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关于腺性膀胱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一、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疾病吗?

腺性膀胱炎自1899年Stoerck首次报道以来,逐渐被泌尿外科医生和病理医生所重视,近年来报道明显增多,但不一定就是常见疾病。Campell’s Urology 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等权威书籍没有独立章节介绍该疾病,只在尿路上皮肿瘤中提及。较多的描述常见于相关病理学方面的书籍,多是关于诊断方面的特征表现,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报道多见于临床论文。在medline 以 cystis glandularis或者cystis cystica在文章题目中进行检索仅能检索到相关文章101篇,而中文文章达695篇(1994-2010)。目前缺乏该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有报道表明在美国人群中临床表现明显的腺性膀胱炎的患病率为0.9–1.9%。Weiner等报告100例尸检肉眼正常膀胱,其中发现Brunn巢和囊腺性膀胱炎分别为89%和60%。腺性膀胱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女性,儿童少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宫大鑫

二、Brunn 巢(Brunn nest)、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和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同一种疾病吗?

Brunn巢(有时也称Von Brunn巢)、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的三种膀胱粘膜的增生性病变,三者具有相互

连带的关系,常见于膀胱炎性疾病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周围。也有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Von Brunn巢是膀胱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巢状结构。Von 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皮组成,上皮细胞与周围的基底膜垂直排列。有时上皮巢中心囊性变,若囊腔面被覆为移行上皮,囊内液体为浅黄色粘液成分,称囊性膀胱炎。在固有层内可见腺体形成,有时腔面上皮可进而化生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组织学分析可见腺体分泌肠型粘液,称腺性膀胱炎。某些病例尿液中可见肠粘液排出。多数病例可见Von Brunn巢、囊性化及腺性化生同时存在,可统称为腺性膀胱炎或囊腺性膀胱炎。这些增生性病变也可见于输尿管或者肾盂。而息肉性膀胱炎是移行上皮外生性生长而形成的。腺性膀胱炎分为有两种类型,典型型和肠型,后者较少见。典型型是指腺体可由立方上皮及柱状上皮构成,外覆数层尿路移行上皮。而肠型是指腺体是由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的分泌粘液的柱状上皮构成,并常见杯状细胞。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移行细胞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三、腺性膀胱炎病因明确吗?

