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梨状肌综合征注射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注射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注射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解剖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

出入梨状肌下孔的结构:1.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发自骶丛,是全身最大的神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稍内侧降至股后区。2.股后皮神经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发自骶丛,于臀大肌的掩盖下降至大腿后面。3.臀下动、静脉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vein发自髂内动脉,供应臀下部及股后上部的结构。臀下静脉与臀下动脉伴行,由梨状肌下孔穿入盆腔,汇入髂内静脉。4.臀下神经 inferior gluteal nerve发自骶丛,支配臀大肌。5.闭孔内肌神经 nerve to internal obturator 发自骶丛,出盆后,支配闭孔内肌。6.阴部内动、静脉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and vein发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后绕过坐骨棘后面,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分支供应会阴部及外生殖器。阴部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入盆后汇入髂内静脉。7.阴部神经pudendal nerve发自骶丛,出盆后,与阴部内动、静脉伴行,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肌肉和皮肤。

梨状肌的体表投影

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连线上连线距髂后上棘50px处作一标点,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

病因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患者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但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往产生坐骨神经慢性损伤。

临床表现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射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严重时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时因腹压增加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这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治疗

非手术方法:包括手法、局部注射、肌注、理疗、中草药、针灸等。

肌肉松解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术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50px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可明显缓解疼痛。

注射治疗适应症

1. 假性根性疼痛症状源于坐骨神经痛。患者常主诉夜间平躺后一侧髋关节疼痛。

2. 股骨大转子的肌腱病变。

3.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伴随治疗。

操作

1. 通过大转子进行定位,在其顶端距其50px处,沿其后缘垂直进针直至触及骨质。随后将针回退1-2mm,在此处注射1ml局麻药。

2. 位于股骨大转子与骶髂关节之间的中心,可找到梨状肌的疼痛触发点。

风险

1. 若进针深度过深,有可能麻醉坐骨神经;因此,若进针时出现放射痛或一过性疼痛必须退针。

关联疗法

1. 骶髂关节功能紊乱时,可采用手法治疗。

2. 伸展梨状肌相关的理疗方法,包括静力收缩后放松肌肉和患者自主发出收缩和舒张的指令。实施这项放松技术时,观察患者腿长度的区别。

每周重复3次,治疗至6周

早读图文详解梨状肌综合征MR表现及诊治技巧,值得推荐!

早读图文详解梨状肌综合征MR表现及诊治技巧,值得推荐!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的坐骨神经痛(sciatica),在临床中常被忽视或误诊,可“伪装”为其他常见的躯体功能障碍,比如椎间盘炎、腰神经根病、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使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变得复杂。据估计,至少6%被诊断为患有腰痛的患者实际上患有本病。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其MR表现及诊治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先来看个病例: 基本信息:患者女,70岁, 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个月。 专科检查:脊柱无压痛,无放射痛,左臀部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左4字征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左50度阳性,加强阴性;右80°阴性。 上述临床及影像表现,是否能提示梨状肌综合征可能? 梨状肌综合征基本概述 (一)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亦称梨状肌损伤、梨状孔狭窄综合征或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系指因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等因素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本病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二)解剖 梨状肌起自小骨盆的内面,始于S2-4椎的前面,通过坐骨大孔出骨盆进入臀部,处于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以狭细的肌腱止于股骨大粗隆尖,开如梨状。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隔为两部分,即梨状肌上、下二孔。梨状肌主要作用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腿的外展、外旋。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

1)梨状肌解剖及其与坐骨神经的关系

2)梨状肌肌肉解剖及其与股骨后皮神经的关系

梨状肌综合征注射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注射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解剖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 出入梨状肌下孔的结构:1.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发自骶丛,是全身最大的神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稍内侧降至股后区。2.股后皮神经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发自骶丛,于臀大肌的掩盖下降至大腿后面。3.臀下动、静脉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vein发自髂内动脉,供应臀下部及股后上部的结构。臀下静脉与臀下动脉伴行,由梨状肌下孔穿入盆腔,汇入髂内静脉。4.臀下神经 inferior gluteal nerve发自骶丛,支配臀大肌。5.闭孔内肌神经 nerve to internal obturator 发自骶丛,出盆后,支配闭孔内肌。6.阴部内动、静脉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and vein发自髂内动脉,出梨状肌下孔后绕过坐骨棘后面,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分支供应会阴部及外生殖器。阴部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入盆后汇入髂内静脉。7.阴部神经pudendal nerve发自骶丛,出盆后,与阴部内动、静脉伴行,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肌肉和皮肤。 梨状肌的体表投影 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连线上连线距髂后上棘50px处作一标点,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

