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接受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科学。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46%)

?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主要用于探索不同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者可以控制一些干扰或无关因素使另一些因素发生有序的变化,而后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被试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条件下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对实验条件加以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

实验结果可重复验证

缺点:实验条件和情景带有很强的人为性

实验意识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2、现场实验(自然实验)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研究者也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控制,但这种控制通常不是人为地创造条件,而是适当地选择自然条件?优点:

被试一般不清楚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缺点:

控制或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很困难,对其它干扰因素往往无法加以严格控制,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调查法(40%)

?是发现和了解问题、搜集资料、检验理论和总结经验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

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样本的样本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是将调查目的和要求具体化为一系列有机联系着的提问项目和可测指标,以便研究和确定各种变量间的相

关关系。

3、访谈调查法

通过邮件、电话、个体访谈、焦点小组等访谈方式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信息的方法。

4、投射法

心理学的一种内心研究方法,用来了解被调查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

常用的包括:词句联想法、文章完成法、购物表法、绘画测验法

三、内容分析法(11%)

?一种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提示其中蕴含的规律的方法

?是非接触性研究,研究者的主观意见不会对被研究对象产生干扰

?是非现在时研究,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纵向研究和趋势研究

?经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四、观察法

?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对特定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优点:

数据采集的直接性

数据获得的及时性

缺点:

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观察能力,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成本较高

?每一种具体的方法,其作用都不是孤立的、绝对的,从心理活动的整体来看,它们都有其局限性。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经常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验证,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研究设计及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假设

3、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

4、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5、作出结论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是指关于灵魂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的第一部专著。

▲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由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诞生,很快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广告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

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

1)心理过程(动态的)

2)心理状态(相对稳定)

3)心理特征(稳固的,经常的)

4)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包括:

1)认识过程:个人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

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心理特征的结合,即一个人的人格或个性。

能力:一般认识活动的能力就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

性格: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

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某种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就是人的心理动力系统,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它决定了人“为什么”从事一个活动并将这一活动坚持下去。

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对一定生活和发展条件的要求

动机:是一个人发动、维持某种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以需要为基础。只有当外部诱因把需要激活时,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成为人行为的动力。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信念:是激励人按照自己的思想、原则去调节自己行动的被意识到的需要。

世界观: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

感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内部感觉。

(感觉剥夺实验:没有感觉和刺激,人就不能产生新的认识,也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知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方面的整体反映。

记忆:人对过去曾经感知过和事物或经历过的事实的反映。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言语: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言语和思维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由消费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而引起的购买动机分为4种:

1)、情感动机:

由消费者的喜欢、快乐、舒适、好奇、好胜和嫉妒等情感所引起。

(1)骄傲与野心(2)竞争与好胜(3)尝新欲望(4)舒适欲望

(5)娱乐欲望(6)感官满足(7)种族生存(8)生命延续

(9)特殊嗜好(10)占有意识

2)、理智动机:

消费者通过对新商品的认识并经过分析、比较之后所产生的动机。

3)、光顾动机:

根据消费者感情和理智上的经验,对特定企业或品牌的商品产生特殊信任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消费者往往是商品的忠实支持者与购买者。

(1)地点、时间便利(2)种类繁多(3)品质优良

(4)服务员礼貌周到(5)信誉良好(6)提供人性化服务

4)、社会动机:

每个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必然会受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文化、环境和相关群体的影响,这种由后天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动机为社会动机。

在社会动机支配下的消费行为主要是为了与社会环境保持平衡。

(1)政治动机:地位、威望等需要引起的动机

(2)文化动机:知识技能、宗教、风俗等需要引起的动机

(3)社会学动机:友爱、相关群体、交往等需求引起的动机。

美国著名广告研究者Starch在研究人们的一般动机时,还测量了各种动机的相对强度,排前三位的是:食欲、对子女的爱、健康

在广告和营销实践中,通常以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标准来区隔市场或区分消费群体,主要按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将所有消费者加以区隔,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按理性参与程度分类

根据消费者在产品购买过程中的理性参与(或计划完善)程度,购买行为可分为非理性购买行为和理性购买行为。

非理性购买行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忠诚性购买行为、诱惑性购买行为、从众性购买行为三种。1.忠诚性购买行为

忠诚性购买与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态度、信任程度以及产品的购买习惯有关。

当某种品牌已为消费者所偏爱,并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时,消费者一旦需要这一类别的产品,就会不加思考地选择该品牌,而不愿意花时间去把这种品牌与其它品牌作比较。

从品牌的使用频次来说,消费者使用次数愈多的产品,愈可能成为他们选择的对象,即熟悉的东西才敢于相信。

一般来说,忠诚性购买行为随消费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多。此外,性格内向的消费者,也更可能发生忠诚性购买行为。

2.诱惑性购买行为

诱惑性购买是由产品本身刺激引起的购买。

随着现代产品的造型设计和包装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外观、样式对人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新奇的样式、鲜明的色彩、精致的包装都会让人爱不释手。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和感官刺激的需要,消费者常常为之慷慨解囊。

要有效地促进消费者的诱惑性购买行为,下列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产品的包装造型一定要设计得美观、有特色,让消费者喜欢;

