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摘要】本文从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的视角,回顾了国际贸易体系在二者不同思维模式下转变的过程,说明美国在二战后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曾经反映了其集体安全的思想。不过,当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系越来越不符合美国的实际利益时,其冲破现有体系的倾向就会加大。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的签订,美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格局已初现雏形。

【关键词】均势策略集体安全国际贸易体系WTO TPP TTIP

一、国际政治含义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是近代国际政治中的常用概念。前者首创于十七世纪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他提倡以民族自决为原则,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后经过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均势外交策略”,十九世纪奥地利梅特涅构建的“欧洲协调”机制,均势策略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集体安全则是美国首次踏入国际舞台时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框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策略下的国际争端,代之以建立世界性组

织国际联盟,通过集体安全而非均势考量下的结盟来维护世界和平。至此之后,以信仰为基础的集体安全成为美国外交策略的主流价值观,在小罗斯福与罗纳德?里根总统任职期间尤为明显。美国仰仗其强大的国力和对理想的自我肯定,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成为美国集体安全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欧洲式的均势策略旨在使不断变化的各国实力反映到国际关系中保持一种相对的势力均衡,因此其在道德上没有偏颇、保持中立,并根据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微妙变化而进行不断调整。集体安全否定根据实力和利益来调整国际关系,它认为国际秩序的基石在于国际法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信任,而解决国际争端应仰赖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仲裁而非武力。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引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联合国,以讨论国际事务、解决国际纷争。不过,当今的国际社会虽然秉持着集体安全的信念,但基于均势策略的地缘政治依然是左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表现

1、均势策略的表现与不足

在重商主义盛行的十八、十九世纪,一国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优秀的标准在于出口大于进口、货币流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国不仅凭借拥有某种资源的绝对优势或者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更重要的是设立关税以防止国外

商品的大量流入而对本国市场造成的冲击。关税的高低由本国能够承受的由此带来的报复性风险和阻止商品流入的成

本来决定。其基本的思维类似于国际政治中的均势策略:凭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优势的多寡或者是政治军事实力的强

弱来调节其经济和贸易政策,以期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状态。这类似于亚当?斯密对于自由市场的描述:通过国际贸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各国贸易的进出口量应该完全根据自身占据的资源所决定。因此,一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也就由此而诞生。

正如实行完全自由主义的负外部性会造成资源浪费,在各国相互试探彼此对关税高低容忍度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市场曾发生过严重的关税倾轧;各国竞相提高关税以防止在贸易交往中受害,均势策略下的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最为严重的当属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以提高关税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1930年美国实行《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根据这项法案,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并引发了大规模的以邻为壑的贸易战争。英、法、德等国先后提高关税,然而除英联邦国家因实施“帝国优惠制”使得英国夺回世界贸易总量第一的位置外,其他国家的进出口量均大幅度的下降。均势策略下的关税战使得国际贸易秩序混乱,不断动荡。

另外,均势策略的不足还在于其忽略了在国际贸易体系

中处于绝对或相对劣势的经济体的贸易需求。特别是对于前殖民地国家而言,其出口产品的单一性、对初级产品出口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其在产品贸易“剪刀差”存在的情况下,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越来越边缘化且无力以提高关税或是制定配额来控制或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

2、集体安全的尝试与困境

正如联合国的成立是基于需要全球层面的集体行动来支撑政治稳定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基于相信全球层面的集体行动能够维持经济稳定。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会议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这一格局涉及平衡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市场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并由此建立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以对应其职责。世界银行原为世界复兴与发展银行,其目的在于终结贫困、共享繁荣;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偏重于通过稳定金融来达到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目的;原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旨在通过降低关税以促进商品、贸易和服务在国家间的自由流动。从三者的目标不难看出,其成立的基础全都仰赖于以集体行动维护经济稳定这一理念。

就国际贸易体系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背离了均势体系下各国国际贸易地位由其自身实力来决定的先决条件,而是提倡各国无论经济贸易实力的大小,都需要对降低关税

和促进世界贸易做出同等的努力。在均势策略下常见的秘密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明令禁止,而世贸组织也明确表示对于处在贸易“剪刀差”下的发展中国家予以相应的支持,这都反映出在集体安全的指导下,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表面上更加注重国家间在贸易领域内的合作而非对抗的性质。另外,由于世贸组织签署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应,各国的贸易争端也是诉诸其相应的法律条款以求得世贸组织的仲裁,因此其对于国际法律的尊重和执行也符合集体安全的核心思想。

遗憾的是,2001年举行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使得在集体安全下执行的世界贸易组织陷入了僵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取消对本国的农业补贴以开放农业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希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工业制成品和服务贸易市场。与此同时,在均势策略下的关税倾轧已经让位于形式多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知识产权、技术、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也更加谈不上对此的强制约束作用。这些不仅是多哈回合谈判中最主要的分歧,同时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理念上的集体安全与现实中的利益冲突的一次直观反映。经过不到一百年的发展,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受到了传统均势的重大挑战。三、从WTO到TPP 与TTIP

