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实验一任务书end

网络实验一任务书end

网络实验一任务书end
网络实验一任务书end

实验一双绞线端接与测试

一.实训目的:

1)熟练掌握EIA/TIA 568A、568B线缆端接标准。

2)掌握网络端接的测试方法。

3)熟悉双绞线端接常见故障现象,及分析原因。

4)了解双绞线端接故障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5)熟练掌握RJ45水晶头端接原理和方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6)熟练掌握110型接线卡模块端接原理和方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7)掌握双绞线压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

二.实训要求:

1)熟悉综合布线工程常见的双绞线端接故障:开路、短路、交叉线对、反向线对、串

对。

2)理解各种双绞线故障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3)完成2根双绞线两端剥线,不能损伤线芯绝缘,长度需规范。

4)严格按照568A、568B标准线序压接水晶头。

5)严格按照568A、568B标准线序端接110型接线卡模块。

6)使用GCT-MTP完成网络接线图测试,并排除故障。

三.实训环境:

1)“华育?多功能综合布线实训装置(GCT-MTP)。

2)UTP cat5e双绞线若干、水晶头若干、110型模块。

3)压线钳1把,剥线刀1把,斜口钳(偏口钳)1把,钢卷尺1个。

四.实训内容和步骤:

1、实训前预备知识:

1)串对(Split Pairs)故障及影响

双绞线是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相互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所谓串对就是将原来的两对线分别拆开而又重新组成新的线对。因为出现这种故障时端对端连通性是好的,所以用万用表或能手这类工具是检查不出来的,只有用专用的电缆测试仪才能检查出来。由于串绕使相关的线对没有扭结,因此在线对间信号通过时会产生很高的近端串扰

(NEXT)。串对通常也能使用,但往往串扰指标较大,只能运行10M应用,不能达到100M及以上应用。

2)RJ45水晶头端接原理:

利用压线钳机械压力使RJ45头中的金属刀片先压破线芯绝缘护套,再压入铜线芯中,最后实现刀片与铜线芯的电气连接。每个RJ45头中有8个刀片,每个刀片与1个线芯连接。

注意观察RJ45水晶头端接前后8个刀片位置。

图1:RJ45水晶头刀片端接前图2:RJ45水晶头刀片端接后

3)110型模块端接原理

利用打线钳的机械压力使双绞线的8根线芯逐一压接到模块的8个接线口刀片中,在快速压接过程中刀片首先快速划破线芯绝缘护套,然后与铜芯紧密接触,利用刀片的弹性实现刀片与线芯的长期电气连接,这8个刀片通过电路板与RJ45口的8个弹性针脚(镀金或镀镍)电连接。在压接过程中利用打线钳前端的小刀片截掉多余的线头。

仔细观察110型模块刀片和打线后刀片与线芯位置。

图3:110型模块刀片位置图4:打线后刀片与线芯位

2、RJ-45水晶头端接与测试:

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

首先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掉破损的双绞线并将护套套入双绞线,然后使用剥线刀(或压线钳)沿双绞线外皮旋转一周,剥去约30mm的外绝缘护套,然后使用斜口钳(偏

口钳)剪除拉绳。

注意:不能损伤8根线芯的绝缘层,更不能损伤任何一根铜芯。

图5: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图6:抽取双绞线外绝缘护套第二步:拆开4对双绞线

将端头已经抽去外皮的双绞线按照对应颜色拆开成为4对单绞线。拆开4对单绞线时,必须按照绞绕顺序慢慢拆开,同时保持单绞对不被拆开并保持较大曲率半径,不允许硬拆线对或者强行拆散,形成比较小的弯曲半径。

图7:拆开4对双绞线(操作正确)图8:棕色线对被硬折成小半径第三步:拆开单绞线

将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注意RJ45水晶头制作和模块压接线时线对拆开方式和长度不同。

RJ45水晶头制作时注意,双绞线的接头处拆开线段的长度不应超过20mm,压接好水晶头后拆开线芯长度必须小于13mm,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

第四步:拆开单绞线和8芯线排好线序

把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同时将每根线轻轻捋直,安装568B线序水平排列,在排线过程中注意从线端开始,至少10mm导线之间不应有交叉或者重叠。568B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第五步:剪齐线端把整理好的线序的8根线端头一次剪掉,留14mm长度。

图9:8芯线排好线序图10:剪齐线端第六步:插入RJ45水晶头和压接

把水晶头刀片一面朝自己,将白橙线对准第一刀片插入8芯双绞线,每芯线必须对准一个刀片,插入RJ45水晶头内,保持线序正确,而且一定要插到底。然后放入压线钳对应的刀口中,用力一次压紧。

重复第一步到第五步,完成另一端水晶头制作,这样就完成了一根网络跳线了。

图11:插入RJ45水晶头图12:压接后RJ45水晶头第七步:网络跳线测试

a.插入网络跳线。把刚做好的网络跳线RJ45水晶头两端分别插入GCT-MTP前面板上下对应RJ45接口中(虚线标注框),示例:RJ45-2和RJ45-3接口。图2-2-9:前面板4条待测线缆。

