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镇化与县级医院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城镇化与县级医院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城镇化与县级医院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城镇化与县级医院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城镇化与县级医院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一、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

1、我国城镇化现状 (3)

2、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现状 (4)

3、我国城镇化率预测 (5)

4、我国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7)

(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7)

(2)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医药健康产业需求差异明显 (8)

(3)县级(市)获益巨大 (8)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及医保状况 (9)

1、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现状 (9)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异明显 (10)

(1)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 (10)

(2)城镇医疗保险 (11)

(3)城乡居民大病医保 (11)

三、县级医院终端增长超预期 (12)

1、县级医院概况 (12)

2、县级医院成长有空间 (13)

3、县级医院增长动力 (15)

(1)被城镇化人口的增加将使城镇医保筹资额大幅增长 (15)

(2)被城镇化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将提高其对医药的支付能力 (16)

(3)对于未来没有被城镇化的人口,新农合筹资额将逐年增加 (16)

①“新农合”推动县级医院容量的增长 (16)

②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18)

(4)对于未被城镇化的农民,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增加将有利于其在县级医院消费 (19)

4、未来3-5年,我国县级医院终端将是增长最快的终端 (19)

四、县级医院终端快速扩容带来的投资机会 (21)

1、新版基药扩容带来的县级医院投资机会 (21)

2、“大病不出县”带来的投资机会 (22)

(1)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22)

(2)“大病不出县”带来的投资机会 (22)

3、呼吸系统疾病的投资机会 (24)

一、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十八大”会议上,党中央已将“城镇化”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现状

截至2011 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数量由2000 年的4.6 亿上升到了6.9 亿,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27%,且近十年来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5%以上,相对于2000 年的城镇化水平上升了41.55%。目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如果仔细考察2000 至2011 年城镇化率与GDP 总量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7。伴随着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加快,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产生新的投资与消费,从而又推动GDP 的增加。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在8%左右的增速,城镇化进程对其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现状

目前中国GDP 总量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二。但城镇化率却远低于美国80%的水平,即使能在2020 年顺利完成中央的既定目标,中美两国在城镇化水平上仍有20%以上的差距。我国与日本城镇化率的差距虽然在逐年缩小,但目前也有20% 左右。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特别是与“金砖”国家相比,除印度外仍有不小的差距。截止2010 年底,在金砖五国中,巴西的城镇化率最高为86.5%,其余依次为俄罗斯(72.8%)、南非(61.7%)、中国(49.95%)、印度(30.1%)。与亚洲地区周边国家相比较,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仍比较低,落后于印尼(53.7%)、韩国(81.9%)等。

我们认为: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化率与我国的经济现状、国际地位等严重不符合。且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城镇化提供动力,城镇化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在未来十年间,将迎来一轮城镇化的热潮。

3、我国城镇化率预测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可知,从2000 年到2011 年的十一年间,我国城镇化率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29%。如果未来9 年间的城镇化速度与以前一致,则截至2020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6.43%(图3),较目前提高15.16%。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会议指出,截至2020 年我国人均收入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在2010 年末,中上等国家城镇化率为59.74%,从2000 年到2010 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6%,如果我国的城镇化速度以世界中上等国家当前平均水平为参照,则到2020 年为止,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为69.27%(图4),比目前提高18%。

我们认为:按照上述对我国城镇化率的推导思路、假设人口数量为14 亿,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提高约1%,即将有1400 万人口被城镇化;根据2000 年至2011 年我国城镇化增长率的增速,平均每年城镇化率提高约1.3 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该速度计算,以后每年我国将有1820 万人进入城镇就业、生活等。

4、我国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阶段有关系。一个地区的发展,要经历城乡收入差距由低水平的均衡到收入扩大、再到收入缩小这样一个过程,呈倒“U”字形。这是一个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中国社科院认为“收入差距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体制分割现象严重以及发展机会不平等原因造成的”

我国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逐年扩大,已经由2000 年的2.8 倍扩大到2011 年的3.4 倍,收入绝对差额已经由4000 元左右增加到了17000 元。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20 年将达到34000 元。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居民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将逐渐缩小将是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初衷。

(2)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医药健康产业需求差异明显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这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城镇与农村居民在医药健康方面的消费差异巨大。因此,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向逐渐城镇居民看齐。

我们认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县级及以下城镇将首当其冲容纳来自农村的转移人口,随着新增城镇人口收入的增加,环境的变化、影响等,其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逐渐与城镇居民消费趋同。

