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2012年12月04日17:46 作者:知远

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平衡国家实力要素的目的、途径和手段,以实现国家安全并保护、维护和促进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成功的话,这个过程最终将导致大战略或统一的战略的发展,这个大战略将把价值观和利益与产生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战略评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政策将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加以表述。然后,这个战略将作为政府的一份统一文件。1

本文将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还将分析,美国总统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编制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和内容。本文随后将介绍和分析1987年、1988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上这些报告是否实现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美国提供一个统一的战略或大战略的意图。选择这五份报告的原因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告代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新的或重大的变化。

背景:美国国家安全结构发展的历史回顾。

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提供所需的政府机构和机制,组织国防机构,统一武装部队,将科学用于军事目的,动员军队的人力,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分摊国防的费用。2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孤立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天结束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认识到,美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努力界定和完善国家安全结构和战略的过程始于二战期间,并在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案》中第一次正式阐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将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理念引入了关于美国未来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辩论之中。第一种理念与旧的保守政治文化有关,担心发展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制,会危及与美国民主有关的基本价值、原则和制度。他们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结构会浪费资源,严格地管制这个国家的青年,将权力过于集中在联邦政府,尤其是军队。这些人还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会破坏国会和行政部门之间符合宪法的基本平衡。4

第二种理念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希望在世界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这种理念强调,美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这种新的威胁需要更高程度的军事警惕和战备,可以为美国的国防动员国家所有的资源。此外,他们还认为,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保卫其他地方的自由是不可能分割的。5 “和平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美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有通过捍卫整个自由世界的安全来保卫美国的安全”。6

最后,正如民主社会的所有政治进程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之间的辩论以妥协告终。在国防问题上产生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妥协。制订战略不是一个理性的和系统性的过程。事实上,这是一个紧张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和妥协,才产生了国家战略。7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斗争,陆军部内部的斗争以及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的斗争。8 主要的不足在于:陆军和海军之间关于空中力量的作用之争;关于国家的安全结构不能再基于一种适用于平时的组织结构,又基于一种适用于战争的不同组织结构的认识;陆军和海军关于战后的作用和任务的分歧;和平时期的国

家安全规划和决策结构的崩溃;缺乏真正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将各军种统一置于一个由文职内阁成员担任部长的,单独的国防部领导之下的基本需求。9

由于认识到为了国防目的,需要更大的统一、协调和一体化,《国家安全法案》于1947年7月颁布。该法案通过创建一大批新的机构,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资源委员会,中央情报局,参谋长联席会议等,建立了现代国家安全结构。10

该法案也通过合并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建立了国家军事机构(美国国防部的前身-译注)。这个新的行政部门由国防部长领导,他是一个文职内阁部长。该机构有三个自主的行政部门,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以及其他一些参谋和协调部门。11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也不是没有争议和政治内讧,特别是在陆军和海军,它们注定要失去自主权和地位,国会也注定要失去权力和影响力。虽然国防部长被任命为总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首席助理,但他的权力、权威和工作人员的数量都受到了特意限制。12 各军种部长仍然保留了其内阁成员级别的地位,还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具有完全投票权的成员,并拥有直接向总统汇报的权利。13 最终的结果是一个软弱的国防部长和一个不太有效的国防结构。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第一个重大修改,是1949年的《1947年国家安全法修正案》。这些修订将各军种部长从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撤了出来,明确其受国防部长领导,并设置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职位,但没有指挥权或对联合参谋部的投票权。14 最终的结果是,通过使其成为协调三个继续“单独管理,但不合并”的军种的活动的核心人物,显著增强了国防部长的权力。

《1958年国防部改组法案》继续了统一各军种的趋势,进一步完善了各军种与国防部长之间的关系。各军种部将被“单独组织”,而不是“管理”,并置于国防部长的“指导、影响和控制”之下。16 国会明确授权国防部长改组军种部,并确定了从总统通过国防部长到战区指挥官的指挥链。该法案还授权设立了专业司令部和联合司令部,并授予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表决权。17

《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

《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案》是自《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以来,最全面的国防改组法规。该法案是《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第四次重大修改,也是二战后对国防部的第三次改组。这是联邦部门、机构、委员会和局每年必须向国会提交的2000多份报告之一。第99届国会通过本法案的目的是:加强文官对国防部的控制,改进军队对文官领导的建议,明确作战指挥官的权力和责任,改进战略的制订和应急规划,并更有效地利用国防资源。18

《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中包含的新的,也可能是意义深远的修改之一是要求总统向国会提交一份年度报告,详细介绍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19 《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要求总统向国会提交一份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阐述和讨论以下内容:

?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美国全球利益、目的和目标。

?遏制侵略和实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必需的美国外交政策、全球承诺和国防实力。

?为了保护和促进美国利益并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国家实力的其他要素的短期和长期运用的建议。

?美国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实施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包括评估美国国家实力的所有要素的能力之间的平衡,以支持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

?其它可能有助于国会了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事务的考量。

?每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均应同时提交保密和非保密的版本。20

第99届国会的意图是通过要求总统依据国家利益、目的、目标和价值观制订一个大战略,集中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讨论和辩论;这个战略的目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一致性;整合了国家实力的要素及其时间范围。21 “从理论上讲,至少对改革者而言,一个用文字清楚表达的战略将使国会更好地了解实施战略所需要的资源,从而有利于每年的授权和拨款程序,特别是有关国防部的授权和拨款程序”。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观点

