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

工作实施意见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主要以“三维数字社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三维地理基础信息、人口精细化管理、三维全景视频监控三大应用平台和各工作模块为依托,将基层政务管理服务中的百余项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实现了各级级部门的资源共享,为上下级绩效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确保系统高效运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管理运行制度,有效提升各级部门绩效考核力度,结合本区特点,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作为“民情流水线”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受到了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按照省委组织部吴部长的指示精神和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充分发挥“三维数字社会”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基层政务工作效率,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拓展为民服务渠道;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实现区级管理平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城市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组织架构

(一)“三维数字社会”工作领导小组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全区“三维数字社会”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及考核工作,制定“三维数字社会”相关工作的考核标准。

(二)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

1、负责全区各街道、各相关部门“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具体运行和部署工作;

2、对“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各工作模块中对应的街道办事处所属部门的基础信息维护、事件办理效率、窗口评议评价结果、城市管理事、部件处理量等进行考核;

3、负责将通过视频框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所发现的交通、环保、治安、城市管理等问题向对应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任务,对交办的相关问题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接受任务处理反馈、检查结案,对问题落实情况通过系统生成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和综合评定;

4、针对“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所接到的各类投诉、城市管理事、部件处理意见等统一进行受理(立案)、校核信息,通报相关责任单位予以核查并监督处置工作;

5、定期量化考核各街道、社区的网格负责人、楼院长对所属辖区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反馈情况,并记录归档,按季度在全区范围通报。

6、协调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维护错误,协助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街道开展各类人口信息统计工作。

(三)、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及职责

1.区直部门及重点单位:计生局、公安局、民政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公投集团、西湖街道、建兰路街道、西园街道、西站街道、西园街道、敦煌路街道、龚家湾街道、晏家坪街道、秀川街道、供电局、电信局、邮政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2.其他单位:兰州北科维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单位将根据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工作进展情况,逐步增加。

3.具体职责:

建兰路街道、西园街道、西站街道、西园街道、敦煌路街道、龚家湾街道、晏家坪街道、秀川街道:一方面负责关于本单位“三维数字社会”系统党建管理、计划生育、司法、武装、城建城管、统一战线、综合治理、民政双拥、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志愿帮扶、数字城管、经济发展模块的信息维护、业务办理、处理结果反馈;另一方面负责

本街道视频监控中心所发现问题的上报、下派、处理、反馈、汇总等。

计生局:

公安局:负责公安井盖、公安监控探头、公安警示牌、治安岗亭、消防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协助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负责对交警井盖、交警监控探头、控制箱、占道(行车道)停车、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出租车站牌、临时停靠点、交警标志牌、公共停车场(位)、交警岗亭等涉及交通秩序的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民政局:负责涉及城市地名牌、路名牌、门牌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遣返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规划建设局:负责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花架花钵、绿地构面、雕塑、街头座椅、喷泉、雨水井盖、雨水箅子、民用水井、涉及本单位的跨河桥等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管理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建设工地、工地出入口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整改工作。

交通局:负责涉及公交站点、公交站牌、公交候车亭、公交始末站、港监设施等公共交通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环保局:负责涉及噪音显示屏、工业废弃物和大气、水体、噪声污染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城管执法局:负责辖区内涉及无证经营摊点、越门经营、违法设置户外广告、乱搭乱建、抛洒滴漏、无证消纳渣土、人行道违章停车、乱堆物料、损毁绿化、建筑施工噪音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执法管理工作。

广电台:负责涉及本单位电视井盖、有线电视立杆、交接箱、标示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工商局:负责有店无照经营户和无需取得许可证的无照经营户、废品收购等相关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处罚工作。

供电局:负责电力井盖、电力设施(变压器、输电塔)、电力交接箱、电力标示牌、路灯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邮政局:负责邮筒(箱)、报刊亭、信息亭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水务局:负责其运行管理范围的供水设施(含上水井盖、自来水管破裂)和污水设施(含污水井盖和污水管道破裂)、消防供水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公投集团:负责涉及本单位建设且在养护期内的道路市政、环卫、绿化、街头座椅、雕塑、喷泉、雨水井盖、雨水箅子、污水井盖、跨河桥、水域护栏、水域设施等各类基础设施的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涉及本单位通讯井盖、网络井盖、通讯立杆、通讯交接箱、电话亭、标示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区级平台、“民情通”呼叫应答系统运行环境的维护工作;诊断与排除系统所涉及的全部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故障;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提供技术指导;负责各街道系统运行维护和应用的技术培训;负责系统软件的完善、优化、拓展和升级。

