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医家传秘方

名医家传秘方

名医家传秘方
名医家传秘方

名医家传秘方

家藏方愈咳散秘方

愈咳散:麻黄、陈皮、生甘草各6克、杏仁、白前、枇杷叶、黄芩各9克.每天一剂,水煎两次分2服。发散风寒、止咳化痰。专治感冒、急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疗效很好,一般服一剂药当天咳嗽明显好转,三剂而愈。外感风寒,风寒束表,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肺气不能肃降则发为咳嗽。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同时又可以宣发肺气,杏仁、白前、枇杷叶肃降肺气,一宣三降,降大于升,则肺气可降,而咳自能安。又用黄芩清风寒导致的郁热,用陈皮化痰。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安有不愈哉?愈咳散是家传数百年的秘验方,疗效很好。

神奇的头痛秘方:

头痛立效鼻嗅散:川芎18克、白芷、细辛、蒿本、羌活各9克、牙皂6克、樟脑、冰片各3克。碾粉瓶装备用 .取少许药粉吸入鼻中,左边头痛吸右鼻,右边头痛吸左鼻,通窍止痛。治偏头痛、血管神经头痛立效。方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善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主各种头痛而为君药,又善治少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蒿本善治厥阴经头痛。四药合用共为臣药,牙皂化痰通络,醒脑开窍,樟脑、冰片芳香走窜,清热止痛三药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凑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祛风止痛之效.

杜国庆,男,49岁,偏头痛多年,三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疼痛难忍,痛苦异常。在本村卫生室用药后未见好转,随来就诊。右侧头痛给予本药左边鼻孔吸入,用药后不足一分钟疼痛缓解。病人惊为“神药”,赞叹不已!本方是身怀绝技师父所传,疗效神奇. 这是家传的秘方。

低血压经验方——升压汤

升压汤:黄芪30克、白术18克、人参、当归、五味子各9克、桔梗、陈皮各3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低血压主要是因为气血不足所致。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补气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气血生化自然源源不绝,故共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为臣药。五味子收敛精气,防止气血散失,妙用少量桔梗引气血上行直达巅顶。补气之品容易壅滞气机,用少量陈皮燥湿理气,三药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合用有明显升高血压作用。禁食白萝卜。这是多年临床经验方。

冠心病秘验良方:

心痛汤:瓜蒌60克,薤白、桂枝,半夏、丹参、水蛭、川芎各9克、枳实、人参、降香各6克,元胡15克、三七3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禁食油腻。冠心病的病理改变是心脉不通,其病机有二,一是心气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脉运行,不荣则痛。二是痰淤阻滞心脉,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因此治疗则当一方面补其不足,一方面通其淤滞。本方以治疗心病的名方,张仲景的半夏薤白瓜蒌汤为基础脱化而来。方中薤白、桂枝温通心阳,半夏、瓜蒌宽胸理气,燥湿化痰,枳实破气行气,寓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消。丹参、水蛭、川芎、元胡、三七散瘀止痛。降香芳香以开心窍,引诸药直达病所. 这是经验方。

五代祖传骨科秘方

骨伤消肿止痛方:山栀子、元胡各15克、大黄、苏木、泽兰、骨碎补、土鳖虫各9克、乌药、木香各6克、乳香、没药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

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骨折早期。本方是湖南朱氏五代祖传骨科秘方,临床应用上百年,治愈患者无数。经验证疗效的确突出。骨折早期主要是气滞血瘀导致患处发热、分期辩证对骨伤科用药.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一个接骨药用到底是不正确的!这是经验方。

颈椎病奇效良方

肩颈痛消酒:葛根、羌活,桂枝、白芍各30克、制川乌,元胡、没药、土元,狗脊,威灵仙各20克,木香15克、蜈蚣3条。捣碎,用白酒2500毫升,密封浸泡七天.。每次服20毫升,每曰3次.舒筋活络、温筋止痛。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本方以治疗颈项疼痛的名方—葛根汤(葛根、桂枝、白芍),为基础方。加专入太阳经善于治疗上肢疼痛的羌活,温经止痛的制川乌,祛瘀止痛的元胡、没药、土元,行气止痛的木香,补肝肾通督脉的狗脊,善于治疗骨质增生的威灵仙,通络止痛的蜈蚣。诸药合用共凑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效,是专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的专病专方。这是家传特效秘验方。

风湿类风湿特效药酒

五毒追风酒:生川乌、生草乌、蕲蛇、全蝎各20克、蜈蚣、土鳖、羌活、桂枝、牛膝、木瓜、乳香、没药、川芎、杜仲、威灵仙各15克、金银花25克、乌梅2个、白砂糖200克。浸泡于白酒1000克中,密封后埋入地下,两个星期后取出。每日早晚各服10毫升。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是祖传治疗风湿、类风湿的秘方,效果很好。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是剧毒中药,生川草乌含有乌头碱既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的重要成分,又是有毒成分,经过炮制的制川乌、制草乌乌头碱被分解,虽然毒性减小,但疗效也大打折扣。几年前有一个类风湿患者服用本药酒一个月,疼痛全消,病情大为改善,因于家人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欲服毒自尽,一口气把剩下的药酒全喝了,所幸剩下的药酒并不多,出现乌头碱中毒症状,

经抢救后恢复正常。本方含剧毒中药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配制服用。各位同道如欲使用,请权衡利弊,慎重慎重!如因服用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本人概不负责!这是家传的秘方。

腰椎间盘突出奇效良方

腰椎复原汤:制马钱子300克、全蝎、乳香、没药、土元、僵蚕、苍术、牛膝、麻黄各36克、独活、苏木、泽兰、威灵仙各72克。研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晚临睡前服1次,首次服2克.每次可加0.2克,最多不可超过3克.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主治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本方是由民间治疗腰腿痛的验方(马钱子、全虫、乳香、没药、土元、僵蚕、苍术、牛膝、麻黄)脱化而来。原方已经被承德颈复康药业做成了中成药“腰痛宁胶囊“。方中马钱子通络散结、祛风止痛为主药,乳香、没药、土元、全蝎搜经通络,散瘀止痛,麻黄、苍术、僵蚕祛风燥湿,牛膝补肝肾、壮腰膝、引诸药下行。加上能够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苏木、泽兰以减轻和消除水肿疼痛。这是家传特效秘验方。

白癜风特效秘方:

消白酊:捣碎,用75%的酒精浸泡七天后,涂患处。白癜风是由于局部皮肤黑色素脱失所致,皮损为色素脱失斑,通常为局限的乳白色斑块。中医学认为是肾虚所致,因为肾在五行对应的五色中,所对应的是黑色,中医又有黑色入于肾之说,所以肾虚之后,黑色不能为其所主而脱失,形成白斑。方中色黑入肾,有补肾助阳之效,同时此药制成酊剂外用有“发赤作用”,能够刺激皮肤,使皮肤发红、发赤、色素加深,故用其为君药。色黑,味酸有收敛之性,能够让白斑周围的黑色皮肤向病变中心收缩、靠拢、而为臣药。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而为佐药。.加入大剂量的黑色药水之中,可以使其将药物的黑色素导入到皮肤之中,直达病灶,而为使药。本方是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外用特效方。方小力专,疗效不凡,切莫因其方

