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按生产过程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普通焦糖、苛性亚硫酸盐焦糖、氨法焦糖、亚硫酸铵法焦糖四类。

(1)普通焦糖

普通焦糖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氨或亚硫酸的化合物。二乙胺乙基纤维素结合的色素不大于50%,且磷酸纤维素结合的色素不大于50%。

用DE值70以上的葡萄糖浆在160℃左右的温度下,添加1%(干基)的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可制造出普通焦糖。它的色率较低,色率强度(EBC)2 万左右,但红色指数可达6以上,氮硫含量均较低,在75%的酒精中也能稳定,可用于在蒸馏酒中作着色剂。

(2)苛性亚硫酸盐焦糖

苛性亚硫酸盐焦糖生产过程中使用亚硫酸的化合物,且不用氨的化合物。二乙胺乙基纤维素结合的色素大于50%,且吸收比大于50。

苛性亚硫酸盐焦糖的制造方法与普通焦糖相似,但必须用亚硫酸盐作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较高,亦能在酒精中稳定。

(3)氨法焦糖

氨法焦糖生产过程中使用氨的化合物,且不使用亚硫酸的化合物。二乙胺乙基纤维素结合的色素不大于50%,且磷酸纤维素结合的是大于50%。

氨法焦糖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开口式常压法及密闭式加压法。催化剂用氢氧化胺。生产原料可用结晶葡萄糖之母液、蔗糖糖蜜、碎米等。此类焦糖主要用于酱油着色。带正电荷,在酱油、啤酒中稳定,若生产方法适当,亦可能在醋、红酒中稳定。

(4)亚硫酸铵法焦糖

亚硫酸铵法焦糖,也称为耐酸焦糖,带强负电荷,在酸中稳定,主要应用于饮料中作为着色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氨的化合物,且使用亚硫酸的化合物。此类焦糖在美国市场用量较大。

其制造方法必须用亚硫酸铵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催化而成。

焦糖色素是一种应用范围最广,应用数量最大的食品添加剂,一般来说,它可应用于酱油、醋、啤酒、黄酒、酱菜、豆制品、罐头、饼干、糖果、方便面、汤料、焙烤食品、烤烟及止咳糖浆等方面。

软饮料

软饮料是世界上焦糖色素用量最大的领域,采用原浓度焦糖色素,一般每

3L饮料用4g以下的焦糖色素,应用于可乐饮料,用量加倍。由于它在每公升的饮料中只会增加1cal热量,因此在减肥饮料加工中成为首选的色素。此外,还有一种用于根啤酒(一种以黄樟油、冬青油为香料的无醇饮料)的焦糖色素,有助于形成顶层泡沫和诱人的红色。在碳酸饮料中,焦糖色素可作为乳化剂,并阻止芳香物质分离出来。

乙醇饮料

焦糖色素可应用于啤酒、威士忌、葡萄酒、老姆酒和利口酒中,最常用的是那些能够在高酒度乙醇中仍然稳定的品种。在乙醇饮料中应用需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焦糖色素的电荷。啤酒含有带阳电荷的蛋白质,若加入带阴电荷的焦糖色素,就会聚集成较大粒子,形成沉淀,产生混浊。

其他

酱油可以用高达15%的盐进行防腐,故需要稳定的焦糖色素使酱油产品具有自然发酵色泽。焦糖色素也可用来增加焙烤食品外观的吸引力。可选用原浓度或倍浓度的液体和粉末状焦糖色素来弥补特制面包、“表面装饰”蛋糕和曲奇饼精制配料的不充足和不均匀的着色力。带阳电荷的焦糖色素,能在麦芽醋中稳定地发挥作用;而在苹果醋、蒸馏醋的生产中,其表现则不稳定。[2]

