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法学通论(华政插班生)简答题终极版

新编法学通论(华政插班生)简答题终极版

新编法学通论(华政插班生)简答题终极版
新编法学通论(华政插班生)简答题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原则性区别:

1、科学的揭示了法的物质制约性。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结柢是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2、科学的揭示了法的阶级性。法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科学的揭示了法的历史性。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

法的基本特征

1、国家创制性。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制定、认可是统治阶级把本阶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两种途径,也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基本方式。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法律来源于国家。这一特征还表明,法与国家权力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撑,任何法律规范都将无从产生、更无从颁布实施,所以法律规范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任何其他社会规范都不得与之相抵触。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制定认可--来源于国家--与国家权力有关--有权威性】

2、普遍适用性。法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主权范围内或法所规定的界限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即任何合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违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受到法律的追究。它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人特定的人。法并不是为特别保护个别人的利益而制定,也不是为特别约束个别人的行为而设立。法的普遍性是把法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并不意味着每一部特定的法律在一国全部领域内对所有的人生效。

3、特殊规范性。法是由法律规范、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构成的。法律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指引方向,是法的主要内容。每一法律规范都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法律后果分为两类: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前者包括承认保护和奖励,后者包括否定撤销和制裁。【三要素--构成--分类】

4、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所谓国家强制力是由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织的国家暴力。在正常情况下国家强制力隐而不发,只有当法律运行受到破坏即有人做出违法行为的时候,国家强制力才显现出来,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强制。【强制保证--隐而不发--对法律的追求】

法产生的原因

1、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私有制是法律产生的经济原因。【经济产生利益--冲突需要法律】

2、阶级与阶级斗争是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冲突--新阶级产生--需要法律维护利益】

3、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是法律产生的文化根源【对行为准则产生不同理解--需要法律提供模式】

法律产生的标志

1、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使私有制和奴隶制获得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从而使那些与新的社会结构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具有了物质后盾。【制定认可--普遍使用--强制保证--物质基础】

2、权利和义务的分离。【多权少务--有差别--利益冲突--需要规范】

3、诉讼和审判的出现。对日益趋于尖锐化和复杂化的社会冲突,审判成为解决社会冲突最主要、最有权威的法定形式。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要素

1、政治民主。【民主与法治,专制与人治的关系】为了保证政治权利、政治信息等政治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公正、合理和有序的分配,他要求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只有在民主政治模式,才是可以容纳依据法治精神而形成的涉及重大关系的理性化制度的确立和运行的合理形式。

2、法律至上。【至上--平等--法治,否则有人有专权--专制--人治】

3、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式体现法治国家实现法律设定的权利、自由、平等价值目标所依据的精神,并保证法律被独立、平等、公正适用的原则。司法独立意味着: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干涉;法官独立审判案件,只服从法律;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只能以上诉程序变更下级法院的判决;法院对法官地位以特殊保护,从而保证其独立行使审判权。在立法公正的情况下,司法独立就有可能取得司法公正的结果。

4、普遍的法律信仰。国家强制力并不是实现法治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法律最高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乃是人们从内心崇敬法律。人们追求法律、服从法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法的公平、正义的信任,只有当人们对法律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崇敬,才会对法律的权威有一种认同感,才能把法律的要求内化为自己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动

机和行动指南。【国家强制不唯一决定--内心服从--守法并推动法治】

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及其立法权限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基本法、改变或撤销常委会不适当的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进行补充和修改。

2、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行使行政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委有权在本部门内发布规章。

3、中央军委有权制定军事法规;中央军委各部以及国防科工委、各军兵种以及各军区有权制定军事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有权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根据法律和法规制定规章。

5、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在不与基本法相抵触的情况下行使特别行政区立法权。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种类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专门机构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国家的二级大法。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部委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军事法规。军事法规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5、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自治权所指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7、特别行政区法。特别行政区法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或认可的,在特别行政区内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8、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的关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军事等方面互相间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部门法的分类

我国现行法按其调整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

1、宪法部门。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行政法部门。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为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3、刑法部门。刑法可以调整不同种类的社会关系。

4、民法部门。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5、经济法部门。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为国家参与、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6、诉讼法部门。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为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

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公民的权利能力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的权利能力。一般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自出生到死亡终身享有的权利能力。特殊权利能力是与自然人的身份、年龄等条件相联系的权利能力。

