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南校区(本部)详细地图

中山大学南校区(本部)详细地图

中山大学南校区(本部)详细地图

1

中山大学校史知识

概况 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办学条件及学科建设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28个学院和地球科学系、资讯管理系,并有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 在本科教育方面,全校有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我校还具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今年,在校各类学生7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00多人、硕士研究生14000多人,本科生28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300多人。 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8人。 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有"光电材料与技术"、"生物防治"、“华南肿瘤生物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以及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 学校拥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附属第六医院等5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合并后,对外交流领域更为广阔。迄今为

中山大学办理退辅修、中英文成绩单步骤(转自人人)

中大办理退辅修、成绩单等事情全攻略!(针对申请出国读书的同学,内含各类链接)【刚搞定回来,发帖积RP,欢迎转发】来源:杨嘉卉的日志 最近有同学和师弟师妹问我要怎样办成绩单,想着就写一篇日志来告诉大家啦~今天早上刚刚拿到新鲜出炉的成绩单们,为了积RP,于是将整个过程以及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告诉大家。其实也不见得全面,目的只是想让没去办的同学能大概清楚流程、知道要做些什么准备,不至于办事的时候就蒙了,以至于影响了申请的进度。 一、退辅修 我之前在珠海有选了辅修,但回来南校之后,由于想着不想修那么多的课,所以就将辅修退掉,以充公选。 1、退辅修申请 - 要准备的东西有:(1)取消辅修的申请书。没有模板,就写清楚退辅修的原因,签上名字,留上联系电话,就OK。(2)《中山大学本科转专业学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在教务处的网站可以找到(https://www.doczj.com/doc/4617387138.html,/home/view.aspx?id=5210)。这一份是转专业的学生用的,但只要将抬头和相关内容改成自己需要的就OK。将辅修已经修过的课程、学时、学分、成绩等填好,拿到自己院系的教务员那边签名和学院章,然后再拿到辅修所属院系的教务员那里签名和盖章。像我们院,要求是系主任一级的人签名。于是还要等系主任有空才签名。反正这个签名和这个章就比较蛋疼,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系主任有空帮你签个名。 将这两份东西都需要用A4的纸来打印,当然签名和盖章就不能打印啦~~将他们订在一起,拿到东校区行政楼A201教务处那里交给那里的老师,说清楚你是要退辅修转学分的就OK。表格放在老师那里之后,就要等那个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帮你操作一下那个教务系统了。我那天是早上交下午就帮我转好。还是觉得教务处的老师效率还是挺高的。 2.退辅修Q&A Q:退辅修有什么好处? A:虽然交了钱,上了那么多课,现在退了,拿不到辅修证,好像挺可惜的。但是其实本来辅修证就没用,而且这些已经修过的课程是可以转为公选。所以对于那些还没修够学分,又不想上课的大四孩纸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了~ Q:关于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成绩单可以只打其中的一些课程吗? A: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成绩单,对于辅修的成绩,是遵循“全或无”的原则:即要不就全部都打出来,要不就可以全部都不打,不能够选其中的一些打而另外的一些不打。 交了申请之后,留意自己的教务系统上面,是不是已经显示你之前的辅修的课程已经全部转成“公选”了。有什么问题,可以打这个电话查询:39332173(毕业审核,公选课,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公选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成绩管理)。

中山大学景观设计理念

中山大学南校区景观赏析 1.出入口 校园的出入口是人们对这所大学的“第一印象”指 的不仅是大门建筑,每个学校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独 具特色的入口。这并非由大门的建筑设计决定,而 是由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大门建筑、周围环境、 地面的铺装、植物的配置、以及透视到校园内部的景致所组成。 2.校园中心区 校园中心是一个学校的空间高潮,它常是由师生使用的公 共设施如图书馆、大礼堂、主教学楼、行政事务管理等设 施围合而成的广场空间。中大南校区的建筑分布在中轴线 两侧,形成中轴线的纵深景观。 3.开敞空间体系 开敞空间是体现校园外部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开敞空间并非越大越好,它的宜人性和层次性才最为重要。在建筑物前面的草地开敞空间,营造一种 自然的气息,让建筑物寓于自然之中,灌木的高低错落正 好让建筑若隐若现,以此形成特定的空间特性。 4.植物景观系统 植物在校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在提供建 筑的背景色彩和环境的质感、净化空气、控制水土 流失、遮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景观 中活的元素,植物随季节会发生变化,同时灌木围 合形成的虚空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创造一种交 流的校园氛围,也为诸多学子提供接触自然气息的形式,也形成一条自然景观带。

