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第4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总星系

??

?

??

A银河系

??

?

??B太阳系

??

?

??C地月系

??

?

??地球

月球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1)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特殊性——存在生命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影响

??

?

?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

影响天气、气候变化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微点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飞机、待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等。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下图所示)。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微点2天体系统

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才能构成天体系统。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微点3总星系≠宇宙

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

微点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图

微点5特殊天体的运动

(1)金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在金星上看太阳西升东落。

(2)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彗尾背向太阳,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微点6八大行星运动方向——同向性的分析

同向性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不是指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微点7太阳辐射作用形成的能源

微点8有三种特殊能源的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1)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

(2)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

(3)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

微点9太阳辐射有利有害

太阳辐射虽然对地球具有巨大的正面影响,但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如太阳辐射中适量紫外线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而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等。

微点10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发生的大气层不同。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②表现不同。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光线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它释放巨大的能量。

(2)联系:①周期都约为11年;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微点11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注意事项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在白天较强。

(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3)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2017·高考上海卷)“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地貌

C.水文D.气候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A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时间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航天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航天回收场地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4.我国主要航天发射基地

基地有利于发射的条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

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

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

落入大海,造成危害概率低

(2020·天津市河东区模拟)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火箭从海南发射场发射后的夹角为19度,而从西昌发射后的夹角为27度,仅仅在校正夹角上,海南航天发射场与西昌发射场相比,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卫星多运行3年。据此回答1~2题。

1.选择天津制造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协作条件好B.劳动力成本较低

C.铁路运输发达D.土地成本较低

2.与西昌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运输能力B.纬度位置

C.国防安全D.科技力量

解析:第1题,我国长征5号大型运载火箭选择在天津制造是因为天津市制造业发达,科技水平较高,产业协作条件较好,A对。天津市是我国的直辖市,经济相对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B错。长征运载火箭转运到海南是依靠海上运输,不是铁路运输,C错。天津市经济较发达,土地成本较高,D错。故选A。第2题,火箭发射与运输能力关系不大,A错。与四川西昌相比,海南文昌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发射火箭所消耗的能源较少,运载能力更强,B对。从国防安全角度来看,西昌位于西部山区,文昌位于海岛上,战略纵深较小,所以从国防安全上来看,文昌不如西昌更加安全,C错。西昌和文昌的科技水平都不算太高,D错。故选B。

答案:1.A 2.B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高考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A 2.C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

对地球的影响

及主要活动类型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

变化→影响气候

(2)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

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高能带电粒子→

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D.海拔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知,①地冬季日照时数为700 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1 000 h,冬、夏季日照时数差为200~300 h。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200 h、0~100 h、100 h,因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季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3题,图中四地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以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②、③地。但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①地来说,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②地。

答案:1.A 2.C 3.B

(2020·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因

停电而熄灭,一分半钟之后,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美国本土东部地区,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遭遇同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

5.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发生变化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第5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会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D。

答案:4.A

5.D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图1),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图2)。这些图都具备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有很大的相同性,可以借鉴其他等值线的判读技巧。

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

读图名、图例明确图像内容、图像所在地区等信息

读数值大小确定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差值,判断大小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如图1中最大值为74~76,

最小值为42~44,故最大差值为

30~34。图中区域出现最大值的

原因是距海近、水汽充足,多阴

雨天气

读延伸方向

明确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分析原

读疏密程度

根据疏密程度分析变化大小及形

成原因。如图2中成都以西等值

线密集的原因是地势起伏大

读弯曲状况

明确弯曲状况,根据“凸高值低,

凸低值高”判断大小,并分析原

读闭合状况

根据数值大小判断高值、低值中

心;位于两条不相等的等值线间

的闭合等值线,可根据“大于大

的,小于小的”进行判断,并分

析其原因

读分布特征

时间分配:一般从季节差异和昼

夜差异等方面分析。

地区分布:一般是从××地区向

××地区递减(或递增),或××地

区多××地区少

(高考海南卷)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回答(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判读流程】

第一步,读图名、图例。

明确该图为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第二步,读数值大小。

第(1)题,光合有效辐射强,农业生产潜力大。四地中青藏高原PAR值最大,其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PAR值小;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距海远,多晴朗天气,PAR值大。

