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

[基础练]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2.(2019·安徽宣城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物种基因库是同一物种的各个种群基因的总和,种群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丰富。]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种群的进化,并不是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使用抗生素无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

频率

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D[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是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5.(2019·广东江门一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三倍体西瓜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B[长期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消费者的出现,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对具有某些性状的某种生产者的捕食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7.(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叶猴进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距今46万~26万年前和50万~25万年前从黑叶猴分离出来。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成为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彼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B.自然选择使黑叶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变化形成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黑叶猴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从一个物种发展为三个物种意味着自然选择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具有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即叶猴的肤色,使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

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比例变化表现出桦尺蠖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而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并未表现出共同进化;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竞争水资源、狮子捕食野牛等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光合生物产生的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典型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实例。] 9.(2019·河南洛阳一模)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

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

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减少10.(2019·山师附中模拟)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解析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是看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

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答案(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见图

(4)基因库生殖隔离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70%42%

[能力练]

11.(2019·河南洛阳一模)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 B的基因频率为80%,X 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C[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为X 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20%×20%=4%,但雌雄性比例为1∶1,则X b X b的频率为4%×1/2=2%。由于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雄果蝇的X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为20%,但雌雄性比例为1∶1,则X b Y的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

1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C.如果该种群个体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 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B[由分析可知,该动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3+1/2×0.4=0.5,a的基因频率为1-0.5=0.5。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即0.25;由题意知,该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可以认为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发生自交,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3+0.4×1/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13.(2019·山师附中模拟)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A.1/5B.1/4

C.3/7D.11/21

C[由题意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60%,a的基因频率=4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aa个体致死,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3/7。]

14.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

B.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

C.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

D.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结果

D[细菌的抗药性在青霉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b阶段的细菌是a阶段的后代,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经过a→b阶

段的自然选择(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从a阶段到b阶段,细菌不断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因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结果。]

15.(2019·山东威海模拟)《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

(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______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

(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作用,使细菌的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实验完善:

①实验步骤: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个(B1,B2,B3…)加入________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轻盖一下,再在B1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

②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③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解析(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其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这一种。(2)抗生素属于环境选择因素,具有定向性,其实质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设置一组含有青霉素的对照组,实验证明先变异,后选择。

答案(1)原核基因突变(2)选择基因频率(3)①含有青霉素③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案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了解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一团迷雾,世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们一起学习了5种,比如? 学生:神创论、小水滴、外星球或星际尘埃、热泉喷发…… 教师:虽然生命的起始点还找不到源头,但生物进化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生物逐渐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演变成现在的万物。生物进化的历史是久远的,没有人能在历史的隧道中畅游,所以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失去了见证人。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师: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看以下几种。首先,大家翻

开书55页;仔细观察课本上所提供的图6-3-6生物化石和图6-3-7不同地层化石示意图,动动脑,能否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师出示挂图或标本。) 教师:挂图上所示是课本上两幅图的放大图,以及其他的一些生物化石。大家注意比对,把你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A: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里面介绍了一些有关化石的问题。有些化石是生物的遗体,像琥珀里的昆虫;有些是遗物,例如恐龙蛋、粪便等;还有的则是它的生活痕迹,例如已经发现的恐龙大脚印。这些化石都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教师: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为什么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学生B:化石之所以能为研究提供证据,因为古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后形成了化石,而且这些化石与当时的生活年代是在一起的。 学生C:在第二幅图中,我观察到这样几个问题: (1)地球表面在生物进化中是不断运动的,地层也随之上升、下降、扭曲等; (2)通过对地层由下到上的比较,我发现从下到上的地层中生物遗体越来越复杂; (3)通过同一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以大致了解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不同生物。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或同一地层中的不同化石作比较,就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教师总结: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P56图6-3-8始祖鸟复原图。仔细观察这种始祖鸟更像哪种动物?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讨论) 学生D:我感觉它比较像鸟类。它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还有翅膀,嘴的外形又比较像鸟的喙,所以我认为它应该归属到鸟类中。 学生F:我认为它更像爬行类动物。在它的前肢上长有指,指的末端有爪,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的进化 —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生物界,形成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树立唯物主义生命观。 2.理性思维:通过师生、生生和生本互动,综合运用生物进化的理论来解释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辨析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流程图。 4.社会责任: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生物进化理论发展史。 情境导入:南湖菱的进化。 环节一: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问题探讨1 以南湖菱为例,进化论如何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问题探讨2 以南湖菱为例,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比较? 环节二:进化性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活动:新物种形成的网络构建(以南湖菱为例)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出南湖菱物种形成的途径。 要求: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 结果:代表完成成果展示。 小结