(3)县级(市)获益巨大

截至2011 年底,我国共有369 个县级市,1456 个县,117 个自治县。全国城镇人口为6.91 亿人,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人口约为3.98 亿人,则县级及县级以下城镇人口约为2.93 亿人。若按照前文的推断,到2020 年,新增农村转移人口(2.6 亿)相当于现在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的城镇人口。根据城镇化的设计路径,农村人口应该是依

次转移到乡镇、区县、地级市及以上的顺序进行转移,目前县一级将容纳新增的大部分农村转移人口,将产生一个总和远大于地级市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城市消费层。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及医保状况

1、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现状

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随人均收入变化而稳步增长,但健康消费总体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为436.8 元,比2000 年提高了将近4 倍。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为969 元,比2000 年提高了2 倍左右。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差距巨大,从2000 年两者相差230.5 元,逐渐扩大到2011 年的532.2 元。

从2003 年开始,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幅度差异明显,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此外,城乡医疗保健消费差额在2010 年、2011 年均出现负增长,说明城乡医疗消费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这种差距的绝对值仍比较高。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异明显

(1)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

新农合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我国的“新农合” 从2003 年起在部分县市开始试点,截至2011 年,农村居民参合率已经达到97.5%。在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总消费中,“新农合”支出所占比例已由2005 年的4.93%增加到2011 年的59.64%。

(2)城镇医疗保险

城镇医疗保险又分为职工医疗保险与居民医疗保险,从图例上看,两种医疗保险增长趋势明显,特别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作为城镇医保体系的重要补充,后者从2007 年起才开始试行。至2011 年止,较2007 年参保人数上升了4 倍,约为2.2 亿。其基金结余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6000 亿元左右。

(3)城乡居民大病医保

由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支出并不高,报销病种及额度的限制,导致部分居民出现了“大病返贫”的状态。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六部委与2012 年下半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

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大病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50%。规定了大病医保的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保险、新农合保险的参保人。

我们认为: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截至2011 年底,新农合参保人数(8.32 亿)、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2 亿)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 亿)之和约占全国总人口(13.47 亿)的96.88%,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保;同时我国新农合医保人均筹资是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筹资的1/12,因此被城镇化人口前后将对医保筹资总额产生巨大影响。

三、县级医院终端增长超预期

1、县级医院概况

我国医疗体系是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负责大病医疗的医院体系,自上而下分为部属、省属、地市属、县级市属和县属,其中县级市属和县属医院统称“县级医院”,是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顶层,也是

衔接城乡大病诊治的枢纽。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疗服务的中心,对应的是国内大部分的乡镇、农村地区居民,其覆盖的县市、县及所辖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1%。

从下表可以发现:我国县级医院主要包括二级医院及部分一级医院,截止2011年我国县级医院为10337家;从09年开始国家推出基药政策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促使县级医药增速加快。

2、县级医院成长有空间

截至2011年,我国县、县级市医院的就诊人数、入院人数分别

占全国就诊人数、入院人数的34%和46%。而县级医院的目标人群,即该行政区划及以下的居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数据反应了我国县级医院的发展与其覆盖的人群不相匹配,更多的人愿意去地级市及以上医院就诊。

我们认为:国家“大病医保”政策的逐渐推进,对新版基药在县级医院用药使用比例的硬性要求(一般县级医院要求达到40-50%,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县级医院应达到50% 左右)等等,都使得我国县级医院的发展空间增加,其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的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大。

3、县级医院增长动力

(1)被城镇化人口的增加将使城镇医保筹资额大幅增长虽然目前新农合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几乎已经达到全覆盖规模,但是各医保种类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差异。以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例,在近五年间,二者的筹资总量差距于2011年扩大到了2879.4亿元,较2007年水平上升了62.2%;人均筹资额差距为1714元;当年基金的人均支出约为1462元,目前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扩大。

我们认为:城镇职工医保人均筹资额相对于新农合人均筹资倍数在逐年降低,但城镇职工医保人均支出额相对于新农合人均支出倍数是逐年增长的。被城镇化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城镇化推动县级医院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未来新增的被城镇化的人口,将从人均筹资的较低的新农合医保转移到人均筹资较高的城镇医保,为县级医院发展提高支付能力。

(2)被城镇化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将提高其对医药的支付能力

截至2011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17001元,较2007年上涨了58%。近五年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这一差距将持续扩大。

我们认为:城乡可支配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果被城镇化之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将会满足其对于医疗消费的需求;同时被城镇化人口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将促使该居民对报销比例较低药品的消费。