小而轻视之。杜二孬,男,41岁,住址:河南省尉氏县小陈乡。患白癜风多年,久治不愈,慕名来诊,给予该药外用,半个月明显好转,共计用药四十余天完全康复,皮肤完好如初, 此后又买药为其在郑州的亲戚邮寄去,亦然康复。这是家传秘方。

早泄秘方:

沙苑子30克、丁香、细幸、花椒、五倍子各15克、蟾酥、透骨草各3克、莲须、冰片各6克。捣碎,用75%酒精300毫升浸泡七天后,每次做爱前3—5分钟时反复涂搽阴茎表面。早泄主要是因为阴茎过于敏感,而性阀值过低所致。方中沙苑子补肾壮阳,五倍子、莲须固精强精,提高性阀值,丁香、细辛、蟾酥、花椒含有表面麻醉成分,可以麻醉阴茎表面神经,降低阴茎敏感度,透骨草、冰片促进药物吸收,增强疗效。诸药合用可以降低阴茎敏感度,提高性阀值,从而延长做爱时间。外用之方,虽非治本之法,足可解燃眉之急!这是家传秘验方。

烧烫伤奇效秘方

烧伤药膏:地榆50克、虎杖、紫草各30克、黄芩、黄连、大黄、白芨各20克.用芝麻油600毫升浸泡72小时,文火炸至枯黄滤去药渣,立即加入蜂蜡10克,待药油温度下降到60度左右时再加入冰片5,待凉外敷。这是家传专门治疗烧伤的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生肌长口快,愈合不留疤。治好很多烧伤病人。烧伤早期病人疼痛难忍,而本药止痛作用较差是其唯一缺点。方中地榆乃烧伤圣药,重用以为君药。虎杖、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尤善于治疗疗烧烫伤,为治疗烧烫伤的常用药物,共为臣药。黄芩、黄连、大黄清热泻火,以解火热之毒,白芨清热消痈,敛疮生肌,促进伤口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四味药物共为佐药。冰片清热止痛,促进药物吸收,而为使药. 这是家传秘验方。

神奇的狐臭秘方

狐臭酊:雄黄粉100克、用100毫升碘伏浸泡24小时即可,取药液涂患处,每天一次。疗效神奇,涂抹以后狐臭马上消失!一般狐臭患者涂药数次便可治愈。本方是身怀绝技的师父所传,我将此方视为奇珍。这是家传秘验方。

习惯性流产秘方:

保胎汤:黄芪18克、人参、当归、杜仲、桑寄生、兔丝子各9克、白木15克、阿胶、砂仁、黄芩、炙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益肾安胎。治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此方是由有健脾益气作用的保胎名方泰山磐石散和有补肾益精作用的保胎名方寿胎丸合而成方。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这是家传秘验方。

淋巴结肿大奇效良方

玄参、浙贝各9克、牡蛎15克、金银花6克、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18克、全蝎、守宫各3克研末吞服.。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本方由治疗痰核瘰疠(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肿大)的名方消瘰丸(玄参、浙贝、牡蛎)化裁而来。加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妙用全蝎、守宫虫类血肉有情之品,通络散结。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柯静,女,1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咽喉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颈部有三颗肿大的淋巴结,最大者如大枣,最小的如花生米。给予淋巴消肿汤10余剂即愈。这是专为淋巴结肿大特制的专病专方。

神奇的丰胸秘方

丰胸汤:黄芪18克、党参、熟地各12克、当归9克、阿胶6克(烊化)、葛根15克、炙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禁吃白萝卜。益气养血、丰胸提乳。乳房扁平瘦小,一般多因身体瘦弱,气血亏虚。所以丰胸就是要补益气血,而一般补益气血的药服用后,补充的气血是分布到全身各处的,所以没有丰胸的效果。而本方黄芪、党参补气,当归、熟地、阿胶补血,妙用葛根,葛根专入阳明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脏其循行路线刚好从乳房经过,然葛根因具升提之性,固能将津液、气血聚于胸部故此能够丰胸提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丰胸提乳之效. 这是总结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神奇秘方.

青春痘秘验良方

祛痘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黄芩、黄柏、丹参、金银花各9克、鱼腥草30克、大黄6克、黄连3克、白洒50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禁食辛辣、海癣。本方由治疗青春痘的名方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脱化而来。之所以将原方中人参弃之不用,是因为人参大补元气,容易生热化火。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治疗青春痘的药方却叫“清肺饮”呢?那是因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肺主皮毛”,清肺其实就是清理皮肤了。因为病位在肺,所以丶又加上专入肺经,善清上焦之热的黄芩。这是经验方。

祛斑美容奇效秘方:

祛斑美容汤:.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便解毒。要保持心情愉快。治黄褐斑。脸上长黄褐斑一般常见的有这么几种情况,产后妇女、生大气之后、经常不出汗以及长期便秘的人。产后多淤血可以长斑、生气之后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也可以长斑,长期不出汗和便秘,体内蓄积毒素也可以长斑。而脸上的黄褐斑只是体内淤血、毒素的外在表现而已。想要清除黄褐斑,必须先把身体调理好,把排毒通道打通,要做到气通、血通、大便通、小便通、汗腺

通。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底方,活血化瘀则血通,用逍遥散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则气通,白芷发汗解表,则汗腺通,茯苓利水渗湿则小便通,大黄泻下排毒则大便通。其中白芍、白芷、白术、白茯苓、皆有美白作用,而白芷引诸药入于阳明,阳明经又行于头面,这样美白作用进一步加强。气血畅通、毒素排出,色斑自然就消于无形。

祛斑美容散:白芷30克、白术、白芨、白蔹、白僵蚕、白茯苓、当归尾、珍珠粉各15克。研粉备用,每天取适量用蜂蜜或蛋清调糊敷一小时。并要服上方,也可常服太太口服液。美白祛斑,治黄褐斑。

急慢性咽喉炎奇效良方

清喉利咽汤专治急性咽喉炎:玄参、麦冬、金银花、牛蒡子、蝉蜕各9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桔梗3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禁食幸辣。本方以清咽利喉的名方——玄麦桔甘汤为基础方,加二花、蝉蜕、薄荷、牛蒡清热利咽,其中二花又可解毒,蝉蜕善于开音,薄荷清利头目,牛蒡兼能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开音之效。治急性咽喉炎,引起的咽喉肿痛、热毒壅滞咽喉、声音嘶哑。检查见咽喉红肿,充血。乃专治急性咽喉炎的专病专方。李大美,女,29,咽喉疼痛一星期,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予本方治疗三剂痊愈。

散结利咽汤专治慢性咽炎:半夏15克、厚朴12克、茯苓、射干、浙贝母、冬凌草各9克、苏叶、生姜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禁食幸辣。,本方主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梅核气。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痰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检查见咽后壁小结、滤泡增生。证属痰气郁阻咽喉,治疗当化痰散结,消肿利咽。本方以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为基础,加上射干、浙贝母、冬凌草,此三味药皆有散结之功,其中射干兼可利咽、浙贝母又可化痰,冬凌草善于消肿止

