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136班袁志基36号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

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

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1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

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中国农中国农中国农业机械业机械业机械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

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

2.1.2[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 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 也没有必要,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1996 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 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 年以来, 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

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

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

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

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

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 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我们积极支持这类活动在中国开展。

2.2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

3.7%,农机动力却只有15.3%,相对动力拥有量为2.4:1。[3]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 原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利用中国加入的机遇, 因地制宜, 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 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 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 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 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 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 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2.2.2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 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 农田作业机械少; 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 大中型机械少; 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 高性能机具少。

2.2.3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国有0.25亿hm2 水田,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主要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插秧只占种植面积的2.2%,机械收获占2.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机播水平的1/10 和机收水平的约1/5,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现象与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具有直接联系。在农田作业各主要环节上,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此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2.2.4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1 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

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5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整体效益差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2.2.6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向一些特色产业应用,但应用的步伐仍较慢。

2.2.7农机具科研开发配套系统建设落后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 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3.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

3.1.1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 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 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 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1.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阻碍农机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前提是城镇及乡镇企业能够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 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1.3农民人均收入过低, 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民收入包括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 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 工农剪刀差现象严重。再加上现阶段农产品基本上已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 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 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农户根本无法购置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生产就会出现萎缩, 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 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2土地因素土地因素土地因素土地因素我国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 并且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 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 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表现为: 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规模狭小也有碍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中国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实现全

面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农机企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也是国内农机工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为了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审慎对待自身行为。

4.1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在

农机化结构调整上:一是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二是要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重点鼓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

4.2 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未来农机化创新的特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分级、加工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牧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用航空“十大”农机化技术。

4.3 推动跨区作业推动跨区作业推动跨区作业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跨区机收指导工作要到位,使跨区机收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地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推动农业向社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5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 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展望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5.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 年6 月25 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5.2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

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 粮食机械化技术

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 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如:棉花机械化播种或移栽、采摘, 薯类、鳞茎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 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

5.3畜牧业机械畜牧业机械畜牧业机械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围绕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重点推广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农区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 广辟饲料来源; 推广奶品采集机械化技术, 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控制能力; 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机械化发展, 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创造条件。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将有较快的发展。

5.4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和均衡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巩固和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 促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5.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保障中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加大。主要包括: 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5.5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中国农机技术水平总体质量不高, 技术含量低, 中小型机械多, 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缺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 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l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

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信息与网络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都易于共享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1)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 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 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探讨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机的应用大大增加。现阶段我国的农机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使用体系,并且每年的农机进出口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农机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1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 1.1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2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相当于之前30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年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1.2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

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1.3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 随着国家加快农业装备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各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将被装备到农业机械上,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传统驾驶室中的仪表盘正迅速被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度,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时代的农业机械将更多地依赖传感器来监视作业状况,通过各种复杂模型、决策支持软件和高精度的执行器,来按时、定位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过程优化。以智能机器代替重型、复杂、高

上半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6年上半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 算 今年以来,市农机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农机技术推广为先导、农机安全监理为保障、农机技术培训为基础、农机管理服务为手段,着力打造“改革、转型、平和”农机,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持续增长。预计至2016年6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万千瓦,各类拖拉机27173台(新增拖拉机443台),收割机798台(新增86台),插秧机577台(新增8台),烘干机12台(全部为新增)。上半年全市机收小麦面积17万亩,机收油菜18万亩,机收水平%;机械耕整9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万亩,占年计划的75%;完成机插水稻12万亩,同比增万亩,占年计划的100%。 (二)农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检验拖拉机 2659台,核发号牌524副,考发驾驶证(操作证) 255本,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三)农机技术培训及推广能力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学员3504人次,完成年计划的%,其中:拖拉机及其他农机手培训1035人;汽车驾驶培训1955人;从业资格培训284 人;阳光工程培训230人。推广普及农机新技术3项(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收技术、桔杆粉碎还田技术),极大提高了农机科技贡献率。 二、主要措施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步实施。 今年我市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10万元,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全市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市农机局严格执行补贴程序,实行阳光操作。 1、按“先到先补”方式公平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今年是全省首次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根据全市摸底情况,市农机局决定首次在全市采取“先到先补”程序办理补贴手续,保障购机农民利益。 2、强化培训,保障补贴机械安全生产。对补贴对象进行免费培训,保障补贴对象安全操作补贴机械。5月15日-5月28日,市农机局集中市农机学校、市农机安全监理站、市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在农机学校流水线办理补贴手续,并集中免费培训农机手1100多人。 3、实行“一站式”服务。从6月9日开始,市农机局在局院内集中给补贴对象发放补贴机械,组织全体专班人员实行补贴、登记、发机一站式服务,对部分难以移动的补贴机械市农机局将在7月份开始到农民家中现场发机、核机。 (二)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扎实有效。 上半年,市农机局成功组织了鄂西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和全市早稻机插现场会。 3月28日,全省鄂西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在枝江市开班,省、宜昌农机局局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到现场指导。来自全省鄂西片70余名县(市、区)农业、农机局领导、技术人员及合作社社员参