焦糖色素生产及应用的进展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 焦糖色素生产及应用的进展 张国瑛,顾正彪*,洪雁 (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焦糖色素发展的现状、分类、生产方法、理化 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焦糖色素制备中的反应机制、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关键词:焦糖色素,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应用 Abstract:Anoverviewonthecurrentsituation,classification, manufacturemethods,propertiesandapplicationofcaramelcolorispresented.Thetwomaintypesofbrowningreactionoccurringduringtheprocessaremaillardreactionandcaramellization. Keywords:caramelcolor;maillardreaction;caramellization;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07)04-0232-05 收稿日期:2006-09-18*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张国瑛(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碳水化合物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02EFN213200236)。 焦糖色素(caramelcolor)是一种浓黑褐色粘稠物质,可溶于水,不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明显的焦香味,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调味品、饮料等行业。 194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发布了有关焦 糖色素的规定[1]。 由于4-甲基咪唑的毒性问题使焦糖色素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和实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1,2]均认为,焦糖色素作为食用色素是安全的,但对4-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 国外焦糖色素的生产历史悠久,美国1863年就首次商业化生产[3]。我国20世纪70年代河南等地就有以红薯为原料生产焦糖的小作坊式[4,5]工厂,生产设备极其落后,产品色率极低。80年代后期,重庆引进美国威廉生公司的生产技术,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焦糖色素工业的发展。90年代中期,以恒泰、 红双喜为龙头的焦糖色素生产企业相继形成,主要产品为氨法焦糖。2001年我国根据焦糖色素工业迅猛发展的形势,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又制定了GB8817-2001标准。 2焦糖色素的生产 2.1生产原理 焦糖色素为非单一的化合物(约100种不同的化合物)[8],是多种糖脱水缩合的混合物,反应机理非常复杂。色素生成主要是下述3种化学反应。 2.1.1美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9~ 12]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中的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在加热时产生的复杂化学反应,多数学者认为美拉德反应大体分为初、中、后期3个阶段: 2.1.1.1初期阶段初级Maillard反应不引起褐变,其 中关键步骤是Amadori重排产物。反应式如下: 2.1.1.2中期阶段Amadori重排产物在1,2位置烯 醇化并消去C3上的羟基,加H2O生成3-脱氧已糖酮,然后脱水生成2-糠醛类风味成分。反应式如下页: 2.1.1.3后期阶段3,4-二脱氧葡萄糖醛酮、3-脱氧 葡萄糖醛酮经甲基糠醛等与氨基化合物作用,以缩 合与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反应如下:

焦糖色素的理化特性

焦糖色素的理化特性 色率与色调:焦糖色素作为一种着色剂,色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规定是0.1%焦糖溶液(w/v)采用精密分光光度计在610nm的波长下,用1cm比色皿所测定的吸光度,吸光度越大,表示着色力越强。色调是在两种不同波长510nm与610nm下所测的吸光度特性指数,也就是焦糖的红色指数。 pH值:该指标应用于产品中是很重要的指标,因pH值会影响制成的产品和其它成份的亲合度。一般来讲,加入酱油、醋及发酵酒类的酿造焦糖色素pH值在3.8-5.5范围内,而加入碳酸饮料和果汁等的焦糖色素pH值在2.5-3.5范围内。 电荷:焦糖色素具有胶体性质,一般因生产工艺不同而使胶体所带电荷不同。酿造焦糖色素胶体吸附的是阳离子,因此带正电荷;耐酸焦糖色素胶体吸附的是阴离子,因此带负电荷。酿造焦糖色素是带正电荷的,主要用于酿造业,双倍焦糖色素是带负电荷的,主要用于软饮料工业。焦糖色素的PH值和电荷性质,在各种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指标。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其产生沉淀或出现浑浊现象。一般情况下,  加入饮料的焦糖色素PH值2.5-3.5之间,电荷为负电荷,因为饮料带负电荷,使其同种电荷相排斥,加入酱油的焦糖色素PH值在3.8-5之间,带正电荷。 酿造焦糖使用方法及注意问题       在酿造焦糖色素的使用上,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酵型,另一类是配制型。在发酵型酱油中何时加入焦糖色素为好。据我们了解,在发酵过程中,当氨基酸态氮达到最高值时,立即中断发酵,加入焦糖色素。弥补了因发酵周期短而影响色泽的不足。既保证了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又达到了调色的目的。对于配制型酱油,焦糖色素的添加就没有严格的要求了。只是将所需配料调好后,在加入焦糖色素。现配什么后配什么一般无关紧要。注意一下卫生状况就行了。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是,使用的焦糖色素与生产的产品是否吻和;包装开盖后必须用完,多次使用易被污染;使用前,应注意再次加温不能超过60°C (不宜在明火条件下加热);堆码应在阴凉通风处;在应用时,应作与产品的亲和性、稳定性实验。同时测算用量与成本。还有一个必须值得注意的是,生产酱油所用的设备、器具、及环境卫生状况,避免因污染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等。在使用焦糖色素时,除了了解它的电荷性质外,还必须注意它的pH值。因焦糖色素电荷与pH值能否与应用产品和谐共存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相互电荷不同,则容易使产品混浊或絮凝沉淀。

