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doc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或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计算一个数除以整数或小数,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掌握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会用“四舍五入”法正确求商的近似数。

5.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6.运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

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十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0.32÷24

分析: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答案:40.32÷24=1.68

1.用竖式计算。

36.9÷12

答案:36.9÷12=3.075

知识点2: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十第1题。

用竖式计算。

1.23÷0.03

分析:直接运用一个数除以

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答案:1.23÷0.03=41

2.爸爸买了1.5kg的香蕉,共

花了9.6元,香蕉每千克多少钱?

9.6÷1.5=6.4(元)

答:香蕉每千克6.4元。

知识点3:求商的近似数的方

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十第2题。

用计算器计算,得数保留

两位小数。

1.3÷0.03

6.509÷0.27

0.68÷0.95

分析: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计算时只需要计算到小数点后

第三位,用计算器计算我们只需

要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数即可。

答案:

1.3÷0.03≈43.33

6.509÷0.27≈24.11

0.68÷0.95≈0.72

3.计算下面各题。

35.12÷13.6 (得数保留一位

小数)

64.2÷9.7(得数保留两位小

数)

答案:

35.12÷13.6≈2.6

64.2÷9.7≈6.62

知识点4: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十第4题。

在老年运动会上,刘大伯

参加了长跑比赛。全程1.5 km,

用了9.7分钟跑完,获得了第

一名。李大伯跑1 km平均需要

多少分钟?(李大伯只比刘大

伯多用了2分钟。)

分析:先计算出李大伯一共

花了多长时间,再用李大伯所花

的时间除以全程的长度,就得到

李大伯跑1km平均需要用的时

间。

答案:(9.7+2)÷1.5=7.8

(分钟)

答:李大伯跑1km平均需要

7.8分钟。

4.计算下面各题。

1.08×0.8÷0.27

=0.864÷0.27

=3.2

9.07-22.78÷3.4

=9.07-6.7

=2.37

知识点5: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实际问

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

习十第6题。

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

图书室买词典,他可以买回几

本?

词典价格:18.5元/本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分

析出剩下的钱不够买一本,应该

用“去尾”法。

答案:

100÷18.5=5.4

?

05

?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

5.一共有80 m长的红绳,现

在用来包装礼盒,每个礼盒包装需

要4.2 dm长的红绳,一共可以包

装多少个礼盒?

80 m=800 dm

800÷4.2≈190.48(个)

0704.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导学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使用说明: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9---100页,结合问题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带★号的可以选做。 一.知识链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填表。

二.自主学习 1.教材99页4个物品里有哪些图形?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99页例4。 (1)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列式计算出图案的面积。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3.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判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2 , 面积不变。(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4.一张硬纸板长15分米,宽10分米,如下图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整理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小数除法 学习目标: 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憧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 重点难点预测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问题导学 (一)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知识链接 ) 268:4= ( ) 224 4-4= ( ) 252 ; 6=() 345:15=()( 检査一下全做的对吗? ) (二) 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如 22.4 ; 4 怎么做呢? 1我先看一下书P16页,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嘿!我这样做:22.4 千米 =() 米() : 4=() 米 5600米=() 千米 K挽页捶瓦、我会:那么是怎么来的?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 2, 2表示余 () 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 4 合并成 24 个十分之一,哦! 24 个十分之一,除以 4得6个十分之一, 6个十分之一是() 所以商的 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3、我自己独立完成 ,因此 22.4; 4=() 4、观察后发现: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我能行

15= 1、22.5:5=4.2:2=3.66:3= 34.5 2、25.2 4- 6 280.8 : 24 淤 0.649 : 19 3、一个数的 5 倍是 11.5, 这个数是多少? 4、两个数的积是 15.36 , 其中一个因数是 12,另一个数是多少? 5、《新编童话集》共4 本,售价26.8 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元?第2 课时(小数除以整数)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教师评价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与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重点、难点预测重点: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时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问题导学 1、王鹏每周计划跑 S.6 千米,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列式: 3、尝试: 5.6:7 t 口中填(能填 1 吗) 56个十分之一除以 7得 8个十分之一,因此商得() 3、哦!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不够除的部分商为()。商的小数点同样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4、 1.8 4-12= ()整数部分不够除,怎么办?余数不够除,后而怎么办?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 ) 6.3+6.3+6.3+6.3+6.3=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 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 5角×3=()角=()元 ()元+()元=()元 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3.5元×3=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3.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72,计算 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得到0.72×5的积。小数末尾的 0可以(),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用竖式计算。 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达标测评: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位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写出竖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贯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四边形的意义。 4.理解“倍”的两种不同意义。 5.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能够解决集合问题。 (1)时、分、秒测量(1课时) (2)万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3)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1课时)

(4)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5)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1课时) 第1课时时、分、秒测量 教学目标: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小树乘除法复习导学案