2015年农业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农业机械行业 分析报告 2015年9月

目录 5 一、农业机械概述 .................................................................................... 二、国内现状:十年补贴政策效果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7 1、2014年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以上 (7) 2、三大主粮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9) 3、经济作物机收率普遍偏低 (11) 三、国外现状:生产和制造已从传统的制造方式转向现代加工方法 12 ................................................................................................................... 1、向大功率、大型化、高效率发展 (12) 2、向一体化、复式作业发展 (13) 四、未来农业机械发展趋势: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14) 1、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驾驶舒适化发展 (14) 17 2、农业机器人 ...................................................................................................... (1)大田生产农业机器人 (17) ①大田植保机器人 (17) ②大田耕作机器人 (19) ③大田果蔬采摘机器人 (19) (2)设施农业机器人 (20) ①嫁接机器人 (21) ②育苗机器人 (21) (3)农产品加工与鉴定机器人 (22) (4)养殖业也将进入机器人时代 (23) 23 3、农业无人机 ...................................................................................................... 24 4、智能植物工厂 .................................................................................................. 5、相关技术与技术现状 ...................................................................................... 25 6、国产高档农机之路任重道远 (26)

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和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76166509.html, 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和前景 作者:孙远斌陆庆春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17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亟待提高,在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化进程是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提高。 1、我国农业机械取得的成绩 从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迅速,机械化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机械化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服务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拓展,朝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强。 2、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完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受到地理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够均衡,而且东西发展差异较大,导致机械化的发展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对体系也并未建立,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其次,机械装备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老化十分严重,并未及时更换,而且运输的机械较多,作业机械不足,以中小机械为主,大机械不足,这都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总量不够,缺乏合理性。 再次,门类品种问题颇为严重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的差距很明显,尤其是水田机械的水平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我国水田数量较大,但从其生产情况来看,仍然主要

农机修理工工作总结

农机修理工工作总结 一、 XXX年农机化工作总结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根据市委、市政 府的安排和部署,市农机局从7月16 日开始,在全局开展了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 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详 细的活动方案,先后印发了15份文件,创办了8 期工作简报,召开各类会议32次,组织各类活动 8次。市农机局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先后发放征求意见书5000份,征求意见和 建议337条。在活动中,深入查摆问题,力争把问题找准、找实,把原因剖深、剖透,并 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滨州市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工作简报第 42期,刊登了市农 机局以查促改,高点定位农机化工作思路的专题文章。8 月9日《滨州日报》新一轮解放 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综述和市大讨论活动办公室查摆阶段总结中,对市农机 局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问题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工 作境界,提高了工作水平,增强了干群关系,解决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农机化管理 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装备水平提高。为做好XX年农机购置 补贴工作,市农机局与财政局共同制定了《滨州市XX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跑省进京,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XX年共争取市以上含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4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万元,省补贴资金293万元、市 资金150万元,比上年增加411万元,增长40%。另外,还有三个县同时实施农机装备推 进项目,争取农机购置补助资金达435万元,从而使XX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补助资金总 额达到1878万元,资金总规模较上年增长62%。全市农机项目共购置补贴农机具1850台,其中补贴玉米联合收割机467台,免耕播种机215台,大型拖拉机314台,成为全省六个 双完成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免耕播种机优先购置补贴的市之一。全市共有1264户农民享受 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全市农业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农 机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农机具快速增加,小型、落后农机具被报废淘汰。XX年全市农机总动力和农机总值预计分别达到485万千瓦和2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 %和1.7 %。在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严格执行“公开、公正、农民直接收益”的原则和“八不准、四 严禁”的纪律要求,同财政部门密切合作,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保证了农机购置补 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三夏和三秋农机生产各项服务工作。 1.积极做好三夏农机生产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全市共举 办各种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机手和农机技术人员11360人。二是开展农机 具检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全市共检修机械5.5万台套,成立各类农机服务队278个,发放 跨区作业证2700个、指挥调度车和技术服务车免费通行证24个,组织跨区作业队248个。三是开展农机信息服务工作。三夏前夕,市农机局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短信服务,指导农机手开展跨区作业。共搜集机手手机号码1300个,为各级政府分

