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搏器随访的现状和进展

起搏器随访的现状和进展

起搏器随访的现状和进展
起搏器随访的现状和进展

CIED随访的现状及进展

苏晞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CIED),包括普通起搏器、ICD、CRT-P/D等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是20世纪重大医学进展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不断改进,CIED的植入手术也经历了从外科到内科介入,从有创到微创的过程,与早期相比,植入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降低。但是,CIED的成功植入只是整个器械治疗的第一步,为了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发挥起搏器的最大治疗效应,尽量延长起搏器的工作寿命,对植入术后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起搏器程控随访,术后起搏器程控随访是整个器械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我国,随着CIED植入数量的不断增加,起搏器程控随访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面临着以下诸多挑战:1、不断增长的CIED植入数量,使程控随访工作量明显增加。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起搏器治疗适应证的不断拓宽,CIED的植入数量逐年增加。在我国,自1980年开始统计,当年植入215台,1991年开始突破2000台,以后每年递增10-15%,目前每年的CIED植入数量已超过4万台。而在全球,目前已植入的CIED总量已经超过1千万台,并且以每年80万台的数量递增。如果按照人均每年随访2次计算,CIED术后程控随访的工作量极其巨大。

另一方面,经过50余年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已经由最早的固率型起搏器发展到全自动型起搏器,以及植入型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等。植入性CIDE的种类较前增加,功能较前更加复杂,因而CIED 随访的难度较前明显增加,对起搏器随访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

2、CIED术后失随访的比例仍然较高

尽管得益于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患者就医条件较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起搏器术后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访率,而我国起搏器术后的失访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有研究统计约60%的CIED患者至少有过一次术后失随访。分析起搏器术后失访的原因可能包括:1、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

较前提高,因而去医院定期程控随访的观念逐渐淡漠,导致依从性逐渐下降。2、国内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偏低或对医生缺乏足够的信任。3、医生对术后随访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生仍存在“重手术,轻随访”的认识误区,与患者沟通时,没有强调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失访。

3、目前常规门诊随访模式已不能适应起搏器程控随访的需要

根据2000年加拿大起搏器随访指南制定的随访计划:⑴植入起搏器后72h 内;⑵植入起搏器后2周和12周;⑶植入起搏器后6个月;⑷之后每年随访1次直到电池耗竭期;⑸一旦发现电池接近耗竭,随访要缩短间期,以便及时更换起搏器。而我国大多数中心的起搏器常随访策略是:术后1周内,术后1月,3月,6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当起搏器接近电池耗竭时,缩短至每3-6个月随访1次。目前随访工作日益繁重,而我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或交通成本高,以及患者依从性不高,往往使得常规门诊随访不能顺利进行。此外,这种定期到医院随访的模式使得患者每两次随访期间出现的问题不能得以及时发现,因而不能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更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另外有资料显示,约有67%的患者门诊常规随访的结果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必要的。由此可见,一方面常规门诊随访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起搏器随访工作,而另一方面却又导致宝贵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甚至浪费。

为了应对CIED程控随访工作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人员及起搏器厂家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并取得明显的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专门的起搏器随访中心,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起搏器术后管理。

建立专门的起搏器随访中心,这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近年来,国内大型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建立起搏器随访中心也成方兴未艾之势。通过成立专门的起搏器随访中心,一方面能够增加起搏器随访医务人员的数量,提供更多的场地和专业设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起搏器随访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高效的术后程控随访。另外利用现代数据存储技术,随访中心能为起搏器随访患者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并且长期保存更多的程控随访资料,为患者以后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2、起搏器远程监测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门诊随访模式

二十余年前,起搏器远程监测在发达国家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统计,

全美国已经有超过200家起搏器远程随访中心,覆盖了几乎所有起搏器术后患者。在国内,1998年第一家起搏器远程随访中心在北京阜外医院成立,随后,数家大型心血管病中心也相继建立了起搏器远程随访中心,但迄今为止,只有极少数术后患者纳入到起搏器远程监测的范围。考虑原因既与国内卫生条件有关,也与远程监测的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有关。

早期起搏器远程监测都是通过有线电话(TTM)来完成,只能监测诸如电池耗竭等少量的信息,尽管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研究显示通过该系统发现植入器械功能障碍和参数设置不适当的效率(0.3%-1.0%)低于常规门诊随访(5%-8%)。近年来,得益于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器远程监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的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储存大量与植入器械和患者心脏情况相关的信息,并且以存储-发送和事件触发的方式进行监测。目前国际上4家主要起搏器生产厂家都推出了远程监测系统,包括:①百多力的Home Monitoring;

②波士顿科学的Latitude; ③圣犹达的https://www.doczj.com/doc/471888862.html,; ④美敦力的Carelink系统。