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还应完成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

交办的涉及本部门管理职责的其他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总目标

实现基层政务无纸化办公,动态化、精确化管理人口信息,数字化、信息化决策部署工作,各部门互相协作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二)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综合协调、分工合作、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主体唯一、回路闭合为基本原则。

(三)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总要求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全面、迅捷;

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立案、上报、下达、处置问题及时、有力;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各相关单位处置结果复核周密、完整。

(四)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对象

本意见所称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对象是指在“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涉及到各街道、各相关部门任何关于人口基础信息维护、城市管理的部件(含地下管网,下同)、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下同)。

人口基础信息维护:指包括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的详细信息、及办理相关个人业务的地点、时间、评议评价系统结果。

部件: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事件: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主要涉及市容市貌、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建筑施工等城市管理事件。

(五)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运行环节

1、工作监督:在“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区级平台中反应的:各区直属、街道相关部门人口信息的基本情况变更、流入流出情况、业务办理效率、评议评价结果均

由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监督、核查;各街道视频监控中心的城市管理、突发事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问题的上报、下派、解决时间、处理结果反馈的详细记录主要以各街道相关部门的信息为基础,各部门在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以委托专业机构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根据信息收集巡查网格划分,由信息采集员按责任巡查网格进行动态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运用信息采集器实时上报监督指挥中心,使发现的问题迅速纳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系统流程并快速流转。

2.案卷建立: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将接收到的上报信息,即时登记并根据事件、部件属性进行分类立案并通过系统流程进行派遣。

3.任务派遣: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根据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各对应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对职责不清等原因无法直接派遣的,予以协调解决。

4.任务处理: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根据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指令,按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对部件进行维护或对事件进行处置。

5.处理反馈: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处置后在规定的办理时间内将工作任务完成和复核请求信息反馈给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及时对反馈案件进行校核。

6.核查结案: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接收到责任单位上报的任务完成和复核请求信息后,发送指令给专业采集人员,由采集人员及时对工作任务的办理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并把核实信息报送到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完成工作任务归档、销案等流程,符合结案标准则完成系统流程进行结案,否则重新进入系统流程进行二次抄告。

7.综合评价:通过数字城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各单位的工作过程、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一是通过手机定位技术及采集信息的有效率,对信息采集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信息采集公司进行考核评价;二是结合问题及时解决率,对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考核评价。

(六)”三维数字社会”的运行时间安排

1.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市区开展”三维数字社会”试运行。

2.2010年4月1日起,正式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其他街道、镇推广。

四、问题处置

(一)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明确的,各责任单位应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时处置。

(二)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不清可作为无责任主体单独立项归类,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按“属地管理、责随权走、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落实责任。

(三)对”三维数字社会”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问题,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问题需及时处置,但无法及时分清责任主体的按“先解决问题后落实经费”和“分清责任”的原则处置:

1.政策原因形成的问题或辖区之间边界不明确的问题,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责任单位应先行协调解决,情况复杂的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2.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应急处置,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责任单位应先行实施,情况复杂的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3.产权、责任属市级部门的问题,通过数字城管网络派发到相关单位,派遣后不整改或推诿的,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进行督办,市级部门的问题处置率将纳入桐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考核;

4.因难以查处的违法行为引起的问题,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责任单位协调处理。

5.需落实(追缴)的资金,事后能明确责任主体的,应由责任主体落实;确属无责任主体的,市财政每年应落实一定的预处理资金,作为“代整治”经费,事先予以拨付。

五、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指定专门的”三维数字社会”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受理人员,配备专门的工作电脑并连接政务电子专网。指定的受理人员要熟悉电脑操作,并熟悉本单位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各单位要加大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效能监管。

(二)制度保障。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制订和完善”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数字城管事件、部件管理规范、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三维数字社会”操作流程规范等相关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规范。

(三)资金保障。财政部门要把数字城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和数字城管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并为数字城管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提供经费保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实施”三维数字社会”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是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趋势。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以解决问题为立足点,制定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要求,切实加强”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的领导,确保”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形成合力。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立足”三维数字社会”问题的解决率等标准和要求,参与、理解、配合和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加强沟通联系,主动协作配合,顾全大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三)强化管理。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着眼长远、立足长效,尽快健全本部门”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网络体系,确保组织严密、操作规范。认真、仔细、慎重地处置好每一个案卷,负责、灵活、高姿态地对待责职交叉问题,严肃、及时地处置好应急问题。对突发事件应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四)明确专人。要“定人、定岗、定责、定时”,落实专人负责数字城管的接处、办理工作,工作时间与监督指挥中心同步。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三维数字社会”业务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三维数字社会”的处理流程,提高相关工作技能。