2)搞好商品在商店柜台的陈列,使商品处于显眼的位置;

3)举办商品的专柜展销或联合展销;

4)加强POP广告宣传,如橱窗展览、柜台招贴等。

3.从众性购买行为

从众性购买是指由于受他人或周围情景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购买活动。

从众性购买行为的发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其一,消费者不是真正需要这种商品,他们自己对所购买的产品事先并没有充分地了解,也没有购买的计划。他们的购买行动是由于别人的行动引起的。商店里的抢购现象就是这种从众购买的典型例子。

其二,消费者存在着某种需要,有购买某类商品的意图,但是在品牌选择上,他们不是选择经过分析比较后而认为较为合适、较为满意的品牌,而是选择他们所隶属团体的成员经常使用的品牌。

理性购买行为

理性购买行为是指在掌握必要的商品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思考、计划以求有效达到一定目的的购买行为。与上述几种类型的购买者不同,理性购买者通常对产品的特性都有充分的了解,他们对同一类别的各种品牌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购买活动是根据实际需要事先计划好的。一旦他们作出购买决定,就不大可能再受别人的影响。

理性购买行为通常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此,著名的营销学家科特勒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描述。在这个模式中,他把购买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唤起需要、资料搜寻、估价行为、购买决定和买后感觉。

把购买行为看作一种问题解决活动来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霍华德(Howard)1974年提出来的。霍华德据此把购买行为分为例行反应行为、有限度解决问题和广泛解决问题三类。

广告心理效应,是指广告对消费者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它可能是认知方面、也可能是情感方面,还可能是行为方面。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通常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此,广告研究者从本世纪初开始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广告心理效应模式

⑴AIDA模式(1925):注意、兴趣、欲望、行动

⑵霍夫兰等人的模式(1953):注意、理解、接受

⑶科利(Colly)模式(1961):未知、知晓、了解、信服、行动

⑷勒韦兹(Lavidge)和斯坦纳(Steiner)模式(1961):知晓、了解、喜欢、偏好、信服、购买

在这些模式中,AIDA模式提出的时间比较早,因而在理论方面影响比较大,在

广告研究文献中经常被引用、介绍;

科利模式也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模式,因为该模式跟科利著名的“为能够测定广告效果而制定广告目标”法(DefiningAdvertisingGoalsforMeasuredAdvertisingResults简称DAGMAR)密切相关。它重视广告传播的过程,以信息传播影响消费者心理变化为视点来测评广告效果的发生过程,从而将广告效果与营销目标区分开来。

得到广告界广泛认可的是勒韦兹和斯坦纳模式,简称L&S模式。该模式不仅常常被广告研究者引用、提起,而且成为许多企业及广告代理公司制定广告目标的理论基础。

勒韦兹和斯坦纳认为,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和意向反应。

1)认知反应包括知晓和了解。所谓知晓,是指消费者发觉到产品的存在,它发生于消费者与广告接触之际;了解是消费者对产品性能、效用、品质等各方面特点的认识。

2)情感反应包括喜欢和偏好。喜欢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态度;偏好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态度扩大到其它方面,喜欢和偏好是密切联系的两种反应,它们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是产品是否是一种满意而

合适的问题解决办法的衡量。

3)意向反应包括信服和购买。由于偏好,消费者产生了购买欲望,而且认为购买该产品是明智的,这就是信服。信服代表决策的结果,它说明在做决策之后,消费者已经坚信购买广告产品,或者说有了购买广告产品的动机;购买是由态度转变为实际的行为反应。

广告的客观心理效应

1、广告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

研究表明:经常接触广告的消费者对品牌和新产品的注意度明显高于不接触广告的消费者;各种品牌的广告提及率与品牌提及率极其相似。

2、广告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感

研究表明:随着广告接触频度的增加,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信任感也增强。而对于刚投入市场的新产品,通过接触广告了解产品,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信任感明显减少。

3、广告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研究表明:当消费者还未拥有广告商品时,经常接触广告的人产生购买欲的比例大于不接触广告的人,而对于已拥有产品者来说,差异并不显著。

4、广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国外存在大量直接或间接的采用不同研究方法、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证据。

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因素

1.产品的功能、用途

商品的功能和用途是商品最重要的属性,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所以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商品的功能和用途。

⑴单一功用和多种功用

表面上看,许多多功用产品似乎更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消费者所喜欢。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从广告宣传的角度来说,如果一种产品具有多种功用,在一则广告中把几种功用同时进行介绍不一定是明智的做法。有效的宣传战略应该是,以特定的形象宣传某种功用,而以另一种形象宣传另一种功用

⑵可替代功用与独特功用

在广告宣传中,可替代功用的产品与独特功用的产品,其广告诉求点是迥然不同的。前者着重于该品牌区别于竞争品牌的属性或特点,力求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后者则强调独特功用的宣传介绍,增加消费者对品牌功用的了解。

2.产品的质量

一种购买行为冒风险可能性的大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质量好,冒风险的可能性就小;质量差,

冒风险的可能性就大。所以,加强产品质量的广告宣传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宣传,要注意合理地利用以下信息或手段:⑴价格、⑵广告、⑶包装、⑷担保、⑸次要产品属性、⑹促销赠品、⑺零售商名字、⑻市场占有率或产品流行程度、⑼来源国或产地、⑽广告陈述要客观、⑾确立品牌专家形象3.产品的价格