在集体安全指导下的国际贸易体系以WTO为运行规则,但在事实上挑战了会员国的实际利益,必然也会导致其他国家甚至倡导国美国自身的反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占据世界第一,使得其他国家无法抗拒带有强烈美国理想主义色彩的经济体系。但是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和美国经济政治地位的相对下降,各国根据自身利益权衡而进行的贸易行为需要冲破集体安全的限制,因此双边或区域贸易协议(统称为特惠贸易协议)的发展速度加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到2010年为止,几乎每个WTO成员国均参与了PTA谈判。美国也不例外。目前其参与的已经生效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一共有二十个,多边自由贸易协议两个(见表1)。其中,2009年因美国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2013年启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受到了最为广泛的瞩目。

TPP成员国是美国最大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市场。2012年美国对亚太地区出口为942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出口总额的61%。其中,农场品出口额1060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5%;服务贸易出口额2260亿美元(2011年数据),占服务出口总额的38%。而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中小型企业对于亚太地区出口额在2011年就达到了2470亿美元。TTIP连接的美国和欧洲的GDP占世界总额的近一半,每年美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在10000亿美元左右,相互投资额

近四万亿美元,并带来了1300万的就业机会。而TTIP的签署预计将会使欧洲经济总额增加1000万英镑,美国经济增加800万英镑,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总额估计在850万英镑。可以说,美国所领导的TPP和TTIP如果顺利达成,其贸易量将会占世界贸易总量的70%以上,其新的贸易规则、适用的范围和广度将会对原有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重大的挑战。

1、TPP、TTIP的首要目的在于提升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作用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CGE)的福利分析显示(见表2),除了越南、秘鲁等国加入TPP等产生明显的福利效应外,TPP 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提升作用较小。即使对于倡导者美国来说,加入TPP也仅能拉动0.03%~0.67%的GDP增长。不过,相较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或者维持现有的东盟贸易格局,加入TPP美国所获得的利益将增大。因此,美国推行TPP确实有考虑现行的亚太贸易格局对其的不利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补充了在WTO现行的运行规则下没有强制约束力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规定。

另外,除了货物贸易等传统条款,TPP将贸易的技术障碍(第8条)、知识产权(第10条)、政府采购(第11条)明确写入条款当中,并签订了环境合作协定和劳动合作备忘录。这在传统的WTO框架下非常难以达成的贸易协定,在

TPP中是至美国加入开始就积极倡导的。鉴于TPP的成员数相对较少、经济规模较小、美国主导谈判的色彩非常浓厚,在集体安全指导下没能达成的贸易规则在反映美国自身诉求的TPP中将会更加容易达成。这样既不违反集体安全指导的WTO规则,又能获得均势策略下对实际利益的追求,可谓两全其美。

2、TPP、TTIP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强经济政策弹性、对国际贸易变化起制衡作用

在WTO为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前提下,TPP、TTIP以及其他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会造成“意大利面碗现象”(Spaghetti Bowl phenomenon),即由于存在相互重叠的自由贸易协议,同样的商品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关税税率、原产地原则等,使得企业的交易成本上升,引发国际贸易体系的混乱。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自由贸易协议的相互重叠会使得国家或地区在从事国际贸易时有更多的选择权。只要不违反世贸组织的原则性条款,多重的自由贸易协议将使得贸易在政策层面具有更大的弹性。

从相关研究来看,虽然美国从TPP中所获福利不多,而TTIP亦刚开始进行谈判,但其对于国际贸易体系的制衡作用较明显。从谈判内容上看,其对于知识产权、技术保护等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的制定是对多哈贸易谈判无法进展的一种反制,平衡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合作对发达国家在

贸易谈判中形成的压力。从涉及国家范围来看,TPP、TTIP 排除了美国对于农产品最大的贸易竞争对手非洲和世界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中国。另外,虽然TPP现在除美国外有11个成员国,但已经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有7个。4个新增国家中除新西兰外全是亚洲国家,反映了美国在经济贸易体系中重心向亚太东移的战略。其中,2013年日本的加入最具有贸易制衡的政治意义。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测算,参加TPP并完全实行贸易自由化后,可以促进出口,使实际GDP增加2.4~3.2万亿日元,年增长率能提高0.48%~

0.65%。但更多的研究表明,组成中日韩自贸区对于日本的经济效益大于日本加入TPP所能得到的。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使得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进展缓慢,而日本加入TPP则意味着继韩国后日本也相当于与美国签订了自贸协议,对中国贸易的制衡作用愈加明显,TPP的均势作用也由此体现。

四、总结

以美国集体安全为价值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为解决均势策略下的相互争斗,实现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集体安全却带有天生的缺陷,即为了实现集体安全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各国放弃部分现实利益。然而,当现实利益的诱惑冲破集体安全的阀门,各国将会运用各种手段冲破现有的政治、经济体系,而如何平衡又将会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强弱。

【参考文献】

[1] 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1998.

[2] 郭学堂:集体安全与权力均势――兼析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1(2).

[3] 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2).

[4]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 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4).

[5] 彭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4).

[6] 刘昌黎: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1(3).

[7] Petri,Peter A.,Michael G.Plummer and Fan Zhai.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nd Asia-Pacific Integration: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J].2011.

