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观潮

1观潮

1观潮
1观潮

教学设想:

如何简约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本次上课,郭小菲和新毕业的王老师来听)

一、读一首诗,引入新课。

清刘延玑

滚滚长江去复回,

蛟龙飞处响如雷。

万千人尽回头望,

一片银山驾海来。

1、全班读。

2、有心人背。

师:猜的事情最好做了。尽管猜好了。

生:观潮;看潮;潮。

师:你们都说到一个词:潮。凭什么认为写的是潮?

生:“银山驾海来”“响如雷”

师:的确跟潮有关,它的真正的题目是《钱塘观潮》

(读一读诗,猜一猜诗题的方式,引出课题,既体现了课前的延伸,符合全息的观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心句)。

师:课文中的那句话“……”。你们也会背了吧?

(这个地方显得有些突然和高要求,一般的学生还是不会背,不如打开书找到这个跟诗一样

赞美的潮奇的句子。)

师:对,唐朝开始,盛行到海盐去观潮。

师: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观,意思是不一样的。找到了吗?

生:奇观。

师:天下奇观。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

师:那么奇观不是奇奇了。

生:风景。

生:景色。

师:怎么样说得准确一点?观是什么意思?

生:潮。

生:风景。

生:景色。

(既然说了那么多,猜了这么多,为什么不查查字典?)

师:我觉得还可以说观是“景象”。

师:你能不能把这两种不同意思的“观”都放进去,给课文出个标题?

生:观奇观。

生:观奇观潮

师:?

生:观钱塘奇观。

生:观观。

师:惜字如金。

生:观天下奇观。

师:两种写下来,你们认为哪一个好?

生:观天下奇观+观钱塘奇观

生:天下。

师:对,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在“奇观”“观潮”这两个词辨析、积累、运用的有机结合中,完成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语感。)

师:你们都说到“奇”,那么“奇”在哪儿呀?自己读,起码三遍,流利,再加一点感情,然后拿起笔,找到“奇”在哪儿,越多越好。早上已经预习了,生字也写了,但错误率比较高,没有关系,等会儿一起来观察。

师:第一遍大声读,后面可以默读。

三、自学。检查自学。

1、个别读最后两句话。

师:有没有读错?

生:号。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号。为什么读“号”第二声?

生:声音很大。

师:发出声音,声音很大。有一个组词叫“号叫”。

2、再读。

再请他读。

师:涨,能不能再读。很虚心,真不简单。(多元评价,让人对语文有兴趣。)

师:最后一段是最难的,我们再来读一遍。

生:霎时,潮头奔腾……

师带着读,读得真好。

师:自由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读。

师:没有字念错吧。你认为哪个词容量错。我提醒你们好不好?

生:山崩地裂。

师:还有一个词:颤动。

师:哪个孩子再来读一段?

生读第三段。

师:你看,***轻轻地跟着你读,多认真啊。

生再读第二段。

(扎扎实实地读通课文,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

四、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感觉潮“奇”在哪儿?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刚才读了以后,觉得哪儿“奇”?

生:闷雷滚动。

师:这是什么时候?潮来了没有?

生一般都是把课文读了一遍,然后坐下来。

老师先纠正字音,然后问:反正很奇,对不对?那么,都是在写什么时候的景象?

生:潮来的时候。

师:那么潮后有没有奇妙的景象?

生:我到过大海边,浪花一下子就没有了。

师:联系自己的生活,看到的浪潮一下子就没有了,那么钱塘潮有什么奇的呢?不一样的地方找得到吗?

生:看看堤下,江水……

生:

师:三点三三米是一丈。我们的教室一般是三米,两丈是多高?

(虽然好,具体生动感性。)

师:那么潮来前有没有奇妙的地方?

生又是读了句子,就坐下来。

师:能不能说几句?

生:不奇的话,大家不会来。

生:不奇的话,不会等那么久。

师:人多是一个奇观,但潮来前,又是一番奇妙的景象,你读读潮来前的景象。

生读。

师:整个都是奇的。具体怎么奇?出现了哪些画面,我们下节课再来感受。这节课知道

潮前境奇

潮来形奇

潮去景奇

就完成任务了。

(这个板书设计也独出心裁。)

五、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新词。

2、书空一些难形字:薄、蒙、贯

3、还有哪个字要提醒大家的?

