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

城市建筑学(论述——总括)

1.类型学

2.形态

3.集体记忆

4.场所

5.纪念物

■序言:记忆的场所:类比的论题 (5)

《城市建筑学》从许多方面批判了现代建筑运动,但书中却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一种矛盾心理。罗西对现代建筑的普遍思想和现代建筑特定理想的失败同样地将信将疑。因此,他在对现代建筑所深切关注问题的赞同中,也折射出对现代建筑的忧虑。毕竟正是现代建筑运动才把城市作为建筑的中心问题之一来加以强调的。在现代主义以前,城市被认为是通过模仿自然法则这种过程在时间中演变发展的。

▲类比的论题P6

纪念物:是城市中持续存在的单个建筑实体,是城市中的首要元素,是特有且经久的城市建筑体,与时间有关。

作为城市中的经久和首要元素,纪念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这种经久和发展的辨证关系是罗西构架中城市的时间特征。“城

市中那些既可阻碍也能加速城市化过程的元素。”-罗西

城市中的经久建筑物吧“过去”带入“现在”,从而使人们“现在”仍然能够体验到“过去”。像帕多瓦的拉吉翁府邸,长期存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其初始或先进的功能,也不是文脉,而恰恰是它们自身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容纳因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功能。

场所:是由单体建筑物组成的,就像经久的物体一样,不仅是由空间、时间、地形和形式来决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由其作为古代和现在的事件联系出现的地点来决定的。地点、事件和标记之间的这种三重关系构成了城市建筑体的特征。场所可以认为是能够留下建筑或形式印记的地方。建筑给予了场所独特的形式,二场所正是在这个特定的形式中历经许多变化而延续下来的。

独特的场所限定了客体的属性,而集合的市民则框定了在主体的形制。-场所

人们正是通过事件的集合记忆,场所的独特性以及表现在形式中的场所标记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了解历史的。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百度

▲记忆的场所 (12)

《城市建筑学》一书试图通过类型这个仪器,向人们展示这样一种城市:虽有历史,但记忆可以构想和重建富于幻想的未来时间。

这种记忆是通过类型仪器即类比设计过程的创新潜能而发生作用的。

历史提供了自传的素材;就像在城市中一样,历史的结束就是记忆的开始。

■引言P15

类比城市实质上是含有不同变化的城市整体。

■绪论城市建筑体和城市理论 (23)

建筑物的理论来源于城市是为建筑的思想,来源于城市划分为单体建筑物和居住区的特性。作为人类事件的一个固定舞台,建筑反映了时代的趣味和态度,展现了公共事件与个人悲剧,表明了新与旧的事实。

住宅和留有其印记的土地变化是日常生活的标记。

■第一章城市建筑体的结构-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城市建筑体的个性 (31)

城市建筑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它表明城市是一个巨型的人造物体,一种庞大而复杂且历时增长的工程和建筑作品;另一方面,它是指城市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的属性。即城市建筑体,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有它们自身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

纪念性建筑物的特性更多的取决于形式而不是材料,尽管后者具有实在的意义;还取决于建筑物在时空中发展为复杂实体。新近完工的建筑物就不可能具同样的价值,因为它缺乏富于城市建筑物以特征的丰富历史。

所关注的存在就是城市的建筑即城市的形式。

描述城市建筑物的形式——城市形态学的一部分

▲城市建筑体是艺术品 (34)

城市建筑体的某些属性使其与艺术品十分相似,这不仅仅是隐喻意义上的。

城市建筑体的这种艺术属性与它们的质量和独特性密切相关,与人们对它们的分析和定义紧密相联。

总有一类经验只属于那些在特定房屋、街道和地区中生活的人们。

城市作为艺术品的问题,首先明确而科学地表现在它与集合建成体性质的概念相关。集合城市建筑体与艺术品是怎样关联的呢?所有社会生活的重大表现和艺术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产生于无意识的生活之中。公共性是其共同的特征。

想象力和集合记忆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

人和场所之间的关系和艺术品一起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城市的综合方法,其中艺术品是根据美学规律来影响和指导城市演变的根本和关键因素。

建筑的重大价值在于它是塑造现实和根据美学概念组织材料的人类产品。这种意义上的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体现在城市及其纪念物中,体现在区域和住房中,体现在所有城市建筑空间中。