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综合症 这半个月以来,小美总是感觉到臀部的右侧十分疼痛,同时小腿的后面、侧面也出现了疼痛感。联想到自己之前从椅子上摔下来的经历,小美以为自己只是摔伤而已,过几天就会恢复,因此并未过多在意。 但是这种疼痛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小美在做出抬腿走路的动作时都会感觉到疼痛,甚至咳嗽一下也会感觉到疼痛,而且这种疼痛感似乎可以“移动”:从臀部迅速地移动到小腿,如此“酸爽”的感觉令小美不堪其扰。无奈之下她只好在同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 在门诊挂号之后,小美做了一次腰部磁共振,但检查结果却显示她的腰椎并未出现异常。 小美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骨骼出现了问题,她转而来到骨科进行会诊。医生在简单询问了小美的病情之后,对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很快,医生便确定小美患上了梨状肌综合征。 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梨状肌,更别说梨状肌综合征。那么究竟什么是梨状肌?它在人体中是什么位置?梨状肌综合征是什么疾病?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地讲述。

一、梨状肌在人体什么部位?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 在人的臀部肌肉中,有一块体积较小的肌肉,这块肌肉并不起眼。它位于臀区中间较深的位置,和臀中肌共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这块不起眼的肌肉就是梨状肌。 解剖结果显示,梨状肌在人的小骨盆后壁附近,呈三角形。梨状肌的起点在第2-5骶椎前侧面的位置,肌纤维向外部集中,经坐骨大孔出小骨盆,终点位于股骨大转子顶端。 讲完梨状肌,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上下孔受到外伤、劳损、感染等梨状肌相关疾病导致的神经肌肉病变。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性、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 在临床医学中,可通过常见的两种试验方式对梨状肌综合征进行初步的检测和诊断。这两种试验方式就是直腿抬高试验和梨状肌紧张试验。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属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与臀中肌处于同一平面。 借三个肌齿起于骶骨前面,肌齿附于骶前孔之间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沟上,也起于髂骨臀面近髂后下棘处,及邻近的骶髂关节囊,有时还起于骶结节韧带的盆面。 肌肉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并大体填满该孔,此处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结构的重要提及点。梨状肌借圆腱止于大转子上缘内侧边。 梨状肌

梨状肌变异 A、梨状肌正常,53.6%; B、梨状肌与上孖肌和闭孔内肌融合,29.5%; C、梨状肌与闭孔内肌和臀中肌融合,13.4%; D、梨状肌与臀中肌融合,3.6%。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后,其总干和终支延伸在整个下肢背侧。 坐骨神经变异(下图) a、未分裂的坐骨神经(SN)走行在梨状肌(P)下方(正常); b、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下方; c、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上下; d、未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 e、分裂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及上方; f、未分裂的坐骨神经走行在梨状肌上方。

模式图

梨状肌综合征 (1)概述 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梨状肌部位受到压迫引起的下肢疼痛、感觉麻木和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的神经卡压性疾病。 (2)诊断 臀腿酸胀、疼痛、麻木的症状; 梨状肌投影区可触及条索状或块状物; 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 但直腿抬高60°以上疼痛减轻; X 线、CT 检查或MRI 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3)检查 臀部触诊 急性损伤触诊时可有臀部肌紧张或痉挛,局部肿张;慢性期可有肌萎缩,或有轻度弥漫肿胀,梨状肌投影区可有明显深压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肢或会阴部,局部有时还会触及弥慢性钝厚或痛性条索。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单患者出现离撞击综合症的时候,患者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疼痛部位主要出现在患者的臀部,并且还会放射至患 者的下肢部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行走功能受到影响,而在对患者的疾病 进行诊断时,由于这种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 诊的情况,对于患者的机体功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建议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诊断,明确患者存在的异状肌综合症症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到底什么是梨状肌综合症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时候出现腰背部和疼痛的不适感,很多 人在发生了这样的症状以后,都感觉这种症状可能是颈椎或者腰椎的问题,殊不 知这种病情表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梨状肌综合症所导致的,医务人员在对 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也容易受到非典型症状的干扰,导致患者的诊断工作受 到影响。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时,我们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梨状肌,而梨 状肌又是怎么出现综合症的?又会对我们的腰背和臀部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梨状肌的具体解剖结构。梨状肌是分布于小骨盆内面,经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的一块肌肉。由于这种肌肉的形状很像 一个鸭梨,所以被称为是梨状肌。而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或者粘连的症 状时,空间会逐渐变窄,梨状肌也会对其中的神经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 还会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疾病就被称为视力撞击损伤综合症。当患者出现 这种疾病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简单,一般以臀部疼痛为主。并且还会向患者 的下肢产生放射,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患者一般情况下来说都需 要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很多患者都会感觉到自己在发病后的疼痛位置较深,通过按摩或者轻轻捶打并不能够改善症状。严重时患者的臀部还有可能出现刀割 样或者灼烧样的疼痛患者的正常腿部屈膝功能会受到极大的损伤,有部分患者症 状如果较为严重,还有可能出现小腿外侧麻木以及会阴部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在