4、拿出生字抄写本。

第二课时

课前全体起立读诗

师:什么时间

生:八月十八

师:有一次有幸看到电视台实况转播,很壮观.看文章地图,解释潮水形成的原因,是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老师有一想法,自己回家实况转播,听懂没。

生:回家给爸爸妈妈说

师:文中图上分别是第几段

生:1

师:最重要的是那条白线,所以是第二段

师:2和4段

师:最精彩的电视画面有了,解说词有了没,改编出一流的讲稿.回家直播,我们完成这个任务救星了

现在就读最美的3.4段,潮来时是怎么样的,一边读一边放电影

把自己的感受写一点在旁边,你的电影最好是立体声的彩色的

师:互相说说你最喜欢的使哪幅画面,把感受说一说

师:推荐好的同桌,(很少的人站起来)过分谦虚我不喜欢的,站起来的加笑脸

师:作榜样,句子读一读,再讲感受

生:我感觉很多战马跑过去,变成水狮子了,一头接一头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白浪翻滚

师:谁有补充

生:是后面后一句

师”读一读”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

自己觉得满意么,谁在来读一读,男孩子应该义不容辞

生读

师:感觉有没有找到啊,一点点

出示句子(教参中的比较句子)

强调越来越近

师:比较,好在哪

生:一句写的是跑的快.二是写了跑得很快和数量多

师:对啊,还有颜色的,读出多和快

文章中怎么写的,它又好在哪里,又多了什么

生:多了怎么样的飞奔而来,把两句都包含里面了

师:气势

一组的孩子跑下去,叫浩浩荡荡吗?整个学校的孩子跑下去呢?

男孩子要读出气势

(生读)

师:very good

师:解说的时候也要充满激情,还有没有感动的地方,找找看

不仅样子浩浩荡荡,而且声音是山崩地裂

第三段有没有让你感动的?

生:远处传来隆隆…….

师:谁来闷雷滚动一下

师生学闷雷响

师: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

读相关的句子

师:就要来了,赶快踮着脚望,还是没有,多么奇怪啊.后来又怎么了

读文章

生:人声鼎沸不懂

生:是人的声音

师:什么声音,学一学

学生尖叫

师:我觉得不是尖叫,

(喊”潮来喽,看到了吗”)

生:水天相接

师:水的尽头,天的尽头,看不到边……

师:我不懂什么是横贯江面

生答

师:将两段读一读,再放一放彩色立体电影(读时老师不断反馈,”啊,来啦!看到啦!”声音加表演) 我看到了你们的电影,任务快完成了,哪个孩子想到了怎么解说,拿个话筒.

生:现在转播钱塘大潮

师:哎,你跟谁说,怎么没礼貌啊.

师: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在钱塘江为大家转播一年一度的大潮.

师:每个人站起来自己说一说

时间到,来不及了.你们可以改编一下,中午同桌说一说

反思:

因为是开学,又是新接的班级,听课的老师说,规范的落实规矩的形成变成我上课的重点了。

我自己认为:《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

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本来应该让学生学着写一写,但是看来有些难度,所以这节课只是来转播的形式说一说。

参考:朱柏烽上《观潮》

一、课前谈话

命令游戏:说词语、做动作。

二、导入课题

从游戏中,我们感受到语言是神奇的,文字是富有魅力的,她们会引起人们很多的遐想;透过语言文字能看到很多画面。同学们一定从各角度看到过大海、江河吧。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富有神奇魅力的文章,看看它能带给我们什么享受。

三、初读课文

1、老师不教,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声。(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2、检查字词(自由读指名读)

笼罩屹立恢复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闷雷滚动风号浪吼

评价:读得字正腔圆。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向他这样。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得整齐、清晰。

四、再读课文

1、引:老师发现咱们三(4)班的孩子很会读书,自己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如果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就更本领了。(指名多人读第一句话)。再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什么?能读成一个词,那才算真本领?(交流后板书:天下奇观)是啊,语言是多么神奇啊,一个词可以让我们充满无尽的想象。

2、理解词义:“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五、走进奇观

1、让我们即刻走进这天下奇观,透过文字用心地去听潮,看潮,体验潮,感受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的惊心动魄的景象。边读课文3、4两段,边想象画面,说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

(1)声音:“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指名读,好像闷雷滚动,却不见潮水影子,可见潮水之大。你是从潮水的声音(板书:声音)体会到大潮的壮观。

