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税法名词解释与论述

自考税法名词解释与论述

自考税法名词解释与论述
自考税法名词解释与论述

税收: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的,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一种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非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

流转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特定的计量单位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种。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可以讲税负转移给他人,自己不直接承担税负的税种。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种。

税法的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2、税法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3、税法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4、税法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

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其中税收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国家内部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其中的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包括:税务管理关系、税款征收关系、税务检查关系、税务稽查关系。

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包括税法的规制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税法的规制功能包括:税法的规范功能(即三要素:评价、指引、预测)、税法的普遍约束功能和强制功能、税法的确认功能和保护功能;其中税法的社会功能包括:税法的阶级统治功能、税法的社会公共功能。

税法的作用:1、税法对纳税人的保护和对征税人的约束作用。2、税法对税收职能实现的促进与保证作用。(包括:税法对组织财政收入的保证作用、税法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税法对实现社会职能的促进作用、税法保证税收监督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职能的实现)3、税法对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维护作用。4、税法对税务违法行为的制裁作用。

税法要素:又称税法构成要素或课税要素,一般是指各种单行税种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称。

税法规则性要素:税法主体、课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

纳税主体: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连带纳税人:是指同一纳税义务,数人同负清偿或担保责任,或数人因共有而负有同一纳税义务,或经合并而负有同一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征税客体: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对象,是指税法确定的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或依据。

税目:就是税法规定的征收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根据。它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亦即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它是衡量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反映国家征税的深度。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客体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客体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客体数额的不同级距规定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计税。

超率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客体的一定数额作为一个计税基数,以这个基数为一倍,按不同超倍数额采用不同的累进税率计征。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课税客体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水中或某一税种的某些税目。

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又称纳税时间,是指纳税义务确定后,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的具体场所,它说明纳税人应向哪里的征税机关申报纳税以及哪里的征税机关有权实施管辖的问题。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为了体现鼓励和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采取的激励和照顾措施。

税法的原则:1、税收的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程序合法原则)2、税收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3、税收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原则的协调)

如何理解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1、应当从征纳双方两个角度同时规定,即应明确规定征税必须依照法律规定。2、应当规定单位的纳税义务。应当做到课税要素的法定、课税要素的明确、程序的合法。

税收公平原则的具体含义:1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2)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3)所谓“横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负担相同数额(或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同等情况同等税负。(4)所谓“纵向公平”是指经济条件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不同情况不同税负。

税法的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理解和说明。

税法解释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和有利于纳税人原则

如何理解税法解释的实质课税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又称实质课税法、实质课税主义、经济观察法,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质课税原则是在经济生活多样化,交易手段复杂化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征收而提出的一项税法解释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即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观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注意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要素,以求公平、合理和有效地进行课税。以增加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特别纳税调整的透明度,形成社会监督,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减少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的发生可能。

如何理解税法的解释应采取“有利于纳税人”原则:若国家主义盛行的话,“有利于国库”原则势必成为税法解释的价值取向。而随着纳税人权利的勃兴和私有财产保护的盛行,税法解释的原则逐渐转向“有利于纳税人”原则的价值取向,这是国际社会税法解释的发展趋势。加之在行政解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会处于垄断的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注重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因此税法解释采取“有利于纳税人”原则,符合现代税法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根本价值取向。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2、税收法律关系是基于税法事实而产生的法律关系。3、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使税权的税收机关。4、税收法律中的财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向国家转移的无偿性。

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变更的原因:1、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2、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3、税收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发生变化。4、税法的修订或调整。5、不可抗力。

税收法律关系终止的原因:1、纳税人完全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超过法定期限而消灭。3、纳税义务人具备免税的条件。4、有关税法的废止。5、纳税人消失。

税权:也称课税权、征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管理税收事务的权利的总称。

税权的特征:专属性、法定性、优益性、公示性、不可处分性。

税权的基本权能:开征权、停征权、减税权、免税权、退税权、加征权、税收检查权、税收调整权。

税收管理体制:作为一项基本的税收法律制度,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权限。

纳税人权利: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够做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征税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有哪些权利:税收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免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请求回避权、选择纳税申报方式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拒绝检查权、委托税务代理权、取得代扣代收手续费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索取收据清单权、税收救济权、请求国家赔偿权、控告检举举报权。

分税制: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特点:1、避免重复征税,具有税中性。2、税源广阔,具有普遍性。3、增值税具有较强的经济适应性。