2017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

2017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 以下是整理的2021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请阅读,上 公文站,发现学习。 xx县罗雄街道作出反应,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动林 业走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之路,提高全街道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强化经济界宣传。罗雄街道强化农机农机信息整队建设,明确专 职资料宣传员,各村(居)委会一名农机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负责本 辖区农机推广宣传和农机安全各项工作。在春耕春播和秋收秋种等农 时盛夏,充分利用宣传展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掀起农机化 作业新闻宣传高潮。 落实购机政策补贴。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2014年落实微耕机购置补贴410台,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购 机补贴30﹪、省补贴30﹪的大、中型农机具40台,至2014年底,罗 雄街道享受购机补贴的各型农机器具2500余台。 加大农机工艺技术和安全培训。每年组织送科技下乡,配合“阳 光工程”培训项目,开展农机人性化技术培训,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咨询、解答百姓提出的疑难杂症,多层面、全方位开展农机技术和安 全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广大机手的操作能力、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去年以来,共举办各样农机培训3期,培训人数260余人。 强化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今年县农机推广站引进玉 米免耕播种机4台,在罗雄街道开展玉米机播机种试验示范样板展示

工作,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展示新机具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形成对比,促进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跟踪服务不放松。罗雄居委会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站)根据相关政 策规定,授权农机经销商6户,维修服务网点6家,并把经销商和位 址服务网点的地址、联系方式告知农户,方便农户购买、维修维护农 机器具。定期或不定期对商家、咨询服务网点进行产品质量、服务内 容抽检抽查,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每年组织工作人员负责人 深入农村、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拖拉机进行年度检审,20xx年 共检审各种大、中型拖拉机692台,确保了农机农具避免出现的安全 使用。 为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 水平,xx市农机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 工作。 一是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深入乡镇、村组,大 力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宣传,通过示范作用和幅射准确度,自我管理 农民科学用机、科学养机,为加快农机化推广和蚕桑创新工作建立良 好基础。 二是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扬皮尔区政策带动农机推广工作,在申请、选购等流程上,充分发挥农机示范户的带头作用,采取倾斜方式优先 考虑补贴资金,调动广大菜农购机的.积极性。 三是依托培训班,开展农机驾驶操作方式、维修保养等实用技术 培训,提高农机手掌握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能力,为农机新技 术的农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起步比较早,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全面发展,农机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了由收获、耕整到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一条龙作业产品。出现了一批像东方红、久保田等知名品牌。本篇文章通过农业机械整个行业发展概况以及行业下的拖拉机、小麦收割机小行业来分析其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行业发展进行分析预测 第一章:农业机械产品概况 近两年,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

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和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从人拉肩扛到飞机作业,从每天耕作几分地的人力到一天作业几十亩地的链轨拖拉机、再到一天作业几百亩地的大马力机车,如今,一天作业几千亩地的飞机也开始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农机产品由单一到多种类,再到多规格,农业机械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产品分类比例图 上图是农业机械各大产品所占的比例图,运输机械和收获机械是占比例最大的,其中运输机械占到了41%,收获机械占到了23%,运输机械下包括拖拉机、三轮车等,运输机械除了在农忙时农民把其作为运输工具外,农闲之余农民朋友还会利用运输机械进行拉货送货,这时就成了他们的“赚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136班袁志基36号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 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 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1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 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中国农中国农中国农业机械业机械业机械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 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 2.1.2[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 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 也没有必要,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1996 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 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 年以来, 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 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 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 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 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

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在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农业生产机械的出现使得粮食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就使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快速、稳定和持续的发展。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对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以及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自动化必须要不断地提升劳动的舒适性以及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朝着高效率以及高精度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1 农业机械概述以及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1.1 农业机械概述动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农机具就是所谓的农业机械,动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农机具主要是通过半悬挂、悬挂或者牵引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将其制作成为一个整体,如玉米联合收割机以及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如果离开了农机具,拖拉机无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同样,离开拖拉机等动力机,农具也不能够将自己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农业的具体生产要求为根据设计和制作农业机具。农机具和备用动力机具有十分繁多的种类,通常都会将其称作农业机械,其主要包括加工及冷藏运输机械、装卸运输机械、畜牧和饲养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收获、脱粒、精选机械,播种施肥机械以及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 1.2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1.2.1 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农业机械化自动产品通常都具备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报警及自动监视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短路、过压或者过载的情况能够迅速的进入到自我保护的模式,这样就可以使操作者以及设备自身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 1.2.2 使劳动强度得以降低机械和自动化产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因此其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机械和自动化产品能够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将农民解放出来,并且可以确保农业自动化实现。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还能够使劳动强度得以降低,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 2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 2.1 拖拉机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力调节装置以及位调

