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黄正建

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黄正建

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黄正建
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黄正建

11月18日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黄正建

主讲人简介黄正建,江苏兴化人。1978年师从著名唐史学者唐长孺先生攻读隋唐史研究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隋唐宋元史研究室副主任。近年主要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史,以及唐代占卜。主要著作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另发表有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敦煌资料主要指的是敦煌地区莫高窟的塑像与壁画和敦煌文书。莫高窟现在将近有500个窟,窟里头的塑像彩塑大概有两千四百多身,壁画达到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文书大概有数万件之多,文书抄写的主要内容是佛经和宗教。这些文书在发现七年后,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和法国的探险家伯希和来到敦煌,从看管这些文书的王道士手里买走大量的文书。所以现在敦煌文书主要有四大收藏地,英国的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德堡分所和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由于敦煌资料的发现就促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学问叫敦煌学,敦煌文书对于研究唐五代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要研究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也就是人类历史活动的基础,没有衣食住行就没有人类的生存这是第一。第二社会的观念还有礼俗等等,与衣食住行有着很深的联系,研究衣食住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基本都是穿中山装,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穿西服。当我们的最高领导人都穿上西服的时候,就表明中国已经向全世界开放了。这个时候穿西服就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的问题,而是反映着社会的变革。除了这些意义之外,研究历史上的衣食住行对于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也有一种借鉴意义。我们现在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女孩子穿的服饰就和敦煌壁画的服饰一样。所以敦煌资料是研究唐五代历史很重要的资料。

专家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例子来明白敦煌资料对于研究唐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最后他强调的是敦煌资料虽然很重要,但是它也有局限性,一个方面就是敦煌资料,归根到底是为了一种宗教目的保存下来的,所以它里头记载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关于宗教的,它虽然反映现实生活,但是有些是很间接的。第二点,敦煌资料总的来说很零散不具有系统性,而且它是偏居在唐朝西北一个地区的史料,我们还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个唐朝的问题,或者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个中国各地区的一些事情,这是我们在研究敦煌资料中所要注意的。

- 返回 -

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黄正建

11月18日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黄正建 主讲人简介黄正建,江苏兴化人。1978年师从著名唐史学者唐长孺先生攻读隋唐史研究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隋唐宋元史研究室副主任。近年主要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史,以及唐代占卜。主要著作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另发表有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敦煌资料主要指的是敦煌地区莫高窟的塑像与壁画和敦煌文书。莫高窟现在将近有500个窟,窟里头的塑像彩塑大概有两千四百多身,壁画达到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文书大概有数万件之多,文书抄写的主要内容是佛经和宗教。这些文书在发现七年后,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和法国的探险家伯希和来到敦煌,从看管这些文书的王道士手里买走大量的文书。所以现在敦煌文书主要有四大收藏地,英国的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德堡分所和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由于敦煌资料的发现就促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学问叫敦煌学,敦煌文书对于研究唐五代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要研究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也就是人类历史活动的基础,没有衣食住行就没有人类的生存这是第一。第二社会的观念还有礼俗等等,与衣食住行有着很深的联系,研究衣食住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基本都是穿中山装,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穿西服。当我们的最高领导人都穿上西服的时候,就表明中国已经向全世界开放了。这个时候穿西服就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的问题,而是反映着社会的变革。除了这些意义之外,研究历史上的衣食住行对于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也有一种借鉴意义。我们现在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女孩子穿的服饰就和敦煌壁画的服饰一样。所以敦煌资料是研究唐五代历史很重要的资料。 专家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例子来明白敦煌资料对于研究唐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最后他强调的是敦煌资料虽然很重要,但是它也有局限性,一个方面就是敦煌资料,归根到底是为了一种宗教目的保存下来的,所以它里头记载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关于宗教的,它虽然反映现实生活,但是有些是很间接的。第二点,敦煌资料总的来说很零散不具有系统性,而且它是偏居在唐朝西北一个地区的史料,我们还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个唐朝的问题,或者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个中国各地区的一些事情,这是我们在研究敦煌资料中所要注意的。 - 返回 -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你肯定不知道的唐朝生活方式