痛。诸药合用共凑化痰散结,消肿利咽之功。乃专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的专病专方。

乳腺增生秘方:

乳腺消癖汤:醋柴胡6克、白芍、枳实、青皮、山慈菇、蒲公英、三棱、莪术各9克、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8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禁食甘草,保持心情舒畅。

肾结石经验方_速效排石汤

排石汤:四川大叶金钱草120克、穿破石30克、海金沙30克、石韦15克、火硝6克(研粉冲服)、乌药60克、木香9克、滑石30克、川牛膝30克、生甘草3克,每天一剂,水煎分两次服。清热利湿、化石排石,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化石排石,重用为君,臣以穿破石海金沙石韦,其中穿破石尤善化石,火硝《神农本草经》云:能化七十二种结石,海金沙化石通淋兼能止痛,石韦化石通淋又能止血四药各司其职,共为臣药,佐以乌药木香理气止痛,又以滑石之滑利,牛膝引石下行而为使药。王X,男,43岁,因腰痛难忍,小便中断收入院,经B 超检查,提示右肾结石及肾积水,诊断:湿热石淋。服药七剂,结石排出,告愈。这是治肾结石经验方,方小力专,疗效甚好。

祛风蠲痹黑膏药秘方:-----(一贴灵)

祛风蠲痹黑膏药:

A、粗料: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羌活、独活、葛根各30克、肉桂15克、生马钱子60克、洋金花、生半夏、生南星、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秦

艽、杜仲、牛膝、桑寄生、桂枝、白芍、麻黄、甘遂、巴豆、木鳖子、透骨草、急性子各20克、干蟾蜍5只。

B、细料:净生乳香、净没药、蓖麻子各10克、血竭(国产的不行)20克、炮山甲15克、川蜈蚣10条。研极细粉备用。

制作:将A粗料放进芝麻油4000克中浸泡一星期,加热炸成棕褐色后,去渣炼油,待滴水成珠后加入铅丹粉1350克。待冷却至60度时,将B细料加入搅拌均匀冷却。然后膏药放进水中七天去火毒。七天后去水加热溶化后摊膏备用。临用前撒樟脑粉适量。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疗效甚好,治愈患者数不胜数。

方解: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洋金花生马钱子有麻醉作用,可以止痛。华佗的麻沸散基本就是这些药。羌活防风苍术白芷细辛川芎乃九味羌活汤,善于治疗上肢疼痛。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杜仲牛膝桑寄生肉桂乃独活寄生汤的要药,擅长治疗下肢腰腿疼痛。桂枝白芍葛根麻黄乃葛根汤,主治颈项疼痛,甘遂巴豆蟾蜍木鳖子善于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乳香没药血竭蓖麻子蜈蚣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透骨草急性子促进诸药透皮入骨。这是家传的秘方。

口腔溃疡一抹就好的小秘方:

口疮散:黄连、人中白各9克、青黛、儿茶各6克、冰片、维生素B2各3克、共研细粉,装瓶备用;取少许药粉涂于患处:清热泻火、敛疮生肌,治口腔溃疡疗效特别突出:禁食辛辣。口腔溃疡是因为火毒内盛所致,内经有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在五行属火,所以治疗当清心泻火。而西医认为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2所致。方中黄连清心泻火为君药,青黛清肝泻火解毒为臣药,佐以儿茶、人中白敛疮生肌,冰片清热止痛,又加维生素B2土洋结合,衷中参西,方虽小制,配合存

神,疗效甚佳,君莫轻视。护士温文燕,口腔溃疡服西药数日,未见好转,用此药两次就好了。

口臭秘验良方

黄连、陈皮各6克、半夏、大腹皮各9克、枇杷叶12克、生甘草3克. 每天一剂,水煎两次分2服。清热祛湿、降浊和胃,治口臭。口臭是因为胃肠有湿热,湿热熏蒸,浊气上逆于口中,所以出现口臭。治疗当清其热,降其浊,方黄连专入胃肠,而能清热燥湿为君药,半夏、枇杷叶降气化浊共为臣药,大腹皮、陈皮理气化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清热燥湿,降浊合胃之效,曹思湘,男,39岁,口臭三年余。面色红赤,口臭喷人,舌红,苔黄腻。诊为:胃肠湿热,浊气上逆。予本方六剂,痊愈。此为治口臭专方.

小儿厌食秘方:

疳积散:鸡屎藤15克、使君子、槟榔各12克、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各9克、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6克.研粉备用。每日服2次.3岁以内每次服3克,3岁以上每增加一岁每次加服1克.鸡屎藤可以消食化积是治疗的疳积要药为君药,使君子、槟榔杀虫消积为臣,三仙(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化积。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凑消食化积、益气健脾之功。某男患儿,3岁。近半年食欲明显减退,挑食厌食,体重不增。面黄肌瘦,毛发干枯,腹大如鼓,舌淡,脉弱。诊为:疳积。予本方治疗,五天后食欲增加,服药半个月后体重增加两斤,告愈。这是专治小儿厌食、疳积的良效秘方。

疱疹散治带状疱疹秘方:

疱疹散:雄黄15克青黛12克枯矾9克冰片3克。共研细粉备用。取阿昔洛韦乳膏一支挤入容器内,加入“疱疹散”适量调匀即可涂患处。一个朋友得了带状疱疹,在皮肤专科门诊治疗,输液,口服药,外用药,治疗一周后仍不效,我用家藏方书中的“疱疹散”给他用,涂药后即感轻松,疼痛稍减,睡至半夜醒来,感觉疼痛大减,又涂药一次,早晨醒来疱疹已经全部消退,结痂。我用此方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疗效奇佳,屡建奇功。一直以来我视其为珍宝。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其症状有红肿热痛属热,又有水泡属湿。基本病机为湿热邪毒滞留经络皮肤。治疗取雄黄以“驱蛇”为君,青黛大寒以清热解毒,枯矾燥湿二药共奏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而为臣药,冰片寒凉清热又能止痛,并可助诸药透皮而为佐药,阿昔洛韦乳膏为赋形剂。这是专治带状疱疹的秘方。

鼻炎特效秘方:拔脓排毒通窍鼻炎膏

由苍耳子、辛夷、白芷、鹅不食草、薄荷、川芎、皂角、甘遂、蓖麻子、鱼腥草、蝉蜕、芙蓉叶、天花粉、石榴皮、麝香、冰片等六十余味名贵中药精制而成,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鼻炎疗效卓著。祖国医学认为鼻炎之所以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在于鼻窍内有浊毒蓄积,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无法排除鼻窍内的浊毒,所以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根治鼻炎。使用拔脓排毒疗法治疗1—5分钟,鼻窍内蓄积的浊毒会从鼻孔大量排出,浊毒迅速被排出,鼻炎自然连根除。这是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临床实验,研究改良而成的特效秘方。

某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的儿子,患鼻炎六年,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后来在我科诊治,用拔脓通窍鼻炎膏治疗一次,症状明显改善,治疗两次完全康复。李XX,女,小学老师,头痛,鼻塞十余年。在中山市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因惧怕手术而拒绝治疗。后来我科就诊。用拔脓通窍鼻炎膏治疗两次痊愈。胡X,女,7岁,鼻塞,头

