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目录:

引子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生本理念与合作学习理念之比较

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路

一个合作学习的成功案例(于美霞)

问题讨论

从2009年底开始,我随团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生本教育研修班,开始接触生本教育,并有一种感觉:生本教育不同于已往学习的某种教学模式,它可能找到了解决中国基础教育若干难题的正确途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入,这种感觉更加强烈。2010年4月1日,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工作会议上,我出示了一节生本示范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为了上好这次课,市教研室领导、市区教研员进行听课指导。在试讲后座谈时,有专家认为我的课堂上虽然有小组讨论,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这话对我触动较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开始认真研究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去张店建桥中学听许国英老师的课,发现她的课堂上学生的合作讨论是一个常态,学生有序讨论而不必教师介入。张店区实践中学的牟晓宇老师也就小组合作学习给我提了很多意见建议。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学问挺深,值得研究。

回校后,我立刻和所教班级的英语、语文老师结合成生本研究共同体,三个人蹲在一个班里互相听课,课后互相提意见,目的就是想突破合作学习的使用难点。这样已经断断续续过了几周。

在全校听课中,我发现有一些老师对合作学习很有研究,使用效果也很好。我们便在学校组织了“生本理念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沙龙。

本来,今天来这里的这个讲课,应该讲市教师办编写的新书《教师专业发展导引》中的内容,该书中我写的内容是“学科教师的教育艺术”,这几天,我把题目改变,目的也是逼自己多学习一些合作学习的知识。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

郭思乐教授指出:

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我们的经验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用不用小组,如何看待小组,往往是教者的理念水平是否进入“生本”的一个标志。

小组是最重要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接个体,儿童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表现,得到过滤、强化、优化以及调节。个体、小组和班级,形成了变化无穷的学习链条。

小组活动是合法的教学过程

小组本身是合规的教学组织

小组文化是最有有活力的生本文化

郭思乐教授如此看重小组学习,看来,我们确实有必要深入研究它。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革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多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关于合作学习,尚无统一的定义。常见的表述有:

1.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美国)

2.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美国)

3.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美国)

4.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中国)

5.合作教学乃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林生傅,台湾)

6.合作学习是一种小型异质学习团体,亦是一种同伴互助学习活动或教学方法。团体成员在教师的协助下,经由同伴互动的学习过程一起工作,彼此协助,完成个人或团体的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团体的学习结果与表现给予团体奖励。(杨坤堂,台湾)

我省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尽管存在种种不同,但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

同时,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

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

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

三是个体责任;

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

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大约在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Bell, A.& Lancaster. J.)广泛运用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19世纪初合作学习观念传到美国。在教育家帕克(Park, F.)和杜威(Dewey, J.)的积极倡导下,合作教学法在美国教育界占据了主流地位。然而,由于公立学校强调人际间的竞争,合作教学法从20世纪30年代起失去了主导地位。70年代合作学习观念中道复兴。在斯莱文(Slavin, R.E.)、约翰逊兄弟(Johnson, D.W.& Johnson, R.T.)、卡甘(Kagan, S.)等学者的推动下,原有的合作学习观念迅速发展成为一系列原理与策略体系,再度成为美国教育界的时尚(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高艳、陈丽、尤天贞《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

在中国,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

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山东等省先后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进入21世纪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极力评介国外优秀的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合作学习被看成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不足的良方而一度风行。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尝试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合作学习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著名课程改革专家)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三、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消极互赖(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在没有互赖(个人努力)存在的情境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即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彼此独立作业。这就是约翰逊兄弟(Johnson,D.W. & Johnson,R.T.)所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的要义。

图1 社会互赖理论模型

就互赖的类型而言,当人们是否具有共同目标时,社会互赖就会区分出两种类型的互赖,即积极互赖(有共同目标)和消极互赖(没有共同目标)。积极互赖是在合作的社会情境下,个体间在达成目标上积极相关,个体目标的实现只有在与其他个体的积极合作下才能完成。积极互赖产生促进性互动,如相互帮助和支持、交换所需的资源、有效的交流、相互影响和信任以及冲突的建设性管理等。消极互赖是在竞争的社会情境下,个体间在达成目标上消极相关,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个体竞争并打败他们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目标。消极互赖通常产生阻碍性互动。如阻碍他人达标、威胁和压制策略、误导性的交流、不信任、在消极的冲突中取胜等。无互赖是个体在目标达成上与其他成员没有关系,出现与他人无关的个体单干行为,个体之间也没有互动。

