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最新分类汇编:开放性问题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最新分类汇编: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

填空题:

1.(2013?徐州,13,3分)请写出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的名称:.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

专题:开放型.

分析: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

菱形,写出一个即可.

解答: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答案可为:平行四

边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记忆

一些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

2.(2013上海市,15,4分)如图3,在△ABC和

△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 = CE,

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3.(2013四川巴中,14,3分)如图,已知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1=∠2,BC=EF,要使△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CA=FD.(只需写出一个)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可选择添加条件后,能用SAS进行全等的判定,也可以选择AAS进行添加.

解答:解:添加CA=FD,可利用SAS判断△ABC≌△DEF.

故答案可为CA=F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题答

案不唯一. 4.(2013江西南昌,15,3分)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Rt △ABC 的两条直角边长,且S △ABC =3,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一元二次方程 . 【答案】x 2-5x +6=0

【解析】先确定两条符合条件的边长,再以它为根求作一元二次方程. 【方法指导】本题是道结论开放的题(答案不唯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3(直角边长未定),要写一个两根为直角边长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尽量写边长为整数的情况(即保证方程的根为整数),如直角边长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3,以2、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2560x x -+=;也可以以1、6为直角边长,得方程为2760x x -+=.

5.(2013山东菏泽,12,3分)我们规定: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

叫做该平面图形的“面线”. “面线”被这个平面图形截得的线段叫做该图形的“面径”(例如圆的直径就是它的“面径”)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它的“面径”长可以是______(写出1个即可).

(写出1个即可).

【解析】1)根据“三线合一”等可知,面径为底边上的高h ,31222=-=h ;(2)

与一边平行的线段(如图),设DE=x ,因为△ADE 与四边形 DBCE 面积要相等,根据三角形相似性质,有2

12

2

=

)(x

.

解得综上所述,所以符合题意的面径只有这两种数量关系.

【方法指导】根据规定内容的定义,思考要把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存在有两种情形:(1)高(中线、角平分线)所在线;(2)与一边平行的线.要把一个三角形面积进行两等份,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都过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经过计算无数条中等边三角形“面径”长只有上述两种情形.

解答题

1.(2013山西,25,13分)(本题13分)数学活动——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

如图,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和△DEF 叠放在一起,其中∠ACB=∠E=90°,BC=DE=6,AC=FE=8,顶点D 与边AB 的中点重合,DE 经过点C ,DF 交AC 于点G 。 求重叠部分(△DCG )的面积。

(1)独立思考:请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解析】解:∵∠ACB=90°D 是AB 的中点,

∴DC=DB=DA,∴∠B=∠DCB

G

E

F

C

B A D

又∵△ABC≌△FDE,∴∠FDE=∠B

∴∠FDE=∠DCB,∴DG∥BC∴∠AGD=∠ACB=90°∴DG⊥AC 又∵DC=DA,∴G是AC的中点,

∴CG=1

2

AC=

1

2

×8=4,DG=

1

2

BC=

1

2

×6=3

∴S DCG=1

2

×CG·DG=

1

2

×4×3=6

(2)合作交流:“希望”小组受此问题的启发,将△DEF绕点D旋转,使DE⊥AB交AC于点H,DF交AC于点G,如图(2),你能求出重叠部分(△DGH)的面积吗?请写出解答过程。【解析】解法一:

∵△ABC≌△FDE,∴∠B=∠1

3

2

1

G

H

E

F C

B

A D

∵∠C=90°,ED⊥AB,∴∠A+∠B=90°, ∠A+∠2=90°, ∴∠B=∠2,∴∠1=∠2

∴GH=GD

∵∠A+∠2=90°,∠1+∠3=90°

∴∠A=∠3,∴AG=GD,∴AG=GH

∴点G是AH的中点,

在Rt△ABC中,AB= 10

∵D是AB的中点,∴AD=1

2

AB=5

在△ADH与△ACB中,∵∠A =∠A,∠ADH=∠ACB=90°,

∴△ADH∽△ACB, ∴AD

AC=

DH

CB,

5

8=6

DH

,∴DH=

15

4,

∴S△DGH=1

2

S△ADH=

1

2

×

1

2

×DH·AD=

1

4

×

15

4

×5=

75

16

(25题(1))

(25题(2))

解法二:同解法一,G 是AH 的中点,

3

2

1G H E

F

C B

A

D

连接BH ,∵DE ⊥AB ,D 是AB 的中点,∴AH=BH ,设AH=x 则CH =8-x 在Rt △BCH 中,CH2+BC2=BH2,即(8-x )2+36=x2,解得x= ∴S △ABH=AH·BC=

12×254×6=75

4

∴S △DGH=

12S △ADH =12×1

2

S △ABH =14×754=7516.

321

N

M

G

H

E

F

C

B

A

D

解法三:同解法一,∠1=∠2

连接CD ,由(1)知,∠B=∠DCB=∠1,∠1=∠2=∠B=∠DCB ,△DGH ∽△BDC, 作DM ⊥AC 于点M ,CN

⊥AB 于点N ,∵D

是AB 的中点,∠ACB=90°

∴CD=AD=BD ,∴点M 是AC 的中点,∴DM=12BC=12×6=3

在Rt △ABC 中,=10,

12AC·BC=1

2

AB·CN , ∴CN =

8624

105

AC BC AB 创==

. ∵△DGH ∽△BDC, ∴2

DGH BCDC S DM S CN ??

= ???

,

∴2DGH

BCDC DM S S CN ??

=? ?

??

