神特质、产品特性等,从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或与企业发展有关联的人或与企业生产有关联的物以及象征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动植物中选择题材,

经过巧妙的构思,设计出富于创造性的具有表现力的形象。

8)专用字体专用字体即是对企业新使用的主要文字、数字、产品名称和对外宣传文字等,进行统一的设计。主要包括为企业产品而设计的标识字和为企业对内、对外活动而设计的标识字,以及为报刊广告、招贴广告、影视广告等设计的刊头、标题字体。

9)办公事物用品办公事务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应充分体现出强烈的统一性和规范化,表现出企业的精神。其设计方案应严格规定办公用品形式排列顺序,以标志图形安排、文字格式、色彩套数及所有尺寸依据,以形成办公事务用品的严肃、完整、精确和统一规范的格式,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并表现出企业的风格,同时也展示出现代办公的高度集中化和现代企业文化向各领域渗透传播的攻势。包括信封、信纸、便笺、名片、徽章、工作证、请柬、文件夹、介绍信、帐票、备忘录、资料袋、公文表格等。

10)企业外部建筑环境企业外部建筑环境设计是企业形象在公共场所的视觉再现,是一种公开化、有特色的群体设计和标志着企业面貌特征系统。在设计上借助企业周围的环境,突出和强调企业识别标志,并贯穿于周围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企业形象统一的标准化、正规化和企业形象的坚定性,以便使观者在眼花缭乱的都市中一瞥便获得认知并获得好感。主要包括建筑造型、公司旗帜、企业门面、企业招牌、公共标识牌、路标指示牌、广告塔、霓虹灯广告、庭院美化等。

11)企业内部建筑环境企业的内部建筑环境是指企业的办公室、销售店、会议室、休息室、厂房内部等环境形象。设计时是把企业识别标志贯穿和渗透于企业室内环境之中,从根本上塑造、渲染、传播企业识别形象,并

充分体现企业形象的统一化、标准化和正规化,保持高度的识别同一性。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标示牌、常用标识牌、楼层标示牌、企业形象牌、吊旗、吊牌、POP广告、货架标牌等。

12)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一种流动性、公开化的企业形象传播方式,其多次地流动并给人瞬间的记忆,有意无意地建立起企业的形象。设计时应具体考虑它们的移动和快速流动的特点,要运用标准字和标准色来统一各种交通工具外观的设计效果。企业识别标志和字体应醒目,色彩要强烈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流动广告的视觉效果。主要包

括轿车、面包车、大巴士、货车、工具车、油罐车、轮船、飞机等。

13)服装服饰企业整洁高雅的服装服饰统一设计,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并导致员工纪律的严明和对企业的责任心。设计时应严格区分出工作范围、性质和特点,符合不同岗位的着装。主要有经理制服、管理人员制服、员工制服、礼仪制服、文化衫、领带、工作帽、钮扣、肩章、胸卡等。

14)广告媒体企业选择各种不同媒体的广告形式对外宣传,是一种长远、整体、宣传性极强的传播方式,可在短期内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广泛的范围中将企业信息传达出去,是现代企业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设计时,应把各种传播媒介结合起来,纳入企业识别系统和企业识别形象的信息传播过程之中,做到文字简明扼要、语言简练生动,图形出神入画、含

意深刻。主要有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路牌广告、招贴广告等。

15)产品包装产品是企业的经济来源,产品包装起着保护、销售、传播企业和产品形象的作用,是一种记号化、信息化、商品化流通的企业形象,因而代表着产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并象征着商品质量的优劣和价格的高低。所以系统化的包装设计具有强大的推销作用。成功的包装是最好、最便利的宣传、介绍企业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途径。产品包装主要包括纸盒

包装、纸袋包装、木箱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塑料袋包装、金属包装、陶瓷包装、包装纸等。

16)赠送礼品企业礼品主要是为企业形象或企业精神更形象化和富有人情味而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交流、协调关系,是以企业识别标志为导向、传播企业形象为目的将企业形象组合表现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企业礼品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广告形式,主要有T恤衫、领带、领带夹、打火机、钥匙牌、雨伞、纪念章、礼品袋等。

17)陈列展示陈列展示是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广告媒体,以突出企业形象并对企业产品或销售方式的传播活动。在设计时要突出陈列展示的整体感、顺序感和新颖感,以表现出企业的精神风貌。另外要强调文字、图形、色彩与产品物体的位置关系,以引导观众或消费者按照设计意图的导向深入观看下去,使其倍感兴趣,加深对企业和产品的认识了解,并产生购

买欲望。主要包括有橱窗展示、展览展示、货架商品展示、陈列商品展示等。

18)印刷出版物企业的印刷出版物品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关系者和社会大众见面。在设计时为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出强烈的统一性和规范化,表现出企业的精神,编排要一致,固定印刷字体和排版格式,并将企业标志和标准字统一安置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版式风格,造成一种统一的视觉形象来强化观众的印象。主要包括有企业简介、商品说明书、产品简介、企业简报、年历等

1、基本设计要素(企业名称标准字、企业标志、专用字体、商品名称标准字、企业造型、共同的制服、其他附加的要素、企业物质、印鉴类);、

2、企业证件(徽章、企业旗帜、肩章、名片、名牌、企业专用笔记本);

3、文具类(主管专用便条纸、传达消息专用纸、企业专用便条纸、业务用原稿用纸、固定信封、

邮电信封、人名信封、航空信封、小型信封、一般表格用信封、航空用表格类稿纸、备忘记录便条纸、文件类送给单、企业专用袋、介绍信用纸、其他用途的文具);

4、对外账票类(订单、售货单、收购单、估价单、帐单、各种通知、确认书、明细表、委托单类、各类申请表、送货单、各种事务用帐票、契约、合同、协议书类、票据、支票簿收据);

5、商号类(企业名称招牌、各种标示牌、建筑物外观、招牌、百叶窗指示板、室外照明、霓虹灯、各种照明设

备、路标招牌、指示用的各种商标、大门、入口指示、室内参观指示、指示牌、橱窗展示、活动式招牌、纪念性建筑物、建筑物外观标准、商业用标准招牌、经销商用各类项目);

6、交通工具外观识别(义务用车、载运用车、叉车、吉普车、特殊用车、小货车、巴士、各种货车、其他重要机器类);

7、POP类(广告宣传单、商品目录、业务明细表、销售促销企划书、提案表、展示会中各摊位的参观指示、展示会用的各种显示装置、公关杂志等促销宣传物、广告海报、销售展览手册、技术资料类、公司一览表、消费者使用教材、说明书、各种促销用视听软件、邮寄广告方式、记者发布用资料袋、目录、各种POP旗类、资料袋、各种新产品类、季节问候卡、大众传播广告、一般报纸广告、一般杂志广告、各种专门杂志广告、各种不同对象的媒体广告、收音机广告、有声广告类、电视广告、CF片尾图案、其他有声广告);

8、商品及包装类(商品包装、包装箱、木箱、小箱、各种通知书、各种包装纸、各种商品设计、徽章、包装用的封缄、粘贴商标、胶带、专用的包装材料的包装标准、各种商品容器:木体、瓶盖、各种商品标签、真空成型套外观);

9、制服、装饰类(夏、冬男性制服、女性制服、肩章、安全盔、工作帽、男性工作服、女性工作服、研究员用作业服等、有企业标志的外套、伞、领结、手帕、领带、领带别针、其他的便服—球队制服、T恤等);

10、其他的出版物、印刷物(公关杂志、报纸、企业自办报刊杂志、各种出版物、企业简史等、企业状况、年度报告书、调查资料、调查报告、股票、奖状、感谢状);

11、待客用项目(洽谈的柜台、接待客户用的家具、用具、标准的室内装饰项目—时钟、壁饰、客户用文具类、专用餐具类、坐垫、工厂实习者用的各类物品、背包、包袱巾等)。

我们坚信,在公司董事会的宏伟蓝图指引下,众志成城,使公司朝气蓬勃、勇于开拓的企业风貌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公司的明天会更灿烂。