图13:前面板4条待测线缆

b.网络跳线测试。在触摸式LCD屏上点击“接线图测试”按键,LCD上显示接线图测试相关按键,紧接着点击“前面板”按键,等“前面板”按键底色变绿后,然后稍用力点击

“测试”按键。最后观察LCD,LCD上逐一显示每条线缆的接线图和接线类型,如果有端接故障,根据接线图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重新压接水晶头。测试过程,如图2-2-10:网络跳线测试

图14:网络跳线测试

3、RJ45——4对110接线卡跳线制作与测试:

第一步:准备实训材料、实训工具

取出实训材料(双绞线),准备好剥线刀、110型单对打线钳、网线钳

第二步:剥离双绞线外绝缘层

利用剥线刀将双绞线一端剥去外绝缘层2cm,在剥离外绝缘层过程中防止损伤线芯绝缘层,更要防止线芯损伤或割断。

第三步:分开4对单绞对

按照对应颜色拆开4对单绞对,拆开4对单绞对时,按照缠绕方向逆向拆开,同时保持单绞对不被拆开并保持较大线芯弯曲半径,不能强拆或硬折线对,造成线缆损坏。

第四步:拆开单绞对

依据110接线卡卡槽距离,分别将4对单绞对按需分拆。

第五步:打开双绞线端接测试仪电源,准备对端接线缆质量进行测试。

第六步:按照568B标准线序端接

拆开的线芯卡进110型接线卡中,将拆开的8根线芯向外(亦缆线位于110型接线卡内,方便理线。)逐一卡进110型卡槽中,并按EIA/TIA 5688线序(白蓝、蓝、白橙、橙、白绿、绿、白棕、棕)紧凑排列,紧接着使用单对打线刀把8根线芯依次打进110型模块接

口的刀口中,实现电气连接。

注意:打线刀须与110型接线卡刀口平行,且切刀朝向110型接线卡外侧台阶,以备切掉多余线头。如图2-5-1:单对打线刀正确操作

图15:单对打线刀正确操作图16:RJ45-110接线卡链路连接第七步:另一端端接水晶头,并插入对应RJ45测试接口中。

注意:“RJ45-110链路”应为110型接线卡的下排接口(即:110接线卡偶数接口)与RJ45接口的上排接口(即:RJ45奇数接口)连接。图2-5-1所示为正确操作。图2-5-2所示为RJ45-110接线卡链路连接。

第八步: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全部8根双绞线的端接。

第九步:RJ45——110接线卡链路测试

RJ45——110接线卡链路测试,下面以“实训模组Ⅲ为例说明:在触摸式LCD屏上点击“接线图测试”按键,LCD上显示接线图测试相关按键,接着点击“第三组”按键,等“第三组”按键底色变绿后,下来点击“RJ45-110”按键。然后稍用力点击“测试”按键。最后观察LCD,LCD上逐一显示每条线缆的接线图和接线类型,如果有端接故障,根据接线图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重新打接双绞线。测试过程,如图2-5-3:RJ45——110接线卡链路测试

图17:RJ45-110型接线卡链路测试

注意事项:1)GCT-MTP双绞线端接测试仪以4条线为一测试组(大概需要40s),测试过程中严禁点击其他功能按键。

2)GCT-MTP双绞线端接测试仪在测试接线图串对故障时,双绞线长度须达到3米。

五.实训报告:

1)写出EIA/TIA 568A、568B 线缆端接标准。

2)写出常见的双绞线端接故障及产生原因。

3)写出双绞线端接测试仪的“故障演示”操作流程。

4)写出RJ45水晶头端接原理和端接技巧。

5)写出110型模块端接原理和端接技巧。

6)写出打线钳、网线钳、剥线刀操作注意事项。

7)实训总结和实训体会。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作者: 孙玉虎学号:914106840229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网络工程 题目: SNMP报文和MIB 指导教师陆一飞 2016年 12 月

目录 第一部分:SNMP报文的抓取与分析 (3) 1.实验目的 (3) 2.实验环境 (3) 3.实验内容 (3) 4.实验思路 (4) 5.实验具体过程 (4) 准备工作 (4) 报文抓取 (8) 报文分析 (10) 第二部分:MIB的了解 (13) 1.实验目的 (13) 2.实验环境 (13) 3.实验内容 (13) 4.实验思路 (14) 5.实验具体过程 (14) 准备工作 (14) 查看MIB组成结构 (14) 了解MIB中变量、成员 (16) MIB的基本操作(GET) (17) 第三部分:实验总结与体会 (18) 实验出错的地方和解决方案 (18) 实验总结 (19)