4、增值税的计算采用购进扣税法,凭进货发票注明税额抵扣税款,并在出口环节实行零税率征收。

增值税的作用:1、税收具有中性,不会干扰资源配置。2、有利于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3、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4、具有相互勾稽机制,有利于防止偷漏税现象的发生。

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物质资料价值以及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税款的一种增值税。

增值税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 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3.财务制度健全的,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则为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下列纳税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 1.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以下简称小规模企业)。 2.个人(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 3.非企业性单位。 4.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特征:1、课征范围具有选择性。2、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3、税率设计具有灵活性、差别性。4、征收方法具有多样性。5、税款征收具有重叠性。6、税收负担具有转嫁性。

营业税:或称销售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营业税特征:1、征收范围有较大程度的缩小。2、简并和调整了税目税率,均衡税负。3、税收收入比较稳定可靠。

4、改革了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消费品包括哪五类:1、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2、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3、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4、不能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5、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

营业税的税目: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税收机关在哪些情况下有权核定营业税纳税人的营业额:1、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2、纳税人自己新建建筑物后出售的。3、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个人所得税基本课税模式:1.分类所得课税模式;2.综合所得课税模式;3.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这样一种所得课税模式,即在这种税制下,归属于一个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每一类都要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

综合所得税制:是指这样一种所得课税模式,即在这种制度下,归属于同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不管其所得来源何处,都作为一个所得税总体来看待,并按一个税率公式计算纳税。

混合所得税制:即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是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所得税制的重叠使用,是指对同种所得按照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征税后,再采用综合所得税制的模式征税。

个体所得税自行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二处或者二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征管制度:1、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2、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3、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4、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5、加快信息化建设。6、加强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7、加强税源的源泉管理。8、加强全员全额管理。

企业所得税:是由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纯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类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1、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2、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3、将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4、贯彻区域发展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5、鼓励企业自主创新。6、通过特别纳税调整,体现实质课税原则。居民企业:实质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税务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1)参照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核定;(2)按照企业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3)按照关联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合理比例核定;(4)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税收公平原则:1、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2、统一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3、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4、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企业所得税法中“关联方”认定标准: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具体指: 1.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2.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 3.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特别纳税调整:是指税务机关处于实施反避税目的而对纳税人特定纳税事项所作的税务调整,包括针对纳税人转让定价、资本弱化、避税港避税及其他避税情况所进行的税务调整。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资本弱化:又称资本隐藏、股份隐藏或者收益抽取,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用贷款方式替代募股方式进行的投资或融资。

源泉扣缴:是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保护关税:是以保护本国民族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其征税对象是本国需要发展和国际竞争性很强的商品。

协定关税:是两个或若干个国家,通过缔结关税贸易方面的协定而制定的关税法和税则,并据以征收的关税。

优惠关税:是指对来自某些特定的受惠国的进口货物适用比普通税率交底的优惠税率征收的关税。

特惠关税:特惠关税简称特惠税又称优惠税,是指进口国对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税或减免税待遇。

关税的特征:1、关税的征税对象是进出关境或国境的有形货物和物品。2、关税的课征范围以关境为界,而不是以国境为标准。3、关税的课税环节是进出口环节。4、关税的计税依据为完税价格。5、关税的征税主体是海关。

6、关税具有较强的调解功能。

7、关税法规相对独立并自称体系。

关税税则:又称海关税则,是根据国家的关税政策和经济政策,通过法定的立法程序对进出境货物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税目税率表,以及对分类总规则和税目税率表的运用进行规定和说明的法律规则。

简述贸易性商品关税的纳税人:1、进口货物的收货人。2、出口货物的发货人。3、接受委托办理有关货物进出口手续的代理人。

非贸易性物品的纳税人:1、入境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的持有人。2、各种运输工具上的服务人员入境时携带的自用物品的持有人。3、授赠物品以及以其他方式入境物品的所有人。4、进口个人邮件的收货人。

我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认定标准:原产地规则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判断标准。 1.判断进出口货物原产地,以货物是否含有非本国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为标准分两种情形: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 2.在判断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时,应优先适用在一国领域内完全获得的规定;如果货物不能满足完全原产标准的要求,就要适用实质性改变标准,看是否对货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非原产材料进行了充分的加工和处理。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某些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财产税的特点:1、以财产为征税对象。2、是直接税。3、以占有、使用和收益的财产额为计税依据。4、财产税可以与所得税、消费税配合,相辅相成,发挥多方面的调解作用。

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印花税:是指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而征收的一种税。

我国哪些权利、许可证照应当征收印花税:1.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2.工商营业执照;3.商标注册证;4.