2.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1、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3、国家。

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含义

从宪法的法律属性看,宪法作为根本法有三个含义:

1、宪法的内容自语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比如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经济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其次,宪法规定的内容一般较抽象,引起范围广泛,而其他法律则较具体且范围有限。

2、宪法的效力高于其他法律。其最高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得抵触性,二是最高行为准则性。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制定和修改机关往往不是普通立法机关,二是依法特别成立或组成的机关。其次,宪法规定了特别不同于一般法的通过或修改程序。如中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有去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从宪法的政治属性看,宪法是根本法的含义是指他是控权法。

法治的治权功能首先是由宪法来确立并由宪法来保障,这是宪法的优点,也是宪法区别于其他法的本质特点。其次,控权是宪法最本质的特点。颁布宪法的目的是实施宪政,而宪政的基本精神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当然,宪法能否实现控权的目的是由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及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宪法监督的机构

1、司法机关监督。这是指法院有解释宪法、审查法律是否违宪的权力。最早实行的是美国。

2、立法机关监督。这是指立法机关有解释宪法、审查法律是否违宪的权力。最早实行的是英国。我国也是采用这种监督方式的国家。

3、专门机关监督。这是指国家设立专门机关如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等机构解释宪法、审查法律是否违宪。最早实行的是法国。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利。在我国法律平等包含四个基本含义:平等享权、平等尽义、保护和处罚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我国年满18岁的公民,都平等的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监督权。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3)言论自由权。即公民有权通过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法律上的言论自由是指政治言论自由。

(4)出版自由权。即公民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5)结社自由权。在我国,凡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并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成立的社会团体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6)集会、游行和示威自由。即进行一定规模的群体活动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人生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人格尊严是人身自由的一个方面,它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和人身权等。公民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主债权和通信自由权。我国现行宪法确认了我国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正常运行的活动。

4、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它包括公民的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保障受教育权、科学文化权利和特定人的权利。

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即除了国籍、年龄、无精神病以及未经法院宣告剥夺政治权利外,不另设资格的权限。

2、平等性原则。即一切选民在一次选举中都只有一次选举权,而一切选民所投票的效力都相等。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是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表,间接选举是代表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而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选举。中国1953年《选举法》确定了该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即在选票上无需签署投票人姓名的投票方式。1979年《选举法》颁布后,中国各级人民代表选举一律改为秘密投票方式。

5、国家保障原则。中国选举法对民主选举的物质保障、法律保障和组织保障作了规定。

选举的程序

1、确定代表名额。代表名额的确定是选举的起点。

2、选区划分。选区既是选举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当选者活动的区域。中国选区划分采取地域和单位相结合的原则。

3、选民登记。选民是依法享有选举权并可以实际参加选举的公民。选举权是选民的实质要件,选民登记是选民的形式要件。选举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应当列入选民名单。

4、候选人提名。即选民推荐自己满意的人进入权力机关的过程,是民主选举的重要环节。

5、投票和确定选举结果。各选区应设立投票站或者召开选举大会的投票,由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多投票数超过投票人数的无效。每一选票所选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作废。在直接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或者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当选。在间接选举时,获得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若获得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就以得票多少确定谁当选。若所得票数相等,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重新选举。若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少于应选代表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在没有当选的代表候选人中另行选举,以得票多德当选,但得票数不得低于选票的1/3。

6、代表的补选、罢免和辞职程序。补选代表由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进行。

行政法的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它包括:(1)法律优先原则。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性抵触。

(2)法律保留原则。《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

(3)职权法定原则。行政机关的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以及法律规定。

(4)责任政府原则。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合理行政原则。它包括:(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之上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客观、适度、合乎情理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行政主体是行政职能的承担者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

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力、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力并承担义务。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经常具有重合性。即权利义务的双重性。因此行政主体不能擅自转让、放弃其权利,否则就是失职。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多数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关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解决。

行政诉讼的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无规定不管,规定的必管】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一是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二是只审查其合法性,不审查其合理性。

3、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原则。即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

4、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

5、不适用调解原则。但在行政侵权赔偿诉讼案件中可以使用调解。

6、有限司法变更原则。即只对被诉行政行为做出维持、撤销、确认的判决,或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7、解决行政争议的选择原则。即可以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诉。

