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教学文稿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教学文稿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教学文稿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教学文稿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提及西方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下列不属于的是()。A.阿巴贡B.夏洛克C.葛朗台D.乞乞科夫

2.教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一一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

3.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A.《登飞来峰》B.《陋室铭》C.《石灰吟》D.《竹石》

4.教师以“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一句中的“星”“电”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是()。

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

D.凭着一张借书证,他蚕食鲸吞了一座图书馆

5.学习《星星变奏曲》,为了让学生理解“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自丁香朦朦胧胧”的修辞手法,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一曲听罢,他的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用他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D.山色逐渐变得柔美,山形变得柔和,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6.教师讲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可怜”的词义,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

A.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B.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说明文写作指导课上,教师讲解三种说明顺序,下列不适合作为说明顺序的是()。

A.时间变化B.情景发展C.空间转换D.逻辑关系

8.某教材《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一幅插图,这属于教科书的()。

A.助读系统B.知识系统C.练习系统D.选文系统

9.某教材《威尼斯商人》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一、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全篇的剧情,展开想象,补充一些细节,把本文改写成一则故事。二、鲍西娅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又是怎样解决这场冲突的,试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对上述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

A.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B.关注对语言的品味与探究

C.有根据地进行想象性的写作D.促进写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列对“学会倾听”理解正确的是()。

A.恰当运用语音、语体和态势语

B.能够对提出的话语及时作出应答

C.能够感知不同个体发出的声音

D.耐心专注。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11.阅读下列作文题目,按要求答题。

题目一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晚上看什么电视节目?去什么餐馆用餐?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琢磨不定,不知所措,更不用说那些刚到这里的新移民和留学生了。请从上述事例或生活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来人解释该如何选择。

题目二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一有明确的写作目的,题目二有具体的阅读对象

B.题目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题目二引导学生运用资料

C.题目一侧重训练写作能力,题目二侧重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D.题目一重在考查说明的能力,题目二重在考查叙事的能力

12.阅读《窗》的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学完了泰格特的《窗》,老师现在给大家留一份作业自助餐,你可以选做其中的一项。

1.用文中的五个成语编写一段话。

2.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3.参考《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项链》,就课文结尾的特点,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项作业都旨在促进读与写的结合

B.三项作业指向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

C.强调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借鉴

D.三项作业的难度比较接近

13.阅读《生命的意义》课堂导人,按要求答题。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在我小的时候,老师通过连环画结识了一位英雄,保尔?柯察金,后来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这位钢铁汉子又走进了我心里,影响了我的人生。几年前,我有机会去俄罗斯,特地去拜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老师使用屏幕显示照片)。这部小说在“感动共和国五十本书”的评选中名列第一。

下列选项对上述导人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的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

B.教师的铺垫营造了学习课文的情境

C.教师的照片反映_『学生的生活经验

D.教师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4.阅读下列教学论文,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一是“懂事儿”,就是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二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三是“品味儿”.就是对“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通常语文课较少关注这样的问题,通常只是简单介绍作者的风格,我则是通过适当拓展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来归纳其写作风格。

下面选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占代诗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用专门化术语解读诗歌,可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

C.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和感受作品风格的策略

D.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15.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

钟,范读1分钟l)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ll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45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_『敦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阅读下面的作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案例:

师:“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一本书中的。”教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口放进瓶子里的鹅卵石。当教师放完石块后问道:“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的?”

“没有,这念故事我们早就听过了。”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师笑着问。然后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学生回答道:“没满,还能装沙子。”

“很好!”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瓶子里。倒完后,又问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瓶子里。当这些事做完后,教师笑着问班上的同学:“你们从这件事上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懂得了艺无止境。”

生:“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

生:“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

生:“虽然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假若先放的是水和沙子,鹅卵石和碎石子就放不进去了。”

师:“说得很好,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生:“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

师:“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成我们的生活,这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课下想一下,写一篇作文。”

问题:

16.请对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的过程与特点作简要分析。(2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走夜路的滋味

①从前,放学早,天还亮着,我就到家了,所以从没体会过走夜路的滋味,直到那一天……

②那是初二下学期的一个星期三,一向微机测试满分的我尽然失误了,无奈必须晚上放学练一套题才能回家。

③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我忙不迭背上书包,步履蹒跚地走出教室,抬头一看已是满天星辰,我心里暗暗叫苦。

④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走夜路,本来想坐车回家,可太晚了早已没有公交车。我只好慢慢度着步子向家走去。