第一部分:SNMP报文的抓取与分析 1. 实验目的 ●熟悉SNMP报文格式 ●熟悉SNMP的基本操作 2. 实验环境 ●系统环境 两台机器均为windows 10系统 ●网络拓扑 两台机器通过网线直连 ●实验工具 Snmputil 和wireshark 3. 实验内容 ●SNMP报文(get-next-request)格式抓取 ●SNMP报文(get-next-request)分析

4. 实验思路 ●SNMP环境的配置 一、在两台电脑上安装SNMP 二、在两台电脑上配置SNMP 三、测试SNMP ●SNMP报文的抓取 一、在一台电脑上发送SNMP报文 二、在另外一台电脑上使用wireshark工具获取 ●SNMP报文的分析 一、在Wireshark上提取SNMP报文 二、对SNMP报文进行分析 5. 实验具体过程 准备工作 一、在主机1上安装软件Wireshark,在主机2上安装软件snmputil,并关闭 两台机器的防火墙

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一)

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应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马虎的抄袭。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好本组实验仪器,并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细心制作图表,做好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 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准穿背心、裤衩、拖鞋(除规定须换专业拖鞋外)或赤脚进入实验室。 4、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5、爱护国家财物。节约水电和药品器材,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者应检查原因,填写报损单,并依照管理办法赔偿损失。 前言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3、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荷载是否为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4、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5、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试验用仪器设备不要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6、试验中要小心谨慎,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7、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以后小心卸下仪器、仪表,擦净、放妥、清点归还,经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教师签字后离开。 8、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严禁抄袭。 9、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 10、经教师认可,试验也允许采用另外方案进行。 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 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计算机网络 题目:实验1 网络认识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主要的网卡、网络连接头、网络传输介质、常见网络设备的特性; 2、初步掌握网卡的安装、各种参数、协议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参观网络管理实验室,了解和认识网卡、网络连接头、传输线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2、按照学校校园网环境,基本学会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2、观看各类网卡,介绍网卡的基本功能、分类方法(按总线标准、协议标准、传输速率等分类); 3、观看常见的网络连接头,重点介绍RJ-45连接头及其A标、B标的制作; 附 4 和光纤的特性; 5、观看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介绍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与特性; 6、动手安装网卡,并Windows 2000环境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根据校园网和实验室的环境与管理规定,配置网卡参数(如静态IP地址,网关路由、DNS服务器等) 四.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构建局域网的准备工作:①选择合适的组网方式—总线型网络,交叉双绞线,星型网络。 ②组网设备—集线器,网卡,网线,RJ-45水晶头③电脑选购④局域网络设置⑤局域网络的IP地址的设置。通信介质,网卡,modem,路由器等;根据相关配套接口连接计算机,实现网络通信。设置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且不能重复,设置方法如下: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右键“无线网络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回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的界面,点击“无线网络配置”——高级,选择“仅计算机到计算机”。以上2步在每台电脑上都要进行。选择一台机器作为服务器。在无线网络配置页面点击添加。为了局域网的安全,在弹出页面中将"自动为我提供此密钥"前的对勾去掉.然后设置SSID号以及网络密钥,点击确定之后服务器的设置就已完成。在另几台台机器上搜索无线信号,双击所搜索到的信号,在弹出页面内输入您所设置的密钥后即可完成连接。 2、网卡 通信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IC,简称网卡,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网卡实现工作站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接收和执行工作站与服务器送来的各种控制命令,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一、实验题目 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二、实验课时 2课时。 三、实验目的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构成部件、功能、型号、在计算机机箱内的位置、网络结构等。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机箱、主板、CPU、内存条、硬盘、软驱、光驱、插槽、BUS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 2、打开机箱,实物展示并讲解个部件的功能及其连接; 3、机箱、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卡、网卡等分别如下所示。 机箱主板

内存条显卡网卡无线网卡 CPU CPU风扇硬盘 机箱背面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 4、观察每个部件在机箱的位置,并掌握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基本知识。 5、观察实验室网络结构图。 6、结合某网吧的例子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 Parallel port Serial port USB port Keyboard and mouse ports

7、独立完成上述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五、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网络结构。知道了各种硬件的形状、功能、特征等。还知道了网络结构的流程、大体构造。这使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1、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 3、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4、机箱——作为电脑配件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 用。 5、内存条——是连接CPU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综合实验(2)任务书