真题演练 1所有生物都用一套基本相同的遗传密码,这一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特异性 2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A.稀有性 B.适应性 C.统一性 D.竞争性3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 B. 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 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 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 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5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他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B.统一性C.遗传性D.特异性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

生物的进化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3节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在能力目标上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图片等,尝试推测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的进化趋势进行推理;在情感目标上,引导学生破除对生命的神秘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学习,知道了不同生物的结构、功能、生理特点以及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其次才是进化的主要历程。目的是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点,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用进化树的形式介绍这一内容可以通过直观又简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这里面涉及到的生物种类虽然基本上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已经隔了一段时间。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我先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在完成进化树的填图之后,纵观全局,引导学生总结出进化的总趋势,并且点出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自共同祖先这一真理。让学生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 1.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物的进化树卡片、化石标本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 六、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设计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

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学生对生物起源、进化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本章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密切相关。木章包括《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两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前半部分进行复习。 本章内容有几组重要的概念: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等。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 学牛在初中阶段己经学习了牛物进化的内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所认识,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3、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新材料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和对基因频率变化的特点与相关计算。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查。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新课程理念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课前自主复习(包括学生对课本的自主复习,梳理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自主复习效果检测(通过提问基础知识来完成),课堂问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课堂习题检测(学牛先独立完成,再组内讨论,核对答案,解决疑问),课后提升巩固(学生课后自行完成名师一号相关题目)。本节课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 2、学法:对比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归纳,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中的两种学说,能用两种学说分别解释相关生物的形成 (2)解释相关概念。 (3)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对比、总结、归纳等活动,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复习,再次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的艰辛漫长。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來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四、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生物进化屮的相关概念。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4)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2020届中考生物复习跟踪训练:生物的进化

2020届中考生物复习跟踪训练: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A. 造假非常严重,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 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 经农药选择导致蝗虫抗药性逐年增强 D. 蝗虫抗药性形成是农药的不定向选择 2.生物进化的历程很漫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凭着对始袓鸟化石的分折这一点,足以证明鸟类起源于古爬行类 B. 哺乳动物是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的 C. 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由不能运动向能自由运动进化 D.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直接而重要的证据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C.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D.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发生了定向变异 4.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过程”:①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②它的后代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③为吃到高处的树叶,它努力伸脖子会使颈部更长,④缺乏青草时,长颈成为了有利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正确的是()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A. 生存竞争的结果 B. 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过度繁殖的结果 6.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水蒸气 D.氨 7.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8.现存的某些生物与他们数百万年前生存形式几乎相同,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这些生物在退化 B.这些生物一直在变异 C.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化很小 D.这些生物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来繁殖 9.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的是( ) A.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提供能量 B.原始地球条件 C.原始海洋 D.氧气供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10.下列四种植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经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1.在工业污染地区,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桦尺蛾却成了少数,原因是() 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食物改变 D. 浓烟熏黑 12.剪纸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下列剪纸图案所示动物最低等的是()

生物进化的历程

22-2生物进化的历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能力目标: 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教学设计思想: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本小节学习的重点。通过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CAI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生物进化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授: 教师: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不断进化。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

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学生:结合已有的动植物的知识,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思考题:(1)总结出植物进化的历程。 (2)分析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总结植物进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学生:(1)植物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单细胞藻类植物→多细胞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促进植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如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部分蕨类植物进化成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动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进化历程,并对动物进化的原因作出分析。 思考题:(1)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为哪两大类群?这两类动物进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怎样的? (3)根据各类动物特点,总结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是怎样的,并举例说明。 学生:(1)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群。先出现的是无脊椎动物,后出现的是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动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如在

