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

贾楠郭强

摘要:现代性是深刻冲击人类历史的现代文明变迁,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于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同时,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现代性通过教育、传媒、城市生活的经历等途径渗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接近于市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工作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现代性的实现,还存在结构性的缺失,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这将影响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渗入;缺失

引言: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描写过现代性冲击下人类社会的状态:“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①通过马克思的描述可以看出,现代性是深刻冲击现代文明的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人类在这几百年里发生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所有变化都不可比拟的全面彻底转变,而且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里面奔去,‘内置’国家还看不到走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②“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

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③

现代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随着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现代性对农民工的改造和影响,也来源于农民工对现代性的适应和反馈。农民工是一种职业和身份, 是社会对于进城打工农民群体的界定,这一概念结合了农民与工人,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可以说,农民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现代性”的因素。虽然现代性的概念提出是基于西方社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现代性”概念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学术界对其界定、解释、探讨和论争也大多立足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作为方法论工具,“现代性”可以说明和解释其自身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①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多数学者认为外出流动和城市体验能够促进农民工现代性的形成。郭正林、周大鸣通过对一个外出务工为主的村落的剖析,认为对于不发达的村落社会,外出务工是农民体验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现代性程度的基本途径和动力。②周晓虹认为城市农民工的流动经历和城市体验,是一个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③蔡志海认为,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上逐步地转变为现代型,农民工的现代性在流动中产生。④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水平、相关制度安排等对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影响,王正中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可以在城市就业,但户口不能自由地迁入城市,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民的现代性发展。⑤江立华认为,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隔离,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的社会角色转变、由依赖土地向不依赖土地的资源获取方式转变和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位置的转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融入城市社会。⑥在这些研究之外,也有学者关注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

农民工的代际分化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问题。王东、秦伟认为,年龄、初次流动年代、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在农民工群体中发生了代际的分化。⑦许若兰、许传新通过调查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换但更倾向于现代性的过渡型人格中。⑧姚上海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至关重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才能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⑨

从总体上看,许多学者对农民工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的过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影响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对于农民工现代性总体特征的把握以及中国现代性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学术界还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尤其是作为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使得关于农民工的现代性研究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这一新的发展状况,应该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特征作为突破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与现代性的共同演化、融合和发展为主线,分析和展望农民工现代性演进的方向和路径。

一、形式现代性与实质现代性

一方面,作为一种历史状况,相对于传统性或前现代性的农业经济、礼俗观念、专制统治及单一同质、封闭僵化的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而言,现代性是祛蒙昧性与祛传统性的历史描述和生活境况;另一方面,现代性扫除了人类蒙昧、未开化的精神世界,相信人类理性的无限能量和拓展空间,崇尚人类社会永恒进步的价值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性是一种精神状态。

农民工的现代性是指他们在适应城市生活时所形成的一套新的行为方式、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念。大批农民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实现了由农业向非农职业的转换。但是农民工现代性问题的核心是进城和进化,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层

面,其中进城(职业非农化)是外在的空间迁移,而进化就涉及比外在空间迁移更为深层的内在心理变化。“现代性产生的表层原因虽然来自于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体验和流动经历,但深层的机制却体现为农民工在对先前的农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解构的同时,开始重构从流动经历和城市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解构和重构同一的过程。”①农民工现代性的获得和提高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的帮助,打破现实和陈规的束缚,需要农民工自身的努力,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和自身所蕴涵的能力,以获得独立的人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②有学者认为, 西方现代性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概念出发,其基本特征是“人们主观心智上的‘除魅’和人们现实的行为方式与社会生活秩序的‘理性化’,把入世的理性主义与入世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正面地排斥各种世俗诱惑,作为上帝的选民在世间以‘职业人’的身份保持合理性而禁欲的生活方式,这种与其他宗教迥然不同的信奉加尔文宗的清教徒对待世俗社会生活的态度,最终成了改变世俗生活方式的力量源泉。而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世俗伦理体系缺乏超验的领域,但具有清醒的入世理性主义,其理性以适应现世为目的。”③正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即具有十分强大的入世理性,因此,西方所谓“理性化”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并不明显,反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对于“形式现代性”———器物现代性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实质现代性”④———人的现代性的追求。现代性是一种独特的然而又是复杂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是非人格化的物质层面上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技术层面上的逐步现代化。这个进程迂回曲折,但它们最后还是汇合成一个相近的目标。⑤在我们的概念中,形式现代性即是整个现代性进程(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生变化的非人格的物质性的存在,包括经济上创造的物质财富、政治和社会的相关制度等。