(3)对于未来没有被城镇化的人口,新农合筹资额将逐年增加

①“新农合”推动县级医院容量的增长

我国新农合从06年正式启动,截止到11年新农合医保筹资2047.6亿元,相对于09年近2年其增速加快;同时11年新农合医保筹资额占医保总收入的27%。

由于我国新农合的推动,我国县级医院诊疗人次、入院人次也相应出现增长;更重要的是我国县级医院住院人次占诊疗人次的比例逐年攀升,尤其08年-10年,说明大病患者在县级医院就医的数量在逐步上升;我国县级医院住院人次占县级医院诊疗人次的比例稳步上升。

②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新农合至2003年实施开始,截至2011年,社会参合率已经达到97.5%。融资总额已经达到2047.6亿元、人均筹资246元、人均支出130元,相对于2007年水平分别上涨378%、317%、70%。2007年以前由于新农合刚开始推行,需要大面积推广,所以增长率较高。2009年以后则是由于城乡差距的扩大,“二次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政府逐年增加对新农合的拨款(比如石家庄、大庆等地都已上调政府补贴额度),使得其筹资总额增长率上升。

我们认为:新农合人均筹资额仍将稳步增长,比如从2011年的人均筹资240元增加到360元,这对于未来没有被城镇化的部分农民仍将起到消费促进作用;而其中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医保支出的大部分人员,都将在县级医院进行医疗消费。

(4)对于未被城镇化的农民,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增加将有利于其在县级医院消费

我们认为:对于未被城镇化的农民,除了相应新农合的医保筹资额增加,同时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也是在扩大的。因此,在新农合筹资与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增加的基础上,能促进农民在县级医院的医疗消费。

4、未来3-5年,我国县级医院终端将是增长最快的终端

假设1:未来10年内,每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3%;

假设2:我国总人口14亿。根据假设1计算,我国未来10年中每年被城镇化人口约1820 万人;

假设4:我国每年被城镇化的人口,其中约90%在县城居住、约10%流入一线二线城市中;

假设4:被城镇化的居住在县城里的人口约80%有正规工作。他们可以正常缴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假设5:在大病医保及大病不出县的背景下,城镇居民约90%选择在县级医院就医、农村居民100%选择在县级医院就医。

假设6:对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医药健康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假设在现在医院销售占可支配收入的3%。

我们认为:每年新增的1820万城镇化人口,将带来县级医院市场容量增加226亿;2012年医药终端增长率约为18%。2012年我国县级医院药品市场规模约1399亿,每年我国新增城镇化人口带来县级医院市场容量增长226亿,使县级医院药品容量新增率约17%,因此未来3年我国县级医院药品市场容量复合增长率约35%。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国的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范恒山 2009年09月】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城市膨胀发展,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道路交通的拥堵,居住环境差等,因此,要建立现代化合理化信息化宜居型城市就得,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分担大城市的功能。其次,应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 合理等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而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交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和策略,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创新型特色城市,放宽大城市管理规模,重点建设几个国际型超级大城市。什么叫创新型特色城市呢?创新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好。中国的大小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但大多数城市不出名,城市形象不好,没有影响力,也许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何来出名,何谈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呢?举个列子:一个中型城市,也许你什么卫生、环境等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出名。原因就是没有特色,但如果你一个中型城市,你把他的绿化全部弄成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把南昌的全部绿化植物卖了,全部改种成竹子),或者把整个城市重点发展一种产业。水城威尼斯,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论它人口多杀,环境有多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把城市全部建成宗教圣地或是把城市全建在水上。主要说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所创新。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8年以前 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 上海

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中国医药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市场篇 心脑血管市场是近年来行业关注度直线上升的一大市场,患病消费群的不断蔓延,促使企业、商家、产品也随之层出不穷。近两年每年26%的速度增长,使得原本平淡沉默的市场也逐渐开始登上行业舞台。其特点和规律性也开始逐渐暴露。 心脑血管市场是医药市场屈指可数的倍数增长行业 心脑血管疾病,相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虽然患者在情绪激动,暴躁,等情况下也会发生突发事件,但在时间点上,冬春多为发病季节。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每年冬春季节,各企业新产品推广就会越发活跃,患者也会越发在意这一阶段。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多依赖于防控。患者在选择产品上,除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外,其忠诚消费也正在形成市场主流。无论是紧急救助还是日常维护。 众所周知,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3个亿。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使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有了很大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群相应也有了一定的上升。人口老龄化推进心脑血管市场的繁衍。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来自工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加上生活不规则、饮