就心理过程而言,积极互赖和消极互赖会对三个心理过程产生不同影响。具体如下:(1)在积极互赖情境下,合作者接替之前的人完成了任务,可以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可替代的。比如说,在接力赛中,同一队的某一个人跑得慢了,那么其他人可以通过跑得更快来实现赢的目标。而在消极互赖情境中,只有打败竞争对手才能获胜,因此,这种行为是不可替代的。(2)积极投入和消极投入。在积极互赖(合作)情境中,投入的心理能量大,而且是积极投入。而在消极互赖(竞争)情境中,投入的心理能量小,而且是消极投入。(3)诱导性和阻抗性。诱导性是指影响他人和被人影响的东西。在积极互赖情境中,合作者之间容易相互诱导和影响,行为有利于目标达成。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人际诱导,在心理学意义上促使个体的努力凝聚成共同的群体的力量,推动群体达成合作目标。有研究表明,相互影响在合作情境

中比在竞争情境或单干情境中更容易发生。在消极互赖情境中,竞争者往往会破坏参与者的有效行为,竞争双方表现出对立与阻抗。

从结果来看,积极互赖带来的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付出的高度努力、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互赖带来的是相互倾轧,对目标的较低努力,消极人际关系和心理疾患。

在个人单干的目标结构下,个人的利益与他人没有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不影响他人目标的实现。

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努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2、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 )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于1996年提出的。哥拉斯认为:“我们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杜威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按照选择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不愿学习”(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上得不到认可、接纳和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是选择理论最为通俗的一种表述。

3、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motivational theory)主要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

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的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种共同体可以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

角色分配与扮演、团体奖励和认可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上最可贵的两个动机是好奇趋力和好胜趋力。

4、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y)的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197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将之界定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维果茨基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引起与推动儿童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这些内部的发展过程,对儿童来说只有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同伴们的共同活动的范围内才是可能的,但是由于经过了内部发展进程后来才成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J.)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皮亚杰派的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合作时,产生了社会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导致不平衡现象,此现象反过来又激发个体认知上的发展。

5、认知精制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Wittroch,M.C.,1978)。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莱文(Levin,J.R.)指出:学习中的精制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

认知精制理论(cognitive elaboration theory)认为: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被指导者,更有利于指导者。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韦伯(Webb,N.,1985)的研究发现,在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学生。这项研究和丹赛罗(Dansereau,D.F.,1985)的研究表明,倾听详细解释的学生比单独工作的学生学得多,但作为解释者的学生学得更多。

6、社会凝聚力理论

社会凝聚力理论家们认为,如果学习任务是挑战性和有趣味的,如果学生具备充分的小组过程技能,那么学生们就会于集体工作过程本身体验到高度的奖赏性──永远不要对小组成果中的个人贡献进行评分或评价。

凝聚力理论家们认为,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但可以使小组的成员协调工作,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每个人不管其能力大小,都能给小组任务及全班任务的完成作出独特的贡献。

7、社会建构论

社会建构论强调知识的产生是由个人主动去建构,知识的形成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和和解的社会建构历程。(邱守榕,1996)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出来的,但是他人的意见或看法仍会深深影响个人的知识及概念,善用同侪的力量应可帮助彼此建构所学习的知识及概念。基於以上的精神所发展的教学策略便是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江武雄,1995)。

但正如斯莱文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中所说:“所有这些观点在某些情景下都可证实是正确的,但没有一种观点可能在所有情景下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合作学习正是从这些理论中汲取不同的观点并进行相互补充,才为自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路

(一)组建小组

组建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可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思路一:

教师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均衡、组员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知

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是否善于表达等因素,进行搭配分组,人数以4—6人为宜,设有组长、记录员、维纪员等,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噪音,维持小组纪律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

思路二:正副组长,共同负责。

为了健全对小组的管理,我班的每个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共同管理本组事务。其中,组长负责全面工作,一般由协调能力强、有威信的同学担任。副组长可由学习好的同学担任。正副组长各负责组内的两名成员,负责对他们的课下检查指导和课上活动的组织工作。

思路三:组长组阁

淄博新元学校的金玉慧老师采用了自愿组合、自选组长的办法,不限人数,最小2人,多的可达七八人。由于金老师不当班主任,所以上课时座位可以随意换,叫做“凑小组”。

提示:把好朋友配对往往是不智之举,理由如下:朋友容易离开学习练习跑到别处去;对于某一个学生来说,可以相互作用的同学数目减少了;在生气的时候,朋友更可能变得相互指责或倾向于互相嘲讽。尽管许多朋友可以一起学习得很好,但许多人并不能够。在这样的分组中,你应该留心这点。

座位调整

对于班主任来说,组建小组和调整座位可以同时进行。一般以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如果最后多出一人或两人,可以把他们规划到前面一组去。如果两人一桌,前中后六人小组不利于讨论交流。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应尽可能和班主任的分组一致。

