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代主义艺术先驱

浅谈现代主义艺术先驱

浅谈现代主义艺术先驱
浅谈现代主义艺术先驱

浅谈现代主义艺术先驱——杜尚

【内容摘要】

杜尚试图证明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传达思想的“符号”,一台“生产意义的机器”和迫使观看者主动地思考和创造性参与的活动,他想要是艺术重新获得一种超越视觉感官的精神力量。他成熟时期的艺术已经完全超越了画布与视觉感官的范畴,而把一些当时人们认为是“非艺术品”的物品与“非艺术”的观念引入到艺术中。

【关键字】杜尚现代主义艺术机械装置

【正文】

马歇尔·杜尚(Marcel Duehamp,1887-1968),法国人,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成为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杜尚的艺术思想

对杜尚而言,创作艺术的思想过程远比艺术品本身重要,同样,他对后继艺术家的影响也主要是体现在他对艺术本质的认识方面,而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方面。杜尚是一个天生的怀疑论、反规则主义者,他在其艺术创作生涯中不断地对各种已有的规则提出质疑,这奠定了他艺术的基础,也是他在对传统艺术进行攻击时灵感源源不绝。杜尚的思想与行为的超前性,使得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

有人曾评价说,他放弃绘画的行为是因为他缺乏成为一个艺术家能力。但实际上,杜尚并不缺乏绘画天赋。杜尚生于一个和美而有文化教养的中产家庭,杜尚的两个哥哥雅克·维雍和杜尚·雏雍分别是画家和雕塑家,妹妹苏珊·杜尚和他是画家,外祖父是一位技巧精湛的版画家。杜尚从1902年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先后熟练地掌握了古典主义以及映像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现代主义领域的新风格,并且还受过一段时间的学院主义训练。在1912年出现的最早介绍立体主义的书中,杜尚名列其中。他在1913年军械库展览上的风头盖过了其他的现代主义画家。

杜尚与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家有着很大差别,不是在画布上进行“形式革命”,而是不厌其烦地去追问一个问题:艺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必须是一件手工制品或者仅仅满足于视觉感官需要的形式?库尔贝在19世纪提出了“视网膜”①的重要性,这种对视网膜的偏爱被印象主义和随后的绘画流派所接受,并在毕加索和马蒂斯的艺术中达到了极致,杜尚认为尽管他们对艺术都有独特的贡献,但本质上他们所进行的仍然只是视觉形式的探索。杜尚试图证明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传达思想的“符号”,一台“生产意义的机器”和迫使观看者主动地思考和创造性参与的活动,他想要是艺术重新获得一种超越视觉感官的精神力量。他成熟时期的艺术已经完全超越了画布与视觉感官的范畴,而把一些当时人们认为是“非艺术品”的物品与“非艺术”的观念引入到艺术中。

二、杜尚的代表作品

1912年初,杜尚用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下楼的裸女》,试图在立体主义中进行运动感的尝试,并送交由立体主义艺术家把持的一年一度的巴黎独立沙龙展,但被借口涉嫌未来主义②而遭拒绝。这件事成为杜尚艺途的转折点。派系的争斗暴露出的人类本性的偏狭和龌龊令杜尚大失所望,他从中看到了人类难以摆脱的利欲熏心的本性,他从此不再相信人为的标榜,不再相信艺术是一方净土。艺术实在是跟人类生活的其他事情一样,都只不过是人类可资利用的工具而已,但异常可鄙的是,明明普通的艺术却硬被人套上一个美丽、圣洁而不易企及的光环。

杜尚1913年创作的《走下楼梯的裸女II》使他成为美国人关注的一位欧洲现代主义画家。他用正在走下楼梯的连续的裸体形象为主题,这些形象可能受到了当时的一些摄影家所采用的连续摄影的方法的影响。杜尚从立体主义的起点出发试图瓦解形体,但是他把运动机械的感觉引入到绘画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未来主义的倾向。把形象处理成机械效果也是杜尚摆脱绘画传统的一种手段。因为机械除了是现代社会的物质产物之外,它还是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无个性的工业产品,这有助于艺术家摆脱艺术传统中对唯美性和个人风格因素的追求。对机械的迷恋一直是杜尚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情结,在他这个时期的其他作品,如《被飞奔的裸体围绕的国王与王后》《处女》《从处女到新娘的过程》《新娘》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处理。