为什么有的腺性膀胱炎患者没有症状表现

前几天听到一个患者描述自己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了检查报告上显示腺性膀胱炎,但他本人却丝毫没有腺性膀胱炎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没症状究竟是不是误判?需不需要治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小 腺性膀胱炎的西医机理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但通过相关文献显示,有关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现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主要和泌尿系感染、梗阻、结石以及和导尿管等异物的慢性刺激相关,并且具有癌变的倾向。 就其主要症状来说,表现为反复发作且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耻骨上区和会阴部的疼痛不适,下腹坠胀不适,甚至出现尿失禁,性交痛等一系列的症状。病变部位好发于膀胱三角区等等。腺性膀胱炎症状与病变部位关系十分密切:例如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的患者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等等。 既然有这么多明显的表现,那为什么这个患者检查出来了,却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呢?我们开始分析的话,可以得出两个原因。要么是误判了,要么就是无症状的腺性膀胱炎患者。要想知道真正的原因,可以用排除法。知识。 首先我们知道腺性膀胱炎确诊的方法主要是做膀胱镜和病理活检(也就是从患者身上的膀胱部位内取一小块组织送检)。做膀胱镜不一定能确诊,但是做病理活检是最终可以确诊。通过那个患者的检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膀胱镜的检查报告先显示了膀胱三角区可见多发滤泡,隆起样改变。而病理组织报告则显示膀胱腺体增生,细胞层次增多,间质纤维增生。符合腺性膀胱炎的情况,且细胞组织生长活跃。 于是,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位患者尽管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他确实是腺性膀胱炎患者。以前体检没有,最近体检才发现,可以知道他是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早期,另外这位患者可能身体素质尚可,又属于患病的初期,对炎症刺激反应还不够明显。尽管如此,还是需要积极的治疗。毕竟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比较好,以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甚至造成癌变,更加难以治愈就麻烦了。 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武汉李小平中医门诊部的独家处方药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能够有效地治疗膀胱炎。它的配方中不但含有多种能够针对性治疗膀胱炎症状的中药成分,如清热解毒的鱼腥草、金银花、栀子、连翘等中药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致病菌、消除炎症;利尿通淋的车前子、瞿麦、萹蓄等中药可以改善患者尿频、尿急的症状;活血行气止痛的桃仁、红花、玄胡、木香等中药能够缓解患者会阴及腰部疼痛的症状。而且当这些中药同时发挥作用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内里、平衡气血,提高免疫力,从而去病固本的效果,因此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治疗膀胱炎效果 膀胱炎患者的饮食禁忌如下: 1、膀胱炎患者平日里应多饮水,每天至少喝1500ml水,大约8杯左右。多饮水有利于膀胱炎的康复,其原因是水喝得多,尿量自然也随之增加,能够对膀胱起到冲洗的作用,使膀胱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 2、膀胱炎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超声诊断,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15例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73.3%,误诊26.3%,均误诊为膀胱肿瘤。结论:超声检查对腺性膀胱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少数病例与浅表型膀胱肿瘤鉴别困难,仍需作膀胱镜检及活检确诊。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超声显像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男10例,女5例,年龄30~65岁。病程1~9年,临床表现均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2例,排尿不畅8例,全部病例均作B超检查及膀胱镜检、活检及病理证实。使用西门子Prim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适度充盈膀胱,于耻骨联合上方多方位,多角度扫查,并常规扫查双肾及盆腔。 2 结果 本组15例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符合11例、确诊率73.3%。误诊4例,误诊率26.3%。15例腺性膀胱炎依据增生的程度和病灶范围、大小与膀胱壁的关系,声像图分为3种类型。(1)结节型4例,误诊2例,误诊为膀胱肿瘤。本型声像图表现膀胱侧壁及三角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团块状,向腔内突起,回声稍强,边界清楚,基底部较宽,周围膀胱壁稍增厚,不光滑。(2)乳头型8例,误诊2例,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增厚,局部呈乳头状,息肉状突起,呈实性中强回声,边缘不规则,基底较宽大,病变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多见。(3)弥漫增厚型3例,声像图表现膀胱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黏膜粗糙不平,常累及整个膀胱壁,膀胱腔变小,其中1例厚达1.5 cm,回声稍强,可见散在分布细小囊性暗区。 3 讨论