生物的进化历程

课程名称:生物的进化历程 授课教师:李京伟(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生物进化历程”是北京版《生物学》第 4 册第十五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的内容。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中:“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生物的进化历程”由动物和植物的进化历程组成,包括借助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趋势两部分。在课标中位于第八主题,属于理解层次。对学生理解多样性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学生主要通过推荐组成,学习习惯较好。通过近 2 年的生物学习,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描述、表达等能力,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特别是通过“米勒实验”“模拟血型鉴定”、“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学生对于模型和模拟实验已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能够认同科学的模拟实验结果能够概括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综上来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但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漫长而复杂,生物进化的趋势内容抽象并且概括性强,学生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二、教学目标制定 (一)知识目标 1 、说明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 2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图片和实物材料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分析“进化树”模型,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确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重要证据的观点; 2. 认同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是逐渐进化形成的,物种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重点 1.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 2.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五)教学难点 1.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趋势。 三、教学方法策略 (一)教学策略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进行有意义的转换。根据此理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这一抽象内容可以转化为形象的符号来代表并能发挥同样的意义。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模拟实验。用“观察 - 分析 - 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资源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也提到学习者的动机起着重要作用。而白板的互动性能够有效建立师生、生生和谐的关系,并将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因此选用白板为主要媒介进行信息的构建。 1. 实物:鱼的遗迹化石;剪刀、胶棒。 2. 图像:现存生物的进化树;猛犸象、恐龙等动物。 四、教学过程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解析: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 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解析: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3.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 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没有突变就没有进化 解析:D[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携带一个色盲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必须携带两个色盲基因才患病,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和女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相等;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 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

生物的进化复习(1)

生物的进化复习(1) 1.重点:现代进化理论,进化的单位,进化的原材料,决定进化方向的因素,隔离的概念及意义,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2.难点:基因频率的计算,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考点与热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xx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在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2.资料报道,一对家蝇一次产卵1000个,每十天产生一代,按照这个数目计算,一年这对家蝇的后代可以把整个地球覆盖2.54米厚,这种现象叫做A.遗传性B.过度繁殖 C.适应性D.变异性 3.抗药性昆虫的出现,说明了 A.杂交优势 B.生物器官有用的进化,无用的退化 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生物发生了定向变异 4.原始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A.自养型、需氧型 B.自养型、厌氧型 C.异养型、需氧型 D.异养型、厌氧型 5.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鉴定人猿间亲缘关系,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互补配对的碱基越多,则其亲缘关系越近 B.不能互补配对的碱基越多,则其亲缘关系越远 C.模拟杂交完成后链间环越多,则其亲缘关系越近 D.模拟杂交时两条链间要空2 cm的距离 6.对昆虫保护色形成的正确解释是 A.用进废退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环境色彩影响的结果 7.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突变 D.变异→遗传→适者生存 8.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就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以下哪一条件,则种群的基因库就是稳定的 A.没有自然选择 B.捕食者数量少 C.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9.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10.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常年遭受台风袭击,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类型:大多数不能飞,少数能飞的昆虫的翅膀异常发达。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B.生殖隔离 C.地理隔离D.自然选择 11.下列各项中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 12.抗扰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因为流感病毒已经产生了高度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产生合理的解释是 A.流感病毒的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B.病毒对疫苗产生了定向变异 C.疫苗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D.流感疫苗诱发病毒产生突变 13.杂种不育属于 A.地理隔离 B.种间隔离 C.生殖隔离D.心理隔离 1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种群中某基因的突变率 B.某种群中某种基因的出现比例 C.某种群中显性基因的出现比例 D.某种群中隐性基因的出现比例 15.若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它们却能避免被海风吹到海里淹死。这说明A.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B.突变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17.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地理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的结果 C.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18.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一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指一个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C.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有利的全部基因 D.指一个种群中所含的对本物种不利的全部基因 19.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东北虎和华南虎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鸟类和青蛙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20.从某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15、30和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60% B.40% C.45% D.55% 21.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全部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 种群的地区变化不大,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A.最初比B慢 B.最初比B快 C.与B相同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济南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word教案1

济南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word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要紧历程。 (3)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些差不多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依照各种生物的要紧特点,排列出生物进化的顺序,进一步锤炼学生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培养唯物主义思想观和爱护生命、热爱生命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进化的要紧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方法】 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现:恐龙复原图 在距今2亿~6500万年前,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繁盛的陆生脊椎动物。随着年代的更替和环境的变迁,许多种生物像恐龙一样永久地消逝了。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类群坚强地存活下来,繁育生息,不断地进化和进展。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如何样进化成今天如此丰富多彩

的生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物进化的历程》去探个怎么说吧!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过渡)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直截了当用观看和实验的方法再现。科学家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类群的要紧特点,能够间接地概括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1.观看课文P14图5.1-11,回忆讨论: 比较四类常见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状结构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课件展现:四类植物 学生回忆、讨论、反馈、总结: 2.观看课文P14图5.1—12,完成表格内容: 课件展现: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示意图比较 学生回忆、讨论、反馈,总结: 质疑: (1)依照各类动物心脏的结构特点,估量哪类动物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 (2)分析填写的表格,你能从中估量出动物的进化趋势吗? 学生依照已有知识摸索,归纳: (1)鸟类和哺乳类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 (2)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复习生物的进化