保持稳定,适时调整。小组保持相对的稳定,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也有利于同学们互相学习。所以小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因为每个同学长期坐在一个位置会逐渐产生一些不利因素,并且在分组时难免会出现疏漏之处,所以,适时地对小组进行调整是完全有必要的。调整也不宜过于频繁,一般每学期调整一至两次,在平时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后,经过分析则立即进行适当的微调,确保班级整体稳定。

一些形式的东西也可参考:

小组成员照片上墙,并设置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标志(组徽)、小组目标、成员

介绍等。

(二)成员培训

组建了小组,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了。在正式开展合作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平时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严重削弱教学效果。

1.小组长的培训,要点:

(1)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样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位组员的学习。

(2)要对组长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经常召开组长会,让各个小组长,交流课堂上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老师给出适时的指导。避免组长因“教不会”、“管不了”而放任不管的现象。

【案例】博山六中孙启霞老师: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会议内容是:

(1)了解每个小组各方面的情况,如:本小组成员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认真程度;

(2)征求各小组长的意见;

(3)各小组长互相交流。

教师通过小组长了解各层学生的学习及其他方面情况,帮助小组长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困难障碍,当好学生的服务员。

2.对全班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合作品质

要点有:

(1)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

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使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想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倾听是向他人学习的前提,善于发现别人发言中的要点和闪光点,才能在交流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听懂别人的观点,才能发现他人发言中的问题,才能对其进行补充,达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每个成员要珍惜发言的机会,不扭捏,

不推诿,不偏激,有疑问,要追问,有观点,要补充。

(3)培养学生乐于赞赏的习惯

要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要乐于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为小组的交流合作创造和谐的氛围。

(4)培养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

讨论声音要轻,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表明观点,要大胆质疑,避免人云亦云和不知所云。讨论语言要简洁,不要偏离主题。

(5)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6)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

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

1.制定活动规则

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做到“四会”:

一是会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二是会问,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是会总结,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四是学欣赏,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

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

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

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

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

2.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如:

检查背诵制度

作业检查分析制度

发言加分制度(有的制度规定:小组一号同学发言得1分,4号同学发言得4分,等)小组挑战制度

流动奖杯制度

优秀小组长评选办法

评选课堂之星制度

小组“发言人”轮换制度:一节课上当本小组的成员还没有都得到发言机会时,已经发言的成员不能再次代表本组发言。

评选课堂之星制度

定期对课堂之星当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也从中找出了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具体为每节课一小选,一天统计荣获课堂之星的次数,最多者为每日之星,再根据一周表现,进行一“大选”,选出组内的本周之星,进而评出每月之星,学期之星,并在专门的记录纸上进行准确记录,贴墙予以公示。每次家长会上由班长宣读课堂之星的评选结果。

个人积分制(淄博新元学校,房文慧)

个人积分制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方式。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用积分制——把一学期以来,某个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合作、实践活动等各方面的成绩累积起来,来使用。比如,比如,学期末三好学生的评比,优秀中学生的评比等,基本上不用评,积分显示了学生的全方位情况,再如五四节评优秀团员,让班主任提名,班主任就从积分前几名的团员中推荐,再由团员们差额投票。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积分是很在乎的。对合作学习等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捆绑使用,小组成员一荣俱荣,扣分都扣,让小组的活动影响到个人。

(四)合作学习的实施

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结构,合作学习一般只是这个结构中的一个环节。

比如,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形成答案——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班内形成共识或产生新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片断,一节课可能有数次,也可能只有一次,甚至一次也没有。

要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师要在认真“备好”学生,钻研教材的前提下,做好如下几点:

(1)选好一个合作的主题

一般来说,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任务无须小组合作学习。那些要求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能够形成“认知冲突”的学习任务适合合作学习。如:

探索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做出某种有价值的预测发现

拓展性的训练题: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思路

比较性的分析题:要求学生对多种答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

多步骤的操作题:设计比较复杂,学生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分工协作

(2)找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基本原则:先思考,后交流;先尝试,再合作

比如:

揭示方法、思路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有争议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复习整理知识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对比交流,小组发表意见,争论,辨析,学生就能够构建出各具特色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遇到难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相关联知识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试卷讲评时

(3)明确活动要求:要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评判标准,大致时间,讨论后汇报交流的方式等。

如:小组讨论,确定本组最佳方案,在班内交流;

再如:小组讨论,在班内汇报讨论结果,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和质疑。

(4)组织学生交流

组内交流的常见形式,如:

①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②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

③两两配对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

④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⑤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

⑥分工合作式:小组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比如《统计》,一人进行操作,一人进行记录,两人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完得到实验数据。