§1-5 企业文化

§1-5-1 什么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这里的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有形而又无形的东西。文化不论好坏都是一种力量,一种基本精神,一种凝聚力,一种群体意识,好的文化精神产生好的力量,坏的文化精神产生坏的力量。“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企业文化就是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气质和做事的准则,企业文化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一个面上,而是一个具体表现形成的集合。其外在表现形式有:员工的衣着、仪表、文明语言、厂址、厂容厂貌、厂区标语、口号、质量方针、广告用语、厂规厂纪、规章制度、文体娱乐、沟通与协作、合理化建议、工作程序、标准化等;其内在表现形式有: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主人翁精神、群体意识、参与意识、员工素质、创造开拓精神、工作态度以及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上进心、爱厂如家和使命感、荣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等。

§1-5-2 企业文化的功能:

1、自控功能: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把员工引导到企业确定的目标上去,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协调功能:能在员工中间起到沟通协调作用,上下级之间加强了联系,传递了信息,沟通了感情,从而改变了人们头脑中的等级观念,使人们协调地融合于集体之中。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奋发向上的价值观的熏陶下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引导,企业的宗旨和目标被确定起来并加以具体化,增强全体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主人翁精神。

4、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从思想上、精神上增强企业的凝聚作用,从企业文化中看到了公司的目标和希望,形成企业尊重每位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风气,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有一种不可抵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可通过多渠道,不但在本企业发挥作用,还对社会产生作用(示范、榜样),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的荣誉感。

§1-5-3 企业价值观:

“不求超越他人,但求他人无法超越”,“不求与能力相等的机会,但求与机会相等的能力”。

1、公司信条:“与众不同,出类拔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公司哲学:“观念创造奇迹,思想成就未来,时间谱写历史,行动提升价值”。

3、“××人”共同的价值观:“管理者为员工服务,员工为企业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

§1-5-4 企业精神:它是公司对每一位员工的期望和要求,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描述,也是企业对每一位员

工的要求,公司正是基于这种精神而开创××公司的美好未来。公司要在员工中灌输两种精神,一种精神是“主人翁精神”,员工当家作主——员工当自己岗位上职责范围内的家,作自己岗位上权限范围内的主;另一种精神是“铁人精神”——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上。

“严”字当头,“苦”字在先,自我加压,迎接挑战。

1、创造超值服务——诚实和正直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作风,也是我们的事业得到客户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前提。只有为客户创造超值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2、团队协作精神——在任何情况下,只有通过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团队精神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团队协作以统一的团队文化为基础,团队文化是团队内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团队文化一旦形成,就强烈地支配着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3、追求卓越的成就——对成就的渴望,激励每个人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只有为成就目标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能创造对社会、企业、个人十二分的回报;

4、尊重和信任他人——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人的工作能力与进取精神是企业内部和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合作的前提,也是团队精神发扬的前提。

§1-5-5 “××人”的行动纲领:华夏之子,××之志,持之以恒,不断进取,互相尊重,文明有礼,安全生产,始终牢记,精诚团结,服从管理,勤俭节约,严肃守纪,志存高远,弘扬正气,爱我“××”,日新月异。

§1-5-6 企业理念:

1、经营管理理念指引着企业运作方针,正确的经营理念,能塑造成企业的一种特殊文化。

2、理念要靠时间与空间不断的积累,理念是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3、有效的、整体的、新时代的管理,领导与经营应该以企业文化的模式,在经营理念指引下,透过策略性的思考来规划公司的竟争策略,同时凭藉精明的策略,按渠道(流程)操作、依制度执行各种战术性的管理行动。

4、核心理念:“管理就是服务!”

5、整体理念:“自由与规范,平凡与优秀,求实与创新”。这里蕴藏着哲学的辨证思想对立统一。

* 自由:员工能在祥和、温馨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演出出众好戏。

* 规范:员工的自由不能超越或偏离组织的目标,要象大雁一样以团队的方式有序地向目的地飞翔。

* 平凡:员工的工作都是平凡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 优秀:员工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做得优秀出色,也应该做得优秀出色。

* 求实:凡事要脚踏实地,不能空中楼阁,没有虚伪。

* 创新:有了求实的工作作风,还需要有接受新生事物的勇气,超越自我,脱胎换骨,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出类拔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上新台阶,才能去创造辉煌,实现希望,共同奏响××公司新的乐章。

3、员工理念——“敬”、“静”、“竞”、“缘”、“圆”、“源”

“敬”:崇尚“敬业爱人”、“回归自然”的人生观;

“静”:崇尚“静以修身”、“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观;

“竞”:崇尚“物竞天择”、“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缘”:相信只有把握机缘,才能创造富(福)缘;

“圆”:相信只有追求完美的服务,才能实现圆满的业绩;

“源”:相信只有传播爱心的事业,才能源远流长。

§1-5-7 企业追求目标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顾客满意就是我们的成功”;

松蕾人:“自由、体面、快乐、健康、富有”。

§1-5-8 人为贵: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中起核心作用;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锻炼人、成就人,尊重每位员工的存在价值和创造价值,以事业吸引人,以发展留住人,以价值回报人。今天我以××为荣,明天××以我为荣,员工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大的财富。

§1-6 企业策略

所谓企业策略,是企业为了达成企业目标,对企业现有的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冲击加以评估。要能分析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何在?弱点(WEAKNESS)在哪里?机会(OPPORTUNITY)有那些?企业威

胁(THREAT)在哪里?针对上述“SWOT”加以评估与分析,然后再调整企业方向、产品结构与定位及企业资源,来达成企业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能掌握“SWOT”并须能了解当前的企业环境、未来的竞争状况及市场动态,便于制订一套既能适应目前,也能因应未来的企业策略。

企业策略指的是企业的政策与战略,而政策又是得自于SWOT评估出来的企业长短期方针、战略,又是依据SWOT之评估及企业政策的方针而拟具,将企业资源、产业结构加以调整的做法。当然,这些策略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及对风险承担程度而有所影响,由于外部环境科技、市场、社会环境、机会也时时在变动,因而在制订企业策略时应该要能与外部环境衔接,因应形势。

§1-6-1 企业策略的制订

1、理想的目标——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且这个指标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例如××针织有限公司2005年的方针和理想目标应该是:

A、方针:

综合管理信息化、贯彻落实制度化;

培训提升目标化、考核机制数据化;

生产管理程序化、营销体系网络化;

科学组织供应生产,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重视生产成本核算,强化过程物料控制;

合理配置劳力资源,保证供需衔接顺畅;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杜绝人身财产事故。

B、目标:

1)产销计划:~ 万元,保证生产均衡,淡季不淡,旺季不乱,市场需求产品不脱节、不断货。

其中:保暖内衣万元(市场份额可达万元);

贴牌外加工服装万元(市场份额可达多万元);

印刷包装盒万元(市场份额可达多万元);

棉织套装万元;

其他万元(包括尼龙短裤、平脚裤、三角裤等棉针织品业务)。

2)人均创收:万元。

其中:保暖内衣按%计为万元(可争取万元);贴牌外加工服装按%计,为万元(可争取万元);印刷包装盒按%计为万元;棉织套装按%计可达万元;其他按%计为万元。

3)生产总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4)生产进度完成率:98%以上。

5)产品合格率:95%以上,质量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6)公司希望在2005年度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

7)提升产品形象与功能,公司希望在2005年提升产品价位10%。

8)市场占有率目前占20%,公司希望明年能提升5~10%

9)发展新市场,公司产品将目前仅面向国内市场,希望明年能够打入国际市场,营销额目标预定占5%。

10)重大安全事故率(人身、财产事故)为0。

11)设备完好率85%,生产设备、设施利用率达90%以上。

12)员工流失率不超过10%,无闲置劳动力现象。

13)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低于同行业水平。

14)企业标准(规范)符合率100%。

2、SWOT分析

将政策中的理想目标运用SWOT分析,分析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及企业内部的相对竞争优势与缺点。