(责任编辑:胡冬梅)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 13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联盟”(1609)。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月23日 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整场战争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捷克阶段(1618年至1624年)、丹麦阶段(1625年-1629年)、瑞典阶段(1630年-1635年)及全欧混战阶段(1636年-1648年)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战败。

参战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止,共达三十年之久。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 合约主要内容 ●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 效 ●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 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 ●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 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 ●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 战 ●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 ●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 内的新教诸 ●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网络战信息安全令人瞩目——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网络安全是指为保护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安全通信以及对网络攻击所采取的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受网络的影响日益增强,给国家安全也带来了新的威胁。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国家,他们凭借信息高速公路开始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其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引领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在世界网络运用方面独领风骚。2003年2月14日,美国公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正式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从国家战略全局上对网络的正常运行进行谋划,以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一体化预警网络系统在运行中 网络安全事关全局 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拥有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世界上一流超级跨国公司,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是美国经济得以繁荣和可持续增长的基石,一旦网络信息系统受到破坏,美国的经济将受到重创。 目前,美国社会的运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加重,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美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各种业务处理基本实现网络化,美国的整个社会运转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换言之,网络危机将可能导致美国整个社会陷于瘫痪。2005年8月,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发生的大范围停电事故并引发了电网日常运作的崩溃,社会运转迅速陷于停顿,其中7个主要机场和9个核反应堆被迫关闭,5000多万的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位于纽约的世界银行总部也因网络中断而暂停工作,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见一斑。 网络系统成为攻击重点。网络攻击不受国界、武器和人员的限制,如何防范网络攻击已成为美国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大战略问题。比如,其国防部网站是美国的重要核心网站,他的被攻击次数不断增长已使美国政府忧心忡忡。9·11事件发生后,一些恐怖分子利用网络之便向美国计算机网络频频发动攻击,特别对那些要害部门的网络进行破坏,从而危害美国及其盟友国家民众的安全,“网络恐怖主义”浮出水面。 网络安全成为信息技术的薄弱环节。虽然各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断升级,但各种病毒还是不断入侵,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技术相对滞后,网络安全始终受到严重威胁。 顶层设计备受重视 美国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着手解决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其重大步骤主要有:保证要害部门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安全;制定网络安全战略;加强国家安全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强化网络安全研究及政府协调与监管;实施网络安全演习等。据悉,2005年5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弗吉尼亚州举行了为期3天、代号为“沉默地平线”的计算机网络反恐演习。演习中,中央情报局模拟了一次类似9·11恐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提炼版)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 1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美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属于“扩张型”信息安全战略。为实现扩张性战略目标,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组建了从国家层面、部委层面到机构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在各个层面上力求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国防部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积极部署信息战:进行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信息安全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革信息安全战略。 1.1克林顿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l世纪初,美国信息安全战略发展为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信息安全战略,并且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 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总统令(PDD.63),第一次就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完整概念、意义、长期与短期目标等作了说明,对由国防部提出的“信息保障”作了新的解释,并对下一步的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示。1998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提出了“深度防御战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没施的深度防御目标p】。2000年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颁布,是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重大事件。在该报告中,“信息安全”被列

入其中,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信息安全正式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框架,并开始具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多个信息安全保护组织,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同盟、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 1.2布什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由于“9·ll”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布什政府在任期间,美国把信息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非常关注贯彻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措施。 2001年美国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没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2003年2月发布砜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吲。此外布什政府还渊整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机构,设置直接向总统负责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职,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保密局信息战处、联合参谋信息战局、信息系统安全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统一与效率。 1.3奥巴马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奥巴马政府虽然刚刚上任不久,不过依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评估,试图改变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不力的情况,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_百年和平_