《唐朝定居指南》好书精读 森林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你肯定不知道的唐朝生活方式 读书,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让我们一起发现一本好书。本期为你介绍《唐朝定居指南》这本书。 看过了不少穿越剧,你是不是也很想尝试一次?但如果你按照影视剧里对古代的描写去穿越,结果一定会非常悲催。因为艺术作品里表现的古代,跟实际情况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而且我们学过的历史书也都只是记录一些大事件,其实我们对古代的衣食住行这些细节都是完全无知的。 本期介绍的这本《唐朝定居指南》,就是关于唐朝生活的全方位攻略,读完这本书,即使你没机会穿越去唐朝,也能完全搞懂唐朝人的生活方式了。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吃货在唐朝会遇到些什么样的问题。 首先你在今天常吃的各种家常菜,到了唐朝就都吃不上了,唐朝没有辣椒,没有土豆,甚至连炒锅都没有,要做出一盘宫保鸡丁是不可能的,就算简单煮个玉米或烤个红薯都做不到。但是如果你喜欢吃糕点,到了唐朝就有口福了,因为唐朝人非常喜欢吃点心,特别是那些甜滋滋、油腻腻、花里胡哨、五彩斑斓的各种糕饼。这些糕点不但是酒席盛宴上的主角,就连进贡给皇帝的美食菜肴,也有大部分是蒸煮的糕点。 别看唐朝人在美食的丰富程度上跟后来的满汉全席差得远,但是唐朝人起菜名的文化还

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比如有一道“单笼金乳酥”,其实就是一个黄酥油蒸的大包子;或者还有道菜叫“婆罗门轻高面”,听起来很有佛学深意,其实就加了糖的馒头;还有道菜叫作“缠花云梦肉”,是用布把腌好的肘子卷压坚实,再下酱汤煮熟以后切片凉吃,估计在现在的话这道菜可能叫酱汤肘子。所以说一个吃货如果要去唐朝定居,必须得熟读唐诗三百首,才能大概猜出那些菜名到底说的是什么食物。 看起来作为一个吃货在唐朝是注定不会幸福的,如果你有洁癖的话,在唐朝也是个麻烦事儿。就拿洗头这个简单的事情来说吧,在唐朝就是个大工程。先是取水,唐朝可没有自来水,得有一两个人担着桶去水井里打水,如果家里有井或者水井离家不远还好,否则为了这几盆日用之外的洗头水,一两个劳动力的半天工夫就耗出去了。 在唐朝洗头的时候如果要烧热水也是很麻烦的事儿,当时城市里的家庭燃料以外买的柴炭为主,对一般家庭而言,说贵不贵,说便宜可也不便宜。水烧热了还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还要有一两个奴婢负责往铜盆或木盆里倒水、换水、撒抹各种洗发护发用品、帮您擦头发等等。所以唐朝的有钱人可以经常洗头,但是穷人老这么洗的话,就是不会过日子了。 最后再说说唐朝人洗头用的洗护用品。如果在没钱的人家,从灶里抓一把柴灰或者暖炉里的炭灰,算是最便宜最常见的洗发剂了。这些草木灰里含有天然碱,去污功能其实很不错,所以既可以用来洗头发,还可以用来洗脸、洗身体、洗衣服、擦洗清洁各种物品。如果是有钱人的话,会用淘米水或发酵米汤来洗头发,这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方子了。就连古代医书里的“治疗脱发秘方”,也有很多是用发酵米汤来加工的。 说完了吃饭和洗头,其实只是这次唐朝穿越旅行团的小片段,跟着本书作者的搞笑式向导,你能把唐朝的真实生活环境了解得清清楚楚,比如说在唐朝上厕所是没有卫生纸的,而是用一些很神奇的方式解决;或者在唐朝你嫌工作太累想出家做和尚的话,还得先花钱去官府买个出家许可证……像这样的神奇场景在唐朝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都是我们现代人完全没法想象的,假如有一天你的真的穿越到了唐朝,如果没读过这本书那下场肯定就会很惨了。 好了,这本《唐朝定居指南》就介绍到这里,欢迎跟我们一起发现更多好书,再见。