复习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内容 复习生物的进化 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简单过程。 二. 学习重点 1. 能够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 2. 利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解决有关遗传问题。 3. 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 三. 学习过程 (一)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提出 1. 内容 (1)过度繁殖:若理想状态(无制约因素),生物均呈现“J”型增长。 (2)遗传变异:子代与亲本的性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3)生存斗争:(制约因素)与环境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4)适者生存:在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遗传下来。 2. 核心 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现存生物均适应生存环境。 3. 意义 (1)给出生物进化的原因。 (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自然选择)。 4. 不足

(1)没有说明遗传变异的本质。 (2)没有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发挥作用。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是生物的繁殖单位:在种群中基因自由交流。 (3)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保护濒危物种——根本上是保护其基因库。(4)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频率可以反映种群特征:例如,有关白化基因——A. 正常、a. 白 化,若A 为95%种群多数为正常人;若a为95%种群多数为白化病人。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种群的个体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例如,白桦树选择了灰色的桦尺蛾,工业兴起后黑色树皮选择了黑色的桦尺蛾。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3)新物种形成的方式:通常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析版

考点规范练 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点规范练+高频考向练第 50 页 基础达标 1.(2016 上海奉贤一模,27)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乙中昆虫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两类翅形的形成及图丙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的结 果。 2.(2016 山西大同一中周测,12)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 200 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 200 人中,X b 的基因频率为( ) 基 因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型 人 数 78 14 8 70 30 A.85% B.30% C.20% D .15% 答案 C 解析女性的 B 或 b 基因共 2 个,男性的 B 或 b 基因只有 1 个,则 X b 的数量是 14+8×2+30=60,X B 与 X b 的数量 总数为 78×2+14×2+8×2+70+30=300,故 X b 的基因频率为 60/300×100%=20%。 3.下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②类个体在未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 ,形成了抗性基因的个体 ,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 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 ,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 ,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 抗性基因,A 项正确,B 项错误;若连续使用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越来越大,而含抗性基因 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这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C 项正确;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 的个体生存下来 ,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 ,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 型,D 项正确。 4.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 F 1,F 1 自由交配获得 F 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 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 案(2)(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教案学设计

生物进化优质课说课稿 说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2节第一学时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北师大版的书,在我县已经应用多年,该书编排比较便于学习,活动的安排及彩色插图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主要以陈述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这是北师大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对北师大教材的认识。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生物课学习,爱学习的已经有一定的生物基础,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还很欠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给予教学,既要关注学困生,也要注重培养优等生,让大家能共同完成学习。 说课题: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2节生物的进化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进一步复习巩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对地层、化石、始祖鸟的比较,认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 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通过化石资料的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难点:通过完成化石资料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说教法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资源准备: (1)生物化石课本图片和课件相结合进行教学 (2)动植物化石及始祖鸟化石课件复原模型 说课时本节教学内容安排3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活动1:认真观察图片资料,分析什么是化石?