头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在里根总统任期的最后两年编写和发布的。这两份报告为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上提供了美国对国家安全战略的独特观点。

由于《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直到1986年年底才获得通过,《198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的,反映了当时美国的战略思维和方向。23 在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包含了当时认为讨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必不可少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里根政府的第一份报告中包含了简要介绍当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的部分。这些部分的标题是:美国的观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美国的国防政策,战略的实施,对20世纪90年代的展望。

在题为“美国的观点”这部分中,里根政府表示,“通过详细阐明美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的基本要素,已经奠定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具有建设性的和更积极的作用的基础”。24 此外,里根政府表示,他们也客观地审查和调整了美国的政策,以反映“这个复杂和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动态”。25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这部分,里根政府强调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挥的领导作用,并表示未来仍然会发挥这种作用。1987年的报告,确立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确认国家利益并将其作为美国战略的指导原则的概念。已经确认的五项美国的重大利益是:美国作为一个基本价值和制度完整的,自由和独立的国家的生存;健康和不断增长的美国经济;自由、民主制度的发展和通过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联系起来的全球各自由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一个对美国的利益没有重大威胁的,稳定和安全的世界;以及美国联盟关系的健康和活力。26 为了支持美国的利益,这份报告详细介绍了支持已经明确表达的美国国家利益的五大目标。27 这份报告确认,苏联是“美国的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最严重威胁”。28 这份报告还认为国际恐怖主义是另外一个威胁,“其本质是非常阴险的,而且范围在不断扩大”。

该报告还概述了美国战略中已经用于并将继续用于遏制苏联的三种不同要素。第一个要素,“美国的国防政策”,涉及威慑和遏制苏联的军事扩张所必需的军事力量前沿部署。第二个要素,“美国的国际经济政策”,涉及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复苏计划,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中形成美国的领导地位,鼓励地区和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最后一个要素,“美国的第三世界政策”,包括提供经济和安全援助,以对抗苏联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权的努力。30

在“美国的外交政策”这部分,以非常全面的表述,介绍了美国如何通过促进民主的发展和全球经济活力的增长,来支持其外交政策目标。这部分着重讨论的领域包括:基本目的的连续性,外交政策的工具,国际经济政策,以及实力的政治和信息要素。然而,这部分还包括了一个分节描述美国的地区政策,主要集中在实力的军事手段的贡献。31

1987年报告篇幅最多的部分是“美国的国防政策”,详细说明了里根政府当时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的战略。美国当时的国防战略的宗旨包括:利用美国的优势和苏联的弱点,保持战略威慑,武器控制,保持常规威慑,国家安全的太空支持,国家安全的情报支持,以及低强度冲突。详细介绍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的部分合在一起,清楚地表明了里根政府高度重视运用实力的军事手段来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并保护美国的利益。32

在1987年报告的结尾,重申了确认苏联是美国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的理由。这份报告清晰而简洁地强调了经济、社会和政治信仰的根本分歧,苏联的扩张主义政策,苏联前所未有的军备建设,苏联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以及苏联与全球恐怖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虽然该报告还简要地警告说,美国决不能忽视其他破坏稳定的国际威胁和问题,这些威胁和问题能够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但报告没有详细说明具体的地区、国家或威胁。33

美国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明确阐述的,美国当时的战略思维观点。这份报告描述了美国如何看待置身于这个世界上的自己。这份报告包含对美国的国家利益、目的和目标的全面描述,并提供了对美国外交政策,全球承诺,美国遏制苏联所需的国防实力的描述。虽然该报告提供了对实力的军事要素的短期和长期运用的全面描述,但还是没有阐明将其他实力要素整合到的总体战略中的一整套方法。

该报告反映了里根政府高度重视实力的军事手段,几乎排除了其他手段。总地说来,该报告详细介绍了全面的遏制苏联的战略途径。但该报告未能将国家实力的其他要素完全整合到战略力量平衡之中,由于专注于苏联,也没有提供一个真正的全球观点。因此,1987年的报告没有实现《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提供了一个美国的大战略的意图。

《1988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标志着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向国会提交了第一个真正的大战略。由于联邦预算赤字和国际贸易逆差对政治议程的双重挑战,34 里根政府对1987年的报告做出了两项重大更改。第一个重大更改是强调将国家实力的所有要素纳入一个综合战略之中。35 第二个重大更改是对每个地区制订和提交仍然要整合国家实力所有要素的不同战略。36

这份报告由五个部分组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因素;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实力、政策与战略;将实力要素整合到国家安全战略之中;战略的实施;37 以及基于继续遏制苏联的政策的总体战略。

38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因素”这部分,里根政府表示,自二战以来,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不大。里根政府认为,美国的核心利益和目标保持了一致,美国国家实力要素的结合39 始终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安全的重要源泉。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这部分,包含了五项美国国家利益。40 尽管对1987年报告中有关国家利益的内容进行了轻微的修改,这两个文件中阐述的国家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该报告还阐述了一组支持既定的美国利益的五大目标,而且这些目标与1987年报告中所包含的目标基本上也是相同的。41

1988年的报告还确定了苏联是美国和全球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该报告承认,作为领导风格变化的结果,苏联成功地展示了更加有利的国际形象,拟议的国内改革和外交政策倡议,导致了从根本上改变苏联行为的希望。这份报告承认,对美国和国际利益的威胁也存在于中东、中美洲和南美洲、东南亚,核武器扩散仍然继续构成威胁。42