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专题论述 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缪少霞1,王鹏1,徐渊金1,孙健2,3,* ,李昌宝2,李丽2 (1.建德市质量计量监测中心,浙江建德311600;2.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3.广西 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 摘 要: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色调自然,安全性高,有些兼具营养和药理作用,目前已逐渐替代人工合成色素。结合近 年来的研究,从植物源天然色素的发展历史、分类、性质特点及适用范围、提取与纯化方法、分析鉴定及筛选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以期为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的深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关键词:植物源;食用色素;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Review 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Edible Pigments from Plant Sources MIAO Shao-xia 1,WANG Peng 1,XU Yuan-jin 1,SUN Jian 2,3,*,LI Chang-bao 2,LI Li 2 (1.Jiande Supervision Testing Center of Quality and Metrology,Jiande 311600,Zhejiang,China;2.Institute of Agro-food Science &Technology,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a;3.Guangxi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Laboratory,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 a ) Abstract :Natural edible pigments from plants exhibit inartificial color in appearance.They are safe for our health,and some of them possess nutritional and medicinal benefits.Therefore,at present,the natural plant pigments have gradually substituted for artificial one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history,category,property and utilization,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as well as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natural edible pigments from plants.This review would b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i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plant sources;edible pigments;development;utilization;theoretical foundation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桂科攻10100009-2)作者简介:缪少霞(1981—),女(汉),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检测。 *通信作者:孙健(1978—),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 天然食用色素直接从天然资源(如动植物组织、微生物)中获取,使用较多的是植物性色素。天然植物性色素能使食品形成一定颜色,刺激人们的视觉,从而增进食欲,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酒类、调味品、糖果、 医药等行业生产中。1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概况 人类很早即已使用天然色素为食品着色,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栀子黄、 茜草红、蓼蓝等用于着色的记载[1]。植物源天然色素具有营养价值丰富、色调柔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有些还具一定的药理作用(如降压、利胆、 补肝和益肾等)[2] ,但其色素不稳定,着色能力较差。相 反,人工合成色素稳定性好、着色力强、色彩鲜艳,并且生产成本较低,在食品中被迅速推广使用。随着苏丹红事件的爆发,大多数化学合成色素具有的致泻性、慢性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等危害陆续被报道,这些危害主要是由于砷、铅、铜、苯酚、苯胺和硫酸盐等有毒物质残留所致[3]。20世纪中期,全世界大概有100多种化学合成色素,现只剩60多种;日本曾批准使用27种化学合成色素,现已减少到9种;美国当时允许使用35种,现仅有7种;此外,挪威等一些国家已完全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色素。其他国家,如印度、挪威、瑞典、芬兰、法国、丹麦等已禁止使用偶氮类合成色素[4]。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包括胭脂红、苋菜红、新红、赤鲜红(樱桃红)、诱惑红、日落黄、柠檬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5]。 截至2005年,世界上允许使用50多种食用天然 食品研究与开发 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2年7月第33卷第7期 211