【尝试解答】(1)D(2)D

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据图回答1~3题。

1.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D.地形

2.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D.地形

3.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凸出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D.地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减,是由于南部纬度低,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北部纬度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小,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台湾省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西部地区少,是由于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大,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少;结合右图可知,甲地海拔低,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海洋,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量少,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故选D。

答案:1.A 2.B 3.D

选择题

(2020·浙江选考模拟)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1.3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2.5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据此回答1~2题。

1.开普勒-90星系()

A.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B.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

C.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

D.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

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表层温度高B.昼夜温差大

C.大气厚度薄D.星球密度小

解析:第1题,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而该星系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说明该

星系位于银河系内。该星系以一颗恒星为中心,其他行星绕其旋转,类似于太阳系,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开普勒-90i距离恒星近,表层温度高,不利于生命存在;由材料可知,该星球密度比地球大,大气层状况无法确定,昼夜温差也无法确定。故选A。

答案:1.D 2.A

北京时间2018年3月17日15时,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绕地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据此回答3~4题。

3.人类发射的太空探测器可以到达木星附近,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脱离()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4.在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地区,有时会发生高频无线电通信几乎全部中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臭氧层空洞扩大使红外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扰动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引潮力加强

解析:第3题,人造天体能到达木星附近,说明还在太阳系里,也就是探测器还未能脱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太空探测器能到达木星附近,说明天体能够脱离地月系,D正确。第4题,臭氧层空洞扩大会使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增强,不是红外辐射;但对无线电通信没有影响,A错误。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地区,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太阳黑子活动不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C错误。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受太阳活动影响,与引潮力无关,D错误。

答案:3.D 4.B

(2020·江苏省七市调研)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据此回答5~6题。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赤道半径

(km)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质量(地

球为1)

体积(地

球为1)

赤道面与

公转轨道

面的夹角

球1.496 6 378 1年

23时56

分4秒

1 1 23°26′

星2.279 3 395 1.9年

24时37

0.11 0.15 23°59′

()

A.无大气层B.表面光照太强

C.无液态水D.表面温度太高

6.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B.火山活动

C.太阳辐射D.臭氧层空洞

解析:第5题,据科学家探索研究,火星有稀薄大气层,A错。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光照太强描述不对,B错。据科学家研究,火星上无液态水存在,因此不会有“蘑菇”,C正确。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应该比地球低,D错。第6题,太阳活动释放出的强烈射电或者带电粒子会干扰信号传输,A正确。火山活动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不会干扰宇宙空间信号的传输,B错。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热量,不会干扰信号传播,C错。臭氧层空洞指臭氧层变薄的现象,不会干扰信号传播,D错。

答案:5.C 6.A

(2020·成都一诊)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8.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规律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9.曲线③表示的城市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

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

解析:第7题,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降水多、阴天多,海拔低,太阳辐射强度整体较小。故选D。第8题,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大,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小。由图可知,曲线①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小,而其他三地都是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因此曲线①的太阳辐射年变化规律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故选A。第9题,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全年太阳辐射强度整体较高,应为②;由第7题分析可知,成都应为④;北京夏季降水多,太阳辐射少,应为①;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太阳辐射强度不大,应为③,7、8月份,我国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地区,上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故选B。

答案:7.D8.A9.B

2019年春节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 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

11.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第10题,中止地球自转受影响的是地球本身,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现象,不自转虽仍然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是昼夜交替周期很长,面对太阳一侧温度较高,背对一侧则比较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变大。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停止自转无关,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太阳光照依然较稳定。因此正确答案选B。第11题,地球虽然弹射出太阳系,然后又经历2 500年的星际流浪,依然位于银河系之内,但是在太阳系之外。正确答案选D。

答案:10.B11.D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据此回答12~14题。

12.“超级地球”应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13.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是因为它具有()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交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中的自转周期

1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这三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A、B 选项错误;“超级地球”距离地球仅22光年,没有超出银河系,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第13题,“超级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超级地球”的大气层。“超级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大气,A选项正确。故选A。第14题,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利于液态水的存在,适宜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①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其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不符合题意;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③不符合题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接受的太阳光热适量,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形成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及地下水,而海洋又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摇篮,④正确。故选A。

答案:12.C13.A14.A

(2020·咸阳联考)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据此回答15~16题。

15.图中便于游客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16.“极光之都”费尔班克斯(64°50′N,147°43′W)最适宜观测极光的月份是() A.3月B.6月