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

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 一、概述 腺性膀胱炎为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87年由V on Limherk首先报告。20世纪60年代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在0.l%-1.9(10之间,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由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腺性膀胱炎发病率也明显增加,至今已逐渐成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多数学者视其一种癌前病变,主张积极治疗。本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多年来对其病因主要有两种解释:胚胎残余的发展和移行上皮化生。(一)胚胎残余的发展Emmett等提出直肠与尿生殖窦分离时,残留在膀胱中的内胚层肠细胞巢在一定情况下转化成腺成分,在某些刺激因子作用下,进一步发展成腺性膀胱炎。(二)移行上皮化生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移行上皮基底层细胞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巢,进而巢中心部退化而形成囊腔,为囊性膀胱炎,最后腔内柱状上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此种学说目前被广泛接受。由于大部分腺性膀胱炎存在膀胱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因素,也有学者认为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病变可能是腺性膀胱炎的病因。Hegns等认为腺性膀胱炎的发生可能还与维生素缺乏症、变态反应、有毒代谢产物、激素失衡及致癌物等相关。近年来还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二、腺性膀胱炎的病理 腺性膀胱炎显微镜下可分为4种组织学类型:①经典型(移行上皮型):以Brunn巢为特征性上皮型,腺性—移行上皮巢呈圆形或卵圆形,腺上皮下方有层数不等的移行上皮:化生腺上皮含有杯状胞,腺上皮下一般没有移行上皮。③前列腺上皮型:腺腔较大,皱襞较多而高低不等,腺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假复层柱状,类似前列腺腺泡。腺上皮表面有不规则微绒毛,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腺上皮与间质之间有胶原样基膜。腺腔内含有PSA阳性的浓缩分泌物。④混合型:镜下同时存在Brunn巢和前列腺腺组织转化结构。膀胱镜检可见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颈、三角区及输尿管口周围,颈口以3-9点为多。膀胱三角区是最易受累部位,但有时甚至可波及全膀胱。镜下表现:①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滤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状增生(图3-11-1);②乳头状瘤型:可见带蒂的乳头状物,乳头透亮,无血管进入;③慢性炎症型: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局部充血或有小的糜烂面;④黏膜无显著改变型:膀胱黏膜光滑,无显著改变,随机活检时发现。 三、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 腺性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有时可出现排尿困难等。对于难治性的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应考虑是否存在腺性膀胱炎,确诊需膀胱镜黏膜活检。B超检查有时可表现为膀胱三角区不规则隆起、粗糙、回声增强,有时疑为膀胱肿瘤。 四、腺性膀胱炎的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不同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①不能单纯使用抗生素;②有癌变可能;③复发率膀胱内局部病变的处理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大小、形状以及所引起的并发症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腺性膀胱炎治疗手段的选择上,应该遵循如下的原则:①去除诱发因素;②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是主要的治疗方法;③病因不明、病变弥散的患者应采取膀胱灌注化疗;④膀胱黏膜病变广泛、增生活跃的患者应该注意监测,定期随访;⑤病夕病变范围广泛、症状严重、高度怀疑恶变或有恶变的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者膀胱全切术,但膀胱全切除应慎重。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同时存在的患者,应该以膀胱癌处理为主;⑥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术前准备

膀胱热疗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膀胱热疗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新的治疗手段。方法通过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用自制的AQR-IA型热疗仪用5-氟尿嘧啶膀胱热疗,每次5~6 h,温度43℃~49℃,1次/月,3次后改为每3个月热疗1次,共6次。结果5-氟尿嘧啶热疗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好,治疗治愈率达70%,好转率达28%。结论通过治疗和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膀胱热疗;治疗;腺性膀胱炎;护理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黏膜增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恶变倾向的特殊炎性反应。临床表现有膀胱刺激征,轻重不同的血尿严重时出现排尿困难,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电切后易复发,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我院自2004年3月至今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47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7例其中男15例,女3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13个月,热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3次,膀胱内温度最低43℃,最高49℃,平均45.5℃,每次热疗5~6 h,我们体会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1.2 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病因治疗:合并尿道综合征者,先行尿道外口成形术,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先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或摘除术,乳头状瘤型,肿块较大者先行电切后再接受[1]5-氟尿嘧啶膀胱热疗。 5-氟尿嘧啶膀胱热疗法:①治疗前先行低位硬膜外麻醉或行一次性骶麻;②特制的热疗管共有三腔,一腔供注药,排药,一腔供加热与热疗机相连,一腔与气囊相通,注入生理盐水作固定用,热疗管自尿道插入膀胱,每次热疗需要5-氟尿嘧啶10支;③专人监护热疗,每5 min记录1次温度、压力、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客观指标及患者的主观感觉;④AQR-IA肿瘤热疗仪系我院与地震局共同设计制造,可测温、加温、测压定时;⑤热疗1次/月,3次后改为每3个月一次,共6次。 2 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及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黏膜正常,病理报告为正常黏膜或一般炎性反应,有34例,占70%,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仍有膀胱刺激征,化验有少量血尿,膀胱镜检正常,或有少量散在病灶,病理报告仍有腺性膀胱炎改变,有14人,占28%;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又复发,膀胱镜检查病变范围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有1例,仅做1次热疗,改在他院做膀胱部分切除术;恶化: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在治疗过程中活检发现变为腺癌,无一例。