专利证;5.土地使用证。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房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收入的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税。

资源税:是国家对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资源生产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资源税的特点:1、征税目的主要在于因资源差别而形成的级差收入。2、采用差别税额,实现从量定额征收。3、征税的范围较窄。4、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城市建设维护税:是国家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税务登记:也称纳税登记,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就其设立、变更、终止等事项,在法定时间内向其住所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一项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的作用:1、产生税收法律关系,明确税收主体的作用。2、设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作用。3、作为征纳双方存在税收法律关系的书面证据,成为依法治税的重要基础。

帐薄:又称账册,它是由帐页组成的用于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簿籍。凭证:又称会计凭证,是指纳税人记载生产经营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税款征收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依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一项征管制度。

查账征收:是指纳税人自行计算应纳税额,并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查核实填写缴款书后,由纳税人向金库缴纳税款的一种方式。

查定征收:是指由税务机关查实纳税人的课税对象金额,核定其应纳税额,填发缴款书交纳税人限期缴入国库,或由税务机关开具完税凭证直接征收的一种组合方式。

查验征收:是指对经营不固定、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和从事临时经营的工商业户,以及从事连续性经营业务的纳税人采用的一种征收方式。

代扣代缴:是指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规定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支付款项时,带税务机关从支付给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的收入中扣留并向税务机关解缴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代收代缴:是指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规定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收取款项时,代税务机关向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收取款项时,代税务机关向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并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应纳税额的核定: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当期或以前纳税期应纳税额的核实与确定。

应纳税额核定的适用情形: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薄的。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薄但未设置的。3、擅自销毁帐薄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4、虽设置帐薄,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语气仍不申报的。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核定应纳税额的方法: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收入额和利润率核定。2、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核定。3、按照好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4、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核定。

纳税担保:是指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蔽期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财产或应纳税收入的迹象时,由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以其未设置抵押的财产作为对国家税收的担保或者由纳税人提供并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担保。

纳税担保的适用范围:1、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经责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若期应纳税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2、欠缴税款、迟纳金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3、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

4、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提供纳税担保的其他情形。

纳税担保的类型:纳税保证、纳税抵押、纳税质押

税收保全的措施:一、《税收征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但纳税人不能提供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金额相当于应纳税额的存款。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二、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税款或银行转回的税款后24小时内解除税收保全措

施,限期期满后仍未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三、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或者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已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税收优先:是指特定债权人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税收优先权:是一种一般优先权,即当税收债券与其他债券并存时,税收债权就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受清偿。

税收优先权适用的情况:1、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2、税收优先于发生在后的担保债权。3、税收优先于行政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

税务检查:是指税务机关以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等为依据,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情况进行的审查监督活动的过程。

税务稽查: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形式。

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法定的权限和范围内,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有关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税务代理的特征:1、主体资格的特定性。2、法律约束性。3、收税法律责任的不可转嫁性。4、有偿服务性。

税务代理的基本原则:1、依法代理原则。2、自愿有偿原则。3、独立公正原则。4、保守秘密原则。5、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原则。

税收行政复议:又称税务行政复议,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是指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由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税收行政复议的特点:1、税收行政复议以税务争议为对象。2、税收行政复议遵循“不告不理”原则。3、税收行政复议具有前置程序的特点。4、税收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

税收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全面审查原则。2、一级复议原则。3、合法、公正、公平、便民原则。4、不适用调解原则。5、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税收行政诉讼: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司法制度。

税收行政诉讼的特征:1、税收行政诉讼的前提性。2税收行政诉讼主体的恒定性。3、税收行政诉讼内容的限定性。税收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审查原则。2、不适用调解原则。3、不适用处分原则。4、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5、不停止执行原则。

提起税务行政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的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税收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1、税务行政赔偿的侵权主体是行使国家税收征收和管理权的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其职权的行为违法。

3、才在损害事实,且所损害的必须是税收相对人合法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4、税务行政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税法习题

税法习题

增值税法 一、名词解释 1.增值税纳税义务人: 2.一般纳税人: 3.销项税额: 4.销售额:

5.进项税额: 二、简答 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2.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有哪些 3.视同销售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 4.增值税含税销售额与不含税销售额的换算公式 5.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有哪些

