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专题精析】 我们知道如何将123经行约分,因为3和12都含有公约数3,所以123=41。对于比较复杂的分数,分子、分母含有相同运算的,可提取相同因数进行约分,特别注意:整体相同,只能作为整体约去,不能单独一项一项的约,小升初学习中,整体约分法是重点考查的计算技能之一,整体约分法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有相同的部分与运算:

例题1:(454+272)÷(151+7

4) =)()(7

456716524+÷+ (第一组数分别是第二组的4倍) =)()(7

456474456+÷?+? (提取公因数) =)()(7456]74564[+÷+? ( 整体一样,可以整体约去) =4

练习:(3

117+1137)÷(1119+1310) (31+52+73+94)÷(131+153+175+197)

第二种:分子分母整体相同:

例题2:186-548×362361

×548362+

= (观察分子分母,584×361和548×362相近) = (转换成584×361,分母变548-182) = (分子分母整体相同,整体约去) =1

)(7

456+186

5481361361548362-?+?+)(182

548548361361548362-+??+362

548361361548362+??+

练习:

1-2008×20072008×20062007++1-2009×20082009×20072008+

第三种:分子分母中含有相同因数:

例题3:

516334421721339322621131????????????++++ =

= (提取公因数)

= (有相同的公因数 ,整体约去)

= 练习:400×300×20012×9×68×6×44×3×2300

×200×1009×6×36×4×23×21+??++++??+++?

63×45×921×15×314×10×27×5145

×27×915×9×310×6×25×31+??+++?+??+++?

33321++469-725×256255×725256+(每一组数都是第一组数的倍数) )()()()()()()()()()()()(317323121722211721311333121123211131?????+?????+???????+?????+

??3

33

33172121721172131131211311131???+???+?????+???+??)

()(333332117213211131++???++???34

33

【基础练习】

1、计算:987659

876554321????????????+

2、计算:173÷7425

×12922

÷(1.47×715)×23713

3、计算:(1)0.0199÷0.004×20001 (2)

20001994199733333122?—

【拓展提高】

1、计算:(1)8.87.76.65.54.43.32.2264

2311981651329966++++++++++++

(2)19661909190819072008

195119501949++++++++????

2、计算:(1)212121*********×132132132121212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之小数乘分数》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之小数乘分数》教案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五课时 小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六年级奥数专项(用倒推法解题)

用 倒 推 法 解 题 【知识与方法】: 倒推法,即从后面的已知条件(结果)入手,逐步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最后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解答一些分数应用题同样适用。 【例题精讲】 例题1:有一条铁丝,第一次剪下它的12 又1米;第二次剪下剩下的13 又1米;此时还剩下15米。这条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模仿练习1:一堆水泥,第一次用去它的12 又3吨,第二次用剩下水泥的13 又3吨,第三次又用去第二次余下的14 又3吨,这时这堆水泥正好剩下3吨。这堆水泥原来有多少吨

例2:甲、乙两仓库各存粮若干,先将乙仓库中存粮的15 运到甲仓库,再将甲仓库此时存粮的14 运到乙仓库,这时甲仓库有粮食600吨,乙仓库有粮食720吨。那么,原来甲仓库和乙仓库中各存粮多少吨 模仿练习2:三只猴子分一筐桃,第一只猴子分得全部桃子的27 多12个,第二只分到余下的23 少4个,第三只分到20个。这筐桃子共有多少个(竞赛决赛试题) 例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多少 模仿练习3:☆黑板上写着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擦去其中 的一个后。其余各数的平均数是35517 。擦去的数是多少(奥赛初赛

A卷试题) 例4:有一种细胞,每秒钟分裂成2个,两秒钟可分裂成4个,3秒钟可分裂成8个…在瓶中开始放进1个这样的细胞,刚好1分钟后就 1,充满整个瓶。如果一开始就放进8个这样的细胞,要充满整个瓶的 4 需要多少秒 模仿练习4:一种微生物,每小时可增加一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微生物,10小时可增加到100万个。那么增加到25万个需要多少小时 【巩固与提高】 1、小明今年的岁数加上10后,再扩大5倍,然后减去5,再缩小5倍,刚好是20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奥数专题——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中的巧算(一)(含答案)-