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其具体要求是:(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2)否定重法溯及既往。

(3)反对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不定刑和绝对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合理。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其具体要求是:(1)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

(2)对实施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

(3)对于任何人犯罪,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

(4)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

3、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其具体基本要求是:(1)在立法上,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法制度与法定刑。

(2)在量刑上,要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地位。

(3)在行刑上,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刑法的空间效力

1、属地管辖原则。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所谓“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主要指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外,凡在中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的,也只用我国刑法。

2、属人管辖原则。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保护管辖原则。刑法规定:适用保护管辖原则为根据适用我国刑法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所犯之罪必须侵犯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

4、普遍管辖原则。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

5、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我国采取了消极承认的做法,即外国确定的刑事判决不制约本国刑罚权的实现。

犯罪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既具有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刑事违法性是犯罪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因此刑事违法性是区别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和危害社会的其他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法律标准。

3、犯罪是应收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即使刑法明文禁止某种行为,但只要刑法没有对其规定刑法后果,该行为就不是犯罪。

犯罪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根据社会关系的范围的不同,犯罪客体可分为:①一般客体:一切刑法所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②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根据其将犯罪分为十类;③直接客体:具体犯罪侵犯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要件。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犯罪主观要件。刑法所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于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而没有避免,以至于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4、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的一般要件包括:(1)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刑事责任能力。刑法规定:年满16周岁的、能辨认自己行为意义的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是限制能力人;不能变人自己行为的,是无责任能力人。(3)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

单位的特征:(1)以单位的名义,即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个成员的犯罪之和。(2)单位意志,即由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直接负责人员实施,并且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3)为了单位的利益,即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特点:(1)整体性,即其刑事责任是单位整体的刑事责任。(2)双重性,即原则上除了追究单位整体的刑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3)局限性,即只有当刑法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某种犯罪的主体时,才可能将单位认定为犯罪主体。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含义不同。

2、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

3、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本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

4、行为限制不同。正当防卫实施是出于必要,即使能够用其他方法能够避免不法侵害也能进行。而紧急避险实施则处于迫不得已,除了避险以外别无选择。

5、主体限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主体不能有特定的身份,而正当防卫没有。

6、可能产生的民事责任不同。正当防卫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可能承担。

故意犯罪形态

1、犯罪预备:主观上为犯罪,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即准备工具与制造条件),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犯罪中止: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的自动性(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止的客观性(不只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中止的有效性(必须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4、犯罪既遂: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情形。(既遂类型为:结果犯的既遂、行为犯的既遂、危险犯的既遂)

刑罚的特点

1、严厉程度不同。刑法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他不仅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与政治权,还可以限制或者有

期无期的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

2、适用对象不同。刑法只适用于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人。

3、适用机关不同。刑罚在我国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

4、适用根据不同。执法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据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予以适用。

5、确立机关不同。执法只能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确立。

民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民法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其法律资格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3、公平原则。即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4、诚实信用原则。即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如果权力损害了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就是说他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民事法律行为是表示行为。所谓意思表示就是当事人想要实现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对外表示。

4、民事法律行为是由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他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

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

1、条件不同。代位继承要求被代位继承人咸鱼继承人死亡;在在转继承中,被转继承人须后于继承人死亡。

2、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代位继承的被代位人只能是被继承人的子女,而转继承中的被转继承之人可以是被死亡之被继承人的任何继承人。

3、适用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发生在法定继承之中,而转继承既可以发生在法定继承中也可以发生在遗嘱继承中。

4、性质不同。代位继承是一次间接继承,而转继承则是两次直接继承。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继续教育学院工作总结_2

继续教育学院工作总结 20**年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本院的工作中心,团结一致,勤奋努力,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招生毕业工作 (一)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体现规模效应。据教育主管部门预测,在未来的若干年中,高考人口仍处于谷底的态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继续面临生源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和挑战。对此,学院领导班子和招生工作人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认为:要妥善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挑战,成人学历教育应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体现规模效应。要继续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的招生层次、学习形式和专业的合理调整。今年报考我校并进行了现场确认的上海考生为1073人,同比去年录取人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学院高度重视招生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从3月份起启动招生宣传工作,主要是:1、在有关媒体多次投入招生宣传广告;2、认真编制和精心制作并发放招生宣传信息和招生简章;3、积极参加XX市八月份组织的全市成人高校招生联合咨询等大型活动;4、在招生期间坚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咨询。在市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下,招生录取工作将于12月中旬全面完成。