(五)注重实效。”三维数字社会”技术含量高,工作任务重,操作难度大,各部门须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围绕“扩展长效覆盖率、降低问题立案量、提升案卷办结率、提高案卷派遣率、压缩延期缓办率、减少重复交办率、杜绝虚假反馈率”的目标,有针对、有实效、有创新地开展好工作,提高”三维数字社会”的问题解决率。

(六)加强宣传。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加强对”三维数字社会”法律、法规和政策、成效的宣传,及时向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报送信息,利用网络、简报、宣传橱窗及图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组织力量、集中时段宣传”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效性,提高市民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实践中来,营造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三维数字社会”运行实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对”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实施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桐乡市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一、总体目标

年度全市”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达到85%以上。

二、基本思路

将”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相关部门年度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考核,旨在落实“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三维数字社会”运行实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充分体现“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强化管理的主动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和准确。

三、实施步骤

“三维数字社会”问题的解决率考核评价实行“月度分析、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的办法,并分试运行期考评和正式考评两个阶段。

(一)试运行期考评阶段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

具体工作:

1.在”三维数字社会”试运行阶段,实行试运行期考评。对问题解决率考核评价办法进行试运行,视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为正式运行前形成问题解决率考核评价模型及参数构成提供依据。

2.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按月分别对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的问题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召开月度分析会。

3.做好问题解决率情况的统计,对结果数据进行交流核实、释疑解惑后,将试运行期考评结果以”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简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

(二)正式考评阶段

从数字城管系统正式运行之日,即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具体工作:

1.围绕”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按月分别对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的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召开月度分析会。

2.做好问题解决率情况的统计,对结果数据进行交流核实、释疑解惑后,以”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简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

3.正式运行后,”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的考核评价结果将纳入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三、考评主体

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实施全市”三维数字社会”考评工作。

四、考评对象

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为考评对象,第一批包括:公安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梧桐街道、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广电台、工商局、供电局、电信局、邮政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水务集团、公投集团、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科技会展中心、港华燃气公司、泰爱斯热电厂,以及其他涉及城市事件、部件的相关责任单位:桐乡市水吟净水设备有限公司、嘉兴市新金桥物业有限公司、桐乡市润丰新世界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五、考评方式

(一)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的问题及时解决率计算公式

1.问题及时解决率:问题及时解决数÷应解决数

2.问题解决率:问题解决数÷应解决数

绩效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其中问题及时解决率权重为80%,问题解决率权重为20%;允许多次派遣次数设定为应解决数的3%; 问题及时解决数指问题按时或提前解决数,未出现缓办、延期、退回、重复派遣件。

(二)计算口径

1.处置时间:一般问题5月~9月为8︰30~11︰30和14︰00~17︰30;10月~次年4月为8︰30~11︰30和13︰30~17︰00,节假日、星期天除外;紧急问题处置时间视情况而定。

2.各环节时间:立案、派遣、督办、发核查、结案环节时间分别设定为半小时(特殊问题发核查时间不受限制);核查环节时间为1小时。

3.缓办、延期件:未超比例,缓办件在应解决件中扣除,延期件批准延期的时间在原标准处置时间上累计;超比例,缓办件不予扣减,延期时间不予确认。

4.退回件:再派遣到同一部门累计计时;再派遣到不同部门重新计时。

5.重复派遣件:二次(含)仅累计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处置时间,三次(含)以上全过程累计计时。

6.其他:(1)履行指挥职责的部门,派遣与处置一并作为及时率计时;(2)各环节及全过程处置时间分别以红、黄、绿灯显示,红灯表示超时,黄灯表示即将超时,绿灯表示尚未超时。

(三)紧急问题及特殊问题范围

1.紧急问题范围。

市政主要道路,人行道各类井盖缺失;消防设施(消火栓)、环卫取水栓、绿化取水栓大量漏水;杆线(电杆、路灯杆)、行道树倒伏或影响安全吊挂;污水管、化粪池满溢;突发性车行道、人行道、盲道破损塌陷;自来水管、热力管破裂;道路大面积污染和抛撒问题等。