痛,流浓浊鼻涕三年余。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慢性鼻炎,经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经用拔脓通窍鼻炎膏治疗三次后完全康复。张XX,女,52岁,慢性鼻炎,治疗一次痊愈。

治鼻息肉秘方

鼻痔散:乌梅30克、皂角刺10克、猪蹄甲(炒碳)15克、炮山甲、苍耳子各5克。研细粉备用。取药粉适量吹入鼻中,治鼻息肉。李某,鼻息肉手术后再发,医生建议再行手术切除。患者不肯,来我处予鼻痔散治疗,一周后鼻息肉自行脱落。乌梅味酸,善收敛,能消一切皮肤赘生物为君,猪蹄甲善消诸痔为臣,佐以穿山甲皂角刺溃坚散结,使以苍耳宣通鼻窍,又为药引。诸药合用无坚不摧。这是家传的秘方。

股骨头坏死效特秘方

洗髓换骨丹:研粉,蜜炼丸。每次服15克,每日服3次,服药期间禁房事。益肾填精、强筋生骨、散瘀止痛,能让久治不愈的股骨头坏死重生。治股骨头坏死特效。股骨头坏死的病机是肝肾亏虚和气滞血瘀,是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共存,虚实兼见。治疗当遵循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肝肾亏虚则当补肝肾,强筋骨,气滞血瘀则当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方中骨碎补、续断、补骨脂、自然铜是骨科要药,接骨生骨的“四大金刚”,山萸肉、山药、熟地黄乃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中的三补,重在补肾而生髓坚骨,龙骨、龟板补肾壮骨又可补充钙质,以促进骨头的生长,乳香、没药、血竭、木香、土鳖虫、穿山甲、行气活血、散淤通络而能止痛,牛膝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全方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而治标,益肾填精,强筋生骨而求本,实乃标本兼治之良方. 本方是佛学师傅所传,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是专治股骨头坏死的秘方。毛某,男,39岁,饭店老板,双髋关节疼痛多年,需拄双拐走路,经多家医院CT检查,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多方求医未见好转,后慕名到

我处予本方治疗,二十余天疼痛大减,可以不用拄拐独自行走,连续服药半年后复查CT,报告提示塌陷的股骨头已经长平,后又服药三个月巩固疗效,至今未见复发

胃炎中医有良方

枳实消痞丸:生姜、干姜、炙甘草、麦芽、白茯苓、白术各6克、半夏、人参各9克、厚朴(炙)12克、枳实、黄连各15克。每天一剂,水煎两次分2服。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性胃炎。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苔腻而微黄。本方是在临床上治疗胃病的一个常用方。此方的功效主治涵盖了胃病的多个致病病机,即使是不懂辩证的人,拿此方治疗胃病,大多也能收到一定的疗效。其方是由伤寒论的半夏泻心汤和厚朴半夏生姜人生汤合方而成。其中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互结的良方,厚朴半夏生姜人参汤是治疗脾虚气滞的良方。此两剂良方结合起来就扩大了治疗范围。据临床实践来看,胃病单纯的寒症临床并不多见,单纯的热证也属稀少,纯粹的虚证也是少有,纯粹的实证更是难得。大多是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而此方正是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兼见之方。病机主治甚是合拍。袁XX,胃炎多年,数日前因饮食不当而加重,胃中噪杂,胃痛胃胀,大便不成形,处此方治疗,服药后半个多小时后诸症若失。

一次搞定雀斑的秘方

黑玉点痣膏:生石灰粉60克、食用碱20克、鸦胆子15克、木贼、

紫草、五倍子炭各10克,研粉,加水250毫升调匀,密封七天后使用。用牙签取些药膏点患处,20分钟擦掉,反复点药3次.一周后即可自行脱落。治雀斑、黑痣、鸡眼等皮肤赘生物。治疗期间禁食醋、酱油、生姜等。这是的家传秘方。

妇科炎症秘方

柴胡、当归、茯苓各6克、败酱草、马鞭草各15克、白芍、白术、川楝子、延胡索各9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消痈止痛。治疗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小腹疼痛,疗效堪称一绝。本方是世代相传的妇科秘方,尊傅青主妇科心法,以逍遥散为底方,因付氏认为妇人以肝为先天。加上败酱草、马鞭草可以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其中败酱草因对妇科炎症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被近代誉为妇科要药,而马鞭草在《本草经疏》中记载该药可疗下部阴疮。川楝子、延胡索乃名方金铃子散,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的功效,这是专治妇科炎症的特效秘方。

胆囊炎、胆结石专病良方

清热利胆汤;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生甘草各9克、黄芩、蒲公英各15克。疏肝利胆、渍热止痛。禁食辛辣。本方是专门治疗胆囊炎的专病专方,由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大枣)化裁而来,方中柴胡疏肝利胆,黄芩清解少阳胆热,是小柴胡汤的基本结构,加蒲公英增强清热消痈之力,由于胆囊炎此证未见正气不足所以去人参、大枣,一般情况很少出现呕吐,所以去生姜、半夏,胆囊炎常常伴有右胁下疼痛,所以加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一阿姨有胆囊炎,最近几天右胁下疼痛的厉害,服此方一剂后疼痛大减轻,又服三剂后口苦、胁痛完全消失。这是专治胆囊炎的秘方。

排石利胆汤:

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生甘草各9克、黄芩、蒲公英各15克、金钱草、郁金各30克、鸡内金20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疏肝利胆、渍热

止痛、化石排石。治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禁食辛辣。胆结石患者往往会伴随胆囊炎,所以本方在清热利胆汤的基础上加上专化胆囊结石的三金(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化裁而来。韦丽香,女,59岁,患胆囊结石多年,经多家医院B超检查确诊胆囊内有三颗结石,并伴有胆囊炎,惧怕手术治疗。予本方治疗两周后复查,报告提示胆囊内仅剩一颗结石,继续服药,共计服药三十余剂,经检查结石全部排出,告愈。这是专治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秘方。

师传痄腮膏秘方

痄腮膏:青黛18克、芙蓉叶30克、白芷15克、大黄12克、赤小豆24克、冰片9克.研粉,蜂蜜100克调制成膏。取适量敷患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腮腺炎即效。本方是师父五代家传秘方,恩师年轻时凭此方名燥乡里,载誉四方(那时候痄腮发病率比较高)。方中青黛清热解毒为君药,芙蓉叶、白芷、赤小豆消肿排脓,大黄清热泻火,四味药共为臣药,冰片清热止痛为佐药。这是家传的秘方。

家藏方吹耳散秘方

猪胆粉15克、黄芩、龙胆、枯矾各9克、冰片3克。共研细粉。装瓶备用。取适量药粉吹入耳内,一日两次。治中耳炎。中医认为中耳炎多因肝胆湿热,循经上扰所致。治疗当清降胆火,猪胆汁生于胆囊之中,性寒而能清热,尤善清泻胆火,故取以为君药,黄芩入于少阳胆经性苦寒,清热泻火,龙胆清肝,枯矾燥湿共为臣药,冰片清热开窍又能止痛而为佐药。共为散剂,取散者散也,有清散邪火之意,且外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取效之捷远胜汤液。这是家传的秘方。