关于腺性膀胱炎几种常见问题的解答

关于腺性膀胱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一、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疾病吗? 腺性膀胱炎自1899年Stoerck首次报道以来,逐渐被泌尿外科医生和病理医生所重视,近年来报道明显增多,但不一定就是常见疾病。Campell’s Urology 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等权威书籍没有独立章节介绍该疾病,只在尿路上皮肿瘤中提及。较多的描述常见于相关病理学方面的书籍,多是关于诊断方面的特征表现,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报道多见于临床论文。在medline 以 cystis glandularis或者cystis cystica在文章题目中进行检索仅能检索到相关文章101篇,而中文文章达695篇(1994-2010)。目前缺乏该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有报道表明在美国人群中临床表现明显的腺性膀胱炎的患病率为0.9–1.9%。Weiner等报告100例尸检肉眼正常膀胱,其中发现Brunn巢和囊腺性膀胱炎分别为89%和60%。腺性膀胱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女性,儿童少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宫大鑫 二、Brunn 巢(Brunn nest)、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和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是同一种疾病吗? Brunn巢(有时也称Von Brunn巢)、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常见的三种膀胱粘膜的增生性病变,三者具有相互

连带的关系,常见于膀胱炎性疾病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周围。也有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Von Brunn巢是膀胱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巢状结构。Von Brunn巢由分化好的移行上皮组成,上皮细胞与周围的基底膜垂直排列。有时上皮巢中心囊性变,若囊腔面被覆为移行上皮,囊内液体为浅黄色粘液成分,称囊性膀胱炎。在固有层内可见腺体形成,有时腔面上皮可进而化生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液柱状上皮,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组织学分析可见腺体分泌肠型粘液,称腺性膀胱炎。某些病例尿液中可见肠粘液排出。多数病例可见Von Brunn巢、囊性化及腺性化生同时存在,可统称为腺性膀胱炎或囊腺性膀胱炎。这些增生性病变也可见于输尿管或者肾盂。而息肉性膀胱炎是移行上皮外生性生长而形成的。腺性膀胱炎分为有两种类型,典型型和肠型,后者较少见。典型型是指腺体可由立方上皮及柱状上皮构成,外覆数层尿路移行上皮。而肠型是指腺体是由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的分泌粘液的柱状上皮构成,并常见杯状细胞。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移行细胞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三、腺性膀胱炎病因明确吗?