与1987年的报告相比,1988年的报告主要增加了两方面的内容。增加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是,为了提供一个综合的战略,强调国家实力的所有要素。43 在“实力、政策与战略”这部分,里根政府提供了一个如何用美国国家实力的所有要素来保护和促进美国国家利益的清晰的愿景。这部分还介绍了美国的外交、国防和经济政策将如何用来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44

增加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概述了一组针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单独的战略。在“将实力要素整合到国家安全战略之中”这部分,里根政府提供了将美国国家实力要素整合到一个旨在实现美国在各地区的目的和目标的战略之中的概念。45

第二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供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美国安全战略。该报告包含了今天仍然在使用的价值观、利益和国家安全目标的基本框架。该报告描述了美国企图如何使用国家实力的所有要素来实现自己既定的安全目标。最重要的是,这份报告提供了实现并维持美国在全球的目的和目标的综合战略。归根到底,1988年的报告符合《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向国会提供美国的大战略的意图。

参与和扩展的国家安全战略

在第一个任期将近18个月时,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6月公布了其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46 该报告代表了冷战后第一个真正的美国安全战略概念,也是自1987年以来美国安全战略的第一个重大变化。该报告反映了全球格局,克林顿政府行政部门的组织,华盛顿和美国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化。47

《1994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包含四个部分:前言,通过参与和扩展促进我们的利益,综合地区途径和结论。这份报告反映了美国如何努力实现国家安全目的和目标的方向和思维的明显变化。该报告还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以凭借做好战斗准备的军队可靠地维护我们的安全,支持美国的经济振兴,并促进海外的民主。这三个主要目标,在克林顿政府的所有7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都可以找到。48

在前言部分,克林顿政府承认世界的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冷战的结束和苏联帝国的解体带来了一个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的安全环境”和“前景十分广阔,但也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相应的时期”。49 该报告清楚地阐明,美国是超群的全球大国,而且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部分还强调了跨国恐怖主义的兴起,毒品走私,环境恶化,人口快速增长和难民潮对全球和美国安全的威胁。

50

1994年报告篇幅最多和最重要的部分的标题是“通过参与和扩展促进我们的利益”。这部分详述了克林顿政府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思维。这部分强调了需要使用预防性外交和选定的参与作为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的主要工具。这部分还包含了一个分节,突出介绍了克林顿政府在其头17 月任期里的实际成绩。51

该报告还反映了比往届政府使用的更广泛的“安全”定义。由于新的战略环境和缺乏一个对美国实际安全的明确的军事威胁,克林顿政府将安全定义为“保护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领土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52 这个战略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机会,使美国更加安全和繁荣”,53 并保护美国免遭新的安全威胁。

1994年的报告中只包含了三个基本的国家安全目标:增强我们的安全,促进国内繁荣,并推动民主。

54 “只用三个国家安全目标来整合政府所有促进美国利益的努力,是一种简练的表达”。55

在“综合地区途径”这部分,强调了克林顿政府通过提供广泛的地区目标,面对世界各地区的途径。这部分清楚地表明,美国对世界上每个地区的政策反映了我们调整总体战略以适应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这部分强调了美国战略对世界各地区的适用性;我们广泛的目标和要点,而不是一份列举我们所有的政策和利益的详尽清单。56 这种途径没有提供一个整合确保美国地区性目的和目标所需要的所有国家实力要素的详细战略。

《1994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的安全思维和方向的重大转变。这份报告全面介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目的和目标。报告还阐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全球承诺,以及威慑短期和长期威胁所必需的国防能力。这份报告还详尽地说明了国家实力要素的短期和长期运用,以保护和促进美国的利益。最后,报告阐述了实现美国安全目的和目标所需要的国家实力要素之间必要的平衡。

归根到底,通过预防性外交和选择性参与的双重战略,《1994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符合《戈德华特- 尼科尔斯法案》提供一个美国的大战略的意图。

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第二个任期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发表于1998年10月。该报告反映了克林顿政府对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加的认识,《平衡预算协议》,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的结果,并日益认识到国内恐怖主义带来的挑战。57

该报告包含四个基本部分:前言,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综合地区途径和结论。58 1998年报告从结构到内容与《1997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都很类似,并保留了美国的三个核心目标,增强我们的安全,支持美国的经济繁荣和促进海外的民主。59 总之,这两份报告之间的差异只是重点和程度的不同。60

在“前言”部分,克林顿政府确认,国家和国际的安全环境已经并将继续经历显著的变化。“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安全环境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充满了大量可能变得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但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来避免这些威胁并促进我们的利益”。61 前言部分描述了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美国继续参与的重要性,并概述了克林顿政府将如何实施这一战略,以实现美国国家安全的三个核心目标。

“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是这份报告中最重要和意义最深远的一部分。虽然总体战略仍然是基于三个国家目标,增强我们的安全,支持我们的经济繁荣并促进海外的民主,62 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进行了分类:极其重要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人道主义和其他利益。63

这部分还简要介绍了当前和未来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地区性的或以国家为中心的威胁,跨国威胁,危险技术的扩散,外国情报搜集,以及失败国家。64 最后,这部分强调了克林顿政府继续将重点放在战略的实施上,围绕塑造国际环境,应对威胁和危机,现在就准备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促进繁荣的概念进行扩展。

65 以上每一个领域都包含了一系列旨在实现美国国家安全的政策工具和目标。

在“综合地区途径”这部分,强调了克林顿政府通过提供广泛的地区目标,面对世界各地区的途径。然而,该报告通过概述克林顿政府增强安全,促进繁荣并推动各个地区的民主的战略,提供了一个更协调一致地实现和支持美国的目的的途径。66