封闭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操作及护理

封闭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操作及护理 梁启玲 【摘要】@@ 梨状肌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病,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后,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臀腿痛的一种疾病.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梨状肌的损伤而致急性或慢性坐骨神经痛者比较多见[1].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0(024)028 【总页数】2页(P2587-2588) 【作者】梁启玲 【作者单位】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骨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梨状肌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病,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后,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臀腿痛的一种疾病。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梨状肌的损伤而致急性或慢性坐骨神经痛者比较多见[1]。局部封闭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57例,效果良好。现把相关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骨科门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257例,均符合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内疼痛阳性)。其中

女132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43岁,男125例,年龄26岁~69岁,平均41岁。发病部位单侧 243例,双侧 14例,病程 1个月~18个月。 1.2 治疗方法病人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首先进行梨状肌体表 定位,一般以股骨大转子尖(A点)至髂后上棘与尾尖连线中点上方1.8 cm处(B点), 下方1.5 cm(C点)即ABC三点连线区为梨状肌体表投影,注射点为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操作前在注射点做好标记,常规严格消毒,范围要求超5 cm以上,遵医嘱用一次性10 cm无菌注射器吸取1%利多卡 因注射液5 m L和醋酸曲安奈德1 mL混悬液,用9号6 cm无菌长针头从注射点 垂直进针,穿过梨状肌后有落空感,注入2/5药液,将针拔至皮下,对准大转子和髂后 上棘方向分别注入剩余药液,注射完毕后用创可贴封闭针口,以防感染。局部封闭注 射每周1次,2次或3次为1疗程。手法步骤:①按揉法,病人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 在患侧臀部找到压痛点,慢性病人多能摸到沿梨状肌分布的索条状硬物,术者以掌根 部着力于压痛点,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每次3 min~5 min。②弹拨法,双拇指触压摸准梨状肌,做方向垂直于该肌,由浅入深加大 力度上下拨动索条状组织10次~20次,弹拨要有力、深达、准确而持续。对肥胖 病人,可以尺骨鹰嘴部分,按揉结合进行施术。③推压法,沿梨状肌起点至止点顺肌纤维方向反复做推揉顺经手法,以理顺经络。然后点压并按揉痛点,并依次点压按揉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揉按穴位可激发经气,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激发经气 的运行,从而起到疏通经络作用。 1.3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病人非常满意;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明显改善,虽有下肢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工作劳累后,仍有不适感;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结果本组病例治疗1个~2个疗程后,痊愈 169例,好转7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 95.3%。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查要点和治疗方法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 检查要点和治疗方法 腰痛是指下背、腰骶部及臀部的疼痛,是门诊患者常见的症状。下腰痛只是一种症状,亦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 急性腰扭伤 多发于青壮年。常发生于腰部突发性的活动以后,如弯腰提重物时姿势不正确、重心离躯干过远;几个人抬重物动作不协调或一人突然失足;腰部活动范围过大造成腰部软组织过度牵拉或撕裂等。 腰扭伤主要累及肌肉及韧带,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痛,不能做任何动作,腰部有撕裂或折断感,受伤次日往往疼痛更重。检查发现腰肌痉挛呈板样强直,患者不愿做任何动作,压痛点大多在骶棘肌处,但较广泛而模糊,直腿抬高试验大多阴性。治疗以休息为主,平卧硬板床,配合以消炎止痛药物,压痛点可用局部痛点注射等,但往往需数天才能减轻。好转后在腰围外固定下离床活动,逐步开始腰背肌锻炼。在急性期不宜做理疗和推拿等治疗。 腰肌劳损 患者常无外伤史,一般认为是经常发生的轻微性损伤逐渐积累所致,也有少数患者是起源于急性腰扭伤。长期的弯腰工作,工作时姿势不正常或处于特殊体位,做费力的工作,往往会引起腰痛。 其特点是症状轻,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疼痛性质常为隐痛、钝痛或腰无力。检查时常可有较明显的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嵴后部或骶骨后面,有时有多处压痛点。治疗以理疗、推拿为主,压痛