杜尚这种对机械的带有嘲讽性的迷恋,在1915年他开始制作著名的极为晦涩的作品《大玻璃》的时候达到了极致。这件前后耗费了杜尚8年时间的作品,最终把他带离了绘画的世界。杜尚原来计划将《大玻璃》这件作品作为一个画在画布上的绘画作品,但后来在一次偶然地用玻璃做调色板的时候,他萌生了用玻璃来做这件作品的想法。因为玻璃这样一个全新的媒介有助于他摆脱绘画的传统。在他的笔记中,他最初把这件作品叫做“蒸汽机”,但杜尚后来为这件作品起了一个刺激性的标题《新娘甚至被她的单身汉们剥光了衣服》,这种说法很自然地令人联想起杜尚之前做的那些机械的人体。这种名称与作品形式上的错位清楚地表现出杜尚那独有的幽默感,这种平静但是极具攻击性的幽默感一直贯穿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大玻璃》这件作品使所有的批评家都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人们很难解释清楚他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杜尚从早期到成熟阶段艺术思想的一个“博物馆”,其中包括了杜尚对无个性机械的迷恋、对规则的嘲讽等诸多因素。杜尚从1912年就断断续续地构思这件作品,一直到1923年完成。

《泉》创作于1917年。当时,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要举办一次展览,作为评委之一的杜尚化名"R. Mutt",送去了一个在公共厕所中随处可见的男用小便器,并在其上署名"R.mutt",这就是《泉》。这件作品立刻遭到了独立艺术家协会的拒绝,当然,他们不知道作者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杜尚。看到同行们的反应,杜尚终于验证了自己的预测,他明白自己的艺术观念太超前,使人无法接受,于是他立即退出了独立艺术家协会。杜尚把小便器搬到博物馆,用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现成品艺术成为杜尚最重要的艺术观念。《泉》意在质疑人们关于何为艺术品的观念:很少会有什么东西去让人们思考艺术实际上是什么,或它是如何被表达的问题;他们只是假定了艺术要么是绘画,要么就是雕塑。所以才会很少有人会将《泉》视为一件艺术作品。有人指责杜尚是剽窃现成的制品,他则辩解道,是否由作者创作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选择了它,并“使人们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实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这个小便器可能是件艺术品吗?”在小便器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的过程当中,名字的变化原来是如此的重要。正是这个名字的变化,变得不同寻常,使得人们审视物体的角度也

发生改变。不等大雅之堂的小便器,也就随之被视为格调高雅的艺术。

《给予:1、瀑布,2、照明的煤气》这件作品与《大玻璃》一样,耗费了杜尚很长的时间才完成(1944—1966年)。杜尚在他的画室中用砖头间隔出了又半个房间那么大的一个空间,他在隔墙上装了一个木门。这个门是锁着的,人们要观看其中的物品只能像偷窥一样通过门上的小洞来观看。门内有一堵有缺口的矮墙,透过缺口,可以看到一个用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真人大小的女裸体,退朝着门仰面躺在一堆树枝上。我们无法看清“她”的头部,只能看到他左手举着一盏油灯。她的背后是风景装置,并且安排了一道瀑布,还有机器控制水流。这是一个装置作品,人们也需要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才能够完成观看(偷窥的方式)。这件作品表明了作品含义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事杜尚带来了艺术观念、创作方式以及观看方式上的改变。

三、杜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达达几乎是最早一个奉杜尚为精神领袖,并给以极高尊敬的流派,但实际上杜尚一直与它及之后的一切运动若即若离。如果说达达的破坏是有限的、一时的、情绪化的,是摧毁一切的战争中不满情绪的彻底发泄,那么杜尚的坚正的叛逆和嘲讽一切则是深入骨髓的。达达的想入非非和大闹天宫越来越显示出急功近利的渴望,他们说是破坏,实在建立,达达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或气氛里,触及了杜尚的反对一切既定模式的精神层次。与他们本质不同的是,杜尚是非功利的,不搞运动,不建派系,把艺术看作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内容,他的否定一切是为了呈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他可以花8年甚至20年完成一件作品,他可以花20年去下棋,他可以让自己30多年默默无闻,就因为他对自己、对人类、对世界没有任何功利的期许,活得非常流畅婉转、圆融自如。