唐代的敦煌艺术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繁荣时期,经由成熟到鼎盛,各类纹样的发展也越来越尽善尽美,达到高峰。敦煌唐代藻井图案在结构上是以“接近正方形的方井井心、方井四周的边饰纹样以及垂幔”三个部分组成,藻井井心在作品的中心位置是主体,通常以莲花纹、团花纹或团龙彩凤为主。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敦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唐代较以前朝代思想解放,是当时国际化的城市,频繁的国际交流对我国当时的图案装饰内容、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唐代图案不但能博取众家之长,延续和发展历代装饰图案的风格特点,使得唐代的装饰艺术更加丰富。敦煌唐代图案的民族特色,卢秀文易雪梅,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的特点,特殊点。这些特点便是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包括历史上各民族的贡献。这份珍贵的文化遗存,呈现了异常丰富的民族特色。色彩瑰丽,绚烂多姿的敦煌唐代图案,为我们探讨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提供了具体的形象资料。敦煌图案,是建筑、壁画和彩塑三者共有的装饰图案,起着陪补与装饰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别的艺术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统文化哺育下,形成自己特有的装饰系统图案样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敦煌唐代图案中,统一、对称与均齐是其民族特色之一。统一、对称、均齐,在中华民族的造型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七、八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彩陶上就有对称、统一、均齐的纹饰。1970年发掘的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片上有对称的菱形网纹。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庭院的布局大多采用统一、对称、均齐的方式。唐代是敦煌图案发展的成熟期,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致都超越了前代,在敦煌的唐代两百多个石窟中,图案各不相同,纹样千变万化,色彩鲜艳明快,绚丽多彩,线条流畅,整体氛围热烈和谐,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幸福的景象,石窟中的初唐图案纹样,图形结构单纯,秀丽活泼,到盛唐时期图案多由莲花边饰和一些垂蔓组成,莲花层次繁荣华丽,富有富贵宝香气。边饰纹样以卷草,团花,半团花为主,垂蔓纹样则比较简略,主要以内部填充花卉,卷草,飞天等加以丰富,中唐诸窟图案,是继承唐图案之后发展的又一高峰,以茶花纹,装饰于藻井,圆光和边饰处,内容及其丰富和华丽,晚唐诸窟图案,基本上是中唐图案的延续,在场面上延续了宏大和宽阔的特点,但是在内容上确实了情趣和意境,慢慢走向程式化。 唐代时期的团花纹形象也非常丰富,藻井的中心部分通常多以团花为中心为中心图案,盛唐时期的团花多以层次增加为主,有桃形莲花瓣团花,多裂叶形团花,圆叶形团花以及三种花形团花,它不是现实存在的花形,而是人类理想的花形,集聚了莲花和大理花浑然一体,经过艺术的加工,常用于佛教壁画和雕刻的装饰中,形成一种丰满的,庄重的装饰花型,后来成为唐代图案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符号。例如盛唐时期的第130窟大佛,佛像后面有三层背光就是很多精美的团花组成的,不但每一个花形绘制十分丰满,丰富,而且安排的书迷得当,富有节奏感和次序感,使人的视觉效果既丰富又不凌乱。 总之,在盛唐的这段时代里造就了不可多得的敦煌壁画,其中的艺术涵养与它所造就的世界文化价值都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这是我们身为一个大学生为之骄傲和震动的,它每一滴的成就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整个华夏名族的荣光,我们有义务发扬光大,日后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参悟它,领悟它内在的博大精深,吸收其中的艺术涵养,不断为之所用,得之所长。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9年3月隋唐人的日常生活答案二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试卷 课程名称: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课程代码:Z900012 考试说明: 一、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隋唐人的日常生活》是我院本科学生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本门课程采用机考形式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隋唐是我国历史上极大繁荣的时代,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请从隋唐市民生活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想法,完成一篇论文。 ●格式要求: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具体格式如下:论文题目(3号宋体加黑),作者和学号(4号楷体),摘要(100-200字)(摘要小4号黑体加黑,内容小4楷体),关键词(3-4个)(关键词小4号黑体加黑,内容小4楷体),正文(3000字以上,一般不超过10000字)(一级标题4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小4号宋体加黑,正文小4宋体),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号黑体加黑,内容小4宋体)。 请将文件以PDF格式上传。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茶酒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料本来主要是酒。宴会也好,待客也好,都是酒在唱主角。这种情况至唐代初期都这样,但到唐玄宗以后,茶的异军突起使酒在很多场合下降低了作用。正所谓“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说明了茶地位的提高。 一、饮茶 茶在唐代普及到了北方中国,隋及唐初,北方饮茶的人还不多,但到唐玄宗时饮茶逐渐普及开来。到了唐德宗时期,茶文化出现了一本经典之作:陆羽的《茶经》。 《茶经》中对茶的出产地介绍的十分详细,并根据地区分为上,次,下,又下四等。以峡洲,光州,湖州,彭州,越州五地茶为上等。此时的名茶众多,有蒙顶石花,紫笋(因产地不同有分支),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芳芯,露牙,香山,南木,衡山(这是茶名),东白,白露,黄牙,团黄,天柱,阳羡,紫英,祁门。唐使常鲁公出使吐蕃,赞普招待他的都是中原的名茶。唐穆宗时,有官员反对增加茶税,提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可见茶的高普及程度。茶的发展还在泡茶技巧上体现出来,在原有的“庵茶法”(直接用开水冲入容器,泡开里面的茶叶)上有了陆羽的煮茶法。此法分五步,一把茶炙干,捻碎至粉末,二,煎水,先要选好水。当时南方煎茶用的七种水,按等级高下依次分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三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将水煮至中沸(开水的沸腾是四周边沿向内翻腾)三取这时的水一勺备用,搅拌