慢性结肠炎秘方

结结肠康复丸: :人参、白术、干姜、补骨脂、肉豆蔻各6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30克、吴茱萸、黄连各15克.研粉,水泛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本方是上海市某中医院专治慢性结肠炎的特效方.方圆百里来此取药的患者络绎不绝。其发明人传授于我,经过本人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慢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肾阳虚,大肠不固。该方由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两方相合,又加上黄连所制成。脾主运化,脾阳虚衰,运化失司则成腹泻,理中汤重在温补脾阳,以助运化。肾阳虚衰则腐熟无权,则完谷不化,每至黎明阳气微弱之时则肠鸣腹泻。四神丸温补肾阳,固肠止泻。制方之妙处在于,巧用黄连平调寒热。诸药合用共凑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之功。这是家传的秘方。

产后风奇效良方

产后驱风汤:羌活、独活、当归、川芎、乌梢蛇各9克、黄芪30克、防风、桂枝、牛膝、灸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祛风除湿、扶正驱邪。治产后风湿病。避风寒。产后风乃妇人产后气虚大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失治误治而成此证。诚如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此病纯用祛风除湿之药则有伤正之弊,使正气更虚,正虚则邪恋,纯用扶正之品则闭门留寇,病必难除!治疗当攻补兼施方可万全,方中羌活除上半身之风湿,独活除下半身之风湿,防风乃祛风圣药,三药同用除一身之风湿共为君药。重用黄芪意在鼓舞正气,驱邪外出而为臣药。乌梢蛇为血肉有情之品,尤善祛风通络,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当归又可补血,川芎又可祛风止痛,又用桂枝引药上行而温通血脉,牛膝引药下行而壮腰膝,五味药各司其职,共为佐药,灸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而为使药。全方理法严谨,用药精妙,为产后风湿之良药也!欧阳丽沙,女,32岁,孕二产一,产后未足月,而用冷水洗衣,随后全身酸痛,遇寒冷阴雨天加重,予此方治疗一周后诸症大减,连续服二十余剂,告愈。这是家传的秘方。

会自然发热的治筋骨痛的外敷散

筋骨疼痛热敷散:白芥子90克、白花菜子60克、乳香、没药、生马钱子各30克、洋金花、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羌活、独活、川芎、白芷、桂枝、威灵仙各20克、斑蝥2克、樟脑15克、冰片5克. 将药物共研细粉备用。每次取15g—30g 药粉,用温水调制成膏,敷患处,敷药后用保鲜膜覆盖,敷药5——20分钟患处开始发热。根据病情和耐受度而定。一般敷30—90分钟难受时去除。3—5天敷药一次。治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等、本药剧毒,严禁口服.这是家传的秘方。

不孕症秘验良方:

送子汤:..。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补肝肾、益精血,治不孕良效。这是专治不孕症的良方。不孕症中医辨证分型很多,但最常见的是肾虚造成的。“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生殖跟肾精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治疗不孕症要以补益肾精为主。其中四君子汤为健脾名方,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精需要后天脾胃的滋养,才可源源不绝。四物汤为养血调经的名方,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又云“种子之法莫如调经”。五子衍宗丸是治疗不孕的名方,所用之药皆为植物的种子,根据中医以形补形的理论,又有以子求子之意。六味地黄丸乃补肾名方,方中三补三泻,配伍巧妙,滋而不腻,补肝肾,益精血。四大名方合而为一,以补肾益精为中心,又益气健脾,养血调经,肝肾气血充盛,孕育之事指日可待。老婆婚后一年未孕,服本方药后第二个月,月经未至,有了男胎。这是家传的秘方。

子宫肌瘤良方::

启宫丸: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香附、川芎、山慈菇各9克、苍术、枳壳、神曲各6克、夏枯草15克、海藻、昆布、牡蛎各3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尹XX,女,39岁,已婚十余年,无子。B超检查出子宫肌瘤两个,分别是3cmx4cm和5cmx7cm。服药60余剂,查B超肌瘤全消,已怀孕。启宫丸实属化痰不替之剂也!

糖尿病良方:化痰疏津降糖方

葛根15克、陈皮、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各9克、黄连、枳实各6克、升麻、甘草各3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30剂. 理气化痰,通络疏津。治Ⅱ型糖尿病“三高一多”,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脂肪多。良效。

糖尿病西方医学将其分为两个类型,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根据我的临床观察,Ⅰ型糖尿病确实是是这样的,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而Ⅱ型糖尿病并非如此,病人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反而是“三高一多”,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脂肪多。

祖国医学一般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火旺,通常将其分为三个类型——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属于肺阴虚以口渴为主要临床表现,中消属于阳明热盛,胃阴虚,主要表现为消谷善饥,下消属于肾阴虚主要表现小便频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这个分型方法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而Ⅱ型糖尿病以阴虚论治不但没有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根据我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Ⅱ型糖尿病所表现出来的是一派痰湿之象。并非阴虚的,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而我以痰湿论治Ⅱ糖尿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徐XX,男,46岁,血糖升高六年,患者六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伴血压、血脂均偏高,脂肪肝。在某医院确诊为Ⅱ型糖尿病,长期服用降糖药。患者形体肥胖,语声带有痰音,平素痰多,失眠多梦,舌苔厚腻,脉滑数。

症属痰湿阻滞,津液失布。服化痰疏津降糖方一个月,降糖药由每天三次减为每天一次血糖平稳,睡眠正常,语声的痰音明显减轻,体重减少3公斤。继续治疗服药半年,血糖正常糖尿病按阴虚火旺论治千古不破,用养阴生津方药治疗如扬汤止沸,失去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经过我的临床反复验证,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乃是痰湿阻滞经络,津液疏布失司,治疗当针对病因,化痰通络,升津疏液。方中以黄连温胆汤化痰清热,疏通经络,加葛根升麻升津液,诸药合用共凑化痰通络,疏布津液之功。专门针对糖尿病而设,方证合拍故能取愈。然因痰湿粘腻不易速去,故治疗疗程较长,需坚持守方。这是家传的秘方。

古代十大名医

古代十大名医

————————————————————————————————作者:————————————————————————————————日期: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西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西元前三一O年)。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裏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裏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西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西元二0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華佗生活的時代,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裏,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張仲景,名機,據傳當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西元一五O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西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歲左右。 其著作《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書中還精選了三百多方,這些方劑的藥物配伍比較精煉,主治明確。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甘湯。這些著名方劑,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的檢驗,都證實有較高的療效,並為中醫方劑學提供了發展的依據。後來不少藥方都是從它發展變化而來。名醫華佗讀了這本書,嘖嘖讚歎說:“此真活人書也”。喻嘉言高度讚揚張仲景的《傷寒論》,說:“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華,旦而復旦,萬古常明”(《中國醫籍考》)。歷代有關注釋、闡發此書的著作很多。特別是注釋、闡發《傷寒論》的著作,竟達三四百種之多。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國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日本,歷史上曾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民间秘方】老军医48个家传秘方