其实杜尚在20世纪的后半期已经成为了试验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偶像。他的很多重要的艺术探索,对达达主义者和超现实主义者都起到了启示和激励的作用;而对于二战后兴起的诸多流派,比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偶发艺术以及活动艺术等等,都有不同的指导作用。杜尚的观念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潜伏并守护着这些艺术的发展,使它们始终存在着一种“杜尚式”的印记。因此杜尚不能被简单的归于任何一个流派,就像美国画家德库宁说的:“杜尚一个人发了一场运动--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运动。”其中暗示了一切,每

个艺术家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灵感。

杜尚是西方理性主义逻辑发展中的一个例外。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而且他所达到的新境界至今无一人能够真正继承。今天人们大多能欣赏和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那些出新的艺术作品,但对于他最出色的思想,即超越艺术局限,走入自由境界尚理解不足。

【注释】

①:“视网膜”即只为眼睛而创作的艺术形式。

②: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杜尚访谈录》:大把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2、《现代主义艺术20讲》:马永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0

3、《现代艺术的意义》:约翰·拉塞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 一名词解释 1.未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的。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热衷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否定一些文艺规律和传统,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和热切向往,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艺术。 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一座富有个性的建筑作品。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位于贝尼朗岛,面临大海,被设计成贝壳型。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桥梁工程师埃菲尔。设计以钢架结构而成,高300米。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它解开了现代审美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 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发展: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约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 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他们没有明确的纲领,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其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追求艺术实用性合理性的新艺术流派。 士集团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他们是打

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比亚齐、赖利等。 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后来将这一观念用于建筑和机械设计,代表艺术家塔特林,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构成主义对现代设计与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的艺术大家。他的雕塑注重造形与材质,作品流露出结实的造型和赋予思考的、独特的创作思维。他以现代手法结合罗马尼亚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形成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被视为现代抽象雕塑之父。 影响,开始制作以抽象形态组成的、可以由机器牵动的金属雕塑。通过不断更换位置和方向,随之不断出现新的形态,给人以多种多样的感受。他的活动雕塑打破了雕塑的静态法则,并使之成为工业制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之中。 现代媒体和现代媒介两部分。使艺术向所有可了解的媒介和社会关系延伸,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样式。 抽象造型能力来控制画面的形式因素。他的艺术是链接19世界末实验性绘画和1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桥梁。 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而得名。其绘画宗旨是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2011-12-12 19:30:26)转载▼ 分类:资料 标签:杂 谈 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描写对象 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 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西方现代艺术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授课时间:2018年4月3日星期二 主讲人:陈吉玉 课题:西方现代美术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一书中的第十三课时,此教材共20课时,1至8课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9至20课为不同的鉴赏内容,美术语言的基础知识篇幅不少。在学习第13课时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美术鉴赏知识。所以这一课更容易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去认识美术作品和美术事件及我们的艺术家,也更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利用教材学习。 学情分析: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2.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示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本 教学过程: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 --情感论艺术观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有:(1).反映论,实践艺术观。(2).情感论艺术观。(3).形式主义艺术观。(4).精神分析学艺术观。(5).人文主义艺术观。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20世纪的西方美学界有两个对立的口号,一个是英国的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说,一个是各种表现主义的学说提出的“情感表现”说。他们分别是形式论和表现论的时代宣言。 形式论认为艺术性在于形式,在于组成艺术的形式因素,产生了形式主义、技术主义种种观点。