6.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有哪些 7.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8.进口货物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三、计算 1.某商店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4年1月取得零售收入总额1 2.36万元。计算该商店1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2.某汽车配件商店(小规模纳税人)2014年8月购进零配件15000元,支付电费500元,当月销售汽车配件取得零售收入18000元,收取包装费2000元,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新电器取得实收零售价格20000元,旧电器折价3400元,因顾客退货支付货款1000元。计算该商店当月应纳增值税额。 3.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率17%,2014年9月的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甲商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另外,取得甲产品的送货运输费收入5.85万元(含增值税价格,与销售货物不能分别核算)。 (2)销售乙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29.25万元。(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2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成本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销售2013年10月购进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过的进口摩托车5辆,开具普通发票,每辆销售额1.03万元。 (5)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不含税价),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6)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费5万元(不含税价),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4.某商场10月进口一批货物。该批货物在国外的买价40万元,另该批货物运抵我国海关前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共计20万元。货物报关后,商场按规定缴纳了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并取得了海关开具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假定该批进口货物在国内全部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

税法平时作业(一)

税法平时作业(一) (学生应在学习第四章内容后及时完成本次作业上交,由辅导教师进行批阅讲评。)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权利义务关系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税法对社会生产活动的调控,主要是从调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3、税法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流转税是以________为征税对象,选择其在流转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加以征收的税。 5、我国现行的财产税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凡是________和________归中央一级政府的税种,成为中央税,为中央财政收入。 7、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8、累进税率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所负担的税率也随之增加的一种税率。 9、按照增值税的征管方式,可将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我国《消费税条例》规定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在中国境内生产、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种消费品。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在我国现行的税率中一般不采用的有()。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2、将购买的货物用于下列项目,其进项税额不抵扣的是()。 a.用于产品的生产 b.用于机器设备的维修 c.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d.用于修建展览厅 3、下列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中,不能按次计算征税的是()。 a.工薪所得 b.股息红利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d.稿酬所得 4、税法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 a.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率 b.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目 c.纳税期限、征税客体、税率

税法简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述税收按征税对象不同的分类 (1)流转税类,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增值税。 (2)所得税类,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 (3)资源税类,以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资源税。 (4)财产税类,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房产税。 (5)行为目的税类,以特定行为或特定目的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如印花税。37.简述增值税制度中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确定方法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税额 =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率) 38.简述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1)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环节。 (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环节。 (3)进口应税消费品环节。 (4)零售应税消费税环节,适用金银首饰和钻石及钻石饰品。 (5)批发应税消费品环节,适用于卷烟。 39. 简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将纳税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 (2)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 (3)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和定率扣除并用。 (4)在税率上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5)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人缴两种方法。 6.简述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实质及其退税政策的基本形式。 我国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是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避免对出口货物重复征税。(2分) 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形式有:出口免税并退税;(1分) 出口免税不退税; (1分) 出口不免也不退。(1分) 37.简述营业税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1)在我国境内提供除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应税劳务行为,如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服务等 (3分) (2)在我国境内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 (1分) (3)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1分) 38.简述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认定方法及其纳税义务。 居民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1分),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1分)。 非居民企业: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1分)或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1分)。 居民企业就其境内、境外所得履行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仅就其境内所得履行纳税义务。(1分) 39.简述适用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情形。 (1)年所得12万以上的个人 (1分)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1分)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1分) (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个人 (1分)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1分) 36.简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构成及适用范围 3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为: 第一联存根联;第二联发票联;第三联抵扣联;第四联记账联。 专用发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37.简述纳税人自用应税应税消费品税务处理的有关规定及从价计征的组价公式37. 纳税人自用应税应税消费品税务处理的有关规定, (1)纳税人将自已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征税。 (2)纳税人将自已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其他方面,如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应视同销售计征消费税。) 从价计征的组价公式=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38.简述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8.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有:按营业收入全额计算应纳税额外; 按营业收入差额计算应纳税额,营业收入差额=营业收入-允许扣除金额; 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39.简述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的认定方法及其纳税义务 39.居民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的;非居民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就其境内、境外所得履行纳税义务的;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境内所得履行纳税义务。 36.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及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6.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零售,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上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分)(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上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分)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采用购进扣税法,用公式表示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1分) 37.简述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符合的条件及其消费税征收管理规定 3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由委托方提供久旱主要材料;(2分) 二是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供热部分辅助材料。(2分)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代收代缴消费费。(1分)38.简述营业税境内应税行为的判断标准 38.营业税境内应税行为的判断标准: (1)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1分) (2)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接受单位或个人在境内。(1分)(3)所转让或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1分) (4)所销售或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2分) 39.简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构成 39.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构成 (1)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1分) (2)费用,企业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分) (3)税金,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支出。(1分) (4)损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损失。(1分)(5)其他支出(1分) 36. 简述增值税的类型及我国现行增值税的性质 36.增值税按法定增值额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 (1)生产型增值税;(1分) (2)收入型增值税;(1分) (3)消费型增值税(1分)。 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消费型增值税。(2分) 37.简述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及税率。 37.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三税之和。(2分)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区不同分为: 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1分) 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1分)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1分) 38.简述允许从销项税中抵扣的进项税规定。 38.允许从销项税中抵扣的进项税: (1)购进货物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分)(2)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1分) (3)购进免税的农产品,按农产品的买价和13%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1分) (4)购进和销售货物支付的运费,按运费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2分) 39.简述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构成项目 39.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构成项目: (1)收入总额;(1分) (2)不征税收入;(1分) (3)免税收入;(1分) (4)各项扣除支出;(1分) (5)以前年度亏损。(1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支出—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 36.简述我国增值税的特点。 36.我国增值税的特点: (1)道道环节课征但不重复征税;(1分) (2)实行价外税;(1分) (3)实行规范化的购进扣税法;(1分) (4)对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计征方法;(1分) (5)设置两档税率和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1分) 37.简述现行消费税的主要征税品目。 37.现行消费税主要的征税品目有: (1)过度消费会对人身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品,如烟等;(1分) (2)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珠宝玉石等;(1分) (3)高能耗消费品,如小汽车等;(1分) (4)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消费品,如汽油等;(1分) (5)税基广、消费普遍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如汽车轮胎。(1分)38.简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免税收入的范围。 38.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免税收入的范围包括: (1)国债利息收入。(1分)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1分)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1分)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2分) 39.简述个人所得税适用自行申报的情形。 39. 个人所得税适用自行申报的情形包括: (1)年所得12万以上的个人。(1分)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1分)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1分) (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个人。(2分) 36.简述增值税制度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现行增值税的性质。 36.增值税按法定增值额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1分) (1)生产型增值税;(1分) (2)收入型增值税;(1分) (3)消费型增值税(1分)。 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消费型增值税。(1分) 37.简述混合销售行为及其税务处理的规定。 37.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非应税劳务提供的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连,且从同一受让方取得价款。(3分)其税务处理规定是:(1)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发生的混合销售,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1分) (2)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而缴纳营业税。(1分)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国家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由国家认可、制定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分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和保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简而言之,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 税法渊源是指税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即税法的效力渊源,也就是说,税法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 实体税法即税收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和确认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税法即税收程序法,是指以保证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规定征税机关的征管程序和纳税人的纳税程序等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基于税收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税法构成要素也必须且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无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 税权也称征税权、课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减征、免税、补税、退税,管理税收事物的权力的总称。 税收征管体制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核心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 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理论增值额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工资、奖金、利息、利润和其他增值性费用。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或称销售税,是以纳税人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的纳税范围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每一类都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 企业所得税是以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存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成立(中国企业),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某些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变动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是买方税。 印花税是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向房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在中国境内的车船所有人或管理人按照《车船税暂行条列》应缴纳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单位或个人,就其所取得的收入的增值