计算机基础综合实验(2)任务书 一、综合实验目的 C语言程序设计是本科工科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主要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编程技巧。 综合实验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的能力,为使学生对C语言有更全面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运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算法、指定输入输出来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准备。 二、综合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参加综合实验的学生,应当认真完成综合实验的全部内容。最终提交综合实验成果来证明其独立完成各种实际任务的能力。从而反映出理解和运用本课程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具体如下: 1、代码编写规范,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2、程序须有一定的健壮性和必要的提示信息,考虑问题的多种可能和边界数据。 3、提交综合实验报告电子稿、装订的打印稿。综合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程序的总体设计和算法分析。 ●程序流程图、函数说明 ●源程序代码清单 ●测试数据和测试过程记录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综合实验小结 4. 程序运行方式 构建一个简易菜单,形如: 用户通过输入数值选择所需运行的子程序,当一个子程序运行结束后回到菜单界面,直至用户输入0后退出程序。 三、综合实验的进度安排 熟悉指针、结构体、文件内容1天 整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编代码1天 编代码、调试和测试1天 综合实验报告书写1天 演示软件1天 四、综合实验的考核 评价是检测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综合实验报告,严格检查以下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实验1网络认识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计算机网络 题目:实验1 网络认识 班级:D计算机121 学号:2012130188 姓名:张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主要的网卡、网络连接头、网络传输介质、常见网络设备的特性; 2、初步掌握网卡的安装、各种参数、协议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参观网络管理实验室,了解和认识网卡、网络连接头、传输线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2)按照学校校园网环境,基本学会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网卡(NIC) 按传输速率分:10Mb/s、100Mb/s、1000Mb/s、10/100Mb/s自适应、10/100/1000Mb/s自适应等; 按连接的网络介质类型分:粗缆(AUI接口)、细缆(BNC接)、双绞线(RJ-45接口)、光纤、无线等; 按网卡芯片在计算机主板的位置分:独立网卡、集成网卡等。 2.网络连接头 是网络连接中重要的接口设备,是一种能沿固定方向插入并自动防止脱落的塑料接头,用于网络通讯,因其外观像水晶一样晶莹透亮而得名为“水晶头”。 3.传输线缆 双绞线:双绞线可以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箔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 同轴线缆:同轴电缆也是局域网中最常见的传输介质之一。从用途上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与宽带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又分为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10Mbps。 光钎: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远离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一种传输光能的波导介质,一般有纤芯和包层组成。 4.集线器 工作在物理层,所有设备共享相同带宽,在同一广播域,在同一冲突域。集线器实际上是中继器的一种,其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集线器又叫做多口中继器。集线器基本上是个多端口的转发器,它并不能把数据帧进行缓存。 5.交换机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每个借口独占带宽,每段有自己的冲突域,所有的段都在同一广播域 6.路由器 工作在网络层,所谓路由就是指通过互相连接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点移动到目的地点的活动。其实质是互联网络,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7.服务器 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1:W i n d o w2003S N M P服务配置 1.掌握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操作知识 (SNMP网络管理模型,抽象语法表示(ASN.1),管理信息结构(SMI),常用的管理信息(MIB)。SNMP协议数据格式与工作模式,网络管理系统) 2.收集在网络上实现SNMP所必需信息 (1)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数据库、代理服务设备。一般说来,前三个要素是必需的,第四个只是可选项。 (2)网络管理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协助网络管理员完成管理整个网络的工作。网络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独立的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管理员应该定期查询管理代理收集到的有关主机运转状态、配置及性能等的信息。? 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工作站、网络打印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管理代理软件就象是每个被管理设备的信息经纪人,它们完成网络管理员布置的采集信息的任务。管理代理软件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把网络管理员发出的命令按照标准的网络格式进行转化,收集所需的信息,之后返回正确的响应。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个MIB对象来命令系统进行某种操作。 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等许多网络设备的管理代理软件一般是由原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它可以作为底层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可选的升级模块。设备厂商决定他们的管 理代理软件可以控制哪些MIB对象,哪些对象可以反映管理代理软件开发者感兴趣的问题。 (3)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了一种数据对象,它可以被网络管理系统控制。MIB是一个信息存储库,这里包括了数千个数据对象,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这些数据对象去控制、配置或监控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代理软件来控制MIB数据对象。不管到底有多少个MIB

《局域网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任务书

《局域网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任务书 1.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1设计内容 1.1.1 中小型企业网的组建 本设计模拟一家中小企业网络的需求,通过对网络架构组建方案的设计、基于安全的网络配置方案设计、服务器架设方案设计、企业网络高级服务设计等方面的仿真研究,详尽的探讨了对该网络进行规划设计时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以及网络相关的服务。该设计主要包括: (1)技术选择及原理 (2)拓扑结构设计 (3)IP 地址规划方案设计及设备配置 (4)服务器架设 (5)网络安全设计设计实施与测试方案 (6)设计实施与测试方案 企业具体应用需求见附件,针对中小企业网络拓扑进行设计和分析,可以选择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进行网络仿真配置和安全设计 1.2设计要求 1.2.1网络实训报告规范 (1)实训报告内容 ①需求分析: 从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运行环境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网络规划 包括网络结构分析,网络架构设计,网络设备选用,IP地址规划,安全规划,网络拓扑图等。 ③网络实施 包括配置的思路,设计的原理及应用,具体的网络配置命令等。 ④调试分析