第23卷 第2期 开封大学学报 Vol .23 No .22009年6月JOURNAL OF K A I FE NG UN I V ERSI TY Jun .2009 收稿日期:2009-03-23 作者简介:徐厚志(1983-),男,山东日照人,硕士。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 徐厚志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该体系内权力 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上升为一种理念或共识,为维持“百年和平”起到了重大作用。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来判断,这一和平有可能得以重现。 关键词:均势;维也纳体系;百年和平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3X (2009)02-0033-04 维也纳体系是近代以来国际社会所经历的四个 国际体系之一,它始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终于1914年一战爆发,维持了“百年和平”。所谓“百年和平”并非指没有任何战争,而是指“总体和平”或“总体稳定”,在整个体系内虽然也出现了局部战争或冲突,如1854年英法与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但并没有发生全面战争或世界大战。正因为如此,维也纳体系所处的时代被学者称为“维多利亚黄金时代”。体系内大国实力的均衡、以均势思想为核心的维持机制与原则以及一批杰出的外交家所开展的均势外交,对该体系下“百年和平”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格局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其存在始终保持 着均势格局。维也纳体系存在期间,欧洲大国关系经历了三个均势时期,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国际关系史上的范例。 (一)五大国均势时期(1815—1854)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反法联盟面临如何重建欧洲秩序的问题。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提出的“欧洲协调”原则的引导下,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以牺牲弱小国家民族利益为基础,建立了英、俄、普、奥、法联合称霸的均势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国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差异(英法为共和政体,俄普奥则为君主专制政体),在共同的价值观 (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保持欧洲大陆均势)基础上, 追求共同的国家利益。而且,战胜国在维也纳会议后所成立的神圣同盟(俄、普、奥)和四国同盟(1818年10月吸收法国加入后,成为五国同盟)从原则和行动上支撑着维也纳体系的正常运行,进而确保五大国的既得利益和欧洲的整体均势。 (二)不稳定的三极均势(1870—1907)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普鲁士先后发动的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使整个欧洲均势处于调整期。在这一时期,俄国的地位急剧下降,英国仍在欧洲大陆推行“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和意大利得到统一,成为欧洲强国。随后,整个欧洲大陆以俾斯麦的辞职为界,出现了两个阶段的三极不稳定均势。第一个阶段,德国通过促成德奥同盟、奥塞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以及俄普奥三皇同盟,建立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两国成为世仇。英国一直奉行均势外交政策,并且在争夺海外殖民地上与法国存在竞争,因此,两国并没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而在同盟体系中,德国通过拉拢俄国来孤立法国。俄国虽与德国在巴尔干半岛上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出于两国传统封建王朝的友好关系,还是选择待在松散的三皇同盟中。这样,英国、法国与具有内部利益冲突的德国同盟体系构成了不稳定的三极均势。第二个阶段,俾斯麦辞职后,德皇威廉二世放弃了联合俄奥、孤立法国的政策,主动采取进攻性策略,打破了俾斯麦时期的均势 3 3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2012年12月04日17:46 作者:知远 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平衡国家实力要素的目的、途径和手段,以实现国家安全并保护、维护和促进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成功的话,这个过程最终将导致大战略或统一的战略的发展,这个大战略将把价值观和利益与产生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战略评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政策将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加以表述。然后,这个战略将作为政府的一份统一文件。1 本文将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还将分析,美国总统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编制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和内容。本文随后将介绍和分析1987年、1988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上这些报告是否实现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美国提供一个统一的战略或大战略的意图。选择这五份报告的原因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告代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新的或重大的变化。 背景:美国国家安全结构发展的历史回顾。 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提供所需的政府机构和机制,组织国防机构,统一武装部队,将科学用于军事目的,动员军队的人力,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分摊国防的费用。2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孤立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天结束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认识到,美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努力界定和完善国家安全结构和战略的过程始于二战期间,并在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案》中第一次正式阐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将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理念引入了关于美国未来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辩论之中。第一种理念与旧的保守政治文化有关,担心发展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制,会危及与美国民主有关的基本价值、原则和制度。他们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结构会浪费资源,严格地管制这个国家的青年,将权力过于集中在联邦政府,尤其是军队。这些人还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会破坏国会和行政部门之间符合宪法的基本平衡。4 第二种理念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希望在世界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这种理念强调,美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这种新的威胁需要更高程度的军事警惕和战备,可以为美国的国防动员国家所有的资源。此外,他们还认为,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保卫其他地方的自由是不可能分割的。5 “和平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美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有通过捍卫整个自由世界的安全来保卫美国的安全”。6 最后,正如民主社会的所有政治进程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之间的辩论以妥协告终。在国防问题上产生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妥协。制订战略不是一个理性的和系统性的过程。事实上,这是一个紧张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和妥协,才产生了国家战略。7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斗争,陆军部内部的斗争以及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的斗争。8 主要的不足在于:陆军和海军之间关于空中力量的作用之争;关于国家的安全结构不能再基于一种适用于平时的组织结构,又基于一种适用于战争的不同组织结构的认识;陆军和海军关于战后的作用和任务的分歧;和平时期的国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摘要】本文从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的视角,回顾了国际贸易体系在二者不同思维模式下转变的过程,说明美国在二战后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曾经反映了其集体安全的思想。不过,当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系越来越不符合美国的实际利益时,其冲破现有体系的倾向就会加大。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的签订,美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格局已初现雏形。 【关键词】均势策略集体安全国际贸易体系WTO TPP TTIP 一、国际政治含义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是近代国际政治中的常用概念。前者首创于十七世纪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他提倡以民族自决为原则,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后经过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均势外交策略”,十九世纪奥地利梅特涅构建的“欧洲协调”机制,均势策略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集体安全则是美国首次踏入国际舞台时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框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策略下的国际争端,代之以建立世界性组

织国际联盟,通过集体安全而非均势考量下的结盟来维护世界和平。至此之后,以信仰为基础的集体安全成为美国外交策略的主流价值观,在小罗斯福与罗纳德?里根总统任职期间尤为明显。美国仰仗其强大的国力和对理想的自我肯定,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成为美国集体安全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欧洲式的均势策略旨在使不断变化的各国实力反映到国际关系中保持一种相对的势力均衡,因此其在道德上没有偏颇、保持中立,并根据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微妙变化而进行不断调整。集体安全否定根据实力和利益来调整国际关系,它认为国际秩序的基石在于国际法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信任,而解决国际争端应仰赖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仲裁而非武力。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引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联合国,以讨论国际事务、解决国际纷争。不过,当今的国际社会虽然秉持着集体安全的信念,但基于均势策略的地缘政治依然是左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表现 1、均势策略的表现与不足 在重商主义盛行的十八、十九世纪,一国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优秀的标准在于出口大于进口、货币流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国不仅凭借拥有某种资源的绝对优势或者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更重要的是设立关税以防止国外