(5)监控学生的行为

巡视教室以倾听并观察小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适时提供学习帮助或在合作遇到重大问题的地方适时介入其中以传授合作技巧。

(6)适时终止学生的讨论

(7)组织班内交流

(8)进行评价与点拨指导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

全面而适时地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评价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谁来评价

◆评价谁

◆评价什么

◆何时评价

◆怎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三个结合,两个侧重”,即

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

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观察视角:

(1)小组合作表现

每个小组的成员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

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中是否相互协作;

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

每个小组活动成员是否遵规守纪,等等。

(2)对集体的过程性评价

小组成员的差异性,

小组分工的合理性,

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

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

(3)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过程性评价

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

执行及完成情况,

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

与同伴互助合作情况,

个人对课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

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

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

【案例】

十堰市柳林小学五年级三班英语学习加分细则

一、前置性作业

单词类:每个会读单词+1分、会读写+2分

句型类:会读句型+2分、会背+3分

其他每项+1分

奖励分:每组组员全部完成每人另外奖励2分。小组+2分

二、课堂发言

积极回答问题,答案正确一次+1分。

不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一次-1分,回答不上来问题一次-1分。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次+1分。

三、课堂展示

单词类展示一次+1分。对话、句型类看书展示一次+2分、不看书一次+3分

全员参与每人奖励1分,同时小组+1分

四、课堂纪律

说话、做小动作一人次—1分,同时小组-1分。

五、书写作业

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一次—1分,小组-1分。

认真书写有“花”每次+2分。小组内成员每人都有花另外奖励组+2分。

备注:每周评选“英语之星”累计3次评选“英语小天才”

2009年4月

(作者:冯松https://www.doczj.com/doc/466669194.html,/space.php?uid=5755&do=blog&id=141402)

【案例】

(选自刘文臣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

评价表一(组内成员自评表)

姓名时间合作活动

小组时间合作活动

评价表四(组间互评表)

很显然,上述评价的实施要考虑到时间和精力成本,设计合理的使用频率。

(六)简洁而非正式的合作学习结构

作为补充,这里介绍一些简洁而非正式的合作学习结构。

思考/同伴交流法:老师提出一个疑问或问题,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与一个同伴交流他们的思想,最后要求其中一些学生与全班交流他们及他们同伴的看法。

思考—同伴—交流法:学生们首先独立思考,之后与一个伙伴交流,接着加入另一个双人组去作为四人一组交流、互动。

把头加在一块:学生被分成三四人一组,在各自小组里给予分配好的数字。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个疑问或问题。接着,学生独自思考,和他们的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说出一个数字(比如3),所有有那个数字(即3)的学生站起来。教师要求其中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答案,其他同学应邀比较他们的答案并且讨论任何不同之处。这一形式对复习活动或在一堂课里继续下一步活动前检查理解度尤其有用。

“围圈”活动:学生围绕小组顺时针前进,轮流分享

“小组采访”活动:每个学生被组内的其他成员采访一两分钟。

五、一个成功案例——于美霞

见另文

六、问题讨论

1.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真正成功的必备要点(林秀玉,台湾私立真理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第一,能产生正向的互赖关系,包括:目标互赖;任务互赖;资源互赖;角色互赖;奖赏互赖。

第二,能由个别绩效或个人责任达成最大的全组绩效。

第三,能提升面对面的互动。

第四,能提高团队工作技能。

第五,能促成小组对学习效率等的反思,包括:能察觉自己的情绪;能找到表达自己情

感和想法的方法与路径;会激励自己持续努力和成长;能自我实践和激发别人活力;等。

2.在使用合作学习中的诸多问题,大都是因为方法问题。

由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庞杂,操作复杂。导致了使用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改进方法而得到解决,比如:

合作小组的组建不合理

合作学习的氛围不浓厚

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

合作学习的深入程度不够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

合作交流与教师的评价不科学

(朱景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扫描和对策探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中旬)

3.不同的声音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王凯2004年在《香港教师中心学报》发表题为《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的文章,提出如下观点:

合作学习与许多教学理论和策略一样有着自身局限。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缓和种族矛盾的工具。

在研究方法上,合作学习研究者只重实验法,而忽视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因而合作学习的研究方法论存在缺陷

基本理论庞杂,模式策略繁琐,显示了合作学习理论的不成熟

条件界定不清,导致了合作学习适用范围不明

合作学习在解决分组、学习进度、小权威、组内冲突、奖励等实践环节矛盾重重,面临挑战。

4.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中强调“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但却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原理、使用方法做阐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有雄厚的竞争实力,也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动机,才会想到合作,才会设法合作,才会真正合作。如教学《早操》一文,如何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自编儿歌?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鼓励学生说:“小作者丁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儿歌的,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经编好了,急于向他人展示;而有的学生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来表