价格是商品的属性之一,价格在消费者品牌选择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功利心理人皆有之。

价格信息的作用:由于价格是影响品牌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时就可以利用价格做文章。价格在广告中的呈现一般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①提高广告的可信度

②为商品的品质判断提供重要线索

③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④为购买决策提供依据

4.品牌或产品的象征意义

产品或品牌具有某种被个体用以表达自我概念的意义,这种意义即所谓象征意义。换一个角度来说,产品的象征意义亦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产品或品牌的象征意义一般有下列几个方面:①标志地位、②标志性别、③标志资格、④标志职业、⑤提高形象、⑥自我表现。

随着产品物理属性差异的缩小,品牌的象征意义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日益重要,成为同类竞争产品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5.产品的包装造型

一般而言,包装精制考究的商品比包装粗俗简陋的商品更容易被看作是高品质的商品。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的商品生产营销中,包装造型的设计深得企业的高度重视。

6.品牌的知名度

每一个产品类别往往都有许多品牌,每个品牌的知名度往往又不一样。品牌知名度高,除了说明该品牌名称已深入广大消费者心中,或者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外,还意味着产品已获得较高的信誉,值得消费者信赖。

知觉的主动性的表现

1)把部分组合为整体

视知觉在识别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同时,能主动地把这些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

2)由整体来识别部分

知觉也会依据整体合理化和意义来识别部分,判断某一部分的含义。

3)把不完整的变成完整

视觉刺激有时是不完整的,但人能够把它知觉为完整的整体,这种特性也叫知觉的补充性。4)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

人在接触视知觉对象的过程中,总是试图对视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

广告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告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告传播的主体:广告人和广告受众 广告的定义:广告是由一个广告主在付费的条件下,对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个服务所进行的传播活动 商业广告的基本特征 1、它是通过一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2、广告传播的中心目的是有效的影响广告对象的心理 3、广告有明确的广告主 广告主通常指付钱来宣传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项服务的机构或个人 广告受众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的概念,指那些接收到广告信息的人 在各个工作流程中,要想使广告被广告对象接受,从而达到广告的中心目的,要抓住两个关键的环节 1、广告要说什么 2、广告要怎么说 广告人:广告人应当是广告行业中优秀杰出的专业人才 指在广告代理公司从事经营运作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能力:标志着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的可能性的特征 认识过程(如感觉直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 觉醒状态(如注意) 非觉醒状态(如睡眠催眠) 在心里过程中,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他们共同存在于同一心里过程之中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何发生?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时由购买需要开始的,这种需要是由消费者的内因或外界诱因来激起的,之后消费者会经过收集信息,筛选,确定商品发生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中,广告都会影响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后,消费者会做出评价,从而完成这一次购买行为并进入下一次购买行为。 广告是如火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的?

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发生感知觉,如果被注意到了并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会 进一步产生对它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2、伴随着认识活动消费者会对广告或宣传的商品产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有积极的也有消 极的,,如果广告满足了消费者的主导需求,并诱发了它的购买动机,则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主导需要,则可能产生消极情绪。 3、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确立对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态度,然后对是否购买此商品作出 决策,按照决策发动或抑制购买行为。 广告的心理功能 1、传递沟通功能 2、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 3、影响态度的功能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为心理过程提供一种背景状态 有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呗称作有意注意 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 广告的艺术性要保持这样两点,第一要事广告对象看得懂,第二要让广告对象喜欢看。 蔡戈尼克效应? 由于某些问题尚未解决而产生的事欲望满足的迫切需求,是人们对这种为完成的事发生持续的兴趣而一直记住它,直到最终解决。 感觉概念?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心理学家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而广告受众接受广告主要是外部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味觉嗅觉等。其中某一种感觉器官只对某一种特定的刺激反映。 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官对十一刺激的感受能力,主要指感受器官对相对应的适宜刺激产生的感觉。感受性是一个心理量,它说明公告受众的主观感觉水平和感觉差异,指感觉能力的高低。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阈限。相对于绝对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是人能够觉察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联觉得概念? 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又称为通感。 整体性的概念? 整体性指当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到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而直到它的其他属性和特征,从而整体的知觉它。举例:通过视觉获得苹果的外观信息,它引起下一级图式的活动,关于它的形状与颜色,由于头脑中具备其上一级的图式,即苹果这一概念,于是苹果这一概念的图式被激活,又进一步激活苹果下一级的图式,如味道,构造等。这种知觉的整体性十分依赖于旧有的图式的水平,则无法认知。以前从未吃过与见过的苹果的人,不可能仅凭看一眼苹果就完整准确的判断它。因而广告中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广告受众熟知的图式去激活它。 知觉整体性原则?