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说些什么?(学生说,小结: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还有哪个句子也是写潮水声音的?谁找到了?)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指名朗读。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先听老师是怎样用声音画画的。师绘声绘色地范读。透过文字要边读边想画面,谁愿意尝试读一读。

评价:你读得很投入,能想象到眼前的壮观景象。朗读时脑海里浮现生动的画面,这样你的朗读才是真正带感情的。)(课件出示图片,体会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评:老师看得出你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了。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

(2)形态:从哪些句子的文字中你也感受到潮水的壮观了?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指名读同学们,这句话中有个生字,拿出手指跟老师写一写。板书:贯注意上半部分的写法。写字是一种态度,一种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做事的态度。我们一起把这个字念一遍。记住了吗?放到词里再念一遍。放到句子里再读读。朱老师会做文字游戏,愿意听吗?改成“横跨”“横卧”江面,课件出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画面促读)

3、梳理作者的写作顺序。

刚才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那份情感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我们却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其实,作者描写的可有顺序了。

课件出示完整的3、4两段。

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天下奇观的?(学生找相关的词语,由远而近,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变化的。)

4、整段指导朗读成诵。(改变角色讲解或播音)(让我们把这天下奇观牢牢记在心中,有选择的背诵,齐诵。)

是啊,正是千军万马般的钱江潮,牵动着无数观潮者的心,为的就是欣赏钱江潮这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种美的享受。

5、我们一道领略了作者用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现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钱塘江大潮。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大潮?(你有什么感受?)千百年来,钱塘江潮以他的宏伟气魄吸引了很多人。

六、作业积累

是啊,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文中描写潮水的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或以前学过的词语写一写赞美潮水的话吧。(学生练笔,巡视,交流)

七、结课。

1观潮解析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浪越来越近,……颤动起来。”这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图画,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介绍钱塘江大潮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4、提问:为什么钱江潮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课前,谁查到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能不能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简要地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对查到的资料不要照本宣科,而要把最感兴趣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既节省时间,又初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时,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予以指正。(指导读准生字的字音。强调“潮、罩、逐、霎、涨”都是翘舌音,不要错读成平舌音。“鼎、崩、涨”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前鼻韵母。“风号浪吼”的“号”是多音字,读第二声。) (2)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涨(zhǎng)起 (3)理解词义。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如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或声响巨大。 猝不及防:猝:突然。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漫天卷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4)理清文脉,给课文分段。 ②交流:说说按什么方法来分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1、2自然段——潮来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讨论:“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指什么?(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2、你知道作者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吗? 3、为什么要描写远处近处的景物呢?(说明江大)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

1观潮解析

1、观潮 教学目标: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浪越来越近,……颤动起来。”这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图画,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介绍钱塘江大潮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4、提问:为什么钱江潮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课前,谁查到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能不能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简要地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对查到的资料不要照本宣科,而要把最感兴趣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既节省时间,又初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时,有什么不 足的地方,予以指正。(指导读准生字的字音。强调“潮、罩、逐、霎、涨”都是翘舌音,不 要错读成平舌音。“鼎、崩、涨”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前鼻韵母。 “风号浪吼”的“号”是 多音字,读第二声。) 2)读准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或声响巨大。 猝不及防:猝:突然。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漫天卷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4)理清文脉,给课文分段。 ②交流:说说按什么方法来分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 1、2 自然段——潮来前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讨论:“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指什么? 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 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为中国之最, 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 ,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 2、你知道作者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吗? 3、为什么要描写远处近处的景物呢?(说明江大)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 教师告诉学生 : 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4、“人山人海”一词说明了什么?(奇特卓越的江潮吸引了许多人们。 )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 5、点拨学生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6、学生读第 2 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闷(m e n )雷 薄(b 6)雾 风号(h a o ) 涨(zh a ng )起 人山人海: 人群如山如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 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风平浪静: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

1观潮

教学设想: 如何简约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本次上课,郭小菲和新毕业的王老师来听) 一、读一首诗,引入新课。 清刘延玑 滚滚长江去复回, 蛟龙飞处响如雷。 万千人尽回头望, 一片银山驾海来。 1、全班读。 2、有心人背。 师:猜的事情最好做了。尽管猜好了。 生:观潮;看潮;潮。 师:你们都说到一个词:潮。凭什么认为写的是潮? 生:“银山驾海来”“响如雷” 师:的确跟潮有关,它的真正的题目是《钱塘观潮》 (读一读诗,猜一猜诗题的方式,引出课题,既体现了课前的延伸,符合全息的观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心句)。 师:课文中的那句话“……”。你们也会背了吧? (这个地方显得有些突然和高要求,一般的学生还是不会背,不如打开书找到这个跟诗一样

