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答案】C

【解析】

雅典军事官员不同于行政官员,他们较高的军事才能,他们需要面对战场多变的环境,需要在战场上有更大自主权执行职务,需要承担起保家卫国、对外殖民的重任,而这些并不是能通过抽签就能选出理想的人选的,因此雅典的军事首领不是通过抽签而是通过举手表决产生,并且只要有足够的军功,就有可能连选连任。故C正确。

2.一个电视剧组布置三国初年曹植的书房,为再现历史真实场景,道具可选用的是

①毛笔和纸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一本《论语》

④苏轼的《赤壁怀古》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实质上是考察各种事物出现的的时间。毛笔和纸在汉代就出现了,所以三国时期可以出现。印刷术在唐代才成熟,所以三国时期不会出现一叠印刷的书籍。《论语》是在战国后期成书,汉代完善,所以可以出现。苏轼是北宋的人,所以不可能出现他的词。因此

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

3.《十二铜表法》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以死刑;限制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等等。上述规定

A.集中体现平民斗争的成果

B.较好地保护自由民的权利

C.反映出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D.凸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材料中“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非经审判,不得被处以死刑”等规定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故本题A项正确;B 项“自由民”说法错误;C项“司法程序严格”从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表述有误,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古代罗马法·特点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太阳中心说

D.电磁学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7世纪发展完备的经典力学理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达尔文提出的,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日心说”是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电磁学理论是19世纪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6.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的状态,意义重大,下列关于其发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原来的商路

B.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工商业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并不包括教会鼓励人们去传播天主教

D.新航路开辟是葡萄牙王室、西班牙王室努力的结果,与生产力无关

【答案】B

【解析】

奥斯曼帝国阻断原来的商路属于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货币财富的需求大增,故B正确;当时天主教会鼓励人们去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故C错误;新航路开辟与生产力紧密相关,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学生应该紧扣题干关键词“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①中共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②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消灭了北洋军阀

③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没有消灭张作霖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部;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故

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C项。

8.1978年,党中央派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队赴法国、瑞士等西欧国家考察。考察结束,谷牧回国,与考察团成员一起撰写提交给中央的考察报告,报告中的大部分设想如今已变成现实,这说明谷牧是

A.改革开放探路人

B.开放政策探路人

C.招商引资第一人

D.开放政策决策人

【答案】B

【解析】

1978年是改革开放之年,材料中“与考察团成员一起撰写提交给中央的考察报告,报告中的大部分设想如今已变成现实”说明谷牧是开放政策探路人,B正确;A和D是邓小平;C不符合题意。

9.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D.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答案】C

【解析】

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尽管“统而不治”,但仍保留“媾和与开战”等名义权力。故答案为C项。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使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利,排除A项;题中“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表明国王已不可能专权,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排除D项。

10.《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材料中的“人文”即儒家的人伦道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项是儒家思想,排除;B 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

11.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这些运河的修建

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

B.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

C.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凿运河,且运河分布遍及南北,既有在中原地区的鸿沟贯通各国及河流,又有吴楚、齐地的运河连接各地。可见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于各国军需物资的运输,适应了当时的争霸战争的需要,故选C。材料“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反映了运河的修建不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故A 错误;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运河的开凿以超出了中原的范围,故D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各诸侯国为了能够兼并他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为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开凿运河,便利于各国军需物资的运输。

12.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的概括,最全面完整的是

A.由局部抗战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

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战争

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抗日战争是先由局部抗战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A正确;抗日战争并不是国共两党联合的战争,B错误;抗日战争属于两个战争抗战,概括不全面,C错误;D是从抗击法西斯角

度阐述,不全面,排除。

13.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里的第三次征服应该是强调

A.和平的重要性

B.先进的社会文明征服了世界

C.罗马法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间与地域的永恒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罗马对世界的第三次征服是一次“和平”、“持久”的征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原则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超越时间与地域的永恒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和平重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罗马为奴隶制国家,并非先进的社会文明,故排除。C项,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而非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故排除。

14.“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当时()

A.异质文化融合,儒家与时俱进

B.修禅之风盛行,官场生态恶化

C.士子表里不一,社会风气沉沦

D.理学陷入困境,亟待推陈出新

【答案】A

【解析】

“社会风气沉沦”与题干所给材料“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不符.故排除C;“官场生态恶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B;材料中“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表明,宋代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相互融合,儒家思想与时俱进.故A正确;理学产生于宋代,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官方哲学,故排除D。

15.《新青年》杂志创刊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选择用法语来书写封面,最有可能是

