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复习课型复习编写李芳课时 2

集体备课时间月日使用修改时间月日

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应用。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基本的配平方法。

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格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断能力;

2.知道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学会用化学特色去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及熟练的计算技能。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感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3.通过定量计算,对学生进行辨证的思想教育。

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够正确规范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正确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本单元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

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

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

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这是本单元的中心。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

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

学好化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

来研究化学反应,指导我们进行高效生产。

课前预习,自建网络。

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等于反应后的各物

质的。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的、、均

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投放网络,引导学生初步梳理。

学生填写,快速梳理,

老师巡回指导,矫正。

学生个人展示,获取最佳答案。

小结: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

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回顾交流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必须以_______为基础,绝不能臆想、

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___________。

(2)要遵守_______定律,等号两边原子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必须相等。

4、书写步骤:

①写:

②配:

③标:

④等:

⑤注:

5、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提供的信息)

以2H2+O22H2O为例:

(1)质的方面:

表示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2)量的方面:

表示各物质间的_____ __关系,即各物质

之间的_____ __;

(3)微观方面: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 ___关系,

即各物质之间的 __比。

知识点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7、步骤:

A.“设”(设未知量)

B.“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C.“求”(求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标”(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E.“列”(列比例式)

F.“解”(运算过程)

G.“答”(简答)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

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

检查化学方程式要“四看”:

一看化学式

二看配平

三看条件和等号

四看“↑”,“↓”。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①正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定位提升1、定义:

2、微观解释:

3、实际应用: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化学方程式

的意义:

2、书写原则:

3、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步

骤:

1、计算依据:

2、计算步骤:

智能应用

例1.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

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

质量比原来的木炭的质量小得多

B.足量的硫在密闭容器内与20L氧气反

应,生成了相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硫20L

C.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

D.10g水在受热条件下变成了10g水蒸气

例2.为了研究物质之间反应的质量关系,

小李同学作了如下实验:将6 g镁分别在不同

质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请将生成氧化镁的质

量填入下表:

序号氧气(g) 生成的氧化镁(g)

1 2

2 4

3 8

4 10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

(1)上述4次实验中,第____次氧气过量;

第_____次镁过量。

(2)解释为什么后面几次实验中,虽然氧气

的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却不

再增加?

例3.有一中有机化合物23 g在空气中完

全燃烧后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该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质量是g。含氢元素

的质量是g。它是有元素组成的。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方法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

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且

体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

积等守恒;

分析:2、不参加反应的物

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的物质质量

不能计入“质量总和”中。

分析:3、化合物在空气中

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

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所含碳

元素、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

与是原化合物中所含的碳元

素、氢元素的质量是相等的。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的质量求出碳、氢元素的质量,

就是原化合物中碳元素、氢元

素的质量。

如果求出的碳、氢两元素的

质量和等于原化合物的质量

时,则原化合物只由碳、氢两

种元素组成。

如果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

元素质量、水中氢两元素的质

量和小于原化合物的质量时,

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

素。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诸项中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某绿色燃料物质X,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点燃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达标测试的化学式为()

A.H2 B.CH4 C.CH3OH D.C2H5OH

3.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②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X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是化合物

C. X中有水

D. X不稳定

5.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5 D.反应后X的质量为0

6.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B2 + B2 = 2C

B. AB2 + 2B2 = 2C

C. 2AB2 + B2 =2C

D. 4AB + B2 =2C

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8.将0.5g二氧化锰与一定量氯酸钾共热到质量不减少为止,称得残渣质量为15.4g。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2)原先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同步检测题。教

后反思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应用。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基本的配平方法。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格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本单元有3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及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打磨铁钉用的砂纸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 一、导入新课 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此时,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容易回答。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福尔摩斯认为: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在一个化学反应里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推进新课 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一:白磷燃烧 师:观察下列现象并思考: (1)白磷的燃烧现象;(2)m(P)+m(O2)=m(P5O5)? 生:(1)白磷燃烧现象跟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 (2)m(P)+m(O2)=m(P5O2) 即: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师:利用上述装置,将白磷改为木炭实验是否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否是一切化学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化学学习的启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都起着先入为主的极其重要作用。教材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在治理环境,开发能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学,让学生在主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化学的历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科书在编写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就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体例格局,对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变化、物质性质三个知识点只保留了一个。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第二单元课题2中出现,物质性质在第二单元课题1中出现。这样编写好像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时减少了学习上的压抑感,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同时也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兴趣上,也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想像美好的化学世界,去憧憬未来的世界。 学情分析 1.化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中的事和物无一不可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从熟悉中发现陌生,从已知中了解未知,不断激发兴趣,调动求知欲,并从中挖掘出化学的意义为学生掌握化学变化做铺垫。 2.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是化学启蒙教学有利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个探究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提升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研,迁移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探究的思路与方法。3.学生已有了物理和生物学习的经验,如氧气可以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分析、推理实验现象。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知道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3.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常用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与化学有关的事例,使学生从化学对生命、生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中萌发学习化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继而产生朦胧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学生进行化操作的训练。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理解。 教学思路 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化学的世界里,从而走近化学。课题1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课题,其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有用的知识.除了了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等知识点,增加了关于化学与生活、科技及化学发展史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这一单元的处理,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料”,以重要概念和重要知识作为“辅料”。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确实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而激起他们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教学策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讲述故事】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回答:“这容易,青烟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总质量.”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总质量有怎样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 验 装 置 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 应 前 总 质 量 m1 反 应 后 总 质 m2