点可做局部注射,并进行腰背肌锻炼。对于某些患者如能纠正工作时的不良姿势,可能更为有效。 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是指附着在胸、腰、骶椎棘突上的韧带(在颈部则称项韧带)。在脊柱屈曲时,棘上韧带处于最外层,最容易被暴力所伤,使部分韧带纤维撕裂或自棘突上被轻微掀起。久之即发生剥离及断裂,局部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到后期可见小血管壁增厚、神经纤维变性甚至钙盐沉着。 棘上韧带损伤好发于胸5~8及腰2~4等,压痛点往往极为明显和固定于棘突之上,而其他部位无压痛。病变棘突可能因韧带有炎症而稍肿,较其他棘突略为隆起。疼痛于弯腰时加重,伸展时减轻。 治疗以局部痛点注射疗效较佳,再配合前述的治疗方法。在个别患者,各种疗法无效时,可以做棘突切除,但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要受影响,故不宜轻易采用。 棘间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是棘突之间的韧带,在棘上韧带的深面,其作用为防止脊柱过屈。由于腰部活动时棘间韧带各层纤维互相摩擦及耗损,日久易引起退变,再加上外伤,亦可发生断裂。临床表现为腰痛及棘突间的压痛。但有人认为此病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存,此时症状就比较复杂。一般依据棘突间的压痛就可以作出诊断,也有人建议作棘间韧带造影,但较难推广。治疗亦以局部注射为主,如完全撕裂者可做韧带切除及局部脊柱融合术。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3腰椎位于5个腰椎的中心,活动度较大,其两侧横突往往亦较粗较长。 横突上有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起点,并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凡是使梨状肌急剧不协调收缩的动作;被动或主动的突然牵拉;肌组织原有病变者或功能较弱者,又遇到不适外力等均可使梨状肌肌膜破裂而致本病。以及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梨状肌营养障碍,局部炎症,或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使梨状肌弥漫性肿胀而致本病。其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直腿抬高600前疼痛加剧,严重者,臀部呈现“刀割样”“烧灼样”疼痛,走路跛形。笔者临床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推拿理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诊断标准 1.1 有外伤史或受凉史,局部压痛明显或伴有向大腿放射性疼痛。 1.2 直腿抬高试验600前疼痛明显加剧,内收髋试验阳性。 1.3 走路跛行,或自觉患肢有变短感。 1.4 X线显示无关节异常。临床上具备上述第一及第二项者,诊断即能成立,若再出现第三项,诊断即可明确。 2 治疗方法 首先运用推拿理筋手法进行局部肌肉缓解、理顺,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 2.1 推拿理筋 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医者立于其背侧,先用揉、滚等手法进行局部放松。然后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于梨状肌肌腹上端,一边小幅度轻揉一边慢慢向下滑动以顺理肌纤维,重复3—5遍。再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进行深压弹拨,重复施术3—5遍。最后掌揉、推臀部及下肢,放松肌肉,为针刺治疗做准备。 2.2 针刺治疗 选穴:阿是穴(患侧),环跳(健侧)。治疗方法:病人俯卧位,

阿是穴采用“合谷刺”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2.5—3寸毫针,于梨状肌上压痛最明显处进针,中等刺激量行针,使患者局部产生强烈的酸胀感,能放射至会阴部更好。然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分别以450左右的角度顺梨状肌的走向向两端深刺,使针感向尾骶部及下肢传导。环跳穴局部常规消毒,取4—4.5寸毫针直刺,提插手法行针强刺激,使针感在局部弥散并向下肢传导,以传至足跟为妙,但也不必强求。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 典型病例 张×,男,22岁,学生。于一月前参加体育训练进行负重蛙跳时,突然出现右侧臀部剧烈疼痛,未经医院正规诊疗,自行贴敷伤湿止痛膏,效果不明显。又于昨日夜间受凉,晨起后感觉疼痛加重,遂前来就诊。患者自述感觉患肢有变短感,走路跛行。右侧臀部疼痛伴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散性疼痛。检查:梨状肌部位有压痛和放射痛,局部有条索样隆起,至退抬高试验60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0后疼痛反而减轻,内收髋试验(+)。X线检查腰椎关节、骨盆关节均无异常。诊为梨状肌综合征。遂采用上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5d后症状明显缓解,1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活动无碍。又巩固治疗1个疗程,临床痊愈。 4 体会 根据以痛为枢的原则选取局部压痛点—阿是穴。梨状肌综合征,属肌痹症。脾主肌肉,而“合 谷刺”正是《内经》五脏刺中的脾刺,《灵枢·官针篇》:“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针刺健侧环跳穴,主要是根据“巨刺”的理论,即“左之右,右之左。”《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