艺术质量表现为一种功能,它以具体的形式来表达一种符

号。

整体比部分更重要;只有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建筑物,即从街道体系、城市地形,直到人们漫步街道所见到的景象,才能构成这个整体。我们应当通过局部来考察这个整体建筑。

应当从建筑类型学以及建筑物与城市的关系入手。

正如墙体,柱子等是组成建筑物的元素,建筑物是构成城市的元素。

▲类型学的问题 (37)

类型根据需要和对美得追求而发展;特定的类型与某种形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

类型学所研究的是不能再进行缩减的元素的类型,即城市和建筑的元素类型。类型不可能只等同于一种形式,尽管所有的建筑形式都可以缩减为类型。

类型是经久的,其自身表现出一种需要的特征;尽管它是预先决定的,但却与技术、功能、风格以及建筑物的集合特征和个性有着某种辨证的关系。

类型就是建筑的思想,它最接近建筑的本质。

类型学识经久的元素,它在形式构成中发挥自身的作用。问题在于研究它产生作用的方式和实际价值。

类型为某种经久和复杂的事物,先于形式且构成形式的逻辑原则。

类型不是指被精确复制或模仿的形象,,也不是一种作为原型

规则的元素,原型是一种被依样复制的物体,而类型则正好相反,人们可以根据它区构想出完全不同的作品。原型中的一切是精确和给定的,而类型中的所有部分却多少是模糊的。-昆西建筑的本质是文化的产物,建筑的生成联系着一种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存在于有城市历史积淀的集体记忆之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隐藏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一种文化中的原型特征。——罗西对类型的理解

对于罗西来说,类型研究的一个关键就是去揭示建筑对于城市历史的依存关系。他站在城市历史主义的立场,认为建筑应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因此,建筑形式的自然法则可以通过城市中建筑类型的研究获得。城市是历史的场所,是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性的以及秩序性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映社会文化习俗的“集体的表征”,他们形成了一种“建筑构成的场所”。这样,类型就是一种在城市“历史性的形成的、亘古不变且无法再减的基本建筑要素”——史

罗西的类型学方法有着两个关键的特征。一方面,他立足与抽象的和新而上学的概念,试图建立一种绝对的、普遍而永恒的建筑形式原则;正方体、长方体或圆锥体等纯粹的几何体以及长长地拱廊和列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因此他认为,在传统建筑中抽取几何体是现代语言表达古典建筑的最适宜的因素。另一方面,罗西有极为强调与一项设计任务相关的具体的历史环境,立足于对传统建筑的学习和理解,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形成对类

型的认识,以寻找形式创造的依据。——史

▲批判幼稚功能主义 (43)

一些重要城市建筑体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甚至某一特定功能已不复存在。

现代建筑中所盛行的功能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局限性:抽掉了产生形式的最复杂的起因,把类型缩减为简单的组织方案和交通流线图,斌且认为建筑没有自主的价值。

当我们认为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价值是,我们也就否定了幼稚功能主义的有效性。

▲分类的问题 (49)

把城市的问题归咎于规模,意味着解决问题的答案在于与生长过程相反,即用分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假设和方法都是有问题的。社会内容的分析可以使城市建筑体的形式得到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且会产生一些在城市结构中起作用的议题。

在不同的历史和文明时期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证实某些城市主题的永恒性,这种永恒性确保了城市表现的相对统一性。

拉夫当认为,经久性是布局的发生器,而此发生器又是城市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通过对发生器的理解,人们可以重新发现城市空间的构成。这种发生器包括了体现在城市结构,街道和纪念物中的经久性概念。

功能只是一种关系,从而否定了将功能视为组织纲要的观点。

▲城市建筑体的复杂性 (55)

城市在自身的变化中延续下来,它所先后经历的简单或复杂的功能变化表现了其结构实体中的不同时刻。功能在此仅仅表示许多事物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

城市建筑体是复杂的;构成它们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价值。类型实质“在原型中起有自身的作用”,换句话说,这种实质是一个组成元素。

城市是一个整体。为什么只有史学家才能描绘出完整的城市画面?我认为,这是因为史学家是从整体上来认识城市建筑体的。

▲纪念物和经久理论…………………………59.