=2

12DM BD CN CN ???? ??? (25题(2))

(25题(2))

∴2

31257552524164DGH

S ?? ?=???= ? ???

(3)提出问题:老师要求各小组向“希望”小组学习,将△DEF 绕点D 旋转,再提出一个求重叠部分面积的问题。“爱心”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如图(3),将△DEF 绕点D 旋转,DE ,DF 分别交AC 于点M ,N ,使DM=MN 求重叠部分(△DMN)的面积、

任务:①请解决“爱心”小组所提出的问题,直接写出△DMN 的面积是

②请你仿照以上两个小组,大胆提出一个符合老师要求的问题,并在图中画出图形,标明字母,不必解答(注:也可在图(1)的基础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N

M

E

F

C

B

A

D

N

M E

F

C

B

A

D

【答案】①

7516

②注:此题答案不唯一,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得1分,画图正确得1分,重叠部分未涂阴影不扣分。示例:如图,将△DEF 绕点D 旋转,使DE ⊥BC 于点M ,DF 交AC 于点N ,求重叠部分(四边形DMCN )的面积。

2.(2013·潍坊,24,13分)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

关于直线1=x 对称,与坐标轴交于C B A 、、三点,且4=AB ,点??

? ??

232,D 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

(25题(3))

(25题(4))

()02≠-=k kx y 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 的面积,求k 的值.

(3)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N M 、两点,问在y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论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因为抛物线关于直线x =1对称,AB =4,所以A(-1,0),B(3,0), 由点D(2,1.5)在抛物线上,所以?

??=++=+-5.1240

c b a c b a ,所以3a +3b =1.5,即a +b =0.5,

又12=-

a b

,即b =-2a ,代入上式解得a =-0.5,b =1,从而c =1.5,所以2

3212++-=x x y .

(2)由(1)知2

3

212++-

=x x y ,令x =0,得c(0,1.5),所以CD//AB , 令kx -2=1.5,得l 与CD 的交点F(23

,27k ),

令kx -2=0,得l 与x 轴的交点E(0,2

k

),

根据S 四边形OEFC =S 四边形EBDF 得:OE +CF =DF +BE ,

,5

11),272()23(272=-+-=+k k k k k 解得 (3)由(1)知,2)1(2

1

232122+--=++-=x x x y

所以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2

1x y -

=

假设在y 轴上存在一点P(0,t),t >0,使直线PM 与PN 关于y 轴对称,过点M 、N 分别向y 轴作垂线MM 1、NN 1,垂足分别为M 1、N 1,因为∠MPO =∠NPO ,所以Rt △MPM 1∽Rt △NPN 1, 所以

1

1

11PN PM NN MM =,………………(1) 不妨设M(x M ,y M )在点N(x N ,y N )的左侧,因为P 点在y 轴正半轴上, 则(1)式变为

N

M

N M y t y t x x --=-,又y M =k x M -2, y N =k x N -2, 所以(t +2)(x M +x N )=2k x M x N ,……(2) 把y =kx -2(k ≠0)代入2

2

1x y -

=中,整理得x 2+2kx -4=0, 所以x M +x N =-2k , x M x N =-4,代入(2)得t =2,符合条件, 故在y 轴上存在一点P (0,2),使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

考点:本题是一道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压轴题,综合考查了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函数图象交点及图形面积的求法,三角形的相似,函数图象的平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难度较大.

点评:本题是一道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与性质以及质点运动问题、分类讨论思想于一体的综合题,能够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计富有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既考查了知识掌握,也考查了方法的灵活应用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3.(2013江西南昌,18,6分)先化简,再求值:122442

22+-÷+-x

x

x x x x ,在0,1,2,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思路分析】先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后得到

212x -+,可通分得22212222

x x x

--+=+=,也可将22x -化为12x -求解. [解]原式=x

x 2)2(2

-·)2(2-x x x +1

=

12

+-x

x

=

2

x . 当x =1时,原式=

2

1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涉及因式分解,约分等运算知识,要求考生具有比较娴熟的运算技能,化简后要从三个数中选一个数代入求值,又考查了考生的细心答题的态度,这个陷阱隐蔽但不刁钻,看到分式,必然要注意分式成立的条件.

4.(2013山东德州,22,10分)设A 是由2×4个整数组成的2行4列的数表,如果某一行(或

某一列)各数之和为负数,则改变该行(或该列)中所有数的符号,称为一次“操作”。 (1)数表A 如表1所示,如果经过两次“操作”,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整数,请写出每次“操作”后所得的数表;(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数表A 如表2所示,若经过任意..一次“操作”以后,便可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整数,求整数a 的值。

【思路分析】1)根据提供信息,理解题目要达到要求,答案不唯一,属于开放题(2)分析各行、各列上数字和情况,同时注意其和要符合非负数(≥0). 【解】(1)法1:

法2:

(写出一种即可)

(2)每一列所有数之和分别为2,0,-2,0,每一行所有数之和分别为-1,1. ①如果操作第三列,则

则第一行之和为2a-1,第二行这和为5-2a , 2a-1≥0, 5-2a ≥0 解得2

521≤≤a 又∵a 为整数,

∴a=1 ,或a=2

②如果操作第一行,

则每一列之和分别为2-2a,2-2a2,2a-2,2a2,

2-2a≥0,

2a-2≥0 解得a=1,此时2-2a2=0, 2a2=2.

综上可知a=1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阅读题、分类讨论思想.本题是一道以数列为素材的新定义阅读理解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顺着题意,理解题目的告诉了什么,要做什么?模仿或拓展运用相关知识内容解决. 本题中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发挥解题的多样性与严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