针刀加臭氧局部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2例

针刀加臭氧局部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2例 梨状肌综合征通常采用按摩、针灸、理疗、封闭、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小针刀联合臭氧局部注射治疗本病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组病例92例,无明显心、肝、肺、肾疾病。男35例,女57例,年龄39~67岁,平均43.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3.7个月。有臀部外伤史者51例。临床表现为臀部疼痛或酸胀感,梨状肌部位疼痛明显。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小腿外侧麻木。咳嗽、打喷嚏时无放射痛。走路呈外旋跛行。体检均有梨状肌部位明显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其中75例可扪及肥厚的梨状肌轮廓。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直腿抬高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1]。CT或MRI检查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心电图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正常,血沉、抗”O”正常或偏高。发病后经按摩、理疗、封闭等治疗效果不佳而来就诊。 1.2方法 1.2.1取俯卧位,首先确定梨状肌及其相邻神经和血管的体表投影定位。梨状肌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作一连线,在其上中1/3交界处至股骨大转子尖再引一线,即为梨状肌下缘,此线内中1/3交界处常为坐骨神经穿出处[2]。大多数的坐骨神经都是由梨状肌下孔通过坐骨大孔的(约占65.3%),少数人的坐骨神经在骨盆内就已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其中任意一支分支从梨状肌肌腹中或梨状肌上缘穿出坐骨大孔形成”骑跨”,也有的系整个坐骨神经干都从梨状肌中穿过[3]。臀下血管和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穿出,其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臀上血管和神经由梨状肌上孔穿出,其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用紫药水标出上述线和点。在治疗前0.5h及治疗后4h各口服一次敏感抗生素常规剂量以预防感染。治疗后嘱患者2d 内不洗澡,以免感染。 1.2.2小针刀松解常规用碘伏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选择梨状肌敏感压痛点1~3处为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在进针点处皮内注射一皮丘,并经皮丘刺入皮下组织层次注药浸润麻醉即可,用汉章牌Ⅰ型1号针刀沿进针点缓慢进针,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平行、与梨状肌纤维走向平行,如果患者诉下肢有触电感,即将刀锋往上提并移动1~2mm,继续摸索进针,待患者诉有酸、麻、胀感时,说明已达梨状肌病变部位。先顺梨状肌肌纤维走向剥离粘连组织,以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卡压,再沿梨状肌肌纤维垂直方向适当分开肌肉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遇有硬结,缓慢准确切开剥离。由于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关系解剖变异较多,需边操作边询问患者的感受,不能有下肢触电感,然后拔出小针刀,无菌纱布覆盖针口并用手掌压迫止血5min。小针刀治疗过程中避免刀尖进入体表定位的有名血管区。5d1次,2 次1疗程。

[髋关节]“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

[髋关节]“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 梨状肌综合征 定义 ●当坐骨神经在穿过梨状肌下时,受到压迫 症状和体征 ●臀部的疼痛、麻木以及感觉异常,放射到L5~S1支配的区域 ●疼痛在晚上加剧 ●髋部内收或者向内旋转疼痛加重 ●直肠触诊梨状肌有触痛 ●坐骨神经支配区伴随减弱 ●症状也可能放射到邻近的受压臀部 ●症状的发生经常是在反复的髋部运动后,或者是因为长期坐着对坐骨神经反复加压引起的 ●经常为单侧 ●如果不治疗,运动进一步受损,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在20~50岁发病 ●发生率:女性>男性 ●因直接外伤导致臀源性发生率增加 影像学检查 ● X线片:排除潜在的骨性异常 ● MRI 影像学表现 ●受累侧梨状肌肥大: ■在MRI上为正常信号强度(SI) ■邻近脂肪平面的消失 ●肌肉异常滑脱 ●肌肉水肿型:MR成像在FST2W或者STIR上高SI

●肌肉损伤、感染、或者肿瘤 其他检查 ●用于诊断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率测试,除非是在疾病较早期 ●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如果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做抗核抗体测定 ●血糖测定 鉴别诊断 ●L5-S1神经根病 ●髋关节炎 ●内收肌腱炎 ●臀部滑囊炎 ●赘生物 ●盆骨功能不足骨折 ●粗隆滑囊炎 ●髋部内紊乱症 ●骶髂联合内紊乱症 ●间隙侵占损伤牵涉坐骨神经,包括下臀动脉的动脉瘤 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简单的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环氧化酶抑制剂以及手法固定,可以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症状 ●避免重复运动,防止梨状肌综合征的发展 ●如果保守治疗没有作用,下一步可以注射局麻药和类固醇 ●应该对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严重的梨状肌综合征进行受压的坐骨神经的外科减压,梨状肌释放