细胞壁成分测定

一、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冷藏保鲜技术及自溶机理研究 (巩晋龙2013福建农林大 学) 细胞壁物质成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几丁质、纤维素)的测定 (1) 细胞壁乙醇不容物(AIS)的制备:参照Ziva no vic S et al. 等[144]方法并做一些 修改:取混匀后的样品组织200 g于95%的乙醇溶液中浸提10 min,然后煮沸5 min,放置于室温下沉淀过夜,过滤,残渣用78%乙醇进行洗涤,过滤后60 C真空干燥过夜,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干样经粉碎后过筛,即得乙醇不容物(AIS)。 (2) 细胞壁物质成分的测定: 乙醇不容物(AIS)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考马斯亮蓝染色法[117],以标准牛血清蛋白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精确称取25 mgAIS,加蒸馏水,浸提10 min , 12000 x g离心 20 min,吸取1.0 mL 上清液于10 m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吸取 1.0 mL 样品提取液, 放入具塞试管中,加入 5.0 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充分混合,放置 2 min后在波长 595 nm处比色测定其吸光度,重复3次,计算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乙醇不容物(AIS)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117]以标准蔗糖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精确称取25 mgAIS于2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10 mL蒸馏水,薄膜封口,沸水中煮沸提取30 min,冷却、过滤,将残渣回收到试管中,加10 mL蒸馏水,重复沸水浴提 取10 min,过滤,洗涤,将滤液一并转入50 m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吸取 1.0mL提取 液于具塞试管中,加入 1.0 mL蒸馏水,1.0 mL0.09 g/mL苯酚溶液,摇匀,再加入 5.0 mL 的浓硫酸,充分振荡后在室温下反应30 min,在波长485 nm 处比色测定其吸光度,重复 3次,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 乙醇不容物(AIS)中几丁质的测定方法参照傅海舰等[145],以标准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精确称取25 mg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 5 mL 2 mol/L 盐酸溶液 溶胀,混匀后,冰水浴中加入15 mL浓硫酸,沸水中煮沸30 min,冷却至室温,去离子水 定容至刻度。吸取水解液 1 mL与1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 1.0 mL 2%间苯二酚水溶液、 7.5 mL 75%浓硫酸溶液,混匀,沸水浴加热30 min,凉水冲至室温,定容,以空白作对照, 在500 nm处比色测定其吸光度,重复3次,计算几丁质含量。 乙醇不容物(AIS)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宁正祥等[146]以标准葡萄糖溶液制作 标准曲线。精确称取0.5 gAIS与烧瓶内,加入120 mL2%盐酸溶液,回流煮沸 3 h,抽滤,用热水洗涤2~3次,抽干,再用乙醇和乙醚洗涤1次,低温烘干。用20 mL80%硫酸溶液 将其转移到锥形瓶内,摇匀,放置 2 h,加入300 mL蒸馏水,置于沸水浴中加热 5 h,冷 却,过滤至500 mL容量瓶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取0.5 mL样品提取液加入25 mL具 塞刻度试管中,加 1.5 mL蒸馏水、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 5.0 mL浓硫酸,充分振 荡,沸水浴加热1 min ,冷却至室温,在630 nm 处比色测定其吸光度,重复3次,计 算纤维素含量。 二、主要食用菌采后品质劣变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姜天甲2010浙大) 1细胞壁乙醇不溶物(alcohol-i nsoluble residue,AIR) 的提取 乙醇不溶物(AIS)的制备参照Zivanovicetal.(2000) 等的方法。细胞壁各组分抽提参照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作者:刘德良单位:嘉应学院 城市林业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ErikJorgensen(1965)[1]提出,但城市林业学术思想及其科研、教育等却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林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等也于20世纪70、80年代分别接受了北美城市林业的思想,并凭借与美国的强势关系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等也达到了近于美国的水平[2-8]。回顾城市林业从学术观点到全面实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分析、研究欧洲各国、美、日等城市林业先进国家成功的奥秘,可以清楚的看到,美、欧洲各国、日特别是美国城市林业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一是城市林业及系统管理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环境运动”及其痛定思痛的反思中,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研究者、民众的大力支持,也正因为获得了官方、民众的大力支持,使得城市林业在高起点上得以顺利地发展;二是大力加强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通过各级政府与行业及专业协会等的广泛参与,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现代城市林业科学研究与管理人才、提高城市林业科技水平是城市林业发展成功的又一个重要方面[7-8]。当今中国城市正处于深刻的(形态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社会变更时期,林业正处于“破坏与建设相持”的历史新阶段,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前瞻性地开展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对比分析,汲取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对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浪潮中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的关系,如何创造