俄国形式主义宣称:“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以无足轻重。”“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他的色彩绝不反映在城堡上空飘扬的旗帜的色彩。”表现论认为艺术性在于情感,在于自我表现、宣泄的强度,产生了表现主义、自我中心的种种观点。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一是名利思想。二是懒惰作风。着重于使用符号、标记、或一些规则,去令得出来的结果与实验或其他计算的方法相同的行为,也可以称为“形式主义”。这些标记和规则,并不一定有数学上的对应语义。在这些情况之下,计算的方式通常称为“完全形式化”。20世纪初西方现代美学中,形式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对于西方现代艺术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这种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抽象的非再现性的现代艺术运动,并推动了结构主义和符号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现代建筑追求空白的、中性的形式结构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现代主义早期的“风格派”、“构成派”,到成熟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到后来的“白色派”、“新现代主义”中都有突出的表现。可以说,现代建筑在形式结构美学的影响下逐渐走上了一条形式自觉的道路。 同是形式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却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例如古代希腊人所理解的形式是与造型艺术和静穆理想密切联系的;中世纪新柏拉图派所理解的形式是与基督教神学中上帝赋形式于物质的概念密切联系的;至于近代形式主义的猖獗,则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分崩离析以及思想内容的贫乏和空虚。 在艺术中,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形式,通过形式的创造,艺术家表达了情感,接受者感受到了情感。语言形式感性化了,形式化了,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形式兴会、回味、体验了这种情感。一般认为,表现说与模仿说是对立的,但是,符号学的哲学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文学批评文化失语文化语境误读 论文摘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价值取向和思维向度上,呈现了不同以往的一种后现代景观。后现代主义批评为久经“失语”尴尬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觅寻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话语。然而,作为在他者“影响的焦虑”下的新生儿,其对西方后现代话语形式的直接挪移,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文化失语”之处境。基于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批判地消化和吸收西方后现代主义,完备具有本土特征的理论形态,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有的学术自觉。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再度打开,国外各种文艺思潮蜂拥而人。后现代主义作为对西方影响广泛的一股文化思潮,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悄然而至,对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正确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并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景观进行文化反思,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和反思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产生于2O世纪6O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所谓后现代主义,即“现代主义之后”,它的出现,标志着对现代主义异乎寻常的逆转和反拨。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在各个领域与宗教绝对权威的封建性和古典性形成鲜明对立,其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即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反对蒙昧。表面看来,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似乎绝然对立,而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可谓是对现代主义理性批判精神的彻底发扬。按照伊格尔顿的看法:“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他还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这些描述应该说总体上把握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完全独创性的文化思潮,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它是现代西方一些背景不同、来源各异的思潮、流派、观念的杂合体,这种杂合而成的“新生儿”总体折射出当代西方文化裂变的征候。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理论特征是反叛性与解构性,即对已经形成的各种权威性的传统观念、理论范式、原则规范等的怀疑、批判、颠覆和消解。一是对理性主义的颠覆。所谓理性主义,是指西方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一种推崇知识与理智的主流文化思潮。随着工业革命的巨大胜利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性主义在人类近现代被推向了极点,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统治地位,也在社会领域成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后现代主义反对当代理性主义的恶性发展所导致的疯狂的科学拜物教,认为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新的奴役和压抑,给科学进步一个错误的解释,带来了社会的精神裂变,导致了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沦落。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发展一种有道德价值的、创造性的多元价值观,大力倡导非理性主义,对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进行了无情的颠覆和解构。二是对基础主义的消解。所谓基础主义,就是泛指一切认为人类的知识、文化都具有某种绝对的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方的传统哲学都是基础主义哲学,它在本质上试图以一种还原论的方式为世界推演出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并把这种基础看作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绝对准则和依据。后现代主义认为,这种基础主义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一种形而上的积习,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