(二)健全和完善招生工作制度,确保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根据校党委关于《华东政法大学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院对成人招生专项工作的全流程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查找和评估廉政风险,拟定了《华东政法大学成人招生工作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方案》和《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意见,对原有招生流程进行了补充、细化和完善,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对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措施的落实。 (三)认真做好新生信息校对、毕业生电子注册、学位评审工作。严格按教育部和XX市教委有关精神,做好夜大、函授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与网上校对信息自查工作。我们不仅在新生报到注册时逐一查验文凭原件,而且对网上校对有问题的新生专科毕业文凭通过教育部“学信卡”和“在线清查”进行核实,对未通过资格复查的考生及时做好清退工作。XX 年,我院共有2332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其中有580名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 二、夜大管理工作 (一)贯彻落实市教委要求,认真抓好校外教学点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市教委关于校外教学点检查要求,我院今年再次对各校外教学点的资质、办学场所的租赁协议、教学用房的安全消防许可证、教学实施情况以及管理人员的配备等进

教务管理系统系统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教务管理系统 起止日期:2014 年12月1日至2014 年12月7 日 学生姓名关鹏举 班级计算机1102班 学号11408100208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年12月6日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控件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工作流程 (2) 2.2 业务需求 (2) 3 系统设计 (3) 3.1 系统功能结构图 (3) 3.2 模块功能设计 (5)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 4.1 数据表E-R图 (5) 4.2 数据表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表的创建,向表中插入数据----------------------------------------------8 4.4 存储过程,触发器的设计 (18) 4.4.1 存储过程 (18) 4.4.2触发器 (21) 5 总结和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总结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设计检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稿)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总体方案 (印发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3年7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建设意义与发展现状 (3) (一)建设意义 (3) (二)发展现状 (4)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建设目标 (8) 第三章建设任务 (10) (一)教育基础数据库 (10) (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1) (三)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15) (四)部省两级数据中心 (16) (五)数据交换平台 (16) (六)支撑保障体系 (17) 第四章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 (20) (一)总体架构 (20) (二)技术路线 (23) 第五章两级建设与五级应用体系 (26) (一)国家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6) (二)省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8) (三)地市级系统应用 (29) (四)县级系统应用 (30) (五)学校级系统应用 (31) 第六章组织与实施 (33) (一)组织与推进 (33) (二)部署与实施 (33)

序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将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所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对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加强教育监管、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对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繁重的任务。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与核心。“十二五”期间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教育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管理信息 系统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 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 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 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化概览 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 二、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的广义解释: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根据该广义解释看出它包含的三层含义: 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特征是指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比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 在MIS中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并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据。对 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比较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字符、数字、图形等),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信息(Information):指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含义的数据,对决策者行为产生影响,是数据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分别简单解释各类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 一、专业介绍 法学理论专业是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法学理论以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法学最基本的理论为研究对象的专业,主要侧重法的本质与概念研究、法的形成与运作的研究、法的作用和价值研究、法治研究、人权研究、立法学研究等方向。 就业前景 作为偏重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在七八十年代恢复研究生招生时,其报考热度较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密切联系、直接为经济服务的各法学专业方向成为热门。不过,整体来看法学的就业前景还是可观的,可以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 就业去向: 1、公司的法律事务、法律顾问 2、研究所做法学研究 3、律师事务所 4、法制编辑、记者 5、律师 职业规划: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法律从业资格考试获得律师从业资格证书。取得资格证后从事和法律相关的工作将没有问题,此证书含金量比较高,所以每年的通过率比较低,建议在上学期间提前开始准备,从而为自己的就业路增加成功的筹码。 院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上海市,简称”华政“,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法学一级学科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近五年多次获得全国第一。[1]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招生目录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考研近三年分数线 2016法学理论(030101),339,50,80 2017法学理论(030101)337 50 80 2018法学理论(030101)345 50 80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 611法学理论:《西方法律思想史》,徐爱国、李桂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法理学导论》,马长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法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xxxxxxxxxxxxxxx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系别xxxxxxxx 专业XXXxxxx 班级xxxxxxxxx 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 2xxx年06月23日