最新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 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A 。P7 A用进废退B一元论C多元论D动物的内在要求 2.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C_。 A种内斗争B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 C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3.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_D_。P25 A、嫡流 B、熵变 C、熵 D、熵产生 4.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 B P20 A维生素B无机盐 C ATP D氨基酸 5.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_A_P23 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开放系统D半封闭系统 6.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C_。P57 A突变说B选择说C渐进说(经典说)D适应说 7.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起源我国中科院院士赵玉芳和数学家曹培生认为_C_。P38 A蛋白质首先起源B核酸首先起源C核酸与蛋白质共同起源 D RNA首先起源8.真核细胞出现的生物学的意义是_D_ A为生物无性生殖打下基础B推动生物向单元化化方向发展 C使生态系统进一步简单化。D为生物有性生殖打下基础,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 9.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说较好地说明了_C_的起源。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内质网 10.关于生物的分界目前通用的是_C_。 A三界说B四界说C五界说D两界说 11.能够确定生物的存在和属性的化石是_B_ A指相化石B标记物化石C标准化石D小化石 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登陆的时间在_D_。 A泥盆纪B志留纪C二叠纪D奥陶纪 13.复杂化和简化式形态进化的_B_ A唯一方向B两个主要方向C基本特征D都不正确 14.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D_ A趋性反射B本能行为,学习行为C.悟性行为 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 15.在基因家族中致同进化的机制主要有不等交换和_D_。 A、重复 B、倒位 C、易位 D、基因转换 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的差异。、 A、碱基的种类 B、碱基的序列 C、G、C含量的减少 17.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分子进化速率具有_C_。 A、不稳定性 B、动摇性 C、恒定性 D、可塑性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知道植物进化历程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3说出化石和地层的关系 【技能目标:】 尝试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的探究过程,掌握对比的研究方法 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动植物化石与较晚的动植物化石进行对比,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教学方法:】阅图分析 对比讨论 【教具准备:】有关化石方面的证据资料 化石 进化的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节 生物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导入 讲述:地球上生活着丰富多样和生物,有绿色开花植物,有脊椎 动物,有无脊椎动物……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是怎样由地球上 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 讲述: 生命诞生之初,地球上只有最简单的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动 物。而今的地球上,到处是丰富多彩的各类生物。那么现今的生物是 从哪里来的呢?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一直以来,神创论的观点占据 主导地位,认为人类和各种生物都是上帝或者神创造的。到底是不是 这样呢? 直到人类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以后,生物进化的观念 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化石是什么呢?生物是怎么样由简单进化到 现在复杂的各类生物的呢? 1.生物进化的证据 提问: 化石是什么? 回答::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讲述: 地质年代:地质学家将地质历史从老到新分成冥古代, 太古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编写:八年级生物备课组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简答: 1达尔文学说的基本内容: 1)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2)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繁殖的倾向(繁殖过剩)。 3)一切生物实际生存数极其低微,原因是繁殖过剩引起的生存斗争。4)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被保存,不利的个体被淘汰。(自然选择)5)自然选择在不同方面保存和积累了不同器官,不同性状的微小变异,使后代离开祖先愈来愈远,通过性状分歧和中间类型的绝灭,逐渐形成新种。6)自然选择经常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斗争中改造生物体。(适应性形成) 2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1)分子古生物学将成为热门课题2)分子进化工程将成为热点之一3)从进化生物学入手揭示发育的机制是一个热点 3、简述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一些重要属性: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主要有C、H、O、N、P和S,其次是Ca、Mg、Na和Cl等元素。2)结构的有序性和功能的复杂性: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a.在不同水平的结构层次之间,下一个层次是上一层次的结构成分; b.高度有序性. c.每个层次严整有序的结构,使每一层次都具有它自身的性质或运动规律 d.每个层次又与其它任何一个层次的运动规律有紧密的联系。 4、简要说明原始生命起源的主要条件: 1)原始大气:还原性2)生命化学演化的最初场所3)能源:热能、太阳能、放电、生命化学演化的催化剂4)原始海洋:生命化学演化的中心

5、简述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 1)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2)有机小分子形成生物大分子3)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 6、化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1)取决于生物死亡的数量。2)取决于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3)取决于生物尸体掩埋的速度。4)取决于石化的程度和快慢。 7、化石的分类: 按照保存的特点分: 1、遗体化石。遗体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里的古生物体本身。 2、模铸化石。模铸化石是指生物体在底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模和复铸物。 3、遗物化石。遗物化石是指古代动物的粪便、卵(蛋)以及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等。 4、遗迹化石。遗迹化石是古代动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 按化石的大小分: 1、大化石 2、微体化石。微体化石是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化石。 3、超微化石。超微化石是指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特别微小的一类化石。 按化石的作用分:标准化石、指相化石和标记物化石。 1、标准化石。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就叫做标准化石。 2、指相化石。能够指示当时地层沉积环境的化石叫做指相化石。

生物进化历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PPt 图片中的动物大家一定很陌生吧!它生活在距今约 1.31亿年前,像鸟,但翅膀上还长着爪子.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它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讲授新课] 过渡句: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过渡语: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主要看以下几种。首先,大家翻开书57-58页;阅读“资料分析”,并完成讨论题.

1.上述两个资料中,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科学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2.根据上述两个资料,你能对生物进化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 过渡语: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为什么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资料1:始祖鸟化石 1.仔细观察这种始祖鸟更像哪种动物?有哪些异同点? 2.推测,鸟类到底是由哪一类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呢? 资料2:比较现存生物亲缘关系,你的推测是什么? 过渡语:通过对各种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比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等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到了许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动植物类群列表 请将这些动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序;根据已

高考生物复习题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进化 小题狂练?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 1.[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段考]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 答案:B 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当生殖隔离出现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C正确;新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但也有的生物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 2.[2019·辽宁大连三中月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种间竞争三个方面,A错误;在斗争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变异的有利与否是对个体生存来说的,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具备对人有利的变异性状决定其生存与淘汰的,B错误,D正确;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人类,C错误。 3.[2019·湖北联考协作体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