包括测试目标,测试数据,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等。 ⑤心得体会 ⑥参考文献 ⑦评分表 ⑧附件 包括所有的配置命令 (2)书写格式 ①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附件(A4 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 ②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 三级标题 用小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③正文总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不含配置命令)。 1.2.2考核方式 指导老师负责验收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学生的工作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设计报告等进行综合考评,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每位同学的课程设计成绩。具体考核标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平时出勤(占10%) (2)原理阐述,拓扑结构,交换设备配置合理与否(占10%) (3)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占40%) (4)设计报告(占30%) 注意:不得抄袭他人的报告(或给他人抄袭),一旦发现,成绩为零分。(5)独立完成情况(占10%)。 1.2.3 课程验收要求 (1)运行所设计的系统。 (2)回答有关问题。 (3)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 认识网络分析仪及其基本操作

实验一认识网络分析仪及其基本操作 PB11210156 韦俞鸿23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分析仪基本测试原理; 2.熟悉网络分析仪的按键,显示界面及其基本操作; 3.直观了解终端负载为Open,Short,Load(50 欧姆)的传输线特性。 二.实验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不要损坏仪器; 2.按照本文档提供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得到最后结果,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基本测量设置及显示调整 第一次操作图像结果: 分析:实验步骤是基于测量的设置和显示调整。如图所示,我们设置了数据格式为对数幅度格式,故纵轴单位为dB,纵轴显示8格,每格范围0.1dB/div,且设置第六格为参考,即零坐标轴。横坐标频率范围为100k~1.001GHz,扫描点数为101,可在数据包里查看到相应的101个频率及对应数据。测量结果Marker1:200MHz->-0.1841dB;Marker2: 650MHz->-0.4059dB;Marker3: 100kHz->0.0111dB。由于测量值为S22,S22=(Z out-Z0)/(Z out+Z0),所以随着Z out的改变,S22的幅值也会发生改变。而Z out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电路本身的影响,故所测量的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2).终端接Open,Short,Load (50欧姆)的传输线特性 结果(Open): 分析:如图所示,三个图分别为开路情况下900M~1GHz的S11的幅度对数图,相位图,及Smith圆图。由S11=(Z in-Z0)/(Z in+Z0),可看出,S11的幅度是递减的,相位在970M 之后发生变化,随着频率的变化,则Smith圆图为从Marker1处沿着等r线顺时针旋转。由于Z L即使是没接负载,也无法做到无穷大,故1点不能达到理想的开路线处。 结果(Short):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1:Window2003 SNMP服务配置 1.掌握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操作知识 (SNMP网络管理模型,抽象语法表示(),管理信息结构(SMI),常用的管理信息(MIB)。SNMP协议数据格式与工作模式,网络管理系统) 2.收集在网络上实现SNMP所必需信息 (1)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数据库、代理服务设备。一般说来,前三个要素是必需的,第四个只是可选项。 (2)网络管理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协助网络管理员完成管理整个网络的工作。网络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独立的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管理员应该定期查询管理代理收集到的有关主机运转状态、配置及性能等的信息。? 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 工作站、网络打印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管理代理软件就象是每个被管理设备的信息经纪人,它们完成网络管理员布置的采集信息的任务。管理代理软件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管理代理软件可以把网络管理员发出的命令按照标准的网络格式进行转化,收集所需的信

息,之后返回正确的响应。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个MIB对象来命令系统进行某种操作。 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等许多网络设备的管理代理软件一般是由原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它可以作为底层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可选的升级模块。设备厂商决定他们的管 理代理软件可以控制哪些MIB对象,哪些对象可以反映管理代理软件开发者感兴趣的问题。 (3)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了一种数据对象,它可以被网络管理系统控制。MIB是一个信息存储库,这里包括了数千个数据对象,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这些数据对象去控制、配置或监控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代理软件来控制MIB数据对象。不管到底有多少个MIB数据对象,管理代理都需要维持它们的一致性,这也是管理代理软件的任务之一。现在已经定义的有几种通用的标准管理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包括了必须在网络设备中支持的特殊对象,所以这几种MIB可以支持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范本)

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 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 计划学时: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 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 1、鱼丸的凝胶强度 2、鱼丸的风味 3、鱼丸的香气 4、鱼丸的产品成数 5、鱼丸的白度 6、鱼丸的水分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首先查资料,搞清楚不同鱼种在制作冷冻鱼糜时形成凝胶的特性,熟悉冷冻鱼糜的制作工艺过程,了解其相关的机械设备。 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

北邮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 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工程 班级 2013211124 姓名曹爽 学号 2013210640

实验二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以及用MIB 浏览器访问SNMP MIB对象的值,并通过直观的MIB-2树图加深对MIB被管对象的了解。学习捕获SNMP报文,通过分析该报文理解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SNMP 的报文结构、MIB-2树的结构、理解管理信息结构SMI及其规定的ASN.1。 二、实验要求 1、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和配置; 2、分析MIB-2树的结构; 3、通过get、getNext、set、trap几种操作访问MIB对象的值。 4、分析并验证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 5、分析并验证SNMP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6、分析理解管理信息结构SMI及其规定的ASN.1。 三、实验工具 AdventNet MIB浏览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 4.0。 四、实验步骤 1.启动SNMP服务并配置共同体 按照书中的步骤启动SNMP服务,如下图所示。