达,就想寻求帮助。学生有了合作的愿望,这时我请学生去找小伙伴说一说、改一改。就连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也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一首首健康且充满童趣的儿歌很快在孩子们的口中诞生。 二、分派合作角色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适当的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不同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在具体的分组中,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组织者”负责分配讨论的任务,“记录员”负责记载问题讨论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合作成果或决定汇报形式(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检查员”负责在讨论过程中督促同学认真进行。这样每个成员在该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再无所事事。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在总复习阶段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期末复习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检测,从而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周宇轩主任的小组合作形式,并交流实施方法。 (二)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做好小组成员的编制工作。 1.每个小组4人,优、中、潜按1:2:1定好A号、B号、C号、D号四个组员。并进行基本合作形式的培训。 2.大组8人。组与组之间竞争、评比。 3.每班制定出一套可操作、行之有效的评价措施。 (三)观摩小组合作实验课,整合语、数、英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周一听徐黎祯数学课。(语文、英语老师参加听课) 周二听张丽霞语文课。(数学、英语老师参加听课) 周三听王玉玺英语课。(语文、数学老师参加听课) (四)结合复习内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案。 提前备课。备课组成员以主备人的集体备课制进行统一备课(同年级同科教师轮流主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方法、习题选择、训练题组、当堂达标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修改后,各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的实际,通过二次备课后方可使用。 三、实施验收

周一:小组成员A、B、C、D编制到位,小组合作的一般形式和基本规则培训到位,并开始在课堂中尝试使用。 周二至周三:每班(或年级组)制定的相配套的评价方法验收。 周四至周五: 1.验收知识梳理及形成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案(重点检查环节设计)。 2.课堂上使用以4-6年级为主导,1-3年级逐步尝试。 3.利用没课的办公时间交流课堂中的有效利用及困惑,并在互助中不断改进。 教导处 2014年5 月25 日 三、具体实施 (一)探究实验阶段 1、构建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研网络,率先在初一、初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各学科中确立学科带头人。 2、实验班级:初一 1 ——10班初二1 —— 8班 3、戈扮小组: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成6~8人为一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分成多个小组。分组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成员实力相当,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也可以采取竞选组长的办法,下设副组长、学科组长、纪律监督员、记录员,全组全员参与,讨论生成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等。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 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1)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 (2)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

设计理念

一、现状评述,抛砖引玉。 二、仿生树叶,生机盎然。 三、意像传承,形神兼备。 四、“形式”之说,合理宜人。 五、风水之“气”微波场论。 六、呼唤“人本”,现身说法。 七、心灵之叶,生命方舟。 (一) 二十世纪,风云激荡,破坏、建设,探索、重挫,交互伴随,犹之易理:“阴阳变易,生生不已”千年更替,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二十世纪,科技猛进,生产发展,社会变革,喜忧参半。 科技进步,实际人类前所未有之梦想,同时伴随自然无可估量之劫难!为此,人们不得不反思,活着为何?何为幸福?古老命题,突出面前,无法回避。人类在现代文明中,每时每刻,生活或可沦为拜金或商业之奴仆,为此,掠夺自然,破坏文脉,惨不忍睹!因此,当我们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之危机时,是不是应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只顾发展,无视破坏,灭绝之虞,决非危言耸听。警钟长鸣,志士仁人,奋起反抗,谋寻良策。蒙尘已久之“天人合一”之思想,重为瞩目,重放异彩!在新世纪里,这不能不说有重大现实意义! 下面,以“亚洲中心”设计理念之探析,虽是挂一漏万,浅陋非常,仅且聊抒己见,权作抛砖之举。 (二)