广告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 第二讲广告吸引力和注意策略 1、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1.新异性 2.刺激强度(大小、高低)3.活 动变化性(变动)4.对比性 5.重要性 6.需要(关心事项) 2、广告引人注意的方法:1.选择的广告位置2.增加广告的重复率3. 符合广告对象的兴趣 4.运用幽默增加广告的趣味性 5.增强广告的 艺术性 6.利用悬念吸引注意 3、吸引力使是广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注意一兴趣一欲望一行动 (AIDA) 4、广告注意的动机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广告注意的一般动 机:1.有用性 2.刺激性的信息 3.趣味性 第三讲广告信息传播的知觉基础 一.人类的感知过程:1.感觉:人类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2.直觉: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和连贯的现实映像的过程。 二.知觉特性与个体因素的影响 1.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超负荷;选择的感觉性;知觉防御(2)知觉的整体性:完形;境联效应(3)知觉的组织性: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2.知觉的分类与推论(1)知觉分类:大脑把离散的知觉信息加以整合,并跟长时记忆中保存的经验作为比较确认它是过去经验的某一事物。(2)知觉推论:根据感觉线索对客体作出某种结论。 3.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经验因素;动机因素;态度因素;兴趣因素;情绪因素。 4.知觉规律在广告中的运用:(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2)近因效应(联带)(3)光环效应(4)习惯思维(固定思维模式)(5)移情作用(明星模式) 三.知觉规律对广告传播的启示 1.从北京中分离出对象:在广告和包装的具体设计上,必须把主要部分作为对象,其余部分作为背景。 2.知觉的组织性原则:(1)接近(2)相似(3)连续(4)封闭 3.知觉的恒常性(1)定义:指在照明、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对物体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2)分类: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4.错觉: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对象歪曲的知觉。它只要条件具备就会出现,而且表现为一定倾向性。

广告心理学广告分析

广告心理学广告分析 成功的广告宣传必然是对有关心理学原理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应用,作为广告从业人员,了解广告宣传中的心理学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分析前人的经验,在广告设计中有效地把握一切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使广告效果更接近我们的期望。 广告创意即广告构思,也就是针对广告主题设计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的过程。广告策略实际上就是说服心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最大的城池,最大的资源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领土疆域,而在某种意义下变为广大消费者的心。能让消费者不由自主地买帐,听从劝服去购买商品,这样的商家才可以达到规模经济,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超越尘世的金融王国。世界的权利斗争已一改从前野蛮直白地穷兵黩武式的战争,而采取了攻心为上的计策。 我这里向介绍分析的就是麦当劳的广告 根据对麦当劳几部广告片的观摩,可以发现几个共通的特征和一条规律。 几点特征: 1.品牌宣传代替商品推销:麦当劳在国外的广告很少见对其产品直接的介绍,而更多的是对其品牌“M”的强化,这大概由于国外消费者心理比较成熟独立。在国内的广告则一方面侧重对“M”标志的强化,另一方面也会加入对产品直接的推荐,这是由于国内对麦当劳品牌还

比较陌生,而人们的消费心理并不十分成熟,容易信服直观地直白地说服。 2.注重打造品牌的文化内涵:麦当劳的食品营养价值不高,产品比较单一,但其在广告宣传中避重就轻,让麦当劳具有美国文化,成为年轻一代健康向上的代名词。如其在广告歌词唱道:更多美味,更多快乐就在麦当劳。让人在想到麦当劳时就联想到青春,快乐,健康,朝气,童心等,其在这方面文化的渲染上是不遗余力的。 3.用画面代替声音的另类造型:麦当劳的广告很少运用人声直接做出说明介绍。而更多运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策略,如在其中一则广告中,一个坐在摇篮中的婴儿,他面对着一面窗户,窗户的对面是一个麦当劳的标志“M”,他在摇篮中看到“M”就会笑,而看不到“M”就会哭,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说明,但却童稚幽默地传达了麦当劳的快乐文化。 一条规律: 麦当劳广告的共通规律是运用了以柔乘刚,以弱胜强的策略。作为一个成熟的餐饮巨头,他并不是粗声大气地进行很强势,很刚强地自夸来强化品牌,而是柔和地揉入了人们心中珍爱的情感,搀杂了独特却不偏执的美国文化,无声地展示自己的内蕴。他这种以“弱势”宣传代替“强势”宣传,使消费者更多地减少了抵触心理,而不知不觉地接受了“M”,并产生好感。 下面就对于麦当劳一则“派”的广告进行分析:

广告心理学期末重点doc资料

1.3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6】 一、调查法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采用该方法要求预先拟好调查问题(或问卷),然后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和意见,常用于广告心理研究中,探讨人们对广告活动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广告效果。早在1917 年盖勒斯就用其研究 广告对人们购买特殊品牌的影响。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的方法,其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或独立变量,研究者改变控制变量测得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或依存变量。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探讨广告传播心理机制、揭示广告活动心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三、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的方法。在广告心理学研究中,它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运用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2.1 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P17】 一、年龄差异二、性别差异三、经济收入差异 (一)高收入者消费特点(高消费) 1、逐名心理; 2、攀比心理; 3、冒险心理; 4、享乐心理 (二)中等收入者消费特点中等收入者的经济收入大多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他们的经济收入除了满足维持一般 生活水平的需要之外,还有一定的富余,所以他们以合理消费为特征,其在购买时: 1、注重产品的用途;中等收入者的购买活动一般是在一定现实需要的驱使下进行的。 他们对产品的第一要求是具备适合他们需要的某种用途; 2、品牌或产品的象征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尊或自我显示的需要,当人们具备一定条 件时,就会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中等收入者由于收入有限,在商品选择时,会更加关心产品和品牌的象征意义。 (三)低收入者 1、讲究节约; 2、怕冒风险 四、文化程度差异 (一)媒体接触 1、文化程度高低对接触报纸比例的影响很大,但对接触广播电视的影响相对较小; 2、文化程度越高,对时事新闻的兴趣越浓,文化程度越低,对消遣娱乐方面的内容越 感兴趣。 (二)对产品的要求 1、文化程度高的人,目光比较远大,着眼于未来,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2、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喜欢格调和品质高、耐久性好的产品。 (三)接受劝导 文化程度愈高的人,逻辑思维能力越强,接受观点时往往要经过自己的知识经验论证,文化水平低的人往往容易不加批判接受别人的观点。