之后完成SNMP Service属性设置,确保服务启动。如下图所示。 之后配置SNMP共同体,如下图所示,配置团体权利为“只读”,团体名称为“public”。

2.配置并熟悉MIB浏览器 启动MibBrowser,窗口如下。 左侧栏显示的就是MIB树,可以点击子节点前方的“+”“-”号展开或收起。选择“sysName”对象,点击“Get SNMP variable”可以访问对象,如下图所示。如果点击“GetNext SNMP variable”可以访问下一个对象。

课程方案(综合实验)任务书格式

电子专业《EDA 》课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1. 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1. i ------- 任务书 行间距为21 主要内容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 < 实验)成果要求 1.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1. 1 -------- 行间距为21 五、考核方式 1.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行间距为21 1 . 1 ------ 注:根据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内容将标题任选其一。 1.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1. 1 ------ 行间距为2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曰 题目一电子琴乐器演奏电路设计(学号1-14> 一、实验前准备 本实验例子使用独立扩展下载板EP1K10_30_50_100QC208(芯片为EP1K100QC208〉。EDAPRO/240H实验仪主板的VCCINT跳线器右跳设定为3.3V ;EDAPRO/240H实验仪主板的VCCIO跳线器组中 “ VCCIO3.3V ”应短接,其余VCCIO均断开;独立扩展下载板 “ EP1K10_30_50_100QC208 ”的VCCINT 跳线器组设定为2.5V ;独立扩展下载板 “ EP1K10_30_50_100QC208 ”的VCCIO跳线器组设定为3.3V。请参考前面第二章中关于“电源模块”的说明。 二、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应用电子琴乐器演奏电路设计原理、分析和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 乐曲演奏电路实现原理概括起来有二个要素:一是产生音符发音的频率,二是频率值的时间控制。具体原理分析如下: 1、音符的频率是通过一个数控分频器来获得,其数控分频器的时钟输入端输入一个较 高的频率12MHz,通过ORGAN模块的ORGAN_OUT输出,由于数控分频得到的信号脉宽较窄,为了有利于驱动扬声器,需另加一个D触发器以均衡其占空比,这时的频率输出 为原来的二分之一。音乐频率的输出将决定每一音符的音调,其预置值与输入的音乐代码有——对应关系。如:MUSIC_CODE为2时对应的音乐频率输出值为912。 2、音符的持续时间须跟乐曲的速度和每个音符的节拍数来确定。MUSIC_FREQ模块 功能首先是为SPEAKER模块提供决定所发音符的分频预置数,而此数在SPEAKER模块 输入口停留的时间即为音符的节拍值。在MUSIC_FREQ模块中提供四组乐曲简谱码,并 且含有对应的分频预置数查表电路。 四、实验内容 用VHDL构成一个音符频率产生模块;用VHDL设计一个发声模块;最后写出顶层文件。 五、实验要求 1、使用VHDL语言实现上述模块 2、编译、下载、验证。 题目二、动态显示8位二进制乘法器的实现<15-28) 一、实验前准备 本实验例子使用独立扩展下载板EP1K10_30_50_100QC208(芯片为EP1K100QC208〉。EDAPRO/240H实验仪主板的VCCINT跳线器右跳设定为3.3V ;EDAPRO/240H实验仪主板的VCCIO跳线器组中 “ VCCIO3.3V ”应短接,其余VCCIO均断开;独立扩展下载板 “ EP1K10_30_50_100QC208 ”的VCCINT 跳线器组设定为2.5V ;独立扩展下载板 “ EP1K10_30_50_100QC208 ”的VCCIO跳线器组设定为3.3V。请参考前面第二章中关于“电源模块”的说明。 二、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应用8位二进制乘法器的原理、设计、分析和测试方法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上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 开课学期:2015——2016学年 开课班级:2013级网络工程(2)班 教师姓名:孙老师 学生姓名:罗志祥 学生学号:37 实验一、信息收集及扫描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注册信息和基本命令实现信息收集 2、掌握结构探测的基本方法 3、掌握X-SCAN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一、获取以及的基本信息 1.利用ping 和nslookup获取IP地址(得到服务器的名称及地址) 2.利用来获取信息 二、使用工具获取到达的结构信息 三、获取局域网内主机IP的资源信息 -a IP 获得主机名;

-a IP 获得所在域以及其他信息; view IP 获得共享资源; a IP 获得所在域以及其他信息; 四、使用X-SCAN扫描局域网内主机IP; 1.设置扫描参数的地址范围; 2.在扫描模块中设置要扫描的项目; 3.设置并发扫描参数; 4.扫描跳过没有响应的主机; 5.设置要扫描的端口级检测端口; 6.开始扫描并查看扫描报告; 实验二、IPC$入侵的防护 【实验目的】 ?掌握IPC$连接的防护手段 ?了解利用IPC$连接进行远程文件操作的方法 ?了解利用IPC$连接入侵主机的方法 【实验步骤】 一:IPC$ 连接的建立与断开 通过IPC$ 连接远程主机的条件是已获得目标主机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 1.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