身体艺术、表演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以及超极现实主义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大大超越了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的范畴。如何看待当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派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美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派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表现什么?反映什么? 另一方面,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地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现代艺术史已经证明,现代派关于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关于色彩、视觉的研究,以及关于新材料的运用等等,对广告制作、家具造型、服装设计、建筑构思、封面装帧等实用美术的应用、发展和变革产生过影响,今后还会继续起一定作用。总之,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流派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这刺激了人们的想象,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美术思潮,讲授影响较大的流派和团体: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等。它们的活动中尽在法国巴黎。二战以后,美国纽约逐渐取代巴黎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由于现代艺术得到各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承认了现代艺术,使现代艺术蓬勃发展起来。现代派最初是以反抗现存制度,反对官方沙龙艺术起家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拒绝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古典艺术遗产,专以创作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艺术为目的,他们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否定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认为艺术形式可以不依赖内容而独立存在。他们脱离生活,忽视群众的审美要求,片面追求和探索美的形式,因而作品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反映了某些上层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悲观厌世情绪。 科学进步,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使广告的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其独特的媒体特性,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消费者的青睐。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尔后的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

西方艺术发展史简述之欧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17-18世纪欧洲艺术 17至18世纪的欧洲,是各国在政治制度、宗教、自然科学和艺术诸方面发展和探索的时代,整个欧洲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人类自文艺复兴觉醒之后,以新的人生观和科学手段探索自然的奥秘,以更加活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观察自然和认识世界,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学者和艺术家。艺术呈现出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多元化局面。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写实艺术等各种风格倾向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各领风骚。 意大利到了17世纪,现实主义、巴洛克艺术与尊崇古典传统的“学院派”同时出现,这使艺术领域看起来更加丰富。18世纪威利斯画派的出现更加让整个意大利艺术呈多元 化发展。 佛兰德斯的艺术跟同期荷兰独立后那种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的艺术不一样;它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势力的控制之下,主要为宫廷贵族、富商和耶稣会服务;这类人物对艺术的要求促使佛兰德斯绘画具有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佛兰德斯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为绘画,其次是建筑,最后才是雕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首推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7世纪,荷兰的经济文化都非常繁荣,当时荷兰商人的欣赏趣味与那种浮华放纵的 趣味有很大不同,他们比较喜欢有节制和简单的风格。由于社会的风俗与需要,肖像画得到的重视比其它题材都要多。绘画开始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开始出现专门化分工,风景画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完全摆脱了情节和人物,成为独立的画种。 这是西班牙艺术大放光彩的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艺术家,塞韦利亚画派是 17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画派之一,苏巴朗和委拉斯贵支是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 19世纪西方艺术 19世纪西方艺术在18世纪的基础上又有着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跟多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现实主义、巴比松派、前拉斐尔派、学院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点描派风格、那比派风格、综合主义、象征主义、哈德逊河派。 19世纪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于此同时在印象意义流派也在法国产生。 19世纪英国受法国新思潮的影响开始出现艺术上的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而 风景画的出现为后期印象派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批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倡导组成的前拉斐尔学派也在此时英国产生。 19世纪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文艺发展势如破竹,从某种程度上讲甚 至不亚于欧洲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俄罗斯文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哲学、文学、音 乐、美术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足以与西欧各国称雄并列的杰出人物。哲学与文艺评论上有别林斯基、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文学上有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等,音乐上有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在绘画上则有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柯伊等。 在19世纪上半期,美国艺术的发展还体现在大众化的艺术中。被称为民间画或原始派的画家大都没受过专业训练,主要模仿斯图亚特和科尔等人的风格,但非常质朴,形象稚拙,色彩鲜艳。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改变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战后的工业革命和经济 繁荣,也带来了艺术的黄金时期。风景画家.丘奇、G.英尼斯,静物画家.哈尼特,风俗画家.亨特等人在各自的领域中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欧洲艺术对美国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大批美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英国等地学习绘画,回美国后给本地的艺术带来新的技法和风格;也有一部分画家留在欧洲,成为欧洲19世纪末新美术运动的重要人物。女画家M.卡萨特1866年 赴法深造,后定居法国。她是参加了法国印象派画展的唯一的美国人。.沙金是美国最杰出的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没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

20世纪的艺术界有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它蛰伏着、潜行着,最后成了排山倒海之势,致使从古希腊到罗马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主义艺术荡然无存,而从事古典艺术的人们步履艰辛,飘泊栖迟。 英国画家查普曼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后现代绘画”,以别于后期印象派,当时的艺术家不会太离谱。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于1961年出版,他提出的后现代,和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家大体无关。他关注的是多元世界文化的地球村,而他的警世危言则开列得清清楚楚,他不仅不是后现代主义的教主,实际上他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所由产生的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前景黯淡,危机四伏,对西方现代文明,他所发现的病灶,比当时任何一个学者都敏锐。他以为西方文明的自杀过程正加速度前进,有十个方面沉疴已久,不能自拔1、原子战争。2、技术(如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范注)。3、空间开发。4、极端的消费主义(如目前的次贷危机――范注)。5、贪婪。6、人口过剩。7、污染。8、混乱,已超过人类所能承受。9、道德的裂隙技术权利与人类伦理准则的鸿沟(如今天世界不止一两处的克隆人的探究――范注)。1 O、自我中心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权利意志――范注)。 汤因比的理论被视为现代主义自杀论的滥觞。与他差不多同时,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对资本主义“怒其不争”的惋惜;而汤因比敲响的却是西方文明的丧钟,则有对资本主义“恨其不死”的愤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渊博和智慧,他们的代表人物确是小有智慧、大有狡狯的折腾者。杜桑在20世纪20年代的登场,成为