A.因为法国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开设的外语课程主要是法语

C.当时是在上海法租界,因此创刊时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思想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新青年》选择用法语来书写封面,说明当时中国思想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6.根据国家统计,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所述现象无法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该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故D项错误;“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A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1878年.德意志帝国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规定:一切旨在推翻“现存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从事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均予禁止。1883~1889年间,又先后颁行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这表明德国

A.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采取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

C.政府主导法制化建设

D.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民主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材料仅仅提及德国政府的政策手段,未提及德国国内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情况,故A项错误。一方面,德国运用法律手段禁止一切革命性的反体制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德国又出台各种保障性立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工人群体和低收入阶层的权益,以缓和社会矛盾。这种一边唱红脸一边唱白脸的做法,体现了德

国政府试图采取两面手段遏制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及德国政府出台了几部法律,不能就此下结论说整个德国的法制化是被政府主导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政府出台法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运动,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正面促进了法制化,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中德意志帝国一方面在1878年通过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禁止一切工人阶级的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另一方面在1883--1889年又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性文件,可见德国采取了高压和怀柔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

18.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D.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故D正确。当时已经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排除。1922年中共二大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B排除。当时已经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19.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御史大夫

B.廷尉

C.太尉

D.丞相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秦朝高官……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御史大夫负责传达奏章,监察百官,故A正确;廷尉属于司法官职,故B错误;太尉负责军事,故C错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没有监察权,故D错误。故选A。

20.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家注重品德修养,并把这种修养推广开来,提倡读书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鼓

励读书人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理学精神的是

A.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

B.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C.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学精神,故D项正确;A项是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后的言论,体现了卖国,故错误;B 项是曹操的言论,体现自私的意识,故错误;C项体现了明哲保身的意识,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以天下为己任”,由此判断这是理学的影响。

21.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中国的周王号令四方时,古希腊城邦中的贵族们却依然像氏族时代那样商议公共事务,常常召开国民大会对贵族们制定的政策和各种方案进行表决。摩尔根主要强调希腊城邦民主

A.受到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

B.落后于中国周王的分封制

C.是西方文明重要源头之一

D.有原始社会民主观念遗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的周王号令四方时,古希腊城邦中的贵族们却依然像氏族时代那样商议公共事务,常常召开国民大会对贵族们制定的政策和各种方案进行表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希腊城邦民主的直接民主特点,有原始社会民主观念遗风,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希腊城邦民主落后于中国周王的分封制,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说明希腊城邦民主是西方文明重要源头之一,故C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22.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插柳”是指

A.成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B.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使西班牙控制了整个美洲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的印度,结果他却到达了美洲,故B项正确;A 项是指迪亚士,排除;C项是指麦哲伦,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整个”。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哥伦布”。

23.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他的思想

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

B.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使人第一次从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D.使人开始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罗塔戈拉属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其人文主义思想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使人第一次从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使人开始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故D项错误。故选A。

24.法国国民阵线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要求脱离欧元区,恢复边境控制。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公民投票选择脱离欧盟。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明确指出,“从现在开始,将只能是美国第一”;“我们将遵循两条简单的基本法则: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上述现象反映出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受挫

B.经济区域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到挑战

D.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欧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挫折,以及特朗普推行的“美国第一”的贸易保护主义,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到挑战。故答案为C项。特朗普的主张不是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反映的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内部矛盾,A、B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5.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

B.“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

C.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被逐渐认同

【答案】D

【解析】

“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体现出市场理念被民众逐渐接受,D正确;领导人决策不会决定社会意识,A错误;此时左倾错误思想已经不再占据主流,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4)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规定地方政府必须依照法律建立救济院,用于照料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员等。这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第一部社会救济法规。为了更好地促进赈济工作的开展,国民政府于1928年颁布了《赈款给奖章程》,对捐款者实行有效奖励;同时,颁布了《办赈人员惩罚条例》,对挪用、卷逃赈款者依照刑法加重处罚。建立仓储以应付灾荒是传统社会的主要社会救济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出台《各地方仓储管理规划》,对仓储的建立和管理做了详细规定,加大了国家对地方仓储的管理力度。1929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管理各地方私立慈善机构规则》、《监督慈善团体法》和《监督慈善团体法实施细则》等,对慈善团体的建立、经费使用、慈善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

材料二我们补救的措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其目的在于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的失业,第二类是为了在当前紧急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救援失业者,我们社会保险立法就是解决第一种的尝试,我们的工赈计划则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尝试。