A、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市场分析

* 现有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 本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变化,变化的趋势与速度;

* 产品在市场上的变化,对本公司所产生的影响;* 市场中产品种类的消长状况;

* 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走向;* 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的未来空间;

2)竞争状况分析

* 在现在市场上谁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可预测的未来市场上,谁又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并将这些竞争对手,透过市场调查一一罗列出来;

* 将这些竞争对手的优势和缺点客观地列出;

* 针对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优势,用何策略去缩短距离,甚至于超过他们。

3)科技发展分析

* 是否可预见新科技发展会影响本公司生产方法、能力或成本;

* 是否可预见新科技出现的产品对现有的产品有替代性;

*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是否会随之改变;

* 公司本身的研究开发基础如何。

4)经济影响分析

* 消费市场的经济成长状况;

* 是民生必需品或一般消费品,经济成长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应作不同的评估

5)法规变化

* 公司活动的法规是否完备;* 法规是否会经常变动,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6)人力资源

* 可预见的人力资源是否会缺乏;* 基层人力与中高层次人力资源可能的变化预测;

* 本公司的凝聚力如何,人员流不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7)政治、社会

* 可预见的政治社会是否稳定;* 政治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度;

* 社会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伊拉克战争、金融风暴、地震、水灾、火灾、流行性病毒等灾难、提息或减息、国际性会议等等)。

B、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检视企业本身对目前的市场及未来的市场之优势及缺点,而评估企业本身现在具有或应尽速弥补之条件。

1)企业机能

* 企业研究开发(R&D)能力;* 人力资源运用及发展能力;

* 财务规划控制及融资、资本运行能力;

* 生产能力(包括做什么产品、产品的制程、每个产品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产品的总标准时间、每个制程的标准时间、材料的准备前置时间、生产线及仓库需用之场所大小等),对于我们这种中小型企业来说,着重于人力负荷及机器设备的能力分析;

* 行销能力分析——4P原则:

●产品(PRODUCT)——创造价值。

·该产品将用于……,也可用于……,不可用于……,以上三项均涉及市场定位、应用领域、目标客户;

·该产品将通过什么渠道来销售;·该产品的售后服务计划和方式是什么;

·该产品的生产制造计划和方式是什么;·该产品的销售预测和回报率是什么。

●渠道(PLACE)——交付价值。

●定价(PROCE)——体现价值。

定价是从用户的角度精确地衡量一个产品价值的完整过程。产品的价位应当处在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产品的成本之间。定价是一种“艺术”,一种高风险的“赌博”,价格是用户价值的体现。

●宣传与促销(PROMOTION)——宣传价值。

市场宣传与促销为市场营销战略服务,为达成企业的销售目标服务,为树立企业的形象服务。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垄断行业越来越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与促销。

·人们对健康、对环境越来越关心;

·产品上市时间的压力越来越大。

2)管理机能

*计划机能——明确企业的目标和方向。

* 组织机能——运用实现目标的手段

* 指挥(领导)机能——建立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 协调(调节)机能——及时解决内外部矛盾,和谐一致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 控制(监督)机能——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计划的实现。

3)企业运行之指标

* 收益能力(包括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

* 安定能力(包括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资金周转运动比率);

* 活动能力(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 生产能力(包括作业生产能力、销售能力);

* 成长能力(包括营业收入成长能力、产品附加价值成长能力、企业人均产值成长能力);

* 研究开发能力(包括与市场接轨的能力、技术改造与技术储备能力);

* 社会责任(企业投入公益事业的能力)。

§1-6-2 企业策略的运用

企业策略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应是检视本身企业的企业机能,和管理机能所得到的优势及缺点,再衡量外部环境的市场状况、竞争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并考虑政治环境及法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别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应能掌握全盘的信息,对企业的未来所拟订的因应策略,例如:

1、产品定位明确,产品更新比率加快加大

* 企业内:应增加R&D能力;

* 外部:增加市场占有率。

2、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

* 企业内:应该强化研发体系和品管体系;

* 外部:产品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提升,不易被淘汰。

3、人员素质之提升

* 企业内:应重视人才、重视知识、技术,加强培训,并对薪资体系和奖惩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化;

* 外部:可得到企业形象之提升,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成本之控制

* 企业内:生产供应部门之强化,可改善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品质技术强化,可改善品质成本;

* 外部:良好且稳定的品质更易拉住客户。

5、建立企业协力网

* 企业内:成立协力厂甄选组织,并对协力厂提供管理甚至资金之支援;

* 外部:可产生一个庞大的生命共同体。

§1-7 经营与管理

§1-7-1 经营及经营方针:

指出目标,引导组织运作方向。

★经营方针:明确目标,步步落实,精研成本,研发立市,高产高效。

§1-7-2 经营机能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具备有能力与外界环境交换资源;企业内所有员工必须按公司制定的目标,经由计划、组织、引导、控制等管理程序,并建立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群策群力,达成企业目标。

1、决定:决定公司事业目的、产业结构、产品定位及其内容、方针、政策。

2、计划:业经决定的事业目的、内容与方针、政策,拟定可行计划,并有效的实行。

3、准备:依照计划做法,进行实施前的工作准备。

4、实施:按照计划做法,在准备完成后,付之实施。

5、检查:在实施的过程中,执行的状况要在控制中,并将其结果要与计划的目的及方针作比较,并作修订工作和调整之处置。

§1-7-3 管理:

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达成经营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管理者运用其拥有和能够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对管理对象(人、财、物)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中心是“人”,通过人去管人,通过人去管物,通过人去理财,从而达到一个符合人、财、物自然运转的状态,保证人、财、物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去运转,去发展。

1、管理不仅是促成有效分工与协作的需要,而且也是促成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2、管理是共同劳动的粘合剂;

3、管理就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用生产力的手段和中介,是科技进步的推进器;

4、先进的管理能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较少的资本占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

提供最优的服务;

5、管理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金钥匙。

人们最初对管理的理解是:“管”,就是“管、卡、压”,就是规章制度,就是约束。“理”就是沟通,让人明白规章制度。这种单纯依靠行政办法,忽视民主管理,是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光“管”不“理”,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下属对规章制度的不理解,就会造成下属“练气功”;光“理”不“管”,缺少准则就会“剪不断,理还乱”。“管”和“理”是一对双胞胎,缺一不可。

后来对管理的理解是:“天才管理法”。上级不是天才,下级也不是天才,上级帮下级完成优秀的任务,从而帮助下级成为天才,那么上级也就完成了优秀的任务,自然成为天才。这是一个层层向下递推的过程,直到最基层的员工完成优秀的任务,成为天才;反过来,层层向上递推,直到最高管理者完成优秀的任务,成为“天才”管理者。总而言之,天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现在对管理的理解是:“管理就是服务”。上级是为下级服务,或创造条件,让其发挥,或给予指导,修正航向。这就是现代科学管理。

§1-7-4 科学管理的原理:

1、工时研究原理(TSP):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应该精确地做动作研究,并作时间衡量,采取有力措施和有效方法,反复实践,制定出合理的工时定额(时间标准)。

2、按件计酬原理(PRP):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工时定额,不同的计件单价,按个人的工作能量来计酬。按件计酬的方法,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状态,起到公平竞争、激发员工工作效率、避免人力浪费现象。

3、计划与执行分立制原理:在企业里,计划应由企业领导来负责制定,并按员工的能力来安排、分配工作,按计划去实施。计划的推动有赖于人(员工)、机(机器设备、工具)、料(材料)、法(方法、程序、手段)、环(环境、条件)的标准化。