2.特殊问题范围。

夜间大排挡、占道经营、游商;夜间占道灯箱;宣传广告断字缺亮;路灯、地灯、射灯缺亮;非装饰性树挂(如主要道路两侧晾晒衣物);低洼积水;早点摊等。

六、奖惩

“三维数字社会”的考核标准为:在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完成案件量的基础上,再根据解决率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评比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 行机制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分工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加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包括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的参与方,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让与机制,联盟成员都必须对联盟有“贡献”与“承诺”。“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共享,愿意让度部分利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分工可以用下图说明。 1.政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推动者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主要有三:(1)遴选产业与技术,即选择在那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一般而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聚焦于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2)协调推动,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同时,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3)政策支持,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4)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其主要任务在于:(1)提供创新资源。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2)参与研究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3)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须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这要求:(1)建立联盟信息交流机制。其内容包括资料交

企业运行机制基本知识

企业运行机制基本知识高级讲师杨国庆

一、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1、机制(Mechanism)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例如光合作用或肌肉收缩)时,常说分析它的机制。机制这个概念用以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人们后来将机制一词引入经济学的研究,用经济机制一词来表示一定经济肌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 2、经济机制 经济机制是表示一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由于机制是在经济肌体运行中发挥功能,所以又称为运行机制。一个经济肌体在整体运行中包含着它的各构成要素的局部运行。各构成要素都自成系统,各自都有特定的运行机制。 3、市场机制 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工业革命的发动是建立在市场运行机制基础之上的,或者说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生产力的成长过程是在市场运行机制的驱动下进行的。市场运行机制是经济社会化乃至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市场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所构成的。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关键机制,风险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机制,供求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保证机制。 4、企业运行机制 企业运行机制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的经营系统、技术创新系统、财务系统等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 5、企业经营机制,就是企业经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机制,即企业各经营环节内部以及各经营环节之间内在本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 企业经营机制又包括投入机制、转换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 6、企业创新机制,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动,保证企业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企业创新机制制约因素有利润分配机制、销售机制、价格机制和供给机制。 7、财务机制,它主要是由奖金、成本和利润等相互联结的价值范畴所构成的财务活动体系。它主要包括资金的运动机制、消耗的核算机制和财务成果的分配机制。 8、企业的经营机制、创新机制、财务机制三者相互制约,每一机制功能作用不足或扭曲都会对其他有关机制产生消极影响。 9、企业的经营机制、创新机制、财务机制是从企业硬件的运行机制来考察的,此外还有企业软件的运行机制,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的要素渗透到企业硬件运行机制的每个环节,并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整体运行机制。 10、企业运行机制构成图 二、企业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现该机制所涉及的机制 企业战略机制,就是指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的方略和策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效组合的总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机制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机制探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行机制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构成要素所构 成的稳定结构及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转方式和工作机理。它 包括八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目的、动力、环境、 控制、运行方式、运行程序和运行保障。这八个构成要素的功能的耦合形成了一 个整体上的综合效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这种综合效应的重要体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机制的科学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来一番变化,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 理论。”①这一番变化,是通过某种机制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行机制,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机理 及其运行过程所形成的综合效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有 机系统,这种自组织能力是通过它的机制的运行来体现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包括三个层次的基本含义: 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系统运行过程,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组 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的各个要素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 密联系,既各成体系,又按一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其二,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机制的各要素的功能如何以及这些要素是 按照何种方式组合起来的,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机制的整体功能。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中各构成要素的功能的发挥总是在整体的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机制的系统运行中与通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构成要素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的主体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由哪一个阶级, 哪一个政党来承担。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自己以及解放全人类的学说,它从不回避自己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并公开声明自己是代表着无产阶级利益 的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运行的主体应该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和中国共 产党。 中国近代史的历程表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完成中 华民族独立和复兴的任务。中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1919年五 四运动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的革命也由 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在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的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的目的 任何机制都不是盲目运行的,而是围绕着某个固定的目的运作的。无产阶级 的解放学说——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方向,具有顽强的生命 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它一旦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就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并 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不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 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这一目的是实现 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以及民族复兴的两大任务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没有别的目的可言。只有在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民族 独立和民族解放,才能进一步地加快工业化步伐,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

我国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浅析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浅析作者姓名:x x x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内容提要】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公共需求全面增长,公共服务严重缺失。一是 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不断。二是公共基 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教科文卫等公共事业地区差异巨 大。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后,城乡差别日益突出。四 是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健全,法制不够健全,信用缺失,各 种市场很不规范。新形势下的矛盾冲突和现实需要,要求 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出发,分 析了我国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 了相关的构建策略。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问题构建策略