——王营宝《浅析罗斯福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根据材料一,回答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障的内容和特点。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哪些方面以及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1)内容:规定救济对象;鼓励民间捐款救济;建立地方仓储救济;规范慈善团体救济;对办赈人员的违法行为严惩等

特点: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加大管理力度;政府救济和民间救济相结合;逐步完善保障制度等

(2)内容: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

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成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因素;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障的内容和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内容方面要突出救济对象、规范慈善团体救济等内容,特点要突出政府主导、政府救济和民间救济相结合等。

(2)材料二涉及到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所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社会保障的方面就是突出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即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一是积极作用,例如,缓和了社会矛盾、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等,而消极方面主要突出不能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27.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

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四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

(3)新变化: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4)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专制主义……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重农抑商、封建专制统治、文化专制、闭关锁国等方面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2)内容,依据材料二“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即可从自然科学、儒家经典等方面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概括当时翻译书籍产生的作用。

(3)变化,结合材料三“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译书范围、数量、译书目的、内容等方面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4)原因,根据材料四“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高三期末考试 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将第1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第工卷可不上交。 第工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自秦创立后,在我国延续了二千多年,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1-4题。 1.我国最早设立乡级行政机构是在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 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以下法津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是 A.《法律》B.《秦津》C.《唐律》D.《大明律》 4.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一些朝代统冶者采取兵将分离的办法。下列哪些措施采取了这一方法? ①府兵制②募兵制③更戍法④将兵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社会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回答5—8题。 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下列变法措施,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是 ①尽地力之教②相地而衰征③初税亩④为田开阡陌封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最后使用五铢钱的皇帝是 A.汉武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7.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唐代秘色瓷主要产自 A.邢州B.越州C.宣州D.益州 8.下列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哪些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①租庸调制②两税法③一条鞭法④摊丁人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从鸦片争战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9-12题。 9.我们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当时主要是指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10.清朝同治年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意图的一项是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3.“有一湖南籍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潜心著述。这位士人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魏源 D.曾国藩 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5.“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

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6.美国一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他们不觉得奇怪吗——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的思想死了吗?不断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台词中提到的“思想”是 A.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相关思想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B.标志着马克思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 D.科学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使国际共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7.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8.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的依据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很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土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9.“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A.揭示宗教改革本质 B.诠释宗教改革原因 C.鼓舞宗教改革热情 D.冲击世俗权力阻碍 10.《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B.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C.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2.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B.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D.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3.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 七月流血事件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五月流血周 4.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B.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C.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D.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5.“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D. 中美关系的改善 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中,其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山西、陕西 B. 河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山东 7.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学”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血缘观念的淡化 B.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C.君主专制的建立 D.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25.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素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6.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 A.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 B.经济重心南移 C.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D.边患危机解除 27.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把中国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28.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9.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D.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的竞争 30.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 C.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 D.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31.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享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32,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高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肴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建立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 33.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辩”,“无用之辩”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 ) A. 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学说独尊的设想 B. 荀子的主张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 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无存在价值 D.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 2. 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交通日益发达③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 市镇开始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元代杂剧是融合了前代各种戏曲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的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4.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 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 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 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5. 徐继畲在1844年的《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 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 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为崇拜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6. 右图为民国初期的一幅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这一传统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有直接关系。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 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 应是 A.皇帝 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 3.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4.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 A.资产阶级的本质 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蒙运动的本质 5.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B.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公民大会向全体居民开放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 6.下列关于古代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通过法律调解社会矛盾 B.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C.导致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D.有效维系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 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8.作家Gordier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要找一个作战的借口是很容易的。但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国家,却在一个所谓野蛮国家的君主努力停止一种很不道德的贸易的行动上,去寻找开战的借口,是不太值得的。”这说明Gordier反对英国 A.寻找借口发动战争 B.武装保护鸦片贸易 C.歧视中国发展落后 D.强行传播基督教义 9.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种观点( ) A. 否定宗法等级制度 B. 背离孔子礼治主张 C. 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D. 成为当时统治思想 2. 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 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3. 右图是三彩载乐骆驼俑,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朝古墓。它的现身令人遐想无限。这尊古器( ) A. 实证了手工业彩瓷技术臻于佳境 B. 再现了当时市民文化的丰富繁荣 C. 折射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盛况 D. 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 4. 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在中国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据此可判断( ) A. 现代的律师制度源于古代中国 B. 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民心 C. 皇权控制下的司法权渐被剥离 D. 法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而变化 5. 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 B. 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 C. 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 D. 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6.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拥客,以慎邦交”。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泰州市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命题人:陆素娟(省兴化中学)秦灿明(省靖江中学)周德华(省泰兴中学) 审题人:高伟巍(兴化教研室)王瑶(泰州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完全以血缘关系为分封依据 C.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设在皇宫内部,方便皇帝处事,便于保密 B.都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C.明朝内阁能参与决策,清朝军机处则不能 D.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4.《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重视农业,抑制商业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5.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现实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情怀 6.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 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 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②道光皇帝听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非常愤怒 ③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政党兴中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开 展戊戌变法,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时代画卷 ④《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7.下列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会战中,对于全面研究国共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情况最有利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8.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较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文中所言“压迫榨取”主要是指 A.外国资本主义 B.封建地主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2020年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历史 2020.01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并将条形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表明孔子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 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 2.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据此可知唐代 A.决策机制趋于完备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 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 3.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于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A.经世致用B.修身明理 C.鉴戒资政D.知行合一 4.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各藩王封地分布统计如下(不含后移封地):据此可知,朱元璋分封藩王旨在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 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历史事件的发生表明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转变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为已任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深远④敌后抗日根据地成果斐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2.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而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这说明 A. 正面战场已形成对日本优势 B. 日本已放弃继续进攻的努力 C. 国民政府采取消极抗日策略 D. 敌后战场有效牵制日本进攻 【答案】D 3.下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 1946 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7月底,中原地区的人民解放军顺利突围。这一战事意味着