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晚唐时期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来看,除了那些与伊斯兰教规明显冲 的风俗以外,阿拉伯商人对中国的观感颇好。 每逢到国外的Chinatown(唐人街或中国城)去购物,不管是纽约、华盛顿还是

屋建成以后,还要涂上灰泥和油料。这种用蓖麻子榨成的油剂,一涂到墙上,就像乳汁一样,闪着洁白而晶莹的光泽,实在令人叹服。”(法文本译者认为“藤条”当是竹子之误) 关于丧葬方面的:“中国死了人,要到第二年忌日才安葬:人们把死者装入棺材,尸体上面堆生石灰,以吸收尸内水分,如此保存一年。如果是国王,则尸体放入沉香液和樟脑里。亲人要哭三年,不哭的人不分男女都要挨打。边打边问他:‘难道对死者你不悲痛吗?’死者被埋入坟墓,其墓葬和阿拉伯人的坟墓相似,但继续为死者供奉食物,并声称死者是可以吃喝的。事实上,人们把食物放在死者旁边,到了夜里或第二天早晨,食物便不见了,故称是死者吃了。只要尸体停在家里,就哭声不断,为了死者,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过去,当埋葬国王时,往往是把他生前的用具、衣服和腰带(他们的腰带是很贵重的)一起埋掉,现在这一习惯已经取消,因为坟墓常常被挖,坟中什物都被盗走。”如果把死者的棺材放在家中一年,无论如何都于健康无益。 关于服装方面的:“中国居民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穿丝绸。”“女人的头发露在外面,几个梳子同时插在头上,有时一个女人头上,可多达二十个象牙或别种材料做的梳子。男人头上戴着一种和我们的帽子相似的头巾。” 整个看来,阿拉伯商人对中国的观感颇好:“中国更美丽,更令人神往。印度大部分地区没有城市,而在中国人那里则到处是城墙围绕的城市。”“中国人比印度人更为健康。在中国疾病较少,中国人看上去较为健壮,很少看到一个盲人或者独目失明的人,也很少看到一个残废人,而在印度,这一类的人则是屡见不鲜的。”“在印度,很多地区是荒无人烟的,而在中国,所有土地均被耕种,全国人口密集。”“中国人比印度人好看得多,在衣着和所使用的牲畜方面更像阿拉伯人。中国人的礼服很像阿拉伯人衣着。他们穿长袍,系腰带,而印度人不分男女,一律披两块布当衣服,另戴金手镯和首饰做装饰。” 正像本书法文译者所说的那样,这些阿拉伯商人对中国和印度风俗的记载,并非由于“他们对外国习俗的关怀,而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法律规定了其信徒的‘社会行为’以至生活细节。因为外国习惯和他们本国风俗相近或者相反而引起伊斯兰教徒感情上的爱和憎”。除了那些与伊斯兰教规明显冲突的风俗以外,比如吃不洁的食物,不做大净等等,看不出中国人在卫生方面有什么特殊落伍之处,相反,中国人的外观和城市面貌还颇引起外人的好感。唐代的中国真的是非常整洁卫生吗?本书没有回答。读过这书,似乎真的是向往多于厌恶。不过,书中也写到黄巢暴动的时候,“强者一旦制服弱者,便侵占领地,捣毁一切,连平民百姓也都杀尽吃光。”还说“这种(吃人肉的)事情,是中国风俗所允许的,而且市集上就公开卖着人肉。”这又让人感到恶心和悲哀。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端庄秀丽,温柔典雅。集中体现了隋唐时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