4、工作方法原理: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效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对于每一项工作,应设计最佳的工作方法,运用最佳的工作方法,出色地完成每项工作。

5、管理控制原理:应用科学的方法,做好每项工作的督导、跟踪与控制,使工作顺畅。

6、机能管理原理:以机能的管理体系,使之符合分工专业化之需要。

7、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原理:在公司的每项工作都有各种标准(如产品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工作标准等等)、规程、工作流程,严格按制度办事,避免扯皮现象,能增加互换系性,并可人力、机器设备、材料之浪费,降低成本。

8、合作原理:发扬团队精神,既有明确分工,又有互相协作,群策群力。

9、人本原理:以人为本,科学的管理就是通过人来管好人、管好物、理好财,人是第一要素,企业在合理的制度下(如薪酬制度、奖惩制度等),引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升迁与淘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

§1-7-5 现代科学管理的特点:

“管理的重点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基础是调查”。

1、突出经营决策,面对市场和客户,力求提高盈利水平。

2、把技术创新,开发新品,提高技术水平,创建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3、调节人际关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开展民主管理,把有情管理与无情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大家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应该珍惜这种缘分,在生活上,应情同手足般地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爱护,互敬互爱,这种管理是有情的;然而管理又是无情的,在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照制度、规范去做,绝不能拿原则当交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特权,严格照制度办事,它是无情的管理。同时必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进行智力开发,重视教育培训,提供适合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不断挖掘人的潜能。

4、广泛运用运筹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成就,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就是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创造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企业信息化内容主要有企业内部信息化(包括生产作业信息化、管理办公自动化-、战略决策信息化等,主要解决方案有MRP/MRPⅡ/ERP/CAD/MIS);和企业协作商务信息化(包括电子商务EDI、企业信息门户EI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大部分。在2005年底前逐步做好编码工作、成品库管理、半成品库管理、采购管理、BOM物料管理、产品生产工艺标准、产品生产工序、工价、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生产、营销及管理成本核算、客户资源管理、销售管理、业务员业绩考核、客户成交资料管理、应收款管理、产品销售分析、生产车间管理、生产流程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进度跟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与专业财务软件接口、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同时实现网络化。

5、实行系统管理,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即外部受社会系统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内部又将各管理部门

分为若干子系统(即分为:组织建设、人事与行政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与工业安全保障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物流管理子系统、品质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信息反馈与沟通子系统、管理评审子系统、培训子系统及企业文化子系统等12个子系统)。应用系统工程,从系统的最优化观念出发,进行经营管理的战略决策。

§1-7-6 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和实现手段:

1、在竞争策略方面:从成本导向走向持续创新,包括管理、市场、理念、组织结构的创新。

2、在管理进步方面:由封闭式经验积累型管理转向开放式快速学习型管理。

3、在管理模式方面:由个人主导管理转向整体系统管理,建立“四化”(文件化、数字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模式。

4、在管理变革方面:实施管理流程增值重组,提升核心流程价值,删除不增值流程,重视流程再造。

5、在管理思想方面:由单纯处罚式鞭策法管理转向人性化培训启发式教练法管理,但保留对不可培训员工运用约束和淘汰机制进行处罚。

6、在管理重点上:与其紧随市场,不如主导市场,掌握市场,参与竞争,争取客户,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7、在管理原则上:坚持一个上级原则,下级服从上级原则;例外情况特殊处理原则;越级检查但不越级指挥原则;权责明确但不重复原则。

8、在管理手段上:全面引入I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概念,实施MRPⅡ(制造资源规则)、ERP(企业资源计划)和TPM(全面生产管理)、电脑网络化,采用先进的目标管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JIT(准时化生产系统)、LP (精益生产方式)等管理技术。

9、管理目标循环改善:目标设定,过程管理与控制,绩效考核、奖惩跟进。

10、管理信息闭环控制:信息从A地点出发,不论经过多少渠道,最终应回到信息原始发出点A。例如,某领导布置一项任务(发出信息),执行者不论经过多少渠道和方法,最终应把结果给某领导。这就是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结果导向)的工作方法。

11、管理活动:从形式到本质,由表及里,先外后内,内外并举。做到秩序优先(即谁大谁小,谁先谁后,井然有序)、协作优先(即体现团队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竞争优先(必须优胜劣汰)。

要做好管理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管理人员的配置,做到务虚、务实两类人员合理配置,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可能会犯路线错误;光有人抬头看路,或光有人埋头拉车,永远只会停止不前。管理的手法也必须切实可行,要按企业现状设计方案,要达到管理思想和方法的适应性和变通性。

§1-8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简称企业管理五大职能),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

§1-8-1 企业管理五大职能:

1、计划职能——明确企业的目标和方向。

* 为适应市场需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研、预测,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做出决策,制订计划(预见未来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效果),确定实现计划的措施和方法,并将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系统、各个环节;

* 计划的特性是持续性、准确性、灵活性。

2、组织职能——运用实现目标的手段

* 企业架构应明确部门分工与层级关系,有效地配备和安排人员。也就是说从劳动的分工与协作上,从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上,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衔接上,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 组织的生命周期应该随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发展。

3、指挥(领导)职能——建立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 指挥的目的是使组织发挥功能,物尽其才,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 指挥的方法: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作好领导、沟通、指导工作;明确作业方向,引导部属发挥才能,不能阻杀部属的成长、升级,学会称赞与责备部属的技巧,多一些赞扬、启发和引导,少一些责备。资源整合,激发创意,增进沟通,明确分工,提高士气。

4、协调(调节)功能——及时解决内外部矛盾,和谐一致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 协调就是上下级领导人员和上下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纵向协调;同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横向协调以及企业内部协调和企业外部协调。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 协调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程序,使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工作能够在各方面相配合,协同一致,消除组织关系

中的不一致性以及对组织发展造成威胁的因素,从而有效地达到企业的目标。

* 协调的方法是有效组合企业系统中的“七要素(七M)”:为使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求大同,存小异,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必须通过合理的使用资金(money),购置必须的机器(machines)和物料(material),并使员工(men)能采取适当的方法(method)以极大的热情和士气(morale)来生产市场(market)上所需的产品。所有以上的活动都需要通过管理(management)来组织和协调。

5、控制(监督)职能——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计划的实现。

*“控制”就是按预定计划或目标、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察实际完成情况同原定计划、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及时纠正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控制的方法有5M(man---作业者、machine---机器设备工具、method---方法、measurement---量规、仪器);5W2H 法(what---什么、where—何处、when---何时、who---谁、how---如何、why---为何、how much---费用多少)以及PDCA 法。

§1-8-2 企业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

1、长期最大利润原则;5、下级服从上级原则;

2、企业文化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原则;

3、质量第一原则;7、勤俭节约原则;

4、严格管理原则;8、持续发展原则。

§1-8-3 企业管理现代化

1、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者应具有市场经济观念、用户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以及信息观念,这是管理现代化体系的灵魂。

2、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工作要按职能分工明确、指挥灵活统一、信息灵通准确和精兵简政的要求,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这是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3、管理方法现代化。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思想教育的方法;运用系统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积极推广先进的目标管理、看板管理、市场预测、价值工程、统筹法、优选法、ABC管理法、TOC(约束理论)、CE(并行工程)、LP(精益生产方式)、BPR(业务流程重组)、OPT(最优生产技术)、AM(敏捷制造)等管理方法。这些方法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4、管理手段现代化。采用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网络技术、监测和显示仪器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是管理现代化的工具。

5、管理人员现代化。要求管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层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四会”——会英语、会电脑操作、会开小汽车、会公关。这是管理现代化必须具备的素质。

§1-9 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从抽象概念上讲:文化是先导,经营是主体,管理是基础。

2、从作用上讲:管理起着桥梁作用。管理落后,经营超前,容易引起内部危机;管理超前,经营落后,容易引起外部危机;文化超前,管理落后,容易形成形式主义;文化落后,管理超前,容易引起“价值观”的争议,较难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1-10 管理者职责及素质要求

管理者的工作大部分要由自己的部属来完成,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训练自己的部属能够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与责任感。

§1-10-1 卓越管理者之特质:

1、充分自信心;7、强的创新力

2、关怀别人;8、强的判断力;

3、坚忍不拔的个性;9、强的决断力;

4、专精的专业知识;10、强的执行力;

5、丰富广博的知识面;11、强的领导力;

6、富有沟通能力;12、强的应变能力。

★我作为一名卓越管理者,哪条还不具备?

