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次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单元思维导图

二年级上次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单元思维导图

二年级上次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单元思维导图

二年级上次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单元思维导图

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4、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5、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6、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7、“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激烈的战争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8、公元前841年,()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A、汤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文王 9、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耧车 B、水排 C、牛耕 D、曲辕犁 既然肯定了思维导图的优越性,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思维导图传授给学生。在画思维导图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回答,再进行提炼,而后再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所做。让学 生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思维导图的学习中来。在一开始思维导图的制 作需要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慢慢在 训练中掌握技巧和厘清历史线索的能力。当然,要让学生接受思维 导图,那么老师就要坚持在各种场合下面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发 现图是可以表象思维的,然后学生就会自发地尝试运用图来表述些 什么。其实思维导图在实践中的应用就像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把几个小问题再细分,这样呈树形结构分布。把握住历史 事件的主干脉络,也就便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了。 现在大多数网站提供很多做思维导图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工具软件来辅助我们画思维导图,而真正利用思维导图去帮助思维的可 能并不是太多。因此我更倾向于学生用自己方式规划出属于自己思 维的思维导图。将学习的思维过程规范化、流程化,它有利于学习 过程更主动、更规范。譬如在了解没有很强先后联系的事件或所构 成的图没有很强的顺序时,在实际运用中适于一些复习课或知识点 较散的课文,通过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将学生 零散的,不成逻辑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在讲 到七年级秦汉科技文化时,我试着让学生把相关的科技、文化等知 识点组织起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内容一步步串联起来,形成系统认识。 对于一些时间性很强的历史事件,可以采取时间轴的方式,或者复习时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而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的知识点梳理,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思维导图,明确各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同步练习》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 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一单元测试 一年级 班 姓名 一、填一填。(共42分,每空2分,第1小题2、4、5空每空4分) 1、 是长方形, 是正方形, 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2、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 )形;红领巾是( )形;课桌面是( )形。 4、 ① 从左往右数第( )个是圆形,第( )个是正方形, ② 一共有( )个长方形。 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6、 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1”的对面是( ); 数字“2”的对面是( );数字“6”的对面是( )。 二、我会连线。(共20分) 1、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8分) 2、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6分) 3、下面右边的图形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面?连一连。(6分) ① ② ③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下 面 左 面 后 面 1 2 5 3 4 6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8分,每题4分) 1、 像这样先折后剪会得到一个()图形。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圆形 2、下图是小男孩用手中的长方体和笔,最多可以画 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6个 B、4个 C、3个 四、数一数。(共8分,每空2分) 1、 2、 五、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共8分,每空2分) 六、数一数,填一填。(共8分,每空1分) 七、缺了多少块砖?(共6分,画图4分,填空2分) 缺()块砖 有()个三角形拼成有()个三角形拼成 有()个长方形拼成 有()个正方形拼成

三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式备课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大单元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表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彩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彩生活 第二部分:14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七彩生活(单元导读) 读背:读背《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语,感受生活的快乐。 (1)学生个别读,读准字音。(2)师生承接读,引导背诵。(3)自由背诵后汇报。 读悟:个别诵读课本的单元导语(从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读划:读《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遍,划出描写校园美丽的句子。 读背:诵读关于七彩生活的5条名言,《主题读写》1—10页。 读思:浏览《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和《槐乡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美读一遍。 读·分享:把自己认为美得一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读悟:集体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读悟:个别读课本中的单元导语,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 1. 浏览读“一主”中的四篇文章,了解课文大概容,并试着抓住重点语句去感悟校园的美丽。 2. 读背本单元5条名言,初步积累,为本单元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14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1.我们的民族小学》(以文带文) 读认:观察各民族服饰图片,并根据图片识字。 读认:认读19个词语,写好难写的生字。(绚丽多彩好奇热闹) 读思: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美丽、团结) 读批:自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学校美丽的学校,用“~~~~”划出学生团结的句子。 读说:默读课文并找排比句,并仿写——向——,向——,向——。 拓展延伸:《主题读写》中的《孔雀舞》,标注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用“~~~~”画出喜欢的句子, 谈谈喊凤的生活带给你的感受,批注在文章中。 设计意图: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主题读写》中的《孔雀舞》,拓展感悟喊凤带给我们的生活。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 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3)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知识检测】 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从三方面了解,如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抗美援朝;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经济上,土地改革。 3、某校正在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图片能选入“中国历史新纪元”板块的是 4、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里的战争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侵略越南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两伊战争 5、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毛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图片