“亚洲中心”设计方案,几经推敲,现以定音,正在实施。今年仲夏,破土奠基,我已作一文“生动内聚,亦游亦商----谈亚洲中心设计理念”现再作一文,聊为前文之充实。下面,言归正传,再谈“亚洲中心”设计理念。 “亚洲中心”原方案:三块分立,空旷孤立,生硬耗散。虽奇不美,徒具“摩登”,实却无情。不难想象:若横穿开阔空地或走进空间中心,难免不自在,有置身众目睽睽之下的窘迫。新方案:融为一体,呈树叶形,生动内聚,圆弧流畅。化生硬为柔和。布局之谦和,体量之适当,使人们沿空间边缘循着弧形行走或逗留,既可体验到大尺度之空间,又能纵览整个开敞空间,欣赏体验人间万象。获得亲切详尽之感受。这是一些虽经推敲,乍似完美,乏之生命体验、生活感受,而苍白空虚之建筑作品无法比拟的。 (三) 仿生树叶,扁平圆弧。下面以此着力分析。树叶,自然界物种进化中,旷世弥久,生命常青之物,树叶,也是人们生活中平常之物。“亚洲中心”作商贸之中心,主旨内涵:“商贸繁荣,宜人之居。因而把其“生动内聚,亦游亦商”设计成生意盎然之叶状,本喻切合。它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相辅相成,喜闻乐见。首先,古老中国,极重意象,可溯先秦,如《诗歌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此所指即富丽宫殿,挑檐飞椽,似鸟展翮,优美动人。此传统历经传承,独具魅力。中国古代建筑,约定俗成,诉诸意象,如建筑方向、方位等五行四灵观念的表述:“东,青龙,木,青色;南,朱雀,火,青色;西,白虎,金,白色;北,玄武,水,黑色”。由此发之古建筑,多南北向(其实朝南向阳,宜人居之故),南北,多门窗,为“虚空”面,东西多墙,为“坚实”面,东西“木”“金”,物质对象,是“实”是“有”;南北“火”“水”气体流质,是“虚”是“无”,如此也许是中国语言中为何把物质叫“东西”之故吧!“亚洲中心”北高大为靠,东西略低,龙虎环抱,南设入口,外放内收,构之围合空间。叶状造型,或可说是此传统之继承发扬。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重意象基础上,推崇“似而非似,神似为上”。既重“形”,更重“神”,追求“形神兼备”。具体运用“亚洲中心”之设计,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在实用性上,充分考虑功能、材料、结构和规范之要求,非单纯模仿或复制“叶状”,而是大胆创新,以“心形”或“叶脉”来布局建筑内部之路网,这不仅解决了建筑内部存在之无法使用之死角,而且不造成浪费,反提高了建筑使用利用率。同时还使之具有流动感,减轻巨大体量之压力。流畅柔,生动内聚。这不但体现了设计意志,而且还会使用者或观赏者体认。丰富内涵,精湛技艺,使之富于联想:大鹏展翅,宏图大展;星外访客,宛若天降,壮哉,美哉!无尽遐思!如此古老理论,加之建筑诸多深思,建筑师出色地驾驭建筑基本要素,出色的解决建筑本质要求。这可以说是根植人文历史和物质环境,而创造出深刻反映特定生活世界的精心之作。 (四) 接下来谈谈“亚洲中心”如何依据风水“形式”说来处理空间尺度的具体运用问题。“亚洲中心”占地11万㎡,地呈408m×270m,分二部分。前外广场100m×270m,后建筑组群300m×200m。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18万㎡,偌大建筑,设计之难,不言而喻,而设计师深思熟虑,精湛意匠,巧妙处理,神奇宜人,实则称道。“亚洲中心”平面处理,整体似“叶”,北,东,西三块,加之中空广场。东西两翼,每翼均为巨块,二合为一,后60m×60m,呈方形,前120m×80m(中)呈弧形,东西对称,似叶片两侧,扁平弧形,北块呈∩形120m×130m(中),似叶片后托,中空广场倒梯形150m×60m(中)似叶片之中心,整个平面,以“叶形”连为一体,设计师再把巨型平面,通过“心形”路网,切割为诸多小块,每一小块符合风水之“百尺为形”“近以认形”“近相往形”(百尺概折300m)以百尺为近观视距,即看清人的面目表情和细节动作,符合人之心理,富人情味,是宜人限值。整个平面,叶形整体,雄伟壮观,符合

浅谈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浅谈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文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等五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念策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了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视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不甚一致,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综合观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互动观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观。由于合作学习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国内外大量实践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互动观相比,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定位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教学是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教学是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合作学习的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复合活动。 (二)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

党小组会议记录模板

党小组会议记录模板 篇一 会议时间:xx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xx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主题:学习党的章程,讨论党支部相关规章制度草案 主要内容: 一、学习党的章程中总纲及第一章党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二、讨论了党支部制定的“关于在党员工作岗位开展党员责任岗和责任区活动的意见(草案)”,并提出责任区活动要与公司工作相结合的建议。 三、讨论了党组织成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及“党费的及时收缴”办理的事宜。 四、对党小组的活动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大家提议:密切联系群众,多做实事;培养积极分子;建议党小组组长列席支部委员会,方便传达会议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今后党组织小组成员应该继续加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增加对党的认识,提高党性及专业技能。小组会议及组织活动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及医院发展,多为做贡献,工作带头肯干,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 篇二 会议时间:xx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xxx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主题:学习党章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主要内容:一、学习党章 党员——党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二、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一)五大体系 会议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