§1-10-2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1、具有现职专精的工作技术;6、具有涵养的领导风格;

2、具有企业认同感;7、重视培训;

3、具有强烈的成本观念;8、精于工作改善;

4、具有整体作战的团队意识;9、良好的工作关系;

5、精通各种管理方法;

★我是个优秀的管理者吗?

§1-10-3 管理者的管理机能:

1、计划机能(确定工作方案)掌握有关事实问题以5W2H法进行准备拟定实施方案);

2、组织机能(将目标任务加以分析必要的职责及运作方法加以设定建立架构,作成组织机构图及岗位职责选定人员);

3、训练机能(正式就职前之职前训练工作之中在职加强训练);

4、控制机能: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计划的执行,以达成工作预定的目标,控制的方法是衡量工作成果及矫正工作偏差,衡量的方法是建立衡量的管理工具;

5、调整机能(与有关人员蹉商拟定调整方法按一定的计划方针进行)。

★我是否按这五个管理机能去运作呢?

§1-10-4 管理人员的职务分析法:

1、将自身应亲自执行的“执行责任”罗列出来;

2、将交给部属执行而自己督导的“督导责任”列出来;

3、上两项按目的、方针、检讨作有无必要的调整;

4、有无阶段性新增加的工作任务;

5、将上述列出来的加以分类,并加以整理(定期、非定期、性质相同、关连性、工作之难易等);

6、根据工作原则予以检讨(“实行责任”有无可转成“督导责任”的,反之有无“督导责任”可转成“实行责任”;配置于部属的工作应考虑其权限及应具备的能力;每日工作负荷是否妥当);

7、基于工作之外临时性之交办事项或阶段性特别任务:

★自己应把每天的工作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加以归纳和分折;分析自己每天的“执行责任”与“督导责任”的时间比例如何?自己在管理活动中,规划活动、控制活动、及改善措施活动怎么样?

§1-10-5 管理者的自我启发法:

1、首先要有凭藉自己的力量,把自己锻炼成器的“企图心”;“我是责任者!”“我最棒!”

2、人性中有种习惯成自然的倾向,就是我们经常想着去做,依照想法去做就会慢慢地习惯了,就能达到实现;

3、让自己具有使命感,有了使命感就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经常性的挑战就会得到更多的智慧与经验,那就是成功的本钱;

4、确定工作目标后,应拟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并把时程加以规划,经常性追踪监视;

5、时常勉励自己,我最棒!,我是责任者!为了达成工作目标,每天应有充电时间;

6、养成做记录的习惯,是有效管理自己的入门;

7、能力不如他人,如能确立更积极的人生,却也可以成为自我启发的推动力,因为能力不是捡来的;

★启:我在离开学校从学生生涯踏入社会后,如何利用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而比别人更有效地学习实际技术知识,这就是决定我是否能更快提升的关键因素;

★藏:努力留下学的内容;

★修:加以消化并蕴藏于体内;

★息:慢慢的加以熟练,我所学的学问能象呼吸一样运用自如;

★游:优游自适,达到管理艺术化境界。

§1-10-6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具备“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管理过硬”四过硬能力

1、思想过硬

* 标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公司忠诚、忠于职守、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按时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 表现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对公司事业充满信心,经得起风浪,能与公司同舟共济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说有损于公司利益的话,不做有损于公司利益的事。

·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思想。

·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四个一样: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有人检查一个样;条件好和条件差一

个样;白天工作和晚上工作一个样。

2、作风过硬

* 标准:从严务实、雷厉风行

* 表现:

·崇尚团队精神、讲究民主作风;

·工作做到“严”(严肃、严格)、“谨”(谨慎)、“细”(细心、细致)、“密”(严密、周密、保密)、“狠”(抓工作不手软);

·不怕吃苦,敢挑重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贪图享乐,不追求虚荣;

·廉洁自律,不贪不沾,洁身自好;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言谈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热情有礼貌,不卑不亢;

·以“严明的组织,严密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治理公司“乱、脏、差”现象,克服“软、懒、散”作风。

3、业务过硬

* 标准:掌握本职业务范围知识和技能,达到应知应会,并有1~2项本职技术专长。

* 表现:

·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善打硬仗;

·熟悉或了解与本职工作(业务)相关的业务知识;

·业务技术能达到同行业(专业)中高级以上水平;

·有超前意识,能对本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了解本企业业务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所处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同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工作失误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要能“三会”(会英语、会电脑、开汽车)。

4、管理过硬

* 标准:做到“按渠道管理,照制度办事,凭数据说话”,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和方式,最大限度地达到能产生较高工作效率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 表现:

·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原则,一个上级原则和逐级原则(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不能越级报告);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管理先管人,用制度来管人,先做好人后才能做好事;

·做事应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工作不拖拉,不推诿,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管理制度稳中有变,变中完善;

·善于授权,由“执行责任”逐步变为“督导责任”;

·层级管理,优化组合,权责分明;

·做到有情管理和无情管理相结合,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了解和熟悉并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和方式。

§1-11 目前在义乌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义乌众多企业是由其企业主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环境地理的优势(机遇)及他们的大胆、勤劳、辛苦、节约,点点滴滴地伙同自己的亲属,从家庭作坊式发展起来的,他们当时做着简单地买卖生意。他们大多数是从农村里出来,文化程度低,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没有科学管理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企业就必然被淘汰。企业主(老板)≠职业经理人,更不等于企业家。通过对义乌工艺品行业、饰品行业、印刷纸品行业、针织品行业、日用品行业等十多家企业的了解与诊断,基本上存在着如下问题(弊病)及困惑之处:

1、管理模式是家属式、家长式管理,而不是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的现代化管理。

2、企业经营是以产品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

3、用人是家属制用人,任人唯亲,终觉得自己亲戚朋友可靠,而不是开放式的,唯能式的用人制度。不慎重选拔和使用人才,不重视考察和培养人才。担心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跑掉,白白花钱给人家培养。

4、企业没有(或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种现象是公司产品项目定位不当或产品太单一,或没有(或不周)生产计划,造成忙的时候(旺季)超负荷加班、赶任务,打疲劳战,福利措施跟不上,身体吃不消,病倒没钱治疗,只好辞工,另找单位去打工,因此人员流失频繁;闲的时候(淡季)没事做,员工拿不到工资,生活无保障,无事生非,事情多,只好放假,即使不放假,也纷纷提出辞工,因此人员流失也很严重;第二种现象是公司条件太差,环境不适应或者说文化生活、福利待遇跟不上,感到枯燥无味,单调得很,在这种场所工作没有劲,只好提出辞工;第三种现象是安排的工作不适应、不对口、不熟练,也只好提出辞工;第四种现象是有的人心态不正,这山望那山高,见异思迁,频频挑槽;第五种在于公司老板承诺给员工的事(或工资待遇)不兑现或工资太低,跟自我人生价值不相称;不按时发工资或拖欠工资等现象,员工留不住;最后一种是有的企业主,搞不正当的人才竞争,不择手段到同行企业挖人,使本企业的关键人才被挖走。故现在招工难或人员流不住,现在企业中有部分员工成了打工游子,他们知道现在老板要招一名比较困难,就以种种手段加以要挟,如闹工资低、不服从工作安排、不遵守《厂规厂纪》、上班磨洋工、“身在曹营心在汉”等等,老板拿他们没办法,不敢轻易地给予处理,只得硬着头皮迁就他们,怕他们会跑掉,事情没人去做,影响订单(任务)的完成。这是老板的一大困惑。

