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应用

辣椒红色素别名辣椒红,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辣椒红色素色泽鲜艳,色价高,着色力强,保色效果好,不仅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的着色,还可以有效地延长仿真食品的货架期,而且安全性高。辣椒红素具有营养保健作用,并被现代科学证明具有抗癌、抗辐射等功能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1 辣椒红色素的来源及性质 1.1 来源 辣椒红色素是由茄科的红辣椒果皮中得到的一种橙黄一橙红色的天然红色素,属于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含氧衍生物,其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capsanthin)和辣椒玉红素(capsorubin)。它在被提取前,贮存在辣椒果实的完整细胞组织中,由于有细胞膜及细胞内某些成分的保护并形成脂类,当辣椒红色素被提取出来以后,由于失去了细胞膜等生物保护机制,辣椒红色素在有氧条件下会产生自氧化反应,而且外界因素会加速其氧化分解而褪色。辣椒的辣味素和辣椒红素等的含量会因辣椒品种、产地、采收期及干燥条件等不同而异。目前提取的辣椒红色素大部分是以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为主体的混合物。 1.2 性质 辣椒红色素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深红色黏性油状液体,无辣味,但有辣香味。辣椒红色素溶于大多数非挥发性油,部分溶于乙醇、丙酮、正乙烷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甘油,对可见光稳定,在紫外线下易褪色,Fe3+,Cu2+,CO2+可促其褪色,遇Pb3+可形成沉淀。 纯的辣椒红色素是有光泽的深红色针状结晶,呈橙红、橙黄色调,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辣椒红素约50%,辣椒玉红素约8.3%,玉米黄质约14%,β-胡萝卜素约13.9%,隐辣椒质约5.5%,此外还有辣椒黄素、堇莱黄素、辣椒色素脂肪酸酯、辣椒红素乙二酸酯、辣椒红素二软脂酸酯等,可用作食用红色色素,未酯化辣椒红素的生物利用率高于酯化辣椒红素。辣椒果实在成熟过程的不同时期,各种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辣椒红素)含量不同,其中在其生长过程的第9周时(自开花起计算),辣椒红素的含量为19 000 μg/100 g,占总类胡萝卜素的60%。 2 辣椒红色素的应用 从辣椒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其安全性已得到世界公认。联合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辣椒红色素列为A类色素,在使用中不加以限量。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辣椒红色素既可用于油性食品、调味汁、水产品加工、蔬菜制品、果冻、冰淇淋、奶油、人造奶油、干酪、色拉、调味酱、米制品、烘烤食品等食品加工中,还可广泛应用于饲料、仿真食品、预防辐射、化妆品和制药业中。目前,日本对辣椒红色素的年需求量约260 t,年销售额约23亿日元;美国包括辣椒红素在内的天然色素的年销售额已超过2亿美元闭;我国既是辣椒红色素原料的生产大同,又是红色素的需求大国。因此,开发和应用辣椒红色素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1 辣椒红色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辣椒红色素用于饮料、果冻、酱油及糖等食品时,不仅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而且可增加人体内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辣椒红色素的使用特点是:着色均匀,性质较稳定,色泽鲜艳明快、光亮度好,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酱油等食品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有学者研究了辣椒红色素在食品中的上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食品放置3个月后,表面几乎无漂浮分层等现象发生,烹调鱼的汤汁色红。 日本和我国均研制出既具有良好稳定性,又具有优异着色效果,制造方便,不需要添加剂的饮料用辣椒色素制剂。 2.2 辣椒红色素在仿真食品中的应用

酱卤肉HACCP计划

肉制品深加工HACCP计划依据GB/T22000—2006标准和质量、食品安全手册编制 YJR/QH-C18-2014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1日实施日期:2014年01月01日

一.产品描述: 1.1酱卤肉制品 1.2原辅料 1.2.1鲜、冻肉:应符合GB 2707和GB16869的规定。 1.2.2 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的规定。 1.2.3酱油:应符合GB 2717的规定。 1.2.4味精:应符合GB 2720的规定。 1.2.5白酒:应符合GB2757和GB2758的规定 1.2.6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1.2.7 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 1.2.8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1.2.9天然香辛料和五香粉、辣椒粉、咖喱粉、沙嗲粉:应干燥、无杂质、无霉变。 1.2.10甘油: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生产适量添加。 1.2.11红曲红: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生产适量添加。 1.2.12辣椒红: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生产适量添加。 1.2.13双乙酸钠: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3.0g/kg的标准添加。 1.2.14山梨酸钾: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0.075g/kg的标准添加。 1.2.15亚硝酸钠: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0.15g/kg的标准添加。 1.2.16卡拉胶: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生产适量添加。 1.2.17异VC钠:应符合GB2760的规定按0.5g/kg的标准添加。

1.2.18添加剂要严格按照GB2760的标准要求执行。 1.2.19食品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 1.2.20产品外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2000的规定. 1.2.21包装 1.2.22外包装采用符合GB/T6543—1986要求的纸箱,封装应严密、捆扎牢固,外型整洁美观. 1.2.23内包装采用符合GB9687—1988要求的材料进行包装,包装应严密,封口牢固。