1观潮

《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你们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欣赏钱塘潮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出现在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世界著名,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师板书:天下奇观) 3、师引发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观潮1

第1课观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两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像闷雷一样在滚动”、“一条白线”写出了潮未到声先到的气势。“白线”“前移”、“拉长”、“变宽”、“横贯江面”写出了潮越来越近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再近些,“白浪翻滚”、“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潮的气势。越来越近时,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方面写出的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余波之大,水涨之高,衬托潮来时的宏伟气势。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生活经验有限,对稳重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地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知识与技能: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1).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造课件,备好课。 2.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 页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句古诗,我们一起读一读。

1观潮(1)

四 年级语文《1、观潮 》导学案 执笔人:张欣 备课组长 :曹红霞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 课题 1、观潮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板题,理解题意)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引导学生鉴赏。 三.预习检测。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称 笼 蒙 薄 号 观 四、说说你的收获:(自由展示) 1、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 2、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吗? 五、说说你不理解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自主 结构 化预 习 预习 检测 小组 交流 自由 展示 锁定 疑难

1观潮

1、观潮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是仍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情感、明白做人道理。经过几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但部分后进生的理解和交流能力还比较低下,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注重培养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课堂上还将创设不同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抒发美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评价任务: 1、借助多媒体通过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等方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境导读悟情法。引领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4、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课表达方法。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 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

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 渐堵犹崩震霎余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

1观潮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铺设情境,感知自然美。 1、出示《望庐山瀑布》,有感情地诵读。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观潮。 二、研读词语,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3、入文理“观潮”。 A、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C、认读词语 D、指名分节读课文。 E、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理清文章脉络。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1观潮 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3.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指导读好“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等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朗读体会 1.指名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 2.学生交流重点句子,重点指导“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四、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板书:远一近 2.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五、积累运用 巩固学过的词语,读词语。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第二课时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的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观潮1(部编版)

课题:1观潮第 1 课时总计第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出现的15个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 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潮来前”,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大意,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学习,导入新课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师:潮涨潮落,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4.“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看、观赏)“天下奇观”的“观”呢?(景象。)“奇观”:奇异的景象。 出示钱塘江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 相机朗读第一段,并明白它的作用:统领全文。 【设计意图:利用单元导语导入新课,让孩子们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整个单元的内容,并能运用其中的方法进行学习。这项单元导语的教学是非常必要且很重要的。】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检查自主探究情况,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小组内互读;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薄、贯、雾、罩、鼎 2.掌握多音字

1观潮

阳光学校“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四年级语文课例课题:1 观潮主备人:张大霞审核人: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我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我能理解“横贯、山崩地裂”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18分钟) 学法指导一: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评价语:你理解的真好,我佩服你。 3.指名读下列词语。 闷(mē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把字词读得很准,那么课文是按怎样思路展开的呢?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去看看。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5分钟) 学法指导二: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2.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评价语:每个小组讨论热烈,回答积极,太棒了。 3.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总结语:同学们,我们领略了钱塘潮的壮观,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欣赏吧。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 1、抄写本课生字。