A. 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B. 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 C. 解放军开始了全面战略反攻作战 D. 解放战争即将进人战略决战阶段 【答案】A 4.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撰写的大量文献、指示和电文中,以下文献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将革命进行到底》 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答案】B 5.下图为清末竹枝词《沪江商业市景词》,其内容反映了 A. 都市女性已经基本职业化 B. 近代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C. 近代生活方式已丰富多彩 D. 工人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答案】B 6.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许多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怀疑态度, 周恩来果断更改发言计划,在会上作补充发言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有利于缓和与会各国的矛盾,实现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B. 有利于实现会议的预期目标,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 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基本隔绝的局面 D. 促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答案】B

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范围:一轮复习第18——39讲适用班级:高三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4、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5、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6、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7、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 例》, 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思想解放的程度 B.中央集权的强弱 C.经济结构的差异 D.海军实力的高低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种观点( ) A. 否定宗法等级制度 B. 背离孔子礼治主张 C. 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D. 成为当时统治思想 2. 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始,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 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3. 右图是三彩载乐骆驼俑,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朝古墓。它的现身令人遐想无限。这尊古器( ) A. 实证了手工业彩瓷技术臻于佳境 B. 再现了当时市民文化的丰富繁荣 C. 折射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盛况 D. 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 4. 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好讼”之风在中国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即“讼学”与“讼师”在民间应运而生。据此可判断( ) A. 现代的律师制度源于古代中国 B. 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深入民心 C. 皇权控制下的司法权渐被剥离 D. 法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而变化 5. 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 B. 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 C. 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 D. 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6.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拥客,以慎邦交”。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A. 华夏正统的意识 B. 家国同构的理念 C. 王权独尊的观念 D. 国家统一的趋势 【答案】A 【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 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 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 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这一变化表明了 A. 中央官制逐步完善 B. 赋役负担日益加重 C. 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宰相不是专门从事行政事务,而是随时被皇帝临时任派任务,表明宰相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职要务,按皇帝的需要委派,体现君主专制加强,丞相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赋役负担日益加重的信息,排除B;材料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信息,排除C。 4. 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这可以印证当时 A. 商人地位逐渐提高 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C. 饮茶成为唐代时尚 D. 江西经济地位突出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材料中“移船相近邀相见”“老大嫁作商人妇”,说明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B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商人买卖和经营茶叶的活动,但没有直接反映百姓的饮茶之风,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Array高三历史试卷 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 西周,行分封,立诸侯。史书记载:“周公卒,子伯,禽……受封,是为鲁公。……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据此判断:鲁国() A.、国君一直存在僣却越行为 B.是周分封在西方的最重要的封国 C.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中心 D.成为周礼典型的保存者和实施者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它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A.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3. 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员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这表明()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员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 4. 《四库全书总目》中记载:“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具存深意。”中国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近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经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5.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材科中的“传旨当笔”反映了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 A.减轻负担 B. 分化事权 C.削弱相权 D. 加强皇权 6. 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还原了历史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