往昔现在仍然被部分地体验着。这也许就是经久物所具有的意义:它们是一种我们仍在经历的“过去”.

经久性通过纪念物这种过去的实体标记展示出来,也通过城市基本布局的历时延续显现出来。城市会保持自身的发展轴线,维持城市最初布局的状况,根据城市中古老建筑物的方位和意义发展.最有意义的经久性体现在街道和平面布局中。布局在不同层次上延续下来;虽然布局变得有所不同而且通常会产生变形,但在本质上并没有被取代。

城市中的经久物使城市带有过去形式的特征,从而使我们在今天仍然能够体验到过去的形式。

经久性不仅表示人们可以从纪念物上感受到过去的形式,而且也指它过去的具体形式承担过不同的功能,并且一直在其所在的地区发挥城市中心的作用。

经久的城市建筑物与纪念物十分相似。城市建筑的经久性使建筑物等同于纪念物,而纪念物又是以其实体和象征意义在城市中延续下来的。纪念物的经久性反映出其构成城市、城市的历史、艺术、存在和记忆的能量。

纪念物是城市结构中的固定元素,体现了真正的美学意图。纪念物不仅在城市演变中延续下来,而且一直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元素。

城市科学中的最大谬误之一,就是把经久性的城市建筑仅仅视为与某一个别历史时期相关的作品。

■第二章主要元素和区域概念-通过城市中的不同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

▲主要元素……………………………………85.

具有支配属性的城市元素为主要元素,因为它们以一种永恒的方式参与了城市的历史演变。

城市在整体上易于分为三种功能:住宅,固定活动和流通。

主要元素的意义:城市是一个体系,所有生活在其中都表现出或为公共或属私密的两极倾向。公共和私密领域在一种密切但却保持两极的关系中发展,而那些既非‘公共’又非私密的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这种两极关系越明显,它们之间的互换关系就越严密,城市的集聚生活就更有城市味。反之,集聚就会使城市特征处于较低的层次上。

纪念物永远是主要元素。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艾森曼主持再版。《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 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自身的建筑构成,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 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在这一部分罗西阐述了类型学的观点。多数关于城市的描述集中在其形式方面,城市建筑体虽然只能是城市的某一方面,但却是讨论问题最为具体的实际出发点。每个城市建筑体都有其独特性,其特性取决于什么?更多取决于形式而不是材料,更取决于其在时空中发展出来的复杂属性。新建的建筑就因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20本书

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 220元出版人:王树泽 2000年2月第一版 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 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 3.《都市村庄》 傅刚,费菁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7-5618-1297-3 82.02000,6第一版 4.《走向新建筑》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 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1.4 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 5.《建筑的革命》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99.5 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 价格 :35.00 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 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 形式的逻辑 形式的建构 形式的xx? 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 定价大约110元一本 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

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 9.《路易斯·康》 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 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 14.《华夏意匠》李允禾 15.《唯有园林》陈从周 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 17.《城市建筑》罗西 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建工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7-112-3913-440.00元 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建工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 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建工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 7-112-360-150.00元 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 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城市经济学读书笔记

城市经济学读书笔记 城市经济学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现象与城市问题。小编收集了城市经济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城市经济学读书笔记【一】读了奥利沙文的《城市经济学》,收获蛮多的,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土地租金与土地利用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也由此对于城市经济学更加了解,对于我们学习房地产经营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学到了城市经济学五个公理: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外部性导致非效率,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城市中每一个组成因素,我们都可以用这五个公理之一来解释,也可以利用这五个公理对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对于我们房地产的投资建设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在进行房地产投资建设时,可以根据城市的环境,结合这五个公理,进行有效率的投资建设活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土地租金版块则让我们更加了解制造业,写字楼,家庭各个部门对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支付意愿,由此可以预测不同区位土地的利用模式。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来说,知道不同区位土地的利用有利于结合不同的区位特点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而对于城市人口分布,居民的居住选择来说,邻里、教