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5.1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人的衣食住行,认识其中的著名作品; 2、对古代各个时期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以点盖面,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社会背景。 教具 教材、多媒体影像课件。 学具 课本、课外学生自已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学法指导 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二、新授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于古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生答后师总结: A、衣是指古人的服装,古代达官贵人着丝绸的服装,老百姓着布衣。 B、食是指古人的饮食器具,最早有陶、鼎等,后又有了瓷器。 C、住是指与古人的起居相关的家居、家具及其审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 D行是指与古人出行相关的舟、船、车、马等。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既可从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等方面领略设计的实用与美观,又可以从中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状态、宗教礼仪等更深层面的东西。

课件展示: ①从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图片开始至明清织绣的服装为止,准备一个系列的图片,重点放在清代丝织品的服装上,着重讲解清帝王龙袍便服。后妃的服饰也可以准备一些配合使用。 ②南通蓝印花布服装图片、花布手工制作过程图片、历史上常用的花布图案。 ③南京云锦图案、云锦服饰。 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 课件展示(二):食 “民以食为天”,跟食有关的器物,有青铜的食具,酒具,盛水器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称之为“青铜”。瓷器脱胎于陶器,由于它的轻便,一直被沿用至今。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都独立地发明创造了陶器,惟有瓷器是由中国人发明,在公元五六世纪前后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课件内容: ①各类青铜器图片若干,重点讲解鼎类的社会背景及鼎在那个年代的意义,着重赏析《司母戊大方鼎》。 ②瓷器图片若干、重点图片为清代的一至二幅精美瓷器图片。重点放在元清花瓷(讲一个瓷器即可)厦清代的一个精品瓷器上,主要从造型到胎质、图案、釉色等方面加以阐述。 课件展示一部分瓷器图片,请同学们谈一谈其材料内容及特色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 ①准备历代古人起居的房屋图片若干(带有环境的图片几幅)。典型的明清皇宫(故宫)图片几幅,江南典型的家居图片若干。 ②明清家具图片若干 明清家具,在国际上素有“艺术家具”、“文人家具”之美称,其艺术造诣如此之高,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直接参与设计和监制有关,加之均采用紫檀、黄花梨、楠木等名贵木材制造,使之更显尊贵高雅。 故宫太和殿体现了皇家的居住,他们的“大客厅”的布置方式。另一重点讲解江南厅堂的布置及讲究的摆设和皇家大殿形成对比,让学生自己作个小结。 课件展示: 1、由舟到船的过渡型图片若干。(若找不到系统的图片,找一些典型的图片也可)