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 1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1.1研究规范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范畴、任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等,对于城市林业这样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目前其研究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提高,如对于城市林业的概念,ErikJor-gensen(1965)[1]最早提出“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所有树木的管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为城市林业下的定义为“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生产等”[9];而欧洲目前对城市林业的理解尚不尽完全相同,普遍是指管理位于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树木和森林资源的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目的是为了能让城市的树木资源更多地给社会提供环境、艺术、经济、福利等方面的服务[10]。此外,我国学者王木林(1995)、吴泽民(1996)、彭镇华(1999)、李吉跃(2001)等对城市林业都表达了各自的理解[6-7,11]。又如目前全世界对于城市森林范围还停留在各自表述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的GreyGW和DenekeTJ及我国台湾高清教授认为,城市绿地和风景林及城市周边的水源涵养林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09年第4期12月出版 食品工程 F00DENGINEERING 3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Researchadvancesofapplicationanddetectionmethodsof ediblepigmentsinfoods 王惠琴1≯郑大威啦‘(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1二程学院,北京100124) 林太凤1’2钟儒刚1.2 :(北京市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撼监督检验站,北京100124) WangHui-qin‘≯ZhengDa—weil.2HnTai—fen912ZhongRu—gan91工l(CollegeofLifeScienceandBio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StationofBeveragesandFoodAdditivesofBeijing,Beijing100124,China) 摘要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天然替代色素和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色素;应用;检测方法;发展趋势 AbstractApplicationofnaturalediblepigmentsandsyntheticediblepigmentsinfoodsanddetectionmethodsofthesynthetic pigmentsinfoodswereintroduced.Inaddition,thedevelopingtrendsofediblepigmentsinfu-turewerediscussed. Keywordsediblepigments;application;detectionmethods;developingtrends 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刺激人们的食欲,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广泛用于医药卫生、日用化工产品、化妆品和印染工业等的着色。食用色素虽然用量甚微,但对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却非常大。 食用色素按其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来区分,主要有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花色苷类、甜菜色素类、单宁、焦糖色素等。 通常把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是指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王惠琴,女,1976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9-09—23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其中大多数实用天然色素是植物色素如胡萝b索、叶绿素、姜黄等;动物色素有虫胶色素等;微生物色素有核黄素、红曲色素等。食用天然色素不仅安全性较好,而且许多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食用合成色素也称为食用合成染料,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因此,食用合成色素多为含有R—N=N—R’键、苯环或氧杂蒽结构化合物,他们对人体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或者产生有害作用。 1食用色素的应用概况 1981年以前,我国政府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总共只有14种,到2004年,在GB2760—1996(包括增补品种)中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总计61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批准允许生产和使用的食品色素共65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产、销售和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色素的总产量大约为10000t/a,其中,合成色素约1000t/a。天然色素约9000t/a。天然色素中焦糖色素占80%以上,其余为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1.1合成色素 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约有100多种化学合成 万方数据

焦糖色素的色率与红色指数的关系及应用

2.4.2 催化剂的选择 实验所得产品的相关理化指标如表2.1所示: 表2.1 不同催化剂对焦糖色素性质的影响 Tab. 2.1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atalysts on caramel’s properties 催化剂名称色率/EBC 红色指数浊度/NTU 氯化铵 * 31671 5.441 57.00 碳酸铵 35811 5.149 45.32 亚硫酸铵 17383 3.882 0.407 氨水 45989 4.331 52.40 硫酸铵 -- -- -- 醋酸铵 38595 5.254 10.56 * 表示已经出现树脂化趋势;-- 表示产品焦化 由表2.1可知,氯化铵和硫酸铵作为催化剂反应时,产物在较短时间就出现树脂化,甚至焦化, 说明产物中生成了较多易结焦、聚凝的高分子物质。虽然色率相对较高,但产品不稳定,且耐酸性很差。氨水、碳酸铵做催化剂得到的产品有较高的色率而耐酸性较差。对于醋酸铵做催化剂得到的产品, 虽然其色率和耐酸性都符合要求,但该产物带有明显的令人不愉快的醋酸味而影响其应用。 耐酸型焦糖色素传统生产方法中常用亚硫酸铵做催化剂,产品耐酸性非常好,但色率却比以氨水 和碳酸铵作催化剂低。通过对以上美拉德反应过程的分析可知,催化剂亚硫酸铵提供铵根离子与葡萄 糖发生羰胺反应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抑制[33] [34] [35]该反应的发生:①加成反应[36], 反应物的羰基可以和亚硫酸根结合形成加成化合物,其加成物能与氨基化合物缩合,但缩合产物不能 再进一步生成Schiff碱和N-葡萄糖基胺,阻止了美拉德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因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反应方程式为: 此外,亚硫酸根还能与中间产物的羰基结合形成加成化合物,这些加成化合物的褐变活性远低于氨基 化合物和还原糖所形成的中间产物,实际使得后面生成类黑精的反应难以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加成的结果使有机物失去双键或减少双键,因而使颜色失去或变浅。因此亚硫酸盐抑制美拉德反