分析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分析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 30 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 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 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

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 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 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 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市农机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市农机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市农机局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农机管理年度工作目标和部署,立足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办公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履行了文件起草、档案管理、信息编发、统计规划、综合协调等职能,为全局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一、强化服务意识,工作求实求效 办公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从树立农机部门良好形象、建立对外“窗口”的高度出发,严格按照“高标准、高效率”的要求,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认真做好了文件、简报等资料的起草、印发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把握了文件文字、排版格式和印发程序等关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确保了市农机局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动态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机局来文、来电和相关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2011年,局办公室共起草印发文件40份、简报16期、内部明电6期、其它资料20余份。二是精心做好了会务服务工作。办公室人员主动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精心做好各种会议的筹备、组织和服务工作,保证了全局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三是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办公室围绕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全局重点工作和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商丘农机化信息网》上编发信息1206条,上网信息数量较

上年增加451条。网上报送的信息分别被《河南省农机化信息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采用947条和471条,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按照政务信息公开要求,向市政府办公室及时上报了领导班子分工、重要文件、重点工作动态等信息资料。坚持了信息采用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农机局信息采编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了上报信息的质量,为领导掌握实情、科学决策、推动全局工作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料。同时,与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和《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商丘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市农机局的重要工作动态和成效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关注和支持。2011年,共向市委、市政府信息科上报信息60条,采用40条,圆满完成了信息报送采用任务。四是认真做好了农机化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人员严肃谨慎地按时填报了季度报表和年终报表,对各县(市、区)上报数据结合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逐项审核,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特别是今年农业部启用了全国农机化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各县局统计人员对其不熟悉、不适应,市农机局下功夫对县局操作人员开展了业务指导培训,基本实现了人人过关。五是做好了来文运转和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室严格按照来文登记、分档、报送、批转和传阅程序,加快公文运转速度,加强文件规范管理,保证了全局的政令畅通。同时,做好了文件资料的分类、造册和归档管理工作。按照市档案局要求,及时清

全球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全球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土地耕种就是全人类的一项基础工作。但如今各国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品种上却有很大不同。在很多发达国家,由于小型农场已经转变为农业公司,因此只有不到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主要是由资本投资、技术进步、集约型农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造成的。 北美、西欧和某些太平洋沿岸地区农业收入充足,而且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贷款时有足够保障和资金支持。而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情况则正好相反,农业收入仍然很低、资金匮乏,很多地方还在使用手工犁进行生产。 具有讽刺和悲剧意味的是,如果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率能够提高的话,这些国家将从中受益不少,但是现在却拿不出进行资本设备投资的资金。但是,目前这种情形正在发生积极改变,不少国家的经济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因此,尽管发达国家在全球农业机械市场上仍占据了较大份额,但是在2005~2010年间,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市场增长速度将放缓(年均增长1.0%~2.3%)。而亚太、拉美、非洲/中东和东欧四大区域的增长将明显提速,其中亚太地区将实现年均增长7.9%、拉美地区6.2%、非洲/中东地区5.5%、东欧地区5.8%。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将是中国,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1%。 需求和供给 某一地区或国家农业生产比重较大并不意味着会成为农业机械的

大市场。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这些国家用人力和役畜进行农业生产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实际上,全球农业产值最大的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农业机械使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印度的农机化差距最大,该国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20%。在上述四国中,多数基础型的农业个体收入有限,甚至连最低端的机械设备也买不起。但是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团体正在兴起,一些本国的设备制造商已经在市场上立足。印度的MahindraMahindra公司是这些企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拖拉机制造商,并且有可能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 2005~2010年,全球农业机械需求量将实现年均4.8%的增长,到2010年市场总额将达到890亿美元。受美国市场疲软影响,这一时期的增速将比2000~2005年的增速有所减缓。2005~2010年,希望有利的经济条件能够促使发展中地区农民和农业生产收入增长,从而使农业机械的需求实现增长。在亚太、拉美、东欧、非洲/中东地区,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帮助农场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很大。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和小型农场的结盟将会促进对新产品和自动化投资的增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小型农场将会选择低价和二手设备,而这必然会使新设备的销售受阻。 2005年,全球农业机械市场需求总额702亿美元,除西欧和日本在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上实现顺差外(西欧顺差21亿美元,日本顺差8亿美元),其他地区均为逆差。