毕业论文-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年月

目录 题目 (1) 摘要及关键词 (1) 1 前言 (1) 1.1辣椒概况 (1) 1.2辣椒红色素 (2) 1.3实验目的 (5) 2 材料和方法 (5) 2.1主要材料 (5) 2.2实验方法 (6) 3 结果与分析 (7) 3.1辣椒红色素最佳吸收峰的确定 (7) 3.2 辣椒红色素标准曲线 (8) 3.3辣椒红色素提取结果测定 (8) 3.4试验偏差分析 (9) 4 结论 (9) 5 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参考文献 (10)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王炼 (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07级生物技术专业,万州 404000) 【摘要】辣椒红色素是天然红色素的一种,可从干红辣椒中提取。本实验对有机溶剂从干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以丙酮、四氯化碳、乙醚、石油醚为萃取剂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萃取的辣椒红色素的含量。观察并统实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总体上四氯化碳、石油醚、乙醚和丙酮提取辣椒红色素的产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乙醚例外。石油醚在60℃3小时对辣椒进行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辣椒辣椒红色素吸光度 1 文献综述 1.1辣椒概况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 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 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作为佐料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 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1.1.1 辣椒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点 辣椒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和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地区及西印度群岛等热带地区。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花萼杯状,花白色;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向有朝天或向下之分,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酱色、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种子肾形、淡黄色,胚珠弯曲。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 辣椒的生长与发育因地不同,在长江沿线及华北各地都是一年生植物,每年冬季枯死。在热 带及亚热带地区如、、及的南部,可以露地越冬,二年春暖又可发生新芽。在、、等地一带,冬 季利用保温措施防冻,也可以老根越冬。老根越冬的辣椒,因其结果早于新苗,在保护地种植技 术普及以前,它是一种较能获得经济效益的辣椒。 按辣椒果实特征分为五个变种: (1)长角椒类 长角椒类辣椒株型矮小至高大,分枝性强,叶片较小或中等。果实一般下垂,为长角形,微

天然色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大国、也是天然色素应用技术非常成熟和先进的国家之一。日本也是个非常宗尚天然志向的国家、因此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特别是着色剂方面、都喜欢使用天然色素。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古代传播过去的,所以,日本的饮食文化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非常相似的可比拟性。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嗜好对中国的同行业来说都有很好的可参照性。如从方便面、到茶饮料等等都是日本几十年前就已经非普及了的食品,而在中国则是刚刚开始流行。所以本文就目前人们所关心的天然色素的特性和应用、安全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中日两国食用色素市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和趋势 日本市场的食用色素的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21940吨和销售金额315.8亿日元到2008年达22545吨1)、年销售金额将近330亿日元(按1元人民币=15日元换算、相当于22亿元),将近10年的时间里,不算其它价格的上涨因数,只维持了略微增加的趋势。然而,就2008年的数据来看,其中合成色素部分产量上只占了0.42%, 绝大部分都是天然色素。可见天然色素在日本的市场应用有多么广泛和普及。而且在日本已经是一个非常稳定和饱和的市场。不同的品种之间稍有波动之外,总的市场规模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在中国则刚好相反,从2000年的产量2.8万吨发展到2007年33万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生产量扩到了将近10倍。销售金额也将近27亿人民币。单从这数据上来看,确实是中国的食用色素市场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也说明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另外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天然色素的生产量是上来了,但是实际的使用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中国的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食用色素都还是合成色素为主。所以天然色素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其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二.天然色素的主要分类和性质 天然色素的主要可以按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分为以下六大类 1.类胡萝卜素类(Carotenoids):胭脂树橙色素、栀子黄色素、胡萝卜素、辣椒红色素、叶黄素、蕃茄红色素等

辣椒碱概况

辣椒碱概况 1.1 辣椒碱的基本概况 英文名称:Capsaicin CAS编号:404-86-4 分子量:305.4 分子式:C 18H 27 NO 3 结构式: 图1.1 辣椒碱结构式 食用辣椒果实中产生辣味的物质通称为辣椒素(Capsaicinoids)。辣椒素由十多种辣椒碱类化合物组成,其中主要有:辣椒碱(Capsaicin)和二氢辣椒碱(Dihydrocapsaicin)等。 辣椒碱是从辣椒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附加值新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轻化、食品、军事等工业。据有关专家介绍,低纯度的辣椒碱可生产辣椒精、辣椒素等产品,作为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高纯度的辣椒碱被用于医药工业上,具有镇痛、消炎、杀菌、治疗肠胃病和血癌等疾病的作用。辣椒碱在农业上用作绿色杀虫剂;船舶上用作防污漆添加剂;电缆、光缆用作防鼠涂层;木质建筑上用作防白蚁涂料。在军事上,辣椒碱是制造催泪弹、催泪枪和防卫武器的主要原料。