… 奥数专题——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中的巧算(一)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重点和同学们研究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中的速算与巧算。在整数运算中有不少巧算的方法。如,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进行巧算,使计算简便。这些简单规律和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研究的内容,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几例,请石老师指导。 例1. 183706581327185131713 ?+?-?+÷. 解:原式=? -?+?+?183727180658135131320. =?-+?+183727065813513 ().() =? +?=+=1817 06512471320 331140. ] 例2. 计算:1997 19971998 1997÷ 原式=+÷()1997199719981997 =÷+÷=+?=1997199719971998 19971199711998119971 111998

例3. 计算19971997 19971998 ÷ 原式转化为=÷11997199719981997 = +÷=+==1 199719971998 19971111998119991998 19981999() 观察比较例2、例3在解题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 例4. 解关于x 的方程 x x x x x x x x 81315112245312 81315112245312813 505155813 505155+?-=?++?-=?++-=+=+().() (1124) 66661124 144x x x ==÷ = 例5. 已知162417700127 81.[()].?-?÷=□,那么□=________。(第12届初赛题) 解:设□为x ,于是此题转化为解关于x 的方程。

六年级上册奥数第12讲 倒推法解题

第12讲倒推法解题讲义 专题简析 倒推法解题是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和减、乘和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往前一步一步地推算,直到找到最初的数据,这种方法又常被称为“还原法”。适合用倒推法解题的数学问题常满足以下条件:已知最后的结果和到达最后结果时的每一步具体的过程。 例1、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练习:1、一堆煤,上午运走,下午运的比余下的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用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多3公顷,还剩下35公顷没有耕。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3、一批水泥,第一天用去多1吨,第二天用去余下的少2吨,还剩下16吨。原来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例2、王大伯屋后有一棵桃树。他孙子每天从树上摘下一些桃子和邻居的小伙伴分着吃,第一天摘下桃子总个数的合,以后8天分别摘下当天树上现有桃子的、、、…、,摘了9天,树上还留下10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练习:1、把一根绳子对半剪开,再取其中一段对半剪开,这样剪了四次,剩下的正好是1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九章算术》中有一道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持米几何?”题意是:有人背米过关卡,经过外关时,用全部米的纳税,过中关时用所余米的纳税,经过内关时用再余米的纳税,最后还剩下5斗米。这个人原来背多少斗米出关? 3、仓库里存粮若干吨,第一次运出总数的又4吨,第二次运出余下的又3吨,第三次运出余下的又5吨,最后还剩下12吨。这个仓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六年级奥数分数乘法的巧算(一)

分数乘法的巧算(一) 一、拆分因数,使计算简便。 1、拆分分数:一个分数接近单位“1”(小于单位“1”或大于单位“1”) 例:1. 计算33 34×27 2. 计算 23 22×17 练习1: 48 50×13 43 41×13 33 34×13 39 38×25 2、拆分整数:整数接近分数的分母或接近分母的倍数 例:1. 计算2010 ×123 2009 2. 计算93 × 23 46 练习2: 52 ×37 501001 × 101 1002199 × 89 99 43 65×129 二、先分拆分数,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1、分母相同的,拆分成一个分数与另一个因数的积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例:1. 计算3 4×27 + 1 4×39 2. 计算 5 7×27- 2 7×29 练习3: 1 6×45 + 5 6×15 5 7×19 —8 × 4 7 2、将一个带分数拆分成整数加分数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例:计算153 11×1 744 5 7× 4 9

练习4: 2137 × 15 2915 × 56 3429 × 911 2916 × 67 作业(一) 2728 × 15 1002 × 1001001 35 × 31 + 15 × 7 2623 × 15 作业(二) 22311 × 17 3842 × 43 13 × 45 + 23 × 15 3940 × 13 131 × 3865 57 × 9 — 47 ×6 作业(四) 1738 × 37 103 × 15104 57 × 5 + 47 × 6 2517 × 78 二、乘法分配律的进一步运用 例1:计算527 ×5 + 457 ×923 练习1: 335 ×25 25 + 37910 ×625 338 ×4+ 558 ×535 1049 ×4 — 249 ×712 例2:计算22×17 + 11×27 + 337 ×211 练习2: 39×14 + 25×34 + 264 ×313 9×38 + 15×18 — 54 ×35