小数乘除法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提纲 (一)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看数学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然后交流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8、复习运算定律: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减法简算(); 除法简算()。 9.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 10、一些规律 因数与积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除数与商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除以另一个数, 当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被除数 被除数大于除数时,商()1,被除数小于除数时商()1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两个因数同时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缩小)因数扩大(缩小)倍数的乘积倍 商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第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 ×( )=( ) ++++= ( )×( )=(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 ( )来进行简便计算。 3.把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把75缩小到它的100 1是( )。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 )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 )元, 5角×3=( )角=( )元 ( )元+( )元=( )元 方法二:把元转化成35角 3. 5元 3 5 角 × 3 × 3 1 0. 5元 1 0 5 角 结果:元×3= ( )元 (3)练一练:5个单价是元的风筝多少钱 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 ,就是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复习》导学案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复习课》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二、复习铺垫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商的近似数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实际把数填一填。 ①.一些苹果,一辆汽车5.6次运完,实际需要运()次。 ②.可以买4.8瓶饮料的钱,实际能买()瓶。 ③.一些布可以做42.6套儿童服装,实际可以做()套服装。 三、自主整理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算式: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 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算式: 3、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进一法”呢? “去尾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测评 (一)基础练习,评练内化 1、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用”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①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②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③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 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

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精打细算 (2)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 (4) 第三课时打扫卫生试一试 (6) 第四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8) 第五课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试一试 (10) 第六课时人民币兑换 (12) 第七课时人民币兑换试一试 (14) 第八课时除得尽吗 (16) 第九课时调查“生活垃圾” (18)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20) 第二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 (22) 第三课时平移 (24) 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26)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 (28) 第二课时 2, 5 的倍数的特征 (30) 第三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 (32) 第四课时找因数 (34) 第五课时找质数 (36)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 (38) 第二课时认识底和高 (40) 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2)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试一试 (4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46) 第六课时三角形的面积试一试 (48) 第七课时梯形的面积 (50)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 (52) 第二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二) (54) 第三课时分饼 (56) 第四课时分数与除法 (58) 第五课时分数与除法试一试 (60) 第六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2) 第七课时找最大公因数 (64) 第八课时约分 (66) 第九课时找最小公倍数 (68) 第十课时分数的大小 (70)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72) 第二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74) 第三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76)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设计秋游方案 (78) 第二课时图形中的规律 (80) 第三课时尝试与猜测 (82) 第七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谁先走 (84) 第二课时谁先走试一试 (86) 第三课时摸球游戏 (88)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90)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92) 第三课时统计与概率 (9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 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 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9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合计 13课时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小数除法复习课导学案

小数除法复习课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能烂熟的运用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除法进行估计和取近似值。 3、能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能对小数进行比较大小。 4、能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通过联系对比复习知识。 教学过程: 【学案自学】课前 一、填空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7.5,其中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 2、根据0.56×1.5=0.84,写出0.84÷0.56=() 0.84÷1.5=() 3、在()里填上<>或= 2.3×0.99()2.3 3.2÷1()3.2 26.7÷0.95()26.7 15.04÷1.01()15.04 4、20÷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5、把用<连接起来() 6、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360.4千克,平衡每天汽车汽油()千克。

二、选择 1、下面各数中,()是循环小数。A、0.333B、2.132132C、7.0707…… 2、0.75÷0.5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A、个B、十C、十分位 三、判读 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7.5÷2.5=(7.5×10)÷(2.5×10)() 四、计算 1、保留一位小数 2、保留两位小数 59÷2.1 6.65÷3.3 2、计算下列各题 3.08×0.5÷0.3 1.87÷0.85+37.8 9.08-23.12÷6.8 五、实际应用 1、一个长方形大客厅的面积是46.92平方米,它的宽为5.1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条铁路长418千米,一辆客车3.8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4.4小时行完全程,每小时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课中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学案自学”所得。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3、对于感到疑惑、困难或有例外看法的问题要做出标记,便于交流时提出。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练习一1、2、3、4、5题 六、拓展延伸: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供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导学案 江苏名校西大吴小学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综合和实践

周长是多少 多彩的“分数条”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实践,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赵继超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 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 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 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 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过关检测: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 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小学五级数学小数除法导学案

第1课时(小数除以整数)导学单 学习目标: 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懂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掌握被除数部分不够除与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 3、培养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一、学前小热身 (一)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268÷4=()224÷4=()252÷6=()345÷15=()(检查一下全做对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1.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2. 讨论计算方法 (1)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嘿!我这样做:22.4千米=()米()÷4=()米5600米=()千米 (2)尝试用竖式计算 我会:224÷4=()那么22.4÷4是怎么来的? 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2,2表示余()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4合并成24个十分之一,哦!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是()

所以商的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3、我自己独立完成竖式 因此22.4÷4=( ) 4、观察后发现: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 5. 展示点拨 (二)学习例2 (1) 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试着列竖式计算,遇到问题了吗? (3)小组讨论遇到的问题:余数不够除,后面怎么办? 添上( )再除。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注意什么? (5)反馈练习 7215 6.726 四、课后小检测 1. 24页做一做,25页做一做 2. 张新买了7本《冒险小虎队》,共计46.9元,每本售价多少钱? 3、两个修路队,甲队8天修6.48千米,乙队9天修10.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