5.其他 此外,景观小品、纪念性雕塑、水体、路径和台阶、铺砖等在校园景观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不可忽略的是建筑物本身是整个空间的焦点,由建筑物与环境共同形成的景观是整个空间景观的高潮。 (一)景观小品 小品作为校园空间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通常是引导视线的 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常出现在如建筑 空间与户外空间的过渡带等处。在此,小品不仅起着点缀作用,同 时也引导和汇聚视线形成焦点。另外,小品类构成的空间景观能很 好地烘托建筑气氛,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往往作为一个空间景观的节点或是一个高潮点,对 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吸引力,从而形成一个聚合的虚空间。纪念 性雕塑不仅具有纪念性,同时可以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 (三)水体 水体的应用对于空间景观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水具有流动性,带有一种活力,使得整个空间景观 变得流动。附加上水体周围的植被和灌木,以及路径, 使得整个景观节点变得完整,融入校园环境中,增加景 观的层次性与丰富。 (四)路径和台阶、铺砖 校园内的路径除提供行走、漫步等功能外,常会 增添如停留、小坐、休息、交谈、观景等其他作用。不 同形状的路径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曲径具有闲

中山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中山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第四章课程选修与免修 第五章主、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第六章转专业与转学 第七章休学与复学第八章退学 第九章考勤与处分第十章毕业、结业和肄业第十一章自费岀国留学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和《中山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科生。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按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新生,持学校签发的《录取通知书》,按有关要求和规定的 期限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在规定期限内来函向学校本科生招 生办公室请假,并附有关证明。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 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休检标准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 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无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即取消其学籍,退回生 源地,情节恶劣者,转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条凡休检复查不合格的新生暂不予注册。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 上医院(下同)诊断证明,短期内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校医院签署 意见,报学校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审批,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往返路费和医疗费自理。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可以在下一年六月份向学校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提出入学申请,并提 交医院开具的健康检查及诊断证明,由学校医院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第六条取得学籍者,由学校发给学生证。学生遗失学生证应向所在学院(系)办公室报告遗失原因,并提交补办学生证申请,由学院(系)办公室统一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登报声明作废(登报费用由学生支付),并按规定补发学生证。若补发后找到原学生证应主动交回教务处处理。学生证只作在校学生本人身份证明之用,持证人不得私自涂改,不得转借他人,不得弄虚 作假和一人持多证,违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 第七条学生必须在每学年按学校规定准时交费,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不符合其他注册 条件的不予注册。每学期开学前两天为学生注册时间。学生必须按时持学生证到学院(系)办公室注册。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旷课1 天按5 学时计,下同)。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按照《中山大学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管理规定》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凡休学、保留学籍或因其它原因离校的学生,未经批准复学者,不予注册。 学院(系)办公室对未准时回校注册的学生,要分别按病、事假或旷课记载,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向教务处报告学生到校注册情况。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八条各专业设置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学生应当按照所在专业的教学计划和 培养方案规定的年限和学分要求,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修读。 必修课是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学生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很多考生不明白中山大学校区分布,在此我们特意收集并整理了这方面的信息,以供考生参考,中山大学总共分为四大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以及珠海校区。南校区历史最为悠久,康乐园即是中大南校区,中大康乐园与武大珞珈山北大未名湖并称为三大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东校区即大学城校区,中大近60%的本科生都在东校区就读;珠海校区是四大校区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风景如画;北校区是中山大学医科的主要集中地。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亚太研究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一、二年级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超级计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 生学院、护理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正,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之一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