税法整理和例题答案

增值税(含税价要还原) 一、税率 1.一般纳税人有三档(选择按简易办法征税的例外、销售使用过但没有抵扣进项的固定资产例外) ●16%: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电、 原煤、白糖在此档) ●10%:初级农产品、居民生活用品、新闻出版类产品、交通邮政建筑基础电 信服务、不动产租赁和销售、转让土地使用权 ●6%: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现代服务(装卸、仓储、设计、 广告、鉴证咨询) 2.小规模纳税人有两档 ●5%:针对销售、出租不动产 ●3%(部分会减按2%):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2%,专门销售旧货按2% 二、销项税额 1.只有“折扣销售”“销售折让”可以把折扣额从销售额中扣除 2.只有金银首饰以旧换新可以把旧货物的收购价格从销售额中扣除 3.“还本销售”不得从销售额中扣减 4.包装物押金逾期征收增值税(黄酒、啤酒以外的其他酒类特殊处理) 5.销售额核定:①按纳税人或其他纳税人近期同类产品或服务平均价②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 6.视同销售行为要计算销项 三.进项税额计算把握“可抵、不可抵、分期抵” 1.可抵 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②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③购入免税农产品:进项=买价*12%或10% 2.不可抵 ①简易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进项不可抵 ②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有多少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就有多少不可抵. ③购进无形资产、不动产专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进项不可抵 ④非正常损失及相关的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服务进项不可抵 ⑤购进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进项不可抵 ⑥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规定进项不可抵 3.不动产分期抵扣(2016年5月1月后第1年60%,第二年40%). ①取得不动产(购入、接受捐赠、接受投资) ②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建筑服务用于不动产新建,或改扩建增加不动产原值的50%以上的