摘要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网络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使教学信息组织非线性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学习资料系列化,引发出对现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育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将使教育呈现全新的面貌。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应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整理、保存方面的优异性能,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取代传统的人工处理。同时还能提供快速的查询和计算等功能。本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基本信息、教师任课和学生成绩四部分。系统管理是管理员对本系统进行维护。基本信息是对用户、教师、学生基本信息进行相关管理。教师任课是对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管理。学生成绩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关管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之一,它的应用将解决传统人工处理容易产生

的疏忽和错误,代替人工进行复杂的劳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整个系统分为两个模块:前台与后台,其中前台主要是Dreamweaver进行界面的设计以及界面的关联,而后台主要是对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的首要要求便是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此时便对权限进行管理,从而对安全性进行管理。2.对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由于数据库有很多的表格,而且几乎上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对表的修改涉及到整个后台的数据体,必须做统一的考虑。3.数据库的合理性要求能够对整个系统起到简化的作用,所以对库的规划必须合理。4.对于后台的不断修改以及操作,必须要求数据库的稳定性。如对表格的修改能够准确的进行,且避免死锁的现在。当对数据进行修改时,如进行删除,但此时数据正在用,必须要还原到正确的状态。要不会影响以前的操作!对于系统的维护很难得到保证。为解决这种情况必须要对数据库的操作进行限制以及屏蔽,使用户尽量不要碰到此种情况。5.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对其进行检测。6.按照模块化对成绩管理系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31 案例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

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42个大中城市的备品备件管理。 (6)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设计与模具加工系统:应用了业界领先PRO/E、UGII、Cimatron、C-Mold等,可以为用户提供

2021法硕考研院校排名及如何选择院校

2021法硕考研院校排名及如何选择院校 1.法学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2021法硕考研院校排名 (1)法律硕士考研院校排名 排序学校名称得分星级学校数1西南政法大学100.0005★177 2中国政法大学89.6405★177 3西北政法大学89.2705★177 4北京大学89.0405★177 5华东政法大学88.9905★177 6清华大学82.3505★177 7中国人民大学81.7105★177 8武汉大学80.9305★177 9辽宁大学80.9105★177 10北京师范大学80.4804★177 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4204★177 12吉林大学80.0604★177

13湖南大学79.9404★177 14黑龙江大学79.6204★177 15山东大学79.1404★177 16复旦大学78.7104★177 17华中科技大学78.1404★177 20郑州大学78.0904★177 20海南大学77.9304★177 20上海交通大学77.6804★177 21南京师范大学77.6704★177 22苏州大学77.3004★177 23重庆大学76.9104★177 24厦门大学76.6804★177 25南京大学76.6304★177 26西南财经大学75.7804★177 27湘潭大学75.5404★177 28安徽大学75.3404★177 28四川大学75.3404★177 30上海外国语大学75.2104★177(2)法学硕士院校排名 排序学校名称得分星级1中国政法大学100.0005★2中国人民大学75.2005★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一览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一览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一览 一.教务管理 ⒈培养计划管理:查询、变更、复制、删除等。 ⒉教学任务管理:查询教学安排、班级开课情况、添加教学任务、指定授课教师、合班编排、查询合班情况汇总表、添加公共选修课、查询公共选修课汇总表等。 ⒊排课管理:手动添加课程、调课、课程批量分组及其查询、设置排课参数、批量排课;班级、教室、教师占用情况查询等。 ⒋考务管理:期中期末考试安排、补考安排、考试冲突学生汇总等。 ⒌选课管理:个人、专业学分上限查询和修改、课程选课学生调整、学生个人课程表调整、班级课程表查询和调整、设定可选课的学号、批量生成班级课程表、查询历年课程;学生点名册、教学任务通知书、学生个人课程表、批量课程表、班级课程表打印等。 ⒍重读学生名单查询 二.教学质量管理 ⒈教学质量问卷调查:问卷类型设置、问题设置、测评查询开关、调查回收率计算、评测情况汇总、评测意见汇总等。 ⒉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参数设定、工作量统计、查询 等。 三.成绩与学籍管理 ⒈成绩管理 ⑴当前学期成绩管理:成绩修改、未输成绩课程、院部未确认成绩查询、成绩分布统计等。 ⑵历年成绩管理:按学号、按课程查询、每学期课程不及格学生名单、成绩分布统计、整班/按学号添加成绩、成绩修改、课程性质变更、课程代码更改等。