5、企业主不懂得授权、不会授权,不能大胆地放权,终觉得不放心,事事都要去亲自插手、过问。不知道什么是“执行责任”,什么是“督导责任”。弄得自己成天忙忙碌碌,累得不可开交。所聘用的管理者工作起来缩手缩脚,感到很狭意。

6、企业经营单纯是为了赚钱,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追求可持续发展,永续经营,追求规模扩大化目标。

7、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生产计划执行难度大,对生产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管理者缺乏对生产车间情况的具体了解,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到位,对具体问题的反应和敏感性很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限。

8、错误的决策和计划,办事优柔寡断,无明确目标。

10、没有或不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不完善或不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11、缺乏严格的纪律及监督检查措施和考核机制及激励与约束机制。即使想考核,也没有标准和规范,难以令人心服口服。没有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12、企业内部派系和内部纷争,闹帮派(我是本地人、你是湖南帮、他是河南帮、江西帮……),一人走了,这一帮人一起走,弄得工作(生产)脱节。相互排斥,闹分歧,互相疑人疑鬼、搬弄是非,沟通不力,搞得人际关系很紧张;分配制度也不公平,你给我关系好一点,我给你钱就会多一些。他们摸到你们老板的脾气,动不动闹罢工,要挟老板,老板也不敢轻易地、果断地处理他们,只得迁就,怕他们真的闹起来,影响订单(任务)的完成。这也是老板的一大困惑。

13、经营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要求。盲目经营,不懂得成本核算,不清楚这样做是盈还是亏。

14、未实行合理化建议和民主管理制度,普遍存在多事不如少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

15、公司的信息流量大,但相应的传输渠道不畅,信息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应变速度,限制了企业发挥最大化生产能力,妨碍了生产计划的实行。

16、供应的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生产过程中存在停工待料现象。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集中化的统筹管理,生产车间和原料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对企业连续化生产造成了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停工待料——这是总体上的计划、执行和监督能力上的缺陷。

17、公司横向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反馈信息不到位,使得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的集体效应和团队意识。由于缺乏部门之间横向的有效沟通——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或有效地反馈到有关部门,反馈信息渠道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公司内部矛盾比较突出:

1)生产部门认为销售部门乱接单,不考虑车间的生产能力;

2)销售部门认为生产部门生产不积极,生产能力浪费,失去客户;

3)生产部门认为采购部门对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不到位,影响订单完成;

4)采购部门认为生产部门太挑剔,要求太苛刻;埋怨供应商供货不及时,价格不合理,服务不周到等等。

5)生产部门认为人事部门招工不积极、不配合,人事调配工作不到位,任务重却无人操作,影响任务完成;

6)生产部门和品管部门的关系,当客户不满意时,要求过严,客户没有要求时,品质标准随意放低,没有明确的规定。生产部门和品管部门的宗旨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公司谋利益。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由于各人工作性质不同,有时造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如一个追求数量,一个追求品质),一般都属于建设性冲突,都为了公司利益着想,也为客户利益着想,冲突太少,老好人思想,对提高产品质量不利,冲突太多,甚至无控制和处理,将危及正常工作,也可能由建设性冲突转化为破坏性冲突,给公司带来损失。当公司的产品遭到客户的投诉时,老板、生产供应部经理、厂长总是埋怨品质部QC人员工作不力;当看到生产中质量把关过紧而造成生产成本提高时,又要求

QC人员把标准放低一点,使QC人员在检验产品时,界于良品和不良品拿不定主意。

18、仓库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死库存,未能按规定进行清仓盘点工作,死库存是对仓库库位和仓库保管费用的无效占用。

19、仓库的库存不能满足高效安全生产的需要,缺乏安全库存的管理,对于连续化生产来说,各生产工序都必须保有一定量的安全库存,以应付生产变动,否则,导致生产的经常不连续,乃致停工待料。仓库管理混乱,物品堆放无序,帐、物、卡不相符,也没有做到“先进先出”,徒省事,随意性严重。

20、采购系统运作缺乏对原辅材料供应商的有效监督和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导致原辅材料供应商无序供应(提早供货、延期供货、错误或低质供货等)。没有建立供应商的档案资料,没有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的评估、考核制度。公司必须引入供应商的竞争机制,选用品质好、供应及时、价格合理、服务好的供应商,以带动原有的供应商提高品质和服务。

21、企业的一套操作程序不规范,不系统,导致数据的汇总难度和工作量的增大,时效性降低,反映的相关信息的含金量缩水。应该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如统一统计模式、改善汇总程度、加大实时统计力度等),以便加大企业对实时控制力度

22、质量监控力度较小,无法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主不重视产品质量问题,认为我的货能卖得掉,很走俏,能赚到钱就行。应配置一定的品质管理人员,以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品管部门要有一种高效的,能解决质量问题的措施(如质量报表、QC工程表等)…………、

23、其他。

这些弊病存在必然会严重阻碍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12 治理管理弊病

为使管理弊病的治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针对诊断出来的种种管理弊病提出改善方案进行治理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1、改进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集中指挥和分阶层管理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应“按渠道管理”或者说“按流程管理”,重视流程再造工作,这是改进管理的首要环节。

1)确认领导体系,明确分工,规定各级组织机构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实行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统一指挥和分阶层负责执行的管理体系,学会并掌握管理技术和方法技巧,使企业内部各阶层组织和各级管理人员,人人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防止责任扩散。

2)实行精兵简政,调整和精简组织机构,撤销重叠机构,精简人员,实行“少而精”和“宁缺勿滥”的原则,杜绝人情味和家庭式管理,减少管理层次,提倡一个人能办好的事不要二个人、三个人去办,讲究时效性,提高办事效率。

2、改进决策和计划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

1)企业的领导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决策和计划部门(如企划委员会),协助和配合企业领导的决策与计划的制定。

2)制定决策和计划不能优柔寡断,立项要明确,讲究制定决策和计划的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规定重大项目的决策,必须先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几个不同的可行性方案,供选择。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可行性研究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3)计划制定必须根据未来发展目标的要求,制定计划任务,使目标和计划保持一致。

4)各个职能部门必须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制定出本部门的具体目标和计划,使各部门的工作都能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计划的要求。

公司还应建立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报告、分析、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报告、分析、检查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校正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制度化有利于巩固企业内部秩序,严格“照制度办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例外,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上的磨擦、扯皮,严格内部控制;程序化有利于工作衔接、协调、配合和提高效率,减少错误;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标准化有利于业绩考核的依据。此项工作应从下列几方面去改进:

1)各部门都应按本部门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定工作标准和规范、规程。

2)加强宣导和培训工作,要求人人知道制度,人人懂得并理解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流程和方法开展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3)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企业发展,管理比技术更重要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辩论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发展,管理比技术更重要。 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包括人才选拔和任用体制、生产和流通过程管理、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以及企业融资等方面。 第一,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并让人才在企业中更好更快的成长。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先进的人才队伍。松下幸之助也曾说: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会形成公平合理的企业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不只是管理方面也有技术方面的,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研发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优秀的企业管理体制之下,员工会得到更多的培训和锻炼机会,给予员工一个更广阔、更公平、更具挑战性和竞争力的平台,真正做到能者尽其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试想,如果单纯依靠新技术而忽视企业的管理,企业就会面临团队建设落后,人才流失、人才枯竭等困境。 第二,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使生产流通环节更加安全高效。 新技术出现之后,必须通过大批量的生产,转化为产品才能够投