最新个人所得税综合计算题及答案

个人所得税综合计算题及答 1、李某1999年12月取得以下几笔收入: ⑴李某为某一企业董事会成员,本月实际取得工资收入1128元(已扣除按国家规定比例提取上缴的 住房公积金72元),独生子女补贴100元,年终奖金3000元,又取得董事会收入2000元。 ⑵因投保财产遭损失,取得保险赔款5000元;本月还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200元,集资利息1800元。 ⑶李某共有两套住房,本月将另一城市的一套住房出售,取得转让收入150000元,该房屋原值8000 0元,卖房时支付有关税费8500元,广告费1500元。 ⑷李某因在国外某公司投资,本月取得该国净股息所得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4600元),已被扣 缴所得税700美元(折合人民币5637.50元)。 ⑸本某与他人共同编写一本30万字的著作《现企管理》,得稿酬20000元,各分10000元。 ⑹本月接受邀请给一个单位讲学2次,第一次取得报酬20000元,第二次取得报酬15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李某1999年12月份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答案:⑴工资收入应纳税额=(1128-800)×5%=16.40(元)年终奖金应纳税额=3000×15%-125=325(元)个人由于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税。董事会收入应纳税额=(2000-800)×20%=240(元) ⑵国库券利息收入及保险赔偿收入免税。利息收入应纳税额=1800×20%=360(元) ⑶转让房产应按财产转让项目征税应纳税所得额=150000-80000-8500-1500=60000(元)应纳所得税额=60000×20%=12000(元) ⑷来自该国所得有抵免限额=(24600+5637.50)×20%=6047.50(元)由于李某在该国已被扣缴个人所 得税额不超抵免限额,故来自该国所得的允许抵免额为5637.50元。应纳税额=6047.50-5637.50=410(元) ⑸李某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0000×(1-20%)×20%×(1-30%)=1120(元)⑹李某本月给同一单位讲学,属于同一连续性收入,以一个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应纳税所得额=(20000+15000)×20%=28000(元)应纳所得税额=28000×30%-2000=6400(元)综上,李某1999年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604+325+240 +360+12000+410+1120+6400=20871.40元 2、张某1999年10月份取得以下几笔收入: ⑴张某于1999年10月发表一部长篇小说,获得稿酬10000元(已纳个人所得税),因该小说畅销, 本月又加印该小说取得稿酬2000元。并且,该小说在本月获得国家文学奖,取得奖金5000元。 ⑵张月本月将一篇短篇小说文稿拍卖,取得收入30000元。 ⑶张某本月初将其于市中心自有两间120平方米的门面房,出租给陈经营服装。协议规定,租用期一 年,年租金96000元,本月取得租金收入8000元。另外,本月支付该出租房发生的修缮费用500元,取得普通发票,本月允许扣除的税费合计1496元均已缴纳,并取得税票。 ⑷张某因购买体育彩票中奖取得奖金100000元,其中40000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灾区。 ⑸张某在自己本单位取得本月工资收入8800元(现金)。按照该单位内部的规定,员工工资收入应 纳税额的30%由单位负担,其余70%的应纳税额由员工自己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张某1999年10月本人实际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额。 答案:⑴张某获得的国家级文学奖免税。取得的稿酬所得按规定应属于一次收入,须合并计算应纳税 额。应纳税额=(10000+2000)×(1-20%)×20%×(1-30%)-10000×(1-20%)×20%×(1-30%)=134 4-1120=224(元) ⑵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或复印件公开竟价拍卖,属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 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30000×(1-20%)×20%=4800(元) ⑶财产租赁收入应纳税额=(8000-1496-500-)×(1-20%)×20%=960.64(元) ⑷许扣公益捐赠额=100000×30%=30000(元)应纳税额=(100000-30000)×20%=14000(元)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 1.超额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种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于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 2.起征点和免征额 ①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②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3.从价税和从量税 ①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②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 4.价内税和价外税 ①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 ②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5.资源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6.土地增值税 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房产税 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8.车船税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9.印花税 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10.契税 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税收基础习题

《税收基础》(第二章)单元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纳税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是税法直接规定的 B.当存在税负转嫁时,纳税人和负税人就不一致 C.扣缴义务人是纳税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D.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2.不同税种分配对象和范围的差异是由()决定的。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税源 3.体现征税广度的是()。 A.纳税人 B.税率 C.计税依据 D.税目 4.比较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不同点有()。 A.划分级距标准的性质不同 B.累进方式不同 C.划分级距标准的性质和累进方式都不同 D.累进方式相同 5.税收收入不受价格水平影响,只于征税对象的实物量有关的税率形式是()。 A.定额税率 B.累进税率 C.名义税率 D.比例税率 6.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税收可分为()。 A.从价税和价外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价内税和价外税 D.从价税和价内税 7.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是()。