手法加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2例疗效观察

手法加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2例疗效观察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嵌压综合征,由于梨状肌受到刺激后发生痉挛、肥大、增生甚至挛缩,导致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1]。自2003~2007年,笔者应用弹拨手法及局部药物注射综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40岁以下49例,41~60岁35例,60岁以上8例;左侧38例,右侧47例,双侧7例;病程3个月以内10例,3~12个月49例,1年以上33例;有外伤史者61例,臀肌伴下肢肌肉萎缩18例,臀部扪及条索状肌纤维38例。 1.2诊断依据多有突然蹲起、扭闪等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史。主要表现为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臀部持续性剧痛、酸胀及沉重感,向下肢、小腿放射,小腿外侧腓总神经分布区放射痛。重者及病程长者常常出现跛行及下肢肌肉萎缩。查体患侧梨状肌多呈弥漫性肿胀,触压痛较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及梨状肌紧张实验均呈阳性。X线及各种化验检查多无阳性改变。 2治疗方法 2.1手法弹拨治疗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双下肢轻度外展,肌肉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先用揉、擦、滚等放松手法5 min,使臀部肌肉放松,然后双手垂直沿于梨状肌肌纤维垂直方向上下弹拨,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缓到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约10~15 min,最后轻柔拍打臀部肌肉5 min。术毕一般可感到疼痛减轻,下肢活动功能改善。 2.2梨状肌局部药物治疗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6 mL,维生素B1 100 mg和强的松龙12.5 mg混合液,用9号针头经梨状肌解剖投影部位刺入梨状肌肌腹,病人诉有酸麻胀感时缓慢注入。1周复查,未愈者再重复上述方法治疗。 3治疗效果 3.1疗效评定标准优:临床症状消失,臀部无疼痛,下肢功能正常;良: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下肢功能大部分恢复;可:仍有疼痛,恢复部分功能;差:同前无改善。 3.2疗效评定结果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38例,两次45例,3次9例。结果按上述标准评定,优68例,占73.91%;良20例,占21.74%;可4例,占 4.35%。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 5.65%,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4讨论

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 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也称股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1 主要病因 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 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 穿行于梨状肌内,当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久也是一种慢 性致伤因素。臀部深层肌肉梨状肌的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波及到梨状肌上下孔所通过的坐 骨神经和其它骶丛神经,除局部症状特别明显外,常表现出相应神经受压的症状和体征。近 年来我院采用局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 如下: 2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岁~53岁,病程2天~3年,病变均为单侧。诊断依据:(1)现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或逐渐疼痛加剧多年。年轻患者多见于急性损伤,老年患者则多见于慢性劳损,多数病人有间歇性跛行。可在行走、活动或受凉后疼痛加剧, 卧床休息后缓解。(2)症状,临床表现与损伤程度有关。轻者臀部酸胀、发沉,自觉患肢 稍短,臀部疼痛,并引坐骨神经走形的解剖方向放射,即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可有麻痛。 少数患者的疼痛可放射至踝关节处,症状时轻时重。(3)体征,在臀中部梨状肌处(即股 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下3㎝处)有明显压痛,并向大腿外侧或后侧、小腿外侧放射。俯卧位臀部肌肉放松时,90﹪的病人在梨状肌投影区可触及条索样包块。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即将患肢伸直并内旋后,内收或向对侧交叉,引起剧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疼痛随即 缓解,个别患者可有生理反射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60度内疼痛显著为阳性,因为损伤的 梨状肌被拉长紧张,加强了与周围神经的病理关系。抬高超过60度外,损伤的梨状肌不再 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根据此体征可与根性坐骨神经痛相鉴别[1]。 X线片可排除髋关节骨 性疾病[2]。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CT及腰椎X光片无异常。 3 治疗方法 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 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3]。我院采取的局部神经阻滞疗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具 体方法是:取俯卧位,在髂后上嵴与大转子连线中点下2~3㎝处,用10㎝长的阻滞针垂直 皮肤刺入至出现触电样麻痛感,稍退针回抽无血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10mL+泼尼松龙2 mL+维生素B12针0.5㎎+祖师麻针2mL混合液,若可触及条索状痉挛,可将此液5mL 注入条索中,注药完毕用手掌根部按揉1~2分钟效果会更好。每5~7天治疗一次,3~4次 为一个疗程。 4 治疗效果 判定依据:痊愈:臀部及下肢坐骨神经痛消失,局部条索状包块消失;好转:臀腰痛基本消失,明显减轻,但仍可触及到缩小了的条索状包块;全组75例,用常规传统方法治疗14例。即:卧床休息1—2周,给全身用药:抗炎、(青霉素类)止痛(常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要),活血化瘀类(如:复方丹参或红花针剂,局部热敷。治疗20天,疼痛减轻好转6例;无明 显效果3例,经两个疗程治愈8例。临床有效率78.2﹪,治愈率47.3﹪。作者用神经阻滞治 疗61例统计为:无效:治疗3次后于治疗前一样1例;无明显效果2例;经治疗一疗程 (一周)后,有明显效果49例;临床治愈13例。经2疗程治愈45例,好转12例,无明显 效果2例;临床有效率97.6﹪,治愈率95﹪。