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启。也许他有些爱恶作剧,也许他不乏使用嘲弄手法的本领,于是在1 9 1 7年杜桑自一个商场购得的尿器,堂而皇之地引入美术馆,名之日“喷泉”,杜桑从而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鼻祖,当然在我们看来的不雅之举,西方评论家却煞有介事起来――现成物策略,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利器。评论家首先不是有要求于艺术家,而是要求观众,“不管它是什么,它必须有一个胃,能够消化橡皮、煤、铀、月亮和诗”(路易斯?辛普森语)。这真有市井泼皮牛二横不讲理的意味。或者提升一些讲是以形象的专政,深入心灵的专政。 杜桑的“喷泉”一词,意含猥亵,不用详批。而他这一“艺术创作”竟能成为一个艺术时代的象征,我们就不能不思考其缘由。西方的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等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思想硕果,在杜桑之流看来,都是人类思维的赘疣,必除之而后快,人类所需只是随心所欲。杜桑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启蒙者,他告别了传统艺术所必须的视觉上的、心理上的、技巧上的严格要求,而且“喷泉”一作,与便溺有关,他竟然想起了庄子。因为庄子确曾有过“道”在瓦砾在便溺之说。杜桑当然不会理解庄子天地万物为齐一的高论,也不理解庄子“本道根真”的追逐,更不知道庄子对“操之则栗,舍之则悲”的鄙弃。以杜桑为代表的后现代派诸君距庄子的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的境界相距太远,或背道而驰。后现代艺术对古典主义的颠覆,实则是一种语言霸权的实现,而古典主义原来的地位,则本源于自身的美质,不是一种极端的排它性的霸权主义。 有意思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似乎对佛家的禅宗、老庄的言说情有独钟,以为与东方之智慧不谋而合,其实在误解基础上,他们的艺术实现,与佛、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现实主义诗歌

按照诗歌的风格来分,我们可以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不同风格的诗歌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而现实主义诗歌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因此我个人觉得现实主义诗歌更能如实反映当时人的生活状况,有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同时现代文学还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的概念:“用现代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1927年,第二阶段1928-1937年,第三阶段1938-1949年。这是现在学术界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对此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的。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萌芽发端于梁启超,梁启超一直致力于诗界革命的探索,就是想打破一切禁制,但梁启超并没有实现这个梦想。诗歌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是由五四文学革命完成的,胡适及初期白话诗人继承了诗界革命,彻底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但诗歌的内容却很多是反映现实状况的。里面的许