中山大学联合培养类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联合培养类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为规范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学籍与教务管理,根据《中山大学章程》、《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和《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联合培养本科生是指按照学校或学院(系)与国(境)外大学签署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和培养方案,在完成规定课程、修满所需学分后,获合作学校学士学位的学生。 第二条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的签署,须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批准。如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的,还应获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学校或学院(系)与国(境)外大学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的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适用对象是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第二章培养模式 第四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包括如下三种类型:(1)以联合培养类专业招生形式录取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一、二年级在中山大学学习,三、四年级到合作院校学习(考核合格者);(2)按照签署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在中山大学本科生标准学制时间内,赴国(境)外大学学习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方式可以是“2+2”(即:国内两年+国(境)外两年)、“1+2+1”(即:国内一年+国(境)外两年+国内一年)或“3+1”(即:国内三年+国(境)外一年)等;

(3)按照签署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在中山大学本科生标准学制时间内均在我校培养,通过引进对方教材、互派教师等形式进行培养。 第三章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与审批程序第五条联合培养类专业须制定本科专业联合培养方案,并报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批备案。未提交培养方案者,不予以课程学分认定。 第六条本科专业联合培养方案按双方协议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我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和目标,由相关学院(系)会同国(境)外合作院校制定。对在中山大学本科生标准学制时间内、通过合作项目形式赴国(境)外学习者,要求在合作院校所修课程应与我校本专业修读课程的内容相近或相当,所修学分和学时总量原则上应与依据我校本专业培养方案、学生未修读的学分和学时总量相当。 第七条本科专业联合培养方案报送程序:报学院(系)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提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报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材料包括:1)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及相关备忘录;2)本科专业联合培养方案;3)学院(系)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意见。 第四章注册 第八条学院(系)须于每个长学期第十六周的周五之前、报送本学院(系)下学期将赴国(境)外进入合作院校培养阶段的本科生名单及数据,教务管理部门汇总后由学校统一发文备案,并进行后续学籍管理。

关于中山大学校区布局的调整2008-2012

中大办〔2008〕23号 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 (2008—2012)》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已经学校2008年第14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现予以公布实施。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 —1—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 (2008—2012) 目录 第一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2008~2012) (3) 第二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 (14) 一、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14) 二、校区布局调整各学院(系)学生迁移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20) 第三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22) 3.1 在校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2) 3.2 本科生在校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3) 3.3 全日制研究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6) 第四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 (31) 4.1 校区布局(不含附属医院)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1) 4.2 附属医院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4) 第五部分中山大学各校区可调配房源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5) 第六部分各校区学生宿舍床位供需对比表(2008~2012) (38) 第七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课室需求方案(2008~2012) (42) 第八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教学类实验室需求方案(2008~2012) (51) 第九部分附件 (56) 一、2007年、2008年本科生招生计划表 (56) 二、2007级、2008级研究生人数一览表 (62) 三、2008年~2012年各校区留学生人数发展预测 (63) 四、中山大学教学类实验室用房情况表 (64) 五、珠海实验中心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基本情况表 (71) —2—

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

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 发布时间:2010-07-08 发布部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 (2009年7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研究生指导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研究生指导教师是我校根据培养研究生的需要而设置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岗位。根据指导的对象分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士生导师)。 第三条 研究生指导小组是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集体指导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主,并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其参与的研究任务确定其成员。 第四条 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

养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 导师职责 第五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和我校有关研究生培养工作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六条 参与拟定本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复试及录取等有关工作。 第七条 与研究生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或修订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负责会同研究生指导小组制定、调整、修改研究生培养计划。 第八条 会同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实施研究生培养计划,督促研究生认真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任务,承担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做好研究生的考核工作。 第九条 与研究生指导小组一道帮助研究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论文工作,对论文进行审阅修改,在学术上把关并做出学术评价。对于推迟答辩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由导师向学院(包括中心、医院、直属系,以下简称院系)提出建议,院系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 第十条 积极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并为研究生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课题和必要的经费。

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普通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制定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 转专业的工作必须在公正、公开、公平原则下进行,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则与程序。 第一章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 第一条学生入学后,一般应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1. 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2. 学校认为学生就读原专业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学习者; 3. 个别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调整部分专业,并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转入该专业。 第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考虑转专业: 1. 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 由外校转学进入我校就读者; 3. 已转过一次专业者; 4. 在校期间有违纪等行为、受处分者; 5. 必修课专选课平均学分绩点低于者; 6. 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者; 7. 应作为降级试读或退学处理者; 8. 不符合学校转专业规定者; 9. 无正当理由者。 第三条转专业工作安排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学校每学年统一办理一次,每位学生只能选择报转一个专业。 第四条受理程序:

1. 4月上旬,各学院(系)上报接收转专业学生人数计划。具体地,各学院(系)填写学校教务部门制定的“院(系)接收转专业学生计划表”,同时根据学院(系)实际情况,确定对申请转入学生的考核方式和程序等,连同计划表报送学校教务部门。 2. 4月上旬,学校教务部门对各学院(系)接收转专业的计划进行审理汇总,报送主管校领导审批后,向全校学生公布各专业的接收转专业计划名额和受理程序。 各学院(系)应安排时间,由具体负责教师或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相关咨询。 3. 4月中旬,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填写“中山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回所在学院(系),逾期不予受理。 4. 4月下旬,各学院(系)对申请转专业学生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结果转送学生申请转入的专业所在学院(系)。 5. 5月底前,各学院(系)按照公布的考核方式和程序,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将接收转专业学生名单和审核结果填入学校教务部门制定的“转专业学生资格审核汇总表”,报送学校教务部门。 6. 6月下旬,学校教务部门对各学院(系)报送的接收转专业学生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向全校公布转专业学生入选名单。 各学院(系)教务员收到名单后,做好学生学籍材料的转出或接收准备工作。 7. 新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内,由学生到新学院(系)统一办理转入学籍、学生证、注册等事宜。 8. 各学院(系)转专业工作须按上述程序安排。在规定时间之外,不办理转专业手续。 第二章转专业的组织管理 第五条转专业(转入或转出)的学生人数应按如下比例控制: 1. 本专业同年级少于60人,控制在10%以内; 2. 本专业同年级大于60人,控制在15%以内。

中山大学南校社团小介绍

中山大学南校社团

校级社团(南校区) 1 (一)媒体类 1、中大青年 “因为中青,所以钟情”,是在社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像“中青人”对传媒的热爱 一般,代代传承。从1989到2014,“中大青年”伴着中大走过35载风雨寒暑,共同成长。 时至今日,中大迎来90岁寿辰,中青也成为了走在全国前列的校园媒体,多次获得国家级、 省级优秀校媒奖项。对外,每月一份报纸,微博、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新闻;对内,中青分工 明确,编务、社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从即时新闻到菁英论坛,我们致力于为中大学子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服务;从杂志到报纸、 微信、微博,我们与时俱进,也从不敢忘“打造高效最好的立体传媒”的初衷。 2、广播台 是中山大学四大社团之一,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中山大学广播站。1994年10月, 中大广播站正式易名为中大广播台。 作为中山大学内唯一的有声宣传机构,中大广播台积极举办各种规模盛大、创意独特、 内容新颖的校园活动,经典品牌就是已经举办了28届的“维纳斯歌手大赛”。 中大广播台多次荣获中山大学学生社团风采大赛一等奖,及“中山大学十佳学生社团” 荣誉称号,以丰富的经验、突出的成就,高效而优质的工作获得校内外的一致好评。 3、求进报社 是由中山大学党委组织部直接领导的唯一一个学生社团。以各种刊物的出版为重点,以 论坛和沙龙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求进》正刊、党校专刊、求进双月报、军 训快报、求进简报等刊物;以及记者论坛、学术沙龙、军训演讲比赛、十大教官评选、党员 风采展示大赛等品牌活动 (二)公益类 1、Allshare义务服务协会 与广州市残疾人英语培训中心合作口语培训活动,并致力于帮助那些与世隔绝、备受歧 视的麻风病康复者。 成员们远赴各省、深入山区,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海南等省均留下了爱 的足迹。2010年,ALLSHARE作为中山大学的申报项目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2014年,在中山大学社团风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爱心助学协会 一届届爱助人,笃行在乡村教育事业这条美丽的荆棘路上。 这里有特色的“1+1+1”的助学模式、暑期实地考察、助学周资助、为贫困地区建立图 书角,而且在熊德龙一楼还有一间爱助书店哦。 3、Enactus(创行) Enactus(创行,原名SIFE)是由39个国家的16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学术界人士和企 业界领袖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中山大学Enactus团队(原SIFE)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 最早成立的Enactus团队之一。通过开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践行青年公益项目,坚持“授 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双学位