《1998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思维的重大转变的趋势仍在持续。这份报告全面介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目的和目标。这份报告还把美国的利益划分为,极其重要的,重要的,或人道主义和其他的这三类。该报告还详细阐述了要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所必需的外交政策、国防实力和全球承诺。与1994年的报告相比,该报告阐明了更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地区途径,总之给国会提供了一个美国的大战略。

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观点

《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发表于2002年9月。这份

报告清楚地反映了布什政府对以下方面的观点: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无与伦比的实力,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以及2001年9月11日对世界贸易中心的恐怖袭击事件。

该报告包含的9个部分67 概述了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标志着美国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根本性变化。该战略旨在利用美国无可比拟的实力和影响力来扩大世界各地的自由和开放的社会,增强安全并促进经济发展。布什所做的书面介绍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战略的基本主题,“美国将利用这一机遇瞬间,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由的好处。我们将积极努力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68

2002年的报告偏离了以明确表述的国家利益的优先级作为美国战略的指导原则的做法。相反,这份报告提供了三个美国国家安全的目的,这些目的在以下节录的最后: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基于一种清楚的美国人的国际主义,反映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国家利益的结合。这个战略的目的是帮助世界不只是变得更安全,而且会变得更好。在通向进步的道路上,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政治和经济自由,与其他国家的和平关系,以及对人的尊严的尊重”。69

这份报告清楚地确认了流氓国家和跨国恐怖主义网络及其支持者是美国和全球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报告概述了保卫美国免遭这些敌人危害,并在全球范围内捍卫和维护和平的战略。这个战略是建立在加强、保持和发展反击流氓国家和全球恐怖主义的新联盟的基础上的。这份报告也承认,美国将是这场作战领头的国家,我们必须而且也会承担这方面的重任。

“与别国合作,缓和地区冲突”这部分指出,“有关国家必须继续积极参与关键地区的争端,避免事态升级,并尽量减少人类的苦难”,而且“由于美国是一个相关的国家,也将与朋友和盟国一起参与地区争端,减轻痛苦,恢复稳定”。70 在这部分中还承认了美国拥有有限的资源并确定了两条美国介入的战略性原则。第一条原则是,“美国应该投入时间和资源来建立在出现地区危机时可以帮助控制危机的国际关系和机构”。第二个原则是,“美国应该对自己帮助那些不愿意或没有做好自助准备的国家的能力持现实的态度。只有在人们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地方和时候,我们才愿意果断行动”。这部分确认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南亚,印度尼西亚,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以及非洲地区是对美国和全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

2002年报告中“通过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开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时代”这一部分,概述了布什政府推动一个强劲的世界经济的战略。该战略还概述了旨在产生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经济增长的7项政策,72 并详细介绍了美国通过提供10项促进自由贸易的战略来促进全球贸易的计划。73

《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语调与以往的大不相同。其中两种说法和一个主题不仅表明了美国的战略思维和语调这种根本性转变,而且也经常被国际社会中认为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的那些国家强调。这两种说法都包含在文件的开头部分,“美国国际战略概述”。文件开头即断言,“美国在世界上拥有前所未有的——以及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影响力”,74 这种说法常常与“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帮助世界不仅变得更安全,而且会变得更好”的说法连在一起的。75 当这两种说法被用国际社会的眼光来审视,并结合美国当时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很难坚持说美国更倾向于多边行动,而不是单边行动。

对“预防性战争”或“先发制人的进攻”不同寻常的重视和更宽泛的定义,仍然是这份报告最有争议的方面。该战略提出,而且在事实上,美国当时已经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把公认的真正的先发制人的概念,即先发制人地打击迫在眉睫的、具体的和几乎确定的威胁,扩展为更宽泛的概念,即先发制人地实施打击,以防止甚至正在形成的长期威胁。“预防性战争”这种更宽泛的定义,违反了为了防止这些不稳定的解决方案而形成的、公认的国际准则。这种定义也要冒树立一个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新的国际先例的风险。

从广义上讲,布什政府当时的战略有一个“现实与修辞”的不匹配,以其当时的形式是不可持续的。继续依靠实力的军事手段与更宽泛“先发制人的攻击”的定义相结合,在经济上、政治上,尤其是军事上都是不可持续的。当时的这种不匹配表明,支持国家安全战略成功实施的目的、途径和手段的概念可能缺乏平衡。

《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的安全思维和方向的另一次明显转变。这种转变仍然是由美国面临的威胁不断变化的特点驱动的。虽然这份报告比以前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更具描述性,但它确实提供了一整套美国的国家利益、目的和目标。报告还阐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全球承诺,以及威慑短期和长期威胁所必需的国防能力。该报告阐述了美国国家实力各要素的短期和长期运用。报告承认,美国的国家资源是有限的,同时,为了实现美国的安全目的和目标,提供了国家实力各要素之间的战略平衡。最后,这份报告与过去的报告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是不同的,它符合《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向美国国会提供一个大战略的意图。

国家安全战略要达到什么目的?