放到市场当中。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依靠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前些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丑闻不就是因为牛奶在生产流通环节缺乏有效地管理造成的吗? 第三,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能够进行高效的市场调研、市场推广和企业融资。 21世纪是市场经济的世纪,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必然是企业发展的重心之一。再好的产品最终是要出售给消费者的,开发针对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是企业重中之重。企业优秀人才做出的准确高效的市场分析、市场定位会指引企业创造出令消费者更加满意的产品。产品诞生之后,企业优秀管理体制培训出的销售团队会为产品更快的打开市场。相反,如果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辛苦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因为缺少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后期的市场推广,得不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这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损失。最后不管是选拔、吸引、培训人才还是前期市场调研、中期技术产品研发以及后期市场推广,都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才能实现,好的企业管理模式会为企业的高效融资铺平道路。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技术带给企业发展的价值,然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无疑为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并且构建了实现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企业发展,管理比技术更重要。

企业管理技术管理

第五篇技术治理 1、设计工作治理制度 (2) 2、工艺工作治理制度 (6) 3、标准化治理制度 (9) 4、设计更改方法 (10) 5、过程质量操纵点治理规定 (12) 6、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治理规定 (15) 7、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和信息治理规 (18) 8、技术中心工作分配、考核及收入分配方法 (20) 9、金属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22) 10、滚齿工艺守则 (25) 11、车削工艺守则 (28) 12、铣削工艺守则 (30) 13、插削工艺守则 (32) 14、钻、镗削工艺守则 (33) 15、摸削工艺守则 (34) 16、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35) 17、锻件毛坯下料工艺守则 (39) 18、回转筒体焊接工艺守则 (40) 19、堆焊板施焊工艺守则 (42) 20、无损探伤工艺规程 (43)

21、电焊工操作规程 (48) 22、手工气割操作规程 (49) 23、铆工操作规程 (50) 24、热处理工艺规程 (52) 设计工作治理制度 1 总则 不断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在产品设计中,应积极采纳国际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应符合制图标准,做到正确、统一、完整、清晰。 2 产品设计职责 2.1 在技术副总的领导下,技术中心负责产品设计工作。 2.2 技术中心依据市场信息和企业实际,在年初积极做好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工作,编写公司年度新产品开发打算,经技术副总批准,组织贯彻实施,并负责检查考核。 2.3 技术中心依据公司年度新产品开发打算的要求,编制每项新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打算,由设计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打算包括: a 产品名称、规格、要紧技术参数; b 规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时期,并明确各时期工作内容及要求; c 确定参与人员、职责及工作日程。 2.4设计工作技术责任制,其职责分工如下: a总工程师: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政策、技术政策、系列标准和设计原则的正确性与产品经济指标的合理性负责,负责审批技术任务书、产品总装图、企业标准、新产品鉴定证书等。

企业管理与管理技术

第一章企业管理基础 §1-1 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交换)和服务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没有盈利,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企业的共同目标是:追求利润、永续经营,进而回报社会,贡献国家。 §1-2 企业的责任、权力和利益 企业应以责任(向社会和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为核心,以权力(拥有完成自身任务的权力)为条件,以利益(获得应有的利益)为动力。 1、责任(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应履行的义务): 1)按照市场需要或国家要求,努力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严格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税,接受财政、审计、劳动工资、物价等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4)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对经营性亏损承担经济责任; 5)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6)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利益; 7)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员工职业道德,端正心态,增强责任心,懂法制,爱企业,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造就一支坚不可催的精神团队; 8)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员工收入,搞好集体福利和社会帮助保障事业,逐步提高员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凝聚力。 2、权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应有的盈亏责任); 1)生产经营决策权;2)产品、劳务定价权; 3)产品销售权;4)物资采购权; 5)进出口权;6)投资权; 7)留用资金支配权;8)资产处置权; 9)联营、兼并权;10)劳动用工权; 11)人事管理权;12)工资、奖金分配权; 13)内部机构设置权;14)拒绝不合理摊派权。 3、利益(在行使自己权力和完成自己应负责任前提下所取得合法的经济收入): 1)企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是统一的,有责无权无利,完成应负责任就没有保证和动力; 2)有权有利而无责任,企业的财产就不会增值,甚至会遭到破坏和侵蚀。 §1-3 企业类型 1、合伙企业——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并按契约规定的比例相应地分享收益、承担责任。 企业的经营有制约;规模不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身;没有独立法人资格;出资者承担无限责任。 2、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依照法定程序,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方式投资入股,全部资产属于参与入股的劳动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即既按劳动贡献取得工资报酬,又按股份分红;股东不能退股,可依法继承、转让、馈赠其股份。 3、公司企业——由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出资,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公司是法人,拥有法人地位、法人财产权、法人的一系列自己的行动权利;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即出资者承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的责任,公司对债务以法人财产为限承担责任。 公司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实现了单体决策、经理负责执行,独立监督和民主管理,使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

企业管理技术

第二章管理技术 作为一名称职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作业技术)、管理技术、人际技术和理念性技术。任何的技术均是由多学、多问、多想、多听、然后多做,逐步累积,形成经验所至。 §2-1 作业技术(专业技术) §2-1-1 什么叫作业技术? 作业技术即从事某一特定项目之工作,对其工作之了解、操作及熟练程度而言。现代科学管理,讲求的是专业的分工,再加以有效的整合,在企业界推行的种种专业训练(财会、电工、电脑、安技、锅炉、压力容器等)与在职训练,大部分以训练员工专业技术为主。“外行不能领导内行”颇有些哲理。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其专业领域上至少须具备1~2项专业技术,再加上其管理与领导能力,才易成功。 §2-1-2 作业技术的五大机能: 1、生产机能:包括现场操作、生产计划与控制(存量控制)、运输、品质管理与控制、生产技术等等; 2、行销机能:包括产品设计、价格定位、渠道设计、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等; 3、财务机能: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出纳、预算及控制、财务管理等; 4、人事机能:包括招募、培训、考核、薪资、公共关系、工业安全、员工福利……….; 5、研究开发机能:包括产品开发、市场开发、技术开发等。 §2-2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即管理者从事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甄选及任用技术、培训技术、沟通技术、时间管理技术、目标管理技术、绩效考核管理技术、授权技术、例外管理技术、重点管理技术、目视管理技术、成本管理技术、激励技术、问题分析技术、参与技术、改善技术等。 §2-2-1 甄选及任用技术: A、以人为本的经营 “企”字说明企业始于人,止于人,企业的所有活动均是由人操作。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但需要一片真诚的贯彻决心,也必须有极大的魄力才能执行。“人为企业经营成功之本”。企业要成功、要发展,管理者必须具备有关“人”的功夫; ★知人:知己知彼,知己识人; ★选人:适任、适群、适己; ★育人:自拔培育、培育部属; ★用人:知人善用; ★安人:安于工作,勤于工作、乐于工作;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当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前提。社会各方面日新月异的急剧变化,产品、科技、市场、人才都表现出日益剧烈的竞争趋势,而这些竞争,归根结底都表现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知识和人才数量的多少、质量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事业,当然也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成败。所以,作为一名企业家,一名现代管理者,必须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锻炼人、成就人,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和创造价值;掌握新时期的用人之道,具备爱才之德、识才之智、用才之胆、育才之方。以人为本,共铸事业的辉煌。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有了人才,企业管理才能上台阶,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因为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人才是最可宝贵的因素。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以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去吸引人才。人才吸引过来了,事业的成败得失,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怎样用人,而如何用人在很大意义上又取决于遵循什么样的用人之道。 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应以敏锐的眼光,能不断发现人才,并十分重用人才,有着丰富的与众不同的用人之道。众所周知,义乌市场有今天的繁荣,主要是靠了宽松的的政策,靠了经济发展的机遇,更重要则靠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今后的机遇对大家都是公平的,政策也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条件下,就要靠人才竞争。竞争就得看领导的素质,这是义乌美好前途的关键问题。解决人才问题的主要途径,首先应该是提高管理者自己的素质。素质上去了,企业就能做大,行业也就壮大了。提高管理者本身素质不