育、犯罪等因素是有很大影响的,城市的发展也是受这些所影响,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也要考虑城市中所选择区位、开发小区的档次等等对于该城市中居民的影响,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购房者。 读《城市经济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或许有些东西我们之前就已经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通过《城市经济学》这本书,我们可以以一个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解这些问题,从而对于问题的了解与运用有更好的效果。 城市经济学读书笔记【二】西奥多·帕克说:“城市一直是文明的摇篮,在黑暗中散发光和热。”史蒂夫·麦奎恩说:“我宁愿醒来以后无处可待,也不愿在地球上任何一座城市居住。”他们的话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复杂的感情。 从正面看,城市推动了创新、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因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负面看,城市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噪音、污染、拥挤等。而厂商和居民之所以选址于城市,是因为内部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可以抵消这些城市问题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经济学研究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们的决策问题,如:家庭制定效用最大化决策和厂商制定利润最大化决策。地理学是研究事物如何在空间上配置的学科,并回答人类活动的起源地问题。城市经济学将地理学和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研究

罗西的《城市建筑》导读

●城市建筑 罗西的《城市建筑》这本著作于1966年出版,全书主题主要是想通过将城市视为建筑(人造物),运用类型学的方法着重分析城市中的住宅和纪念性建筑,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分析城市的方法。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讨描述与分类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以城市局部的关系来理解城市的结构; 第三部分讨论城市中的建筑以及城市中所留下的历史场所; 第四部分探讨都市动态结构现象中的基本问题以及政治的决策问题。 第一章都市人为事实的结构 ●内容概要 罗西在这一章提出了一套阅读城市的方法,那就是:将城市视为建筑,并突出其中不同的构成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住宅和独特性元素。并借此探讨了建筑的永恒性,肤浅的功能主义,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 罗西认为,在人们描述城市的时候,首先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就是城市的造型(form)。而这些造型又完全是由建筑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建筑是城市最根本的组织要素,所以他试图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人造物(artifact)。由城市建筑的角度来对城市进行研究。然后,罗西就以一个纪念性建筑——Padua的理性王宫为例子来解释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他认为,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可以看成是由其造型产生的具有集体性记忆的场所(关于这个概念后面会解释),而且它不仅是在形态上反映其特征,同时也和艺术品很相似,这是因为任何建筑物都是人类集体的劳动成果,一些永恒的纪念性建筑物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现在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换句话说,都市人为事实的本质可以定义为人造物(artifacts)。那么,要对这些artifacts进行分析,就要对界定其研究范围,因此,就要借助类型学对城市中的元素进行分类,由此导出了类型学的问题。 ●类型学 罗西认为要对城市进行研究就要借助于类型学(关于类型学的根源问题前面已经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重复),他所倡导的类型学基本上是以昆西的类型学理论为基础的,即将类型视为一种建筑创作中的常数,而非简单的形式上的模仿。罗西将类型学视为研究城市,建筑的元素的首要核心。他认为在世界的不断发展改变之中,只有类型是恒常不变的,比如说住宅的类型就从未改变过,因此类型与建筑的本质相当接近。 ●批判肤浅的功能主义 在对城市的分析中,功能主义者主张将城市视为某种聚合,是依照人们想要怎么样使其运作而产生的,城市的功能是城市存在的理由,因此城市可以被分为: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工业城市,军事城市等。罗西极力反对这种肤浅的功能主义对城市的分类方法。他认为,功能主义忽视了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照功能主义的看法,失去功能的建筑就没有其存在价值了,而事实上是人们仍然在使用着许多古迹和建筑(使用着功能消失的元素),而正因为这样,artifacts才会有延续性和特殊的本质。 ●分类问题 既然批判了肤浅的功能主义对城市的分类方法,那就必然要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在这里,罗西主要是通过引用Tricart,M.Poete和https://www.doczj.com/doc/4716123084.html,izia的理论来说明分类的问题。 Milizia主张将建筑物和城市一起考虑,他将城市建筑物区分为私人与公共建筑物,其中私人建筑物即住宅,公共建筑物就是主要的都市元素(即罗西的首要元素),同时Milizia在这种分类中进行进一步的等级划分:将王官及住宅视为第一类;公共用途,维护安全的建筑视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姓名:学号:13131008 班级:城规A班 在学习《建筑初步》这门课程之后,对建筑的了解也慢慢的加多,也有较大的兴趣想要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筑的内容。因为是城规专业的缘故,所以在对建筑的认识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会跟城市联系起来。最后,我选择了《城市建筑学》这本书来读,想要对城市建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之前,我是看过了书的简介,和作者的简历,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与我们学习的专业联系也很紧密。 《城市建筑学》这本书是作者阿尔多·罗西在1966年发表。这本书在当代建筑理论界引起过巨大反响。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城市建筑学》是建筑和城市理论相结合的一部重要著作,深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在书的前言中得知作者的成就如此多,于是,我也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本书将为我国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提供许多启发和教益,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发等专业很实用和具有极好参考借鉴价值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所以我更加确定了,我选读的这本书将会让我受益良多,更加适合我的专业需要。 《城市建筑学》这本书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