上述远程监测系统通常有两种工作模式,一为无线模式,其二为有线模式。无线监测方式要求植入的器械内装有微天线,能将器械和患者的资料自动发送到体外的接收器,而接收器将接收的信息转发到监测中心,医生通过互联网读取监测中心存储的信息或接收紧急情况下发送的信息,从而对植入器械的功能和患者的疾病状态做出快速诊断,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干预。无线监测方式不需要患者进行操作,方便快捷。而且还能在心脏事件或器械出现故障时自动触发,监测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到事件的具体情况。

有线工作模式是患者通过体外装置(具备部分程控仪功能),查询器械和患者的相关资料,再通过普通电话线或网线将信息传递到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再将患者的资料分送给医生,医生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料和发送治疗意见。这种监测方式发送的信息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安全可靠。但是需要患者进行操作,对少数患者可能无法有效使用。

与传统的门诊随访方式相比较,远程监测的临床应用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包括:①目前通过远程监测方式获取的器械信息和患者资料,信息量较前已经明显提高,与门诊随访方式获取的资料相近。②通过远程监测方式,减少了患

者及医生的负担,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③与门诊随访比较,远程监测可以更早发现器械故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使医生能够更及时地进行适当的干预。有研究表明,在ICD患者中,远程监测可以更早地发现导线及器械故障,减少由此引起的误放电,在远程监测下不适当放电的发生率为27%,而采用传统门诊随访不适当放电的发生率为53%。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远程监测,可以降低CIED植入患者远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总之,远程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起搏器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一种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全新手段。尽管作为新生事物,远程监测技术仍存在缺点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预期随着该技术在临床更广泛的应用,更多CIED 患者将从中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1、Haran B,David S. Remote monitoring and follow-up of pacemakers an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Europace (2009) 11, 701–709.

2、林坚,鲍菊敏,徐江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随访失访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3)312-314.

3、Erik O. Udo1, Norbert M. van Hemel etal.Pacemaker follow-up: are the latest guidelines in line with modern pacemaker practice? Europace (2013) 15, 243–251.

4、戴研,杨杰孚,周玉杰等,家庭监测系统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3,28 (1)29-32.