梨状肌综合征,一针为你轻松解决!

梨状肌综合征,一针为你轻松解决!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 解剖分析 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从骶椎前面开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从臀大肌前下方进入大腿后侧,在该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着大腿,小腿及足部肌肉,感觉支分布到小腿和足部的皮肤。 病因病理 髋关节过度外展或者旋转,或因外力而导致下肢扭伤,或过度负重、久站久蹲、感受风寒等,均可损伤梨状肌。 临床诊断 由于梨状肌损伤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 1、自觉患肢稍短,走路轻度跛行,臀部酸胀、疼痛、发沉,有时患肢大腿及小腿外側有放射型疼痛,皮肤感觉减退。 2、严重者行走跛行明显,臀部疼痛向小腹部及大腿后面、小腿外侧放射,阴部不适或阴囊抽痛;双下肢不能伸直,用力或咳嗽时觉下肢串痛,日久患肢肌肉可有萎缩、肌力下降等。 检查方法 检査时可在臀中部触到横条纹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局限性压痛

明显。髋内旋、内收受限并加重疼痛,梨状肌张力试验阳性。直腿拾高时50°有疼痛,但抬到70°以上疼痛反而减轻,此点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圆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病例反馈 患者,女,六旬。行走是跛行明显,臀部疼痛向小腹部及大腿后面、小腿外侧放射性疼痛。并且这位患者的表哥也因筋骨痛,多处治疗无效,难以忍受病痛折磨,跳楼身亡。 就诊患者内心已经非常低落,并不抱什么希望了,此次来治疗前已经四处就诊无果,没有信心。并表达如果治不好,准备步她表哥后尘,谢兵大夫为患者给予小圆针治疗,患者展露久违的笑容。 小圆针治疗方案 针具选择:采取小圆针水滴圆头或者钝性扁头皆可。 松解操作:利用小圆针在髂后棘透向外2厘米,再向下1厘米处充分松解坐骨神经出口,具体的专业操作,在课堂中会有详细讲解。 运动康复小妙招 【动作说明】 图左一Gluteal stretch臀部肌肉的伸展,右脚跨在左膝,左脚往上抬靠近身体(可能手置左膝后帮忙拉向身体),伸展右臀,时间约一分钟,换边伸展左臀,共3-5次 图右一 Standing hamstring stretch大腿后肌伸展,准备动作: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是人体臀后深处的一块肌筋性组织,起于骶骨前面,止于股骨大转子顶部。其行程跨越坐骨大孔时,留有上下两空隙,形成梨状肌上下孔。臀上动脉及臀上神经通过其上孔;臀下动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从其下孔经过。梨状肌损伤时,其肌筋收缩,致使其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受压迫,产生一系列的腰腿筋脉病理变化及症状表现,临床称之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的病症,是坐骨神经干受压的常见致因。处理失当,病程迁延,可致臀部及下肢肌肉萎缩,遗害匪浅 ①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病情表现,在中医经典中有类似的叙述。如《灵枢·根结》指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阖折,则气无所息而痿疾起……枢折,则骨繇(yáo)不安于地”。这里的三折所分别出现的“肉节渎”、“痿疾”及“骨繇不安于地”的临床表现,包含梨状肌损伤的特殊体态形征,坐骨神经受压症状表现及肢体萎缩。从十二经筋图线标记的足三阳经线特点考究,不难看出古人对于髀区病变,具有深刻的认识,总结了实践的丰富经验。例如,梨状肌损伤出现下肢自上而下的拘急症状,虽然表现于足太阳经线的循行路径,但其实际病因是足少阳经自腓骨上端分出的分支。这一分支上伏兔后,自髀向上结于骶尻,恰与梨状肌联结的部位吻合(详见足少阳经筋图)。说明古人对梨状肌损伤的病因与症状,