1.2 辣椒碱研究进展 辣椒中的辣味成分最早由Thres(1876)从辣椒果实中分离出来,并命名辣椒碱(capsaicin, capsaicinoid),又称辣椒素,直到1919年,Nelson报道了辣椒碱的结构,是一种酞基化的香草酸同源同系物高香草酸(homovanillic)。此后又有一些辣椒碱的同系物从辣椒果实中被发现,它们统称为辣椒碱类物质。 20世纪80年代初Jwai(1979)等人利用同位素示综技术、电子密度扫描显微镜等先进技术对辣椒碱类物质的形成做了详细研究,认为辣椒碱类物质主要在果实胎座表皮的液泡中形成积累。同时Jinap(1992)为研究认为,辣椒碱类物质在果实中的含量极不均匀,胎座中含量最高,果肉次之,种子中含量最低,王玉琪(2002年)测定了干红辣椒中的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分布(见下表1.1)。辣椒碱类物质因品种、成熟程度、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随成熟程度的增加而积累,而且不同辣椒品种的辣椒碱类物质含量变化非常大,大多数品种的辣椒碱类物质含量在0.2%-1.0%之间。部分我国培育与国外引进辣椒品种的辣椒碱类物质含量见下表1.2。 Copyright@6chem Inc https://www.doczj.com/doc/474471629.html,

常用天然色素的主要性质用途及蔬菜面配方

常用天然色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及蔬菜面配方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aingw@https://www.doczj.com/doc/474471629.html, @精制辣椒红色素 性质:深红色黏性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熔点176℃。溶于油脂,不溶于水;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热性(160℃加热2h几乎不褪色),但耐光性较差;着色力强,色调因稀释浓度不同由浅黄色至橙黄色。用途:可用于罐头、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酱料和糖果等的着色,还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着色,如药品糖衣的着色,为红色着色剂。 @精制萝卜红色素 性质:深红色无定型粉末,味微酸,易吸潮,吸潮后结块,但不影响食用效果;易氧化。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水溶液的色调随PH值而变化,在PH=2.0-8.0时,色调以此为橙红、粉红、鲜红、紫罗兰,PH=5.0时,颜色最浅。水溶液对热不稳定,随温度的升高,降解速度增快。 用途:用于酸性饮料、糖果、配制酒、果酱、调味酱、蜜饯、糕点彩装、糕点、冰淇淋、雪糕、果冻等的着色,为红色着色剂。 @精制红米红色素 性质:红色粉末或液体,溶于水、乙醇、丙二醇。稳定性好,耐热、耐光、耐储存,但不耐氧化剂。PH=1-6时呈红色,pH=7-12时变为淡褐色。长时间加热变为黄色。 用途:用于冰淇淋、糖果、配制酒、风味如饮料、饮料、焙烤食品等

的着色,为红色着色剂。 @精制红曲红色素 性质:红色或暗红色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带异臭。熔点165-192℃,易溶于水、乙醇,在PH4.0以下时溶解度降低。溶液为薄层呈鲜红色,厚层时呈黑褐色,并带有荧光。色调在PH=2-14内稳定,遇氯易褪色。耐热和耐酸性强,但经阳光直射可褪色。对蛋白质着色性能极好,一旦染着,虽经水洗,亦不掉色。 用途:可用于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雪糕、冰棍、冰淇淋、饼干、果冻、膨化食品、调味类罐头、酱菜、糕点、火腿的着色,也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着色,为红色着色剂。 @精制胭脂虫红色素 性质:在PH=4.5呈黄色;PH=5.0呈橙色;PH=5.5呈红色;PH=6.0呈紫红色;色素呈橙红色、红至紫色的区间的耐光性较好,而PH值约为4.5和7.0-7.5时耐光性较差。对热稳定性良好。 用途:可用作酒、水果浆、冷饮等液体饮料、糖果、糕点以及肉类、香肠等的着色剂,也可用在医药和化妆品中。 @精制紫草红色素 性质:紫褐色或紫红色外状晶体或黏稠状浸膏,带有紫草根药气味;若以软紫草为原料,则带有氨气味。溶于油脂及碱性水溶液,不溶于水。色调随PH值而变化,PH=4-6呈红色,PH=7层红紫色,PH=8呈紫色,PH=9呈蓝紫色PH=10呈蓝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油脂中呈鲜红色。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合成 辣椒碱