食不科学及缺乏锻炼等,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在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中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发病的年龄跨度在不断扩大。 中药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目前国内心脑血管类药物市场的规模为158亿元,总的市场格局是中西药各占一半,在中药产品中,除了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和复方丹参滴丸三大品种外,石家庄以岭药业集团的通心络、山西中远威药业集团的溶栓胶囊、速效救心丸以及天保宁银杏叶等新老品种也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中药产品在心脑血管市场的崛起,使其快速荣登上了行业市场的主角。 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国内外的企业、品牌不断的增加,大品牌更是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几何倍增之势。另一方面,随着民族企业营销意识的不断升级和生存压力,推动出现了一大批民族企业,加剧了中国在心脑血管市场的发展进程。 从国家的角度,中成药能够取得如此佳绩,自然是支持有理。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中成药之所以能够获得此项行业殊荣,甚至可以说处于强势地位,并出现几个医药市场最大的中药品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西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不像抗生素类药品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没有疗效非常显著的品种,而中药心脑血管病恰恰有独到疗效,并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浅谈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摘要: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一直是跌宕起伏,自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蜕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30余年,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这还是按照统计局52%的标准进行比较的。从此可以比较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发展的道路上,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关键字:发展过程;问题;方向 正文: 一.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二.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根据城镇人口的变化特点,可将中国城镇化阶段大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恢复和起步时期(1949~1957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较快时期,城镇人口从1949年的5765万人增长到1954年的994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7%,是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2%的3倍多。这一时期可再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49~1952年的3年恢复时期。该时期城市经济迅速恢复,安排了大量失业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较多,1951~1953年间年均人口净迁入率为33.1‰,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为7.5%。②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为满足工业建设项目的需要,“一五”期间从乡村进入城镇的人口达1500万之多,加上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至1957年,城镇人口增加了2400万,年均增长7.0%左右,成为城镇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2超高速城镇化阶段(1958~1960年) 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提出了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镇化过程,3年间新设城市33座,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 3停滞时期(1961~1976年) 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61~1965年的经济调整时期;②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盲目大跃进,至1961年时中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大滑坡,中央政府不得不大力调整工业结构,通过提高设市设镇标准而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其结果,城市数由1961年的208座下降到1965年的171座,同时期内的城镇化率也由24.7%下降到18.0%,出现了城镇化的大回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出现强烈的政治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出现了第二次城镇化的大回落,其显著特征是大量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量的城市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在工业建设方面,过份强调国防意识,导致“三线”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阻滞了基建投资对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造成城镇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这一时期城镇人口的增长完全由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所致。 4城镇化增长阶段(1977~1983年)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城镇的发展,并适时适度地在1979年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允许知青回城、允许下放干部返城等,从而使城镇机械人口、特别是大城市的机械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5城镇化高速增长阶段(1984~1995年) 1984年,中央政府颁布了新的户籍管理政策,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镇务工经商和进镇落户,同时又修正了1960年代以来的市镇建制标准,从而使全国城镇数量迅猛上升。1984年,全国设市城市数为300个;到1994年底,设市城市数即增加到622个,平均每年增加32个。按第四次人口普查口径,城镇化水平也由1984年的23.01%上升至1993年的28.14%。 三.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020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2020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CNIT-Research日前公布的《20XX年第2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购网民数量已经超过3.32亿人,市场交易规模达7534.2亿元,环比增长16.29%,同比增长76.21%。尽管C2C仍占据58.7%的大部分份额,但B2C占比从第一季度的39.7%,增长到第二季度的41.3%,占比依然持续增加,B2C的市场交易规模已达3111.6亿元,环比增长20.9%,同比上涨近1倍。 以下是该报告的: 《20XX年第2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 出版机构 CNIT 出版日期 XX年9月 报告价格: 电子版:10000元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电话订购: 在线联系: 联系人: 陈礼明 报告摘要: 网购用户规模方面,比达咨询(BigData)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Q2,中国网购网民数量已经超过3.32亿人。网购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网购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释放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20XXQ2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534.2亿元,环比增长16.29%,