现代性的物质化进程绝不单单是自己孤独地前行,它毫无疑问地将现代人裹挟在其中,激发人的体验,驱使着人不断地品尝和回味这个历史性的现代性浪潮。

汪安民认为:“现代人和现代化进程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互动的复杂的经验关系:现代生活锻造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个体,锻造出他们的感受,锻造出他们的历史背影;同样,这个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想象和经验。物质性的现代性进程、被这种进程席卷而去的现代人,以及这二者之间敏感而丰富的经验关系,最后,贯穿在现代时期的对这个进程推波助澜或者相反的冷嘲热讽的各种哲学观念,所有这些,是现代性的核心内容。”⑥与其说是现代性裹挟着人并激发了人的体验,不如说是人在现代性中得到了锻炼和启示,并不断地适应和改造着现代性。我们所指的实质现代性,即人的现代性,具体指的是经过了现代性的洗礼,通过对自身主体性的反思、对现代性的反思,学会并与现代性共同进化的人。这样的人的出现,意味着实质现代性。

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现代性的演进路径来看,形式现代性的影响先于实质现代性,形式现代性改变、塑造着农民工,农民工对于形式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从第一代农民工到第二代农民工,这一群体逐渐褪去身上的传统性,增添了现代性。可以说,实质现代性具有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实现的可能。然而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形式现代性的影响与实质现代性的实现中间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

二、现代性渗入新生代农民工:途径及影响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⑦(第二代农民工),即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他们身上存在着与他们的父辈 (第一代农民工)的不同,这种不同,不管是社会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变化,都能

够反映出现代性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刻画的痕迹。这种痕迹的刻画,来源于形式现代性,但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实质现代性的启蒙与实现。

(一)途径

1.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

从教育水平上来看,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仅占10%。而根据2009年的数据,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其中,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在21-25岁之间年龄组的达到 31.1%。从职业培训水平来看,新生代群体与传统农民工群体相比优势更加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达到36.9%。①这些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第一代农民工,文化和职业技能拥有较大的优势,已有较大提高。

2.现代性信息的冲击

截至2009年,我国共完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万亿元,建成光缆网络线路总长度达826.7万公里。目前,我国99.1%的乡镇和92%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5.6%的乡镇接通了宽带,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②网络的普及、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通信技术的进步,都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寻找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他们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传媒网、移动电话网等渠道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这也将降低他们获取工作、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政治参与等方面信息的成本。

3.经历与城市同龄人趋同

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从幼年开始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像父辈一样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来回迁移,他们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城市中,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还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大多数时间也在学校读书,毕业之后就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他们也不熟悉农业生产。据学者调查的相关数据,第一代农民工平均务农时间为11.94年,有比较丰富的务农经验,而第二代农民工平均务农时间为2.15年,大都没有或缺乏务农经验,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农经验。③新生代农民

工“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

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④这也与城市同龄人趋同。

(二)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

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工作和生活有着与传统农民工群体不同的、更高的要求,体现出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群体特性。《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农民工的比重在制造业为30.3%、服务业为21.7%、建筑业为22.9%;而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为39.1%、服务业为25.5%、建筑业为17.3%。在短短的5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比重分别上升了8.8%和3.8%, 建筑业从业比重则下降了5.6%。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因此,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与在建筑业中的比重有了差异化的趋势。⑤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拥有较强的自主和自觉意识,他们认为应该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社会地位,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中的一员。第一代农民工中26.97%的人认为“农民工还是农民”,第二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只有18.94%。第一代农民工中 40.13%的人认为“农民工不宜务农谋生,应该得到城里同等的社会待遇”,第二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增加到56.82%。⑥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仅仅是工作和空间上的转移,文化和心理的变化较小,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但是在心理层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工作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⑦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2.3亿职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几近一半。报告还展示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即:“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时代性”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