⑤马路上很安静,只有昏暗的路灯明明灭灭,偶尔一辆汽车经过,声音竞那样刺耳。我突然觉得饿,肚子饿的有点发疼,可四处一片寂廖,哪有人为你提供暂时的方便。

⑥我就低着头往前一步一步地走,走了一会看见了我家屋子里的灯光,顿时觉得很兴奋,很温暖,我朝着我家跑去,推开门妈妈过来迎接我,一切是那么的正常和熟悉。

问题:

17.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5分)

18.请结合具体实际和材料分析这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15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l9---21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课后练习

1.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2.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3.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日谓:

二、单元导语

本文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三、学生情况

八年级,48人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9.将课文第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在西方文学史上,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欧电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这四个人物都以吝啬而著称,并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而乞乞科夫是《死魂灵》中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一个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并不是吝啬鬼。

2.C【解析】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莲花”“荷叶”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夏日的景象,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色”正是春天来临的象征,此句描写为春天的景物,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③“银烛秋光冷画屏,清罗小扇扑流萤”,句中已明显写出了“秋光”,因此这一句是描写秋之景色,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为雪花的别称,从“青竹变琼枝”也可以看出冬季的雪花已落满枝头,出自唐代诗人高骈的《对雪》。因此,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诗句排列为②①③④。

3.A【解析】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B项,《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C项,《石灰吟》为明代政治家于谦的诗作,作者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D项,《竹石》为清代文学家郑燮的诗作,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也是作者人格的象征。以上三首诗都采

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A项,《登飞来峰》的作者为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重点写出了作者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4.D【解析】“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一句出自《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其中的“星”“电”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像流星一样”“像闪电一样”。A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桂”“兰”分别指“桂木”“兰木”,无词类活用现象。B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路”意思即为“道理”,元词类活用现象。C项,“那些东邻西舍听得哭声,都来观看”一句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东”“西”泛指左右前后,也无词类活用现象。D项,“蚕食鲸吞”是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蚕”“鲸”二字为名词作状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5.C【解析】“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通感,通感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的一种修辞手法。题于中的句子是以嗅觉写听觉.A 项中的句子是以触觉写听觉,B项中的句子是以听觉写嗅觉。D项中的句子是以触觉写视觉。C项并未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因此C项不适合作为补充的句子。

6.D【解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出自自居易的《暮江吟》,其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A项,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中的“可怜”意为可惜。B项,出自自居易的《长恨歌》,其中的“可怜”意为令人羡慕。C项,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的“可怜”意为可惜。D项,出自《孔雀东南飞》,其中的“可怜”即可爱之意。因此D项合适。

7.B【解析】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情景发展不属于三种说明顺序之中。

8.A【解析】教材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作者介绍、课文导读、注释、课文插图、课后练习、阅读链接等。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要素,具有“便教利学”的功能。

9.B【解析】练习题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改写,体现了“有根据地进行想象性的写作”“促进写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意图,因此,C项、D项正确。练习题二要求学生分析课文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一练习,能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因此A项正确。而对于课文的语言,练习题中并未涉及,B项不正确。

10.D【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学会倾听”,不仅仅是指从字面上倾听学生所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耐心、专注的态度,理解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和意图,这才是“倾听”的真正含义。

11.B【解析】题目一要求学生选择某一问题,写作文并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地人解释如何选择。题目二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写作文。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再结合选项分析,A 项,题目二并没有具体的阅读对象,而是有具体的写作对象;C项,题目一和题目二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D项,题目二要求学生写出对张衡的看法,考察的是议论的能力。因此,B项正确。12.A【解析】通过对三项作业的分析可知:A项,三项作业都是在阅读了泰格尔的《窗》之后,对学生的写作进一步要求,因此A项正确;B项,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只在第二项作业中有所体现;C项,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借鉴只在第三项作业中有所体现;D项,三项作业的难度并不接近,从易到难为:作业l、作业3、作业2。

13.C【解析】教师在导人中,通过对自己一系列经历的介绍,以及对照片的展示,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营造了学习课文的情境,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中,照片反映的是教师的经历,而学生没有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C项错误。

14.A【解析】将诗歌鉴赏方法概括为“懂事儿”“知趣儿”“品味儿”三个专业术语,能够使学生快速记住并深刻理解诗歌鉴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B项正确。教师通过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来归纳其写作风格,属于比较阅读,据此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并感受作品风格,C项正

确。另外,教师归纳的三个层次属于诗歌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即第一步归纳概括“写什么”;第二步剖析“怎么写”;第三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D项正确。至于诵读,教学论文中并未提到,因此A项不正确。