5、孙宝贵,张锋,刘少稳. 植入性心脏电器械的远程监测系统.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25(6)478-481.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磁共振与远程监测 真实世界中,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MRI检查的真实需求,然而心脏起搏器患者是MRI的绝对禁忌症。现有的兼容MRI起搏系统,如Accent起搏系统,拥有完备的MRI兼容电极,具备安全、方便的MRI检查条件,提供了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的一体化全面解决方案;不仅起搏器可以兼容核磁,ICD、CRTD也相继推出可以兼容核磁的型号。但实践中能否安全、有效、顺利的进行MRI检查,需要心内科和影像科的共同协作。 有研究表明远程检测可以降低全因住院率及因住院而产生的卫生服务费用。尽管在各种植入式心脏装置中RM 都有这种作用,但是它在CRT-D 植入患者中的效果却最明显。另一项研究表明远程检测降低心衰患者总死亡率的61%,ESC指南也将具有远程监测的植入器械作为IIa类推荐。总的来说,ICD以及三腔起搏器患者安装远程检测有很大收益。 植入式心电监护仪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其实由来已久,之前主要用于发作不频繁但伴随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其能连续检测心电活动1~2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这项心律失常的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心电监测及记录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逐渐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埋藏在患者皮下,长期监测患者在各种情形下的心电图。监测的时间长,医生可通过遥测技术对其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复制和分析,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但由于该装置为侵入式检查、费用较高,目前临床上仅用于少数晕厥原因不详、怀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但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研究证据的增多,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定会给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电极导线可能磨损断裂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个无需静脉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囊袋的心脏起搏系统相比传统起搏系统有很多优势。无导线起搏技术避免了导线的静脉植入与存留,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无导线起搏器均为单腔起搏,无法提供双腔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为了减少术后伤口出血、血肿、电极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往往要求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常规沙袋压迫。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新课题,如沙袋的重量,沙袋原料取材及制作,沙袋固定装置制作,沙袋压迫时间及方式的护理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1 沙袋制作材料及重量 王潆潆【1】调查结果显示:有35.9%医院使用细沙,有19.2%医院使用软包装输液袋装水,有12.8%医院使用决明子,有32.1%医院使用袋装盐。杨欣【2】指出普通沙袋在应用时存在重量不均衡,取材不方便,沾上血后不易于拆洗及缝制后易于漏沙,容易污染伤口等弊端,针对上述缺点其自制水袋用于心导管介入术后止血,将500 ml百特注射液空包装袋先浸泡消毒,然后注入500 ml凉开水,用一次性中单包裹1~2袋,用胶布固定封口即制成0.5 kg 或1 kg的水袋。刘柳,杜丽虹【3,6】临床工作中采用盐袋代替沙袋行压迫止血,应用未开封盐袋500g装进合适的布袋中,方便简单实用。某些医院应用决明子制作沙袋是因为决明子具有抑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无毒副作用【4】。国外文献【5】报道,常规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方法是在穿刺点入口处压迫一个重量从2.5~4.0kg不等的沙袋。从目前国内检索到的文献报道较多的常用沙袋重量为0.5-1kg,一般情况下应用0.5kg沙袋,如果病人出血较多或凝血功能欠佳的应用1kg沙袋,并相应增加压迫时间. 2沙袋外套材料 沙袋最开始应用时直接放置囊袋上方压迫,因无固定装置沙袋容易滑落,病人活动严重受限,容易引起肩关节僵硬疼痛,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研制出比较实用的沙袋固定装置。杜丽虹等【6】应用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用毛巾块做好的可容纳盐袋的口袋,四个角上缝有四条系带,方便操作,增加了固定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四头带沙袋固定袋的缺点是由于交叉打结,致使局部高耸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针对伤口沙袋压迫容易移位,传统的人工压迫费时费力和简易四头带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的问题。梁宝珠【7】研制出一种H型沙袋固定带,其具有可使砂袋固定稳定,患者在移动体位或采取侧卧位时砂袋不移位、不滑落的优点,患者感觉舒适。王益【8】自制沙袋包扎带采用棉布制作沙袋口袋为一22X22cm的正方形开口袋,正面开口处重叠5cm以防沙袋外露,开口袋正面缝一5cmX25cm松紧带,松紧带顶端垂直缝一10cmX(75cm+75cm)双层扎带。此固定带外观平整,患者活动方便,不易移位,可避免局部皮肤损伤。金红妍【9】用白色纯棉布制成约长18cm、宽12 cm的布袋,一侧长边有开口,内装0.5 kg沙袋,开口处安装拉链,布袋的一面固定粘布。在一侧短边中间固定约宽6 cm、长45 cm的长条形袋,袋的尾部有固定粘布;另一侧短边中间固定长约6 cm、宽2 cm的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连接与对侧相同的长条袋,在此长条袋近端1 /3处,连接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连接长条带约长3 cm、宽6 cm,袋的外端有粘布,用此沙袋固定装置压迫时病人感到舒适、安全,还可根据肥瘦调节松紧。费红【10】制作一款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专用病服,该病服采用纯棉布和尼龙粘带制作而成,该病服的前胸片上缝合了沙袋口袋,能有效固定沙袋,但该病服尺寸较大,不适用体型瘦小的患者,由于病服遮盖身体的面积小,在保护隐私及保暖方面存在不足。郑英花【11】研制一种随体稳定、保暖舒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肩部固定器。该肩部固定器纯棉布制作穿着舒适,固定性好,且保暖。郭海燕【12】自制防滑加压带固定沙袋,方便简单易于操作。沙袋固定装置从无到有,并在不断完善中,应用沙袋装置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使过去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1960年美国人Greatbatch制造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20世纪 70年代,更符合房室顺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DVI)及能治疗各种心动过缓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被开发出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除了轻量化、小型化的改进外,还出现了程控和遥测的功能。90年代,出现了 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频率自适应起搏器(DDDR)。目前,性能更高的双心室/双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也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ICD对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美国的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的百多力,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ICD价格很高,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由于经济原因,ICD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植入率非常之低。同美国相比,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 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ICD需要有成熟的半导体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做后盾,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够生产ICD的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我们半导体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超 过2000亿美元,现在每年半导体进口的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的金额。近年来,国家已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大力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国产的ICD产品出现。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 000多例患者成功植入了S-ICD。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 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无线心脏起搏器 虽然全世界已有数百万人安装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但这种心脏起搏器并非没有任何问题。心脏起搏器虽然尺寸很小,但外科医生还得切开病人心脏附近才能安装设备,然后连接到线上,再把电刺激引导到心脏肌肉附近。这些微小的导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使过去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Pacemaker)。1960年美国人Greatbatch制造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20世纪70年代,更符合房室顺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DVI)及能治疗各种心动过缓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被开发出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除了轻量化、小型化的改进外,还出现了程控和遥测的功能。90 年代,出现了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频率自适应起搏器(DDDR)。目前,性能更高的双心室/双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也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ICD 对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美国的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的百多力,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ICD价格很高,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由于经济原因,ICD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植入率非常之低。同美国相比,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ICD需要有成熟的半导体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做后盾,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够生产ICD的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我们半导体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现在每年半导体进口的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的金额。近年来,国家已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大力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国产的ICD产品出现。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000多例患者成功植入了S-ICD。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无线心脏起搏器