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在正文中,罗西有很多句子是在说城市是具有很多建筑才有的特征的,比如城市和建筑一样,都是“人的构筑物”、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整体”、是“由几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的”、是“一个建造的过程”、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人的痕迹和记忆的”,等等。罗西在很多地方都给人感觉是想好好阐述一下这些城市具有的“建筑性”的。所以,我想建筑的集合就是城市吧,即使现在有在上城市原理这门课程,但是对城市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到底怎样建筑集合拆能称作建筑?不过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好像觉得城市的定义有那么的了解了一些。城市必须被理解为建筑,不仅是所有建筑物的总合,而且是一个历时的建造。我们在研究中描述城市的形式,其形式由一切实存的社会事实和经验所规定,建筑又是形式的具体显现。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西降到城市的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去评价城市的时候怎么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功能,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但是罗西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建筑学本身,去更深层次的分析城市建筑特征及其复杂的美学意图和需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以建筑美学对一个城市的底蕴起着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在罗西的哲理中,建筑类型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种生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著)笔记几点 前言:这本书,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城市地理学思想史的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武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研究城市地理问题的方法论。在我国,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关于城市 地理学的思想史是舶来品。我所熟悉的时间地理学,后现代主义以 及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的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我总感觉这样 的思想下提出来的城市模型在我们国家存在吗?理论和我的认识有 一定的出入(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观察的太少)。 本书,我主要从几个经典的学派整理出笔记,并对一些我感兴趣的 城市地理学方面很出色的大家做了简单的了解。读完此书,还是颇 有感触,“是人创造了城市,还是城市创造了人”,是本可以提高自 身地理素养的书。 关于学派的笔记 (一):经验主义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 就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 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二是强调归纳与综合。 经验主义来源于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系统性阐述。洛克主张,人的心志本是空白的表格,后来其经验足迹在上面。经验主义否定了人 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主义者 观点,由感受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的归纳或是演绎,才能铸 成知识。经验主义的两个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部分认为,意识的技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冠能是内在的能力,后者认为,意念的内容和整过过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能力,而只能习得而来。 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 模式归纳,例如,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以美国大城市为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做出大量描述性分析,将现实的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归纳为抽象的空间结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 主义研究,其中约翰斯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主义研究在城市 地理学中应用为典型案例。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经验主义,雅