同比增长76.21%。 XX第二季度,在网络购物行业中,尽管C2C仍占据58.7%的大部分份额,但B2C 占比从第一季度的39.7%,增长到第二季度的41.3%,占比依然持续增加。这说明B2C市场所占份额逐年增加,未来大有超过C2C市场占比可能。 比达咨询(BigData)数据显示,20XX年Q2中国 B2C市场交易规模达 3111.6亿元,环比增长20.9%,同比上涨近1倍。 从网络购物B2C市场占比情况来看,主流厂商中,天猫市场份额达51.7%,居首位;京东商城居第二位,占比达22.9%;第三名的是苏宁易购,占比7.1%。 XXQ2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移动端渗透率达到15.10%,较去年同期增长6.2%,移动购物份额持续提升。 XX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674.6亿元,环比增长22.4%。这说明移动网购处于快速发展期。 XX第二季度我国网购用户性别结构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这说明男性更喜欢网购。其中年龄段在18-35岁之间的网购用户占总数的70%以上,达到75%;网购用户中,大专/本科学历占比近一半,达54.2%。 不同性别的用户购买行为差异大,男性对3C产品有很高的热情,女性更愿意网购化妆品、个人护理和婴儿用品。 对于用户最常使用的购物网站,男性和女性的偏好存在很大不同。调查显示,男性在购物中会首选京东商城,其次会选择淘宝等网购网站;女性购物时则会首选淘宝和天猫,聚美优品、唯品会等也是女性常购的网站。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达到2020美元、美国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医疗用品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每年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20年的中国医药,面对的将是一个蓬勃发展和惨烈竞争共存的局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药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胃药市场调查报告(一类特选)

胃药市场调查报告 一、胃药市场环境分析 1、市场潜力分析 (1)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规律不能保证,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每个的一生中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急性或慢性胃病。 (2)数据显示我国有近30%的人患有各种胃炎,目前全国胃病患者的总人数粗略估计就有近4亿人,而且其中40%病情严重。(3)胃病潜在患者:“职业胃病”,是指由于职业的原因,工作、饮食时间的不规律引发的胃病。主要有以下潜在群体: a、学生:不吃早餐埋隐患。学生早上常常不吃早饭,于是上午经常饿着肚子上课,久而久之就导致胃病的产生。 b、白领:加班加出胃病来。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中,经常无法有规律地饮食。经常会饿着肚子加班,有时又要陪客户不停地吃上几个小时;在工作的紧要关头往往情绪高度紧张,会忍不住往嘴巴里塞许多零食,使得胃也加班加点地生产胃酸,胃酸的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得胃病。 c、教师:操心出来的胃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教师的胃病患病率为15%-25%,与教师平时精神紧张有密切的关系。 d、司机:跑出来的胃病。长期开车饮食不规律,吃冷食,路况

不好的情况下整日颠簸,再加上汽车尾气的污染,司机朋友很容易患上胃溃疡。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未来胃药市场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2.市场份额分析 (1)主要品牌 胃病用药市场目前被国内外10余个强势品牌占据。吗丁啉、三九胃泰、斯达舒、维仙优(胃仙U)、胃必治、江中健胃消食片等众多老品牌“诸侯割据”,不断地强化品牌和产品的吸引力。其中吗丁啉、三九胃泰、斯达舒一直占据前三甲地位,但根据目前的市场反馈信息看,近3年来,各个产品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新增市场需求已被各个品牌瓜分。 (2)中、西药市场份额 a)化学药市场中吗丁啉、斯达舒胶囊等是胃肠用药市场的主要品牌,占据了胃肠用药市场的大壁江山。 b)中成药仍有其优胜的一面,因为胃肠疾病多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由于中药毒副作用小、长期服用无依赖性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所以,胃药市场任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且中成药类胃肠用药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城镇化发体现状与思考 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城镇化发展 进程、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阐述了阜阳市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并分 别从滞后于全国全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方面实 行深刻的剖析。最后,从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城镇功能,立足市情实 际明晰发展目标,依靠发展拉动增强城市实力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进程;现状;阜阳市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新的经济 增长极。近几年,阜阳把推动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和推动 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但为阜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富民强 市的战略支撑点。 一、阜阳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 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4.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 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先后经历了平稳恢复阶段(1978~1995年)、加快发展阶段(1996~2005年)和快速推动阶段(2006年后)的发展过程。1978~1995年全市城镇化率由4.5%逐步攀升到10.6%,年均提升0.36个百分点,属逐步恢复提升阶段;1996年 阜阳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到2005年的26.5%,十年年均提升1.59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发展质量

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7.5%,2006年以来年均提升1.22 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空间扩 展加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GDP总量攀升到1146.1亿元,1978~2014年GDP年 均增长9.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8%,“十二五”前四年均 速达10.5%,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推动,2014年城镇化水平提升到37.5%, “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是全市城镇化持续快速发 展时期。城镇常住人口发展到293.4万人,是2010年的1.2倍,分别 是2005年和1978年的1.3倍和10.7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全市城市外延和新区持续扩大,城市面积迅速拓展。2014年末,全市 城市面积788.6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2.1倍,平均每年增加6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 增加135.9%和37.9%。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也在持续 扩大。全市城市人口179.7万人,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增长50.5%和8.1%。2.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显著增强近年来,阜阳市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增大对城市建设、道路和公用设施的投入,城市功 能日趋完善。2014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 44.1%。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753公里,比2010年增长40.7%;城市公 交运营路网长度和客运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44.9%和81.2%;城市排 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增长79.0%和36.3%。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 增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质量和人 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明显增加,绿 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正在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3.产业层次优化升级,就业结构积极调整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 务业的发展,促动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同时,二、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也有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 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14年,阜阳全市二、三产业增加