10-3心脏起搏器诊疗护理规范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诊疗及护理规范 一、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诊疗规范 我科医护人员对于起搏器适应症严格按照2013ESC心脏起博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植入性心脏起博治疗》指南,所有人员能明确掌握指南内容。目前主要的适应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严重的心跳慢、心脏收缩无力、心跳骤停等心脏疾病。 科室相关人员能清楚掌握:1.窦房结功能障碍永久性起搏治疗建议:包括I 类适应证;IIa类适应证; IIb类适应证;III类适应证。2.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永久性起搏治疗建议:包括I 类适应证;IIa类适应证; IIb类适应证;3.慢性双分支和三分支阻滞永久性起搏治疗建议: 包括I 类适应证;IIa 类适应证。4. 心肌梗死急性期后永久性起搏治疗建议: I 类适应证;IIa类适应证; IIb类适应证;III类适应证。5.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起搏治疗建议。 6.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起搏治疗建议。 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规范 1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焦虑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主要的心理反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开展给许多这类患者带来福音。但它作为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向患者介绍其病变的性质、起搏器安装的意义,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同时邀请已接受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从而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1.2 术前常规描记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密切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及QRS波和时限。观察并记录,备齐各种急救药品,核对除颤仪的性能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护理 1、预防电极移位。术后3d平卧或半卧位,严禁下床活动或右侧卧位,或限制手术侧肢体活动,利于电极与心室壁的紧密附着。翻身时动作轻柔。 2、预防伤口渗血、感染。局部砂袋压迫6~12h。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特别注意电极埋藏处囊腔小动脉出血。术后1周内换药,1/d,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拆线后观察有无感染。 3、观察心电图变化。术后3~5 d观察全程心电图,掌握起搏器阈值的变化(正常0.5~1.5V)及起搏心电图。通常是起搏心律与自主心律交替,无R-R长间歇。如果起搏器工作异常,患者会出现头痛、胸痛、眩晕、气促、嗝逆、抽搐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加强生活护理。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6周内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使电极移位。 5、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排除外界环境干扰。起搏器都有感知功能,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磁共振、超短波理疗、电热疗,磁疗,局部放射治疗、碎石,用手机及靠近雷达等均可抑制或触发起搏器。 6.安装起搏器后,患者首先应该避免高磁场的场所,注意保护患侧的肢体。除微波炉外,一般的家用电器对身体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但是患者应该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坐飞机,或者到医院做检查,都应该先出示卡片。 7.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如受到较大的撞击,或者患侧的肢体受压太大,体内的电极导线可能断裂,此时患者会感到晕厥或者黑曚,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术侧上肢不能做牵拉动作,防止电极折坏或脱出移位。 8.使用手机时使用另一侧肢体,手机和起搏器保持15厘米以上。 9..随访和定期调试、检测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求出院后最初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以测定起搏器功能。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平时患者应该每日自测脉搏2次,若自觉心悸、胸闷、头晕、或自测脉搏缓慢,应立即就医定期随访。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 桐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安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10月8日,Senning首次将起搏器植入到一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体内。此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例被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起搏器在人类治疗心律失常的道路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巨大作用,上述的首例植入起搏器的医生及研发首台体内起搏器的工程师以及接受首例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病人,这三人因对医学巨大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我国1962年10月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心外科医师率先安置了全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经心外膜起搏治疗)。1973年我国成功植入了第一台经静脉起搏器,几十年来心脏起搏器在我国各级医院得到了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 时代的进步和电子科学以及起搏器植入术式的进步使心脏起搏器得到了飞速发展。1962年,经静脉导线应用于临床,植入心脏起

搏器无需开胸手术。1964年,出现了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避免了固定频率起搏器不同步性可能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978年植入了第一台双腔起搏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愈趋完善,出现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参数的体外提取和程控、起搏器对心律失常事件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并可根据病人的不同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起搏参数使起搏器能更好地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和不同的病人。 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心动过缓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非心动过缓病症。上世纪70年代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个技术目前仍应用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中。1995年Bakker等证实了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益处,对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室内阻滞,特别是左束支阻滞,双心室起搏可使心室收缩再同步化,心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这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三腔起搏器)现已得到广泛应用。 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系以下三类: 一.严重的心跳过慢。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患者,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类型如AAI,VVI,DDD等。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迄今为止,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手段。这一伟大的技术已使逾2百万人在过去的50年中受益。正是有了起搏器,