C.9月D.12月

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信息,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图中甲、乙位于极光区,甲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利于游客观测极光,乙地位于拉布拉多高原,便于游客观测极光,故B正确,A错误;丙、丁两地不在极光区,观测不到极光,故C、D错误。第16题,费尔班克斯位于64°50′N,可以观测极光的时间是在极夜期间,北极圈附近能出现极夜的时间是12月,所以最适宜观测极光的月份是12月。故选D。

答案:15.B16.D

(2020·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下图中的S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S、Y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读图回答17~18题。

17.Y天体是()

A.恒星B.星云

C.行星D.卫星

18.关于S天体,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表层平均温度低的原因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B.冰盖下面有海洋是因为其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

C.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的进化发展提供条件

D.木星为其表层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提供能量

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Y天体绕着木星旋转,应该是木星的卫星。D符合题意。第18题,由材料可知,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自转周期长,S天体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其表面气温较低,A不符合题意。S天体的表面温度较低,有冰盖减少了水汽蒸发,是冰盖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与其自转、公转周期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液态水是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进化发展提供条件,C符合题意。木星是行星,不会为S天体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答案:17.D18.C

(2020·安庆模拟)“嫦娥四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10:26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如下图)。之后,月球首颗植物培育成功,一颗棉籽在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密闭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发芽了,但相隔不久又枯萎凋零。网友说,这都是月亮惹的“祸”。据此回答19~20题。

19.“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

A.艾特肯盆地烈日当空B.月球背面已夜幕降临

C.甘肃酒泉正日落西山D.美国纽约露出了晨曦

20.“嫦娥四号”棉花嫩芽死亡,网友所说的“祸”是指月球表面的()

A.高真空B.低重力

C.强辐射D.高温度

解析:第19题,“嫦娥四号”着陆月球时,月球背面是月昼,且月球车的影子较短,加上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近乎真空,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说明此时艾特肯盆地烈日当空,A对;根据时间推算,酒泉经度在100°E,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20分钟,此时甘肃酒泉已日出;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此时纽约已夜幕降临。第20题,棉籽在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密闭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没有直接暴露在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环境下,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时间达半个月,月昼温度高,月夜温度低,昼夜温差超过300 ℃,“嫦娥四号”棉花嫩芽受其影响而枯萎凋零。故选D。

答案:19.A20.D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台湾省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读小题,并根据你所掌握有关台湾省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台湾岛年太阳辐射量(单位:4185J/cm2)和某月气温(单位:℃)的分别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等类型,是由于() A.台湾岛从北向南兼跨北温带和热带B.台湾岛气候类型多样 C.台湾山脉地处低纬且海拔较高D.台湾岛地形复杂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海拔B.阴晴状况C.电网供电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长沙B.重庆C.拉萨D.海口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列小题。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7.下图反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性是() A.共面性、近圆性B.共面性、同向性 C.同向性、近圆性D.近圆性、周期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A B.B C.C D.D 9.看上题中的D图,组成该山体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A.地表B.地壳C.上地幔D.下地幔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 :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 :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 :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 :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 :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生1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生 2 :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这三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把什么跟什么作比较(把茫茫宇宙和地球)我们来看一下地球在宇宙中有多大(出示四幅图)这里有四句话,地球跟星星相比,地球大不大(大)地球跟土星、木星比,地球小,地球跟太阳相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 1.1《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图1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河外星系 解析:考核正确认识天体系统的级别,答案选C 2.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A 3.下列天体系统中,最低的一级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解析: 考核天体系统级别的高低,答案选B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回答第4、5题。 4.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 A.到达河外星系B.始终在地月系 C.到达银河系D.始终在太阳系 5.火星与地球() 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 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 解析:利用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案例,对太阳系的范围进行考察,并考核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如何进行分类。答案第四题选D; 答案第五题选C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5~6题。(2010春季) 5.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 C.三 个D.四个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考核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的方面.答案第5题选B; 答案第6题选D 7.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解析:考核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答案选B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据下表回答第8题。 )A.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解析:考核学生阅读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资料,火星与地球的结构特征中相近的是距太阳的远近、表面平均温度和自转周期,答案选A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习题1-1宇宙中的地球 含答案 精品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2016年11月14日,本世纪最大的“超级月亮”出现在天空,此时月亮看上去比平时大14%,能正确反映该日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图是 A. B. C. D. 2. 下图所示行星中,与地球的物理特征近似的一组是 A.f、g、h B.d、e、f C.a、b、d D.b、e、f 3.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能观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4. 下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月系 B.②—银河系 C.③—太阳系 D.④—银河系 5. 美国航天局发现40光年外的“太阳系”里,7颗类地行星中3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推测其存在生命迹象的依据可能是 A.体积质量大,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B.平均密度大,有较大引力 C.距离“太阳”适中,有适宜温度 D.自转周期长,公转周期长 6. 下面是“天体系统示意图”,判断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天体系统共有4级 B.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 C.我国发射的“神六”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D.图示天体系统是我们目前能够观测的宇宙部分 7. 2016年10月27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前两天还在景海鹏指尖翩翩起舞的蚕宝宝,