一年一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它是作为一个战略沟通文件。其次,它是行政部门的一个统一的文件,第三,它是作为总统议程的基本陈述。

作为一个战略沟通文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旨在实现两个主要目的。首先是与国会就大战略进行沟通。这一战略应该提供使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就战略环境,美国政府的意图,确定国家资源分配的依据以及运用国家实力要素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形成共识的基础。76 其次,将美国国家政策的方向传递给广大的国际、国内受众。国际上的受众包括:盟国、朋友、中立国,以及现有的和潜在的对手。国内的受众包括:政治支持者和反对者,各种特殊利益集团,国防和非国防工业基础,以及美国公众。77

作为行政部门的一份统一的文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目的是在内部就外交、国防和经济战略达成共识。“每一届新政府和第二任期的政府在从竞选过渡到执政时,都面临着这一挑战,特别是在外交政策一直没有作为竞选中的主要问题的时候”。78 这种共识从理论上讲是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和跨部门的过程来完成的,即报告的编写、编写人员配备和批准。

作为总统总体议程的基本声明,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代表了一届政府的战略方向的基础,涵盖了国家资源的分配和国家实力要素的运用,以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并最终实现美国的全球和国内目的和目标。

尽管《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要求每年提交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但过去的情况是混乱的,而且一直有人主张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修改为要求每两年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即一届政府在其任期的第二年和第四年提交报告。在研究不同年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及其形成时,有三大趋势变得更加明显。首先,即将上任的政府只有有限的时间来准备其第一份报告。如果即将上任的总统还没有完成组阁,或者国会还没有批准即将上任的政府成员的提名,这个已经紧张的时间表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其次,跨部门过程本身极端的重复性质导致了提交给国会的报告相当大的延迟。最后,两年一度的过程将为所有涉及这个过程的参与者提供必需的时间来评估当前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有效性,并在重新启动目前的年度过程之前,研究替代的途径。这几点提供了考虑修改《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并要求每两年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必需的基本证据。

结论

从这篇论文中,可以得出有关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展的几点结论。首先,没有关于适合的美国大战略的总体共识。这主要是由必要的政治过程和任何政府的民主形式固有的妥协造成的。“毕竟,大战略真正是分配资源以打造短期和长期的各种实力工具的原则,国家将这些工具用于其国防和促进其全球目标”。 79

其次,自从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1987年发表之后,美国的战略思维和方向经历了几次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调整都是由政府的变化以及国际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驱动的。第三,虽然政府先后对美国的目的和目标进行了调整,但我们的国家利益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即使面对完全不同的国际和国家安全环境也保持了一致性。

最后,虽然使“世界上最发达的民主包含了最繁琐的国家安全决策过程,效率低下是开国元勋们给国内问责增加的代价”,80 这个过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经历了引人注目的国际和国内格局的变化。知远/王建国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课程的考试100分

一、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 1.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 :;A.政治问题 * B.经济问题 C. 人口问题 D. 社会问题 2.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 * A.9 倍 B. 10 倍 C. 7倍 D. 8倍 3.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 A. 0.1 B. 0.07 * C.0.05 D.0.08 4.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A. 19世纪60年代 * B.19世纪5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40年代 5.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

* A.1918 年 B. 1917 年 C. 1916 年 D. 1919 年 6.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 A. 威尔逊 B. 杜鲁门 * C.罗斯福 D.肯尼迪 7.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 * A.华盛顿 B. 里根 C. 罗斯福 D. 杜鲁门 8. 当时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 A. 它的陆军力量 * B.它的海军力量 C. 它的经济实力 D. 它的军事实力 9.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 A. 联合国家宣言

B. 14条计划 C. 门罗宣言 * D.租界法案 10. 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 A. 日本 B. 德国 C. 法国 * D.英国 二、多选(共5小题,总分:20分) 1.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方,实现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代表了 A.美国正式建立世界霸权 ’ B.美国开始从建立世界霸权,转向巩固西方霸权,由建立全球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转而寻求特定的经济安排 C.美国已经不满足于西方霸权,从而转向建立世界霸权 ’ D.美国霸权战略的转轨 2. 威尔逊的14条计划都有哪些内容? ’ A.要求公开缔结和平条约 “ B.维护公海航海自由 “ C.降低贸易壁垒,裁减军备 “ D.提议成立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3. 门罗宣言的双重性质指的是: * A.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列强的干涉与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 ‘ B.门罗宣言是美国将美洲大陆视为势力范围的一种宣言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2015-09-15 14:30 编辑:wyj 核心提示:2040年,东方世界的财富超过西方世界,中国人均GDP达到20万,成为发达国家。中国登月成功德国媒体预测中国未来30年,惊呆了!可能? 2016年,中日韩-东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登月航天器。首名中国女航天员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全国超过10亿观众在中秋节亲眼目睹了现代版的嫦娥奔月。 2017年,中国宣布建成科技创新型国家,这项计划始于2005年,终于利用12年时间完成。中国产业升级初步完成,中国企业的生产线更多的设立在非洲,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中国本土制造比例逐渐下降。 2018年,龙芯处理器占领国际CPU超过10%市场份额,中国国产汽车大量占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国内汽车拥有率达到20%,个人移动终端(那个时候估计不用手机了,应该是掌上电脑的感觉吧)拥有率超过80%,按照绝对数量,全部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朝鲜韩国结成自由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7位。当年全球GDP排行为1美国,2中国,3日本,4