起搏器随访的现状和进展

CIED随访的现状及进展 苏晞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CIED),包括普通起搏器、ICD、CRT-P/D等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是20世纪重大医学进展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不断改进,CIED的植入手术也经历了从外科到内科介入,从有创到微创的过程,与早期相比,植入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降低。但是,CIED的成功植入只是整个器械治疗的第一步,为了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发挥起搏器的最大治疗效应,尽量延长起搏器的工作寿命,对植入术后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起搏器程控随访,术后起搏器程控随访是整个器械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我国,随着CIED植入数量的不断增加,起搏器程控随访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面临着以下诸多挑战:1、不断增长的CIED植入数量,使程控随访工作量明显增加。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起搏器治疗适应证的不断拓宽,CIED的植入数量逐年增加。在我国,自1980年开始统计,当年植入215台,1991年开始突破2000台,以后每年递增10-15%,目前每年的CIED植入数量已超过4万台。而在全球,目前已植入的CIED总量已经超过1千万台,并且以每年80万台的数量递增。如果按照人均每年随访2次计算,CIED术后程控随访的工作量极其巨大。 另一方面,经过50余年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已经由最早的固率型起搏器发展到全自动型起搏器,以及植入型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等。植入性CIDE的种类较前增加,功能较前更加复杂,因而CIED 随访的难度较前明显增加,对起搏器随访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 2、CIED术后失随访的比例仍然较高 尽管得益于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患者就医条件较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起搏器术后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访率,而我国起搏器术后的失访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有研究统计约60%的CIED患者至少有过一次术后失随访。分析起搏器术后失访的原因可能包括:1、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

起搏器患者须知及随访

起搏器患者术后须知及随访 心脏起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心动过缓、过速均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威胁生命。对于这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时不能奏效,而植入起搏器或除颤器常常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1.起搏器术后能正常工作及生活吗? 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限制,埋植起搏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植入起搏器后的最初1-3个月,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日常活动没有关系,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也可以。需要注意的是,起搏器植入侧的上肢要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和/或电极导线发生移位。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随身携带病人识别卡,起搏器识别卡可以确认您是起搏器植入者,该卡中有关于您的起搏器的重要信息。 洗桑拿或热水浴原则上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如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严重血管病变没有干预),水温过高可能对您不利,请您在出院时或以后复查时征求医生的建议。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器。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的影响。 2.起搏器术后还需要服药吗? 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大多数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病人不要以为装了起搏器就有了保险。其实安装了起搏器的病人同样可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因而病人不能麻痹大意,仍需按时服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药物。 3.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是否会对起搏器有干扰?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绝大部分电子设备都不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比如微波炉、电视、收音机、立体声音响、吸尘器、电热毯、电吹风、电动剃须刀、除草机、烤箱等,均不会对起搏器造成影响。大部分的办公和商业设备,例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木材加工设备及金属切割设备等,同样也不会影响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不过,如果需要接触高电压工业设备,如发电设备、电弧焊接设备和强磁性设备,则可能会影响起搏器的工作,可以跟医生商量是否需要更换工作环境。应该说,起搏器不会受到永久的损坏,离开干扰后,它的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所以,如果患者怀疑起搏器受到了干扰,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远离自己认为的干扰源。 绝大数安装有起搏器的人在通过机场安全门或商店,图书馆防盗门时都不会有影响。只需按正常的步速通过安全门,而不要在门口徘徊或倚靠在安全系统上。如果在靠近这些安全系统时感到晕眩或快速不规则心跳时,只需离开这些系统,您的起搏器即可迅速恢复正常。要求使用手持式扫描仪检查,以便通过安检。但应强调,不要让扫描设备长时间在您的起搏器附近停留。 应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所有的磁疗健身器械。保证所有的常用电器接地,避免接触漏电的设备。使用手机时保证距离起搏器30厘米以上,使用无绳电话的原则同手机。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时,可能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有影响,具体听从医生的建议。如果开车,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如果起搏器是植入在腹部,则需要保护的部位相应的在腹部。

10-1心脏起搏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植入性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我院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体系,降低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关于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3〕61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或者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并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资格。 二、建立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领用台账。医院使用科室领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时,应索取产品供货商的合法证件,核对产品的规格、型号、失效期。认真填写领用台账,内容应有:产品名称、领用日期、生产企业、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编号、领用科室及领用人、发货人签名等。 三、临床使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前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四、使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科室应仔细核对产品标识(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单位、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序列号等),应建立产品使用台帐。使用记录(病历)应详细记录产品标识(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单位、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序列号等),能反应产品的唯一性,满足全过程追踪监测; 五、规范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使用:术前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使用心脏起搏器,术前谈话中应说明选择的类型,使用的目的、价格以及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向患者知情告知,同时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使用心脏起搏器的益处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发生风险后的处理内容。手术室核对并记录保存所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基本信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编号、检验合格报告、领用日期、手术日期、手术医师姓名、患者姓名(患者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2、术中所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产品合格证应粘贴在手术记录中。 3、手术医师按照产品的设计和使用要求进行植入安装和记录;手术室人员填写手术记录单;临床使用科室手术后及时填写《心脏起搏器使用登记表》,并与病历一同保存;器械商技术人员跟台,填写《心脏起搏器使用验收登记表》附手术医生签名提交至药械科,药械科填写《心脏起搏器登记表》