二者除了具有比较接近的辣味外,其它的如:辣味口感\香味\化学成分\化学结构式\化学分子式\CAS №\挥发性\毒性与否\颜色\结晶形状\......是完全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辣椒碱产品概述 辣椒素又名辣椒碱(capsaicin),是一种含香草酰胺的生物碱,通常其制得途径主要有天然辣椒碱和合成辣椒碱。天然辣椒碱是辣椒中辛辣味和具有药物功能的主要来源,因其品种、成熟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它在辣椒中的含量为0.1~1%之间。天然辣椒碱是一种混合生物碱,由辣椒碱(~69%)、二氢辣椒碱(~22%)、降二氢辣椒碱(~7%)、高降二氢辣椒碱(~1%)、高辣椒碱(~1%)、和微量的壬酰荚兰胺、辛酰香荚兰胺等系列同类物族所组成,它们均为邻甲氧基酚的衍生物。其中辣椒碱(8-甲基-N-香兰基-6-壬烯基酰胺)是天然辣椒碱中最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和非常强烈的刺激性,是辣椒果实中辛辣的主要化学成份。其纯品为白色片状晶体,熔点为65-66℃,沸点范围为210~220℃,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三氯甲烷、二氯甲、乙酸乙酯及碱性水溶液中,难溶于冷水,在高温下产生刺激性气体。 天然辣椒素具有抗病菌、抗肿瘤和镇痛消炎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驱虫、发汗、无瘾镇痛等功效;可用于高档特种防污涂料,可以防止海洋水生生物对船体的附着,在电缆料中加入适量的辣素,可以有效地驱赶老鼠对电缆的咬啃,在农药、医药、轻工、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美国、西欧、日本、韩等国家,已经形成广阔的市场。其中医药占60%,农药占5%,其他占25%。 但由于天然辣椒碱由香草酰胺的系列同系物组成,要得到高纯度的8-甲基-N-香兰基-6-壬烯基酰胺很困难。目前我国市场高纯度的辣椒碱主要依赖进口,其价格高达4万元美金/公斤;国产95%天然辣椒碱市场销售价格也约4万元人民币/公斤。因此最近,天然辣椒素的提取新工艺和高纯度纯化研究成为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热点。 除其上从天然辣椒中提取辣椒素外,人工方法制备辣椒素也得到了大量研究,如生物细胞培养制取法,化学合成法、酶法提取等等。其中化学合成法所得辣椒碱与天然辣椒碱相比具有纯度更高,更辛辣,更为强烈的刺激性等特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价格上看,合成辣椒素的售价不高于人民币3万元 /公斤,远远低于天然辣椒碱,可部分的替代天然辣椒碱用于辣素油漆、防鼠防虫添加剂、警用防卫武器、医药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是辣椒产量大国,高纯度天然辣椒碱的提取对辣椒产业的增值具有较大的意义。而面对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也迫切需要合成辣椒碱的补充。 1.辣椒碱的制备方法 辣椒碱的制备方式主要有从天然辣椒中提制和化学法合成等。 1.1天然辣椒碱的制备 天然辣椒碱的制备主要分为提取与纯化两个步骤。辣椒碱的提取通常是将干辣椒皮(粉)用有机溶剂抽提,浓缩得到辣椒精(国际上通称辣椒油树脂)。其主要成分为辣椒碱、二氢辣椒碱、正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辣椒红色素、胡萝卜素、黄色素以及柠檬酸、酒石酸和苹果酸等多种物质,得率一般占干果重量的1%左右。辣椒油树脂再经乙醚、稀乙醇和碱性水溶液或石油、二氯乙烷等溶剂进一步抽提浓缩纯化后,经石油醚或正己烷结晶,可得粗辣椒碱晶体。下面将提取和纯化工艺所采用的方法分开介绍。 1.1.1辣椒素的提取 1.1.1.1溶剂萃取法 采用石油醚、乙醇、丙酮等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将辣椒皮粉常温搅拌、浸取、过滤数次,滤渣脱溶剂后可作为饲料使用。滤液浓缩得到辣椒精,用65%~75%的酒精在温热条件下搅拌

第三章 着色剂

第三章着色剂 第一节概述 一、食品着色剂的定义 使食品着色或改变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人类为食品着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概括为:天然色素--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并用--更加安全、稳定的天然使用色素。 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 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合成第一个人工染料苯胺紫后,人工合成染料借其特有的色艳、稳定性强、易于复配、价廉等优点很快替代了天然色素。随着化学合成色素及其生产技术在我国的传入,食品行业中也开始用合成色素取代天然色素进行相应的产品生产。 20世纪初,毒理学和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原先曾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食用色素中,大多数种类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后果,这一点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具有一定毒性的合成色素被淘汰使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食用天然色素资源的开发、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得天然食用色素的品种、产量、质量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科研工作者还在积极研究和开发茶色素、美人蕉花色素、茄子皮色素、红苷蓝色素、番茄红素、枸杞子红色素、板栗壳棕色素、牵牛花色素、花生衣色素、山楂红色素、血红素、鸡冠花红色素、灰白毛莓红色素等。 二、着色剂的分类 1、按来源分:分为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动植物色素及无机色素。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组织,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食用天然色素按来源分为植物色素(辣椒红色素、姜黄色素)、动物色素(紫胶红、胭脂虫红)和微生物色素(红曲红)。按结构分为:吡咯色素(叶绿素、血红素)、多烯色素(辣椒红、β-胡萝卜素)、酮醌类色素(红曲红、紫胶红)、吡啶类色素(甜菜红)等。还可包括某些无机色素。 按结构尚可分为叶啉类(如叶绿素)、异戊二烯类(如β-胡萝卜素)、多酚类(如花色素苷)、酮类(如姜黄素)、醌类(如紫胶红)和甜菜红、焦糖色等。 天然食用色素的优点: ①来自天然原料,且大多数来自食品原料,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②有的食用天然色素可转化成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具有营养作用,有些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红曲红具有明显降血压作用)。 ③可更好模仿天然食物的颜色,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天然食用色素的缺点:

辣椒精的提取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 告 实验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实验项目植物中天然香料的提取及香料成分分析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33 学号1305200030 姓名程朗 指导教师梁红、陈姚、李树华 开课学期2015 至2016 学年 1 学期时间2015 年12 月 6 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提取原理 (3) 三、实验部分 (4) 3.1实验材料设备及流程 (4) 3.2 辣椒精的分析 (5) 3.2.1定量分析 (5) 3.2.2定性分析 (6) 3.2.2.1紫外光谱法 (7) 3.2.2.2 红外光谱法 (8) 3.3.1 整理实验结果 (8) 3.3.2 讨论 (9) 四、参考文献 (9)

辣椒精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程朗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州,番禺大学城511400) 摘要:本文意在使用一种易行的使用到索斯提取器的辣椒精提取方法,使用正己烷来减少杂质的提取量,使它既保持了辣椒的原有色味特点,又能得到相对较为纯正的产品,分析其成分,确定所提取出来的产品含有辣椒素。 关键词:辣椒精、提取方法、分析 一、前言 辣椒(Capsicum)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和调色剂,种植遍布世界各地。红色尖辣椒的果实中含有辣椒素、辣椒红色素、亚油酸、维生素等多种有效成分,辣椒素具有生理活性和持久的强消炎镇痛作用,在医药行业可制成抗肿瘤及镇痛药物;在军事上作为制造催泪弹和防卫武器的主要原料,目前国际市场非常紧俏。辣椒红色素色泽鲜美,无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合成色素毒性的不断发现,天然辣椒红色素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使其作为绿色环保产品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使用。利用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红辣椒作原料,不仅可提取出高附加值的辣椒素(4万元/公斤)及许多副产品,提取后的剩余残渣还可作为动物饲料或深加工原料加以再利用。 二、提取原理 辣椒中的成份相当复杂,但作为构成调味风味的主妥成份是辣椒素及辣椒色素,以及具有特有香气的挥发物。因此提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它们的性质,用化学方法将其与蛋自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等分离开,获得一种浓缩物,我们称之为辣椒精。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

实验七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 辣椒红色素(水溶、油溶) 是以辣椒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色素。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辣椒红素的分子式为C40H56O3,辣椒玉红素分子式为C40H56O4)为深红色油溶性液体,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热、酸、碱,且不受金属离子影响;溶于油脂和乙醇,亦可经特殊加工制成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色素。该产品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保健功能。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和医药的着色。 没有辣味、色泽鲜艳、性能稳定,耐热性、抗光性良好,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对油脂产品染色力强。本产品经反复除味、精制,虽有轻微的异味,添加在产品中,没有任何味道。 实验主要分为超声提取辣椒红素、柱层析提取辣椒红素、薄层层析提取辣椒红素三个板块。 超声提取辣椒红色素 一.实验原理: 1.辣椒红色素是从茄科植物红辣椒中提取出的天然色素。因其色调鲜艳、安全可靠并具有药理作用, 不仅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着色剂,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 。但是辣椒粉是片状凹凸不平的纤维组织结构, 色素及其它脂溶性成分存在于纤维组织之内,, 采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需要耗费大量有机溶剂和时间才能提取完全。超声提取过程产生强烈的振动,搅拌, 与传统提取方式比较具有收率高、生产周期短、无需加加热。 2.旋转蒸发仪的工作原理:通过电子控制,使烧瓶在最适合速度下,恒速旋转以增大蒸发面积。通过真空泵使蒸发烧瓶处于负压状态。蒸发烧瓶在旋转同时置于水浴锅中恒温加热,瓶内溶液在负压下在旋转烧瓶内进行加热扩散蒸发。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材料:干红辣椒; 仪器:粉碎机,超声波清洗器,旋蒸仪,冰箱,锥形瓶,小试管,漏斗,封口膜,滤纸,试管夹,量筒,电子天平; 试剂:石油醚,丙酮。 三.实验步骤: 干红辣椒(去籽)→粉碎→辣椒粉1至2克→150ml锥形瓶中→70ml丙酮→封口→戳几个小眼→试管夹夹住→超声20min→过滤→旋蒸→茄形瓶中加3至4ml石油醚→标记→冰箱储存; 四.实验说明: 1.丙酮容易挥发且有毒害,实验中注意避免吸入过多; 2.超声提取中应保证锥形瓶直立,切勿斜倒让水流入; 3.加入石油醚在茄形瓶后来回震荡,尽量溶解附着在壁上的辣椒红素;

辣椒红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红辣椒中辣椒红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萃取、干燥、浓缩、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基本操作。 3、学习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与操作,学习红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几种色泽鲜艳的色素,其中以辣椒红素为主。这几种物质都是由8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四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和乙醇,易溶于石油醚、氯仿和二氯甲烷。最大吸收波长λmax=470nm。在实验室中,常用二氯甲烷作溶剂从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二氯甲烷沸点为℃。 用二氯甲烷提取的物质除上述几种物质外还有辣椒素等,可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得到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的混合物,可通过薄层层析 和柱层析将它们分离。在薄层层析中,有三个斑点,R f 值约为的较大红色 斑点为辣椒素,R f 值稍大的较小红色斑点为辣椒玉红素,R f 值最大的黄色 斑点是β-胡萝卜素。