1.1观潮

柳林国际创新双语学校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人:张小花 课型:预习展示课 编号:001 审核人:冯志雯 执教人: 时 间:2012-8-30班级: 姓名: 课 题: 1.1观潮 三、去伪存真。用“\”划去搭配不正确的字。 (潮 嘲)笑 (沸 佛)腾 (薄 簿)雾 横(贯 惯)江面 (潮 嘲)水 (沸 佛)像 习(贯 惯) 练习(薄 簿) 四、锦上添花。根据句子意思,用“观”字写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括号中。 1、今晚大家要去( )学校的歌舞演出。 2、钱塘江大潮真是伟大的( )。 3、星期天,我们要去( )水电站。 4、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留心( )我们身边的事物。 【快乐空间站】 五、超级模仿秀。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大潮到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吹过,一片片落叶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_________市的____________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3、课文描写了大潮由_______而______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义词: 屹立---矗立 霎时---刹那 昂首---仰首 犹如---好像 反义词: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 感悟心语: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找来 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 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 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基础城堡】 一、小小书法家。 l ǒng zh ào b áo w ù h ?ng gu àn hu ī f ù f ai t ?ng áng t óu ( ) ( ) ( ) ( ) ( ) ( ) y ì l ì l àng ch áo y ī ji ù r ?n sh ēng d ǐng f ai y án shu ǐ ( ) ( ) ( )( ) ( ) 二、拼音长廊。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江面笼.(l ǒng l óng )罩着一层蒙蒙的薄. (b áo b ó)雾,她那单薄.(b áo b ó)的身子站立在江边,看着竹笼.(l ǒng l óng)里的小鸟发呆。 2、夏夜,屋里太闷.(m ēn m an)热了。突然,窗外闷.(m ēn m an)雷滚动,要下暴雨了。 3、他再风号.(h áo h ào )浪吼的江面上,唱着船工的号. (h áo h ào)子。 4、她找到了称.(ch ēng ch an)心如意的礼物,大家对她称. (ch ēng ch an)赞不已。 课前加油站: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 动摇。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 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1观潮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引读古诗,解题激奇 1、音乐声中朗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丽) 3、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那么雄伟、壮丽,让人读来赞叹不已。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宋朝诗人苏轼的写的两句诗。 (1)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2)谁愿意来朗诵? (3)诗句告诉你什么?不妨猜一猜。 5、这是苏轼欣赏了钱塘江大潮后挥笔写下的赞美诗句。 6、现代作家赵宗成和朱明元观赏了钱塘江大潮,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观潮”,齐读。(1)观的意思是……?(看)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7、课文中有一句话也表达了和苏轼的诗句一样的意思。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 8、出示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诗句中说的“壮观天下无”就是句子中的……?(天下奇观) (1)知道“奇观”是什么意思吗?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观潮中的“观”和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3)介绍钱塘江以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课后资料袋) (4)课文的第2段,也对观潮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请你快速浏览第二段,找出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告诉我们哪些关于观潮的知识? A、观潮的最佳时间 B、观潮的最佳地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原因是什么? (3)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反馈。

第一课观潮1

第一课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有没有人看过江河海水涨潮吗?说说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你们想不想目睹这个壮观的景象呢!那好,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一起来欣赏那雄伟的景象。 二、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1. 分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 (2)第一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钱塘江大潮,之后呢,分别按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及潮过后的景象。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4)为什么这样分?(3、4段写潮来时) 2.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加“四”盖。 三、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前:观看。后:景观、景象,这里指潮来的景象)谁能说说“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 四、全体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1)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海宁市的盐官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包含《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与景物有关。教学本单元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由充分地向别人推荐某个好地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写作的兴趣。“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观潮2本文描写了钱塘江 大潮的盛况,体现 了祖国自然景观的 壮美。 1.会写30个生字,会认29个生字,会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观潮》第3~ 4自然段,背诵《走月亮》第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把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 4.学习详细描写的写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5.感受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积累古诗词的相关知识,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 情。 走月亮 2 本文通过对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描写,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现代诗二首 2 《秋晚的江上》通过描写晚归的鸟儿及相关景象,体现出傍晚景色的幽静与闲适;《花牛

歌》则体现出花牛的恬静与闲适。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繁星 1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繁星的介绍与感悟,体现出作者的童心与童趣。 口语交际 1 我们与环境1.能根据主题,清楚明了地说出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2.学会倾听,能从别人的谈话中找到主题;能围绕一个主题发言,不跑题。 习作 1 推荐一个好地方1.能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好的地方推荐给大家。 2.推荐的理由要写充分,并学会与同学互提修改建议,对作文进行修改。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 运用、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1.在读景物描写的段落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景 物描写的魅力。 2.积累成语,并了解成语的意思。 3.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一段话。 4.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1观潮

《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部编版义务教育四年级语文 2019年7月第一次印刷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自然美景 课时:共第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范套萍王巧枝长乐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 2.教材分析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3.学情分析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评价任务 任务一: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任务二: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任务三:自主交流,小组探索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和《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观潮》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哥》全诗写出了花牛的四种形态;《繁星》描写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中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学习《观潮》一文,要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反这复朗读,与画面相结合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走月亮》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边读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的情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去读书,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画面的境界,读出画面的情感;学习《现代诗二首》时,引导学生感受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写景抒发淡淡的离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以及“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2)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通过交流,感受身边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写景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所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法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