14 第五章主、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 https://www.doczj.com/doc/4617387138.html,/home/view.aspx?id=181 发布时间:2010-9-19 第三十条辅修专业是主修专业之外附加选修的专业。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须按照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修读有关课程。辅修专业学分不低于25学分(主辅修专业所修的课程相同,其学分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双专业是指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资格。双专业学分不低于50学分。 双学位是指修读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不同学科门类中的两个专业并取得毕业资格,且符合两个专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者,可取得双学士学位资格。第二学位的学分不低于75学分。 第三十一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门类学习,学校采取辅修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与双专业、双学位的专业培养方案相衔接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辅修专业的基础上可按规定申请继续修读双专业、双学位。 第三十二条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2.0及以上者,可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 第一、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2.8及以上者,可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双专业。 第一、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3.0及以上者,可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双学位。 第三十三条学生申请修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应按下列申请程序办理: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院(系)提交书面申请,经学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同意,并获得开设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的学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后,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呈主管教学校长审批。 各学院(系)须于每学年第一学期第5周前将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开课计划报送学校

中山大学校园图及交通指引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中山大学校园图及交通指引 SYSU Campus Map and Transportation Guide 1、白云机场——中山大学(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南校区) 从白云机场国内到达厅乘坐机场快线6号线到新珠江大酒店站下,转乘出租车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共行驶1.2公里,费用约10元。 在白云机场乘坐出租车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共行驶32公里,费用约115元。 从白云机场步行至机场南地铁站,乘坐地铁3号线北延段(体育西路方向),在体育西站下车,换乘地铁3号线(番禺广场方向),在客村站下车换乘地铁8号线(凤凰新村方向)在中大站下车(A出口),步行至中山大学南门,沿着逸仙大道穿过校园,步行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约30分钟)。 2、香港(广九直通车)——火车东站——中山大学(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南校区) 在广州火车东站乘坐出租车,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共行驶8公里,费用26元。 从广州火车东站步行至广州东站地铁站,乘坐地铁3号线北延段(体育西路方向),在体育西站下车,换乘地铁3号线(番禺广场方向),在客村站下车换乘地铁8号线(凤凰新村方向)在中大站下车(A出口),步行至中山大学南门,沿着逸仙大道穿过校园,步行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约30分钟)。 3、澳门——中山大学(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南校区) 从拱北关口乘坐岐关车直达中山大学岐关车站,沿着逸仙大道穿过校园,步行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约15分钟)。 从拱北关口乘坐广珠轻轨至广州南站,乘坐地铁2号线在昌岗站下车,换乘地铁8号线(万盛围方向)在中大站下(A出口),步行至中山大学南门,沿着逸仙大道穿过校园,步行至广州半岛游艇俱乐部酒店(约30分钟)。 详情请参考附图 1

2018级电子信息大类本科生专业

2018级电子信息大类本科生专业 分流培养实施方案 根据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按学科门类招生的全日制本科生专业分流培养管理办法(试行)》(中大教务〔2012〕42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电子信息大类本科学生招生培养的办学实际,我院按照以下细则开展2018级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本科生分流培养管理工作。 一、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学生分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专业。 二、专业分流遵循的基本步骤为: 1. 学生需在指定时间填写《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大类本科专业分流申请表》并交学院教务员,为了确保申请工作的严肃性,一旦将《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大类本科专业分流申请表》提交学院则不能再修改; 2. 学院综合考虑学生志愿和办学实际确定各专业名额,原则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名额比例为1:2; 3. 采用志愿优先法选择专业,即在大类专业内按志愿分别排序,首先按学业成绩绩点由高到低依次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然后再按照绩点高低依次选择第二志愿学生;