已经开始抽丝结茧了。在航天员的精心呵护下,包裹在蚕丝里的蚕宝宝就像甜睡的婴儿一样,享受这一段神奇的太空之旅。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的环境特征是 ①强辐射②微重力③有空气④超低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发生日偏食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D. 9.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顺利与“天宫二号”对接。在空中运行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属于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②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③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与太阳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下列11-12题。 11.“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D.卫星 1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恒星 B.地球 C.行星 D.卫星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评经典题】【例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讲评:此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引发地球磁暴;对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引起地表平均气温上升。答案:B 【例2】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①地球磁场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使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d.导致高纬度地区多出现“极光” 讲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与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关系。地球磁场能使粒子流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粒子流向高纬度地区集中,多出现“极光”。正是由于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具有足够的引力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引住。如果地球质量和体积太小,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地球上将不存在大气层。地球与太阳距离适当,所以地球有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其伤害。答案:①-d ②-a ③-c ④-b 【自主打基础】一、选择题 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 2.不包括地球的大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3.地球成为太阳系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太阳公转运动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4.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蓝巨星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体积太小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约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 “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 B.④⑤ C.③⑦ D.①④ 6.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 A.共面性 B.同向性 C.近圆性 D.同质性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一级 B.两级 C.三级 D.四级 8.“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9.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及人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放出的能量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唯一动力 B.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存储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D.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每课同步测试题汇编(含四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测试题 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8年5月21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四号”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 A.卫星 B.行星 C.小行星 D.矮行星 2.工作中的通信卫星“鹊桥”属于( ) A.彗星 B.流星体 C.行星 D.人造天体 2017年10月4日中秋夜20点左右,一道火光划过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千米处的德钦县上空,后经证实,这是一枚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据此完成3、4题。 3.自太空坠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属于( ) A.巨行星 B.星云 C.恒星 D.小行星 4.在下列天体中,“火流星”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金星 B.月球 C.火星 D.土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18年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5、6题。 5.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结构、运动特征具有( ) A.特殊性 B.唯一性 C.差异性 D.普通性 6.地球平均气温为15 ℃左右,与此相关的是,地球( ) ①距日远近适中②自转周期较短 ③大气层厚度适宜④地表为岩石

⑤有卫星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19年2月19日,年度“最大最圆月”现身夜空,与“元宵月”上演“巧遇”好戏。我国民众可欣赏到一轮皎洁明亮的“超级元宵月”。据此完成7、8题。 7.月球所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8.“超级元宵月”出现的日期是( ) A.农历正月初一 B.公历1月1日 C.农历正月十五D公历1月15日 下表为某四个行星基本数据表。读表回答9、10题。 注:卫星数据资料截至2013年。 9.表中甲、乙、丙、丁四个行星中,最可能为火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相比( ) 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2019高考地理练习1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doc

夯基提能卷 1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 夯基提能卷①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9 ·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调研] 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呈一直线排列。这时,通信卫 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发出的较强的电磁波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信号,产生日凌现象。如图为卫星日凌示意图。据此完成1~2 题。 1.地面接收站受到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一天中 的() A.日出前后 B .日落前后 C.中午前后 D .午夜前后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日凌现象出现时,太阳发出的强大的电磁辐射会对卫星下 行信号造成强烈的干扰,中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故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现 象。 2.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C.指南针失灵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 D 解析:太阳活动强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 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 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极光现象;太阳东 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故选D。 [2019 ·江苏兴化三校联考] 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 4 题。 3.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表形态 B .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 .土壤性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图中光伏农业通过太阳能发电获得能源,因此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四个选项中只有天气状况可以影响光照条件, C 正确。 4.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前引言: 自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 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 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上课时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投入到课 堂学习,并动脑子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公开课教案】:1 浩瀚的宇宙【公开课教案】