【民间秘方】老军医48个家传秘方 1、长寿方 将一斤老醋、一斤白糖、三斤大蒜(最好是新蒜)泡在一起腌十天。然后顿顿吃饭时吃糖蒜。一顿吃三四瓣。糖蒜补血提气,杀死体多种有害病菌,是延长寿命的最佳良药。 2.各种耳聋 将嘴里含一块小铁,耳上放一块磁铁听,左聋放左,右聋放右,当时见效。 3.肾炎 用蚯蚓便出的土,加四倍开水搅浑,沉淀后取清水服,一次一小杯,一日两次。特效。 4.结石将一斤老醋、一斤白糖、三斤大蒜(最好是新蒜)泡在一起腌十天。然后顿顿吃饭时吃糖蒜。一顿吃三四瓣。糖蒜补血提气,杀死体多种有害病菌,是延长寿命的最佳良药。 2.各种耳聋 将嘴里含一块小铁,耳上放一块磁铁听,左聋放左,右聋放右,当时见效。 3.肾炎 用蚯蚓便出的土,加四倍开水搅浑,沉淀后取清水服,一次一小杯,一日两次。特效。 4.结石

将鸡金焙干研末,温开水服,每日两次,每次一个。连服特效。 5.前列腺炎(肿大) 牛尾巴一条,切块与当归30克煮,加点调料,吃牛尾巴,效果甚佳。 6.疮疖 将小葱捣烂,将蜂蜜混合拌匀,敷于患处,每天一换,特效7.治疗脱肛奇效法: 黄芪4两、防风1钱,水煎服。小孩减半,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8.提高免疫力有妙方: 黄芪20克、枸杞子15克、红枣7颗,用开水冲泡20分钟后当茶饮,常喝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效地预防感冒及疾病的发生。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增强身体免疫力首推黄芪。枸杞子能滋补肝肾,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三味药共享,可以补充气血,让身体正气充足。中医认为身体正气充足,就可以捍卫身体的免疫系统,预防疾病的发生。 9.开水泡川椒防梦魇: 夜里总做噩梦,常从梦中惊醒。后来用了朋友介绍的一种方法,就不怎么做噩梦了。方法如下:将8至10粒川椒放入半杯开水中,跑上10分钟左右,于每晚睡前饮用。蝉蜕治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中国古代医家的大医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古代医家的大医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闫麦冬 中医医德医风,深受儒家“仁”、墨家“兼爱”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众多著名医家,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医德高尚、心存高远。 “医乃仁术” “医乃仁术”是儒家的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为医德的基本原则。 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的“医家十要”篇中说:“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脉理,……四识病原,……十勿重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第一“要”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医乃仁术”的命题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提示医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仁”“医”结合。 珍重生命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医德教育方面的早期重要论著。书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更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 遇危重病人,要积极抢救,例如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是一位民间医生,一日,路过虢国,遇虢太子突然发病,昏迷半日不醒,众医束手无策。扁鹊通过详细认真的检查,对虢君说:“若太子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就让学生外施针灸砭石,内服汤药,经过抢救,使太子转危为安。元代朱丹溪医名甚噪,“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喻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 医生对任何病人都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和爱护,视他们如亲人。中医治病,重视整体,强调辨证,医生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兼施,清代喻嘉言主张“先议病,后用药”,立“与门人定议病式”,充分体现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某些粗心大意,敷衍塞责的庸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普同一等” 古代医家从“仁爱救人”、“医乃仁术”的道德观念出发,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孙思邈提出:作为一个医生要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生闵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门一一应之不厌。医生赵梦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门,无不应者,七八十岁时“犹救以往”。朱丹溪是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他行医时,“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谕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窭

十大名医简介

1.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2.华佗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 国著名医学家。他医术全面,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 科鼻祖”。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 第一人。又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3.张仲景东汉南阳郡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为医圣, 南阳五圣之一。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 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确立了中医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界的推崇。 4.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提起皇 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5.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 号抱朴子,著有《肘后方》。“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

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 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唐代医药学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 寿之道,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他博览众 家医书,研究古人方剂。被后人称为"一代药王"。 7.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城县人。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 科专家。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 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 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9.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 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自1565年起,“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 纲目》。 10.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清代康熙五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晚年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 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古代几位著名的中医学大师,通过他们的几则小故事或生平事迹,领略传统中医的神奇魅力! (一)妙手回春,扭转生死显神技 中学课文《扁鹊见蔡桓公》里讲述了这样一位医术高超的医师:他能洞察先机,仅凭“远望”就能知晓病之所在,命之所系,再施以简单几手治疗,便能妙手回春,救死于鬼门,他的近乎神奇的医术每每都能让世人倍感震惊。他就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著名“神医”——扁鹊,他神乎其技的诊病断症之能为后世医学家所景仰。 扁鹊这个名字原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医,而《扁鹊见蔡桓公》里的扁鹊却是姓秦,名越人,是战国时期的鄚(mò)地人(早期秦国人的一支),他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扁鹊,正是因为他的医术极其高明了得。 关于他的医术,《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将之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望”而知病之所在,命之所系,足可见其医术的出神入化,文章还深度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即防患于未然的健康养生之道,文中的事件还传达了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的精神。该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永久流传! 关于扁鹊,另有一段佳话相传: 古时虢国太子病亡,正要下葬。此时,扁鹊恰巧出行游医来到虢国,经问明病情,扁鹊断定太子未死,但是很少有人相信他。 于是,扁鹊先用中医针刺疗法,经过不一会儿,太子真的醒了过来。人们大为惊叹扁鹊医术之高明!接着,扁鹊又将药物敷在太子肋下,又过不一会儿,太子居然就可以站起来了,人们此时更是大呼“神医,神矣!”随后,扁鹊又给太子配服汤药,经过30多天疗养,太子的病就完全康复了! 扁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他创造了中医“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为后世中医诊断病情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大提高了中医诊病治病的水平。另外扁鹊著作中医学经典《难经》一部,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 东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理论基础构建基本形成,这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出现了两位泰斗级人物——“医圣”张仲景和“外科鼻祖”华佗。 (二)至圣先贤,德泽万世芳名传 “医圣”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疫病流行,可以说是 “生灵涂炭,横尸遍野”。张仲景从小深感人民生活 的痛苦,便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张仲景小时表现出极高的医学天赋,跟随当时小 有名气的医家张伯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上山抓药, 亲自研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其才思过人,善 思好学,聪明稳重的性格特点,短短几年间便尽得伯 祖所学。他一生坚持这样优良的学习作风,在他已经 取得不凡成就之后,还依然四处寻找名医去学习他们 高超的医术,为后人所推崇。 张仲景在建安年间,曾被指派为长沙太守,由于医圣张仲景

