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教学教材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教学教材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教学教材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教学教材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

实性原则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

在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中,“忠实性”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爱德蒙·加里说过,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数千年的翻译历史,有关翻译的种种争论都是因“忠实性”而起的。当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就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著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翻译理论家或者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因此,忠实性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如果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常拥有相同的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直译好些。例如: 例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译文:The moon is bright,the star is scattered./The crows fly south…(直译)

The stars are dimmed by the brightness of the moon,

/southward fly a flock ravens. (意译)

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样的文体采用意译会好得多。但是不难看出,直译的译文不仅与原文的格式相同,还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月光皎洁的星空,能让人身临其境。而意译的译文表面上看起来文字是比较优美,但是却很难让人感受到那种氛围,效果不如直译来得好。

例2:He'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译文:他穷得像教堂的老鼠。(直译)他穷得像叫花子。(意译) 从字面意思看来,这两种翻译都可以。“教堂的老鼠”跟“叫花子”都是来形容他的穷的。但是,在西方,教堂比较普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而在我们中国,教堂并不常见,有些人就不能理解教堂的老鼠跟穷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这样就不能让读者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叫花子却人人皆知,这样对于理解穷成什么样就简单多了。

二、功能的忠实性

功能的忠实性就是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关键要在功能上忠实于原文,即原文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译作也尽量具有这种功能。英国比特·纽马克认为语言有六种功能:(1)表情功能,表达信息源(作者、说话者)的思想感情;(2)信息功能,反映语言以外的现实世界;(3)祈使功能,使读者去感受、思索、行动,换言之,它使读者作出文本所期望的反映;(4)美感功能,使感官愉悦;(5)应酬功能,

使交际者之间保持接触,也反映交际者之间的关系;(6)原语音功能,指语言解释或命名自身特点的功能。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就必须挖掘原文,弄清其具有的功能,使自己的译文也能够如同原文一样,忠实地传达出原文的功能,使译文读者读译文时的感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如以下各例: 例1 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客套话和寒暄语是“吃了吗”或“上哪去”,说话者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想要问对方到底吃过饭没有或者是想知道他想去的地方,而是用这样的客套话来展开双方之间的交谈,实际上起着一种应酬功能的作用。因此我们就会翻译成打招呼的形式,比方说:Hi/Hello,How are you?或者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等等。如果你翻译成了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从表面上看来是忠实于原文,但是实际上却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忠实与意义忠实。

例2 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译成:“约翰为人可靠,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to eat no fish 和to play the game 分别是典故和习语而按字面意思翻译,这样的翻译很难让读者明白其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义。读者看到这个译文会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人可靠跟不吃鱼和打游戏有什么关系。其实to eat no fish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不吃鱼)是表示“忠诚”的意思。

东北大学 学历学位翻译模板

(学位证) Academic Degree Certification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student Duan Jie, female, born on 27th March, 1988, has studied a 4-yrar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from September 2007 to June 2011, majoring in Automation. The student has duly completed the program and graduated. A Bachelor Degree of Science is hereby conferred on the student through ver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PRC Regulations of Academic Degrees. President: Ding Lieyun Chairman of Academic Degree Committ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ate: 30th June, 2011 Registered Certificate No: 1014542011201129

(毕业证) Certification for Ordinary Higher Learning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Duan Jie, female, born on 27th March, 1988, has studied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from September 2007 to June 2011, majoring in Automation, and has completed the requirements as stipulated in 4-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is hereby granted graduation. President: Ding Lieyu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ate: 30th June, 2011 Registered Certificate No: 101451201105006129