1.建立IPC$连接,键入命令 net use 123 / user:administrator 2.映射网络驱动器,使用命令: net use y: 1.映射成功后,打开“我的电脑”,会发现多了一个y盘,该磁盘即为目标主机的C盘 1.在该磁盘中的操作就像对本地磁盘操作一 1.断开连接,键入 net use * /del 命令,断开所有的连接 1.通过命令 net use 可以删除指定目标IP 的IPC$ 连接。 ?建立后门账号 1.编写BAT文件,内容与文件名如下,格式改为:.bat 1.与目标主机建立IPC$连接 2.复制文件到目标主机。(或映射驱动器后直接将放入目标主机的C 盘中) 1.通过计划任务使远程主机执行文件,键入命令:net time ,查看目标主机的时间。 1.如图,目标主机的系统时间为13:4513:52 c:\ ,然后断开IPC$连接。 1.验证账号是否成功建立。等一段时间后,估计远程主机已经执行了文件,通过建立IPC$连接来验证是否成功建立“sysback”账号:建立IPC$连接,键入命令 net use 123 /user:sysback 1.若连接成功,说明管理员账号“sysback”已经成功建立连接。

综合实验II——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实验技术实验任务书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 综合实验II 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组别 时间

第一部分实验任务与指导 一、基本要求 建筑结构试验的特点是理论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为了顺利完成试验,应认真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学生在试验前应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相关知识,充分了解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每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3、根据试验计划,向实验室申请要使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进场试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要乱动非试验用仪器设备,严格按规程操作仪器,遇有问题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4、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5、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6、试验中要小心谨慎,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7、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荷,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清点归还,经指导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8、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严禁抄袭,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不得雷同。 9、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 二、试验准备工作 2.1试验安排 试验进度见附表。 2.2 仪器设备标定 为了确定仪器设备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确定试验数据的误差,应该在试验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标定。仪器标定可按两种情况进行,一是对仪器进行单件标定,二是对仪器系统进行系统标定。单件标定可以确定某一件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系统标定可以确定某些仪器组成的系统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标定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但要向学生作简要介绍。 2.3 混凝土质量检测实验 2.3.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因此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查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确定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以及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等。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标准试件,将标准立方体试件在203 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单位为N/mm2。

网络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实践课程报告 实践课程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层次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 双机互联通讯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认识网络实验室的环境和拓扑结果,并制作一根线缆将两台设备连接起来,达到通讯的目的,要求,成功地连接两台设备 步骤1 认识各种线缆 认识直通线、交叉线 直通双绞线的线序遵循EIA-568B标准,按(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如果是交叉线就是按照EIA/TIA568A规格(左起: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通常我们制作直通线或交叉线都会粘上标签。 直通线用于下列连接:交换机到路由器、交换机到PC或服务器、集线器到PC或服务器。交叉线用于下列连接:交换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集线器、集线器到集线器、路由器到路由器、PC到PC、路由器到PC。 认识反转线 反转线

RJ-45到DB-9适配器图RJ-45到DB-9适配器 接计算机串口一侧接反转线一侧 连接了适配器的反转线 反转线缆也称控制线,线缆两端的线序相反。反转线一端通过RJ-45到DB-9适配器连接计算机(通常称作终端)的串行口。通常情况下,在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包装箱中都会随机赠送这么一条Console线和相应的DB-9或DB-25适配器。 DTE/DCE连接线缆

DCE/DTE cable 所谓的DTE是用户设备的终端点,DCE是用于将来自DTE的用户数据从DTE转换为提供广域网服务的设备所能接收的形式。在我们实验中,一般情况下是用来连接两台路由器。其中一台为DTE,另一台为提供时钟的DCE。通常,DCE设备提供到网络的物理连接、转发流量并提供用于同步DCE和DTE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定时信号。 步骤2 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 第一步:剥线 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 图1 剥线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网络攻防 学生姓名李佳 学生学号201308060228 专业班级保密1301班 指导老师钱鹏飞老师 完成日期2016/1/3 完成实验总数:13 具体实验:1.综合扫描 2.使用 Microsoft 基线安全分析器

3.DNS 溢出实验 4. 堆溢出实验 5.配置Windows系统安全评估 6.Windows 系统帐户安全评估 7.弱口令破解 8.邮件明文窃听 9.网络APR攻击 10.Windows_Server_IP安全配置 11.Tomcat管理用户弱口令攻击 12.木马灰鸽子防护 13.ping扫描 1.综合扫描 X-scan 采用多线程方式对指定IP地址段(或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支持插件功能,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扫描内容包括:远程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标准端口状态及端口BANNER信息,SNMP信息,CGI漏洞,IIS漏洞,RPC漏洞,SSL漏洞,SQL-SERVER、FTP-SERVER、SMTP-SERVER、POP3-SERVER、NT-SERVER弱口令用户,NT服务器NETBIOS信息、