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发展性”是指新生代农民工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双重性”是指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 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边缘性”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①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能否最终实现,要看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是否能够实现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从形式现代性向实质现代性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是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的桥梁与纽带,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其中的先锋力量和主力军,他们可以将现代性的体验带回乡村,在实现自身现代性的同时改变和影响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对中国现代性的进程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这一作用的产生必须要有现代性与农民工的互动与融合,而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这种互动和融合的进程却会被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则阻碍,难以顺利进行。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现代性渗入与缺失的悖论———结构化的缺失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传媒中的灯红酒绿、光怪陆离,处在形式现代性的浸润之中,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沿袭老一辈“挣钱回家”的传统,城市就是他们理想中的生活之处,他们学习、适应并接受现代性的洗礼,但其自身实质现代性的实现却困难重重。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接受了现代性,而现代性并没有接纳他们, 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与现代性“结构化过程”缺少了规则和资源的再生产,而这种缺失使形式现代性的渗入与实质现代性的缺失并存。

在结构化理论中,吉登斯把“结构”界定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的“规则(rule)和资源(resource)”,②它们是结构化理论的核心

概念。

吉登斯认为,结构化理论中的“规则”主要是由行动者在行动时所依赖的各种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各种有意义的符号构成。正式制度是指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所遵守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规范性制度,也就是支配性规则;非正式制度则是对行动者的行动发生影响的各种心理、习俗以及文化等,即规范性规则。此外, “规则”还包括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文化性符号也就是各种表意性规则。在吉登斯看来,“资源”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即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配置性资源则是指各种物质实体性资源,权威性资源则是指行动者所拥有的权威和各种社会资本等等。他认为,社会结构就是规则和资源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结构并非外在于行动者, 而是行动者可资利用的东西。行动者运用规则和资源,同时又生产出规则和资源,这一过程构成了日常生活的社会结构。吉登斯指出:“个体在他们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复制着这种结构。所有的社会生活本身都具有循环往复的特性,它来自于行动者通过自身的活动方式复制其社会存在的条件,而这些活动就在时间-空间的语境中构成了这种存在。”③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在城市打工和生活来利用国家现代化进程(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带来的机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生活在城市中,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而努力。通过在城市的打工和流动,他们更多地利用城市的价值观和资源,拥有比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开阔的视野,并更新了对自身的认同和目标。这是现代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和渗入,但这只是现代性与新生代农民工结构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这一进程的另外一方面,即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现代性的影响和要求,却受到了阻碍和忽视。

学界的相关研究认为,留守农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较接近“传统性”,而在农民工中,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更接近于“现代性”,或者说是正在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④“进入城市、获得城市体验是农民接触现代、培养个人现代性的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⑤而且,新生代农民工

已经感觉到农民身份的作用在减弱,特别是农民身份的制度性意义在减弱。据调查,想改变农民身份的新生代人口超过半数(占52.4 %),绝大部分不想改变农民身份的人(占65.4 %)认为现在“是不是农民,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还有13.7 %的人认为现在“当农民挺自由、挺好的”。⑥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过程中,在现代性的辐照下,他们自身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他们懂得利用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规则和资源,进一步建构自己的

目标,然而在刚性制度的面前,这种追求多少有些乌托邦的意味。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现代性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否则,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形式现代性的一时彰显,而实质现代性无法实现,将会陷入可悲的“内卷化”命运———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与乡村社会和乡土文化疏离,逐渐褪去了身上的“传统性”,却又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中的“现代性”,他们必将缺乏应有的社会归属感,这不仅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现代性,也将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如果将这种新生代农民工与现代性不能融合的状态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作出表述,“半城市化”十分恰切。有学者认为,这种“半城市化”状态已经呈现出结构化、长期化甚至是永久化的特征,如不及时纠正,会使得不少农村流动人口失去融入城市的能力。①

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说,传统农民工在中国现代。性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个体的农民工并不起眼,但千千万万的农民工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影响了中

国的经济,进而会导致中国社会的结构改变。但传统农民工并没有能够融入城市,融入他们建构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现代性之中,而只能是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漂泊和迁徙,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态已经有了实质现代性的启蒙。从形式现代性到实质现代性的转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至关重要,不能让这一过程仅停留在“过程之中”,这样的停滞,后果是可悲甚至可怕的。当然,这种现代性的建构也有自身的规律和路径,遵循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体现农民工的主体性,将是必由之路。