心脏起搏器注意事项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注意事项 1、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限制,埋植起搏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 2、刚植入起搏器的第一周,植入侧的手臂不要高举过头或剧烈活动。植入后的 三个月内,植入侧的手臂避免作剧烈活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 3、如果开车,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 4、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 5、洗桑拿或热水浴原则上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如有严重的心脏病(如冠心病 没有干预),水温过高可能对您不利,请您在出院时或以后复查时征求医生的建议。 6、性生活原则上不影响起搏器,而与原发病有关,请征求负责医生的意见。 7、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器。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的影响。 8、如乘飞机,出示起搏器卡可免除安全检查。 9、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所有的磁疗健身器械。 10、保证所有的常用电器接地,避免接触漏电的设备。 11、使用手机时保证距离起搏器30厘米以上,使用无绳电话的原则同手机。 12、驾驶摩托车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时,可能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有影响,具体听从医生的建议。 原则:您去医院看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您装有起搏器。 起搏器受到干扰时会有什么症状 起搏器受到干扰不能正常工作时,您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或者脉搏规律突然改变,或者您觉得又出现了植入起搏器之前的症状。脱离干扰后,这些症状通常很快消失。 如果在确信脱离干扰后症状仍然存在,请尽快通知您的医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活动指导 一、术后早期活动指导 1、术后24小时内应采取平卧位,尽量少活动,可以活动前臂和干部。 2、术后24-72小时可以左侧制度卧位、平坐卧位。 3、72小时候可以坐起进食、洗漱,一般术后3天患侧上臂紧贴胸壁, 只可做前臂活动。 4、5天后可下床、病房内活动。 5、1周内可做上肢及肩关节的适当活动,上臂稍外展,幅度不宜过大, 术侧手臂勿抬高过头或过度用力。勿用力咳嗽,如咳嗽应用手按压 伤口,以防止因振动而致电机脱落。 6、1周后锻炼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 7、1个月后可使上肢抬高至摸到对侧耳垂。 二、随访安装起搏器的半年内,每1个月找医生随访一次,半年后3个月 随访一次,一年后半年随访一次。但至起搏器快到预计的寿命期时,应增加随访次数。另外,还应坚持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 三、常用电器对起搏器的影响: 1、无影响电源:电视机、收音机、吸尘器、电吹风、电熨斗、洗衣机、 微波炉、电热毯、传真机、复印机、音响、耳机、电脑、冰箱、电 炉等。 2、靠近会有影响的电器:手机(离开30cm)、大功率对讲机、电焊机、 金属探测仪、手持电钻机等。 3、不可靠近的电源:高压设备、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广播天线、有 强磁场的设备等。

心脏起搏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植入性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我院植入性心脏 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体系,降低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根 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和《关 于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3〕61 号) 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 技术职称或者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并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资格。 二、建立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领用台账。 医院使用科室领用植入性心脏起搏 器时,应索取产品供货商的合法证件,核对产品的规格、型号、失效期。认真填 写领用台账,内容应有:产品名称、领用日期、生产企业、型号规格、生产批号、 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编号、领用科室及领用人、发 四、 使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科室应仔细核对产品标识(品名、规格、 型号、生产单位、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序列号等),应建立产品 使用台帐。使用记录(病历)应详细记录产品标识(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单 位、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序列号等),能反应产品的唯一性,满 足全过程追踪监测; 五、 规范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使用:术前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 或家属同意,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使用心脏起搏器,术前谈话中应说明选择的类型,使用的目的、价格以 及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向患者知情告知,同时 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使用心| 脏起搏器的益处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发生风险后的处理内容。 手术室核对并记录 保存所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基本信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生产批号、 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编号、检验合格报告、领用日 期、手术三、临床使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属 同意。 使用前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或家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大全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大全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友勇介绍说,所谓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一个慢脉冲发生器和与之相连的金属导线组成,能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收缩。胡友勇说到我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心脏疾病。病人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生活质量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胡友勇主任特别强调,不过,由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精细的电子设备,其工作性能可受强磁场或电流的干扰而影响正常功能,有些情况下必须提高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下面胡主任就简单介绍下心脏起搏器的各种注意事项。 1.安装后避免接近大磁场,一般电器不用担心,接听手机要放在安装部位的对侧耳朵。按医嘱定期检查起博器功能和电池情况。 2.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限制,埋植起搏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 3.刚植入起搏器的第一周,植入侧的手臂不要高举过头或剧烈活动。 4.植入后的三个月内,植入侧的手臂避免作剧烈活动。 5.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 6.如果开车,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 7.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 8.如果起搏器是植入在腹部,则需要保护的部位相应的在腹部。 9.洗桑拿或热水浴原则上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如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严重,血管病变没有干预),