目录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述 (3)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3) (二)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 (3)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4) (一)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偏差 (4)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4) (三)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 (4) (四)公共服务制度不健全 (5) 三、我国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一)理念上“官本位”“政府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5) (二)制度上缺乏法律规范体系和制度保障 (5) (三)经济上政府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所占比例较高 (6) (四)文化上公众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烈 (7) (五)技术上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8) 四、完善我国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策略 (8) (一)转变政府执政理念 (8)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9) (三)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大部制改革 (9) (四)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10) (五)推行公民广泛参与、“决策与共”的施政程序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我国大数据局模式与运行机制

01 我国大数据模式的逻辑设计与运行特点 (一)我国大数据局模式的逻辑设计 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设立大数据管理局是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有学者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和334个地市行政单位的机构改革方案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17个省(直辖市)、203个市(州、盟)组建了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亮点,大数据局的设立,并非政府机构的简单增加,背后蕴含的则是我国政府数据管理从单一化的行业管理迈向整体化的功能管理,并通过职责定位、权力运行、工作机制等加以实施。从本质上讲,大数据局模式的基本逻辑起点是政府数据业务的统筹治理数据效用价值的全面实现,核心在于建立数据管理组织体系与政府数据治理的逻辑衔接和方法进路。 大数据局模式与政府数据治理的逻辑关联数据治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过去政府机构的数据治理项目常常失败。其中各自为政、政出多门、数据封锁等孤立化、碎片化的组织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而大数据局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我国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快速推广,与其所秉承的数据理念、价值追求与目标定位密不可分。 1.大数据局模式是政府数据治理理念的组织化表现 从机构命名来看,“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数据资源管理局”“大数据与政府服务管理局”等不仅蕴含了政府部门要对大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的目标,也预示着对政府数据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与单一化、部门化的政府数据管理相比,尽管均需履行数据管理职能,但前者将数据视为政府资产与神经中枢,遵循着开放、共

享、价值、协同的数据思维,追求数据驱动型决策与数字化公共服务,兼顾了市场和社会对数据产品的价值需求;而传统数据管理体制,局限在数据的工具理性层面,注重的是数据收集、加工、存储等环节的专业化管理,专注于数据开放、跨部门数据共享等格式、标准、质量……微观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缺乏复杂环境下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的全局性考量,数据管理与行政工作的结合有限。 2.大数据局模式是政府数据治理实践的运行载体 总体而言,各地大数据局的职能定位集中在确定政府数据治理的理念、战略、行动方案,解决数据采集、交易、开放的格式、标准、技术等数据管理问题,拓展数据驱动型管理与服务在交通、城市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负责公共数据平台等政府数据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开展数字产业规划、指导以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电子政务等相关问题。职责任务的设计反映了数据理念上的整体性思维,即通过一体化权力运行贯彻政府数据开放、融合、共享的整体性部署与一体化建设。 一方面,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冲破现有数据管理的部门阻力,实现数据权力的政府体系内优化,推进数据资源的统筹规划与整体利用;另一方面,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资源调配力、社会动员力,将数据开发利用权力延伸到更多企业、社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激活数据经济的发展与智慧社会建设的加速。 (二)大数据局模式的运行特点 1.职能任务的集中化 与条块分割的政府数据管理层级节制体系相比,大数据局模式强化了数据管理职责的综合性,将分散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的数据管理权限进行优化归并、汇聚整合,并赋予相应的行政级别、权力和资源,形成了统一的数据宏观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运行框架(见下图)。从制度设计上规避了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的现象,以便建立标准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政府数据治理组织管理体系。大数据

幼儿园管理-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

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部分都市居民率先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科教兴国”的战略和科学普及措施的实施,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家长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选择让孩子进入名园、特色园,造成了这些幼儿园教育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幼儿园自身管理运行机制等内部因素的制约。通过集团化的自主经营管理,运用品牌效应,扩大优质幼儿园教育的规模,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园体制改革的趋势。 1994年9月,上海科技幼教集团的前身——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成立,这是上海徐汇区第一家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2001年9月组建上海科技幼教集团以后,为了尽快提高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以科研为先导,确立了“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以建立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幼儿园发展目标,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学前教育特点的幼儿园集团管理体制。 在我国,教育集团迄今仍是一种新生事物,关于教育集团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教育集团成因的探讨”和“国内外教育集团成功因素的分析”等方面;绝大多数只是对现有的综合性的教育集团的运营状况、发展模式等进行描述,而对学前教育这一相对特殊领域的幼儿园教育集团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至于对其内部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理论成因等进行综合性研究更是付之阙如。 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以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经营管理路径,合理配置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大规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际都市开放式的学前教育体系相结合的幼儿园集团管理模式,以促进幼儿园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纵向:组建集团的思路、组建集团的原则、集团管理的调控和对于集团管理模式的评价等方面;横向:在集团化模式管理下的各所幼儿园的内部运行体制,包括