德国,5英国,6法国,7朝鲜韩国经济体,8意大利,9印度。 2020年,中国海军在东海与日本自卫队发生小规模冲突,中国海军随即占领钓鱼岛,宣布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并希望日方保持克制,不要使冲突升级。最终中日谈判解决争端,日本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中国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岛之主权。 2021年,一种以学习中华礼仪,复兴中华文化为目的的仿古私塾在民间兴起。有条件的家庭纷纷送孩子去这种私塾学习古礼,古文,古文化和琴棋书画,以增加孩子的修养。以往的英语,钢琴,芭蕾,素描等等培训机构逐渐被冷落。 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示意图 2022年,中国宣布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统一台湾。五星红旗升起在台北上空,并派20万精锐部队登陆台湾维持秩序。中国政府在台湾推行一国两制,台湾体制维持不变,但是取消台湾军权,收编为中国人民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2023年,中国大型空间站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完成,从此,伽利略,GPS在中国成为纯民用,军用全部采用北斗系统。 2024年,中国第三个航母编队建成。活动区域,南海。

布什2002《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布什新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了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布什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严重威胁是激进主义和技术的结合”。“9·11”事件表明,即使没有装备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利用飞机作为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就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当生、化和核武器随着弹道导弹技术一起扩散时,即使弱国和小的团体也能够获得对大国进行灾难性打击的能力”。布什政府认为,“据信伊拉克拥有化学武器,并计划获得核武器和生物制剂;朝鲜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弹道导弹生产商,并在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其他的…无赖国家?也在寻求核、生、化武器”。 为了击败恐怖分子对美国威胁,美国必须使用所拥有的各种手段——军事力量、国土防御能力、司法制度、情报以及积极的措施。“我们反恐的重点次序是:破坏和摧毁全球的恐怖组织,并且打击它们的领导人,破坏它们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切断对它们的物资供应,断绝它们的财源。这样就能做到瘫痪恐怖分子的计划和他们实施恐怖行动的能力。” 另外,布什强调,对待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美国“要

在威胁真正形成之前将其摧毁,并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共识和自卫的手段”。要求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采取“反应”的姿态,要在威胁形成之前对它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不能让敌人先发制人。 二.通过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保持和平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了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胜利与盟国及其他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布什政府认识到,美国要完成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需要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报告》指出,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在许多领域都已经交叠在一起,美俄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战略关系,美俄将通过新的关系框架摆脱冷战的敌意,抛弃相互确保摧毁的旧观念,建立一种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布什政府认为,“美中关系是我们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出现。”中美之间尽管存在很多分歧,但是在目前的反恐战争和推动朝鲜半岛稳定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而且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而同样是地区大国的印度,美国认为,美印之间有着良好关系,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并在维护地区稳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课程的考试 满分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 共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2.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3.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4.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5.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6.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7.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8.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 A.0.1 B.0.07 C.0.05 D.0.08 二、多选(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美国的战略历程包含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 A.霸权准备期 B.霸权确立期 C.霸权护持期 D.霸权扩展期 2.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何确定新时期美国大战略,成为美国各界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国内激烈的战略讨论凸现了美国的各种战略选择,这几种战略选择分别是: A.新孤立主义战略 B.选择性接触战略 C.合作安全战略 D.单极霸权战略 3. 门罗宣言的双重性质指的是: A.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列强的干涉与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 B.门罗宣言是美国将美洲大陆视为势力范围的一种宣言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 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 命质量为主 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 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 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 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 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 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 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 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 儿服务等等)。 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 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 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 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 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 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 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 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 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摘要:进入新时期,国际格局发生沧海桑田之多重变化。中国和平崛起,革旧寻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在大战略视角下展开外交 战略的新布局,给世人展现出清新而强有力的外交新貌。当代大学生作为日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理解、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加全面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大战略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积累,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 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从而为拓展外交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需要研究如 何扮演大国角色,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实现有效的相互转化,构筑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既要有延续性,又要开拓新思路。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政府更加强 调外交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外交工作更加精细, 外交活动所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更加复杂。[1]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强 化对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1、“大战略”及“中国大战略”的概念定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狭隘的战略观念不能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人们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军队日益机械化,战争的前方和后方联系日 益紧密,战略家对战争的思考在空间和范畴上更加扩大,战略研究开 始进入经济、政治等领域, 大战略的概念应运而生。“大战略”来源 已不可考, 但最早系统阐述的学者是利德尔·哈特,他将大战略定义 为“协调和集中国家的全部资源用于实现由国家政策规定的在战争中

