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2001年4月5日,位于美国东南部的南卡罗来纳州加姆登市,纵贯市内的一条大街换了名字,新名称为“海尔街”。为了表彰中国家电大企业海尔集团(山东省青岛市)对该市做出的贡献,市长将这条大街冠以该公司的名称。

2000年春天,该公司设在加姆登市、具有年产20万台规模生产能力的冰箱厂开始运转。以低廉的价格、新颖的造型、细致的售后服务为武器,不断开拓市场。加上来自青岛工厂的进口品,迅速占领了美国中小型冰箱市场25%的份额。

同时还销售其他各种产品,其中DVD起用原篮球选手迈克尔·乔丹做宣传。美国同业界杂志《电器制造商》2月号世界家电上市排名中,海尔越过日立成为第九名。

“如果不降低成本,松下的名字难免要从中国的微波炉市场上消失。”在上海浦东新区生产微波炉的上海松下微波炉森下猛总经理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去年11月,母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停止了在美国肯塔基州的生产,把工厂都集中到上海来,这和海尔集团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工厂的重组,预计在上海的生产量2001年将达到190万台,相当于前一年实际生产量的2倍。尽管如此,在中国大型厂家面前还是相形见绌。和以广东省顺德市为据点的新兴厂家格兰仕相比,只相当于其规模的八分之一。

大约7年前由一个服装厂转型而成的格兰仕,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70%,在世界上也占35%,堪称首屈一指的大企业。顺德工厂有1万名以上的员工,实行四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今年计

划生产1500万台微波炉。这一数字比自夸产量第一的夏普泰国工厂还要多出一位数。目前,格兰仕公司生产的微波炉,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全球市场占有率也高达35%;格兰仕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

“国际化”这个概念在一些企业眼里就是出口创汇,而且是给国外大公司做定牌,这种企业现在为数不少;“国际化”在另一些企业眼看来是自讨苦吃,“凭着12亿人口的中国市场的肥肉不吃,为什么要到国际市场去啃骨头?”

一、海尔的三个战略阶段

而海尔人认为,国际化不仅仅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海尔进军国际市场的目的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而是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定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