公安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安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对策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安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机遇的同时又迎接新的挑战,公安工作应如何革旧鼎新、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辉煌呢只有克服旧的公安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谋划构建现代公安工作新机制。 主要问题: 一、在公安管理中,树立“稳定压到一切”的政治观念不太强。在日常公安管理工作中,有些基层派出所只顾做好手头工作,搞好学习教育整顿,处理日常事务,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在工作起来目的性、针对性不强,一旦忙起来,有时有些手忙脚乱,手头工作似每项都重要,没有中心工作,这样以来,也没少出力,但是仍不见成效。 二、在基层的管理工作,有些基层派出所没有以“发展”为中心,没有从部门权力和利益的狭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工作的出发点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等现象。 三、派出所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体现在派出所硬件装备不够强,警力不够下移,科技强警还没有真正在基层派出所得到充分体现,另外有得建立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公安机关的领导主要从基层派出所听中逐级产生的制度。 主要对策: 一、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观,坚持把维护稳定摆在各项公安工作的首位。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全力维护稳定是职能所在,所以要坚定不移地稳定的各项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公安工作实线中,重点做到四个始终。一是始终保持对国际国内形势清醒的头脑。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和制胜权。要坚持信息先行,建立起国保、治安、文保、户政、出入境、技侦、网监等部门组成的信息会商机制,强化对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测,研判和跟进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产业技术经验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完整版

产业技术经验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分工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加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包括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的参与方,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让与机制,联盟成员都必须对联盟有“贡献”与“承诺”。“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共享,愿意让度部分利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分工可以用下图说明。 1.政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推动者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主要有三:(1)遴选产业与技术,即选择在那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一般而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聚焦于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2)协调推动,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同时,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3)政策支持,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4)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其主要任务在于:(1)提供创新资源。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2)参与研究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3)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须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这要求:(1)建立联盟信息交流机制。其内容包括资料交流机制、人员交流机制、高层互访机制、情报互通机制、联盟语言选择制度等。(2)建立联盟高层协调机制。包括高层互访制度、高层正式磋商制度、高层非正式磋商制度、高层对话交流制度、高层私人交流与友谊缔结等。(3)建立联盟的危机处理机制。包括冲突文化协调制度、危机防范与预警制度、争端处理制度等。(4)联盟文化冲突处理机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建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吴金希彭锐 [摘要]从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体制、宏观管理机制、场馆内部管控体系、场馆本身的服务管理理念等方面系统剖析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科普基础设施运行机制问题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ages in the operation systems in Chines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frastructure,such as the social funding systems,the macro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national level,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n the infrastructure units,and the service standards of the infrastructure,etc. Keywords:science popularization;infrastructure;operating mechanism;problems 一、引言 科普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科学普及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科普能力的前提,是公民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最直观的工具和最方便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以科技博物馆、科技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普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科普设施代表的是科学精神,传播的是现代文明,弘扬的是先进文化;一个民族对待科普基础设施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这个民族文明的进程、公民素质的高低以及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创建和完善适应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需要。 理论上讲,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凡是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技术传播、教育与普及功能的相关设施都可以称之为科普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5种典型形式:其一,科技类博物馆,包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等综合性科普场馆;其二,专业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由企业和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的,专业性比较强;其三,基层科普设施,主要指在城乡社区内设置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其四,科普大篷车,主要指以“流动科技馆”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的车辆及车载资源;其五,数字科技馆,主要是指通过数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数字信息系统。 “机制”本身有结构、机理、流程、制度、方式方法等含义。就科普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而言,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命题:既包括宏观的公共管理政策,又包括各种场馆内部的管理体系完善问题;既涉及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又涉及政府有关的财税政策;既要从国家、科协、科普场馆角度分析问题,又要从公众理解科学的习惯和文化的角度看问题。 为简单起见,本研究主要在“政府—社会力量—科普基础设施—受益公众”这样的框架之内考虑管理和运营机制问题,探讨政府、社会团体力量与科普基础设施的关系、科普基础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 ——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 摘要: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高校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首次将协同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讲话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对积极推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地区间的协同创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等相关问题,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促进协同创新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推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化、常态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协同学理论。协同学作为自组织领域的一个理论分支,发源于自组织又不同于自组织。自组织理论是探讨系统演化中协同过程和机理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和协同学是研究自组织过程的系统科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总结报告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订单式园-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总结报告 2014年4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订单式园-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运行机制总结报告 自示范校重点专业确立以来,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汲取学前教育新理念,依托自身优势,加强园校合作,实施园校合作战略,与一批市、区级优质幼儿园进行了深度合作。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形成了体现中职教育特征、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园-校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形成了政府主导的调控机制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凉州区委、区政府,凉州区教育局在政策、行动上对我校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激励学校与幼儿园积极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园校合作基地,形成了政府主导的调控机制。 二、形成了合作双赢的利益机制 在重点专业建设中,我们注重对园-校合作内涵的深入挖掘,不断拓展合作的空间与内容,促使幼儿园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专业师资的培养,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以及吸纳毕业生就业,实现了合作的深层次、全面化。 用人单位通过“订单培养”,最直接地表达了他们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最直接地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直接地参与到了教学的