注册表信息等。 2.使用 Microsoft 基线安全分析器 MBSA:安全基线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最小安全保证, 即该信息系统最基本需要满足的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安全往往需要在安全付出成本与所能够承受的安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而安全基线正是这个平衡的合理的分界线。不满足系统最基本的安全需求, 也就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 而非基本安全需求的满足同样会带来超额安全成本的付出, 所以构造信息系统安全基线己经成为系统安全工程的首要步骤, 同时也是进行安全评估、解决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的先决条件。微软基线安全分析器可对系统扫描后将生成一份检测报告,该报告将列举系统中存在的所有漏洞和弱点。 3.DNS 溢出实验 DNS溢出DNS 的设计被发现可攻击的漏洞,攻击者可透过伪装 DNS 主要服务器的方式,引导使用者进入恶意网页,以钓鱼方式取得信息,或者植入恶意程序。 MS06‐041:DNS 解析中的漏洞可能允许远程代码执行。 Microsoft Windows 是微软发布的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DNS 服务器的 RPC 接口在处理畸形请求时存在栈溢出漏洞,远程攻击者可能利用此漏洞获取服务器的管理权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种质资源调查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等。计划学时:4(时间不足,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 二、实验内容: 1、种质资源调查、分类、研究。 2、种质资源调查状况、利用、及分析评价。 3、本地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发展趋势预测。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皮尺(2)、测高器(1)、直径卷尺(2)、生长锥(1)、直尺(1)、,放大镜(1),精密不锈钢尺(1)、指南针(1)、游标卡尺(1)、高枝剪、(1)钢卷尺(1)、海拔表(1)、林业调查测量用表(1)、讲义夹记录本(1)塑料标签牌(2)、种子袋(5)。 注:以上以组为单位 另外还应该配备共用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烘箱,冰箱,精密天平,GPS(2)、数码照相机(2)计算器(2)、温度计,剪刀、镊子解剖针等。 四、实验要求: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各自独立完成(利用课余时间)。 1,每人提交一份种质资源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本地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实验步骤: 1、查阅有关本地的文献资料, 2、制定调查方案、路线、仪器设备准备。 3、按照种质资源调查要求进行外业调查、拍照、记载、采集材料。 4、材料整理、分类、测定、研究、分析评价。 5、种质资源保存。 (二)结果测试: 外业现场进行抽查;内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六、考核形式:内、外业成绩各占50%。 七、实验报告要求:

软交换网络系统整体认识实验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实验室名称:现代通信网络实验室实验日期: 2012年 5 月10 日

3.记录并比较不同用户终端之间通信所采用的呼叫信令协议和呼叫过程。 (1)接入EIA的模拟话机呼叫另一台模拟话机 通过ETA网关找到另一台模拟电话机用户,No.7信令方式 (2)两台SIP话机之间相互呼叫 在以太网寻找IP,找到相应的IP电话,IP协议 (3)模拟话机呼叫SIP话机,或反之 IP电话通过互联网,网管客户端,从以太网交换机找到需要的模拟电话拨打。 (4)软交换网络中的话机呼叫公用电话网(PSTN)中的话机 IP电话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找到中继网关,接入电信中的网络寻找公用电话网中的话机。 4.画图说明一种基于软交换的企业级VoIP系统的组网方案及特点:

整个网络采用统一的拨号方案,具体而言,该企业的每个网点的每部电话都实现了直拨功能,不再转接,首先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公效率。每部电话的前四位号码由办公总部按照一定的顺序统一分配号段,可以根据每个门市的地理位置来排序,对号码进行编号。其次,每部电话的后四位由各门市自己分配,从而,可以对整个人员进行编号,统一安排,从而让每个员工的号码都有一定的规则,方便记忆与查找。经过这样的整理排序后,该电器企业可以在总部,根据排号原则,非常快捷地找人具体的人员,大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二、实验思考题解答 1.画图说明一个基于软交换的IP电话系统的组成和网络结构,其性能特征如下: a)将智能终端/数字话机直接接入Internet,即可拨打IP电话; b)直接联网的智能话机也能呼叫公用电话网中的模拟话机; c)公用电话网中的模拟话机可以拨打长途IP电话,只收取市话费; d)不经过公用电话网,用普通模拟话机也能拨打IP电话。 要求如下: 1)画出整个系统网络结构,说明各网络设备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2)在图中标明各网络设备之间的高层通信协议。 2.软交换设备还有哪些称呼?实验平台系统中的EIX设备担当哪些功能角色? 3.软交换系统和程控交换系统有何区别?软交换系统具有哪些优越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