企业技术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技术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技术管理是公司组织正常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联系销售、生产的一个纽链。技术管理工作是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同时又是公司生产工作的基础。加强公司技术管理,提高公司技术水平,促进产品的设计科学性、创新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条为规范设计图样,对图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技术文件的更改实施有效的控制;对作废、失效的技术文件按要求实施作废、销毁控制以及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保障,确保技术文件的正确、有效;文件与资料的发放和使用有效;确保阜封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保证产品制造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第三条主要内容 (一)产品图样设计要求管理 (二)技术文件更改管理 (三)技术文件销毁管理 (四)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 (五)工艺文件编制管理 (六)工艺纪律检查管理 (七)工艺装备管理 (八)产品设计评审管理

(九)科技档案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对产品图样设计、资料管理、生产加工及质量检验进行规定,完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措施,保证产品流程中的合理及规范性,提高产品质量。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五条工程设计人员主要应完成下列图样和设计输出文件: (一)产品结构图形齐全:选用的结构符合有关标准。 (二)产品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标准、技术文件等。 (三)主要部件图:部件结构及装配位置的图形正确、齐全,符合标准要求、技术文件等。 (四)主要零件图:图样上标注的尺寸、极限偏差、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等符合产品标准、技术文件要求;选用的材料、规格符合有关标准。(五)产品生产用全部图纸明细。 第六条技术文件的更改 (一)各类技术文件的更改,应先填写更改通知单,经各有关人员签署齐全后,方可进行更改。 (二)生产过程中出现临时性修改或调整时,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在文件上注明更改日期、适用期限等。 (三)产品试制期间的图样,可由设计人员在试制图样上进行更改,须签注姓名、日期即可生效,并由更改人员通知其他与此次更改内容有关的各部门,以便配合生产和工作。

企业管理--技术管理

第五篇技术管理 1、设计工作管理制度 (2) 2、工艺工作管理制度 (6) 3、标准化管理制度 (9) 4、设计更改办法 (10) 5、过程质量控制点管理规定 (12) 6、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15) 7、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和信息管理规 (18) 8、技术中心工作分配、考核及收入分配办法 (20) 9、金属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22) 10、滚齿工艺守则 (25) 11、车削工艺守则 (28) 12、铣削工艺守则 (30) 13、插削工艺守则 (32) 14、钻、镗削工艺守则 (33) 15、摸削工艺守则 (34) 16、钳工装配工艺守则 (35) 17、锻件毛坯下料工艺守则 (39) 18、回转筒体焊接工艺守则 (40) 19、堆焊板施焊工艺守则 (42) 20、无损探伤工艺规程 (43) 21、电焊工操作规程 (48) 22、手工气割操作规程 (49) 23、铆工操作规程 (50) 24、热处理工艺规程 (52) 设计工作管理制度

1 总则

不断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在产品设计中,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应符合制图标准,做到正确、统一、完整、清晰。 2 产品设计职责 2.1 在技术副总的领导下,技术中心负责产品设计工作。 2.2 技术中心依据市场信息和企业实际,在年初积极做好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工作,编写公司年度新产品开发计划,经技术副总批准,组织贯彻实施,并负责检查考核。 2.3 技术中心依据公司年度新产品开发计划的要求,编制每项新产品设计开发工作计划,由设计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计划包括: a 产品名称、规格、主要技术参数; b 规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并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及要求; c 确定参与人员、职责及工作日程。 2.4设计工作技术责任制,其职责分工如下: a总工程师: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政策、技术政策、系列标准和设计原则的正确性与产品经济指标的合理性负责,负责审批技术任务书、产品总装图、企业标准、新产品鉴定证书等。 b 技术中心主任:对产品选型、基本结构和设计中的原则性问题负责,审定技术任务书、产品总装图、外形图、主要零部件和有关技术文件。 c 设计项目负责人:产品性能、结构形式、主要计算、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等的正确性负责,并负责处理该项产品设计、试制、试验中有关技术问题,审查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 d 设计工程师:所进行的设计计算、材料选用、产品图样设计、有关技术等的正确性负责,负责设计和校核工作。 e 标准化工程师:对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有关标准的贯彻情况负责。 f 工艺工程师:对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会签负责。 g 设计、校核、审查、工艺会签、标准审查,审定、批准人员应对本职工作负责,并在有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上签字。 h 设计人员对设计的产品,在技术上应做到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一贯负责制,自始至终的掌握全面情况,总结经验,提高水平。 3 产品设计和开发程序 3.1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当合同生效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顾客需求共同构成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其内容: a 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特别应满足强制性标准要求;

企业管理之技术和竞争优势

导读:对企业管理来说技术革新是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产业结构变化以及新型产业创造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他还发挥着巨型均衡器的作用:侵蚀那些其领地防御坚固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其它企业推向前沿。当今的大企业,许多是从他们能加以利用的技术革新中脱颖 对企业管理来说技术革新是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产业结构变化以及新型产业创造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他还发挥着巨型均衡器的作用:侵蚀那些其领地防御坚固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其它企业推向前沿。当今的大企业,许多是从他们能加以利用的技术革新中脱颖而出的。在所有能改变竞争规则的因素中,技术革新属于最显着的一种因素。 然而,尽管技术革新如此重要,但企业管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往往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人们倾向于为技术而技术—认为企业能够领先开拓的任何技术都是好的,在“高技术”产业中竞争被普遍认为是通向盈利的途径,而其它一些所谓的“低技术”产业则被轻蔑视之,近来国外的竞争的成功(这种成功相当部分基于技术革新)鼓励众多公司在技术上进行更多投资,在某些时候甚至达到了不加鉴别的地步。 技术革新对其本身而言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技术革新影响了企业管理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结构,它就举足轻重了。当然,并非所有的技术革新都具有战略上的益处;它可能会恶化企业的竞争地位和产业吸引力。高技术并不保证盈利。事实上,由于产业结构不适应,许多高技术企业管理的效果远不如“低技术”产业赚钱。 尽管如此,技术贯穿于企业的价值链中,并且拓展到非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实际上,企业管理如果从这种广义的角度来看,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低技术产

业这类说法。把任何产业视做技术已成熟的产业,往往会导致战略性的灾难,而且许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创新,是不涉及科学上突破的平凡举措,创新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产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XXXX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内蒙古西蒙悦达能源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技术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结合公司实际,特建立本体系。 第二条技术管理是指对公司下属煤矿的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推广等技术业务,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技术管理主要任务:在公司的领导下,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有计划地利用企业技术力量和资源,合理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生产技术活动秩序,开展科技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和的实现。 第四条公司技术管理范围主要包括:矿建、土建、安装、钻探、露天开采等施工项目技术方案研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管理;地质钻探,冻结施工技术管理;防治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机电、运输、危化设备等重大灾害的安全技术管理;工艺改造、装备水平升级等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技术管理;先进技术引进和成果推广应用管理;技术培训管理;技术经济档案的建立和应用管理等。

第五条公司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负责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安全技术例会制度、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经济档案等工作内容。 第二章技术管理组织结构 第六条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是公司矿业技术专业管理职能部门,实行公司、下属煤矿和施工区队(区队、车间)等三级技术负责制。 第七条下属煤矿应设立由本单位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的技术管理部门。根据工程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管理,形成网络化技术管理系统。 第八条公司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分管某方面的技术工作;具有技术职务和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具体管理某一专业技术工作。 第九条建立健全公司各级技术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技术负责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第十条公司总工程师技术职责:在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领导下分管公司技术系统。负责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所涉及技术规定、规范、标准以及公司有关技术管理规定;负责完善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公司生产计划,提出实现技术经济目标的技术措施;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