15.C【解析】从这段课例评析中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错误。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B项错误。D项中“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予朗读的充分展开”,课例评析中并未提出这样的看法,D项错误。阅读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C项正确。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过程:教师首先通过讲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继续采用实物教具…瓶子、石块、沙子、水等物品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仔细观察,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得到“艺无止境”“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利用时间”“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等启示,并由此引出写作主题。

(2)特点:①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②重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教学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

17.【参考答案】

(1)第④段,“度”改为“踱”;第⑤段,“廖”改为“寥”。

(2)病句: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

修改: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我终于把题做完了。

18.【参考答案】

优点: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不足:错别字较多,有标点符号错误,存在病句。且中心“走夜路的滋味”不突出,详略不当,起因写得过多,而体会又写得太少。

修改意见:将走夜路的起因简略写出,例如,走夜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等,然后在结尾处再次总结,写一写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只有中心突出、情节丰满,才能使人读来津津有味。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去拜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有这样的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20.【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2)制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生词等”。

②本课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语言生动,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并分角色朗读,而且晏子所说的话语中包含着简单的推理。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及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学习中需要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观念,通过学习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蘑他人的道理”。

21.【参考答案】

(1)介绍背景。揭示课题

①师: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晏子。(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③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②学生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之处。

(3)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①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②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③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④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⑤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4)作业没计

①必做题:生字组词;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②选做题: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收集晏子的故事。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知识部分(84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4题,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滕的美;______________;暄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 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悟. 美的心灵。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凝.固()感悟.()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字数可以不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填在下面语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若大江东去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 B、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 C、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3.古诗(词)文默写。(10分) (1)这次诗歌大赛,涌现出大量具有新时代独特风格的作品,完全打破了陈旧的文风,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赵翼《论诗》中的名句填写) (2)关心民生疾苦是诗人的良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已及人、舍己为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壮岁旌旗拥万夫”,明显有居高临下的个人英雄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真实地流露了忠君和个人名节思想。 (4)君子之道的内容为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____________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XXXX自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40分)1。_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2._ _ _ _ _ _ _ _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大多数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 魏书生的_ _ _ _ _ _ _ _,张效春的_ _ _ _ _ _ _ _; 姚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等。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中小学语言课程的国家标准。5.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启发,陶行知的教学方法后来改为_ _ _ _ _ _。6.陕甘宁边区《中等国文》教材是在_ _ _ _ _ _ _ _ _ _ _同志领导下编写的。7.著名数学家苏指出,语文和数学是基础,而_ _ _ _ _ _ _ _ _是基础的基础。8.语言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上。9._ _ _ _ _ _ _ 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10.中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经历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过程。11.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规范的,要不断变化和创新。它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因素,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第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 2.教师的内部形象: 3.演讲成就: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 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1.诗歌教学 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 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第一题: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题: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新课导入设计 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 整体答题框架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科目代码:303)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 代诗词。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 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C.杜牧《泊秦准》 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 B.宗璞《紫藤萝瀑布》 C.叶圣 陶《苏州园林》 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3.缺失 4.缺失 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 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思元书》)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北朝民歌《木兰诗》) 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 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 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 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 亦难》)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游》)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缺失 9.缺失 10.缺失 11.缺失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一、古诗名句积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规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目标 一.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 语言课程目标的特征(连续性、阶段性、明确性、模糊性) 三.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最新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p158 第四节语文教材的基本问题 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1. 范文系统(课文) 2. 知识系统 (读写听说的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3. 实践活动系统(练习系统、作业系统) 4. 助读系统(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和注释、补白) 第五节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 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第四节古诗词鉴赏 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现代汉语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 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三章文学概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学创造 第四节文学作品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 第五章写作基础 第一节写作概述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 第六章中外文学史 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 语文课程是()与人文性的统一。 A. 工具性 B. 思想性 C. 政治性 D. 情感性 【答案】A 【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 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中学语文教学法: 2. 教师的内在形象: 3. 言语修养: 4. 写作指导: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 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 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三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山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 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答案】C 4、写完过时后,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整理,下列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 B.梳理行文思路 C.区分观点与材料 D.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 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及答案 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李白《行路难》 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试题答案: D 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老舍《骆驼祥子》 B、傅雷《傅雷家书》 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试题答案: A

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 A、了解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 B、梳理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 C、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写法 D、了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试题答案: B 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B、让学生自由选择阅渎的内容,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才能深人理解课文内容 D、没有“说理由”这一理性行为,感性认知会陷人混乱 试题答案: A 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 A、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对主题的感性认识

B、真实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C、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想象空间 D、先看视频后学习课文,才能深人把握人物形象 试题答案: A 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B、见渔人,乃大惊(陶渊明《桃花源记》) C、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题答案: A 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B、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