柱层析时,以硅胶为吸附剂,以二氯甲烷为洗脱剂可比较容易得将3种物质分开。 最后,用红外光谱仪做辣椒红素的红外光谱图,并将它与标准谱图比较,便可证明所得到的主要物质是否为辣椒红素。下图为辣椒红素的标准红外光谱图。 三、仪器、试剂及实验材料 1、仪器: 50m圆底烧瓶1个、25ml锥形瓶3个、50ml量筒、50ml烧杯2个、研钵、载玻片、球形冷凝管、层析板、层析缸、层析柱、抽滤瓶、布氏漏斗、蒸馏装置一套。 2、实验材料及试剂:干红辣椒、二氯甲烷、正己烷、硅胶G、硅胶(60~200目)。 四、实验步骤 1、预处理:称5g干红椒,将干红辣椒去蒂、去籽,研磨成粉末。 2、色素提取:装好回流装置。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3g磨细的红辣椒粉和25ml 二氯甲烷,再放2粒沸石,回流30min。冷却至室温后抽滤,除去固体物,得鲜红色滤液。将滤液用蒸馏法蒸去溶剂,即得粗产品。

火鸡面辣度

标示辣度使用的单位是史高维尔单位(ScovilleUnits)。辣椒会辣,是因为其中含有辣椒素(capsaicin);早在1912年,药师WilburScoville就发明了测量辣椒素含量多寡的方法,也就是辣椒以水稀释到多少倍,才能使舌尖感受不到辣味;需要愈多的水稀释的辣椒,代表它辣得愈够劲,目前测量辣度基本单位即以此命名。 辣椒的辣度可以由30万以上的ScovilleUnits到完全没有辣度的0;全世界最辣的辣椒为灯笼辣椒(Habanero),约20万到60万个ScovilleUnits,苏格兰斗篷椒辣度也约10万至30万个ScovilleUnits,产自中美洲墨西哥、古巴、智利一带的Habanero,辣度就高达10万个ScovilleUnits,荷兰、美国所产的BellPepper,辣度则为0。 不过,印度发现了一种魔鬼椒,它的辣度比世界上最辣的墨西哥辣椒还辣2倍.至今没有人能挑战吃完一个完整的辣椒. 现在又说是在澳大利亚新培育出一种辣椒叫“特立尼达蝎子布奇T”辣度为146万.辣度高于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载烹饪时好比面对“化学武器”据新华社电澳大利亚麦夸里湖的一个 农场上,一片辣椒长势喜人。检测结果显示,这片辣椒辣度高于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载最辣辣椒。种植者说,烹饪这种辣椒好比面对“化学武器”。 说起最辣、最变态的辣椒,印度魔鬼椒、墨西哥红椒和泰国朝天椒,曾被公认世界排名前三,但是最近又听说美国男子种出世界最辣辣椒,此辣椒究竟有多辣?竟能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难道能够辣死人?据悉它几乎和警用辣椒喷雾一样辣,柯里的“卡罗来纳死神”高达1569300度,曾有一颗的辣度高达220万度。 级别ScovilleHeatUnits(SHU) 一级0–500 二级500-1000 三级1000-1500 四级1500-2500 五级2500-5000 六级5000-15000 七级15000-30000 八级30000-50000 九级50000-100000 十级>100000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干、辣椒粉等辣椒制品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椒素等工艺制而成的辣椒红,可以用食用油脂调整色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09.75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 5009.76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 3696∶1987) 3 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 3.1 分子式 辣椒红素:C40H56O3 辣椒玉红素:C40H56O4 3.2 结构式 辣椒红素: 辣椒玉红素: 3.3 分子量 辣椒红素:584.85

辣椒玉红素:600.85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 深红色油状液体。 4.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 5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水。 5.1 鉴别 5.1.1 溶解性 不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植物油、丙酮、乙醚、三氯甲烷,溶于乙醇。 5.1.2 显色反应 在1滴试样中加2~3滴三氯甲烷和1滴硫酸,应呈现深蓝色。 5.1.3 最大吸收峰 样品溶解在正己烷中,在约47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5.2 色价 5.2.1 试剂 丙酮。 5.2.2 仪器 分光光度计,附1 cm 比色皿。 5.2.3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 g 试样,精确至0.000 2 g ,用丙酮稀释于100 mL 容量瓶中,再精确吸取稀溶液10 mL ,稀释至100 mL ,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 波长处,用丙酮作参比液,于1 cm 比色皿中测定其吸光度。 注:比色液的吸光度范围宜在A=0.30~0.70范围内。 5.2.4 结果计算 色价(吸光度)按式(1)计算: 100 1 460%11?= m Af nm E cm ………………………………(1) 式中: nm E cm 460 %11——被测试样为1 %,1 cm 比色皿,在最大吸收峰460 nm 处的吸光度; A ——实测试样的吸光度; f ——稀释倍数;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辣椒红色素提取新工艺