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六项任务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篇三 会议时间:xx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xx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主题:明确党员发展工作程序 主要内容:发言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党小组工作会议纪要

党小组工作会议纪要 党小组工作会议纪要一时间:20XX年7月14日14:30-17:00 地点: 主持: 出席: 会议议题: 签发: 审核: 记录整理:邓芳7月14日下午,区经信局党支部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讨论。总支部书郭红主持了支部会议,逐条逐句学习了《廉政准则》的52个不准,并联系当前业务形势进行了座谈讨论。本支部共十名党员全部参加了此次学习。 总支部书记郭红认为反腐倡廉并非只是领导干部的事,与我无关。相反,反腐倡廉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并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反腐倡廉的内涵:他认为,腐败实际上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 对个人利益的过度追求。有的党员只从个人利益、小集体的利益着想,而不考虑大集体的利益、公共利益,采取对国家利益的漠视行为,没有大局观,这是不符合反腐倡廉要求的;有的党员虽然洁身自好,没从财、物上贪占,但如果只考虑个人感情,而不从实际出发,这同样也是不符合反腐倡廉要求的。

联系到今年我局的工作,总支部书记深有感触,他认为在我局比较艰难的工作中体现了党员的思想高度和高素质,这些行为也有利于将今后的工作搞上去,实现我局全年的任务目标。 作为新员工第一次参加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的江全娜,认为多多参加党员学习,与党员交流是不可多得的好事。针对反腐倡廉的议题,江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能有好的未来。会上,党员踊跃发言,针砭时弊,表达了对当前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决心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按照新规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为我局工作和建设和谐浈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小组工作会议纪要二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名称: 与会人员: 会议记录: 基本内容: 1、听取李源潮同志在辽宁省创先争优活动调研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并观看相关视频。 此次讲话向我们传达了创先争优的意义和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并且广泛征求意见,力争搞好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员的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要创先争优,作好表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

设计风格与理念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1、自然主义的开端与风格的摇摆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JamesRose)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GarrettEckbo)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如果设计只考虑美观,就是缺乏内在的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而作品最具几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样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图3)。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为戏剧化景观场所规划灵感来源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不仅是优美的城市风景而且更是人们游憩的场所,从而成为城市中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图4)。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设计程序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和功能的进一步强调,走上了与社会现实相同步的道路。 3、生态伦理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看到随着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它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的问答式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缺陷,比如合作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合作没有目的,为合作而合作;不是全员参与,只是“好生”的课堂。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虽然无力扭转这种现状,但也要做必要的尝试。下面我就来简单谈谈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有效途径。在合作中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小组合作形式能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在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老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善待学生,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

成功的愉悦。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对学生不偏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老师要用微笑、目光的交流来流露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我相信:合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学生的这种小组合作是很有好处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校一直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怎样行之有效地利用合作来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组内合作学习,我让学生按:勾生字

党小组会议记录模板

党小组会记录 一、会议时间:20**年**月**日**:00—**:00 二、会议地点:党员活动室 三、参会人员:****、****、****、****、****(要求参会人员本人签字,支部委员应参加党小组活动) (缺席和列席人员也要表明,缺席要说明原因) 四、主持人:**** 五、记录人:**** 六、会议议题:(有什么写什么) 1.组织党员学习。 2.传达党支部决议、决定,讨论贯彻党支部决议、决定的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3.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决定情况。 4.根据党支部统一安排,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民主评议党支部活动。 5.分析职工群众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6.进行党员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意见,进行责任区自评和党小组评价意见,同时完成党小组自评征求意见。 7.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主要讨论本小组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上报工作;入党联系人对发展对象考察工作;入党介绍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工作。

8.评选党内先进,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方面工作。 9.党小组长要进行最后总结,集中大家意见,统一大家思想,提出具体措施和决议,便于党员贯彻执行。 七、会议内容: ****(党小组长):本次会议应到会****人,实际到会****人,符合会议要求,可以开会。本次会议主要****项议题,分别为:****(简要介绍)。 ****(党小组长):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题:由我带领大家学习公司和部门党委、支部所下发的需要进行学习的文件和报告等。(学习相关文件)会后,请各位党员对学习内容进行领会,掌握文件内容。 ****(党小组长):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题:由我向大家传达党支部近期工作安排和决议,布置相关工作任务(主要是党支部决议、决定,讨论贯彻党支部决议、决定的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党小组长):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决定情况。下面由我先汇报。 ****:(逐个汇报) ****(党小组长):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议题: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民主评议党支部工作。此次党支部双评工作要求主要有****,请各位党员在会后对相关工作进行落实。 ****:(有意见做记录) ****(党小组长):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议题:讨论一下近期我们班组的群众工作。