中国城镇化中供需不平衡及破解

中国城镇化中"供需不平衡”及破解 马晓河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瓶颈约束期,面临着城市经济结构有待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有待打破、区域城市整合有待加强、一系列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等有待消除等问题。因此,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发展思路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与制度转型的三维角度构建中国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布局与制度政策框架,重点是解决内需开发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以及城镇体系的结构布局优化问题,难点是解决城市行政体制及其配套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构建。 一、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国城镇化是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后遗症的驱动力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的主要载体。因此,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实现短期宏观政策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效结合点。 (一)当前中国城镇化与内需开发问题 内需不足是宏观需求结构的长期特征 过去30年,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与投资保持了持续的强劲增长,而国内消费的潜力始终难以得到释放。如图四所示,1978~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 比重与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总体处于下行趋势,储蓄总额占GDP比重总体处于上行趋势,从2001年开始,消费支出比重的下行趋势逐渐加强,储蓄总额比重的上行趋势继续攀升,从2005年开始,储蓄总额占GDP比重超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滑落。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其所属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各收入组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储蓄总额占GDP比重、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不仅高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平均值,也远高于各收入组平均水平。根据国际比较,中国经济呈现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特征。显然,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条件下,高投资必然引起高产能,高产能又导致很高的对外出口依赖度。 推进城镇化是内需开发的战略选择“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始于1998年,是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提出来的,其突出特征是大规模增发国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工业发展。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严重的挑战,“扩大内需”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决策。而这次既有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有刺激消费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现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上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全球形成了认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提供市场、中国等发展经济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富集国提供原料与初级产品的实体经济三角形分工格局,并相应出现了与各国国际收支状况相反的资本逆向流动局面。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作为市场提供国受到重创,其消费市场无法支撑世界经济的三角循环运行,“美国举债消费、世界放贷买单”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从短期来看,近来逐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主张,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供求关系的失衡。

2019年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医药市场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医药市场分析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诱人的蛋糕 从全球医药市场来看,降血脂无疑是一个蕴含无限商机的“金矿”。 20xx年全球最畅销的200种药品中,有8种是降血脂产品;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第二的药品全是降血脂药品,分别是辉瑞的 Lipitor(阿伐他汀)和默克的Zocor(辛伐他汀)。令人瞩目的是,降血脂药品在过去的5年中,仍保持着每年9%的快速增长态势。在降血脂药品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现代病——高脂血症的高发病率。 在过去二十年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食物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中国人的膳食组成仍然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体,但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消费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而谷类和薯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消费却呈下降趋势。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变化,带来最显著的效应就是——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专家估计,全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间,血脂偏高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估计中国的高脂血症患者高达9000万。 高血脂的高发病率,已经在中国人的疾病模式中体现出来了。卫生部《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显示,中国人死亡原因中,约32%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20xx年每三个死亡的中国人中间