广告心理学题库(送给自考同学)心得

2011广告心理学题库 1.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的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这种方法叫实验法。 2.注意的过滤器说的观点: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3.注意在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1)集中指向特定对象 (2)保持作用 (3)某种调节与监督作用 4.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5.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6.注意的一般动机: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着大众的注意。这些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 7.适应水平理论: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的基础水平有关,或者说,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 (1)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 (2)背景刺激 (3)有机体的内部活动 8.刺激的因素涉及刺激的许多纬度如大小与强度、新颖性、颜色、位置、变化与活动、形状等。 9.定向活动:鉴于始发的悬念广告信息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的下一次广告。这就是所说的定向活动。 10.感觉:当她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 11.泛化: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所引起,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这种现象称作条件反射的泛化。12.分化:条件反射的泛化,指的是学习者对不同的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而条件反射的分化,则是对不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3.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 (1)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该商标商品的广告逐渐形成,只要该商品的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在大众不太熟悉商品的场合下,比如一个新产品的出台,频率高的广告不仅强化大众对它的学习过程,而且高频率本身就可能成为该商标的一个优势指标(3)对于著名的品牌,广告的重复作用主要是防御性的,即旨在巩固消费大众已经建立了的重复购买习惯即认牌购买 14.广告重复的消极作用: (1)过度重复鉴于没有新内容而导致厌倦的产生。 (2)随着重复次数继续增加以至于把认知活动转移到其他的无关信息。其结果难以产生态度改变,甚至导致消极态度。

关于德芙巧克力广告心理学角度的认识和评价

关于德芙巧克力广告心理学角度的认识和评价摘要:本文就德芙巧克力广告的概貌和特点进行了阐述,以及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对德芙巧克力广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广告特点、意识形态、评价 当低沉、感性的旁白,配合优美的吟唱音乐,渐渐引出缓缓旋转的巧克力旋涡,它有丝般润泽的质感,如清泉般流畅的律动;这个地地道道的巧克力旋涡不停地旋转,加上纯美牛奶的加入,巧克力加牛奶的美妙结合,有如跳着一首慢版爵士舞一般的悠扬动人,它渲染出的美妙感受吸引你进入一个纯粹牛奶巧克力的世界。之后成型的巧克力块从香浓诱人的漩涡中飞出,想先尝为快的冲动再也按捺不住。这场完美的演出,将视觉与味觉的诱惑带来最高点,宛如经验一场美好的巧克力飨宴,这就是德芙想呈现给观众的巧克力体验与全新的感觉。 一、广告的特点 1.广告诉求以感性诉求为主。牛奶香浓,丝般感觉。主要是利用广告中情节的体现展现出德芙巧克力带给人的一种感受,一种美好的享受。 2.广告中选取的主角都是清新、可爱的年轻女性,这点贴合目标受众的年龄特点。他们有独特的个性,随心随意,渴望美好的幸福,勇敢的展现自我,喜欢享受生活,喜爱纯真,喜欢体验生活的乐趣。 3.广告中的音乐动感,动听,给人一种别样的体会,恰似一个悠闲地午后,一盒德芙巧克力,一片温暖的阳光,一种洒脱的心态。 4.广告生活场景的选择,或是出门前的换衣时的随心随意;或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时候的幸福甜蜜;或是街上橱窗前可爱的试戴方式。都是如此的惬意,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并且在场景中德芙如丝般的飘动,浪漫的表现了一种优雅美妙的丝般感受。 二、运用心理学角度分析 (一)引言 “意识形态广告”一词最先由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所倡导提出,并此自称其系列广告代表作。其中最初闻名于世的是该公司为台湾中兴百货公司所作的系列广告,这则广告中的文案“手为了袖子而存在,脚为了鞋子而存在,空间为了家具而存在,身体为了衣服而存在,三日不购衣便觉面目可憎,三日不购物便觉灵魂可憎”至今常被人们作为“另类文案”而提起。不停创新,多种并存的广告诸形态发展到今天,早已经是“见怪不怪”,具体来说,所谓“意识形态广告”只是在广告创意表现手法上具有分类意义,常指不是诉诸广告主体商品的物理属性,而是诉诸某种特殊的氛围、意境、情节或价值观的广告。但是也不同于泛泛的感性诉求,意识形态广告没有商品的功能表达,脱离商品的本身价值,“不传播完整的产品信息,而诉诸于模糊性、间断性、多元开放性、散漫、变形或反叛等其他因素”,其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可以应用阿尔都塞的观点解释:“个体与他和她的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再现,由个人完成的意识组织与实践的再现。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其中,认同这一权力关系中的某种角色。” 因此,意识形态广告常以情境营造与隐性的价值观出现,不提供硬性推销说辞的同时,使目标受众结合自身的朦胧想象就广告商品形成建构性、虚拟性的认知,并常常令受众将商品与某种生活方式、个性特质相连,青