后现代设计现象批判

艺术教育132ART EDUCATION 2012 · 05■ 沈静 后现代设计现象批判 后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设计呈现出独特的现象。区别于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追随功能”,后现代设计对形式与功能 有特定的理解;同时反设计、非物质化的设计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对后现代设计的思考也是关于对它的批判,在批判中,设计显露出其本性。 后现代 反设计 非物质化 内容摘要:关键词: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后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认知领域和行为模式。“我们正在从一个讲究良好的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再现的文化。这种文化被恰当地说成是严密的逻辑原则的衰败,其特征是相反的和矛盾的现象总是同时呈现。”[1]由此而来的是,后现代设计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现代主义倡导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奉行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标准,其中心则是一套去除差异而求同一的整体性观念,亦即寻找一种把握和认知世界的本体论根源。所谓本体,亦指终极的存在,也就是表示事物内部根本属性、质的规定性和本源。这种自启蒙时代以来的哲学根本上是一种本质主义哲学,它追求永恒自明的真理,追求确定性和明晰性。现代主义设计奉为经典的“形式追随功能”就是这种哲学的反映。作为产品的形式和功能,本是合二为一的,但在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中,功能作为本质对于形式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形式只不过是功能的附庸。如此,“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意味着设计的美感来自纯粹的功能,此种功能主义亦即本质主义。因为,对于产品而言,只有作为本质的功能才是永恒自明的真理,只有功能才是确定的,才是变中之不变者,流动中之恒定者。而形式是短暂的、瞬间的、变化的。正如穆特休斯所言,“我们想在机械产品上看到的,是平滑的形式,简化到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功能。”现代主义设计正是基于这种本质主义而与历史主义划清界限,从而实现了它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现代主义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和终极性价值,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扬弃,“在走向后现代的历程中,那种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本体论)问题或认知(认识论)问题的仲裁者 的哲学已经终结,在新解释学与解构哲学 声势夺人的今天,再认为存在一门只关心 具有根本性问题的超级科学已值得怀疑; 再抱持在人类生活的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存 在着一种第一原理的看法,已显得相当可 笑;再固守有独立于历史和社会发展之外 的永恒不变的哲学问题,似乎就有些荒 诞了。”[2]后现代主义对终极价值观的否 定,意味着在对产品功能的理解上,功能 不再是产品追求的终极价值。对于产品而 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 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 理由。由此,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形 式挣脱了功能的束缚而获得独立,形式的 意义不仅在于表达功能,其本身也是一种 造型符号,承载着某些特定的内涵,甚至 当形式与功能发生矛盾时,形式也有其独 立存在的价值。于是,我们也须进一步追 问何为功能?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产品的 功能是确定的、明晰的,功能亦即实用。 而在信息时代,现代精神遵奉的这种确定 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于 是,后现代设计在功能上模糊了设计的实 用性,设计的目的可以不再是实用功能, 从而后现代设计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反设计 现象。 “后现代主义是以消解认识论和本 体论,即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清晰 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永恒性这 一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游戏’态 度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3]后现代主 义这一反认识论、反本体论的立场,是基 于反中心性、反元话语、反二元论、反体 系性的思维向度的。这种“反”的经验是 后现代时代独特的产物。对于设计而言, 这种“反”的现象迫使我们追问什么是设 计、什么是好设计。事实上,上世纪60 年代的波普设计已开始了推翻现代主义设 计标准的征程,并发展了一套新的设计标 准。传统的“好设计”开始受到质疑,无视“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运动理论,强调产品的趣味性和可消费性,并且认为“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很多波普风格的家具作品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在体型上含糊不清,在视觉上通过与其他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功能。而意大利的激进设计则是这种反设计的典型形态,它宣布了绝对随意性、新模糊性时代的来临。对于激进设计而言,重要的不是产品的功能,亦即产品不只是实用功能的载体,实用功能只是产品与生活的一种关系,设计也不再只是设计一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的理性分析导向必须用情绪、感官的价值取代。激进设计从一些纯艺术运动获得设计的灵感,产生了很多概念化的作品来嘲讽经济和文化现象。他们致力于一种“逃避的设计”,用如诗般的和非理性的方法表达了从可怕的日常生活逃脱的尝试。索特萨斯曾于1970年发表过这样的论述:“我只是想知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否存在这样的关键点——它能帮助人们以某种方式生活,我的意思是以某种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并解放自己。”意大利的激进主义设计师们认为,设计师应该肩负的重任是设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是追求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物品应该具有内省的功能,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创造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助长不可避免的资本积累。事实上,激进主义设计师对于消费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的,Superstudio自称他们的定位是批判地和社会发展相对峙。反设计明确提倡坏品位,一般人对好的设计与庸俗的看法被颠倒过来,通俗文化被风格化成真正的高层文化,Mendini本人曾主张把“平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料、观点等等,而通常作品都变得越来越抽象。 现代艺术的概念与现代主义有很亲密的关连。 9世纪的发轫 现代艺术是从西方开始的,最先是绘画和版画,然后在19世纪中期扩展到其他的视觉艺术上,如雕塑和建筑。到了19世纪末期,一些对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的运动开始出现:以巴黎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从德国开始的表现主义。 现代艺术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接触到东方的装饰性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J·M·W·透纳和欧仁·德拉克鲁瓦在颜色上的创新;还有像让-弗朗索瓦·米勒等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更多描述日常生活的主题。当时对艺术的普遍观念认为,艺术应该精确地描述事物,而且必须企图表现出其理想的样貌。因此当时最成功的画家如果不是接受委托,就是透过举办大型画展来进行创作。政府也会资助画家,并且定期举办展览。 于是跳脱理想化与精确描述的艺术,就不只是一种艺术路线的改变,而是社会和经济状况造成的结果。 这些新的运动并不必然将他们自己视为一种进步前卫或者个人艺术的解放。相反地,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再现了所谓的真实与普世价值。印象派画家说人们并没有看到物体,而是看到那些物体反射出的光,因此画家必须在自然的光线下而非在画室中作画,并且捕捉那些光线带来的效果。 印象派艺术家自己组成了一个团体来推广他们的作品,尽管内部关系有些紧张,他们还是能够集结起来举办了一些展览,然后他们的风格又被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所接纳。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家相信这是一个“运动”。从建立起一套艺术方法、逐渐形成一股风潮、到最后获得国际性的接纳,这个过程将在每个现代艺术运动中不断被重复。 20世纪初期 1901年-1906年,在法国巴黎,梵高、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大规模公开展览,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约始于1906年,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兴起的艺术运动有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原因再认识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

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