中国未来九大预测

中国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2012-03-05 字号:小中大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经济高速增加的最后十年。中国人均GDP到达15000美圆今后也将进入一个低速增加期。从这两个方面本人们就能够看出,将来十年是一个何等的黄金时期,这必将是中国经济“从质变到质变”的十年。 3、世界将上演“日本行情” 日本自经济泡沫破裂后,在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1997年前后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外,日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因为政府拥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的同时,日本企业也背负了巨大债务,导致日本不能加息,因为一加息,政府和企业的还贷负担就会大大加重,从而导致经济恶化,萧条重新回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偿债任务,而从技术上看,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少国家都已经财政破产,他们要摆脱高额的债务,除了不断的平衡预算之外,就是开动印钞机稀释债务,这都会导致这些国家将长期处于极低的利率水平,而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这些资本大出逃,将逃向高利率国家进行资本套利。 4、中国将“拯救式”崛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崛起必然对其他国家构成挑战,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除了“挑战式崛起”之外,还有一种崛起方式为“拯救式崛起”,同样美国的崛起也不是通过“挑战式崛起”实现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2012年12月04日17:46 作者:知远 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平衡国家实力要素的目的、途径和手段,以实现国家安全并保护、维护和促进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成功的话,这个过程最终将导致大战略或统一的战略的发展,这个大战略将把价值观和利益与产生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战略评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政策将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加以表述。然后,这个战略将作为政府的一份统一文件。1 本文将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还将分析,美国总统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编制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和内容。本文随后将介绍和分析1987年、1988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上这些报告是否实现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美国提供一个统一的战略或大战略的意图。选择这五份报告的原因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告代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新的或重大的变化。 背景:美国国家安全结构发展的历史回顾。 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提供所需的政府机构和机制,组织国防机构,统一武装部队,将科学用于军事目的,动员军队的人力,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分摊国防的费用。2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孤立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天结束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认识到,美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努力界定和完善国家安全结构和战略的过程始于二战期间,并在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案》中第一次正式阐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将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理念引入了关于美国未来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辩论之中。第一种理念与旧的保守政治文化有关,担心发展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制,会危及与美国民主有关的基本价值、原则和制度。他们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结构会浪费资源,严格地管制这个国家的青年,将权力过于集中在联邦政府,尤其是军队。这些人还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会破坏国会和行政部门之间符合宪法的基本平衡。4 第二种理念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希望在世界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这种理念强调,美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这种新的威胁需要更高程度的军事警惕和战备,可以为美国的国防动员国家所有的资源。此外,他们还认为,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保卫其他地方的自由是不可能分割的。5 “和平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美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有通过捍卫整个自由世界的安全来保卫美国的安全”。6 最后,正如民主社会的所有政治进程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之间的辩论以妥协告终。在国防问题上产生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妥协。制订战略不是一个理性的和系统性的过程。事实上,这是一个紧张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和妥协,才产生了国家战略。7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斗争,陆军部内部的斗争以及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的斗争。8 主要的不足在于:陆军和海军之间关于空中力量的作用之争;关于国家的安全结构不能再基于一种适用于平时的组织结构,又基于一种适用于战争的不同组织结构的认识;陆军和海军关于战后的作用和任务的分歧;和平时期的国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88分)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88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 A.0.1 B.0.07 C.0.05 D.0.08 2.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3.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4.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5.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6. 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7.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8.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9.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10. 当时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 A.它的陆军力量 B.它的海军力量 C.它的经济实力 D.它的军事实力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1. 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表述正确的有: A.美国利用联合国等全球性政治组织,确立了全球的政治霸权地位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建,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C.美国通过与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获得了西方精神领袖地位 D.美国通过与苏联的军事对话,确保了军事霸权地位 12. 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几个地区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迅速成为两洋国家。这几个地区是指? A.德克萨斯 B.纽约 C.新墨西哥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课程的考试 100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2.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3.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 A.0.1 B.0.07 C.0.05 D.0.08 4.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5.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6.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7.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8. 当时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 A.它的陆军力量 B.它的海军力量 C.它的经济实力 D.它的军事实力 9.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10. 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方,实现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代表了 A.美国正式建立世界霸权 B.美国开始从建立世界霸权,转向巩固西方霸权,由建立全球自由主义的经 济秩序,转而寻求特定的经济安排 C.美国已经不满足于西方霸权,从而转向建立世界霸权 D.美国霸权战略的转轨 2. 威尔逊的14条计划都有哪些内容? A.要求公开缔结和平条约 B.维护公海航海自由 C.降低贸易壁垒,裁减军备 D.提议成立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3. 门罗宣言的双重性质指的是: A.门罗宣言反对欧洲列强的干涉与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 B.门罗宣言是美国将美洲大陆视为势力范围的一种宣言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增,由于人们对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原本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和,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原本住在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已经绑架了中国,成为了一种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的方式来剥削,也不愿意让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的方式(多多发行就行了)来保持的稳定,结果是其他价继续暴涨。 2. 3.1 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4. 5.未来随着中国的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一旦立即出现生存。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

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健全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的,加强的度,尽力确保。 6. 7.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不高的普通,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了吗?他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理很简单,教会了你对他有好处吗?传说中的确实写了几本书教大家做,但是,他出书的目的是通过书的畅销来赚取子,不是为了教你做企业的经验。他的书我看了很多遍,没有看到多少有的,远不如看道德经有意思。希望大家在这个欲横流的社会里冷静思考,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别人的价值,多多关心社会的公平公正,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身边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提炼版)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 1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美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属于“扩张型”信息安全战略。为实现扩张性战略目标,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组建了从国家层面、部委层面到机构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在各个层面上力求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国防部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积极部署信息战:进行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信息安全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革信息安全战略。 1.1克林顿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l世纪初,美国信息安全战略发展为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信息安全战略,并且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 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总统令(PDD.63),第一次就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完整概念、意义、长期与短期目标等作了说明,对由国防部提出的“信息保障”作了新的解释,并对下一步的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示。1998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提出了“深度防御战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没施的深度防御目标p】。2000年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颁布,是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重大事件。在该报告中,“信息安全”被列

入其中,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信息安全正式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框架,并开始具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多个信息安全保护组织,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同盟、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 1.2布什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由于“9·ll”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布什政府在任期间,美国把信息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非常关注贯彻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措施。 2001年美国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没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2003年2月发布砜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吲。此外布什政府还渊整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机构,设置直接向总统负责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职,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保密局信息战处、联合参谋信息战局、信息系统安全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统一与效率。 1.3奥巴马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奥巴马政府虽然刚刚上任不久,不过依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评估,试图改变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不力的情况,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童大焕 中国20年后或将面临全线大衰退