初一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图片_初一数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有理数1 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 的数;负数小于0 的数;(2)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 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6)a>0 ? a 是正数;a<0 ? a 是负数;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2 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3)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 ? 有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正整数?整数?零? ? ?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分数? ?负分数?(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特别地,0 的相反数是0;(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10)a、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b 互为相反数?a ? ?1 b或b ? ?1 ;(即相反数之商为-1)a(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a ? 0) ?a (15)绝对值可表示为a ? ? 0 (a ? 0) ? ? ? a (a ? 0) ?a aa a(16)?1? a ? 0 ;? ?1 ? a ? 0 ;(17)有理数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①正数大于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②两个负数,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反,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并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③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4 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 相乘均为0;(2)倒数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即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几个不是0 的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时,当有因数是0 时,积为0;(4)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①乘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a(b+c)=ab+ac; (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 的数,等于乘以其倒数;即a ? b1 ? a ? (b ? 0) b(6)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一不为0 的数,都得0;(7)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若无括号,则按照先“先

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它可以使知识结构条理更清晰,增强学生的超强记忆能力及立体思维能力,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而语文更是记忆根理解性东西,二年级的语文更是开启语文之路的大门,这时可以利用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教给孩子,让孩子利用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去学习。 语文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即理解所呈现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内容并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的能力,在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中,主要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阅读和习作,教学、自学和互学,一般和特殊等能力的和谐发展。而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是一个直观、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空间感,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能力的学习基本遵循着“字-词-句-篇”这一学习规律。将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理顺这一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词语教学只是让学生围绕着单个生字进行组词,不够形象直观,很难让学生保持兴趣,而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强调学生思想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 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 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 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 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小知识: 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 用克(g)作单位。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用千克(kg)作单位。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1克1千克 5吨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目标: 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 用克(g)作单位。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用千克(kg)作单位。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换算: 认识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 元思维导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 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 (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

3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 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 (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

4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1千克又叫做1公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培训课件

只供学习与交流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只供学习与交流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最新三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精品文档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完整word版)二年级思维导图

1. 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peach 时,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2. 请你根据上面的图,补充下面的句子。 ①It ’s a peach. It ’s ________. ②What colour is it? It ’s pink, ________ and __________. ③Touch it! It’s _______ and __________. ④I like it. It ’s ________ and __________. 3. 请你模仿上面的图,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写一写。 4. 请你根据自己画的图片,写句子描述下。 It ’s a/ an _____________. It ’s _____________. What colour is it? It ’s 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_. Touch it! It ’s 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 I like it! It ’s _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___. pink, red, green small hard, rough sweet, yummy ① ② ③ ④ 关于水果的单词:banana, pineapple, watermelon, pear … 关于颜色的单词: yellow, red, green, brown, white, purple, orange … 关于外形的单词: small, big, round, long, short … 关于感觉的单词:soft, hard, rough, smooth … 关于味道的单词: sweet, sour (酸的), yummy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重量单位的认识: 小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 用克(g)作单位。过 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 用千克(kg)作单位。 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 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 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1吨=1000千克 ★1吨=1000000克 1克1千克5吨

重量单位的认识: 目标: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 用克(g)作单位。过 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 用千克(kg)作单位。 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 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 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1吨=1000千克 ★1吨=1000000克 1克1千克5吨

整理七下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下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借力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离子反应一轮复习》教学实录及反思 绍兴市柯桥区钱清中学孔晓 135******** 摘要:以“离子反应”一轮复习课为例,通过思维导图的知识整合,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堂效率;离子反应;一轮复习 一、设计思想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的一种笔记方法,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将你大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和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线条、颜色、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它的构成主要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节点表示概念,用几何图形、图案等符号来表示。连接各节点的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非方向的。连接词即连线上的文字,是节点之间关系的文字描述。概念和连线通过节点和连接词按顺序形成简单的命题。 我们以《金属铝的复习》为示范,绘制时从结构、位置、性质、工业制备、相 关化合物五个方面入手,再分别深化展开,我们可以据此画出它的思维导图:最中间的“金属元素的复习以铝为例”为主题,旁边的分枝为次主题:“结构”、“位置”、“性质”、“工业制备”、“相关化合物”,再其次为次主题的分支,比如在次主题“相关化合物”下,分了3个分支“氧化物”、“氢氧化物”、“盐