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班级姓名:学号:

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是我国的发展之本。只有农业水平提高了,我国其他部门才能得以稳定的,进一步的发展。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发挥这一重大作用的根本保正。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的一篇简单的论述。 【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but not an agricultural power, agriculture is the development powerhouse. Only agricultural level of other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be stabl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to ensure that the fundamental agriculture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 simple exposi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trends.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就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大力打造农业机械化的平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求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这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的现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学课程论文2013年11月26日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行业水平一直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在农业机械方面出行了重大措施,但任然无法弥补这其中 的天堑。中国的农业想要达到现代化,其中的生产工具的工业化是其重要部分。本论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至今拥有哪些农业机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中国农业 机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主要是以下几点: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结构不能适 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虽然农业机械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进程仍处于低等水品。 一、农用动力、耕耘和整地机械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动力、耕作和整地上拥有的农业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类: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农用柴油机、耕整机、微型耕耘机。在 中国的大棚温室种植中,所采用的农业机械大部分都采用露天的小型耕作机器,这些微型耕作机器一般功能都比较单调,应用不广,其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近几年,中国虽然研究了部分高端机械,但这些机械的外形都 比较大,质量都比较重,不适合在在大棚内工作。从而使大棚内所使用的农业 机械都还比较传统,这大大阻碍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而在西方国家,其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简便。例如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已经广泛用于 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 肥等作业项目,其产品功能非常齐全。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大,在美国 加州的99%农业都实行了农业机械化,人工只负责很少的边角作业。农业机械 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培训、使用、维修服务等,均在市场中形成了稳定的分 工合作体系。另外,美国对农业机械的科研投资非常大,在美国各高校和各研 究所均有其农业机械的研究部门。国内有些机械的研究刚刚起步,有些则属空白。如筑埂机,山东工程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研制生产了自己的产品,但 前者与东方红-75型拖拉机配套,后者与18.4 kW四轮拖拉机配套,都不能进 入大棚作业。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大棚的小型筑埂机。 二、种植、施肥和田间管理机械 这三类机械在中国农业机械市场所占比例相对而言比较大,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播种机、水稻插秧机、喷粉机、手动喷雾器、踏板式喷雾器、谷物干燥机、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农用螺旋榨油机、农用水泵、潜水水泵、微型泵、饲料粉 碎机、铡草机深松机、旋耕条播机、免耕播种机、风送式喷雾机、背负式电动 喷雾器、热烟雾机及各类移栽机等机械。尽管有这些类型,但其和耕耘类机械 相似,其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低。很多只是在中国新中 国成立初期所制造的农业机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陆俊S08087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 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1]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最新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最新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一、二0xx工作总结 XX年,县的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xx 届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xxxx”重要思想总揽全局,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农机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 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服务,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农机化发展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到XX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090台,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大型拖拉机946台;各种配套机引农机具达到6000余台,其中精少量免耕播种机1576台;饲草料及农作物秸 杆加工转化机218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发展到3651台;农用排灌机械9627台,其中节 水灌溉机械84台套。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值达到1.9亿元。XX年,全县共完成机耕108万亩;其中深耕深松61.6万亩;完成机械播种93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完成53万亩,免耕 播种完成12.4万亩;机械深施化肥62.8万亩;秸杆根茬还田完成12万亩;机械收获完成6 万亩;农用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3159人次,其中新培训驾驶员489人,农机适 用技术培训2350人次;拖拉机入户率达到85,拖拉机检验率达到80,均超额完成上级下 达的责任目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明确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XX年,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县委、 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工作重点, 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积极引导调动农民、农机户及农 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农牧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加快大中型现代农机机装备的发展 步伐,逐步解决“三多三少”问题,据不完全统计XX年全县新增新型拖拉机760台,其 中大中型450台,新增各种配套农机具980台。使我县的农机拥有量和配套比都有新的提高。 2、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一是围绕粮食生产组织开展农机科技 入户服务。在丘陵区开展以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增墒”旱作 农业节水技术服务,在平川区开展以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服务,总实施面积达到75万亩。二是围绕设施农业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从机械化建墙体,到棚室生产管理机械化一条龙。全县组织20多台挖掘机和70多台链式拖拉机参加了大棚 建设,又引进了园田管理机和卷帘机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了棚室建设进度,减 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围绕牧业 生产开展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技术服务,全县共组织XX多台饲草料加工机械,加工牧草5万多吨,农作物秸秆30多万吨,有效地服务了畜牧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