四年前的2010年,中国GDP比日本54742亿美元多出4044亿美元,正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中国人为此着实亢奋了一阵子。随后,英国《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21年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声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美国花旗银行一份最新的报告则预测印度将在2050年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将很快发现,GDP总量世界第二将有可能是当代中国昙花一现的一个巅峰,它完全有可能迅速从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开启一个相当长期的大衰退旅程。 站在2014的时间窗口上向未来眺望,也许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时代周刊》当年的结论都得改写,因为中国的国企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城市化创新红利等已经显而易见地呈现颓势,它们正在全线消失甚至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陷阱。 随着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波城市化浪潮在20年后结束,中国这头沉睡了百年一直没有真正苏醒的狮子将有可能永远沉沉睡去。最迟20年,中国将要面临的是全线大衰退。 这是有别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真正的失去!因为在过往岁月里,我们的自然环境、社会的基础保障、教育的自由、人口增长等等,都已失去太多。不论走到哪里,中国人都堪称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再怎么勤劳,也抵不住国内不合理制度安排对人口资源、对人的创造力的毁灭性打击。 美国这样的超发达国家,GDP增速不可能像发展中国家那样快,一般维持在2%左右,有时2%都不到。中国过去几十年GDP增速平均每年将近两位数,但若以此来计算未来多少年中国GDP总量将赶超美国成世界第一,无疑只是在做一个简单幼稚的小学算术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变量,这些变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津津乐道自以为豪的“中国模式”,事实上正在遭遇戛然而止的短路风险。 中国过去用降低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用政府投资砸出来的GDP不值得夸耀甚至必将成为今后的包袱。 在GDP总量突飞猛进的同时,是人均GDP排在全球105位的靠后位置,而且,我国货币供给(M2)平均增速将近GDP的2倍,于无声处强化了对弱势群体的剥夺。其不仅造成国进民退、官富民贫的格局,扼杀了国家创新力,而且“做大做强”的往往是一批扶不起的阿斗。 目前,美、中两国GDP分别是167997亿美元和91813亿美元(2013年世界银行统计数字),美国要高出中国近一半。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5026238.html,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作者:李瑞琴 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2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 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关键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中国 DOI: 10.19422/https://www.doczj.com/doc/5915026238.html,ki.ddsj.2018.02.007 2017年12月18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俄罗斯认为,《报告》毫无根据地将中俄等国视为威胁确立了对抗路线,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其目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保留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明显弱化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将充分考虑应对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但仍保留改善俄美关系的机会和余地。 俄罗斯认为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 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俄罗斯各方发声,认为美《报告》表示出对抗而非合作、攻击而非建设性的意图,只能增加国际局势的不安全,“修昔底德陷阱”现象已在《报告》中呈现。 一、俄罗斯认为《报告》颠倒黑白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报告》使用了进攻性的外交语言、侵略性的军事语言。《报告》将俄中视为美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与美国在进行地缘政治对抗以在一些地区取代美国,并指责俄罗斯创建了有进攻性的基础设施。[1]对此,普京指出是美国在1987年首先违反了关于消除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此后美国一直在违反这些协定,俄罗斯有充分权利应对美国不断增加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威胁。[2]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报告》的 内容具有“帝国意味”,反映出美国不愿放弃单极世界格局的意图。[3]俄罗斯认为《报告》中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保留未来与美抗衡的主动权。 二、《报告》确立了对抗路线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美新安全战略的一大支柱是“以实力维持和平”,把俄罗斯等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视为对美国的挑战,这意味着美方无意与他国构筑伙伴关系,无意平等开展建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_王勇辉

文章编号:1673-5161(2006)04-0014-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王勇辉 内容提要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 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 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 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 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 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关 键 词 地缘政治学;小布什政府;大战略;美国中东政策 作者简介 王勇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04级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Abstract In a historical viewpoint, the rise of America somehow lies in its peculiar geo-strategic status. During the term of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make out the faultage liner, find out America’s globally potential rival, the way and the spot where may break out serious confrontation, and seek for some arrangemen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Meanwhil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Bush administration conform the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which reflects America’s neo-conservatism about the world order of post cold war. I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selective engagement is both a component and a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iddle Eas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selective engagement towards where Bush administration will pursue a dual principle: heritage and reshaping. Key Words Geo-Politics; G.W. Bush Administration; Grand Strategy; US Middle East Policy 从历史实践看,地缘政治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引入地缘政治学,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扩张的战略理论;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从地理空间来分析整个世界形势,其中的“心脏地带论”使得亚欧大陆成为世界列强关注的战略地区,斯派克曼(Nicolas Spykman)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1942年)与《和平地理学》(1944年)两部著作中提出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相对应的“边缘地带论”,对凯南的“遏制理论”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从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汉(A.T.Mahan)提出与“陆权论”相对应的“海权论”,把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取得制海权视为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一战后美国加强海军军备、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洋霸权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力量和可能导致重大战争发生的地点和方式。挑战不仅在于判定这些断层线所在的位置,还要找到克服断层线的方法——至少要找到降低断层线的破坏力的方法。① 从地缘政治的现实看,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控制着苏伊士运河、黑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三大重要国际水道,航运往来十分繁忙。斯派克曼在其“边缘地带说”中曾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支配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他所说的“边缘地带”就包括中东地区。鉴于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美国把控制中东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支撑点。但长期以来,中东并没有建立起某种覆盖整个地区的控制机制,现有的只是一 ———————— ①Charles A Kupchan,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lfred A. Knopf inc, 2002, p.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