森林冠层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森林冠层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李德志1 臧润国2 (1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 林冠是森林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和最活跃的界面层,同时,它本身又承载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体部分。森林冠层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而促进了有关林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于林冠结构与光能截获以及群落干物质积累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对于森林冠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以及冠层内各营养级之间相互关系动态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考察森林冠层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及其运作机制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林冠 功能 机制 格局 结构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st Canopy, as well as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Li Dezhi1 Zang Runguo2 (1D epar tment o f Env ir onmental Science,East China No rma l U niv ersity,Sha ng hai200062; 2R esear ch Inst itute of F or est Ecolog y,Env ir onment and P r otectio n,Chinese Academy o f Fo restr y,Beijing100091) Abstract Fo rest canopy is regarded as a m ost direct and active interface betw een the for est and its outer env ironment.At the meantime,it also contains the m ain part of the forest biodiv ersity.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 r studying forest canopy hav e progr essed g reatly in the recent years,w hich prom oted the r esearches on the forest canopy structur e and function.T hese re-searches deepened the reco gn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r est canopy,light capture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 n within the co mmunity,and also,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cycle,energy flo w and the dynamics of interrelations am ong the trophic levels w ithin the canopy.The studies on the fo rest canop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 ell as their temporal spatial changes are the bases fo r deep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process and mechanism o f w hole forest ecosystem. Key words:canopy,function,m echanism,pattern,structur e 1 引言 植物的冠型是植物用以适应环境和提高整体光合效能所采取的一种生态对策。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或生长在不同类型生境中的植物,其冠型结构特征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生长在开阔地的树木一般倾向于形成扩散型的多层冠型结构(叶片散布于冠层的内外);而生长在庇荫环境中的树木则倾向于形成单一而连续的冠层(叶片多集中于冠层的外部)[21]。传统的植物形态学研究侧重于对植被冠层进行定性描述,并主要以单株植物为研究对象。随着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的发展,在植物群体冠型结构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森林是地球表面上生物量最为庞大的植被类型,同时,森林冠层的生物多样性也构成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光合活性的叶层系统也基本囊括其间[25]。因此,林冠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也有利于合理培育和经营森林群落。 林冠的研究典型地包括4个组织层次,即器官(叶、茎、枝)、植株、林分和群落[40]。林冠生物学是森林科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它包括固着的和运动的生物的研究,以及它们与生态群落相联系的过程[29,30]。 有关森林冠层的生态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最初基本上是以描述性的研究为主。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问世,生态学家们终于能够采用更加便捷、有效和数量化的方法进行林冠方面的研 第17卷 第3期2004年6月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Vol.17 No.3 J un.2004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生态学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370245)的资助。收稿日期:2004-02-20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 合同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传真号码: 电子信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制 二〇一九年

填写说明: 1.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如有不实,责任自负。文字表达,须准确严谨。每项空格不够,可另续页。 2.各款项标题字体为“标准3号黑体”字;正文字体为“标准4号宋体”字,纸的规格为A3纸双面复印,中缝装订。 3.合同签约各方中的负责人签字(章)及单位公章,不得用复印件,否则无效。 4.一式4份报送。