广告心理学

第一章广告心理学概论 速溶咖啡与一次性尿布,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商品。然而,在这两种新产品刚刚问世的时候,广告主自以为很有把握的广告策划活动却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消费者的心理抗拒。 速溶咖啡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市场的。速溶咖啡物美价廉,配料又无需特别技术,而且特别节省时间,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然而,当厂商在广告中大力宣传该产品的上述特点时,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而受到冷落。于是,生产厂家请来了消费心理学家做一关于该产品广告的市场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以确定消费者拒绝这种省时省事产品的原因何在。 心理学家首先调查了人们对雀巢公司较早的一种速溶咖啡——Nescafe,即雀巢速溶咖啡的态度,使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对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群体(样本)进行了调查。这些接受调查的人首先被问及是否饮用速溶咖啡,有人回答“是”,也有人回答“否”。然后,再问及那些回答为“否”的人,他们对这种产品有何看法。大部分人都回答说,他们不喜欢这种咖啡的味道。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回答“否”的人并没有喝过速溶咖啡,怎么会形成“味道不好”的印象呢?于是又请这些人实际品尝速溶咖啡与新鲜咖啡,结果大部分人却又说不出它们在味道上的真正差别。因此,厂商深信:不喜欢这种咖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它们的味道不好!他们进而怀疑在消费者不喜欢速溶咖啡的背后有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因此,又进行了另一个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了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拒绝购买速溶咖啡的真实动机,心理学家梅森·海尔①吴柏林.广告策划与策略.第2版.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23

广告心理学 (Mason Haire)改用了一种称之为角色扮演法的投射技术,进行了深层的研究。海尔这次不再直接去问人们对这种咖啡的看法,而是编了两张购物清单,然后把这两张购物清单分别让两组妇女(调查对象)阅读并请她们描述一下写这两张购物清单的“主妇”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两张清单上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目不一样,那就是购物清单A上包含了速溶咖啡,购物清单B上则包含了新鲜咖啡(见表1-1)。 表1-1 关于速溶咖啡与新鲜咖啡的两张购物清单 当两张购物单分别被两组妇女看过以后,请她们简要描述一下按此清单购物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结果,看了购物清单A的那组妇女,有48%的人称该购物者为懒惰的、生活没有计划的女人,极少数(4%)的人把该购物者说成俭朴的女人,显然大部分人认为该购物者是一个挥霍浪费的女人,还有 16%的人说她不是一位好主妇。在另一组看了购物清单B的妇女中,则很少人把该购物者说成是懒惰的、生活没有计划的女人,更没有人把她指责为不好的主妇。具体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关于速溶咖啡与新鲜咖啡的购物者形象的描述 从所得的这个结果中,显示出这两组妇女想象中两个购物主妇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它揭示出当时接受调查的妇女们内心里存在着一种心理偏见,即作为家庭主妇应 2

广告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路易斯的法则的ADS法则: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法则。标志 1901年12月 广告与市场营销: 1.广告是市场营销的四大策略之一——销售推广策略中的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 交换 企业消费者;G W G 货币 P产品 4PS P价格 P销售推广它与某一商品销售之间的联系时相当薄弱和片面的。 P地点 2.销售推广是指所有用来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或说服消费者有关某种商品的好处及价值的活动。 3.通过4种方式实现:个人销售、广告、公众宣传、促销 A市场营销的要素:传统的市场营销有——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销售promotion B广告在营销中的地位:广告是四大策略之一。 C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广告与销售推广的关系是比较直接的。广告做的好坏在于它有没有达到销售推广的最终目的,亦即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 销售推广具体目标则因商品、因时、因地而异。 D广告的功能:确认及识别商品,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引起新使用者对新产品的尝试,并借由目前使用者的建议促使购买,刺激某一产品的分配,增加对产品的使用,增加对品牌的偏好及忠诚度,广告除了有助于行销外,还提供可传播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经济的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的功能。 E为什么要学习广告心理学? 1.广告说服需要把握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a、买点的确定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b、消费者与厂家在商品关注特性上的差异。 2.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3.准确地了解心理法则需要用科学方法。 4.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活动经验。这有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但是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就容易错位。F广告对消费行为的作用: 1、在诸多市场要素组成的复杂关系之中,消费者成为中心,理由是:第一,商品生产以满 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第二,一切市场策略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才可能奏效。 2、个体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 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它可由如下一般过程表征: 形成需要或激发动机(直接体验/诱因)→获取信息(回忆经验、知识/广告提供)→选择商品→购买行为→评价所购物品→下次购买 G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 1、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的和内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文化的,诸如信仰和价值、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的,如社会阶层结构、家庭与参照群体,生命周期、舆论指导等;经济学的,如价格、送货、支付期限和销售服务等。后者涉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学习加工、态度、动机和人格特点等。如果说外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自身的内部因素则产生