量 实验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 验 装 置 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 验 现 象 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 应 前 总 质 量 m1

初三化学绪言 第一单元教案

绪言 Q: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Q:化学有什么用途?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Q:化学当中的“水”。 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英语老师说,Water。 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化学老师:。。。。。。。 Q:化学带来的危害? 白色垃圾;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滚滚黑烟,污染空气;空中“死神”——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Q: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1-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1-4】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石灰石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试管发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强调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必记!) Q: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实验3、4)Q:例举生活中的化学性质。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实验1、2)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重点物理性质: 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 教师: 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 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释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教学过程】

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复习旧知】 点评: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

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活动与探究】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1、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 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从下面四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 4、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5、解释结论 在化学变化前后,。 6、实践与运用

请同学们思考 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对吗?为什么? 7、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 点评: 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 化 总评: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 1单元]课题 1 空气 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3.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1.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课前准备】钟罩、红磷、带胶塞的燃烧匙、酒精灯、玻璃水槽、火柴等;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法 【教学流程】导入本课-- 新授课内容--课堂总结--拓展提升-作业布置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介绍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 环境,蓝天、白云、溪水、 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 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 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 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 例。 学生互相评价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新授课(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 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 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 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 气的含量。 拉瓦锡实验原理:消耗氧 气,利用压强差使液面上升,从而得知消耗掉的气体体积。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2-1】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 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 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 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 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 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 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 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 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 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 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 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 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 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装置 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 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 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 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 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 (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 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 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 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 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 达能力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教案

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和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新课,并用ppt生动展示、讲解新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如何书写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和评价,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学生活动翻书复习,相互交流,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价和补充完善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涵义,熟练表达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信息,有助于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做准备。 二、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是真实存在的; 2、符合质量守恒定。 书写步骤: 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 配:配平化学方程 等:将短线改为“等号”(===) 注明反应条件,状生成物状态:加热△气体↑沉淀↓ 注意,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奇数配偶法,观察法 1、最小公倍数法: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例:Fe2O3+C----Fe+CO2选择O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2O3系数为2,而CO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与Fe2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Fe2O3+3C 4Fe+3CO2 2、奇数配偶法: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例:Fe2O3+C----Fe+CO2选择O原子,因O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Fe2O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Fe2O3、CO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2O3+3C 4Fe+3CO2 3、观察法: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 例:Fe2O3+C --- Fe+CO2反应中:C-----CO2,C夺取了Fe2O3里两个O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2O3里的3个O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Fe2O3+3C 4Fe+3CO 综合实例,如例题: 1、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 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参考答案