略谈唐代敦煌壁画的色彩语言

略谈唐代敦煌壁画的色彩语言 黄 骏 色彩是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色彩的象征性、装饰性和变色手法,创造了敦煌艺术的色彩美。敦煌壁画使用的颜料比较多,有无机矿物颜料、有机植物颜料、人工合成颜料,也有土制颜料,如各种红土、云母等,但主要是矿物颜料绘制的。矿物颜料具有色泽优美、色彩明快、发色性好、耐久性强且不易变色、强覆盖力的优点。矿物颜料在敦煌壁画的绘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矿物颜料,就没有今日的敦煌壁画。 在敦煌壁画所用的30多种颜料中,其中有些颜料在绘画中很早就使用,如青金石、密陀僧、绛矾、铜绿、雌黄、雄黄、云母粉、叶蛇纹石、石膏等。莫高窟唐代壁画的红色颜料,在初唐、盛唐和中唐时期,都以朱砂为主。但从初唐到中唐,铅丹应用逐渐增多,初唐时铅丹的使用非常少,盛唐、中唐时期,铅丹的使用明显增多,而且较多地使用了铅丹和朱砂、铅丹和土红的混合红色颜料。土红是莫高窟壁画及彩塑的红色颜料中应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基本上每个时期的壁画和彩塑都大量使用了土红。莫高窟盛唐壁画或彩塑显得富丽绚烂,其原因之一是大量使用红色颜料中色泽艳丽的朱砂和铅丹。红色也是古代妇女喜欢的颜色之盛唐时期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东方药师经变、劳度叉斗圣变之妇女和445窟《弥勒变》中的宫女以及172、320、317窟中的天女、彩女都突出地表现了妇女妆饰红唇。在她们的妆饰上充分反映出了不同等级和年龄的女性。 由于时代审美观的不同,敦煌壁画各时代所尚色彩略异,因而色彩美各具特色: 一般来说,北魏浓郁厚重,西魏、北周爽朗清雅,隋唐时代精致鲜艳、富丽华贵,西夏、五代、宋色调温暖鲜丽,元代则俭淡清冷。 唐代敦煌壁画中妇女的妆饰也鲜明反映了敦煌壁画的色彩。敦煌壁画中唐代妇女妆饰在隋代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历史面貌。自隋代统一以后,中原文化对敦煌石窟的影响与日俱增。唐代建国以来,僧侣、商贾和使者的往来更加频繁,中原妇女妆饰不断传到敦煌。此外,随着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也成为敦煌唐代妆饰文化发展重要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敦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本源。敦煌妇女饰唇艺术,是整个唐代艺术的 78新美术:2008年第5期总第29卷

隋唐文化 含部分答案

知识梳理

一、课堂练习 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2016丰台一模14)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 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 4.“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5.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A. 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B.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D. 开始形成理论体系 6.(2017昌平二模41)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8分) 二、课后作业 1.高考总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到5题、练习二1到5题(把答案在本试卷和检测

中国唐代敦煌传统图案特点的分析

关于唐朝时期敦煌传统图案特点的分析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古代传统图案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之中,有其特殊的文化特色,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图案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唐代是敦煌传统图案发展的成熟期,本文将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时期敦煌传统图案的特点进行分析! 唐代的纹样特征 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 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 (一)在瓷器方面。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纹样的创造,极大