一、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1. 重点实验室简介; 2. 主要业务范围; 3. 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 二、年度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运行能力、科普宣传、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 三、考核指标 1.科研成果(可具体说明)。 2.正常运行大中型仪器?台套,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90%以上,设备利用率70%以上,设备性能完好率80%以上。 3.完成评估报告、咨询报告或相关工作及研究报告1份. 4.培训技术人员?人次。 5.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支出内容及标准 包括用于维持正常的观测(监测)与实验、数据采集与加工处理,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部分耗材、软件的购置,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的支出预算,并注明核算标准。 五、组织保障 依托单位在人、财、物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六、经费支出预算明细 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七、经费预算说明: 1. 设备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小型(5万元以下)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修缮保养,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2. 材料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共性原材料、辅助材料、通用软件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油等燃料消耗费用等。 5. 差旅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开展野外科学实验(试验)、科学数据采集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 会议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由学术委员会批准召开的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7. 信息交流费:是指围绕平台开放运行,开展多种宣传需要支付的印刷出版、图书文献资料购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8. 专家咨询费:是指围绕平台建设运行、验收评估等,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咨询费的开支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9. 劳务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平台工作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10. 开放课题费:是指面向非平台固定人员设置的、围绕平台主攻方面设置的研究费用。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按生产过程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普通焦糖、苛性亚硫酸盐焦糖、氨法焦糖、亚硫酸铵法焦糖四类。 (1)普通焦糖 普通焦糖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氨或亚硫酸的化合物。二乙胺乙基纤维素结合的色素不大于50%,且磷酸纤维素结合的色素不大于50%。 用DE值70以上的葡萄糖浆在160℃左右的温度下,添加1%(干基)的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可制造出普通焦糖。它的色率较低,色率强度(EBC)2 万左右,但红色指数可达6以上,氮硫含量均较低,在75%的酒精中也能稳定,可用于在蒸馏酒中作着色剂。 (2)苛性亚硫酸盐焦糖 苛性亚硫酸盐焦糖生产过程中使用亚硫酸的化合物,且不用氨的化合物。二乙胺乙基纤维素结合的色素大于50%,且吸收比大于50。 苛性亚硫酸盐焦糖的制造方法与普通焦糖相似,但必须用亚硫酸盐作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较高,亦能在酒精中稳定。 (3)氨法焦糖 氨法焦糖生产过程中使用氨的化合物,且不使用亚硫酸的化合物。二乙胺乙基纤维素结合的色素不大于50%,且磷酸纤维素结合的是大于50%。 氨法焦糖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开口式常压法及密闭式加压法。催化剂用氢氧化胺。生产原料可用结晶葡萄糖之母液、蔗糖糖蜜、碎米等。此类焦糖主要用于酱油着色。带正电荷,在酱油、啤酒中稳定,若生产方法适当,亦可能在醋、红酒中稳定。 (4)亚硫酸铵法焦糖 亚硫酸铵法焦糖,也称为耐酸焦糖,带强负电荷,在酸中稳定,主要应用于饮料中作为着色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氨的化合物,且使用亚硫酸的化合物。此类焦糖在美国市场用量较大。 其制造方法必须用亚硫酸铵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催化而成。 焦糖色素是一种应用范围最广,应用数量最大的食品添加剂,一般来说,它可应用于酱油、醋、啤酒、黄酒、酱菜、豆制品、罐头、饼干、糖果、方便面、汤料、焙烤食品、烤烟及止咳糖浆等方面。 软饮料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关心以及全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在中共××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 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我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下大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谋求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和谐建设新突破,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林业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二、科研推广工作 (一)思茅林产业发展共用科技平台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配套设备和检验手段,建立和完善我市林木种苗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收集、选优、分子标记鉴定等方法,选育思茅松、西南桦良种家系;建立良种资源冷藏保存库;制定××市思茅松、西南桦营养袋苗木检验标准,该项目于4月通过验收。 (二)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示范推广 该项目运用云南省林科院和××市林科所共同承担的省攻关课题“思茅松、西南桦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

研究”的成果,于到2011年在××市营造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示范林600亩;举办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培训班四期,针对我市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自主经营林地面积扩大的现状,培训林农急需的思茅松采种母树选择及种子收集、思茅松壮苗培育和思茅松造林密度控制等技术,系统培训林农200人次。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思茅松示范林600亩的育苗、整地和造林工作,现场培训林农50人次。 (三)墨江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项目 该项目以我所为技术支撑,围绕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林业科技的迫切需求,选择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和组装配套,通过在墨江县建立10个科技示范村、100户示范户、 1000亩科技示范林,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加速林业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目前,项目进