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摘要:在文本的互文性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翻译的互文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结合翻译的互文性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以供译者参考。 关键字:文本互文性;翻译互文性;翻译策略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产物,它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翻译研究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ntertextuality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tertexto, 意思是“纺织时线与线的交错纵横”。在文学领域内最早提出互文性概念的是保加利亚裔的法国符号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任何文本都是建立在其他文本的基础之上的,是其他文本的延伸和发展。任何一个文本都处在与其它文本的关系网络之中:或是与同时代的其它文本存在相通之处,或是与历史上的特定文本相呼应。除了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中的运用,互文性研究对翻译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仅要考虑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还要考虑原文中涉及到的其它文本的内涵。此外,译者还要将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考虑进来,将源语言中的一些特有的文化意象替换成目的语使用者所熟知的意象,这样的译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想完成这样的翻译工作,译者就必须考虑原文的互文性,还要兼顾译文的互文性。本文将对翻译时应考虑的这两种互文性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差异的翻译策略以供广大译者参考。 一、文本与翻译 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某位作家的原创,而是对多个文本中包含的元素的整合,所以对某一文本的理解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它的文本中的信息。例如:对于广告品牌的理解就需要涉及很多文本:中国的“白象”方便面在迈出国门走向国外的超级市场的时候并不畅销。仔细调查之后才发现:产品的名字“white elephant”就是罪魁祸首。由于“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意为“大而无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产品又怎么可能收到欢迎呢?这里对于白象的理解就涉及了一个典故:暹罗王国(即今天的泰国)里白象是一种极为罕有的动物,所以只有国王才有权利驾驭。倘若哪位官员惹恼了国王,国王就会借着赠送一匹名贵的白象之名来惩罚他。之所以说赐予白象是惩罚是因为大臣对于国王的赏赐是不

浅析翻译的创造性

浅析翻译的创造性 人们常把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一般人总容易将翻译看成是一种语言上的机械对应活动,丝毫谈不上有什么创意,甚至有人认为翻译就是“模仿”或“拷贝”的同义词。不仅如此,在传统观念中,作者和译者是全然不同的两种角色,作者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处置自己的作品,而译者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权利,他只能跟在作者的脚步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他只能如实地反映原作的思想和风格,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更没有发挥创造性的自由。 近些年来,认为翻译缺乏创造性的看法在理论界开始受到系统而有力的挑战。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证明,翻译不仅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而且还是一个充满巨大创造性的职业。这对于广大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鼓舞,因为这犹如打开了一扇长期关闭着的窗户,使翻译者一下子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由此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性质的认识产生了一种新的飞跃。 译者的创造性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曾列举了翻译中对译者创造性要求最高的七种情况,包括文化词语、特殊的句法结构、具有文化内涵的暗喻、习语、谚语、双关语和新造词、特殊的语音联觉效果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原文中遇到的语言和文化障碍所做的出色而灵活的处理。请看例子: 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22章,有这样一段近乎文字游戏的表达,幽默而不失词趣,可是,多年来成为了一个翻译难题,各路高手屡试不爽。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because she’s enticing;I hate her with an E,because she’s engaged.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her name’s Emily,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avid Copperfield,XXII) 这段文字其实是英语中的一种嵌字顺口溜,也是一种文字游戏,说的人一般要讲六句话,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头一个字母都要一样(如上述文字都是以字母E打头的单词),如果作不上来便要受罚。此类文字游戏的翻译通常对译者都是一种挑战,因为这种文字上的特点在汉语里似乎是不可能再造的。且看以下两种译文: 译1:……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ticing(迷人的);我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gaged(订了婚的)。我用我的爱人象征Exquisite (美妙),我劝我的爱人从事Elopement(私奔),她的名字是Emily(爱弥丽),她的住处在East(东方)。(转引自《英美名著翻译比较》,第271页) 翻译家董秋斯是以上译文的译者。 在这段译文中,英语和汉语夹杂。对于不懂英语的读者来说,那就构成了遗