⑶当前学期成绩数据转移到历年成绩表。 ⒉绩点管理:本学期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历年平均学分绩点计算 ⒊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 ⒋学生信息管理 ⑴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添加、查询、修改等。 ⑵学籍变动 ⒌学生培养计划管理:培养计划查询、添加、修改与删除等。 ⒍成绩查询、四、六级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开关设置等。 ⒎报表统计打印:在校生统计、班级学生名单、成绩登记表、班级成绩一览表、本学期行政班级期中成绩一览表、学生个人成绩总表、学生学期成绩单等。 四.系统管理 ⒈教学基本要素信息管理:院部、专业、方向、班级、教师、职称、课程、教室的查询、添加修改等。 ⒉数据管理:各数据表维护、备份、转移、恢复等。 ⒊系统参数设定:系统开关、选课开关、学期、选课轮次等各类参数设定。 ⒋用户权限管理:院部、学生、教师、教务员等系统用户设置与权限管理;用户列表、用户密码查询打印。 五.院部管理员权限 ⒈培养计划管理:查询、变更、复制、删除等。 ⒉教学任务管理:查询班级开课情况、添加教学任务、指定授课教师、合班编排、查询合班情况汇总表、添加公共选修课、查询班级开课情况、公共选修课汇总表等。 ⒊排课管理:手动添加课程、调课、课程批量分组及其查询、设置排课参数、批量排课;班级、教室、教师占用情况查询等。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项目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任务概述 2.1目标 2.1.1理念目标 2.1.2功能目标 2.2运行环境 2.3条件与限制 2.3.1技术限制 2.3.2使用限制 3.数据描述 3.1静态数据 3.2动态数据 3.3数据库介绍 3.4数据字典 3.4.1数据流词条描述 3.4.2数据文件词条描述 3.4.3加工逻辑词条描述 3.4.4源点及汇点词条描述 4.功能需求 4.1功能划分 4.2功能描述 5.性能需求 5.1数据精确度 5.2时间特性 5.3适应性 6.运行需求 6.1硬件接口 6.2软件接口 6.3故障处理 7.其它需求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后写成的,比较全面的描述了用户的各种需求。该文档确定了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并确定了系统的逻辑结构。为今后的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用户、测试文档的编写人员提供了参考。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齐鲁工业大学 项目开发者:张云、张丽梅、邓蓓蓓、陈瑞红、林慧萍、郑惠 项目用户:齐鲁工业大学所有管理人员和学生 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C/S结构的信息管理软件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已经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经总结,这类信息系统存在如下的缺陷:①软件维护的费用高。②信息查询不方便。③不利与远程管理。④软件的可操作性不高。 为了眤补这些缺陷,消除影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降低学校的信息软件维护成本,进一步方便学生使用,方便教职工管理,我们项目组决定在这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基于B/S架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1.3 定义 Java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邻域的技术总和 MySQL: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MVC:模型,视图和控制。目的是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工。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1.4 参考资料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出版社,2008.2 2.王珊.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刘利民.《软件工程综合设计》指导书.XX工业大学,2009.3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用户对系统的具体要求,摸清相关业务的具体流程,收集相关的信息、表格和文本,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制定面向现实世界的系统模型,如绘制业务流程图和E??—R图,制作数据字典等,为系统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1.1理念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方便学生对个人基本信息及成绩的查询,方便教职工的管理,降低学校信息管理软件的维护成本。 2.12功能目标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知识讲解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 2.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思想。 二、实验条件 1.微型计算机。 2.Microsoft Office(Word/PowerPoint/Visio)软件。 3.PlayCASE安装软件。 4.相应模拟数据。 三、实验课时 4学时 四、实验内容 1.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库设计。 2.根据课题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新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运行环境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五、实验步骤 1.设计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代码,内容包括学号,院系编号,专业编号,班级编号,课程编号,教师代码,教室代码。说明相关代码的含义。 2.参考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绘制其功能结构图。 六、思考题 1.系统设计时,怎样参考数据流程图画出信息系统流程图。在这过程中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2.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入设计,后作输出设计? 高校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全校性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加强,完全全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一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某高校为提高对学生选课信息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决定开发网上选课管理信息系统。本人作为该系统的主要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通过初步调查了解了该学校的网上选课管理情况。 网上选课系统的出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自主、便捷、准确的进行选课。但是,现行的选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什么课程容易拿学分选什么,别人选什么我选什么,哪一类课程还缺多少学分不清楚,甚至有的为凑学分随便选几门课或者干脆让别人代选,完全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所长,完全不顾自己的专业方向、有无先修课程等,造成了选课的混乱。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比较突出,在高年级也存在。而且,随着选修课比重的加大,这种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传媒法制考研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传媒法制考研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 院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上海市,简称”华政“,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各类在校生18000 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法学一级学科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近五年多次获得全国第一。 华东政法大学传媒法制考研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34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④801法学综合 华东政法大学传媒法制考研参考书目 634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黄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彭桂兵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 华东政法大学传媒法制考研历年分数线 2016传媒法制(0301Z7),321,50,80 2017传媒法制(0301Z7)342 50 80