四、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的建构路径

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成以上,②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与现代性的共同进化,成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要把握中国现代性的方向和特征,要关注现代性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还要探索现代性与农民工的结构化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以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质现代性的建构成为可能。

(一)在中国现代性背景下的建构

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的建构,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与现代性的共生和共存,正是中国现代性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现代性区别于西方的显著特征之一。

中国现代性不能是西方现代性,要有中国特色,不仅如此,还要避免现代性的陷阱。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中,现代性的展开并没有像其原初所承诺的那样“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而是一把利害并存的“双刃剑”。在现代性的追求过程中,科学现代性与人文现代性二者如同天平的两端,不可有所偏颇,但事实上的非均衡发展使科学现代性逐渐占据上风。科学主义、发展主义、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从20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将这些观念输出到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这种理性进步路线的影响。而在这一西方现代性指引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出现期望中的增长,一些国家即使获得一定增长,但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相反,却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环境污染和资源生态破坏,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负发展”的尴尬局面。历史警示我们,现代性片面地发展,会掩盖社会价值与个人自由的诉求,“现代性”的背后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存在。因此,中国应早日预防、阻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扩张和蔓延,并通过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和借鉴,建构中国现代性。发达国家的西方现代性是一个并不成功的样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现代性

追求和建构的目标。

中国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有着明确的关联,中国不可能如西方一样地发展,正如西方的发展模式跟中国的发展模式差异一样:“中国社会生活的表层之下就是招之即来的历史。目前中外传统合璧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但是,科学技术,相似的产品和机制,从食品、服装、住房、运输到满足人际交往的各类消费品,都无法消除中美两国在社会结构、政治史和价值观念上的反差,两国在生态人口状况和传统上的差异如此巨大,要同化这两种文化是无法做到的。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中国人民将在他们的历史传统下继续他们的生活。”③

中国现代性必须注入传统文化,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的绵延就没有文明存在的可能,承继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基本功能或者关键特征。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常常以毁坏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的机制,而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关联可能更多地呈现在农民工身体内对传统文化的绵延上。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建构,并非是要把他们同身上的传统进行切割,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性建构。

(二)体现农民工自身主体性的现代性建构

相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来说,市民化能力是制约他们的市民化进程的“瓶颈”因素。内在的个人方面的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市民化能力,如适应非农产业就业和城市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足等。①英格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并且“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②毫无疑问,在人获得现代性的过程中,知识化的作用异常重要,工业的夕阳化、信息的虚拟化使得社会知识化的程度和进程必须强化。③而社会知识化最广泛的基

础就是农民,农民阶层中最能联结城市与乡村的就是农民工,这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结构化的纽带。具体而言,第二代农民工具有城市化的强烈愿望,如果能够提高其自身能力,通过职业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其成为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本,从而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无疑可以解决其自身转移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结构化”问题的解决

许多学者认为,国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和政策来提高农民工现代性的整体水平,通过改变结构性因素,如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来消除当前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对农民流动的制约;通过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等来加快农民工现代性的进程。④

但从社会学来讲,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化的实践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联结城乡的农民工大流动只不过是中国现代化命运的一次大事件和具体行动化过程。当然,这种来往穿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这一种大流动和穿越构成了有机中国,而不是城乡的彻底断裂,因此,才会有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和随后出现的新生代农民工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正是结构化进程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一个标志。它表明现代性与农民工正处在结构化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迈向实质现代性。他们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⑤而这些“结构性”问题必将在他们与现代性的实践中逐步解决。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三地的进 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以数据分析、研究报告、访谈记录等形式呈现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三 种居住形式。 第一种是在郊区工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杭州, 他们多数是从事服装厂业的工人,这一带的羽绒工业园较多;在温州,从事鞋服制造业的工人较多;在义乌,从事饰品制造业、伞业的较多,此类新生代农民工多半是居住在由用工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 第二种是在市区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进城务工 青年从事服务业者较多(如餐饮店服务员、洗碗工、发宣传单者等),在杭州和温州,多半是老板为他们提供集体住宿 的旧楼房,或自己与一同打工的同事老乡们合租旧楼房。在义乌,也是如此,但老板一般提供的是商品房,住宿条件较温州好一些。这和义乌市的经济开发模式有关。 第三种是无业游民,人群聚集在义乌市劳务市场一带,