小学奥数分类:分数计算技巧、换元法

计算问题1 一、速算与巧算 1、口算 278+99= 554-198= 297+265= 378+69-178= 272+63-72+137= 498-173-227= 583-(183+358)= 64×12.5×0.25= 320÷1.25÷0.8= 3500÷125= 406×312÷104÷203= 136.41―42.73―16.41―57.27= 72.56―(5.87+22.56)= 11+14+17+ (101) 34.5×10.1= 5.7×99+5.7= 4235×1.24-423.5×8.7+4.235×630= 2、计算: 100+99-98-97+96+95-94-93+…+4+3-2-1 88×91+11×72 1999+999×999 9999×2222+3333×3334 ?-?200420032002200220032004 ?-?200920082008200820092009 练习: ?-? 计算:20092008200820082008200920092009 ?-? 200620052006200520062005

二、分数计算技巧 计算: (1)5519 4.821 995-(+)- (2)3311 15 2.257314414--+ (3)52 5.14.0213?-? (4)6 .0539716.0978+?-? 练习: (1)25.02.7415113?-? (2)175 4.31 1.2524104?? ++ 计算: (1)11387797906124?+? (2)93 24108671010 ??+ 练习:(1)6.07361072??+ (2)3 3750.75326 3.754??+- (3)14×5.7-1.9×12 计算:(1)137136 138? (2) 7113164 ?

六年级奥数专题讲义:倒推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专题讲义:倒推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5,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3/5=2/5。第一天看后还剩下48÷2/5=120页,这120页占全书的1-1/3=2/3,这本书共有120÷2/3=180页。即48÷(1-3/5)÷(1-1/3)=180(页) 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练习1: 1.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3/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5/8打扫操场,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3/8,第二天走了余下的2/3,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1/6,乙拿走了余下的2/5,丙拿走这时所剩的3/4,丁拿走最后剩下的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题2】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7 ,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从“还剩500米”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2/7=5/7,第一天修后还剩500÷5/7=700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全长的1/5,还余下700+100=800米,这800米占全长的1-1/5=4/5,这段路全长800÷4/5=1000米。列式为: 【500÷(1-2/7)+100】÷(1-1/5)=1000米 答:这段公路全长1000米。 练习2: 1.一堆煤,上午运走2/7,下午运的比余下的1/3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用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1/3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1/2多3

小 学 奥 数 博 弈 问 题 解 题 技巧

小学奥数博弈问题解题技巧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名叫“抢十八”的数学游戏:参与游戏的两人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可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谁先报到18,谁就获胜。本讲就是研究类似于这类游戏的取胜策略。 这类问题要用倒推法进行研究。以“抢十八”游戏为例,最后要抢到18,此前必须抢到15,只留给对方3个数,无论对方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己方都能抢到18;同理要抢到15,此前必须抢到12。如此倒推回去,可得到一系列关键数:18、15、12、9、6、3。这个游戏的取胜策略就是:每一步都抢到关键数,直到最后抢到18。这个游戏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报数顺序决定了最后的结果:只有后报数者才能抢到这一系列关键数,后报数者才有必胜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确立取胜策略重要的是抢到关键数。 游戏者所能用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和称为关键因子,关键数要根据关键因子确定。如“抢十八”游戏中关键因子就是3,我们从最后一个数依次减3,通过倒推可以找出游戏中所有关键数。 在“抢十八”游戏中,最后数18是关键因子3的整数倍,也就是关键因子能被最后报数整除,这样的游戏称为平衡游戏,后报数者必胜。如果最后报数与关键因子相除有余数,这样的游戏称为不平衡游戏,余数就是不平衡因子。不平衡抢数游戏也是不公平的游戏,先报数者有必胜策略:先消除不平衡因子,使其变成一个平衡游戏,先报数者随后就成为平衡游戏的后报数者。 【题目】: 有1996个球,甲、乙两人进行取球比赛,规则是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最少取1个,最多取4个,取到最后一个球的人为胜。如果甲先取,如果取法才能保证取胜? 【解析】: 这题的关键因子是:1+4=5。1996÷5=399……1,这是个不均衡的游戏,不均衡因子是1。 甲取胜策略为:甲先取1个球,剩下1995个球是5的399倍,使游戏变成了均衡游戏。然后每次乙取完之后,甲总是取出适量的球,保持与乙取出球的个数和为5,那么剩下的球始终是5的倍数。直到最后只剩下5个球,无论乙取几个球,甲都能取到最后一个球。 【题目】:

分数乘法的巧算(二)

分数乘法的巧算(二) 一、综合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414 + 823 + 634 + 613 )×(3 — 2 13 ) 练习1: (227 + 456 + 757 + 516 )×(2 — 211 ) (1135 — 214 — 334 + 25 )×(9 — 49 ) (121320 — 2310 — 4710 — 3910 )×(4 — 47 ) (649 + 4413 + 559 + 5913 )×(2 — 211 ) 例2:计算1313 ×34 + 1614 ×45 + 1915 ×5 6 练习2: 1315 ×56 + 1614 ×45 — 1713 ×34 1312 ×23 + 1525 ×57 + 1315 ×56 84419 × 1.375 + 105519 × 0.9 1717 ×78 + 1615 ×56 + 1213 ×34

二、乘法分配律的进一步运用 例1:计算527 ×5 + 457 ×92 3 练习1: 335 ×25 25 + 37910 ×625 338 ×4+ 558 ×535 1049 ×4 — 249 ×712 例2:计算22×17 + 11×27 + 337 ×2 11 练习2: 39×14 + 25×34 + 264 ×313 9×38 + 15×18 — 54 ×35 0.7×149 +234 × 15 + 0.7 × 59 + 14 × 15 9×35 + 24×15 — 115 ×38

(325 + 523 +635 + 613 )×(3 — 311 ) 1614 ×45 + 1717 ×78 + 1315 ×56 625 ×7 + 335 ×1013 22×15 + 11×25 + 335 ×211 作业(二) (449 + 856 + 759 + 716 )×(3 — 314 ) 1915 ×56 + 1919 ×89 — 2513 ×34 425 ×1025 +17910 ×535 39×17 + 25×37 + 267 ×313

分数乘法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计算10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 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9 2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 2 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

奥数6简便运算(四)分数运算技巧之拆分法代数法

分数的简便运算 ------特殊的运算技巧:约分法,拆分法,代数法 一、综合运用结合律、交换律以及分配律 (注意构造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20725.220344311 )2072()318431326413 (12425.04 172 342551 4二、约分法 【教材-王牌例题3】计算1994 199219931 19941993分析:仔细观察分子、分母中各数的特点,就会发现分子中1993×1994可变形为1992+1)×1994=1992×1994+1994,同时发现1994-1 = 1993,这样就可以把原式转化成分子与分母相同,从而简化运算。所以原式=【(1992+1)×1994-1】/(1993+1992×1994) (1)1 19891988198719891988(2)143 138058419921991584204【教材-王牌例题5】计算:)9 575()9 27729((1))9 475113()11673198((2))13 101151()131211173((3))25812732132()252436736396(

(4) 【补充例题1】3521710 62531211476423 21【补充例题2】991 1 (41) 131 121 1 99【补充例题3】969696 969969696696 696969三、拆分法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形如1a ×(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形如1a ×(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 ×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教材-王牌例题1】计算:11×2+12×3+13×4+…..+ 199×100 (1) 14×5+15×6+16×7+…..+ 139×40(2) 12+16+112+120+ 130+142(3)1-16+142+156+172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615 X 3_ 8 - 3_ 8 /( \ 2 9 X 3 X 4 27 + 8_ 9 1- 6 X 5- 9 + 5- 9\| 7 2- 3 - 7 /( \ X 1 - 6 3) 2 - 5 X 6- 13 - 7- 5 X 613 6 X 527 + 3- 4 X 2- 9 5) (8) (7) 17 2 X 6 -寻 X 6 (10) 25 X 24 3 35 37 X (9) 7 10 X 101- 15 3 10 3 X- + X 21 4 21 4 (11)