城市研究的建筑学意义

书评 BOOK REVIEW 城市研究的建筑学意义 李华 ABSTRAC T/ Through a close reading of the 2nd issue of Studies of Architecture & Culture, especially the researches of American cities conducted by the Venice Schoo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actice of urban renovat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ideology and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idea-reality”, and points out that architecture has its own and an autonomous space mediated between ideology and practice, and the signifi cance of urban studies to architecture. KEY WORDS/ Urban studies, Architecture, Venice School 摘要/通过对《建筑文化研究》第二辑,尤其是对威尼斯学派的美国城市研究的解读,从“观念-现实”的角度,考察了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城市更新与建筑实践的关系,并指出在意识形态与建筑实践之间存在的一个中介的、建筑学可以作为的自主空间,以及城市研究之于建筑学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研究 建筑学 威尼斯学派 “随着未来经济模式的变异是否也会引发城市化进程的自我变异,从而给建筑学带来新的希望?” —丁沃沃, 《建筑学与城市化—读“走向群岛形态”》城市,是当代建筑学无法回避的议题。然而,对建筑学来说,城市却是一把双刃剑。对城市问题的关注,使建筑学本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通过城市研究、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建筑学在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边界,和介入社会实践与文化构筑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显而易见的是,城市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广度,已超出了建筑学学科自身所能涵盖和解决的范围。现代主义在城市问题上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建筑问题,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交织。可以这样说,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问题上的失败,恰恰说明了建筑学本身的局限,或者更准确地说,以建筑解决城市问题的局限。局限本身并不是问题,每个学科和职业都有自身无法逾越的边界,问题是,城市研究对建筑学的意义是什么? 本文最开始引用的提问,来自南京大学建筑学院编辑出版的《建筑文化研究》第二辑:“威尼斯学派与城市”。这个设问是本专辑的最后一句话。以问题而不是结论作为本书的小结(编者前言中所称),无论是有意还是偶然,都意味深长。事实上,这个设问本身恰恰可以作为我们阅读这本书的一个线索:城市发展和城市观念的变迁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文化研究》第二辑分为3个板块:“威尼斯学派与城市”、“城市史:东方与西方”、“书评与评论”,共收录文章11篇。但就内容而言,威尼斯学派的城市研究是本书的核心,全书11篇文章中有8篇与之有关,其中5篇来自威尼斯学派的4位巨匠:马西莫?卡西亚里(Massimo Cacciari)的“大都市”、曼弗雷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的“杰斐逊的灰烬”、弗朗切斯科?达尔科(Francesco Dal Co)的“从公园到区域:进步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城市的革新”(下称“从公园到区域”)、乔尔乔?丘奇(Giorgio Ciucci) 的“农耕理想的城市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广亩的起源与发展”(下称“农耕理想的城市”)和他为“美国城市—从内战到新政”(下称“美国城市”)写的前言。另外3篇,罗伯特?C. 旺布利(Robert C. Twombly)的“社会主义视野下的资本主义城市”是对《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2-01-10

建筑学综合考试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建筑学综合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 建筑历史(中外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和园林史) 第二部分 城市(园林)规划与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部分 建筑技术与园林工程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包括建筑历史(中外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和园林史)、城市(园林)规划与建筑设 计原理、建筑技术与园林工程三部分,共33道大题。考生须从中任选100分作答(必须以大题作为选答单元),多选者按前选100分题记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 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建筑学综合考试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第一部分建筑历史(120分) (中外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和园林史)中外建筑史(60分) 一、写出以下建筑的名称和建造时代(每小题2分,共10分) 1.2. 3.4. 建筑学综合考试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5.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要素。 2.简述卢斯“装饰就是罪恶”口号的意义。 三、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周礼》中的“营国”思想。 2.简述管子的“营国”思想。 四、排序题(按建造年代先后重新排列)(每小题5分,共10分) 1.法王寺塔、卢沟桥、太和殿、初祖庵 2.巴黎圣母院、奖杯亭、巴黎歌剧院、巴士底剧院 五、论述题(10分) 评价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六、论述题(10分) 评价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 建筑学综合考试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建筑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建筑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城市中心区更新规划设计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十八梯”历史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区,与重庆最繁华的核心商业区——“解放碑”仅一步之遥,是重庆主城区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区域之一:片区内至今仍保存着最具山地特色的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蔑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是城市中心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化的城市格局,传统城镇的宜人尺度,以及附有山地特色的大踏步“竖街”,都记录着老重庆的生活气息。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该片区日渐衰落,其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域风貌与社区文化随着拆迁进程也逐步被边缘化,逐步消失,同时在新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为加快旧城区的保护和整治更新,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和人文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急需结合当前现状条件,开展“十八梯”片区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工作。如何才能使一些老街区和城市一起生长,是当代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旧街区,山地特色,传统文化与新理念融合、绿色改造,城市肌理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区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低矮的楼房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变成了一座座高耸如云的摩天大厦,蜿蜒腾飞的高架桥曾经的石板小路。这一切都是重庆繁荣发展的象征,是祖国现代经济实力腾飞的表现。然而,随着一座座具有山城特色的房屋被推倒,一条条曾经代表山城文化的老街,变成了国际化的标准街景,重庆本土的文化底蕴也随之消亡。在发展与传统的保留中,能否通过一些方式取得平衡?如何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发扬本地域传统文化而不是在发展中埋葬区域特性?本课题以重庆十八梯的更新为依旧,探讨如何在更新过程中恢复与再现旧城的空间肌理和自然景观,展现具有重庆地域特质的、紧凑的、生态的有机城市空间,反映重庆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并以此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注重保护传统街区风貌的完整性、维护传统街区生活的延续性。同时创造出新旧和谐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十三个章节始终联系紧密,互为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了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描述。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每一章节的开篇都以引人入胜的小问题开始,每章小结部分罗列出关键概念、术语和推荐读物,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全书布局方面的悉心考虑。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是一本对城市社会地理学进行系统解说的著作。它不偏重于描述方法、计量方法、行为方法、结构方法、人文方法等多种多样地理学方法中的某种理论,而是对城市研究的所有方法进行了总体概述,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关于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在这本书的谋篇布局上,全书共分为十三章。这十三个章节始终联系紧密,互为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了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描述。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每一章节的开篇都以引人入胜的小问题开始,每章小结部分罗列出关键概念、术语和推荐读物,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全书布局方面的悉心考虑。 第一章、为一个总论性的章节,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地理学家对城市结构感兴趣以及城市结构是如何反映经