翻译人员的政治倾向与译文的忠实性

网友roy昨晚给我发了一篇短文,内容大意是中美建交谈判期间中,美方表示don't support(不支持)台独,而中方翻译人员却把这个词组翻译为“反对”(oppose)台独。中美建交之后,美国依然向台湾出售军火,中国于是质问美国,你既然已经说了oppose台独,你为什么还向台湾出售军火?美国则反驳说:我们的原话是don't support,我们并没有说oppose,谁让你们的翻译人员自做主张,翻译成oppose呢?网友roy想请我谈谈对这篇短文的看法。首先很抱歉,我不是搞外交工作的,我不知道这个传闻是真是假,我也没有工夫去考证。但这篇短文,却引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的话题,那就是翻译人员的政治倾向是否会影响到译文的忠实性。记得2000年,在北京有一个海洋开发方面的国际会议,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纠纷(比如南沙群岛),我发现与会的大部分外国学者,并不知道这些岛屿的中文名称(比如nansha islands),他们往往使用这些岛屿的西方名称,比如:①spratly islands(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②paracel islands(帕拉塞尔群岛):即我西沙群岛③scarborough shoal(斯卡伯罗礁):即我黄岩岛④senkaku islands (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台群岛⑤damanski island(达曼斯基岛):即我珍宝岛每当出现这些西方名称时,中方翻译人员都自做主张,改成中文名称,当时我就觉得这样做很不妥。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这些岛屿确实都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不应当使用那些西方名称。但在国际会议上,翻译人员应当避免受到政治倾向的影响,而应当以中立的态度,按照发言人的原话进行翻译,以保持译文的忠实性,否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在那次会议上,幸亏所有外国学者都不懂中文,否则有些人很可能会当场提出抗议,甚至中途退场,导致会议不欢而散。所以我一向认为,翻译人员只是一个中介(medium),他的任务只是将一方的意思,忠实地转达给另外一方,他不应当根据自己的政治倾向,或者根据利益集团的需要,去修改自己的译文,否则的话,会给对话双方带来麻烦,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翻译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是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韩国女性特发性复发性流产(RSA)的相关性。 研究设计:共251例不明原因流产,和126名健康对照者中至少有一个活产无流产史。、结果:比值比(OR)的ACE ID (OR = 2.423;95%可信区间(CI)= 1.417-4.142; p = 0.001)和ACE II(OR= 2.050;95% CI = 1.143–3.675;P = 0.018)的ACE DD基因型之间差异极显著例特发性RSA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就AT1R 1166a>C 和AGT M235 III类一致T多态性有。在一个单倍型分析I-A(P = 0.010),D-A (p = 0.004), I-A-T (p = 0.033), D-A-T (p = 0.0005), 和D-C-T (p = 0.013)和协同效应在患者和对照组的方法,导出多态性对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本研究表明,ACE,AT1R和AGT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为在韩国女性特发性RSA的风险的遗传因素。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or the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 volum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is a hormone system.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这是一个控制血压的重要因素,在心血管系统的体积,和电解质的平衡是一种激素系统。 Angiotensinogen (AGT),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liver, is part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d is a major target for drugs that lower blood pressure. AGT is also known as a renin . Angiotensin I is produced by the action of rennin on angiotensinogen. Angiotensin I is catalyzed by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ACE), which converts angiotensin I to angiotensin II, a potent vasoconstrictor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血管紧张素原(AGT),它是由肝脏产生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部分,是–降血压药物的主要目标。AGT也被称为肾素底物。血管紧张素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产生的。血管紧张素1是由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将血管紧张素1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在心血管系统中一种有效的血管收缩剂。 Moreover, ACE degrades bradykinin, a potent vasodilator, and other vasoactive peptides. Angiotensin II has vasopressor(血管加压素)effects and regulates aldosterone secretion. Angiotensin II functions through at least two types of receptors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AT1R] and angiotensin II type 2receptor [AT2R]). 此外,ACE降解缓激肽,是一个良好的血管扩张,和其他血管活性肽。血管紧张素II有升压和调节醛固酮分泌作用。血管紧张素II至少通过两种类型的受体(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II型受体[AT2R])发挥作用。 AT1R has vasopressor effects and regulates aldosterone secretion. AT1R mediates the major cardiovascular effects, including vasoconstriction, aldosteron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increased vasopressin secretio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decreased renal blood flow, renal renin inhibition, renal tubular sodium reuptake, modulation of central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and cardiac contractility [2]. AT1R(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有升高血压和调节醛固酮分泌的作用。AT1R介导的心血管作用,包括血管收缩,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加压素分泌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肾血流量减少,肾肾素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中枢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和心肌收缩能力的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 1.1 翻译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 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 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解释如下: (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 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 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 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 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人们会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1.1.3 文学角度对翻译的定义 持文学观点的翻译工作者认为,翻译是对语言的艺术性创造,或是一种善于创造的艺术。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翻译是对“原文本的 艺术性改写”。 文学翻译的任务时要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会生活的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追求语言的艺术 美,再现原作的艺术性。用矛盾的话说,是“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著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语言是塑造文学形象的工具,因而文学的形象性特征必然要在语言上表现出来。文学语言的特征,诸如形象、生动、鲜明、含蓄、凝