点燃 催化剂 △ 高温 撞击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础梳理 1.质量守恒定律 ①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②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未改变。 ④原子守恒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决定的,由于原子守恒,也就有元素守恒,最后是物质的质量守恒。 2.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S + O 2 ==== SO 2 ①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②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 ,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 。 (4)书写步骤:①写,②配,③等,④标,⑤查。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方法 注意事项: (1)计算格式要规范,步骤可以分为“一设、二写、三关、四列、五解、六答”。 (2)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3)计算过程中同种物质的质量单位要相同。 (4)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①= 100%?已分解的物质的质量 分解百分率未分解时该物质的总质量 ②100%= ?纯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 ③不纯物质的质量 = 纯物质的质量 + 杂质的质量 ④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密度= ⑤单位换算:1L= ml 1mL= cm 3 ★名题点击 例1: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 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工业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 式为:4X + 5O 2===== 4NO+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 2 B .NO 2 C .NH 3 D .N 2O 5 【剖析】任何化学方程式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后有氧原子10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12个。反应前应有与反应后相同数目的各种原子。由此分析,4X 个氮原子和12个氢原子,每个X 分子中应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应为NH 3。 【答案】C 例2:将4.6g 某化合物放入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问: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4.6g 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剖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且与生成的二 氧化碳和水中所含碳、氢两种元素质量相等。这样,便可迅速算出4.6g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再与该化合物的总质量相比,即可知是否还含有氧元素,并计算出其质量。 4.6g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碳:8.8g ×12/44=2.4g ; 氢: 5.4g ×2/18=0.6g ;显然,4.6g >(2.4g+0.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还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4.6g -(2.4+0.6g)=1.6g 。因此,该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4.6g 该化合物中碳、氢、氧各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 、0.6g 、1.6g 。 【答案】碳、氢、氧;碳为2.4g ,氢为0.6g ,氧为1.6g 。 例3: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1)在高温条件下,用H 2与FeCl 2反应可生成“纳米铁”,和一种溶于水显强酸性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纳米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时会燃烧,其反应与铁在纯氧燃烧完全相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预测“纳米铁”其他化学性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剖析】由于氢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了一种溶于水的酸,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中 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可知生成的酸应该是盐酸。 【答案】(1)H 2 + FeCl 2 ==== Fe + 2HCl (2)3Fe + 2O 2==== Fe 3O 4 (3)Fe + CuSO 4==== Cu + FeSO 4 例4:锌、铜混合物50g 跟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 21.0g 。求:(1)混合物中锌的质量;(2)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剖析】根据活泼金属与稀酸的反应规律,铜为不活泼金属,可以判定混合物中只 有锌可以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 21.0g 。题目给出的数据中,只有生成的H 2质量1.0g 是纯净物质,可以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由H 2质量能够求出参加反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H 2SO 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生成ZnSO 4的质量,还可以利用给出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得出硫酸溶液的质量,也可以求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接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锌的质量 + 稀硫酸溶液质量 = 硫酸锌溶液质量 +氢气质量,求出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溶液质量(注意不能把没有溶解的杂质铜的质量算入总质量),进一步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32.5g (2)35% (3)15.4% ★中考练兵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2L 水 B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与,就不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 C .10g 食盐溶解在100g 水中,形成110g 食盐水。这个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2.点燃H 2、O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20g ,完全反应后生成18g 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 A .H 2、O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 B .O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 3、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知识要点: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 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 质 体积 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

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氧气和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复习提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Al--27 Fe--56 Cu--64 Ca--40)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一定不变的是:①物质质量总和②元素种类③元素质量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数目。 (3)应用 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 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2、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③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3)读法:(以C + O 2 点燃 CO 2为例) 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书写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书写步骤: ①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③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并注意标注向上或向下的箭头。 (6)配平 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3.必背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燃烧 4P +5O 2 =2P 2O 5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2)硫燃烧 S + O 2 = SO 2 (现象: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炎焰) (3)铁丝燃烧 3Fe + 2O 2 =Fe 3O 4 (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4)木炭燃烧 C+O 2 = CO 2 (现象:氧气中发出白光,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5)镁条的燃烧 2Mg + O 2 =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6)氢气的燃烧 2H 2 + O 2 = 2H 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有水珠生成) (7)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 《 氧气》

课题二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验准备】: 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炭、石蜡、坩埚钳、石棉网 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附课件2.2)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3)判断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过渡: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说出氧气的有关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1分钟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教师演示)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1)——(4),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叙述现象) 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放热。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 2)点燃 ——→二氧化碳(CO2) 演示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②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 2)点燃 ——→四氧化三铁(Fe3O4) ③强调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④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复习 合肥市巢湖市西峰初级中学九(3)班祖国龙2016.11.2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强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2.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3.“守恒”是指质量守恒,并不是指体积等守恒。 ⒊“质量守恒”对反应前的物质而言,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4.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可总结为五个不变,两个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宏观 五个不变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例:判断下列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10克水加热到100℃五以上变成10克水蒸气 2、2克氢气和8克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10克水 练习:1、2003年10月16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在指定区域成功着陆。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A)和过氧化氢,它们混合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A = N2 + 4H20,则肼的化学式为_______,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①物质的质量总和;②物质的质量;③物质的种类 ④物质的性质;⑤元素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 ⑦原子的种类;⑧物质的分子总数。 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 一定有C、H、O B 只有C、H C 一定有C、H,可能有O D无法判断 4、某物质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2.7克,则该物质中( ) A 一定有C、H、O B 只有C、H C 一定有C、H,可能有O D无法判断 5、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2.7克,则该物质可能是()A.CH2O B.CH4 C.C2H60 D.C2H4O2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① a. 质的意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b . 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c .反应条件 ② d . 微观意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③ e. 量的意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C+O2==CO2 ①宏观(质的方面):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③微观(粒子方面):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4、书写原则: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