3 3 (14) x 99 + - 5 5 3 Z 4 一:一 7 (23) 7 8 7 8 7 一丄 (24) 9999 3 '' 5 ' (25)珂20+6 丿 (15) ( 7 + 8 ) x 7 x 9 (16)乍 x 25 (17) 34 36 x 嘉 5 5 ( 18) ( 6 - 9)x 2 (20) 32 5 x- 丄( + 1〕 (21) 10 <2 5 .丿 (22) 5__ 5 4-:- 5 9 12 9 12 (26) 8 8 ( 13 )9 x 9

2 29 皿29孕箜39). 5 2 8 3 ( 31) 5 X 3 X 8 ( 32) 25 4 X 4 11 V A -:J (33): 54 X 8 (9 5 -6 ) (34) 12 18 + —户— 3 5 6 8 5 19 21 “ (35) —X 0.375 2 3 —+ X 4 19 8 11 11 3 (36) 7 25 25 彳一5亠13L 1 3 ( 27 )8 - 3 4 3 3 — X-- — X- 8 7 8 7 (28) 63 37 62 (29) 7_._11 2 5 ---- T --------------- ! ----------- A ------------ ㈣ 9 5 9 11 (40) 4 3 4 265 578 157" 3 4 3 J 3 L 1 (37) <6 8 丿 48

六年级奥数专项用倒推法解题定稿版

六年级奥数专项用倒推法解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用倒推法解题 【知识与方法】: 倒推法,即从后面的已知条件(结果)入手,逐步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最后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解答一些分数应用题同样适用。 【例题精讲】 例题1:有一条铁丝,第一次剪下它的1 2 又1米;第二次剪下剩下的 1 3 又1米;此时还剩下 15米。这条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模仿练习1:一堆水泥,第一次用去它的1 2 又3吨,第二次用剩下水泥的 1 3 又3吨,第三次 又用去第二次余下的1 4 又3吨,这时这堆水泥正好剩下3吨。这堆水泥原来有多少吨 例2:甲、乙两仓库各存粮若干,先将乙仓库中存粮的1 5 运到甲仓库,再将甲仓库此时存 粮的1 4 运到乙仓库,这时甲仓库有粮食600吨,乙仓库有粮食720吨。那么,原来甲仓库 和乙仓库中各存粮多少吨?

模仿练习2:三只猴子分一筐桃,第一只猴子分得全部桃子的2 7 多12个,第二只分到余下 的2 3 少4个,第三只分到20个。这筐桃子共有多少个( 竞赛决赛试题) 例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10.8。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多少? 模仿练习3:☆黑板上写着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擦去其中的一个后。其余各数 的平均数是355 17 。擦去的数是多少( 奥赛初赛A卷试题) 例4:有一种细胞,每秒钟分裂成2个,两秒钟可分裂成4个,3秒钟可分裂成8个…在瓶中开始放进1个这样的细胞,刚好1分钟后就充满整个瓶。如果一开始就放进8个这样的细胞,要充满整个瓶的 4 1,需要多少秒? 模仿练习4:一种微生物,每小时可增加一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微生物,10小时可增加到100万个。那么增加到25万个需要多少小时?

小学奥数解题技巧——线段图解题(含有练习题)

线段图解题 主要容:1、线段图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3、用线段图解题。 重难点:1、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2、较复杂的线段图问题。 意义:利用线段图解决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分析方法,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将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线段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线段?那就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用来表示有限的量,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1、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量的大小,并对应的标上数据; 2、根据题意,有的可能只需要一条线段,有的可能需要多条线段; 3、画多条线段时,要一端对齐,方便比较大小; 4、画多条线段时,一般先画最小的量。 5、虚实结合。“比……多”时,多的部分画实线;“比……少”时,少的部分画虚线,且立即标上数据; 二、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 1、和的关系:用一条较长线段来表示“和”,将组成“和”的各分量依次标在该线段上。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例如:甲的文具数量为5个,乙的文具数量为2个,那么甲乙的和是多少? 2、差的关系:从小到大依次画出各个量,并保持一端对齐后,另一端多出的部分线段即可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差。 例如:数学考试后小明的得分为100分,小强的得分为95分,那么小强比甲的5个 乙的2个 7个文具