常年以大街或商店门口为居住场所,此类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居民隔离程度较深。 一、住房的类型 调查中发现,租房(主要是集中在城郊)和单位宿舍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住房的绝大比例,能够自己购买房子的人数比例为2.60%。 (图4)住房类型 而无论是租房还是住在集体宿舍,新生代农民工周围所居住的人群都是与自己一同打工的同事或者老乡,务工青年的聚居区与城市中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这两个群体社会、经济关系相隔离的重要屏障和表现形式。 二、住房租金

据统计显示,浙江省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平均为2297.22元,住房支出为237.56元(包括租金、水电费支出等),居住于单位宿舍的工人则不需要支付费用。可见当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好,青年农民工们普遍表示与居住条件相较而言,他们更加看重工作待遇和职业环境。 三、居住条件 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居住场所通常为城郊结合部的偏远地区或是市区中较为贫困、缺少管理的旧楼房,居住设施较为简陋。由居住状况、条件而带来的在城市中具有的“身份象征”意义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居民之间的交往造成某种阻碍。对比较为强烈的两种生活方式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而对于城市中的人们则是习惯了这种优越感,自觉地将自己和农民工人群隔离开来。 表3 居住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地群体性特征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特征认识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另一方面,因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明显带有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时代烙印。概括起来,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三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 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量达到了2.3亿,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达到了1.5亿,16——3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61.6%,以此推算,2009年一年时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达到了8900万人左右,如果将就地转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计算在内,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额约为1亿人。第二,婚姻状况,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人群仅占群体总量的20%左右。《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也显示,2006年,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对比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与之前的农民工相比,他们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地区,老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左右,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90后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左右,他们不仅缺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也没有基本的产业工人生产技能。第二,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老一代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之现状

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感想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如果要问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劳动力,在广袤的中国农村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的资源,然而伴随着近几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频频出现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日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在乡村适应和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双重障碍和困境;他们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农民工”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兄弟奔波于城市谋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农民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对精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 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 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 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 代农民工问题。 一、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 施,并提出了"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的方针。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做了大 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特别 是针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进城务工遭歧视,正当权利受 损害,以及就业技能低,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对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 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增加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培训的投入,积极解决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 问题。这些方面的工作,在社会上和农民工中产生了积极 的反响,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有所好转。但总的看,农民工