43例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43例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2-17T14:34:22.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田延荣刘桃蓉[导读] 腺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 田延荣刘桃蓉(湖北省长阳县人民医院湖北长阳 443500) 【中图分类号】R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040-02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汽化电切加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4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汽化电切术及术后膀胱内羟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 43例随访1年,治愈38例,好转3例,复发2例。结论膀胱汽化电切术加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既可消除临床症状,又可预防复发及癌变。 【关健词】腺性膀胱炎膀胱汽化电切膀胱化疗药灌注膀胱镜检查 腺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病理表现为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从而形成BRUNNS Nests,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我院从2006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43例,均采用膀胱汽化电切、电灼,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等治疗措施,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3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5~75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至6年不等,平均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胀痛等膀胱刺激症状28例,伴有排尿不畅9例,镜下血尿4例,膀胱结石2例。病例均经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1.2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行膀胱汽化电切、电灼。术后1周开始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40ml,每周1次持续2个月,再2周1次持续4个月,1月1次持续6个月,总共1年。 1.3疗效评价本组43例按如下标准评价疗效,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膀胱镜检查无病变发现;③未愈:临床症状未改善,膀胱镜检查病变复发。 2 结果 本组43例中治愈38例,好转3例,复发2例。 3 讨论 3.1 腺性膀胱炎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胚胎残余异位残留转化为腺性成分以及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所致[1],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未最终肯定。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腺性膀胱炎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明确,有文献报道腺性膀胱炎易伴发尿路上皮癌,所以被认为是潜在的癌前期病变[2]。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以泌尿系感染症状为主,为非特异性,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本组已证实。有部分病人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反复复发。 3.2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最为常见的是三大症状即膀胱尿路激惹征、血尿和排尿困难。排粘液尿者则高度提示腺性膀胱炎。确诊主要依赖于膀胱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膀胱镜的粘膜征象可分六型:①乳头状瘤样型(菜花样型);②乳头样水肿结构型;③囊肿型(滤泡样型);④实性绒毛样增生型(慢性炎症或粘膜粗糙型);⑤粘膜下出血型;⑥粘膜无显著性改变型。我们认为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取病理组织活检证实。本组病例均进行了膀胱镜检查及病检明确。膀胱镜下观察病灶范围,多数在三角区及膀胱颈口,有部分病人可在输尿管口周围及膀胱侧壁发现病灶。 3.3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以腔内镜电气化电切术为主,术后再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收效满意,临床效果好,本组已证实。本组43例经膀胱镜检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后,在持硬麻醉下,采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电气化镜进行膀胱内病灶切除,电灼等处理。切割深度达浅肌层,防止切穿膀胱。2例膀胱结石患者一并处理,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进行了前列腺电气化术,术后保留尿管7~8天,持续生理盐水膀胱冲洗,拔出尿管后排尿正常,无血尿出现。本组有6例病灶累及输尿管口周围,我们先行输尿管插管,保护好输尿管口,再行电切病灶,这样切除彻底,术后无复发,经复查无输尿管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为防止病灶复发及癌变,我们常规于手术后1周开始采用羟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术后1周开始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40ml,每周1次持续2个月,再2周1次持续4个月,1月1次持续6个月,总共1年。 3.4随访,复查本组病例全部随访达1年,其中2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症状未完全消除,仍有尿频及膀胱区胀痛不适感。膀胱镜检查无病灶复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有1例在术后4个月症状复发同术前,经膀胱镜检发现病灶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全组病例均在膀胱灌注疗程完后,再次复查膀胱镜检,无一例复发。 我们认为腺性膀胱炎,经腔内镜治疗及术后膀胱内灌注羟喜树碱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且病人在灌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无尿路刺激症状,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易复发,亦有可能癌变,必须定期膀胱镜检查。 参考文献 [1]章咏棠.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及前列腺疾病[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10):437. [2]方平,王文成,马腾骧.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电灼治疗腺性膀胱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6,(11):96-96.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症状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膀胱刺激因素引起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所引起良性病变。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炎症、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粘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镜下病变部位粘膜充血、米粒大小的透明囊性或乳头状隆起。病理表现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腺性膀胱炎精确诊断 膀胱炎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慢性膀胱炎出现,所以云南哪个男科医院好急性膀胱炎的诊断显的尤为重要。那么,急性膀胱炎的诊断是怎样的呢。急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的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男性较易发生,由尿道上行感染最为常见,亦可从肾脏下行至膀胱。 2、发病突然,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脓尿。 3、单纯之急性膀胱炎常无全身症状,如有发热、腰痛则表示有肾盂肾炎并发。 4、体检:(1)耻骨上膀胱区有压痛。(2)并发肾盂肾炎者腰部或肋脊角有叩击痛。 (二)实验室检查 1、新鲜中段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增加。 2、尿沉渣涂片染色镜检有细菌存在。 3、中段尿普通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类型。菌落计数>10万/ml。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属,其次为葡萄球菌。 (三)膀胱炎精确检查 膀胱炎的检查1、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现膀胱容积缩小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膀胱炎的检查2、B超表现:膀胱腔缩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