英语简历中关于中国学历的标准翻译

英语简历中关于中国学历的标准翻译 想要成功求职,一份完美的简历是非常重要的。英语简历如今已成为不少单位招人的评判准则之一,好的英语简历能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写作英文简历时必不可少的就是翻译自己的学历,你知道中国的学历该怎样翻译成正确的英语吗? GLOSSARY OF CHINESE TERMS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Regulations 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结业证书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毕业证书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肄业证书Certificate of Copletion/ Attendance/Study 教育学院College/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中学Middle [Secondary] School 师范学校Normal School [upper secondary level] 师范专科学校Normal Specialised Postsecondary College 师范大学Normal [Teachers] University 公正书Notarial Certificate 专科学校Postsecondary Specialised College 广播电视大学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中等专科学校Secondary Specialised School

自学考试Self-Study Examination 技工学校Skilled Workers [Training] School 业余大学Spare-Time University 职工大学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大学University (regular,degree-granting) 职业大学Vocational University

互文性与诗歌翻译_刘军平

作者简介:刘军平(1962-),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比较文化 收稿日期:2002-10-11 2003年第1期 总第166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 2003,№1Serial №166 互文性与诗歌翻译 刘军平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 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在音韵、意象及意向性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外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关键词:互文性;诗歌;文本;翻译;意象;意向性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textuality and poetry translation.Intertextuality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understanding all texts and it highlights the inter 2dependence and impact on the intertext.By quoting Julia K risteva ’s view that every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 osaic of citations and 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 formation of other texts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re exist abundant intertextualities in East 2West poetry in terms of verse rhythm ,imagery and intentionality.As a translator ,on the one hand ,one must be appreciative of the intertextualities in poetry and on the other hand ,he must adopt adequate strategies to convey faithfully the inter 2textual affinities.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study between intertextuality and poetry translation will shed new perspective and light on translation studies. K ey words :intertextuality ,poetry ,text ,translation ,image ,intentionality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01-0055-05 1.概述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指文本间的相互关系。Basil Hatim (1996)认为,广义互文性是所有文本理解的先决条件,它包括作为符号学整体的甲文本对其它文本的依赖。其他文本作为一个预先独立存在的文本,可能与甲文本发生联系、产生影响。互文指涉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在于文本之内的互文关系(内互文性);第二类是存在于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外互文性);第三类是通过滑稽模仿提出相反观点的反互文性指涉(contratextuality )。本文探讨的重点是第二类。 朱丽亚?克里丝蒂娃(Julia K risteva ,1941— )于1969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她认为先前话语的存在是所指行为的前提条件。 朱丽亚?克里丝蒂娃在《符号学》和《诗歌语言革命》中用互文性、现象文本、生成文本(intertextualit ′e ,phenotexte ,geno 2texte )等术语说明文本间相互补充和交流。她认为互文性既包括文本之间空间的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ship ),又包括此时文本与彼时文本在时间上的聚合关系(association rela 2tionship ),它体现空间与时间、历时与共时的统一。她说:“任 何语音链都具有一种发送源,它使身体与其生物学的和社会 的历史相联系,任何文学史、美学或风格学,如果它们仍囿于 彼此分割的状态的,都是不可想象的。” (张首映,1999:442)解构主义赋予互文许多独特的使命和意义,藉此取代结构主义锲而不舍地追寻的模式。解构主义希望批评家同时阅读多种文本,在不同文本之间印证某种相似性和类似性。因为世界上没有绝然独立的作品,也没有单一的独创性作品。传统所说“第一部”、“独创的”、“无与伦比的”等评价作品的形象性词语,不仅言过其实,而且不符合“互文性”特点。解构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双重解读”、“双重文本”、“双重批评”,才能呈现“互文性”。罗兰?巴特扩展了文本理解的条件,互文性对巴特来说不仅仅包含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意义,而且超越了“语言代码”概念的中立意义。巴特(1970)说:“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例如,先前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过去引文的一个新织 体。” (王一川,1994:222)罗兰?巴特的这一观点与克里丝蒂娃(1969)的原意不谋而合:every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 osaic of citations ,every text is