水温过高可能对您不利,请您在出院时或以后复查时征求医生的建议。 10.性生活原则上不影响起搏器,而与原发病有关,请征求负责医生的意见。 11.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器。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的影响。 12.如乘飞机,出示起搏器卡可免除安全检查。 13.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所有的磁疗健身器械。 14.保证所有的常用电器接地,避免接触漏电的设备。 15.使用手机时保证距离起搏器30厘米以上,使用无绳电话的原则同手机。 16.驾驶摩托车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时,可能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有影响,具体听从医生的建议。 胡友勇主任特别强调如果万一起搏器受到干扰不能正常工作时,您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或者脉搏规律突然改变,或者您觉得又出现了植入起搏器之前的症状。脱离干扰后,这些症状通常很快消失。 如果在确信脱离干扰后症状仍然存在,请尽快通知您的医生!或者拨打120立刻去心脏专科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安装起搏器后需注意些什么? 1.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 2.术后7日拆线,如发现切口处有发热、流液及明显疼痛时,请及时就诊。 3.术后1-2周限制装入起搏器一侧的手臂活动,三个月内避免上肢剧烈运动。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介绍与展望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下面本人将通过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演变历史,组成和工作原理,临床应用,不足,以及改进措施,来探讨这个医学仪器。 演变历史 最初,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部分装在身体的外部,导线从体外通过静脉到达心脏。它们只能在医院内短期使用。后来,鲁内·埃尔姆奎斯特在1958年制作了一个放在体内起搏器,锌一汞电池埋在皮下。1960年,瑞典医生奥克·森宁为一位病人植入了这种起搏器。电池一直使用了2---3年才更换。在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上增加了微处理器。只有在感觉需要起搏器时,病人才启动它。1995年,首例起搏阈值自动夺获型起搏器问世,这一技术开创了起搏器自动化的新时代。其特点为根据佩带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起搏器在体内工作的各种参数。 起搏器大概经历了四个历程,“固律型起搏器”,“按需型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器”,和“自动化起搏器”。 固律型起搏器仅仅是一个脉动信号发生器,以固定的速率向病人心室发到脉动刺激,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及当病人的自主心律恢复时,起搏节律与自主心率产生竞争,造成心率混乱,可能引起室颤。 按需型起搏器增加了感知功能,比如VVI型起搏器能够感知病人的自主心率,自主心率良好时起搏器脉冲的发出被抑制,自主心率不良时起搏器脉冲及时发放,解决了固律式起搏器的弊端。 生理性起搏器在感知和起搏的功能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生理性功能。比如DDD双腔起搏器,不仅可按需对心房和心室进行起搏,还具有房室间的传导作用,也被称为双同步全能起搏器。 自动化起搏器具有适应功能,如DDDR起搏器,可随时记录搜集病人的心律情况及起搏器工作情况,并进行分析判断,然后自动调整起搏参数,大大减少随访次数。 组成及工作原理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起搏单元,体外程控系统和电极导线。起搏系统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将心脏自身心电活动回传至脉冲发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单元主要由电源(亦即电池,现在主要使用锂-碘电池)和电子线路,其中还包括了感知单元,控制单元,输出单元,能产生和输出电脉冲。 感知单位元的作用是,有选择地放大来自心脏的R波信号,通过窗口比较器,以推动控制单位元是否控制脉冲发送,并限制T波和其他干扰波的放大,以辨别心脏自身的搏动。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在“饿电流”状态,以低能减耗,延长起搏器的寿命。对感知电流的要求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例讨论 日期:2013/10/2 时间:16:00 地点:护办室主持人: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主讲人:江燕护士长记录人:储艳霞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严丽、张良荣、张雪琴、王腊荣 护师:王丽、叶婵娟、周俊、杨平平、储艳霞、陆慧 护士:彭燕、汪敏敏、程申申、檀影、程迪洁 内容记录 主持人江燕:随着近些年医学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心内二科近些年此类手术也渐渐增多,为了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手术成功率,我们要熟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今天我们来分析讨论一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例。 责任护士杨平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位病人。 1、简要病史 21床患者,姓名杨善富,男,72岁,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杨善富,男性,72岁,职业农民,2013年9月24日入院。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感头昏不适,行走有漂浮感,双下肢无力多次测血压高。近一月来患者感头昏明显,双下肢无力,行走活动时多次因头昏、乏力跌倒,发作前有黑曚,门诊拟“晕厥待查”收住我科。 2、查体:T:36.5℃ P:38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Hg,患者神情。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 入院前特殊检查结果示 头颅CT: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室性逸搏心律。 心脏彩超示:1 左室壁增厚 2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3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微量反流。 5、入院后医嘱 入院予以心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检测血压tid,低盐低脂饮食。治疗给予控制心律失常、降压、抗炎等处理。 6、患者入院后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 9月24日下午患者于导管室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中顺利术后病情生命体征平稳。今天是住院后第4天,现起搏器工作正常,左锁骨下切口处创口愈合良好,患者未出现头晕症状,可下床进行轻体力活动。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②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缺陷:与双下肢无力及术后被迫卧位做上肢制动有关。护理措施: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协助喂食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排出量减低头部供血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起床行动易缓,防止跌倒。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被迫平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防止皮肤受摩,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4)潜在并发症: ①尿路感染:与术后躯体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26例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思考,总结介绍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的各种护理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术后出院的指导。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观察临床医学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1]。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所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2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8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黑朦等症状。其中3例有阿斯综合征发作,6例有晕厥病史。26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密切观察、正确处理和治疗后,1例出现急性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恢复良好。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黑朦等症状,有的甚至发生晕厥,因此存在着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士应耐心对病人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认真讲解有关起搏器的知识,安装起搏器的目的和作用,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和需要配合的内容,以消病人的思想顾虑,稳定病人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护3~5d,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和伤口情况。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肢体制动,禁止用力、外展和上举。禁止术侧卧位,2~3d后可指导病人做主动的肢体活动4~5次/d,以促进术侧肢体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3d后可下床逐渐活动,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大全