学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一、系统概述 (1)系统设计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更上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计划也在不断地修改。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增加了日常教务的管理工作量。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学生信息系统对于减轻学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查询、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进行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严格地说只有信息的集中统一,信息才是资源。数据的一体化并不限制个别功能子系统保存自己的专用数据,但为保证一体化,首先要有一个全局的系统计划,每一个小系统的实现均要在这个总体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是通过标准、大纲和手续达到系统一体化。 (2)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相应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开发与之适应的管理系统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方便学生查询,有利工作人员操作,更展示了高校的风貌。 因此学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了。 学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包含选课子系统,网上报名子系统,个人信息子系统,修改口令子系统,教师评估子系统,查询成绩子系统。这些包涵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过程,牵涉到各系部,学生办,财务处等校内其他职能部门。 上海电力学院学生选课信息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并不是很完善。通过关于选课问题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同学们对网上选课系统有诸多不满意。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选不上课,选课所需时间过长和网络选课系统容易出错等几方面。由于校园网带宽较窄,网络拥挤、网速慢,所以经常无法登录选课系统。选课批次的安排也不科学。学校按照上学期成绩的平均绩点来安排学生选择课程的顺序,而往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会碰到选不到课的情况。选课中心的预警系统仍旧有待改进。教务处通常都在学期初校对上学期末学生所选的课程,从而极易导致学生选不上课,延误了及时纠正错误的时机。预警系统应该在期末及时校对,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务处将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改在前一学期末确定,使同学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安排新学期的课程。学校实行学分制以来,网上选课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度。但是由于学院规模较小,师资不够,定选课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实现自由选择课程和老师,仍旧以行政班级为单位上课。 通过调查,教务处应进行改进和完善。新增了选课服务器一台,大大缓解网络拥挤的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书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书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其建设水平也代表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是现代化管理的手段。从70年代末开始,就有人着手研究计算机来解决高校的管理与教学问题,例如教学,排课,科研,人事,财务等问题。此后,人们对高校教学中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不断地改善。 近些年,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办法早已不能满足要求。如在校生的学籍、奖惩、退学、请假、处分等一系列复杂的事物,不仅出错的机率非常高,而且学生成绩的登记与查询也是一项非常繁重和枯燥的劳动;另外,每年课程的变化都需要重新规划,同样了也耗费了人力、物力。 由于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各大高校而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日常教学主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教学管理,它涉及到院校、专业、师生等诸多方面。特别是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也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教育部门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多年的办学经验,逐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国家教育部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面学分制改革。同时,随着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也日趋繁重、复杂,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便成为了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软件应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中,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质量直接取决十教学管理水平。现如今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可谓日新月异。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必要活动。此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A、技术可行性: 校园网已正常运行,开发人员已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教务人员已实现计算机培训,这都为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支持。 B、经济可行性: 采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规划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C、管理可行性: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的发展,教务信息化管理手段日渐成熟,也必定会突飞猛进,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高层领导对该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会大力支持。 D、社会可行性: 当今社会,广大师生都较为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该系统将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 A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代码: AM301 3、学时 /学分: 36 学时/2 学分 4、先修课程:数据库基础 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学院 7、推荐教学参考书: 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第二版,李东着 2.教学参考 书:《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薛华成主编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 系统工程、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的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可作为工业工程与管理、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应的 工程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 构、 技术、系统分析、规划与设计、系统实施及评价、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和最新发展 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会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规划方法, 解不同应用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当今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内容:系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组成和结构。 