1648-1918年均势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1648-1918年均势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摘要: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均势思想(历史传统)的形成早于均势理论(分析传统)的形成。它是统领近代欧洲史的灵魂支柱。它曾带给欧洲百年的和平,留给欧洲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兴起的稳定的空间。但它同时也被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均势”到底为何物?它如何在欧洲得以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就如下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均势、同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基辛格 正文: 一.何谓“均势”? “均势”(Balance of power)的思想源于古典欧洲政治,在马基雅弗利时代,它只是一个被用来描述维持城邦之间和平局面的政治术语。 基辛格是历史上极力推崇“均势”思想的现代大外交家之一,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中已经清晰可见他对均势思想的认知。他说,“当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把和平(其概念为避免战争)作为首要目标的时候,国际体系就处在国际社会中那个最霸道的成员的摆布之下。而每当国际秩序认识到即使为了和平也不能牺牲某些原则的情况时,至少还可以设想求得在力量均衡基础上得稳定。这种稳定有赖于“一种能普遍接受的合法性”,有赖于“有关各种切实可行的安排的性质以及外交政策所容许的目标与方法”的国际协议。稳定的局面通常不是从谋求和平,而是由普遍接受正统而产生的。这里所指的‘正统’,不应该与公正混同起来。它只是意味着具有行得通的安排的性质和在外交政策上能够容许的目标于方法上的一种国际协议。它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所有主要强国都能接受国际秩序的基本安排,至少是没有一个国家对它感到如此不满,像凡尔赛和约以后的德国那样。” 小约瑟夫·奈教授给均势这个词赋予的第三种用法是,它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多极体系。均势要求几个国家遵循一套被普遍认可的游戏规则。⑺如描述18世纪的“经典的均势”的欧洲体系(classical balance of power)、19世纪被称为温和的多极均势体系模式(the model of a maderate multipolar balance of power)的欧洲. 二、“均势”的形成与变迁 关于“均势体系”的形成,也可以套用小约瑟夫·奈教授的关于三个分析层次的结构来构架,即大时代背景层面、体系内的层面和体系中个人发挥的作用。 (一)均势思想的起源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 整 新世纪之初,国际形势发展依然复杂多变,“9·11”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在经历新的变化,多极化继续曲折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频添复杂不测变数。 一、美国全球战略与外交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高开高走”,牵动大国关系起伏动荡,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2002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简称《报告》)。从1 986年以来,美国法律要求每届政府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要阐述在外交、防务及内政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报告》是布什政府对其执政以来,尤其

是“9·11”事件之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全面概括与展望。 (一)在国际棋盘上确立美国“超级大国”的战略坐标 步入21世纪,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仍然是确保其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利用美国的绝对优势,谋求其绝对安全。《报告》对自己超级大国的实力毫不掩饰,认为“今天,美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但是,《报告》也试图将美国的战略目标从全人类的利益角度进行包装,称美国“从不利用我们的实力要求获取单方面的利益。相反,我们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均势”。即使如此,一种美国式的“优越感”和“使命感”还是溢于言表。 共和党政治现实主义“以实力推进目标”信条在《报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报告》称:“美国必将拥有足够的力量,挫败敌人把其意志强加于美国及我们的盟友和友邦的任何企图。”《报告》不仅表示美国“将保持充沛的军力,作为我们履行义务和保卫自由的后盾”,还特别强调美国必须遥遥领先于敌手,称“我们的军队将如此强大,可迫使潜在的敌人放弃扩充军备,不再妄想拥有超过美国或与美

3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信息工程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学员姓名 学号 所在单位 指导教师 技术职务 完成日期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和美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信息安全体系做了一个总结。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政务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必然要求。网络和信息安全则是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的关键。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信息技术开发力度,推动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以保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安全运行。分析了美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考察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美国