广告心理学重点(下)

自学考试“广告心理学”全书重点(下) 第四节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与广告说服 说服的传播模型? ?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 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4传递者或信息源涉及的问题是,它是否从自己所维护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客观性或无私心成为可信的基本条件。 4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本身,但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亦有影响 4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中心问题是信念和人格(人性) 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4 广告的说服? ?广告成为诱因的因素: 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4 广告信息源有较高的可信度4 4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4 如何增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4突出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 实际表演或操作4 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4 4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失实广告的修正作用? 第五节误导性广告的分析与对策 误导性广告的分析? ?误导性广告: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它借助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利用误导,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名词解释)?引起误导的因素: 从误导的词语来看,他们的语义往往带有多义性或模糊性4 某些误导性传播跟境联效应有关4 4误导引发的错误知觉可能涉及主体的期待心理。 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 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大众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识别虚假广告的手法 ?在识别各类广告信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注意知觉的线索上,须做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第六节态度的测量 总加量表Likert Scale?利凯特 1932 等距离表Equal-appearing Interval Scale 塞斯通蔡夫 1929? ?语义分析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奥斯古特 1957 多极估量量表Multistage Evaluation? Scale二维评价量表马谋超曹志强 80年代初 第七章广告理性诉求的需要基础 第一节广告的理性诉求于“独特卖点建议” ?广告的理性诉求:基于商品的功能和特性的一种诉求。(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广告活动中去,研究受众接受广告刺激的心理过程,研究个性心理对接受广告 ___;并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研究广告如何通过刺激使受众成为消费者并购买商品和劳务,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广告活动、指导广告创意。 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的的定律,请看所选择的广告篇目:a 盘18分33秒关于动物保护和收容的广告。 1、空白空旷的背景,一段独白,字幕,小狗,可怕的捕猎的铁夹子,为画面的主角,冷厉,血腥,可爱,温暖的对比。 2、讲解员开始阐述,镜头特写铁夹子,小狗在远处观望,从左到右的小跑过去,不住的扭头朝镜头边的铁夹子望过来。给人猜测,怜悯和紧张的情绪。 3、讲解员继续讲解,小狗继续左右的小跑,两次,三次。。。小狗离铁夹子越来越近。 4、讲解员语速加快,语气低沉,小狗在铁夹子边探头探脑,紧张气氛更加浓烈。以至达到高槽。

5、广告结束,小狗不小心碰到了夹子的机关,啪一声响,屏幕漆黑,主题出现真相大白! 从广告对消费者 ___看广告心理学。 人们都说,广告是一门独具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哪里呢?尽 管这一问题虽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成功的`广告一定 是依据消费者心理规律策划出来的。如今的广告人可以说,对此已没有什么争议。像本则广告就是利用人们多数对动物的爱怜和世界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对动物危险的例子,举一反三,来提醒您,关注动物,关注它们的健康和安危。用这种极强的对比和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广告对消费者一般具有六种影响力, 它们是: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的注意力。 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以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品牌的认知 和印象。

广告心理学重点

自学考试广告心理学”全书重点(下) 第四节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与广告说服 说服的传播模型_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岀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 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传递者或信息源涉及的问题是,它是否从自己所维护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客观性或无私心成为可信的基本条 件。 :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本身,但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亦有影响 :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中心问题是信念和人格(人性) 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 广告的说服_ '广告成为诱因的因素: 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 广告信息源有较高的可信度- -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 如何增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突岀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 实际表演或操作4 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 -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失实广告的修正作用_ 第五节误导性广告的分析与对策 误导性广告的分析_ '误导性广告: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它借助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利用误导, 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名词解释) '引起误导的因素: 从误导的词语来看,他们的语义往往带有多义性或模糊性- 某些误导性传播跟境联效应有关: -误导引发的错误知觉可能涉及主体的期待心理。 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 _ 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大众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识别虚假广告的手法 ,在识别各类广告信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注意知觉的线索上,须做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第六节态度的测量 总加量表Likert Scale _利凯特1932 等距离表Equal-appearing Interval Scale 塞斯通蔡夫1929 _ _语义分析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奥斯古特1957 多极估量量表Multistage Evaluation _Scale二维评价量表马谋超曹志强80年代初 第七章广告理性诉求的需要基础 第一节广告的理性诉求于“独特卖点建议”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广告心理学课程学习大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广告心理学课程力求紧密联系广告实际,反映国内外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心理学与广告学的融合,对学生系统地讲授广告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学习广告专业其他广告专业的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广告策略,对广告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增强分析解决企业市场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 1.基本内容 (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2)广告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广告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以及清楚其发展的阶段; (2)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2)难点: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1.基本内容 (1)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2)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3)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4)影响广告语言感知的因素; (5)影响广告语言理解的因素; (6)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2)掌握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4)理解影响广告语言感知的因素; (5)理解影响广告语言理解的因素; (6)掌握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①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②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2)难点:①广告受众对广告的理解过程; ②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三)广告说服的心理机制 1.基本内容 (1)态度 (2)广告的说服机制 (3)广告的说服技巧 2.基本要求 (1)理解态度的含义及特征; (2)掌握广告的说服机制、及技巧。 3.重点、难点 (1)重点:态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①广告说服机制的理论模式; ②广告说服机制及策略。 (四)广告说服的心理策略 1.基本内容 (1)比较; (2)双面论证; (3)幽默; (4)恐惧诉求; (5)性诉求; (6)潜意识诉求; (7)情感及理性诉求。 2.基本要求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题型:论述题,共7题,学生可选择其中的5题作答。每题20分,共100分。 1、你如何理解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活动,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应用、探讨这些规律。 广告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广告活动中,并探讨构成广告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现象和他们在广告传播活动中有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虽然广告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情况下的人,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是处于广告活动情境中的人。广告心理学以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所以,广告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一个小分支。 广告学是探讨广告活动现象及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的目的是要对广告对象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广告心理学正是在广告学所描绘的广告活动框架之下,探讨人在广告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广告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广告学研究的广告活动过程是宏观的,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活动中人的心理是微观的。广告学强调艺术性和科学性,广告心理学更加强调用科学的角度审视广告。换句话来说,广告心理学是适应广告的科学性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广告活动中的各种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证依据。 2、简述20世纪广告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一)20世纪早期,受到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的限制,局限在表层的心理活动。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卖方市场,为生产者服务。营销传播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 (1)1900年H·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开始谈到广告活动中消费者的注意、兴趣等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出版《广告理论》,提出心理学对广告工作大有帮助的见解,并做了相应的研究。现在通常把此书的问世作为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1908年,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将学科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与此同时,由H·闵斯特伯格所做的实证性研究在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展开。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广告也有了很大发展,广告心理学在有关消费者广告的记忆上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广告心理学论文心得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 专业:广告设计 班级:10级广告设计2班 姓名:安芯仪 学号:1007030201 指导老师:詹琳