全过程,因而实现了幼儿园对人才“即插即用”的要求。为幼儿园储备了教育资源,补充了新鲜血液。 学校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园-校合作”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此外,也增强了学校的市场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在实现园校深度合作中,建立了合作双赢的利益机制。 三、形成了章程协议确定的义务约束机制 为了促进园-校合作的长效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并建立配套的课程、师资、设备以及实习实训考核办法,使合作制度化。 2012年,借示范校建设的契机,成立了园校合作管理委员会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园校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幼儿园与学校共同制定《园校合作管理制度》、《园校合作委员会章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教职工援助实习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协议》等相关制度及措施,建立了人员互通、实习共管、基地共建、人才共育、经费保障机制,极大地增强了用人单位在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责任感,有效推动了园校深度融合。 四、形成了机构健全的组织保障机制 重点专业确立以后,我们重视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园-校合作管理委员会”,形成了机构健全的组织保障机制。 (一)成立了“园-校合作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学校主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活动场所。 一、实训基地要素分析 实训基地从宏观、静态层面具有五个要素。主要有实训基地的存在空间、经费来源(包括用房和设备的所有权)、经营主体、活动领域(实训实习活动的内容)、社会价值(主要指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要使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实训基地不仅仅是资金筹措、设备添置等筹建问题,更是一个运行机制的创新问题。从实训基地的社会价值,可以分为“教学型”实训基地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一般,“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的是“消耗性”实训实习活动,“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的是“生产性”实训实习活动。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

LPL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LPL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产品设计开发实行LPL制,分成D系统和E系统为中心的两个主要阶段。LPL全程负责项目的协调和推进,DPL和EPL负责两大阶段实施过程中相关资源的协调和项目推进。 LPL项目管理制人员结构 备注:DPL根据LPL参与开发设计的程度可由LPL兼任。 LPL来源:技术中心资深且人际协调能力强的高级工程师。 DPL来源:技术中心有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主设计师或高级工程师。 EPL来源:制造部门有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 LPL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LPL项目管理制的核心在于突破职能部门界限,将不同部门的项目参与人组织成“流程工作小组”,将职能型组织转变成临时性的流程型组织,项目结束即解散。 ?LPL负责从立项到新品市场跟踪改进的全程推进和协调,在项目中对DPL、EPL、MPL、SPL和QPL直接领导,负责对相关负责人项目奖励的考评。职能部门不配合、不支持而造成研发流程不畅甚至中断,可征得总

裁同意后对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员进行处罚。LPL由总裁任命和充分授权,由技术总监考评。 ?DPL(可由LPL兼任)是研发流程中D系统的一级节点,负责D系统内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协调和推进,在项目中对他们直接领导,并负责对他们项目奖励的考评。 ?EPL是研发流程中E系统的一级节点,负责D系统内二级节点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推进,在项目中对二级节点人员直接领导,并负责对他们及所在部门项目参与人员的项目奖励进行考评。 –EQPL、EGPL、EBPL、EPPL是E系统内的代表各职能部门的二级节点,分别负责质量、工装、采购和生产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推进, 分别对各自部门参与人员进行项目奖励考评和分配。 ?DPL对研发设计人员以及EPL对二级节点部门的考核结果应经LPL同意。?各节点负责人由职能部门推荐,LPL、EPL有权否决和选择。DPL有权否决和选择开发设计小组成员,一年中经推荐但最终没人接收的设计开发人员自然淘汰。 ?在LPL项目管理制中,职能部门领导的职责之一是协助部门PL(节点负责人)协调本职能部门工作安排,促进研发流程顺畅。职能部门领导对研发流程的贡献是年终考评的一项。 ?在LPL项目管理制中,流程参与人员应明确自己在项目工作中的直接领导是PL而非职能部门领导。他们在流程工作中的利益由PL决定,而非职能部门领导决定。 ?MPL、SPL、QPL分别是行政、销售和市场质量跟踪的三大节点。项目中不另行奖励。 ?LPL项目管理制加强后,出现项目延期由LPL对节点人员和相关部门作阶段性考评,原部门间考核相应取消。 ?LPL项目管理制加强后,每周LPL协调会数量可以逐步减少,范围可以逐步缩小。技术总监的精力应转移至公司研究和开发的长期战略。