A.按征税对象性质分 B.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 C.按会计核算中使用会计科目分 D.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 8.()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A.计税依据 B.税源 C.税目 D.税率 9.税率这一要素是以()为基础确定的。 A.课税对象 B.纳税主体 C.计税依据 D.纳税人 10.税收按()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和财产税。 A.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 B.按征税对象的性质 C.按计税标准为依据 D.按税负是否转稼为标准 11.()是价外税。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资源税 12.属于行为税的有()。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印花税 13.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央税种的是()。 A.消费税 B.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14.税法规定起征点为200元,税率为10%,甲.乙纳税人取得应税收入分别为200元和400元,则甲.乙纳税人分别纳税()。 A.0元和20元 B.0元和40元 C.20元和40元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某纳税人某月取得收入250元,税率为10%,假定起征点和免征额均为240元,则按起征点和免征额办法计算,分别应纳税()。

税法概论习题及答案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税法概论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征纳税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C.税法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利,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A.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当事人主要是国家税务机关 B.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 C.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权利和义务当事人的确定 D.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税法的灵魂 3.我国确定纳税人采用的原则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4.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性的要素是( )。 A.税收负担 B.征税对象 C.权利与义务 D.税收法律事实 5.下列项目中,属于税务机关义务的是( )。 A.依法征管 B.进行税务检查 C.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D.依法受理税务复议申请 6.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税收法律法规 B.宪法 C.税收法律事实 D.税收基本法 7.下列税种中,适用超率累进税率的是( )。 A.企业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城建税 D.土地增值税 8.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成( )。 A.税收基本法与税收普通法 B.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 C.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 D.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在税法不同类型中属于( )。 A.既是实体法,又是普通法 B.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 C.既是实体法,又是基本法 D.既是程序法,又是普通法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B.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税收实体法

税收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直接税:纳税人不能把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3.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4.税率:是税额和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5.定额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 6.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的不征税。 7.税收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8.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国家政府或国家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9.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10.税收原则: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11.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2.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的归着点。 13.扣缴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 14.税收中性:不仅包括税收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效率损失,还包括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资本形成的影响。 15.税收负担:即“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 16.宏观税收负担: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17.税收超额负担: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18.税收成本: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耗费。 19.税制结构:是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 20.税收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反应,即税收的调节作用。 21.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2.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和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23.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24.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25.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26.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27.纳税申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8.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财会专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专题一外币会计 一、名词解释 1、记账本位币——会计上记账所使用的货币; 2、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3、外汇——外国货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4、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5、现行汇率——企业发生涉及外币业务时的汇率 6、历史汇率——企业以前涉及外币业务时所使用的汇率 7、记账汇率——企业发生外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所使用的汇率 8、账面汇率——企业以往发生的外币业务登记入账时使用的汇率 9、买入汇率——银行向客户买入外国货币使用的汇率 10、卖出汇率——银行向客户卖出外国货币使用的汇率 11、中间汇率——银行买入和卖出汇率之间的平均汇率 12、基准汇率与套算汇率 13、外币业务——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14、汇兑损益——企业在进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时,由于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的差额;1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了特定的目的,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规定的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的过程。15、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将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记账本位币表达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形成的汇兑损益。 二、简答题 1、外币统账法和外币分账法 外币统账法——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其他各种外币都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反映,外币金额在账上作为补充资料反映;外币分账法——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均分别设置账户反映,平时不需折算,月末时按市场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汇总确认汇兑损益。 2、一笔业务观 将外币交易的发生和随后的货款结算看成是一笔完整的交易,只是要经过两个阶段才算正式完成;其间由于汇率变动形成的折算损益被处理为对原有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的调整。 3、两笔业务观 外币交易的发生及随后的货款结算看作是两笔交易,所确认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决定于当时市场汇率,其间的汇率变动不调整原有金额。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目的 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特种报表;为编制合并报表服务。 5、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方法 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时态法 6、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具体规定 (1)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按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按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直接填列;报表折算差额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发生额项目按平均汇率或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项目根据利润表该项目直接填列;“年初未分配利润”,以上期折算后该项目期末数直接填列;“未分配利润”根据折算后利润分配表的其他各项目金额计算填列。 三、本专题重要考点: 1、统账法下一笔业务观和两笔业务观账务处理; 2、外币业务分录的编制、期末汇兑损益