类”。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与铝有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地解决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方面的困难及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本节课设计思想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在教科书中的出处:化学1(必修)专题二第二单元第三节。“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考纲要求学生能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敏锐判断离子共存、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本节课除了回顾旧知,还兼具情境创设,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问题的提出更是引发小组的激烈讨论,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思考创作,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最后通过“直击高考”栏目,练习不同类型的高考题,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辨析,学生自主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实录 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击主题 [师]今天我们开始对离子反应进行一轮复习,顾名思义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掌握这块知识我们必须解决两方面问题:“离子的来源”及“离子的行为”。 [投影]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 1吨=1000000克 第一单元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小知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 1千克又叫做1公斤。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目标: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 ,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 ),简写为M 或m ;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重量单位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千克是1个1千克; 1000克是1000个1克;1千克又叫做1公斤。 ★ 1吨=1000千克 1吨=1000000克 克、千克的认识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g )作单位。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kg )作单位。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生活中的重量知识: 1克1千克 5吨 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2、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kg =1000g 。 能力目标: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估量物体轻重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故测能力。 重量单位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品有多重,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出物体的重量,并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 计。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吨,建立质量观念。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气泡图)

小组名称:XXX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XXX 每箱20根 把48看成50, 4×50=200, 200元够了。 4×50=200, 4×48<200, 200元够了 西瓜每箱 48元 要买4箱西 瓜 带200元 够不够?估算 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的 口算及估算 口算 一共多少根? 订购3箱 玉米 20+20+20=60 2个十乘3得6 个十,6个十 2×3=6 20×3=60

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 用除法计算 黄花比蓝花 多4朵…… 红花比黄花朵2朵, 比蓝花多6朵。 红花最多, 蓝花最少 比比这三种花花的朵数 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 求红花的朵数是蓝 花的几倍? 蓝花有2朵,每2朵一份, 看红花能分成几份, 用除法计算 “倍”不是单位, 不能写在得数后面 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多少, 用减法计算 一般用除法计算 8÷2=4

3×5=15 柳树有多少棵? 柳树的棵数 是杨树的3倍杨树有5课 求一个数的 几倍是多少的 实际问题用小棒摆一摆: 杨树 柳树 柳树的棵数是 杨树的3倍, 柳树有3个5棵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就是求几个几, 一般用乘法计算

12+12+12=36 一共有多少只? 每队12只 3队大雁 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不进位) 用小棒摆一摆: 可以用再乘一次 的方法验算 3个10是30 3个2是6, 合起来是36。 3×10=30 3×2=6, 30+6=36 用竖式计算 1 2 × 3 3 6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 个位、十位上的数,乘到哪一 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它可以使知识结构条理更清晰,增强学生的超强记忆能力及立体思维能力,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而语文更是记忆根理解性东西,二年级的语文更是开启语文之路的大门,这时可以利用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教给孩子,让孩子利用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去学习。 语文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即理解所呈现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内容并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的能力,在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中,主要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阅读和习作,教学、自学和互学,一般和特殊等能力的和谐发展。而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是一个直观、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空间感,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能够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能力的学习基本遵循着“字-词-句-篇”这一学习规律。将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理顺这一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传统的词语教学只是让学生围绕着单个生字进行组词,不够形象直观,很难让学生保持兴趣,而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强调学生思想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在绘制二年级语文思维导图组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任意驰骋,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不仅丰富了学习方式,充分刺激大脑,更提高了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必修五 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集合概念 元素构成集合的每 个对象叫做这个集 合的元素(或成员)。 集合的表达形式 集合通常用英语大写 字母A,B,C,…来表示, 它们的元素通常用英 语小写字母a,b,c,… 来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 就说a属于A,记作a∈A, 读作“a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的元 素,就说a不属于A,记 作,读作“a不属于 一般地,我们把不含任 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 集,记作“Φ”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 无限集 集合的性质 确定性 作为一个集合的元 素,必须是确定的。 这就是说,不能确 定的对象就不能构 成集合 互异性若a∈A,b∈A,则a ≠b.对于一个给定 的集合,集合中的 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无序性 {a,b}和{b, a}表示同一个 集合. 关系不属于 集合与集合 包含关系 运算关系交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又属于A由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A∩B=B∩A; A∩?=?∩A=? A∩A=A;如果A?B,则A∩B=A 并集: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A∪B=B∪A; A∪?=?∪A=A A∪A=A;如果A?B,则A∪B=B 补集:如果给定集合A 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 有U中不属于A的所有 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 A在U中的补集,记作 CuA,读作“A在U中的 补集” 对象:各种各样的事物 或一些抽象的符号,都 可以看作对象。 集合的定义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 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 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 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 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元素与集合 属于 子集:一般地,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的子集。 注:任意一个集合A都是 它本身的子集。A?A 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 的子集。??A 相等 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 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 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B 常用符号: 1、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 记作Z。 2、在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 记作N+或N* 3、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4、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 作Q 5、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