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 目的:讨论经尿道膀胱粘膜电切术后膀胱灌注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84例患者行经膀胱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84例通过7-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治愈76例,好转5例,无明显效果3例。结论:经尿道膀胱粘膜电切并术后用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较好的方法。 腺性膀胱炎术后;膀胱灌注;护理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多发于女性,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检出率逐年增加,有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84例,通过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后用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效果良好。现将膀胱灌注的方法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治疗方法:常规行外科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在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术后治疗:患者行电切术后,常规行膀胱冲洗1-3天,术后14天后行膀胱灌注。一般每周一次,连续行膀胱灌注6-8周。然后每月灌注一次,持续四个月,主要用药:羟基喜树碱20毫克,生理盐水40毫升。 2灌注方法

2.1评估患者:膀胱灌注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对膀胱电灼术后黏膜恢复情况,对患者的自觉症状,尿常规检查,尿液的颜色、性质、量进行评估,检查患者有无外阴畸形或异常开口,以免灌注部位错误。发现异常要与患者沟通行告知义务,避免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误插尿管的现象。 2.2灌注前的心理护理:嘱患者行膀胱灌注前2-3小时禁饮。灌注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做好解释工作,本病由于容易复发,疗程长的特点,患者易产生焦虑、不安、急躁的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因此我们要具有高度责任感,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膀胱灌注后的护理 3.1行膀胱药物灌注后嘱患者平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每30分钟轮换体位一次,保留两小时后再排空膀胱,以利药物与膀胱粘膜充分完全接触。 3.2 患者膀胱灌注后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及时清洗更换内裤,性生活适度,以预防泌尿系的感染,灌注后可能有下腹及尿道不适,这和反复插尿管及药物的刺激有关,予以耐心解释,并嘱患者行膀胱灌注后4小时后要多饮水,以冲洗尿路,以减轻刺激症状,保证尿量达到3000毫升以上,饮食禁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宜进清淡饮食。 3.3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行膀胱灌注后,如仍有严重的膀胱刺激证、血尿或排尿困难、下腹部胀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就诊。有许多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恶性肿瘤的先兆,故复查就显得很重要和必要性,告知患者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年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并督促

腺性膀胱炎患者不能吃什么

腺性膀胱炎患者在饮食上不能吃什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很多患者都比较担心饮食不注意会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和恢复造成影响,的确。腺性膀胱炎不能吃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膀胱长期受到刺激发生病理性腺性化改变有关,因此,腺性膀胱炎不能吃烈酒、辣椒、原醋、酸味酸性水果等;腺性膀胱炎不能吃柑橘,因为柑橘会使碱性尿产生,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生长; 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武汉李小平中医门诊部的独家处方药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能够有效地治疗膀胱炎。它的配方中不但含有多种能够针对性治疗膀胱炎症状的中药成分,如清热解毒的鱼腥草、金银花、栀子、连翘等中药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致病菌、消除炎症;利尿通淋的车前子、瞿麦、萹蓄等中药可以改善患者尿频、尿急的症状;活血行气止痛的桃仁、红花、玄胡、木香等中药能够缓解患者会阴及腰部疼痛的症状。而且当这些中药同时发挥作用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内里、平衡气血,提高免疫力,从而去病固本的效果,因此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治疗膀胱炎效果 膀胱炎患者的饮食禁忌如下: 1、膀胱炎患者平日里应多饮水,每天至少喝1500ml水,大约8杯左右。多饮水有利于膀胱炎的康复,其原因是水喝得多,尿量自然也随之增加,能够对膀胱起到冲洗的作用,使膀胱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 2、膀胱炎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这些食物含有大量水分、维生素和纤维素,就是对正常人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 3、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认为田螺、玉米、绿豆、葱白等食物,有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作用,膀胱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4、膀胱炎患者的饮食宜清淡,调味以盐、醋、味精为主,尽量少放或不放其他的调味料。 5、膀胱炎患者服药期间不能饮酒,因为酒精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6、膀胱炎患者应尽量少喝咖啡,因为咖啡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