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W=(F cos 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5.3 功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2、理解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其解释和计算汽车启动和行驶中的有关问题;

3、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分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式P=F v的意义;

2、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发动机额定功率与汽车最大速度的关系。

教学疑点:

P=F v中F是否是恒力,F是恒力时,v是平均速度指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指瞬时功率;F是变力时,v是瞬时功率,指瞬时功率。

易错点:

1、“快慢”与“大小”区分。

2、P=F v理解,容易停留在简单直观的印象上,认为牵引力大,加速度就大,末速度也大,现在得出由功率来制约速度和牵引力,学生自然会感到与生活经验相悖。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3、4;

2、重要思想方法:极限思想。

5.4 重力势能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重力势能及其定义式,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关系;

3、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Ep=mgh

三、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位置有关。

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⑶ΔEp=-W G

四、教学疑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

五、易错点:

重力势能的理解。

⑴重力势能是状态量是标量;

⑵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⑶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 动人口数量和增 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 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 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 低,抵御疾病和灾难 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 具从事农业活 动 人口数量增多, 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 展,食物供应变得稳 定而可靠,死亡率下 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 迅速扩大和发 展 人口数量继续 增加,增长速度 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 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 造自然的能力,人们 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 完善的医疗服务,死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精心集合直接打印)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 曲线运动

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例2]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1,阻力不计,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正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1)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 (2) 抛出点离地面高度h (3) 水平射程x (4) 小球的位移s (5) 落地时速度v 1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是多少? [思路分析](1)如图在着地点速度v 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v 0和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 而v y =gt 则v 12=v 02+v y 2=v 02+(gt)2 可求 t=g v v 2 021- (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h=gt 2 /2= 2g ·21g 2 021v v -= g v v 220 21-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x=v 0t= g v v v 2 210- (4)位移大小s=22h x += g v v v v 2324 1402120+- 位移s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x h =02 0212v v v - (5)落地时速度v 1方向的反方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1=x/2=v 0 g v v 22 21-

高中物理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示波器的原理是高中物理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学生不能理解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示波器为什么能够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扫描原理及扫描频率与完整波形的关系,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现笔者总结如下,希望对同学有所启发。 1.为了让学生弄懂原理笔者采取类比的方法,先根据以下装置设计一些问题,并现场演示所设计的问题。 装置,如图1,把漏斗吊在支架上,下方放一块硬纸板,纸板上画一条直线,漏斗 静止不动时正好在纸板的正上方,在漏斗里装满细沙。 问:纸板不动,只有沙斗摆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垂直的直线。 问:纸板沿匀速运动,沙摆不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的直线。 问:沙摆摆动同时纸板沿匀速运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正弦或余弦图,即单摆的振动图像。因为沿移动的位移除以速度即为时间。

问:以纸板为参照物沙摆怎样运动? 答:沙摆同时参与两个方向的运动,即垂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和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问:如果纸板不动怎样得到相同的图形? 答:沙摆摆动同时,使沙摆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纸板长度一定,怎样使纸条上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余弦)图?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答:设纸板的长度一定,纸板从始点运动到终点时间为纸条运动周期,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一倍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二倍正好得到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三倍正好得到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补充:纸板运动的周期是沙摆周期的n倍就在纸板条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或沙摆频率是纸板频率n倍就在纸板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 2.示波器工作原理与沙摆类似,它的工作原理可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2,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经过加速电场后,由小孔沿水平金属板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在两板间加 上如图3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竖直偏转位移与偏转电压的关系,在两极板右侧且与右侧相距一定距离与两板中心线(图中虚线)垂直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 如果前半个周期内B板的电势高于A板的电势,电场全部集中在两板之间,且分布均匀。在每个电子通过极板的时间内,电场视作恒定的,电子在竖直方向按正弦规律上下移动。 问:荧光屏不动,只在竖直方向加正弦电压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y轴的一条直线。由于视觉暂留和荧光物质的残光特性,电子打的径迹可显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重点

地理第一次默写内容 1.河流的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河流以哪一种侵蚀方式为主,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地势落差 3.一条河流上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中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下游以什么外力作用为主? 侵蚀;搬运;堆积。 4.冲积扇的位置及成因?冲积扇从扇顶到扇沿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 出山口。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 颗粒由大变小。 5.三角洲发育的条件? 丰富的泥沙来源; 河口水流缓慢。 6.每一个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名称?分异的基础?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热量;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水分;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7.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向阳坡、迎风坡水热充足。8.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9.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迎风坡,背风坡;坡度陡缓。 10.在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哪些要素大致可以纬度的高低?哪些可以判断半球信息? 同海拔山地,自然带带谱简单复杂;基带;不同山体雪线的高低。

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 11.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哪些方面?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要素?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增长方面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各自会产生哪些问题?各自的解决办法?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的转变,出生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增长很快。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生率高;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1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般各自属于哪个类型? 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国家,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章节目录及重难点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2 时间和位移 重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简历隔阂加速度与云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重点: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重点:理解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含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习练习用数学工具处理分析物理问题的操作方法。 难点:均匀变化的含义、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重点: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元法的特点和技巧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重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 难点: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的大小比较及其运用、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5 自由落体运动 重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重心的概念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汇总重点题型新人教版