目录 第一章信息安全的简介 (1) 1.1信息安全概念的演变 (1) 1.2“信息保障”的概念 (2) 第二章美国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 (4) 2.1信息安全已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 2.2建立各级信息安全主管机构 (5) 2.3重视发展信息战能力,实行“积极防御” (7) 2.3.1国防系统信息安全是美政府保护的重点对象 (7) 2.3.2国防部将信息安全对策提高到信息战的高度,加强信息攻击能力 .. 7 2.4以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提供有力保障 (8) 2.5强化国家信息保障政策和措施 (8) 2.6不断开发和完善信息安全技术 (10) 2.6.1制定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积极参与开发国际通用安全准则 (10) 2.6.2重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11) 第三章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3) 3.1建立统一的安全平台 (13) 3.2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 (14) 3.2.1确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理念 (14) 3.2.2构建完备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14) 3.2.3强化信息安全法律效率 (14) 3.3改善电子政务的应用安全 (14)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 一、均势的定义 均势是一种局面或状态,一种国家行为的普遍倾向或规律、一种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指南、一种包含不同类型国际体系的体系自我维持方式。 二、均势的类型(模式) (1)根据对于近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我们按照均势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可以分为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如果是以均势在国际体系的层次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总体均势以及局部均势。简单均势又可以被称作两极均势,指的是两个国家或者两大力量集团之间形成的势均力敌。16世纪法国和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均势,以及二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均衡,(或者称为核恐怖平衡)都是两极均势。正如汉斯·摩根索形容的那样:“均势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或减少较重秤盘里的祛码,或增加较轻秤盘里的祛码。”复杂均势也可以称作多极均势,18世纪中期的法、俄、英、奥、普就是一种典型的多极均势的局面。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在研究多极均势之中的“极”和国际格局之中的“极”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多极格局之中的“极”要求的是力量基本上对等的大国,而在多极均势之中,各国的力量不一定相同。这种在多极均势里面的力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另一个国家的力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比如十九世纪当中稗斯麦的杰出的均势外交战略。 (2)按照国际体系的层次来看,总体均势指的是整个国际体系之中出现的全球性力量均衡的态势,也可以被称作全球均势,比如在二次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均衡,以及60年代以后各种力量迅速崛起,在70年代出现的全球多极均衡状态都属于总体均势:而局部均势指的是在国际体系之中一个地区或者有限的几个地区所形成的均势。最为典型的是近代的欧洲均势以及远东均势。之所以会出现局部均势,是由于在一定的时期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会出现均势,比如在近代历史上,美国就是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后院,不允许别国卷入,美国处于完全的优势状态,而拉美国家处于完全的从属状态。在考虑局部均势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意识到外在力量的作用,比如南亚次大陆的问题,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南亚次大陆能够保持局部的微妙均势,是因为印度虽然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是巴基斯坦得到了诸如美国、中国的一定程度的支持。当然对于均势来说,不管是以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还是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的划分,其实也不能完全绝对,比如说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实际上在历史上不存在绝对简单和绝对复杂。简单均势总要由于一些其他国家的存在而变得复杂化,比如刚才提到的二战后一度出现的两极控制下的多极均势;同样复杂均势也会由于外交上面的联合而变得相对简单,一次大战前夕的六国均势就分解为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之间的简单对立。 (3)均势还存在主观造成的均势和客观造成的均势。大家认为无一国占军事优势的状态是一回事,事实没有一国占军事优势又是另一回事。有时,大家都认为双方军事力量大致相等,但是后来表明。“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所以,光存在主观的态度是不够的,均势还需要一国的实际决心和能力,光靠虚张声势是不行的。 (4)应该要区分偶然的均势和蓄意构成的均势。偶然均势是指不经过参加均势的任何一方有意识的努力而形成的;蓄意构成的均势是指至少部分地由于一方或双方奉行明确的政策得以存在。 (5)根据主导均势的国家,可以分为霸权均势(冷战后的美国)、两极均势(冷战期间的美国和苏联)、多极均势(1648—1789和1815—1014),20世纪70年代的五大力量中心)。实际上, (5)对于均势的类型在学术界的解释比较繁杂,一般认为如果存在两个国家,如果其中一个国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新世纪之初,国际形势发展依然复杂多变,“9·11”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在经历新的变化,多极化继续曲折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频添复杂不测变数。 一、美国全球战略与外交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高开高走”,牵动大国关系起伏动荡,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2002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简称《报告》)。从1 986年以来,美国法律要求每届政府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要阐述在外交、防务及内政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报告》是布什政府对其执政以来,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全面概括与展望。 (一)在国际棋盘上确立美国“超级大国”的战略坐标 步入21世纪,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仍然是确保其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利用美国的绝对优势,谋求其绝对安全。《报告》对自己超级大国的实力毫不掩饰,认为“今天,美国具有无

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但是,《报告》也试图将美国的战略目标从全人类的利益角度进行包装,称美国“从不利用我们的实力要求获取单方面的利益。相反,我们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均势”。即使如此,一种美国式的“优越感”和“使命感”还是溢于言表。 共和党政治现实主义“以实力推进目标”信条在《报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报告》称:“美国必将拥有足够的力量,挫败敌人把其意志强加于美国及我们的盟友和友邦的任何企图。”《报告》不仅表示美国“将保持充沛的军力,作为我们履行义务和保卫自由的后盾”,还特别强调美国必须遥遥领先于敌手,称“我们的军队将如此强大,可迫使潜在的敌人放弃扩充军备,不再妄想拥有超过美国或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实力”。这就是说,美国决不允许其“超强”地位受到任何挑战。 (二)判定主要安全威胁和确立首要任务 美国政府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确定为其所面临的最大和最现实的威胁,将打恐和防扩散确立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 作为制订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首先要对一个国家所处国际安全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作出判断。在敌友阵线相对“泾渭分明”的冷战时期,美国战略家要判定“安全威胁”并非难事。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美国数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重点,仍然是如何对付常规或传统威胁。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及特点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并呈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关系格局。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的格局已经脱离了中世纪的影响,向着更复杂多样的时代迈进。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而这一体系则是在疾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帝国之后确立的新型国际格局。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具有明显倒退性质并且矛盾重重的维也纳体系使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均势外交的思想也由此体现。继承和发展维也纳体系的则是俾斯麦以及其代表的大陆体系,这一体系瓦解了维也纳同盟并且确立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多边均势外交格局,这一体系也是均势外交思想最明显的体现,而均势一旦被打破,旧的国际格局就势必要面临瓦解的危险。很快,随着法俄结盟,大陆体系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国家实力格局重新洗牌,并以此建立起战胜过主宰战败国命运以及波及全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次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格局,欧洲以外的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这一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格局,多级均势下的和平暂时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凡尔赛体系,这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最终彻底终结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美苏两级对抗下的冷战格局确立,直到苏联解体。多极化成为如今的国际关系主流。 总的说来,国际关系作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中世纪以前的封建经济不足以支撑全球性质的国际关系,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欧各国全球性质的扩张与贸易往来,近代的国际关系由此产生。西欧理所当然的成为主导近代国际关系的核心。纵向比较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国际关系总体呈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近代国际关系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主导的。实力强劲的国家或者联盟拥有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实力至上的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国际关系里都有体现,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法国和瑞典,还是维也纳体系中的神圣同盟,亦或是凡尔赛体系中的英法美,以及冷战中的超级强国美国和苏联,都拥有压倒其他国家的实力,所以它们围绕自身利益建立起相应的国际关系,以此来维护自身安全与稳定。 第二,近代国际关系体现出均势的外交思想,并成为维系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英国长期奉行的孤立主义和分化欧洲大陆的政策是均势外交的典型代表。均势外交要求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一种暂时的静止的均衡状态。为此欧洲各大国之间通过各种手段壮大自身,削弱他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松散,脆弱,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 第三,近代国际关系与战争的关系非常紧密。往往一次剧烈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都伴随着战争对交战双方实力的重新洗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构是国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步骤。 第四,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趋势,并且正在向着多极化的趋势前进。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格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土崩瓦解,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在冷战格局下完成,进入多极化世界之后,国际关系的广泛程度和复杂性都将超过之前的国际格局形态。如今的多极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通过综合国力,尤其是通过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而非战争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会成为今后国际关系演变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关系更加复杂,官方和民间的对外态度逐渐分化,都代表了国际关系的新的发展方向。