外出就业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关于农民工的许多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民工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存在的问题严重: 一是工资水平普遍低下,欠薪现象依然存在。这已成为中国分配领域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且标准调整缓慢,一些企业主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不断扩大。尽管国家采取了追讨工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拖欠工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清后欠现象仍较普遍。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也较为突出。二是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往往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农民工拿着最低的工资,却干着最重,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他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尤其是城里人不愿干的建筑施工作业,井下采掘,有毒有害,餐饮服务,环卫清洁等工作。而且,许多企业使用缺乏防护措施的旧机器,噪音,粉尘,有毒气体严重超标,又不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对农民工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致使其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分析 ——基于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经济1103班张菁指导教师潘晔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农民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发展状况的相关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社会关注焦点,但根据我的阅读及资料查找中,我发现社会很少具体的对某个单独的农民工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相关深入的调查,再且,对于本身也是90后的自己,我的家乡也有许多早已走入社会工作的同学,在平常的联系与交流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多少有个大概的了解,由此,我产生了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严肃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了解的想法。以下是我在假期的调查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在呈现调查报告中,我将基于他们的基本信息来重点陈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生活风貌和价值观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我的建议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调查过程的相关处理: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以及维权方面。问卷总共分发了150份,实际回收67份,考虑到调查样本相对较小的局限而对调查分析有所影响的因素,本文在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以期达到一个对90后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对其存在的问题能提出相应有效地解决措施的目的。 摘要:90后进城务工青年作为现在的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群体将在农民工的队伍中处于不断壮大和上升的趋势,而对于目前经济的发展依旧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而非资本运转的中国来说,90后务工青年的发展与生活风貌将对城市发展及三农问题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社会和政府都应对之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满足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需求,90后务工青年也应结合当下实际来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更好。 一、基本信息 1、调查区域的信息 三门坡镇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它的土地广袤而肥沃,土地面积119.2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4万人。目前全镇种植橡胶3.6万亩,荔枝8.3万亩,胡椒3200亩,槟榔9700亩,香蕉11000亩,各种瓜菜130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初步具有基地化和规模化。另外,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乡镇人民带来了创新性的收入。且三门坡镇地处通往海口、三亚、文昌三叉路口上,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使三门坡镇成为琼山区南部较为繁荣的商贸和文化中心。这也为“回乡型”农民工在家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地和产业保证。而对于由于学业不佳放弃求学的90后的青年,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够让自己经济独立的同时能见些世面、学些本领﹑谋求个人的发展,通过在城中的生活来更好的认识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另外在城市中打工也是比较受青年们心仪的交际和求偶的方式。当然,不排除由于家庭困难而被迫过早的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的90后青年,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致使年轻的他们离开家乡,离开校园,走进城市打工,通过调查,我发现在不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有着相似的工作生活感受和需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1[1]的数量已经达到14533万人。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1[2]”,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已经成为制定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 为了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1[3]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1[4],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外的工作、生活状况、主观满意度和城市融入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和结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根据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即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到58.4%。按照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33万人来推算,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8487万人。 从图1所示的人口金字塔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农村人口、农村从业劳动力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的分布。与农村从业劳动力相比,外出农民工的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19%、25.3%和29.3%;而在外出农民工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4%、23.8%、13.1%和4.7%。也就是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 ——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 贾楠郭强 摘要:现代性是深刻冲击人类历史的现代文明变迁,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于现代性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有积极地适应和调整。同时,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现代性通过教育、传媒、城市生活的经历等途径渗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更接近于市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对工作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现代性的实现,还存在结构性的缺失,在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横亘着许多刚性的制约因素。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都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这将影响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渗入;缺失 引言: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描写过现代性冲击下人类社会的状态:“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①通过马克思的描述可以看出,现代性是深刻冲击现代文明的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人类在这几百年里发生了以往历史时期的所有变化都不可比拟的全面彻底转变,而且各个前现代国家还在加速向里面奔去,‘内置’国家还看不到走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前景”。②“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

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③ 现代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随着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结,农民工拥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现代性对农民工的改造和影响,也来源于农民工对现代性的适应和反馈。农民工是一种职业和身份, 是社会对于进城打工农民群体的界定,这一概念结合了农民与工人,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可以说,农民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现代性”的因素。虽然现代性的概念提出是基于西方社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现代性”概念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学术界对其界定、解释、探讨和论争也大多立足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作为方法论工具,“现代性”可以说明和解释其自身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①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多数学者认为外出流动和城市体验能够促进农民工现代性的形成。郭正林、周大鸣通过对一个外出务工为主的村落的剖析,认为对于不发达的村落社会,外出务工是农民体验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现代性程度的基本途径和动力。②周晓虹认为城市农民工的流动经历和城市体验,是一个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③蔡志海认为,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上逐步地转变为现代型,农民工的现代性在流动中产生。④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教育水平、相关制度安排等对农民工现代性实现的影响,王正中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可以在城市就业,但户口不能自由地迁入城市,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民的现代性发展。⑤江立华认为,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隔离,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完成了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的社会角色转变、由依赖土地向不依赖土地的资源获取方式转变和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位置的转变,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尚未融入城市社会。⑥在这些研究之外,也有学者关注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报告

劳工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振山 指导教师:孟繁元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东北大学 2011年5月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振山)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位及发展现状 (一)定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风田,2010)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一判断非常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左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而外出就业1.53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美国《时代》周刊在2009年把年度人物的第三名授予了中国的农民工,原因是他们拯救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国人并没有按我国的约定称呼叫农民工,而是把他们叫做“产业工人”。时代周刊给中国农民工这么高的荣誉,他们实至名归。我国经济增长的70%靠出口拉动,而出口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农民工低廉的工资。另外一个是对稳定的贡献,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刻,虽然有2500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威胁政府与老板,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家。放在任何国家,上千万人同时失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中国的农民工却没有,这也堪称世界奇迹。 (二)年龄及婚姻状况 1、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2、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三)发展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与生活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劳工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作业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杨振山 指导教师:孟繁元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东北大学