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

。 (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2.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美感的装饰造型。 3.富丽饱满和灵活多样的装饰风格。 如许多唐代的卷草纹构成形式,并非是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规律排列,而是任由其随意的翻卷,花叶造型前后相连,根据形势灵活变幻,绝不重复出现。这就在形式上更加利于抒发气势和情感,在审美情趣上更加迎合了唐人追求自然生机的审美态度。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敦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唐代较以前朝代思想解放,是当时国际化的城市,频繁的国际交流对我国当时的图案装饰内容、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唐代图案不但能博取众家之长,延续和发展历代装饰图案的风格特点,使得唐代的装饰艺术更加丰富、丰满、富丽、华贵,而且由于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很多与佛教有关的图案开始盛行,这一特点在敦煌石窟中得到充分体现。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69535665.html,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 作者:路佳颖 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14期 [摘要]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艺术形象从初期的印度风格逐渐演变为本土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其发展过程漫长而曲折。飞天形象在风格、形态方面深受希腊和犍陀罗文化影响,对希腊的“天使”有隐性的借鉴。乘佛教东渐之风,飞天艺术形象进入中原地区后,同我国道教的“羽人”形象相互融合,至盛唐时期,飞天艺术形象完全中原化。飞天艺术形象在其演变过程中不断同中原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诞生了中国的飞天艺术形象,这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形象;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54-02 汉末至两晋时期,佛教在敦煌逐渐盛行,建造了大量的寺院。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行至敦煌西面的宕泉一带,忽见三危山放出金光万道,便在此地修建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人们不断开窟造像,便有了今日的莫高窟。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通过礼佛造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佛教深入人心,以满足统治者执政之需。在莫高窟现存有塑像和壁画内容的492个洞窟中,270余窟中有形态各异的飞天45000余身。据考古学研究,莫高窟最早建造的石窟大约是十六国时期,在北凉时期开凿的第272窟和第275窟,都出现了飞天的形象。由此可见,最早的飞天形象同莫高窟壁画基本同时诞生;到了盛唐时期,飞天形象兼容并包,吸收了域外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形态和风格。 一、飞天概说 (一)“乾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飞行之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乾达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故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其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胜乾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 ①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梵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 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