系统运行机制构建与[企业运行机制的界定和构建]

系统运行机制构建与[企业运行机制的界定和构建] 运行机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主体机制。下面跟着一起来探讨企业运行机制的界定和构建。 界定企业运行机制应该考虑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企业运行机制的载体,应该具有结构性,即企业内部参与经营活动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第二,企业运行机制的内核,应该具有运动性,是在一定结构中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三,企业运行机制的表现,应当具有功能性,或者说是一种功能的发挥,即在特定结构中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结果。 据此,我们给企业运行机制所下的定义为:企业中参与经营活动的诸要素在特定组合方式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特定功能。 企业运行机制内容的界定

由于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的有机体,企业运行机制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企业运行机制内容的表述也会不尽相同。比如,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企业运行机制,企业就是一个不断投入各种要素,产出商品(包括知识)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需要有投入机制、转换机制、调控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等内容。再比如,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研究企业运行机制,则资产的转移机制、劳动力流动机制以及企业的破产与兼并机制都会成为基本内容。 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新的运行机制,就是要在对传统计划体制下企业运行机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还原企业的本来面目,使企业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统一,人、财、物的有机结合,产、供、销的有机衔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运作主体,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 一、行政驱动:传统体制下的企业运行机制 传统体制下企业运行机制的一般特点是行政驱动,即企业的一切活动毫无例外地都由国家行政指令来启动,企业本身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行政性单位。这种企业运行机制主要有如下特点: (1) 在决策机制方面,具有高度集中性。从资源的配置、资产的评估和处置、人员的安排、产品的生产和定价,直至收益的分配,

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探索理事会制度来解决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黑龙江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为例,探讨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探索理事会制度来解决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以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服务转型升级的新需求。 1 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建设 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理事会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理事会组织机构的健全,应重点加强理事会组织机构建设。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结构见下图。 1.1 组织机构。 1.1.1 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职责是执行理事会决议;实施理事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理事会提交职业教育发展议案;审议和接受新的成员单位;决定理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主要内容。 1.1.2 理事会秘书处。为理事会常设机构,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为提高校企合作理事会秘书处工作效能,学院将理事会秘书处设在国家骨干建设办公室,能够进行有效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有力保障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功能的发挥。 1.1.3 区域合作委员会,作为职教集团的分支机构,成为在区域中校企合作的平台。 1.1.4 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主要承担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合作研发。 1.1.5 专业项目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项目组织与实施机构。 1.1.6 信息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对理事会成员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管理,推进理事会成员单位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1.1.7 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管理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创新集群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三、创新集群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创新集群的管理模式 由于具体的产生条件和发展环境多种多样,创新集群的管理模式是不可穷尽的,甚至可以说,每个创新集群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每个创新集群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对创新集群的管理模式只能进行大致的分类,分析其中关键要素与管理行为。总的来说,创新集群主要由政府机构及其委托的公共协会等组织来进行管理的,这些管理组织连接和协调着企业、大学和研究中心、中介组织等不同的创新集群相关主体,保障着集群的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各国创新集群的建设实践情况,可以发现创新集群的管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服务型和混合型等3类。 1、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政府主导型创新集群管理模式是指政府对创新集群的建设规划、组织协调及其发展运行进行直接管理的模式。许多创新集群在建设和成长阶段的初期由于综合优势不明显,条件不充分,因而需要政府作为推动力。此时,政府的管理行为以集中管理为主,较多地进行直接地组织和推动,以促进创新集群发展的进程。 这一发展模式往往需要建立创新集群的管理组织机构来履行政府的管理职能,对创新集群的各种事务管理也纳入所在区域的政府行政管理范围,一般有着明确的创新集群发展目标、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政府在其中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管理集群的各类相关主体,强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如发展某种产业、建设创新新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这类创新集群一般会通过政府支持的引导性项目,培养核心能力,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这样可以降低成长和发展中的风险,对于发展一些高风险、高研发成本的行业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主导的创新集群管理模式具有规划性强、集中统—、权威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