《广告心理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论文正文 (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 2、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二)、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1、男性消费心理分析 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三)、男性和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1、男性消费行为分析 2、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四)、男性和女性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总结三、结论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摘要: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用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将一个女性购物狂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让我们认识到女性在面对购物消费时所展现出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但本片也通过细节对比,向我们说明男性在消费时所产生的心理及发生的行为与女性是完全不同的。如今,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准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从侧面恰如其分的为我们揭露了这一重要现象。 关键词: 女性男性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前言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拥有强烈购物欲望的女孩,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购物欲,工作了几年不仅是个“月光族”,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债。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自己的债务漏洞,直到爱情、友情双双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才开始醒悟,通过努力,不仅改掉了“购物狂”的毛病,还重新收获的友情和爱情。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当今时代人们在面对消费时的态度及心理变化,这也使得影片不仅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更是一本让人正确认识消费的教科书。

广告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 英文名称: Advertisements Psychology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0 ,其他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考察,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授课对象:广告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 教材:《广告心理学》(广告学精品教程),舒咏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广告心理》,马谋超编著,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 《现代广告心理学》,马建青、王东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广告的心理原理》,杨中芳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现代广告学概论》,汤哲声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现代广告学》,苗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广告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知识,研究在广告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包括广告与消费行为、广告的认知心理、广告的说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重点介绍并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的活动规律与特点,缩短广告应起的作用、可能起到的作用与实际起到的作用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广告心理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广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广告与消费行为、广告的认知心理、广告的说服心理等,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的广告运作过程的现象,并进行一定的广告实际操作。 重点:全面系统地认识广告活动中受众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广告策略 难点:广告心理过程所涉及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第一章绪论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课件主要内容 广告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接受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的科学。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46%) ?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主要用于探索不同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者可以控制一些干扰或无关因素使另一些因素发生有序的变化,而后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被试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1、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条件下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对实验条件加以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 实验结果可重复验证 缺点:实验条件和情景带有很强的人为性 实验意识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2、现场实验(自然实验)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研究者也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控制,但这种控制通常不是人为地创造条件,而是适当地选择自然条件?优点: 被试一般不清楚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缺点: 控制或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很困难,对其它干扰因素往往无法加以严格控制,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调查法(40%) ?是发现和了解问题、搜集资料、检验理论和总结经验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 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样本的样本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是将调查目的和要求具体化为一系列有机联系着的提问项目和可测指标,以便研究和确定各种变量间的相

关关系。 3、访谈调查法 通过邮件、电话、个体访谈、焦点小组等访谈方式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信息的方法。 4、投射法 心理学的一种内心研究方法,用来了解被调查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 常用的包括:词句联想法、文章完成法、购物表法、绘画测验法 三、内容分析法(11%) ?一种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提示其中蕴含的规律的方法 ?是非接触性研究,研究者的主观意见不会对被研究对象产生干扰 ?是非现在时研究,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纵向研究和趋势研究 ?经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四、观察法 ?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对特定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优点: 数据采集的直接性 数据获得的及时性 缺点: 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观察能力,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成本较高 ?每一种具体的方法,其作用都不是孤立的、绝对的,从心理活动的整体来看,它们都有其局限性。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经常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验证,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研究设计及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假设 3、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 4、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5、作出结论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是指关于灵魂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的第一部专著。 ▲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