小明少几分? 小强的得分: 小明的得分: 3、倍的关系:先画出最小的量,再画跟它成倍数关系的量,是它的几倍就画几段线段。可将最小的量看作1份,则其它的量是它的几倍,就是几份。 例如:甲的年龄为5岁,乙的年龄为甲的3倍,那么乙的年龄为几岁?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一条线段只能代表一个数量(若两个数量相等,则可用等长的线段来表示),与这个数量有大小或倍数关系的其它数量应该在这条线段的长度上分别延长(或缩短或等长延长)来表示。 练习:用线段图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2、王强的得分比军的得分少3分。 3、甲乙的弹珠总数为17颗。 三、用线段图解一般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今年共有27岁,其中甲比乙大了3岁,求甲乙今年各多少岁? 示意图: 乙的年龄: 甲的年龄: 分析:题目中既出现了“和”关系,又出现了“差”关系,那么我们画图时,就要先表示出“差”关系,再用大括号来表示“和”关系。 计算过程:甲:(27+3)÷2=15岁乙:27-15=12岁 拓展:已知两个数的和、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可进行推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练习: 27岁 小明比小强多的5分 甲的3倍,即甲的线段长度的3倍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运算法则或方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运算法则或方法 【四则运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见小学数学课本,此处略。 【四则运算顺序】见小学数学课本,略。 【繁分数化简方法】繁分数化简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繁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化简繁分数。 (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繁分数化简。这是因为繁分数实际上是分数除法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的缘故。例如 【求连分数的值的方法】由数列a0,a1,……及b1,b2,……所组成的表达式 称为“连分数”。它可简记为

为连分数的值。 连分数有两种,一是有限连分数,二是无限连分数。例如, 求有限连分数的值,也称化简连分数,它的化简方法与繁分数的化简方法基本相同。一般是从最下面的分母运算开始,逐步向上计算。例如上面的这个有限连分数: 求无限连分数的值,就是求它的有限层的值作为它的近似值。当层次愈多时,就愈接近它的值。 注意:繁分数和连分数,都不是“分数”定义里所定义的一种分数。

分解为两个单位分数的和,可按以下步骤去完成: 的任意两个约数a1,a2; (2)扩分:将单位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两约数的和(a1+a2), (3)拆分:将扩分后所得的分数,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反过来 (4)约分:将拆开后的两个分数约分,便得到两个单位分数。 注意:(1)因大于1的自然数的约数有时不止2个,有多个,从中任取两个约数的取法也有多种,只要每次取出的两个约数之间不成比例,则将一个单位分数拆成两个单位分数的和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例如,15的约数有1,3,5,15四个,从中任取两个的取法有(1,3)、(1,5)、(1,15)、(3,5)、(3,15)、(5,15)六种,而取(1,3)和(5,15)、(1,5)和(3,15)是成比例 (2)若要将单位分数拆成两个相等的单位分数之和,那只要在扩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任何一个约数的2倍或乘以2即可。 拆成n个单位分数的和的方法和步骤与拆成两个单位分数的方法和步骤相同,不同点只在扩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A的n个约数的和(a1+a2+…+a n)。 解∵15=3×5 ∴15的约数有1,3,5,15。

奥数第一讲 巧算分数乘法

1、教材分析 课程名称:巧算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和地位: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及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我们知道,分数乘法计算和整数乘法计算一样,既有知识要求, 又有能力要求,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是计算的依据,要使计算快速、准确,关 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课时规划 课时:3课时 3、教学目标 分析 掌握巧算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运算定律,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分配律等变 式定律与性质。 4、教学思路 一、课前复习 二、知识点串讲 三、难点知识剖析 四、能力提升 五、易错点总结 5、教学过程 设计 必讲知识点 一、课前复习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带分数假分数互化、约分、通分、分数加减运算。 二、知识点串讲 (一)分数乘法包含两种情况: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如: 、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一个分数乘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两个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如:;;。 (三)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四)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要弄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倒数,哪个数与哪个数互为倒数,如:5×0.2=1,则5是0.2的倒数,0.2是5的倒数,5和0.2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1与1相乘的积是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没有倒数。 三、难点知识剖析 例1、计算 解析: 21是7的3倍,120是24的5倍,应用乘法结合律分别算。解答: 例2、计算 解析: 为了便于观察与计算,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解答:

六年级奥数专项用倒推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专项用倒推 法解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用倒推法解题 【知识与方法】: 倒推法,即从后面的已知条件(结果)入手,逐步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最后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解答一些分数应用题同样适用。 【例题精讲】 例题1:有一条铁丝,第一次剪下它的1 2 又1米;第二次剪下剩下的 1 3 又1米;此时还 剩下15米。这条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模仿练习1:一堆水泥,第一次用去它的1 2又3吨,第二次用剩下水泥的 1 3又3吨,第三 次又用去第二次余下的1 4又3吨,这时这堆水泥正好剩下3吨。这堆水泥原来有多少吨 例2:甲、乙两仓库各存粮若干,先将乙仓库中存粮的1 5运到甲仓库,再将甲仓库此时 存粮的1 4运到乙仓库,这时甲仓库有粮食600吨,乙仓库有粮食720吨。那么,原来甲 仓库和乙仓库中各存粮多少吨 模仿练习2:三只猴子分一筐桃,第一只猴子分得全部桃子的2 7多12个,第二只分到余 下的2 3少4个,第三只分到20个。这筐桃子共有多少个(竞赛决赛试题) 例3: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1、2、3、……。后来擦掉其中一个,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那么,被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多少 模仿练习3:☆黑板上写着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擦去其中的一个后。其余各 数的平均数是355 17。擦去的数是多少(奥赛初赛A卷试题)

例4:有一种细胞,每秒钟分裂成2个,两秒钟可分裂成4个,3秒钟可分裂成8个…在瓶中开始放进1个这样的细胞,刚好1分钟后就充满整个瓶。如果一开始就放进8个这样的细胞,要充满整个瓶的4 1,需要多少秒 模仿练习4:一种微生物,每小时可增加一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微生物,10小时可增加到100万个。那么增加到25万个需要多少小时 【巩固与提高】 1、小明今年的岁数加上10后,再扩大5倍,然后减去5,再缩小5倍,刚好是20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2、甲、乙、丙三个数,从甲数中取出17加到乙数,从乙数中取出19加到丙数,从丙数中取出15加到甲数,这时三个数都是153,甲数原来是多少 3、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第一天它吃了这堆桃子的17 ,第二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16 ,第三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15 ,第四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14 ,第五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13 , 第六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12 ,这时还剩12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猴子所吃桃子的 总数是多少(奥赛初赛试题) 4、学校将一批糖果发给甲、乙、丙、丁四个班。先将全部糖果的13 减去23 千克给甲班, 再把余下的14 加上12 千克给乙班,又把余下的一半给丙班,最后把剩余的一半加上12 千克 给丁班,这时学校还剩5千克。这批糖果有多少千克(邀请赛试题) 5、☆小明每分钟吹一次肥皂泡,每次恰好吹出100个。肥皂泡吹出之后,经过一分钟有一半破了,经过二分钟还有二十分之一没有破,经过两分半钟全部肥皂泡破了。小明

奥数教案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及方教育课堂前测 前测目的:检测学生对上次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复习情况及运用 检测学生在校一周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 检测老师上周的教学效果 前测内容:学生上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运用情况(可以用填空,计算等的形式出题) 前测时间:每次课堂开课前十分钟,不能过多的占用课堂时间 前测要求:要求老师提前出好前测内容,及每周五中午之前交给教务老师打印或复印出来 学生做完前测后老师认真批改,人数多的可以由教务老师帮忙批改,但必须有正确答案 老师课间要求学生对前测中的错误订正并背诵或讲解,完成后老师签字方可过关。 课前测试 课前检测Name______________ 过关后老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及方教育课后作业 作业目的: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加以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加强并明确老师教学的内容、范围 作业内容: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运用情况 作业时间:每次课堂后练习,下次上课前检查 作业要求:老师会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订正,讲解,后老师签字,确定学生掌握。 课后作业 Name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内容提示: 熟悉本节课所讲知识内容,正确理解并牢记分数乘法的性质,保证正确率的进行运算。注意观察运算符号及数字特点,合理的把参加运算的数字进行重新组合,使其变成符合定律的模式,从而简化运算。 作业内容: ☆ 293635? ☆ 72 2373? ☆ 200220012000? ☆ 6 1 11149+ ☆ 28314632?+? ☆ 11 29411391?+?