了解 系统和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形式、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如何获取企业 中的信息资源; 了解信息社会中的企业管理、 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及类型。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基础 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 Internet 基本技术。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 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 库、网络及 Internet 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并能应用信息系统中基本的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方法 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方法及相应工具。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 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整个过程,了解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的主 要工作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 学会用业务流程图和数 据流程图进行案例分析;了解原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 4. 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及应用实例 内容:事务处理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和电子 商务实例介绍。 了解几种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应的技术,包括事务处理系统基本模式,信息编码, POS 系统和商业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及群件;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仓库、群体决策 支持系统和高级主管信息系 统的基本原理及实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的管理模式及 实例;电子商务基本模式及关键技术。重点掌握不同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管理思 想和方法、和基本技术。 5. 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新课题 内容: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问题及信息系统面临的新课题。 2、课程名称(中文):管理信息系统( A 类) System 课程名称(英文): Management Information 5、面向对象:工业工程、 管理工程、机械工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编法学通论(华政插班生)简答题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原则性区别: 1、科学的揭示了法的物质制约性。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结柢是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2、科学的揭示了法的阶级性。法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科学的揭示了法的历史性。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 法的基本特征 1、国家创制性。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制定、认可是统治阶级把本阶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两种途径,也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基本方式。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法律来源于国家。这一特征还表明,法与国家权力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撑,任何法律规范都将无从产生、更无从颁布实施,所以法律规范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任何其他社会规范都不得与之相抵触。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制定认可--来源于国家--与国家权力有关--有权威性】 2、普遍适用性。法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主权范围内或法所规定的界限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即任何合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违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受到法律的追究。它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人特定的人。法并不是为特别保护个别人的利益而制定,也不是为特别约束个别人的行为而设立。法的普遍性是把法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并不意味着每一部特定的法律在一国全部领域内对所有的人生效。 3、特殊规范性。法是由法律规范、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构成的。法律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指引方向,是法的主要内容。每一法律规范都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法律后果分为两类: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前者包括承认保护和奖励,后者包括否定撤销和制裁。【三要素--构成--分类】 4、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所谓国家强制力是由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织的国家暴力。在正常情况下国家强制力隐而不发,只有当法律运行受到破坏即有人做出违法行为的时候,国家强制力才显现出来,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强制。【强制保证--隐而不发--对法律的追求】 法产生的原因 1、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私有制是法律产生的经济原因。【经济产生利益--冲突需要法律】 2、阶级与阶级斗争是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冲突--新阶级产生--需要法律维护利益】 3、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是法律产生的文化根源【对行为准则产生不同理解--需要法律提供模式】 法律产生的标志 1、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使私有制和奴隶制获得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从而使那些与新的社会结构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具有了物质后盾。【制定认可--普遍使用--强制保证--物质基础】 2、权利和义务的分离。【多权少务--有差别--利益冲突--需要规范】 3、诉讼和审判的出现。对日益趋于尖锐化和复杂化的社会冲突,审判成为解决社会冲突最主要、最有权威的法定形式。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要素 1、政治民主。【民主与法治,专制与人治的关系】为了保证政治权利、政治信息等政治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公正、合理和有序的分配,他要求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只有在民主政治模式,才是可以容纳依据法治精神而形成的涉及重大关系的理性化制度的确立和运行的合理形式。 2、法律至上。【至上--平等--法治,否则有人有专权--专制--人治】 3、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式体现法治国家实现法律设定的权利、自由、平等价值目标所依据的精神,并保证法律被独立、平等、公正适用的原则。司法独立意味着:司法权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干涉;法官独立审判案件,只服从法律;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只能以上诉程序变更下级法院的判决;法院对法官地位以特殊保护,从而保证其独立行使审判权。在立法公正的情况下,司法独立就有可能取得司法公正的结果。 4、普遍的法律信仰。国家强制力并不是实现法治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法律最高的效力和至上的权威乃是人们从内心崇敬法律。人们追求法律、服从法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法的公平、正义的信任,只有当人们对法律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崇敬,才会对法律的权威有一种认同感,才能把法律的要求内化为自己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