安装起搏器后需注意些什么 1、早期会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请不要直接按压起搏器表面,不要试图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是常见的,一般能逐渐适应。不要抓挠或用力搓擦起搏器局部的皮肤,如果发现有发热、疼痛或流液等局部发炎的症状,应立即与您的医生联系,安装起搏器后前2-3个月起搏器植入侧上肢不要做大幅度活动,以防导管电极未被包埋牢固而发生脱位,起搏器不能与硬物碰撞,否则可能会损坏起搏器而使之失去正常功能。 2、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可以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去旅行,包括汽车、飞机、轮船、高速火车、磁悬浮列车等,但是乘坐飞机时常规安检的金属探测器会探测到您的起搏器,需要出示起搏器植入证明或起搏器植入卡,植入卡在国外也有效。外出旅行尽量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在临时需要时能尽快地向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3、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多数起搏器都有抗手机干扰功能,因此一般起搏器患者可以放心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放置或接听时仍应注意,不要将手机放在植入同侧的上衣口

袋里,接听手提电话时将电话与您的起搏器之间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离,并尽量用起搏器另一侧耳朵接听。 4、功能正常的家用电器一般均可以放心使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当然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一些直接与身体有电接触的或者向外发出电磁波的电器应避免使用,如电磁炉、低高频治疗仪等。 5、在通过超市、商店、图书馆等安装有电子防盗装置、电子安检系统防盗门时,按正常速度通过绝大多数都不会对起搏器有影响,请不要在门口停留或依靠在安全门上。若感觉不适,迅速离开以上区域起搏器可恢复正常。 6、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起搏器植入后应该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定期随访。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意外碰撞后需要及时就诊。随访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起搏器的工作状况、调整起搏参数优化起搏方案、评估起搏器电池状况,保证起搏器安全有效的工作;通过程控可以了解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情况,指导进一步治疗。出院后随访周期一般为起搏器新植入后1、3个月内、每半年随访1次,以后可以根据情况每半年至1年随访;起搏器使用后期即接近担保年限或以后须加强随访及时更换起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 随访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院指导;随访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1]。对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永久心脏起搏是唯一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对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安装永久起搏器后心存顾虑,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尤为重要。通过对患者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表明,所有起搏器工作正常,现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8年6月一2009年12月,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8例,年龄在46~76岁。其中8例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患病窦,4例患病窦伴有快-慢综合征,应用的起搏器均为国外进口,手术均成功。 2出院指导 应全面了解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起搏器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指导,内容如下:(1)医护人

员 应给予患者精神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并将“植入式永久起搏器患者指南”发放给患者,向其作详细的介绍,使其尽快适应。(2)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靠近心脏起搏器的手臂只能进行轻微活动,应避免进行伸展、提举和突然的提拉活动,逐渐增加手臂的活动,6周后可进行正常的运动。不要抚摸、玩弄、移动植入皮下的心脏起搏器,尽量避免打击与撞击。在洗澡时,不要用力揉搓伤口处,患者在自我皮肤护理时,注意手法:即一只手固定起搏器,另一只手清洗皮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早期用力后造成起搏器移位[2]。(3) 告知患者起搏器设定的基础频率,教会患者自己数脉搏,并记录下来,如出现明显高于或低于起搏器所设定的频率(一般情况下60次/min) 或不齐,甚至出现术前的症状,如头晕、黑矇、乏力、晕厥等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⑷告知患者,尽量远离强磁场和强电厂,如高压线、电视台、发射塔等场所[3]。因为这些类型的电能或磁能会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另外商场或机场的安检设施、医疗机构的核磁共振、放疗机、手术电凝刀等也要远离。家用电器正常使用一般不会干扰起搏器。(5)为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发放一张由生产厂商出具的“心脏起搏器身份识别卡”,上面详细记录有植入起搏器型号、电极型号、患者姓名、植入地点及日期、术者姓名及担保期限等重要信息,告知患者这张卡外出时要携带身边并妥善保管,以便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下,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