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 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title="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style="border: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title="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style="border: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650px;"> @ 治关节疼痛方。朝天椒50克,(小红尖辣椒,市场有售)剪碎,穿地龙30克,合泡在六十度白酒中,七天后可&外用。用药棉蘸药酒涂于患处,有火辣,冒凉风的感觉,涂几次即见显效。(酒精过敏者忌用) @ 治腿关节痛方:将生姜切碎捣烂,拌点醋,敷于患处,包上纱布,外套塑料布,以防湿裤。干了,即换新的。也可以热敷。十几天可痊愈。 @ 治风湿性关节炎: (1)取麻子150克,小米250克,白酒三斤。泡七天,早晚饭前喝两口,&喝完见效。 (2)取干生地90克,切碎,加水6--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300毫升,为一日量,1次或2次服完。15--20天治疗即可痊愈,至少会有明显好转。 (3)取虎杖适量,将药切片。按照250克生药与500

毫升白酒的比例泡制,密封,15天后启用。成人每次服药酒15毫升,每日二次15天为一个疗程。 (4)取石菖蒲200克浸泡于1000毫升的60°白酒中,密封,15天后启用。每天早晚各服2--3杯,1000毫升药酒可服一个月。 (5)取木防已100克,白酒1000毫升,浸泡60天即可饮用。每次服药酒20--30毫升,每日2--3次,10天一个疗程 (6)取鲜苎麻根适量洗净,捣成泥膏状,外敷红肿处,8--10小时拿掉,五天一个疗程。 (7)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籽60克,研末,用白酒或黄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即换,以局部发红为度。 (8)取忍冬藤30克,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用大火煎煮10--20分钟,煎煮两次药液合在一起,一日内分两次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此方对阳热亢盛的风湿关节炎疗效极佳) (9)取栀子、桃仁、杏仁各七个,砸碎,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脚心,用纱布包住,早晚各敷一次,每次敷3个小时以上。七天后可痊愈。(治疗膝部关节炎) 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title="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style="border: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 title="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治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一五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著有中医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 张仲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师,他不仅精通医药,还擅长针灸等。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使用了灌肠法通大便,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比之西医学早了数百年不止。张仲景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并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医馆

中国古代四大医馆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名医者,时医也。近代即广为传颂的京城“四大名医”,正是受民众广泛推崇和信赖而长期形成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经济文化发达,且由儒而医,名医辈出。晚清、民国直至解放后,京城流传着四大名医的称誉,他们就是“萧孔汪施”。 孔伯华,擅治温热病(发高烧及部分传染性疾病);孔伯华(公元1884--1955), 是我国近代一位具民族气节的医学家,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解放前(1929年)曾与萧龙友先生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十四年,毕业生达七百余人,1918年曾赴农村开展防疫工作,成绩卓著,开我国防疫工作之先河,编有《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擅长温热病学,喜用石膏…… 萧龙友,擅治虚劳病;萧龙友(1864-1962),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 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生前曾将一部《医方类聚》赠送给北京中医学院,我们在阅读中,发现字里行间加批加议,勤求古训,堪为后学楷模…… 汪逢春,擅治湿温病(一般多见于夏秋之交,由于暑热与湿气侵入人体,破坏了 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病理变化,特别表现在胃肠消化或吸收机能的障碍上,而兼有热象的称为湿温病);汪逢春(公元1887-1948),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1958年第8号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可见他的学术一斑。现摘要如下…… 施今墨,擅治心脏病及其他内科杂病(如糖尿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病、气管炎病等)。施今墨(1884-1968),浙江萧山人。十三岁从 其舅李可亭先生学医,弱冠追随黄兴奔走革命,后因宦海浮沉,弃政专以医为业。民国初年提倡中西医结合,尝谓“中医累积千余年之经验,必须与西洋医学相结合,始能究明真理”。素主“中医辨证、西医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总结疾病规律,才能取得古人理论精华,指导临床实践”,因此独创一格,医名大噪…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汇总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 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甘肃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修行。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人,太学生。著《圣济经注》十卷。《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道德经》之奥旨。 5.张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张仁为韩王侍医,

遂定居平凉。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著有《张氏医精》。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甘肃高台县人。石家世代行医。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甘肃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医著有《眼科启蒙》四卷、《经验奇方》二卷、《经验杂方》《杂疫证治》二卷。 8.张振濯,字仲缨,清·嘉庆十八年举人。濯素精岐黄术,著有《易医集》《痘疹管见》行世,书名见《四库全书简明录》,子六人,佑、侃俱庠生,佶拔贡生,最知名,能读父书,传其家学,受业于门者亦盛,后官武威县教谕。 9.陈至义(1781-1843),字宜亭,号椿山,甘肃武山县洛门大柳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至义平生精通儒术,尤工医学,妙有神契。临床医方用药,变通机要,所悟恒在古方书外,是陈氏家族在中医方面之集大成者。曾设万全草堂,赈济贫病,闻名会宁、临洮、渭源、巩昌一带,时人呼之为“陈佛爷”。著有《医案问答》《脉决》等书。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

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景岳,(公元1563~1640年),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称他为“张熟地”,明末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家传跌打损伤秘方

家传跌打损伤-秘方

————————————————————————————————作者:————————————————————————————————日期:

家传跌打损伤秘方 家传秘方治疗扭伤、软组织损伤:生栀子,生杏仁,生桃仁三味药各等量,捣碎后用白酒掺杂在面引子中,揉均匀之后敷在伤处,外用医药纱布或是干净布包扎好,重者一天换一次,用药后皮肤表面会出现蓝色斑点,没有关系的,停药之后就会褪去的。一般几次就好!这个方子我用过,还给体院朋友人提供这个方子都很好,只要没有骨折,软组织损伤都可以治好!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头折伤病症,中医称为折疡、折骨。常因跌仆、闪挫、压扎、负重、劳损,或是从高处坠落或摔打跌倒所致。甚者疼痛难忍,骨头有凸状,皮肉组织有淤肿现象。骨折有两种,一种称简单型骨折,另一种称复合型骨折。前者发生时,皮肤维持完整;后者发生时,骨头会戳破皮肤。根据病变症状可分为一般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1)接骨用麻药秘方 配方: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荜拨各7克,蟾酥6克,胡椒、细辛各15克。 说明:此麻药对各种骨折无效,只是起麻醉作用。如果遇到各种骨折,即刻用5克麻药冲高度酒精50毫升拌匀擦到患处,过3分钟后,任意抽动不知痛(注意:切不可擦到皮破处,一擦到就增加痛苦)。将以上各药碾为极细末,装入小口瓷瓶

中,黄蜡封口。 警告:此方有大毒,只能外用,千万不可内服。 2)接骨特效秘方(分口服与外敷两种) 口服方:乳香、没药、苏木、川乌、松节各10克,土狗10个,地鳖虫、骨碎补、地龙、水蛭、血竭、龙骨各15克,大螃蟹两只。上药共为末,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酒或童便送下,以童便送下效果最好。(水蛭必须炒黑,万不可半生,否则反有害于人。) 外敷方:无名异20克,没药12克,紫荆皮13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沙姜15克,续断15克,骨碎补15克,血竭10克,乳香12克,五加皮20克。 说明:这个方专治骨折,骨碎表皮未破者外敷有特效。 如果有人从高山、高楼、树枝上失手跌下来,不是手骨断,就是脚骨碎,或者被车撞倒,压碎手脚骨,他必定叫苦连天,痛不可忍。这时请受伤者不要心慌,快将他抬回家中,即刻用高度酒精50毫升和匀接骨麻药粉5克,擦他的断骨处(说明:这麻药粉切不可擦到破皮处,一擦到就增加痛苦),3分钟后,他的断骨处任人抽动不知痛。这时,把他的断骨接正,然后取4块竹片,每块长20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左右,把这4块竹片四边的锋利处用刀削圆滑,再用绷带把每块竹片均匀 地缠上一层,最后把这4块竹片放在他的断骨处四周,用绷带把竹片上、下、中绑紧(说明:不要绑得太紧,以免血流不畅)。