谈古诗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谈古诗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摘要]古诗翻译要求译者根据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韵、意完好地再现出来,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标签:古诗翻译;创造性;译者 [一、概论 在古诗翻译中,关于译者能不能进行创造性翻译的问题,许渊冲提出了另一种创造性的翻译理论,那就是译诗与原诗的创优似竞赛论。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看哪种文字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许渊冲,2003)他主张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创作精神,译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诗,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自主性。作品中留有许多空白与不定点等待着读者去补充,而读者的思想中又存在不同的先行结构与前理解,所以读者不同,补充的图景也各异。译者不仅是原作的读者,还是译作的创作者。他们以理解的主动性、阐释的能动性以及重构的创造性把一个全新的译作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但同时译者不能完全脱离原文文本随意发挥,因为原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意蕴,寄寓了原作者的某种情感。译者的责任应该是把它们尽量完美地再现出来,在译语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忠实的译语文本。 二、译者的创造性发挥达到与意境的和谐 译文是原文的代替物,而不是译者随心所欲地改变原文的意思、风格,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创造出译文。诗歌有它比较固定的模式或内涵,翻译时,我们有时需要把诗歌原文中的意境传达出来,充分发掘出蕴涵于其中的美的因素。明朝的朱承爵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陈伟,1997)这说明了意境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在考虑到源语的语言特征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译语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转化,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特征。根据语境的需要还需进行必要的增减词,进行整体的变通。如: 刘方平的《月野》中有: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Winter Bynner的译文为: When the moon has colored half the house, With the North Star at its height and the South starsertting,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教学教材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 实性原则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 在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中,“忠实性”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爱德蒙·加里说过,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数千年的翻译历史,有关翻译的种种争论都是因“忠实性”而起的。当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就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著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翻译理论家或者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因此,忠实性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如果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常拥有相同的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直译好些。例如: 例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译文:The moon is bright,the star is scattered./The crows fly south…(直译)

The stars are dimmed by the brightness of the moon, /southward fly a flock ravens. (意译) 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样的文体采用意译会好得多。但是不难看出,直译的译文不仅与原文的格式相同,还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月光皎洁的星空,能让人身临其境。而意译的译文表面上看起来文字是比较优美,但是却很难让人感受到那种氛围,效果不如直译来得好。 例2:He'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译文:他穷得像教堂的老鼠。(直译)他穷得像叫花子。(意译) 从字面意思看来,这两种翻译都可以。“教堂的老鼠”跟“叫花子”都是来形容他的穷的。但是,在西方,教堂比较普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而在我们中国,教堂并不常见,有些人就不能理解教堂的老鼠跟穷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这样就不能让读者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叫花子却人人皆知,这样对于理解穷成什么样就简单多了。 二、功能的忠实性 功能的忠实性就是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关键要在功能上忠实于原文,即原文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译作也尽量具有这种功能。英国比特·纽马克认为语言有六种功能:(1)表情功能,表达信息源(作者、说话者)的思想感情;(2)信息功能,反映语言以外的现实世界;(3)祈使功能,使读者去感受、思索、行动,换言之,它使读者作出文本所期望的反映;(4)美感功能,使感官愉悦;(5)应酬功能,

翻译概论术语整理

1.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面向原文本的程度,另一方面聚焦于语言和产生的译本。以原文本为导向的是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征。从原文本的视角分析翻译,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化,却忽视了文化语境。书中有提到一个三角图,三角图的底线最左端代表原文本,最右端代表目标文本,左侧边代表原文本导向,右侧边代表目标文本导向。最左端角过度强调原文本,以至很难区分翻译和直译的区别。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常发生。图中显示Catford的形式对等,Nida的动态对等,Koller的语用对等,Beaugrande 基于文本的对等,以及Venuti的异化和对等都属于面向原文本的翻译研究。 2.Formal equivalence Catford把翻译界定为“用目的语(TL)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取代原语(SL)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原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是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形式对应指任何译语范畴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例如:用一个形容词翻译另一个形容词。形式对应涉及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将原语中的结构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入目的语,以原语为中心,最大限度显示原文中的形式与内容。 3.Translation shifts 当无法遵守原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操作时,文本对应通过Catford所述的翻译转换所形成。当这两者概念发生分歧时,翻译转换尤其重要,其指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中偏离形式对应。设计两种主要的转换:层次转化和范畴转换。在层次转换中,位于一个语言层次的原语文本在译语的另一个层次中找到翻译对等。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例如,原文本的文字游戏可能是通过利用目标语词汇层面进行翻译从而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范畴转换是通用术语,指翻译偏离形式对等。其分为四类:结构,类别,系统,单元转换。例如,原文本的形容词短语在目标文本变成副词短语。 4.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指将原文本信息翻译成接受者语言时,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心里反应要极为相似。主张翻译不必受原语中语言形式的各种束缚,在接受语中要考虑读者的反应,翻译要在内容上与原语内容对等,主张翻译就是意译,旨在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关注的并非原语信息和译语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语读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动态对等包括以下程序:1.用更适合的目标语言文化材料替代较难接近的原语项目。2. 引用原文本中含蓄地内容使其在目标语言中更加明确3. 为便于理解控制表达的冗长。 5.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指翻译研究的趋势转向于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研究,焦点在语言和译本,且随着研究的进程研究范围会越来越广。具体可以体现在将翻译研究作为整体的一个三角图,在这个三角图中,自下而上的研究研究范围会越来越狭窄,然而自上而下的研究所涉及领域则越来越广。因而,不再是以往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本类型和功能,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转向目的语的文化领域,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意识形态,组织惯例的研究。