☆ 977228655113?+? ☆ 5 1 11521113201115?+?+? 批改情况记录: 学生确认学会: 时间:

六年级奥数倒推法解题

倒推法解题 考点、热点分析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例题讲解 【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5,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练习1: 1.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3/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5/8打扫操场,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第一天走了全程的3/8,第二天走了余下的2/3,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例题2】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7 ,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练习2: 1.一堆煤,上午运走2/7,下午运的比余下的1/3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用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1/3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1/2多3公顷,还剩下35公顷,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例题3】有甲、乙两桶油,从甲桶中倒出1/3给乙桶后,又从乙桶中倒出1/5给甲桶,这时两桶油各有24千克,原来甲、乙两个桶中各有多少千克油?

练习3: 1.小华拿出自己的画片的1/5给小强,小强再从自己现有的画片中拿出1/4给小华,这时两人各有画片12张,原来两人各有画片多少张? 2.甲、乙两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甲拿出1/5给乙后,乙又拿出1/4给甲,这时他们各有90元,他们原来各有多少元? 【例题4】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拿出与乙相同的钱数给乙;第二次乙拿出与丙相同的钱数给丙;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数给甲。这样,甲、乙、丙三人的钱数相等,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钱? 练习4: 1.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44人,先从甲班调出与乙班相同的人数给乙班,再从乙班调出与丙班相同的人数到丙班。再从丙班调出与这时甲班相同的人数给甲班,这样,甲、乙、丙三个班人数相等。原来甲班比乙班多多少人?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经典题型

一、计算技巧 1、加减法 ● 补数、凑整 1361+972+639+28 9898+203 2468-192+532+392-224+1234 375-138+247-175+139-237 竖式运算互补数先加:3618+5724+5463+6782+1396 ● 去括号、添括号 163-(50-18)-(253-76)+(124-18) 2345-299-398-1198 981+145-181-323+55-77 3579-862-138-734+234 622-(357-78)-(600-457) 267-162+84-38-147+116 19+199+1999+19999 19+199+1999+…+199…9 (最后一个数有1999个9)(竞赛题) ● 基准数 78+76+83+82+77+80+79+85+81+84 567+558+562+555+563 98-96-97-105+102+100 ● 分数加减法 32+932+9932+9993 2 2、乘除法 ● 补数、凑整 42×98 56×999 4×7×25 125×5×32×5 175×34+175×66 36×25×15×16 2772÷28+34965÷35 13.64×0.25÷1.1 28+208+2008+...+80 (0020) 100 个 89+899+8999+…+ 9 109...998个 111111×999999+999999×777777(竞赛题) 3203...33个× 6 206...66个(注:9999=10000-1)

● 扩缩法 375×480-2750×48 3300÷25 9966×6+6678×18 19961997×19971996-19961996×19971997(竞赛题) 3.14+6 4.8×0.537×25+ 5.37× 6.48×75-8×64.8×0.125×53.7 65.3×32.2-65.4×32.1 ● 提取公因数 257×11+257×88 (425×5776-425+4225×425) ÷25÷8(竞赛题) 132×31+18×24-7×132 11×13+22×8+33×7 17×19+93÷19-10×17+40÷19 555×445-556×444 90×112-70÷12+10×113-50÷12 ● 平方差公式 951×949-52×48 1002-952+902-852+802-752+。。。+102-52 ● 叠字型多位数的分解 注:20062006=2006×10001 2007×20062006-2006×20072007 1981×198319831983-1982×198119811981 363363363636×636363 636636 3、四则混合运算 在下面算式的两个方框中填入相同的数,使得等式成立,所填的数应是多少? (□×6.2-3.4×□) ÷7+14.8=20.8 (1- 3611×3)+(3-3611×5)+(5-3611×7)+(7-3611×9)+(9-3611×11)+(11-36 11×13) (1+21+31+…+601)+(32+42+…+602)+(43+53+…+603)+…+(5958+6058)+60 59 1273145×2245173÷2135 13(竞赛题) (126621+358739+947458)×(358739+947458+207378)-(126621+358739+947458+207 378)×(358739+947458)(备注:换元法) 1043÷(483+2008 20082009200912009200922+?-+-)(整体约分) 4、繁分数的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