一种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新方法 摘要: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如何提取,国内许多科研人员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介绍四号溶剂的理化性质、工艺萃取效果,介绍一种提取辣椒红色素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辣椒红色素;亚临界溶剂;萃取。 1前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所以目前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均已明确规定了食品加工业不允许使用合成色素的最后期限。而天然色素不仅使用安全,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开发安全可靠的天然色素对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辣椒红色素(C40H56O3)是从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系色素。其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及高级化妆品中。由于它颜色鲜艳、色调多样,一经问世便深受人们的喜爱。色调如下:将食用乙醇以1:15溶解后,加量为1/5000时呈红色,1/8000时呈桔红色,1/12000时呈黄色,因此具有很重要的生产价值。辣椒红色素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因此国际上规定ADI(人体每日摄入量)为“不限制”。 天然辣椒红色素是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的一种重要添加剂。我国辣椒资源十分丰富。从辣椒中提取天然色素现已有多项生产技术,目前,国内已由数十家企业生产辣椒红色素,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但因其皆为普通的有机溶剂提取法,所生产的产品中残留的有机溶剂丙酮、二氯甲烷、2-丙酮、正己烷(6号溶剂)等往往达不到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标准的要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生产辣椒红色素工艺中,尽管使用了无毒、无味、价格低廉的二氧化碳作提取剂,可实现辣素和色素的分离,产率高、纯度好,又没有溶剂残留毒性,保持其天然特征,易达出口指标要求。但是,该工艺操作压力较高(25~30Mpa),设备一次性投资过大,成本回收周期太长。而安阳市晶华油脂工程有限公司拥有的4号溶剂低温萃取技术(专利号为:90108660.6)提取辣椒红色素,弥补了以上生产工艺的不足。 亚临界溶剂(主要成分为丁烷或丁烷和丙烷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萃取技术,是食品加工业的新兴的一项萃取技术[1],它利用亚临界溶剂沸点低,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很容易挥发。用亚临界溶剂萃取色素,低温下易与物料和色素分离的特性,从原料中萃取、分离色素。这种技术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相比最大优点是常温萃取、低温脱溶。它克服了传统有机溶剂法萃取在分离过程中,需蒸汽加热,破坏掉热敏性物质、色素易氧化,萃取物和色素中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缺陷;与CO2超临界萃取法相比,萃取压力低(亚临界溶剂萃取0.4MPa~1.0MPa),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操作方便,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 2、亚临界溶剂理化性质及浸出油脂能力的分析 亚临界溶剂的主要成份是丁烷和丙烷的混合物[3],它是石油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液化烃中C3和C4量大约各占50%,另外还有少量的C3、C4的异构体,其质量标准见表二: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比死神辣椒更辣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比死神辣椒更辣 本文导读: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龙息辣椒 先科普一下资料: 英文名:Dragon's Breath 中文名:龙息 外号:感官怪兽 辣度:248万SHU 是哪个国家的:英国 龙息辣椒到底有多辣? 曾经,卡罗来纳死神辣椒以惊人的220万SHU辣度在2013年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成为了世界上最辣的辣椒。而现在,“龙息辣椒”按照史高维尔辣度指标计算,其辣度竟高达248万单位,足足超过卡罗来纳死神辣椒28个单位,虽然未获得认证,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辣度对比 苏格兰帽红辣椒辣度:10万~35万单位 军用级胡椒喷雾辣度:200万单位 卡罗来纳死神辣椒辣度:220万单位 龙息辣椒:248万单位 专家称,如果有人想要舔一下或者吞下龙息辣椒,很有

可能让你陷入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为它会灼烧和封闭人类气道。 龙息辣椒的由来 龙息辣椒本是果农迈克·史密斯用来参加英国园艺展所培育出来的新奇辣椒,但是他也没有想到。 为什么取名龙息? 这辣椒极其危险,因为太辣,就像龙给你吐一口气,你分分钟没命的感觉,所以也叫“感官怪兽”。 龙息辣椒有人吃过吗? 迈克·史密斯称连他自己都没有尝试过,因为这可不是开玩笑,他只将辣椒放到舌尖上就已经无法忍受了。 最辣的辣椒拿来干嘛?替代麻醉药 龙息Dragon’s Breath因其超高的辣度让其拥有了医疗用途,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科学家称,可从辣椒中提取的油可使皮肤麻木,为此可被第三世界国家用于代替麻醉药,也可以帮助那些对传统麻醉剂过敏的人。 目前,果农史密斯已经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发出了申请,凭借超过死神辣椒的辣度,它应该可以很顺利的拿到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头衔。