学历学位中英文翻译对照

美国学校提供的学位有很多种,依所学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学位。以下列出的是美国高等教育中较常见的学位: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博士学位。而有些领域的博士课程会有不同的学位名称,如D.A.(Doctor of Arts)、Ed.D.(Doctor of Education)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商学管理硕士。 M.A.(Master of Arts)硕士;B.A.(Bachelor of Arts)学士: 两者皆属于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的领域,如文学、教育、艺术、音乐。 M.S.(Master of Science)硕士;B.S.(Bachelor of Science)学士: 两者皆属于理工、科学的领域,如数学、物理、信息等。 Associate Degree(副学士学位): 读完两年制小区大学或职业技术学校所得到的学位。 Dual Degree(双学位): 是由两个不同学院分别授与,因此得到的是两个学位。 Joint Degree:为两个不同学院联合给予一个学位,如法律经济硕士。 major 主修 minor 辅修 大家要搜索自己的专业, 请按 ctrl + F 打开搜索窗口, 然后输入关键字查询 学士 Bachelor of Arts B.A. 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Education B.A.Ed., B.A.E. 教育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Computer Science B.A.CS 计算机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Music B.A.Mus,B.Mus 音乐艺术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Social Work B.A.S.W 社会工作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B.Eng., B.E 工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Social Science B.Eng.Soc 社会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Management B.Eng.Mgt 管理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udies B.E.Sc., B.E.S 环境科学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B.S 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B.S.B., B.S.Bus 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S.B.A 工商管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ducation B.S.Ed., B.S.E 教育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B.S.Eng., B.S.E 工程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Forestry B.S.cF 森林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ine B.S.Med 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al Technology B.S.M.T., B.S.Med.Tech 医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 B.S.Nurs 护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trition B.SN 营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Social Work B.S.S.W 社会工作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Technology B.S.T 科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B.CS 计算机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pecial Science B.CSS 计算机特殊理学士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B. Arch. 建筑学士 Bachelor of Administration B.Admin. 管理学士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因为通常被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一般人总容易将翻译看成是一种语言上的机械对应活动,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意。但是近些年来,这种看法开始受到系统而有力的挑战。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鼓舞,因为这犹如打开了一扇长期关闭着的窗户,使翻译者一下子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由此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性质的认识产生了一种新的飞跃。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证明,翻译不仅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而且还是一个充满巨大创造性的职业。 在由Ann Beylard-Ozerfoff等大主编的题为《翻译者的策略与创造性》一书中,就有专门文章来讨论翻译与创造性的问题。在谈论翻译的创造性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界定什么是创造性。该书中有关文章对创造性行为的认定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指一个人产生新的或原创思想、艺术创造的能力O。一个创造性的构想一般定义为这样一种构想,它是"有新意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所出现于其中的情景有用或合适"。 2.创造性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定义,它指把原先存在的一些构想以新奇的方式加以组合。 3.一种学科的规则与约束,不仅不与创造性对立,而且还使创造性成为可能。每一件音乐作品的创作都不能超出音符系统的范畴。一个文学作品,即使它是标新立异之作,也总是要符合它所成文语言的语法规则。但须在掌握了某一学科规则之后,方有可能来打破这种规则,这又是一种体现,创意的方式。 4.创造性行为还可以界定为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形式。 5.翻译的过程是将源语转变成为目的语的过程。这一转换过程导致一个新的文本的产生,这个新文本在内容上虽与原作相同,但却是一个崭新的作品。从这一点上说,这就是一件创造性的作品。它是在词、句、语义三个层面上重构信息的结果。语言结构重组的程度越高,这个转换过程的创意便越大。