4. 如果一个专业排序中出现多位学生学业成绩绩点相同的情况,则根据《高等数学》,《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的成绩高低来排序; 5. 学院将各专业分流学生名单进行审核汇总并报送学校教务部。 三、学生学业成绩绩点的计算依据学生入学以来所有必修课(不含体育、军事教育)成绩,以及信息科技导论课成绩计算。 四、2018级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在第4学期实施并完成专业分流工作,第5学期正式分专业上课。 五、学生分流专业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专业,则按学校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在专业分流工作中,学院的年级学业班主任、教务员、辅导员、应安排时间向学生提供相关咨询。 七、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八、本规定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大类本科专业分流申请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0年6月9日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 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本简介主要内容为中山大学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及地图、中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四个校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四个校区的联系方式和针对2010届毕业生在本学期所举办的招聘会的时间地点安排表。方便用人单位了解中山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单位招聘需求来校招聘学生。 感谢所有用人单位对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热烈欢迎各单位来校招才纳贤! 一、中山大学概况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八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中大学子谨记先生教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以建筑人类伟业的博大胸怀,孜孜不倦,薪火相传。建国以后,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学校。1935年,中山大学与清华、北大一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三所国立大学被载入史册。中山大学现已跻身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学术传统,30年代已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七个学院。1952年,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2001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这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使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实力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学校现设有36所学院(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位授权领域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研究生方面,学校有博硕士授权一级学科54个,博士点180个,硕士点251个,有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5个,广东省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4个。本科方面,全校有9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名师汇集,科研突出。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等。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华南肿瘤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基因工程”等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十五”以来至2008年,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4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39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项,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及招标课题87项。2007年,我校3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2008年,我校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 中山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各校区的发展遵循办学层次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各有侧重,动态调整,逐步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2017年7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加强和完善研究生学籍管理,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规定。b5E2RGbCAP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规定录取的接受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按本规定施行。p1EanqFDPw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学校签发的《录取通知书》,按入学通知的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在报到日之前通过学院、直属系、中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院系)向研究生院提交书面请假申请。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DXDiTa9E3d 第四条学校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RTCrpUDGiT 第五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二)研究生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 (三)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 (四)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报考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 (五)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录取者的专业水平是否符合录取要求; (六)与新生入学资格相关的其他需要复查的事项。 复查中发现研究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取消其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将送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5PCzVD7HxA 复查中发现研究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在家休养的,可以按照第六条的规定保留入学资格。jLBHrnAILg 第六条新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研究生院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 (一)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并证明所患疾病短期内可治愈的; (二)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已经怀孕的; (三)参加团中央批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 (四)国防生按规定到部队工作的;

中山大学南校区生活指南

目录 南校区图书馆 -------------------- 1-2 教学楼 ----------------------------- 3 宿舍 ------------------------------- 4 饭堂 ----------------------------- 5-8 娱乐 ----------------------------- 8-9 其他服务 ------------------------ 9-12 附录:南校区地图 --------------- 13-14 - 0 -

南校区图书馆 南校区图书馆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于1982年落成,2004年扩建,藏书之多为其他分馆不及,无论是参考工具书,还是国外原著,这里都能找到你希望找到的专业用书。图书外借为60天,续借1次30天。如果逾期不还按逾期天数的多少做数量不等的测试题,如果逾期天数较多,图书馆还有可能停止提供外借服务一段时间。以下是总馆的开放时间以及藏书分布: 一楼设有总服务台,受理馆际、校区互借申请;续借、书证注册、挂失等,配置92台电脑,提供各种电子资源以及多媒体光盘计算机阅览服务(首次使用须在服务台开通账户)。另外配置12台终端,供读者查询馆藏书目。一楼及其夹层书库主要收藏参考工具书及最近新书,设有阅览座位212席,玻璃长廊阅览座位16席。 二楼及其夹层书库主要收藏现期、过期期刊、报纸,共设有阅览座位376席。 三楼设有外国文献馆、人文科学馆、社会科学馆、哲学馆、自然科学馆、外文理科图书、岩波书店日文赠书等。三楼书籍均可外借,共设有阅览座位380席。 四楼设有台湾文献馆、保存本阅览厅、特藏厅、校史文献室、商衍鎏、商承祚纪念室、陈寅恪纪念室、李新魁纪念室、戴镏龄纪念室、梁方仲纪念室、安志敏纪念室。阅览厅、特藏厅以及各纪念室书籍均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