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之欧阳家百创编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十大杰出人物 及事迹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令人叫绝的家传秘方

令人叫绝的家传秘方 1、排石秘方南瓜曼泡水喝治结石秘方,是我家祖传秘方,可排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一般服药后3至4日即开始排石,将结石化为粉末状排出,也有化为颗粒状从尿道排出,最多不超过7日会全部排出,被治愈的病人经医院CT检查,医生们都拍案叫绝。吊南瓜曼一次量100--150克(干品),洗净切碎,放入暖水瓶中,用开水浸泡。一天浸一热水瓶,随喝随添水,平时当水喝,尽量多喝,每天可饮两水瓶,喝到第四、第五天开始排石,第六天小便伴有粘稠状尿液排出,这证明结石已经排完,经医生检查后确定。服药期间,严格禁忌油辣腻之物,不吸烟不喝酒,否则无效。(南瓜刚开始长的都是茎,茎也叫蔓,跟藤是一个道理的。)中医推荐处方:金钱草15克、白茅根15克、海金砂10克、石苇10克、玉米须15克、车前草10克。为2~3岁小儿每日剂量,若用鲜品则用量加倍。煎服法:加水3碗,将药物浸泡20分钟,中火煎至1碗,分3~4次服下。本方药性较平和,汤药味道甘淡易于喂服。 2、仅仅五元钱,治愈灰指甲经常看到、听到一些人患了灰指甲没有办法医治,电视里也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前几天,偶尔又看到下街似乎开了家专治灰指甲的小诊所,疗效怎么样不知道,估计痛苦是免不了。这儿告

诉大家一个很好的妙方,治疗效果几乎是百分之一百。很简单:用法:老陈醋(要质量好一点的)半瓶,大蒜约半斤,捣碎,放在老陈醋里浸泡,最好是广口瓶,患病的手可以放入为佳,具体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分量以及器皿。每晚将患灰指甲的手或脚放入装有大蒜的陈醋中浸泡约十五分钟,半个月基本可见效果,待新指甲慢慢长出,即可渐渐替代灰指甲,数月之后即可痊愈,毫无痛苦,无需再用手术去除,五元钱即可解决病痛,各位有患灰指甲的人不妨一试!(治愈原理很简单:陈醋具有软化指甲兼杀菌作用,佐以大蒜,使得杀菌效果加倍。可以说是屡试不爽。)最好是每天都坚持泡一泡,十几分钟就够了,每天一次,这样疗效比较持续啊!半个月坚持下来就可以看到效果了,一点都不假。(开灰指甲诊所的人大概要不高兴了,呵呵)灰指甲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容易引起其他方面的感染,二来也很影响美观,对女同志的影响尤其严重,早治早好啊!这个方子来自于当年丝厂的缫丝工,因为蚕茧放置的时间久了,很不干净,所以丝厂的缫丝工人最容易得的一个是灰指甲,二是衢州话讲的“老鼠休”(长在手掌上一个钉一个钉的那种东西),自然地人家就要寻找良方了。愿各位早日解除所患。一般不需要更换的,感到少掉了就添上一些。无需加热。还有,大蒜最好用刀背把它敲烂,便于大蒜里面的汁液充分利用。3、天冷不用愁暖身有奇方本方出自古籍《砂盘点精》,方名《暖身

中国历史上“十大”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上“十大”知识资料大全 十大贤君 汉高祖刘帮、汉光武帝刘秀、魏孝文帝元宏、唐太宗李世民、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圣祖玄烨。 十大昏君 蜀后主刘禅、吴末帝孙皓、宋前废帝刘子业、北齐文宣帝高洋、陈后主陈元秀、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明熹宗朱由校 十大忠臣 诸葛亮、魏征、寇准、包拯、文天祥、于谦、海瑞、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 十大奸臣 吕不韦、董卓、司马昭、侯景、李林脯、安禄山、蔡京、秦会、严嵩、吴三贵 十大名将 孙武、吴起、孙膑、项羽、韩信、李广、郭子仪、岳飞、戚继光、袁崇焕 十大太监 姥暧、赵高、蔡伦、高力士、李辅国、童贯、郑和、刘瑾、魏忠贤、李连英 十大美人 妲己、褒姒、西施、卓文君、王昭君、赵飞燕、张丽华、杨贵妃、花蕊夫人、香妃 十大名妓 绿珠、关盼盼、薛涛、李师师、苏三(玉堂春)、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傅彩云(赛金花)、小凤仙 十大侠客 专诸、豫让、聂政、鲁仲连、侯赢、荆轲、朱家、郭解、王著、王五 十大辩士 晏婴、邹忌、淳于髡、张仪、苏秦、郦食其、蒯通、陆贾、纪晓岚、曾纪泽 中国历史十大名医 1、扁鹊:战国时医学家,真名为秦越人,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2、华佗: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3、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4、皇甫谧:魏晋医学家。著有《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5、葛洪: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内篇论丹方药术。 6、孙思邈:唐初医学家,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8、朱震亨:元朝医学家,主张“因病以制方”,有《格致余论》、《伤寒辩疑》等。 9、李时珍:明朝医学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XXXXX】《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义妁远在2...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义妁 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夏县),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 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徵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二、鲍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 由於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施惠於民,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於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三、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胡人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於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於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由于张小娘子使用的是胡人在大漠秘传的医术,所以后人亦以【张小胡秭】

古代名医医德名言

古代名医医德名言 篇一:古代医德名言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黄帝内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北宋·范仲淹《能改斋漫录·卷十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枪,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黄帝内经》 受病有浅深,使药有重轻。度其浅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轻重,

锱铢不可偏。浅深轻重之间,医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得失之间,死生性命之所系,医之道不得不为之难也——宋·史堪《史载之方》 夫用药如用刑.误即便隔死生。盖人命一死不可复生,故须如此详谨,用药亦然。庸下之流,孟浪乱施汤剂,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杀人,何太容易?——清·年希尧《本草类方》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宋·张杲《医说》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费伯雄《医方论》 医以苏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为重,功利为轻,而可稍存嫉妒哉?奈何今之医者,气量狭窄,道不求精,见有一神其技者则妒之。妒心一起,害不胜言,或谣言百出,或背地道破道,或前用凉药,不分寒热而改热,前用热药,不别寒热而改凉,不顾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总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其嫉妒之意。——清·雷丰《时病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凡有请召,不以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视彼之疾,举切吾身,药必用真,财无过望,推诚拯救,勿惮其劳,冥冥之中,自有神佑。——元·曾世荣《活幼心书》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宋·《小儿卫生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