美国2010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5月27日向国会递交其上任以来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是白宫网站公布的报告全文。 目录 导言 (2)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概述 (5) 世界的现状,为我们期望的世界 (5) 重振美国的领导地位---国内建设,国外塑造 (7) 推进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10) 二、战略手段 (13) 战略环境---世界的现状 (14) 战略途径---我们期望的世界 (16) 奠定基础 (17) 寻求全面接触 (19) 促进公正持久的国际秩序 (21) 附录:增强国家能力---“一盘棋方式” (23) 三、促进美国的利益 (27) 安全 (28) 加强国内安全和恢复能力 (29) 瓦解、摧毁和击败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全世界的“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 31 扭转核、生物武器扩散趋势及确保核材料安全 (35) 推进“大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全和机遇 (38) 培养强大、有能力的伙伴 (41) 确保网络空间安全 (42) 繁荣 (44) 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 (45) 提高科技和创新能力 (47) 实现均衡与可持续增长 (49) 加快可持续发展 (52) 合理使用税收 (53) 价值观 (54) 增强榜样力量 (56) 促进国际民主和人权 (58) 满足基本需求以提升人类尊严 (60) 国际秩序 (61) 保证强大的联盟 (63) 与其它21世纪的“影响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66) 加强合作制度与机制 (70) 在应对全球主要挑战过程中保持广泛合作 (72) 四、结论 (76)

导言 在我国的历史上,美国人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迎接并塑造变革时刻。当前也必定是这样一个时刻。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近几十年来,自由国家、开放市场和社会进步成功地使全球化进程前所未有地加速发展,在全球开启了机会之门,为亿万民众带来了民主,并使大国间和平共处成为可能。然而,全球化也加剧了我们所面临的危险,包括国际恐怖主义、致命技术的扩散、经济动荡和气候变化等。 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国家与遍布各地的暴力和仇恨网络处于战争状态。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我们的军队又奉命再次以阿富汗为重点,完成瓦解、摧毁和击败“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的承诺。这是一个广泛的多国正义行动的一部分。我们保卫人民、盟友和伙伴安全的承诺坚定不移。此外,面对由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失败国家等构成的多样化威胁,我们将保持军事优势。在过去数十年间,这一优势曾经保卫我们的国家安全,维护全球安全。 然而,在应对当前战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平线,投向一个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美国将更为强大和安全,能够战胜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全球人民所向往。为此,我们必须实行“重振美国和领导世界”战略,即一个能够重建国家力量和影响力基础的战略。 我们的战略始于这样的认识,即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源自我们在国内的行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并减少赤字。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后代,在一个知识就是金钱、市场遍布全球的时代参与竞争。我们必须发展清洁

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二、选择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信息时代,网络日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网络的普及日益改变着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网络的国际化、社会化、开放化、个人化诱发出无限的商机,使信息的价值不断提高,信息已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中的重要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但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滋生,造成了企事业单位的重大损失。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正因如此,有效系统地防范和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的发生、补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后果及损失的责任,毫无疑问地就交给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信息安全保险体系的建立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提供战略 角度的思考借鉴。根据本文的研究特点,本文在研究上采用了文献整理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归纳总结了国外信息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战略管理策略。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 论文对网络信息安全和保险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一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及其研究现状,另一方面从理论上确定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涵义,并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产生背景、形成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网络信息安全保险发展的现状,并阐述了目前网络信息安全保险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容量与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需求作了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有网络安全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和保险公司。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作了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收集、归纳、比较和分析,总结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和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前景。 在我国网络安全保险调研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的策略分析。分别从行业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和国家法律保护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于行业发展策略,主要在确定信息资产及其价值和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对险种设计、风险的防范、费率的厘定、事故的鉴定和损失的赔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