翻译

1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作者Adrienne Kitts, Michael Feolo, and Wolfgang Helmberg 总结 其中一个最深入的研究区域的人类基因组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在染色体6短臂上约占4—6个碱基的一组基因。已知的MHC基因在人类身上,作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这样的高度多态病毒和编码分子参与免疫反应。MHC数据库 dbMHC],[https://www.doczj.com/doc/476761207.html,/mhc被设计为一种HLA社区可以提交、编辑、观点,交流MHC的数据中立的平台,目前,它由一个相关基因的互动对准的视角,MHC微相关基因数据库(dbMHCms),一个针对序序列为基础的解释网站(蓝鳍金枪鱼),一个原始探针数据库。 dbMHC员工正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容纳一个宽 多种HLA的数据,包括 1 单核苷酸多态性HLA区域的详细绘图数据。 2吉珥基因分析数据 3 HLA多样性/人类学数据 4多基因染色体重组数据 5HLA /疾病协会的数据 6 肽绑定预测数据 MHC的数据库与NCBI资源,以及与国际组织相容性工作组(IHWG)的网站充分整合,同时提供与IMmunoGeneTics高层体系结构(HLA)IMGT数据库/ HLA)HLA /疾病协会的数据的链接。 本章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说明和评论dbMHC电流dbMHC资源内容和数据计算协议。 具体介绍 HLA基因最重要的功能是处理T细胞,虽然有许多在HLA区域基因有待进行表征,和 工作将继续对新基因进行定位和分析MHC(1 - 4)及周边地区。阐明MHC需要大量

解释性翻译是一种翻译手段

“解释性翻译”概念内涵丰富,只重语言转换,而轻文化传播,亦或只顾文化传播而忽视客观语言内容,都会顾此失彼,有失偏颇,达不到解释性翻译的效果。 顾名思义,解释性翻译法就是在翻译的时候对于所译内容作出必要的解释性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它是对语言意义的解释和对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所以,即便翻译成译语后出现一些必要的增补而导致在字数甚至内容上的不对等,解释性翻译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也是解释原语文化的重要途径。 解释性翻译是一种翻译手段,可以通过适当地添加删改 而在源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由于 文化不同造成的鸿沟。但解释性翻译又不同于注释性翻译。解 释性翻译是直接将缺失的信息融入译文中,是一种隐性填补 的方法;而注释性翻译则采用一种显而易见的加注的形式。解 释性翻译分为解释性增补法、解释性替代法等。解释性翻译在 西方学者中大为推广。伽达默尔(Gadamer)认为,翻译始终是 解释的过程;奈达(Eugene Nida)也认为,翻译就是解释意义; 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更是在其著作《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 中把翻译放到了阐释学(hermeneutics)的背景下进行研 究,探求翻译中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他认为一切交际都 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而一切翻译又以其是否解释出源语表 达目的为翻译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6]。 当代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认 为:“As a last resort,explanation is the translation.”(解释就是翻 译)。顾名思义,解释性翻译法就是在翻译的时候对于所译内 容作出必要的解释性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它是对语言意义的 解释和对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所以,即使翻译成译语后出现 一些必要的增补而导致在字数甚至内容上的不对等,解释性 翻译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是解释源语文化的重要 途径。 二、用于保留原语的形象表示法 例子:He flung himself down at little Osborn’s feet and loved him 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he had admired Osborn in secret .Now he was his dog,his man Friday(Thackeray: Vanity Fair Chap.5) 译文:都宾拜倒在小奥斯本面前,死心塌地爱他。他没有认识奥斯本之前,已经 暗暗佩服他。如今便成了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仆星期五。(杨必译《名利场》) 此例中星期五此人是一个暗喻,但一般中国对此都不是很清楚。于是译者就做了这样的注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