天然气基本知识

天然气基本知识培训 一、天然气基本知识 成分: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还有少量其他气体,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特性:天然气不溶于水,密度是0.7174Kg/NM3(气态CNG ),(液态LNG )为420Kg/NM3,燃点为650C0,爆炸极限为5~15V%。天然气在常压下,冷却至约-162C0时,则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LNG),1M3液化天然气可气化成625M3天然气。1吨液化天然气可气化成1400M3天然气。 天然气热值一般为:8000~8500大卡/NM3 管网输送气约为:7000~7500大卡/NM3 液化天然气约为:9000~9300大卡/NM3 煤的热值5000 Kcal/Kg 、燃煤锅炉的热效率是60~70% 二、传统燃煤锅炉与天然气用量换算 我们以1吨蒸汽锅炉为例: 1吨锅炉产生的水蒸汽的热量是:60万大卡/小时 用煤量:600000/0.65/5000=185KG/小时 用LNG 量:600000/0.9/9000=74NM3/小时 用CNG 量:600000/0.9/8250=80NM3/小时 用管网天然气量:600000/0.9/7250=92NM3/小时 1吨热水锅炉的天然气使用量为:79.2NM3/h 用煤量为:64.8KG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锅炉吨数推算天然气的用量。例5吨锅炉就乘以5; 10吨锅炉就乘以10,以此类推。 三、我公司天然气供应模式: 目前我们公司可供应LNG(175L 杜瓦罐)和CNG 管束车及LNG 储罐 1、175L 杜瓦罐所能装多少天然气: 175L ×0.9×0.42≈65Kg 65Kg ÷1000×1400≈91M3 175L 杜瓦罐供应LNG 流程: 此模式主要针对1吨以下的锅炉,充装杜瓦罐时气体损失量大,所以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结算方法为检斤,每 公斤约8元。此模式除了可以针对1吨以下的锅炉,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工厂切割使用。可替代丙烷。 2 、CNG 管束车可装载CNG4000NM3 ,压力为20MPa CNG 管束车供应 CNG 流程: 此模式主要针对1吨以下20 吨以下的锅炉,为我公司主推模式,气站建设成本约30-45万,不含土建费用,气站建站面积比LNG 液化站小很多,气体价格约4-5 元/NM3。客户实例:环普工业园区 3、LNG 气化站 此模式主要针对大型的锅炉,投资费用大,约 120-160万,不含土建、消防,气站建站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站面积和手续办理受限较大。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作者:张愚王建国 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重点从空间知觉的角度简析空间句法的方法原理,使读者能真正理解并实际运用它;而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应用成果仅作扼要介绍。 1. 构形与建筑学 1.1 构形的含义 构形(configuration),从字面上看,是指“轮廓由其各部分或元素配置决定的外形”(据美国传统辞典)。希列尔将构形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

食品污染及其检测进展

食品污染及其检测进展 摘要:我国农药、兽药、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药品、生物毒素、食品中重要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部分国际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的现状和内容,提出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国际接轨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 引言 分析方法标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是检验食品污染的依据和尺度,因此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污染物监测及总膳食研究的基础。国际社会非常重视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先进、科学的分析方法标准。 我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经过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尤其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的资助下,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在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检验方法、生物毒素和中毒控制常见毒物检测、食品中重要人畜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重点研究酶抑制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其中酶抑制法测试纸已研制完毕,测试盒及酶速测仪已研制成功,胶体金测试条正在研制。食品中150种农药残留系统检测技术正在研究中,已建立了苄嘧磺隆等7种农药单残留检验方法。食品安全移动检测车已研制完,并正在开发快速样品净化仪等其他小型设备。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主要开展多残留仪器分析和验证方法的研究。完成了包括β-兴奋剂、激素、磺胺等、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硝基呋喃类、β-内酰胺等、苯并咪唑类、阿维菌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硫脲类等13项药物的检测研究。完成了新型综合微量样品处理仪、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线富集离线净化装置、高效快速浓缩仪、便携式酶标仪的研制。在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 正文 1 我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经过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尤其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的资助下,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在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检验方法、生物毒素和中毒控制常见毒物检测、食品中重要人畜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重点研究酶抑制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其中酶抑制法测试纸已研制完毕,测试盒及酶速测仪已研制成功,胶体金测试条正在研制。食品中150种农药残留系统检测技术正在研究中,已建立了苄嘧磺隆等7种农药单残留检验方法。食品安全移动检测车已研制完,并正在开发快速样品净化仪等其他小型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