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这些心脑血管病患者,绝大多数死于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硬化。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前2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变为现在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其中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高血脂在整个21世纪,都会是中国人健康的最大威胁。高血脂,将成为中国人整个21世纪的心病。 既然高血脂能够带来动脉硬化,进而导致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那么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降血脂”。医学已经证实,降血脂可以减慢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因此近20年来,降血脂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的课题。 中国有9000万高血脂患者,也就是说中国有9000万需要降血脂的人,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只要每人平均每年服用100元的降血脂产品,降血脂市场就能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二、坑人的陷阱 庞大的市场、国际药品市场上降血脂产品的成功先例,这些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企业家的神经。从卫生部检索来的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底,国家已批准的近3000种国产保健食品中,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三项上的就占2/3,其功能含调节血脂的保健品则不少于1000个。而在市场与保健品高度重合的OTC市场上,降血脂类药品总数也不低于200个。除了国产保健品、OTC产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城镇建设历史悠久,并且在古代很长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都居于所处时代的前列,而且出现过当时享有世界盛誉的大都市,但随着近代以来饱受外国入侵和殖民掠夺,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近现代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基本上被扼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史上真正意义的城镇化的开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建国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2,3)。 1.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 随着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1949~1952年)以及其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具体表现为:新建了一批工矿业城市并且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城市,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57年176座,年均增加5座,城镇人口也增长较快,从5765万增加到9949万,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15.39%,相当于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城镇发展及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2.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 由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国经济发展在此后开始盲目追求高速度,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起伏波动大,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大起大落。其中,在1958~1960 年三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受急于求成和主观随意性强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工业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脱离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高速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上马,致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3 年内城镇人口净增2352 万,年均约新增城市8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5%(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但这种由“跃进”式国民经济建设所导致的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虚假城镇化”并不持续。从1960年起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特别是国家在1961年对整个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1961~1963年的三年调整时期,期间停建和缓建了一大批工业项目,政府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农村,一部分新设市恢复到县级建制而一部分地级市则降级为县级市,3年间城市总数合计减少25座(1963年一年就撤销城市24座),城镇化水平也骤降2.46 个百分点为16.84%,出现了极不正常的“逆”城市化现象。而在随后的1964~1965 年,由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城镇化开始呈现回升态势,到1965年底全国城镇人口缓慢增加到13045万,城镇化水平也恢复到18%附近(17.98%)。 3.城镇化徘徊停滞阶段(1966~1978年)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出现的全面好转并带动城镇化发展逐步恢复并未持续多久,更未能促使我国城镇化从此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随着“文革”的开始以及国家在其后政治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失误,殃及刚刚有所起色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徘徊停滞阶段。整个“文革”十年以及受其影响的随后两年中,全国大约有3000 多万城镇青年学生、干部和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劳动和安家落户,而且以备战为目的的“三线”建设使得基建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与原有城镇脱节从而导致城镇建设大大滞后, 许多小城镇日益衰败。从1966年到1978年虽然城镇总人口从13313万增加到17245万,但由于全国总人口也基本保持了同样的增速(从74542到96259万),总体城镇化水平仅从17.86%缓慢提高到17.92%,整个13年间全国城市总数只增加了21个。 4.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2年) 随着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工作重点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

胃药市场调查报告

胃药市场调查报告

胃药市场调查报告 一、胃药市场环境分析 1、市场潜力分析 (1)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规律不能保证,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每个的一生中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急性或慢性胃病。 (2)数据显示中国有近30%的人患有各种胃炎,当前全国胃病患者的总人数粗略估计就有近4亿人,而且其中40%病情严重。(3)胃病潜在患者:“职业胃病”,是指由于职业的原因,工作、饮食时间的不规律引发的胃病。主要有以下潜在群体: a、学生:不吃早餐埋隐患。学生早上常常不吃早饭,于是上午经常饿着肚子上课,久而久之就导致胃病的产生。 b、白领:加班加出胃病来。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中,经常无法有规律地饮食。经常会饿着肚子加班,有时又要陪客户不停地吃上几个小时;在工作的紧要关头往往情绪高度紧张,会忍不住往嘴巴里塞许多零食,使得胃也加班加点地生产胃酸,胃酸的作用时间久了就会得胃病。 c、教师:操心出来的胃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教师的胃病患病率为15%-25%,与教师平时精神紧张有密切的关系。 d、司机:跑出来的胃病。长期开车饮食不规律,吃冷食,路况不好的情况下整日颠簸,再加上汽车尾气的污染,司机朋友很容易患上胃溃疡。

综上,我们能够知道,未来胃药市场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2.市场份额分析 (1)主要品牌 胃病用药市场当前被国内外10余个强势品牌占据。吗丁啉、三九胃泰、斯达舒、维仙优(胃仙U)、胃必治、江中健胃消食片等众多老品牌“诸侯割据”,不断地强化品牌和产品的吸引力。其中吗丁啉、三九胃泰、斯达舒一直占据前三甲地位,但根据当前的市场反馈信息看,近3年来,各个产品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新增市场需求已被各个品牌瓜分。 (2)中、西药市场份额 a)化学药市场中吗丁啉、斯达舒胶囊等是胃肠用药市场的主要品牌,占据了胃肠用药市场的大壁江山。 b)中成药仍有其优胜的一面,因为胃肠疾病多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由于中药毒副作用小、长期服用无依赖性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因此,胃药市场任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且中成药类胃肠用药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胃药的分类 胃药的分类 胃病一直困扰着很多人的健康,治疗胃病的药物也不断问世,但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日期:2009-9-16 一、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地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国土面积中适宜开发建设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背景下,既要立足自力更生,以我为主,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又要在有限的适宜人居的地区进行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既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和城市地区,又要注重发展小城镇,通过减少农业人口,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服务水平;既要推动沿海地区继续率先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又要提高广大中西部的发展动力;既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保持外贸竞争力,又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稳步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将是空前的。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和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6.07亿人,城镇化水平45.68%,比解放初期的10.64%提高了35个百分点;比1982年的21.1%提高25.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