2011年5 月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杨振山)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位及发展现状 (一)定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郑风田,2010) 温家宝总理在2010 年2 月27 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一判断非常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左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 亿人。而外出就业1.53 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果将8445 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 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 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美国《时代》周刊在2009 年把年度人物的第三名授予了中国的农民工,原因是他们拯救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国人并没有按我国的约定称呼叫农民工,而是把他们叫做“产业工人”。时代周刊给中国农民工这么高的荣誉,他们实至名归。我国经济增长的70%靠出口拉动,而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工低廉的工资。另外一个是对稳定的贡献,在2009 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刻,虽然有2500 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威胁政府与老板,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家。放在任何国家,上千万人同时失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中国的农民工却没有,这也堪称世界奇迹。 (二)年龄及婚姻状况 1、平均年龄23 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在我国,一般农民工泛指无某地长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自二十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大步伐的向前迈进着,而当前,农民工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着。这个庞大的特征群体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相对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个人意见)。据媒体报道,目前在京的农民工数量已接近300万,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0%左右。那么,究竟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呢?做为一名大学生,有权力去了解,更有义务去关注。所以,我和同宿舍的一名同学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进入了在京农民工的工作现场,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看到了听到了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情况,感受很深刻。 调查对象:在京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包括了从事第而行业建筑业及餐饮、服务性的第三行业。 调查地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迎教评校园美化建设的施工现场北京市丰台区方庄某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北京市海 淀区某宾馆

调查方式:聊天式询问 下面就是主要的调查事实:由于调查者本人暑假没回家,故此有大量的时间去接触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首先,就自己最近的本校由于校园美化,所以有不少的农民工在这里找到了活干。最先接受我们调查的来自河南安阳的三位男性农民工。其中,年龄最长的43岁,有两个孩子,姓王;最小的30岁,有个4岁的女儿,姓郝;另外一个姓张,40岁。当时接受我们调查采访时,着三位师傅正在吃晚饭,且不时的用家乡话交谈着。王师傅懂一些普通话,他诙谐的说这是由于经常在外地做工的缘故。他告诉我们,他们不是那种常年在外的务工人员,这次出来是经过年轻的老乡介绍的,因为是老乡介绍,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次包括临村一共出来了8、9个人,他们自己的村子共有4、5个人,村子都是很小的。一般情况下一年可以出来干活200天左右,每年都是刚开春,过完春节就走,然后等到小麦熟了的时候就得回去。因为家里还是很缺劳力的。下一次等到种上玉米,把一切家务活干完后再重新出来。王师傅一边抽着烟卷,一边用叹息的声音告诉我们每次出来都得换好几次地方,就象现在这份活8月底就完了。 后来我和同学又就近去了芳庄某工地,发现这里的农民工业余生活很贫乏,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睡觉、打扑克、侃大山,或者上街闲转,连看电视也都成了一种享受。城市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现状分析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知层面、职业认知层面、群体认知层面和心理认知层面等方面的考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受自身条件的不足与城市农 村候鸟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在文化上、职业上的不满足,在群体比较中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特点。要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心态,就必须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弱势心态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06-03 农民工是在我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内出现了分化趋势,呈现出交接更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从外出农民工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6%。①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超越了老一代农民工的数量,成为农民工的主要分支,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变得不容忽视。

早在2001年王春光就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 概念,他认为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是第一代, 而90年代初次外出的算作新生代。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提到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文件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③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并且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r村劳动力”④。 综合学界的观点,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如下:“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年龄在16-36岁之间的外出农民工”。他们较上一代有更高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于城市和农村的理解也和上一代大不相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也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差异性。群体心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的心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对社会环境有着反射作用。魏荣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弱势心态,他认为,弱势心态是主体在主观体验下的一种消极心理态度。⑤具体地说,弱势心态是当人们依靠自身的条件或努力,在一定的社会生存标尺下难以抵抗风险、改善其境遇并达到其期望的社会生活方式时而形成的一种 对比下居于弱势的心理和行为意向。⑥弱势心态除了与自我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研究综述