税法名词解释)

1.偶然所得 解答: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偶然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一律由发奖单位或机构代扣代缴。 2.税务行政赔偿的请求人 解答:是指有权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职务行为造成的损害提出赔偿要求的人。 3.税务行政处罚 解答: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税收法律规范、侵害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一定的行政制裁的措施。 4.车辆购置税 解答: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所购车辆价格的一定比率一次性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5.收入型增值税 解答:是指征收增值税时,只允许在纳税期内扣除固定资产当期的折旧部分的增值税课征模式。 6.特别财产税 解答:又称特种财产税或个别财产税,是指对纳税人的某一特定财产单独课征的一种财产税。如地产税、房产税、车船税等。 7.自行申报纳税 解答:是指由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如实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据此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法。 8.财产税 解答: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某些财产作为课税客体而征收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遗产税等。 9.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解答:是指税收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税务机关采取法定的强制手段,强制当事人履行相应义务的行为。 10.超额累进税率 解答:是指把征税对象按其数额划分成若干等级,从低到高每一个等级规定一个税率,当征税对象数额增加到按高一级税率计税时,仅就其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税。 11.比例税率 解答: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征税数额的大小,都采取同一比例的税率征税,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等征税对象的征税。 12.税务行政诉讼管辖 解答:是指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受理第一审税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三种。 税法复习重点提示 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特征: 一是强制性。主要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2.税法的概念和特征 (1)税法的概念: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以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部分。广义上的税法,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

税法练习题含答案

2011年度企业管理岗 第二期练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加强企业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管理,对以(ABD)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据现行政策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A.未分配利润 B.盈余公积 C.资本公积 D.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 2、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ABC),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A.配偶 B.祖父母 C.兄弟姐妹 D.配偶的父亲 3、限售股具有下列(ABCD )情形的,应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A.个人协议转让限售股 B.个人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分割让渡限售股所有权 C.个人用限售股接受要约收购 D.个人用限售股认购或申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份额 4、自然人转让所投资企业股权,对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房屋、探矿权、采矿权、股权等合计占资产总额比例达(C )以上的企业,净资产额须经中介机构评估核实。 A.20% B.100% C.50% D.10% 5、对(ABC )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其投资者取得的“四业”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A.个人 B.个体户 C.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D.有限责任公司 6、某个人独资企业2010年5月成立,当年取得经营收入48万元,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则全年生产经营所得应纳所得税为( B ) A.48000元 B.10150元 C.18450元 D.12300元 7、某单位职工李某,2010年12月份取得工资1760元,另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78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李某应纳个人所得税(A )。 A.731元 B.1185元 C.0元 D.1137元 8、.根据税法规定,个人转让自用达( C )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居住用房所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十年 9、下列所得中,不采用代扣代缴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D )。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偶然所得 D.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0、在确定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采用比例扣除20%费用的所得项目有(ACD )。 A.在4000元以上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在4000元以上的财产转让所得 C.在4000元以上的劳务报酬所得 D.在4000元以上的稿酬所得 11、下列稿酬所得中,应合并为一次所得征税的有(ACD ) A.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分次取得的稿酬 B.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稿酬 C.同一作品出版社分三次支付的稿酬

税法习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税率的三种形式主要包括(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2、累进税率是指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3、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4、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 5、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6、购进免税农产品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时,其抵扣率为(13% )。 7、纳税人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的门市部销售的自产应税消费品,应以门市部的(对外销售价格)为计税销售额。 8、纳税人投资入股的应税消费品,应视同对外销售并以纳税人的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 9、进口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的(组成计税价格)作为计征消费税。 10、按照税收管理和受益权益划分,营业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 11、营业税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 12、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其基本税率为(25% )。 13、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5 )年。 14、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 )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居民管辖权)和(地)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域管辖权. 16、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 11 )项个人应税所得。 1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18、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比例扣除)和(定额)扣除并用。 二、单项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项目所包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是( D )。 A.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报废产品 B.用于返修产品修理的易损零配件 C.用于对外捐赠产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 D.因管理不善发生意外事故的半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 2、某钢琴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钢琴,开了普通发票20张,共收取了货款25万元。企业扣除还本准备金后按规定23万元作为销售处理,则增值税计税销售额为( C )。 A.25万元 B.23万元 万元万元 3、根据现行消费税政策,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应税消费品的是( C )。 A.高尔夫球及球具 B.实木地板 C.电动汽车 D.一次性木筷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是(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