三代人衣食住行

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缘故,闲暇时我总愿意回想起家中的往事,把爷爷、父亲和我的生活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三代人“衣食住行”的变化,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衣——单一?多变?品牌 爷爷的年代,一年只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衣服大都是自家纺织的粗棉布,然后自行漂染上色。冬天做成的棉袄,春秋时掏出棉花改成单衣,夏天再改成短袖,一年四季一身衣服。老大穿完传老二,再传给老三……直到破的不能再穿也舍不得扔掉,拆洗以后用来打袼褙做布鞋。父亲的年代,穿衣颜色不但打破了以蓝、灰、黑、白为主的绝对“统治地位”,而且还出现了“化纤”、“涤卡”、“的确凉”等比普通棉布要贵几倍的衣料。不过还是要受凭票供应的限制,每年每人只发几尺布票,所以衣服上打补丁也是常有的事儿。而今,我家的衣柜里,大大小小,高中低档,春夏秋冬,各式衣服不下百件,衣柜快要装不下了。我在选购衣服时,不仅对衣服的款式、面料、颜色有更多的选择,而且还追求品牌,通过着装体现自身的个性和修养。 食——挨饿?吃饱?健康 爷爷常说,他们这辈人是挨饿过来的。爷爷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在粮食紧缺最严重的时候,用玉米叶和玉米瓤制作淀粉来代替粮食,到山上挖野菜、撸榆树钱儿,掺到玉米面里做成稀糊糊对付填饱肚子,很多人因此出现了全身浮肿现象。等到父亲的时候,生产队还没有解体,虽然不挨饿了,但也就达到将就能吃饱的程度。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是“够不够、三百六”,说的是生产队打下来的粮食按人头分,在人均一年口粮达不到360斤的情况下,由国家下拨返销粮,保证人均口粮达到360斤。而到了我这一代,大米白面成了每天的主食,大鱼大肉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奢望,相反吃饭时有意多吃点粗粮和清淡的蔬菜,讲究荤素搭配合理,还时时牢记专家的忠告“吃出健康来”,生怕患上脂肪肝之类的“富贵病”。 住——土房?瓦房?楼房 爷爷始终居住在自己出生的小山村,房子的结构是土坯墙,茅草顶。夏天赶上连雨天,外面唏哩哗啦下大雨,屋里滴滴答答下小雨,只好把锅碗瓢盆派上用场。一旦进入数九隆冬时节,房子的保暖性能和取暖设备很差,屋内成了名副其实的“寒舍”。父亲走出了小山村,成为乡政府所在地一家乡办企业的职工。家里的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以后,父亲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改善居住环境,拿出家里几年攒下的积蓄,把居住多年的土房原地扒倒扶起,建起了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因为工作需要,我从乡里调到县城工作。进城之初就没有买平房的打算,经历了从租房到借房的反复折腾,虽然几次搬家,但是初衷不改。就这样熬到了第三年,定购的商品楼如期竣工,办理好部分按揭贷款手续后,如愿住进了水电暖功能齐全的楼房。 行——步行?自行车?摩托车 爷爷穿惯了家做布鞋,腿脚一直很好。他说当年生产队里仅有几挂马车,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没有极特殊情况,个人是没权使用的。不论外出还是去劳动,全靠两条腿步行,自己家做的布鞋往往是鞋帮还没有破损,鞋底先磨出了窟窿。那年父亲托人从县城买回自行车时,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轰动,虽然自行车不是上数的“飞鸽”、“凤凰”等名牌,但在周围也是为数不

幼儿园大班艺术欣赏《敦煌飞天》

大班艺术欣赏《敦煌飞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敦煌壁画的由来,懂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2、欣赏飞天的软盈、飘逸的身姿,迎风飘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所呈现出的动感美。 3、尝试用肢体表现出飞天的柔美姿势。 活动准备: 影片《飞天》,音乐,以及若干飘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影片,导入主题 1.这是哪里?(从06:37开始播放) 2.教师小结:这个地方叫敦煌,是我国甘肃省的一个地方。 3.沙漠里有一座古时候的宫殿,里面非常的黑,我们一起点着火把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01:05) 二、重点欣赏一幅飞天图 1.刚才我们从宫殿的墙壁上看见了什么?(有图案)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是壁画,是一千多年前古时候人们雕刻在石壁上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藏。 2.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幅。(打开大图05:20) 3.她在干什么?(飞)从哪里看出来她在飞?(引导幼儿观

察衣裙和彩带所呈现出的动感美)她飞的姿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感知飞天肢体的柔美)。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她飞的姿势。 5.她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料子做的?从哪里看出来?(引 导幼儿感知古人的高超技艺) 6.教师小结:这幅画的的名字叫“飞天”,是在敦煌壁画中的 一种,所以也叫做敦煌飞天。 7.你觉的她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飞起来? 8.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飞? 三、欣赏敦煌壁画的影片 1.让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宫殿里其他的飞天图。 2.看了那么多的飞天图,发现都用了哪些颜色?(什么颜色 都有) 3.那这么多的颜色放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 4.你在影片中还看见了什么?(很多人在唱歌跳舞) 5.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唱歌跳舞呢? 6.教师小结 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不好,于是他们希望有一个神仙,他整天唱歌跳舞,十分快乐,也会把这种快乐带给人们。人们很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于是把这种画刻在石壁上,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这些神仙在佛教里就叫飞天,飞天的意思就是神仙在天上歌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