城市社会学 课程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研究综述 ************** 院系:社会学系 任课老师:*** 1-18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在80年代后逐渐成为经济建设主要推动力量,从21世纪初开始以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的姿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因自身及社会因素影响而陷入内外困境。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人口特征、社会特征、价值观特征及社会心理特征四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加以明确界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综述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向其它产业大规模转移的社会现象。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职业、市场和体制之间的转变不同步使农民工在向城市流动、从事非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流动和社会身份转变的不一致和不协调,从而产生了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农民工。从民工潮在中国出现到今天,农村大致走出了三代农民工:第一代是出生在上世纪7 0 年代以前,第二代是出生在1 9 7 0 年和1 9 7 9 年之间,第三代出生在8 0 年代以后。据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 9 8 0 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数量已达1 .2 亿人,并日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2 0 0 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 2 9 7 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1 7 .2 %。其中年龄在l 6岁~3 0岁的高达1.4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占了61.6%。依此推算,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职工中占将近一半,占全国总人口l 0%。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的需求,追求体面工作和享受,但在现实中却陷入困境。2 0 1 0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温家宝总理也在《20 l 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有2-18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异同点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异同点 09级公共事业管理090107024 孙振坤 一、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又称“农二代”,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第二代农民工。随着父辈农民工年龄的增长,父辈农民工逐渐离开其在城市的工作岗位,返回到农村。与此同时,随着父辈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其子女渐渐接近和达到合法的工作年龄,因而,他们也像其父母一样,离开农村,来到城市里闯荡,成为新生代农民工。 (二)新生代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区别的简单陈述 第二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的农民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上面,普遍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由于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来讲,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基本上接受和完成了义务教育或者更高水平的教育,所以,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标,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更加向往美好的,现代的生活。其次,他们没有“富二代”、“管二代”那么多可以仰仗或继承的资源,因而对社会公平和平等竞争的渴望格外强烈,权利意识也比父辈明显要强很多。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在城市就业时,工资要求比父辈的有所提高,开始关注企业是否购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关乎于自身就业的权利。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相同点 (一)新生代老生代命运相同 无论是老一代的农民工,还是以“80后”、“90后”为生力军的新生代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从“半月没吃过肉”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姓名专业学号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周勇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现代化、城市化中进程中,历时30多年的”民工热潮“在如今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群体的更替,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支新型劳动队伍已经成为当代产业工人主力军,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新的社会群体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其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召开再次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循序渐进”这一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的边缘者新生代农民工“半月没吃过肉”的现状出现,不仅透露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现状,同时也暴露出了社会就业机制在农民工这一块所出现的问题。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并了解现阶段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看法以此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半月没吃过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就业机制民生问题 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90后”农民工童丽娜的来信,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北京农民工,童丽娜称自己因为收入拮据问题买不起肉已有半个月没有吃过肉了。根据童丽娜的自述,来北京第一个月是在旅游中度过的,等钱花的差不多后通过网络寻找就业岗位,但是网上大量的骗子和不实中介让其不得不转向通过实体店寻找就业岗位,几经周折,最终获得月薪1100包吃包住的餐厅服务员一职,但餐厅老版担心外来务工者只进行短期工作故告知年底结剩余工资,于是童每月只有800元现金收入。面对菲薄的收入,童表示就算今后工资翻番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可能以后做上了经理日子才不会过于拮据而有肉吃,但是对于做上经理的把握童丽娜又觉得可能性太低了。而由于其自身种种条件限制,童丽娜又无法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只有身兼数职,过大的工作强度又使其身体不堪重负,在北京看病仅3天就花去其大半月工资。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一员代表,童表示现在工作每天都很惶恐。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①近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的社会热点“三农问题”的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努力解决,而在其中占极大比重的就是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保护农民工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2010年06月21日03:32工人日报 字号:T|T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

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 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相呼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民工出现后所产生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Abstract:Central Document No. 1 in 2010 first propos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issu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is special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car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urgency. City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oposed by the context, it is with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echo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also the emergenc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generated a lot of the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建议及对策 Key word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status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正文: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 1.1新生代农民工界定及特点 1.1.1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批人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城市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界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