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一、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于叶黄素类共扼多烯烃含氧衍生物。其中极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主要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 - 60%;另一类是极性较小的黄色组分,主要成分是R一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1]近年来,人工色素在许多领域被限制使用,天然色素市场前景看好,需求量逐年上升。辣椒红素作为天然红色素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可直接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和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的着色。[2-3] 辣椒精深加工产品辣椒红色素在国内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还没有辣椒精深加工产品的国家标准,也没有辣椒精深加工产品检测的相关标准。在检测方法上比较落后,存在许多不足。在辣椒红色素分离过程中如何测定其准确含量是研究者普遍面临的难题,研究辣椒红色素简便、快捷、准确的检验方法尤为必要。[4-5]因此,本课题旨在比较研究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确立并优化检测辣椒红色素的有效方法,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测定辣椒红色素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般测定辣椒红色素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法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5] 一、分光光度法 辣椒红色素的浓度是辣椒红色素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通过测

定辣椒红色素的色价来确定,测定红色素色价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标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A),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辣椒红色素的组分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发色团,使其在紫外一可见光区有着独特的吸光区,因而其深液或结晶在可见光下具有十分绚丽的红、橙或黄色。到目前为止;辣椒红色素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约为450nm-482nm 。虽然在较短波区和较长当的有机溶剂中,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A),以此来确定辣椒红色素的色价浓度,用摩尔消光系数ε来计算辣椒红色素的含量。此法操作简便,但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辣椒红色素实际是胡萝卜色素的混合物,测定的色值称之为总色值,或粗色值,适于辣椒红色素粗提阶段的浓度测定及定性的分析研究。 国内已经为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制定了一个标准,GB10783一2008所采用的方法是:先用丙酮稀释辣椒红色素,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最大吸收峰(460 nm)处的吸光度,然后列下式计算:[6] 100 1460%11?=m Af nm E cm 式中:nm E 460%1cm 1——被测式样浓度为 1%,用 1cm 比色皿,在 46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A ——实测式样的吸光度 f ——稀释倍数 m ——试样质量,g

辣椒精是什么

辣椒精是什么? 《百科知识》杂志 | 2015年02月22日阅读(16669) 辣椒精是什么东西?听说很多烧烤食品和烧烤酱中都放了辣椒精,还有一些卤制食品也因为加入辣椒精而辣味惊人。这种东西是合成的吗?有毒有害吗? 事实上,用辣椒精制作食品调料,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而是国内外通行的一种做法。不管是辣鸭脖也好,烤肉串也好,加饭酱也好,红油锅也好……很多产品中都有辣椒精的踪迹。只要有了它,产品想要多辣都能做到。于是,目前很多辣味食品的辣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辣椒精为何物 辣椒精到底是什么物质?它的成分又是什么?某韩国烤肉调味酱的研制者这样写道:“辣椒精以辣椒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各种调味品和食品中,它的主要成分是辣椒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形态为黏稠状深棕色液体。辣椒素含量为1.3%左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40%,总糖23%~25%,颜色诱人,味道纯正。” 查阅专业文章发现,所谓“辣椒精”的学名叫作“辣椒油树脂”,是从辣椒中提取、浓缩而得的一种产品,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它除了含有辣椒的辛辣成分之外,还含有辣椒醇、蛋白质、果胶、多糖、辣椒红色素等百余种复杂的化学物质。 辣椒精只是一个笼统含糊的商业叫法,只要含有辣椒素类提取物的产品都可以被叫作辣椒精,不过各产品间辣椒素等的含量可以有很大差异。自从1997 年贵州某公司首次将辣椒精投入市场以来,该产品的年销售量成倍增长。由于辣椒精的浓缩品目前国产率很低,多数都是进口的,特别是从印度进口的较多。资料表明,95%的辣椒素类原料来自印度。这种原料需要从非常辣的辣椒中提取,所需技术含量较高。 辣椒素是什么

那么,辣椒精中的所谓辣椒素,又是什么东西呢?化学分析发现,辣椒中的辛辣成分主要是辣椒素类物质,至少包括8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占约95%。生理活性最强的是辣椒素,它在医学上可用于消炎镇痛,有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并可降低某些炎症因子的作用,目前被用于关节炎和神经组织疾病的治疗当中;在军事上则可以用来制作喷射性防身器材,因为直接接触辣椒素会导致人体呼吸道以及眼睛黏膜的损伤,甚至能直接杀死呼吸道表皮细胞。研究还发现,辣椒素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可延缓铜离子诱导的血液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 不宜过分追求高辣度 由于在食品生产中直接使用辣椒有种种不便,而且辣椒的辣度也有限,辣椒精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令生产者欣喜不已。鉴于消费者对辣味的偏好,对“没有最辣,只有更辣”的追求,用辣椒精增辣给很多产品带来了好销路。 总体而言,辣椒精并不是非法添加剂,而是一种天然食品成分的提取物。不过,即便它是天然物质,一样有可能在加工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污染。例如,提取和混配时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可能带来残留,这正是辣椒精产品中注明有害物质残留标准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辣椒精取自天然辣椒,超量使用一样可能有害健康。这是因为辣椒精是辣椒中辣味物质的浓缩,它可以制造出天然辣椒所不能企及的高辣度,所以它对于口腔黏膜的损伤就更大。追求辣度刺激的人们不可不慎。 另外,皮肤、眼睛、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有损伤、炎症或有溃疡的状态下,千万不要尝试含有辣椒精的食品。双手在接触这些产品后,一段时间之内不要去触摸和揉搓眼睛,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