中国医药商业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医药商业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策以及政治风气、政治运行机制和方法等。事实上妇女经济和社会平等地位的实现又是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紧密相连的。中国决策实体缺乏足够女性的代表性,决策体系和政策体系缺乏性别意识的支撑,是抑制中国女干部成长的重大障碍,它直接影响到女性群体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进步和发展需求在国家机器中的表达,直接影响到女性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 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作用上,某些地方的女性进入领导层和决策层并不是从法律上男女平等的角度考虑,也不是基于对人才和女性作用的重视,而是基于完成“指标”来“关照”,女性实际上是被“组合”进入领导层的。另外,女性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区或部门领导人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而一些领导对女性干部的提拔作用往往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政策多,落实少的现象,满足于少数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 2、影响女干部成长的经济环境。 长期以来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各级政府还不能为女性干部的培养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保障基础。我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多民族的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显著差异,贫困依然是制约女性干部进步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文盲人群中,2/3是女性,而60%至70%的女性文盲人口生存在贫困地区。 3、影响女干部成长的文化环境。 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也有消极的东西,“三纲五常”、“三从四

德”、“不必才明绝异,不必辨口利辞”等从精神上压制女性。还有,传统性别成见在社会分工上给女性的机会太少,尤其在世俗社会中,女性被看成一种视觉形象,各种媒体把女性置于被“欣赏”的位置。这种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极端不协调的传统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女性的进步和成才。 4、影响女性干部成长的法制环境。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保障条例》、《母婴法》等主体的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妇女在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在法律上已经受到明确的保护。然而事实上的法律保护效应与文本上的法律保护条款不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女性干部的培养选拔还时时遭遇因法律不健全或执法不严而导致的性别歧视,从而挫伤了女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二)影响女干部培养的家庭因素 1、早期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从女性幼儿时期开始一直左右着女性的成长与成才。家庭教育鼓励男孩独立自强,学习创造和超越,而要求女孩听话、服从、乖巧。这种“扬男抑女”的封建教育方式,使女性的活动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诸多限制,养成了被动、温顺的性格,缺乏独立与探索的精神。其次,传统的家庭观念对女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要求不高,更是忽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她们不知不觉中将父母的性别歧视内化,形成自身心理的一部分,以此来指导、衡量自己的行为。

中国城镇化问题浅析

中国城镇化问题浅析 【摘要】城镇化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建设实现了很好的跨越,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矛盾。本文围绕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 阐述,并提出要通过改革户籍、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城乡产业化;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城镇发展道路等方法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所谓城镇化其实质是指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 改造发展的建设过程。它是我国物质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 化进程日益加快,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实现了很好的跨越,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比较滞后,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新

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下面笔者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1.1城镇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健全的城镇体系是促进城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 前提。然而,纵观当前的城镇发展可发现我国目前的城镇体系仍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不能统筹兼顾城乡的协调发展,不能合理扩大规模突出优势,导致一些地方小城镇居多,缺乏大城市的经济支撑,而大城市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城市与小城镇的相互发展。②城镇经济结构不合理,不能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不能突出地方经济特色,忽视与周边经济的联系,二、三产业发展不足。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完善。比如在教育设施、园林绿化、用水普及、就业服务等方面仍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 1.2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大 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大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先富带后富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呈现了飞速的发展,聚集了中国大量的财富,随着其经济及环境的逐步改善,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而在我

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吉林财经大学朱丽娟、杨雪娇、徐莹莹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文献综述 (4) (一)国外城镇化水平相关研究 (4) (二)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关研究 (5) 二、我国城镇化及城市发展现状 (7)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7)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8) 四、建立因子模型 (9)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9) 1.指标选取原则 (9) 2.建立指标体系 (10) (二)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过程 (12) 1、模型检验 (12) 3、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13) 4、得出因子模型 (15) 5、聚类分析 (16) 四、结论及建议 (18)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文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从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地域城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等四个方面建立全国31个省的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截面数据模型,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差异。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城镇化因子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which based on economic levels,living standards,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geographic extent of the four aspects of civilization to establish the country's 31 provinces,urban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sectional data model,first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cluster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country's 31 provinces,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Keyword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