实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3篇

实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3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1 一.提出的背景 我校自20xx年提倡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建立起来。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

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质。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这一课题研究。 三.研究与实验过程: 20xx年12月开始,我校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模式研究》课题。 在课题确定后,经过讨论、选拔确定了课题组领导小组

设计理念

案例简介: 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健康的生活。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剑桥春雨】规划图及相关文件 2、国家及华北地区的相关规范、法规和文件 3、本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要点 主题:和谐、自然、健康 以现代大都市为背景,北方山水园林景观为依托,以水景为主轴,枯山水、点式水景、亲水平台、广场、植物造景为景观节点,以竖向变化丰富的自由起伏、下沉式水体为骨架(因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季在枯水季节,主水景可形成下沉广场,变成人们休憩、娱乐、晨练等绿色健康生活的活动空间,通过生态环保材料的使用与中水的利用,一年四季丰富的植物材料搭配使用,构成一幅和谐、自然、健康的绿色生态社会。 ----以人为本,穿插人的流动空间,增加绿色生态空间的可参与性和活跃性。 ----强调系统设计原理,充分与周边建筑相结合,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发展,做到从资源消耗转到资源节约。 三、设计原则 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参与要求,设有儿童游乐区、广场、休闲区等,使各类居民各得其所。 1、理性与浪漫的结合 ----规则严谨与自由流线型的空间 2、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 行走路线与可聚集逗留的场所 3、使用功能与形式感的结合 ----具体的集散、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纳入强烈的形式感的空间内 4、空间的开阔性与围合感的结合 ----通过地形与种植形式形成不同个性的空间、私密性与公共交流空间 5、人文与自然地结合 ----城市文化与自然美学、以人为本 四、设计细节 “剑桥春雨”的总体结构是以人、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有机融合为主旨结构,通过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控制界面的要素来精心组织,从而形成丰富生动的景观序列。 水景为主要景观轴,也是本小区重要的生态绿化轴,以其优美、闲静的绿色空间景观意象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其中还有一些休闲流线贯穿到各宅前绿地,联系各个景点,所有的景观都处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 ------亲水平台:各异的亲水的木栈台上用绳索贯穿的木质围栏,提供了戏水空间,点缀着乔木与灌木,探水的石缝中伸延着地被植物,清澈见底的浅水中铺满了卵石,大大提升了景观的亲水特色。 1、理性与浪漫的结合 ----规则严谨与自由流线型的空间 2、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 行走路线与可聚集逗留的场所 3、使用功能与形式感的结合 ----具体的集散、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纳入强烈的形式感的空间内 4、空间的开阔性与围合感的结合 ----通过地形与种植形式形成不同个性的空间、私密性与公共交流空间 5、人文与自然地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 赵恩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近两年,学校倡导全体教师构建道德课堂、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一学年来在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究和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周结、月评,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④鼓励组间要能提出问题。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问题促发现,借问题促创新,这正是我们老师设计精妙之处。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考的方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回

答,自我评价,正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很好的反馈。这样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分工。 4.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同学组成,性格各异,能力参差,但我们必须给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因此,在之前的分组准备阶段就应该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拓展教学时空。因此,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虽然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但更需要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从每个同学各自的不同角度来解决共同的问题,在“共同”与“不同”之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

党小组活动记录本

党小组活动记录本 党小组名称 自20 年月起 至20 年月止 六横中心小学党支部 说明 本记录本作为党小组各类活动记录使用,每半年各党小组须将记录本交党支部阅示;每一年须将记录

本送党支部备存 党小组的相关制度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它是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党小组的任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本组党员开展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党支部的决议,确保各项任务完成。主要的任务包括六个方面: 1、组织和指导党员认真执行党支部的决议,努力完成党支部布置的各项任务。党小组不是党的一级组织,而是党支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没有任何决策权,不能脱离党支部自己单独制定对党有约束力的决定、决议,它充当执行者的角色,对于党支部布置的任务,凡是需要党小组实施的,党小组要服从分配,认真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对于有些安排,党小组认为不合适,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应由党小组长及时地向党支部反映、汇报,当得到答复后,方可改变原来的计划。 2、组织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技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是每个党员同志义不容辞的职责。 3、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小组会要定期召开,一般每月一次。小组会的主要内容: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和监督;二、及时布置支部总体工作和阶段工作,制定工作安排、计划,开展创造性活动;三、做好党员评议鉴定、分析和评优工作;四、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五、做好党小组工作的小结。 4、妥善分配党员工作。确定党员责任区,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协助支部做好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收缴党费等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教学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线老师的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二要处理好孩子们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处理好教学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确定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