济、人口、文化和政治的变化,并且详细表述了地理学中的不同研究方法,以助于加深我们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框架的理解。作者认为城市必须被看成是维系它的社会的反映,城市研究不应该从它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矩阵中分离出来,进一步提出了贯穿全书的一个概念你——社会空间辩证法:人们在创造和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工作的空间以各种方式控制着,这是一个连续的双向过程。在随后的篇幅中,作者进行了分章讲述,分别从经济和文化的两大背景下,对城市的物质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详述。 第二章、以变化中的城市经济为背景,分析经济结构对西方城市模式的影响。西方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前工业化城市、工业城市、和现代城市。 前工业化城市的早期人群模型是少数精英和多数无产阶级的一种空间表述。这种经济结构和人群聚类对城市地理结构产生的影响是城市结构只有唯一的一个中心,四周围绕中等的住区,多数贫困人群生活在由破旧建筑物组成的城市边缘环境里,居住空间分化,财富与地位从中心递减。 伴随着资本主义与其新体系——工厂出现,生产与交换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取代了旧的等级。工业化资本主义通过强迫穷人到环境差的内城地区居住的同时,中产阶级和上等阶层退到城市边缘,从而使前工业化城市的结构发生了逆转。建筑技术的革新使城市向上增长和向

建筑学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学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一方面城市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例如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城市用地的大举扩张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以及交通时间的增加带来的时间浪费。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城市不断立体化发展,一方面,高楼大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地下空间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增加,并且在空间内容上更加多样化,于是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将商业活动移至地下空间是 很合适的,这可以将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也有利于地面环境的改善;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地区,地下购物空间十分受人们的喜爱。而且随着地铁的发展,地下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增强,这给城市地下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德国、瑞典、