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 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 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

"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 三、恒星也在运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及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习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星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2、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轮廓模糊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热。在太阳系几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探测火星将有利于寻找地球之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据此回答3--4题: 3、火星探测器所在天体系统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据此回答下列5——7题: 5、“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属于类地行星的是哪几颗 A、水星、火星、木星 B、水星、金星、火星 C、金星、木星、土星 D、金星、火星、土星 6、“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温度最高的是哪一颗 A、木星 B、水星 C、金星D火星 7、“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哪一颗 A、水星 B、木星 C、金星D火星 8、下列条件中与地球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大气层 C、太阳日 D、恒星年 9、目前人类已经到达的天体是: A 、火星B、月球C、太阳D、金星 10、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 2. 3. 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 1. 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 生 (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 板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 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P12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师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②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24焦/ 阅读P 13 板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 生“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 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生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 生2: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 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篇一: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 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 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 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 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 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 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同步测试题解析版-2019年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利用罗盘辨别方向的主要步骤是( ) A.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B.保持仪器水平照准读数 C.读数保持仪器水平照准 D.保持仪器水平读数照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利用罗盘定向的步骤。正确使用罗盘的方法是先将刻度0指向目标,然后将仪器呈水平状态,最后通过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确定目标物相对于观察者的方位。 答案: A 2. 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B.冰岛有“无烟之国”的美称 C.夏季午后的暴雨 D.水向低处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为地球提供能源的具体表现形式,A、B两项均为地球内能的表现,D项是重力能作用的结果。夏季午后暴雨属于对流雨,高温是对流强烈的原因,此项与太阳辐射有关。 答案: C 3.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利用手表和太阳辨别方向时( ) A.正午12时之前,指向太阳的时针顺时针方向与12时刻度线之间的角平分线是南方 B.正午12时之前,指向太阳的时针顺时针方向与12时刻度线之间的角平分线是北方 C.正午12时之后,指向太阳的时针逆时针方向与12时刻度线之间的角平分线是南方 D.正午12时之前,指向太阳的时针逆时针方向与12时刻度线之间的角平分线是北方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利用手表定向的方法。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指向太阳的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的角平分线均为南方。 答案: A 4. 2019年10月6~10日,地球穿越天龙座流星群的轨道。我国乃至北半球各地都可用肉眼观测到少见的天龙座流星雨,各地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日落后

40分钟到深夜24时,而天龙座流星雨极盛期出现在北京时间10月8日23时前后。材料中所述地理事象属于天体的是( ) A.天龙座 B.流星体 C.流星雨 D.陨星 解析:天龙座是星座;流星雨属于流星现象;陨星已经落到地面,成为地球的一部分,它们都不是天体。 答案: B 5. 在点M(0°,0°)正西方向的是( ) A.0°,30°E B.90°S,30°E C.10°N,0° D.0°,40°W 解析:在同一个经纬网上,沿经线方向是南北,沿纬线方向是东西,点M(0°,0°)正西方向的点一定是与M在同一条纬线上,即在赤道上,并在M以西。 答案: D 6.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北斗七星属于小熊星座 B.图中北极星属于大熊星座中一颗亮星 C.图中天璇到北极星的距离是天璇到天枢距离的5倍 D.北极星不随季节而移动 解析:根据大熊星座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北极星。北斗七星也叫勺子星,属于大熊星座,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从天璇到北极星的距离是天璇到天枢距离的6倍;由于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北极星不随季节而移动,也就可以很好地指示北方。 答案: D 7. 如下图,观测者在济南(36.6°N,117°E)观测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α角度可能是与当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B.图中α角度可能等于当地的经度数 C.图中甲在乙的正南方向 D.图中甲和乙可能在同一条经线上 解析:从图中看出,北极星的高度α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数,即济南的地理纬度数36.6°,而济南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53.4°,所以A、B两项均错;我们观测北极星是在我们的正北方向,也就是在同一条经线上,并且甲在乙的正北。 答案: D 8. 关于用罗盘辨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