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汇总(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曲线速度方向:沿轨迹 (1) 方向 运动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方向(2) 运动的合合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 成和分解运算法测:(3) 运动性质: (4) 曲线运动 平具有水平初速度 抛运动特点 运只受(4) 作用 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v x=v0,x= v0t 运动规律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v y=gt,y=1/2gt2 合运动:v=(6) ,s=(7) 线公式: (8) =(9) 速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度 线物关系 理角 v= 曲运量速公式:ω=(10) =(11) (13) 线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12)的快慢 运实 动周公式:T=(14) 例期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圆向心公式:a=(15) =(16) 周加速 = (17) 运度物理意义:描述(18) 变化的快慢 动向心力公式:a=(19) =(20) F n=ma n =(21) 匀速定义:(22) 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圆周特点:线速度大小(23)方向 运动 两个模型(绳和杆) 竖直面内绳模型中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 min=(25) 的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模型中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 min=(26) 火车转弯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车过拱桥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离心现象 核心归纳整合 一、小船渡河问题和速度关联问题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找准合运动和分运动,认清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其参与的运动为分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1.小船渡河问题:处理小船渡河问题的方法是沿流水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将小船 的实际运动(合运动)进行分解,如图甲,然后根据两个方向的运动(分运动)规律解决有关问题,设河宽为d,水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 甲 (1)渡河时间: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关系可得:t=d/(v2sinθ),与水速v1无关。当θ=90。,即船头垂直河对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 min=d/v2. (2)渡河航程:渡河航程由实际运动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船不能垂直河岸过河, 最短航程可由图丙所示方法确定,最短航程 2 1 sin x v d v d = = θ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乙 (3)船渡河问题规律总结: ○1船头指向垂直河岸时,航行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 min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d/v2。○2在v1v2时,船不能垂直渡河。 ○4渡河时间与河水流速v1无关。 2.速度关联问题:速度关联问题主要是指由绳子、杆一端所连接的物体的运动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键是分清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 方法总结: (1)找合速度:连接点(包括绳端、杆端或其端点所连接的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注意:沿绳或杆方向的运动一般不是合运动,只有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时才是合运动。(2)分解运动:将各端点的合速度沿绳或杆的方向及与绳或杆垂直的方向分解。 (3)关联:合速度在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与绳端或杆端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等。 【典例1】已知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m/s,现让船渡过某条河,假设这条河的两岸是理想的平行线,河宽为d=100m,水流速度为v2=3m/s,方向与河岸平行。 (1)欲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航向怎样?最短时间是多少?船发生的位移有多大? (2)欲使船以最小位移渡河,航向又怎样?渡河所用时间是多少? (3)若水流速度为v2=5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m/s不变,船能否垂直河岸渡河?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导读: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即质点运动时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曲线运动。例如电动机转子、车轮、皮带轮等都作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的弯道:

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 向 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 倾向。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做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t 0 v v t a =+(2)2 01v t 2 x at =+(3)22t 0v =2ax v -(4)()0 t v v v 2x t +==平均 常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 2 v v v 2 t +=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 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t v gt = ②2 1h 2 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 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 x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2)v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 (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必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 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四、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1)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 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 F=kx 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 f N μ= 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 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 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 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 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 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 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 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 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 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 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 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 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 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考点整理(精选.)

高一地理必修2 重点知识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能根据人口增长轨迹图分析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经历的阶段划分、人口增长特点、原因。(1)三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2) 对应的时间是公元1770年以前,1770年至1950年,1950年至今。 (3)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加速增长;人口爆炸式增长。 (4)原因:古代(1770年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 近代:(公元1770-1950)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保持较高,人口呈加速增长。 现代:(1950 年以后)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进一步改善,国际环境稳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族解放,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事业改善,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呈爆炸式增长。 2. 能根据“三率”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四个阶段的名称及对应的三种模式。并会说明每个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及原因。 (1)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模式:(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模式:(传统型) 第三阶段:对应模式:(传统型) 第三阶段:对应模式:(现代型)(2)特征: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第二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第四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3)原因: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下。(目前只有极少数分布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第二阶段: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目前主要是东非一些国家: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发达国家则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属于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导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发达国家则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这一阶段) 第四阶段:生活水平高,社会文化、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率与死亡率差距很小,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呈零增长或负增长。(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3 明确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人口问题政策不同。 (1)发展中国家主要是:。 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2)发达国家主要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 W=(F 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5.3 功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W=(F cos 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重点:①质点概念的建立;②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②坐标系的建立。 2时间和位移 教学重点: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①生活中时间与时刻的区别;②位移的理解。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重点:①速度概念的建立;②对速度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①速度矢量性的理解;②瞬时速度的推导。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②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③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休的v-t 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①处理纸带的方法;②用描点法绘图。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重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教学难点:①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②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①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②由v-t图象得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①实验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②实验数据的处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教学难点:①v-t图象中位移的表示;②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②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②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自由落体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