法国、日本、加拿大(见图 1.1)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经营状况良好的地下商场。 良好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使人们能够与这个场所进行相互交流进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这个场所不仅可以休闲购物,还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环境和文化品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并促进健康、积极的社会活动,此外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更能深刻地显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向人们传递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现代的信息,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它在现代城市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地下空间具有不同于地上空间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特殊心理感受。一方面地下空间存在着封闭、黑暗等天然的缺陷,这也使得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它只承担车辆停放、设备安置、轨道交通等对空间质量需求较低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而产生知觉信息的减少,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减弱,从而容易引起不安和消极情绪。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善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研究建筑学中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研究建筑学中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发表时间:2019-05-16T10:42:15.9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崔丹丹 [导读] 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城市规划、建筑学及景观建筑设计联系紧密。现在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局部的型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发展 引言 城市规划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如公共中心、居住社区、步行街、广场、公园以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不同对象范围的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内容不一样。整个城市或大分区范围的城市设计,着重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的景观体系,组织公共的城市人文活动空间系统,以及考虑城市总体轮廓和各系统环境的设计框架。而对大多数城市局部地段的城市规划而言,设计的内容就不同。按照盖兰特。克兰纳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设计”。这些要素美国哈米德.胥瓦尼教授在《都市设计程序》一书中列举了八种:土地使用、建筑形式与体量、交通与停车、开放空间、人行步道、支持活动、标志、保存与维护。 1简要概述建筑学中的规划与设计 在建筑学中,建筑规划就是从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入手,以科学专业的手段完善建筑功能性,提升住房价值。即当建筑工程师开始规划空间时,需要围绕住宅空间利用率为规划核心。另外,在规划建筑空间时,还要注意综合建筑物的实际外观情况及建筑物的占地大小,合理设置建筑物功能,以提升设计的实用性。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则是在整体规划的大方向上,做到更加细致美观,如果说建筑的整体规划是为了凸显住宅的实用价值,那么建筑设计则更加追求建筑物的美观艺术性,让设计师结合空间环境规划,利用专业技术将建筑结构与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2分析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具体差异 2.1设计规划难度系数的差异 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主要发挥设计师对于空间与平面的主观想象力,即建筑设计师只要做好设计的宏观蓝图即可,对于具体空间布局及平面规划无需多加思考,建筑设计更加偏向于设计思维的考量。但对于城市建筑规划的设计师来说,不仅要求其具有对空间事物灵活的想象力,还需要其具有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根据空间规划发挥想象力,不仅在具体细节处做好设计规划,在建筑全局方面也需具备统筹规划的能力。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建筑规划要比建筑设计的难度系数更高。现如今随着我国多领域的不断改革优化,建筑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的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不仅需要涵盖从前对于建筑物的简要布置,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建筑物的功能性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设计与完善。为了达到新阶段的全新要求,建筑领域需要更加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完成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工作,而且为了让城市建筑规划做到尽善尽美,最终获得居民的认可并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各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均应由相应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完成。 2.2最终目标的差异 建筑设计主要是以开发商规划的建筑目标以及其对建筑的要求为基础,设计人员合理应用专业知识并将当地的环境和风俗融入到设计之中,最终设计出能够满足建筑设计预期目标的方案。所以建筑设计是一种以目标为前提的设计行为,而城市规划设计中则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及要求。城市规划与设计不单单是按照设计的要求去找合理的答案,而是要我们自己提出不同的想法,进行专业具体的设计,即要把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作为我们对建筑物设计的首要目标。 3保存与维护 城市保护系指城市中有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认为环境的保护,其中历史传统建筑与场所尤其值得重视。城市设计的保护既有邻里、场所,还有历史建筑和地区,包括对其中活动的保存,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现代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含道路、桥梁、地铁、轻轨等)紧密联系,城市设计既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又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景观和市政等详细工程设计的联系桥梁。尤其是城市重要地段,为确保环境质量,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详细规划之外必不可少的设计阶段。现代城市设计,从形式到现在,已得到社会和规划、建筑界的认同,而且有了大量优秀的城市设计实践。而今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仍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近年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表现在城市设计和经济发展愈来愈多的联系。很多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旅游购物和工作,以促进城市繁荣和发展。美国城市设计专家迈克尔.索斯沃斯在分析了美国40多个城市的70个实例基础上,发现近年来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设计研究,把目的放在了振兴经济和发展,这与70年代及以前城市设计的目的相差甚大。发展趋势之二,是更注重城市设计难以实现,问题出在管理上。城市设计的成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空间形体的形态设计,以图纸为主;二是制定政策、设计准则、指导纲要及管理控制方式。这两方面都需要健全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管理,组织公众参与、设计评审和专家咨询等活动。发展趋势之三,表现在近年来城市设计更强调城市的综合性、交融性,不同功能的建筑相互交融混合,城市绿地、城市交通和建筑交融混合,城市空间的立体混合。混合城市空间是高度城市化,城市节地,人际交往和丰富城市生活的必然趋势。最后,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设计近年来学科研究新的重要趋势之一。我国的城市设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结合国情方面,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1)努力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城市规划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规划界普遍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划分的分支,是城市划分的补充,渗透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很多建筑师则认为城市设计基本属于建筑学范畴。不同的观点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学术讨论,寻找共识,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我国的城市设计,提高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创造高效、宜人、优美、并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2)加强城市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要求。建筑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