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

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 【摘要】:国际体系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国际体系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国际体系的转型。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中国西汉时期至清朝后期,东亚的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是当时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性国际体系。由于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以及它政治、经济和悠久灿烂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古代东亚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17世纪后半期,欧洲建立了近代国际体系。这包括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末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1815年至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由于欧洲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全球影响,实际上到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区域性国际体系已发展为世界性国际体系。作者对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有一些显著特点: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为背景的,而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封建制度为背景的;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均势和大国协调体系,而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非对称的家庭式体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体系内民族国家主权平等为基础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在绝大多数时期主导性国家不主动干涉它国内政为基础的;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国际法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礼”来约束和调整国家之间关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对体系外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统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

中国对体系外国家基本采取争取友善或防御政策。人类已经历过的现代世界性国际体系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世界正逐渐进入全球化时代,这一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当前国际体系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当前国际体系转型有一个很长过渡时期,现正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相持阶段。作者在对国际体系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即国际行为体、国际力量结构、国际互动规则和国际机制进行研究基础上,认为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具有下述特点:国际行为体多元化;国际力量结构多样化;国际互动模式多种共存;国际机制在各方博弈中变革发展。国际力量结构是国际体系的基础,而国际力量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大国战略关系。作者对构成当前国际力量结构和大国战略关系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三边关系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以及它们对国际体系转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大国战略关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协调又相互防范。为了推进建立互信、互利、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构,有必要构建21世纪大国战略稳定框架。当前国际体系向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为主要特征转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从长远来说,相互依存状态的国际体系还将再发展到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体系,这将为进一步建立和谐世界奠定基础。【关键词】:国际体系全球化趋势大国战略关系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导言 在我国的历史上,美国人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迎接并塑造变革时刻。当前也必定是这样一个时刻。我们生活在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近几十年来,自由国家、开放市场和社会进步成功地使全球化进程前所未有地加速发展,在全球开启了机会之门,为亿万民众带来了民主,并使大国间和平共处成为可能。然而,全球化也加剧了我们所面临的危险,包括国际恐怖主义、致命技术的扩散、经济动荡和气候变化等。 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国家与遍布各地的暴力和仇恨网络处于战争状态。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我们的军队又奉命再次以阿富汗为重点,完成瓦解、摧毁和击败“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的承诺。这是一个广泛的多国正义行动的一部分。我们保卫人民、盟友和伙伴安全的承诺坚定不移。此外,面对由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和失败国家等构成的多样化威胁,我们将保持军事优势。在过去数十年间,这一优势曾经保卫我们的国家安全,维护全球安全。 然而,在应对当前战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平线,投向一个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美国将更为强大和安全,能够战胜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全球人民所向往。为此,我们必须实行“重振美国和领导世界”战略,即一个能够重建国家力量和影响力基础的战略。 我们的战略始于这样的认识,即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源自我们在国内的行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并减少赤字。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后代,在一个知识就是金钱、市场遍布全球的时代参与竞争。我们必须发展清洁能源,以推动新兴产业,摆脱对国外石油的依赖,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必须致力于科研,以进行发明探索,揭示各种我们仍无法预知的奇迹,正如一个世纪以前人们无法想象月球表面和微型芯片一样。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将“美国创新”视为国家实力的基础。 我们还必须建设和整合能够促进我们自身利益以及与其他国家和人民共享利益的能力。我们的武装力量永远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但这支队伍必须得到支持和辅助。我们的安全离不开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外交官,从大都市到危险前哨都有他们的身影;离不开能够增强治理和维护人权的发展专家;离不开粉碎阴谋、强化司法和与其他国家密切合作的情报和执法力量。 新世纪的重担不能仅落在美国人的肩上,事实上,我们的敌手正希望看到美国因透支实力而精疲力竭。过去,我们曾经深谋远虑地避免单打独斗。我们在二战期间加入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战争同盟,也曾团结自由国家和组织赢得了冷战的胜利。我们非常清楚组织集体行动的挑战和现行国际体系的弱点。但美国从未曾因置身于国际合作潮流之外而取得成功。相反,我们的成功源自将国际合作潮流引向自由和正义,使得履行责任的国家享有繁荣,而不承担其责任的国家则吞食苦果。 为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强并重塑曾使我们受益的传统同盟关系,以应对新世纪挑战。随着我们的影响扩大到更多的乡村和都市,我们将与全球各地区建立新的更密切的伙伴关系,并加强国际规则与机制。这种接触本质上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寻求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时代挑战的国际秩序: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和骚乱,制止核武器扩散,确保核材料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发展,帮助其他国家实现粮食自给和病有所医,在医治创伤的同时化解和预防冲突。 在所有行动中,我们都将致力于推进我们赖以立国、以及其他所有地区和民族的人民视为应有的基本权利。我们通过实践这些权利和致力于法治来推进这些价值。我们将强化保护这些权利的国际准则,并为抵抗压迫的人民拓展空间,提供支持。我们维护人类尊严的努力也包括促进发展,为此我们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腐败。我们否认远离普世权利能够实现持久安全与繁荣———民主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它还能阻止侵略,消除不公正。我们支持普世权利不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