即标与本的关系,已经具有充分的认识。 ②从三阳经的“三折”,结合人体“腰腹腿三角关系”的病机探索,获得对梨状肌损伤,具有多维性的病灶形征的认识 由于脊椎“腰曲”段向前弯曲的角度较大,形成脊前三肌(腰大肌、腰小肌及腰方肌)、腰背三肌(腰骼肋肌、腰最长肌及棘肌)与臀部的梨状肌,三者共同构成“腰腹腿”小等边三角形关系。其中梨状成为该三角形的底边,坐骨神经从三角形的顶部自上而下地越过“底边”后向下伸延。这种结构形态,当梨状肌损伤时,由于梨状肌挛缩,势必对坐骨神经等产生压迫,出现恰如《灵枢·经脉》描述,足太阳经“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国如结,恼如裂,是为“踝厥”的症状表现,这是足太阳单经的症状表现。继之,由于机体产生“掣痛”反应,导致腰腹腿三角形的三边皆受到牵动累及,产生足少阳及足阳明的继发病变,最终形成足三阳经并病结局,成为多经筋多维性病变系列。

药物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药物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7例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因外伤、慢性劳损或感染风寒等原因致使梨状肌损伤,压迫或刺激坐骨神 经而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酸胀、疼痛、麻木不适,或行走困难等临床综合征。查体: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深层有明显压痛,在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或是弥漫性肿胀 的肌束隆起。直腿抬高试验在60度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度后,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 张试验阳性。以上为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笔者对37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采用药物注射 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20-56岁;病程1天-1月。左 侧15例,右侧22例。以上病例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 2 治疗方法 术前抽取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维生素B12注射液1mg、复方当归注射 液2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ml。患者俯卧位,根据体表标志了解梨状肌的解剖部位,以 便确定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多选择在梨状肌标志范围内的内、中1/3处或者压痛明显处,常 规消毒铺巾,用7号长针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进至患者感到针尖下有酸胀感,回抽无血, 即可作注射治疗。5d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酸胀、疼痛、麻木不适、行走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局部无压痛;显效:酸胀、疼痛、麻木不适、行走困难、局部压痛症状减轻;无效:酸胀、疼痛、麻木不适、行走 困难、局部压痛症状无改善。本组37例患者,第一次治愈者6例,占16%;第二次治愈者 21例,占57%;第三次治愈者9例,占24%;无效1例,占3%,治愈率为97%。 4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梨状肌损伤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多为炎症所致。临床上主要采用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进行治疗。穴位注射治疗配方中: 利用地塞米松抗炎、防止粘连作用;利多卡因的局部神经阻滞(局麻)作用;碳酸氢钠对炎 症部位酸性代谢产物的中和作用;维生素B12对神经血管的营养作用以及复方当归活血化瘀 作用,共同达到“炎症消退”、“粘连松解”、“以松止痛”、“去痛致松”、“通则不痛”的效果,是 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史可任.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44-346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r诊断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南京大学岀版社,1994 年)。(1)有外伤史或受凉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3)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灼烧样”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4)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支腿抬高在60°以内统统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徳、吴肇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2)曲于症状较剧且影响行走,故病人就诊时间比较早,肌力的下降并不严重。(3)检查时病人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肉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有时臀部(环跳穴附近)可扪及条索状或块状物。 (4)“4”字试验时予以外力拮抗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 (二)证候诊断 1 •气滞血瘀证: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加重,夜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 2•风寒湿痹证:臀腿疼痛,屈伸受限。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薄腻,脉沉紧。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3•湿热痹阻证: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黃赤。舌质红, 苔黃腻,脉滑数。 4•肝肾亏虚证: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 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二.治疗方法 (一)手法治疗 可选用衮、按、揉、点、压.弹拨、擦、振及被动运动等放松肌肉类手法。取穴及部位:环跳、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太溪、昆仑、涌泉及臀部、下肢等。 1 •按揉松筋法:患者俯卧位,自然放松,术者叠掌按揉患部肌肉,反复按揉使局部由僵硬变为松软,且有发热感为度。 2•弹拨筋络法:术者以双手拇指用力触及梨状肌,俯卧位局部点按弹拨揉,然后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垂直的方法来回弹拨10次左右。 3•肘尖点按法:术者屈肘以肘尖在痛点明显处按压3分钟,力量务必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缓缓抬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之效。 4•理筋整复法:施掌推法或深按法,顺肌纤维方向反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再以肘尖深压梨状肌2-3分钟。 5•舒筋活血法:医者一手扶龜臀部,一手托扶患者下肢,作屈膝屈魏、外展及旋外等被动运动,反复数次,使之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最后施擦法擦热局部。 6•拔伸牵拉弹拨复位法:患者去健侧卧位,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第一助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