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度报告

2005年度报告

法学院

2005年度报告

School of Law Annual Report 2005

目次

院长寄语

一、法学院的成立与概况

(4)

二、法学院组织机构与成员简介

(5)

三、法学院2005年教学简况

(22)

四、法学院2005年科研成就

(24)

五、法学院2005年学术交流活动

(39)

六、法学院2005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46)

七、法学院2005年学生工作情况

(49)

八、法学院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思路

(52)

九、法学院2005年年度大事记

(58)

十、媒体报道

(65)

Table of Contents

Dean’s Foreword

1/ An Overview of the School of Law

(4)

2/ Faculty Member and Administration

(5)

3/ Instruction Summary

(22)

4/ Research Achievements

(24)

5/ Academic Exchanges

(39)

6/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46)

7/ Students’ Life

(49)

8/ Outline of the 11th Five-Year Plan

(52)

9/ Events

(58)

10/ Media Coverage

(65)

院长寄语

公元1088年,在意大利北部诞生了人类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对社会科学产生了伟大而深远的影响,她的毕业生总是身披法袍,履行着历史的使命,用自己的良知去诊治社会的疾病。这个学院就是法学院!

近一千年以后,2005年10月,又一个崭新的法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在中国的北部正式成立,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座以工科成就而享誉世界的著名学府又增添了一抹喷薄而出的亮色!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法学院,在继承和发扬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风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目标,凭借严谨务实之治学作风,正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前行!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以高层次的科研工作为核心,明确教育层次,突出学科重点,强调专业特色,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法和比较法,尤其是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法与知识产权法等领域,是法学院的优势学科和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国家昌盛有赖于法治,法治确立则有赖于法学的繁荣和优秀法律人才的培养。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国内高级法律人才;未来中国的治国之才和法学学术大师;具备胜任国际组织和国际司法机构工作能力的国际型人才;精通国际商事法律与实务,能够在跨国公司担任法律和咨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师资。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由24名全职教师、5名管理人员组成的业务精干、敬业好学、务实求新的师资和管理队伍:6名教授中,多数具有留学欧洲多年的背景,教师平均年龄不到40岁,8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欧洲或者我国名校的博士学位,一批毕业于国内外知名法学院的中青年学者已经成为法学院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并且我们从欧美名校、国际司法机构和国际学术组织的著名学者中聘请了8位客座教授、5名长期合约教授。同时还聘请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为名誉教授。目前,哈工大法学院已经形成了治学严谨,锐意进取的良好学术风气,在法学的重要领域有精深的造诣,为培育英才和服务社会不懈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积极探索中国法学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力争在2020年左右将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法学院,为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不断拼搏、奋斗!

法学院院长赵海峰教授

2006年春

一、法学院的成立与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座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经过八十余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开放式、研究型综合性大学。2005年10月,为了实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学校决定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法学教研室,主要承担法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以及全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工作。2004年9月,学校引进了留欧学者赵海峰教授,在原有的法学教研室基础上建立了法律系,仍隶属于哈工大人文学院。法律系成立后,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立了目前的法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现有成员29名,其中专职教师24名。专职教师中,以毕业于海外著名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和国内知名学者为主的教授6名,副教授7名。法学院同时还从意大利、美国、英国、爱尔兰和希腊等国聘请了5位法学专家作为长期合约教授。此外,法学院还从各种国际司法机构、国际学术组织、国外著名院校等聘请了9位客座教授。哈工大法学院今后将不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哈工大法学院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建立坚实的平台。

2000年至今,法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编著18部,译著4部,教材3部,获得省部级奖2项。近三年以来,法学院教师主持、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项,其中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校级项目15项;主持国际项目1项。这些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好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1998年以来,法学院共培养毕业学生181名,其中29名攻读了硕士学位。这些毕业生广泛地活跃在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各行各业,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为国家法治建设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法学院在2005年的硕士学位授权评审过程中顺利通过,获得了国际法二级学科的硕士培养资格,这是我校法学一级学科范围内硕士点零的突破,在法学学科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法学学科进入了重要的成长期。

依托于法学院成立的哈工大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哈工大空间法研究所、哈工大人权法研究所、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先后设立,使这些学科成为法学院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重点,同时也形成了法学院的特色,在以欧洲法研究为代表的一些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今后,法学院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座国内一流学府为依托,充分利用好学校给予的各种支持,始终坚持以高起点、国际化为特色,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科研水平,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在较短的时期内将法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博士学位培养资格和法学一级硕士学位培养点授权资格的法学院,为将法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法学院打好基础。

二、法学院组织机构与成员简介

(一)法学院组织机构

党政联席会

院长:赵海峰

院党总支书记:王晓东

院长助理:高立忠(科研)、路常青(教学)、李滨(外事)、李岩松(学生工作)

教授委员会

主任:赵海峰

副主任:葛勇平

成员:王晓东、杨成铭、孙珺、李滨

教学机构

国际法学教学研究部主任:杨成铭,副主任:葛勇平

民商法学教学研究部主任:常鹏翱

法学教学研究部主任:冯云翔,副主任:窦玉前

研究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所长:赵海峰,副所长:葛勇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法研究所所长:赵海峰,副所长:李滨、荣吉平、王孔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权法研究所所长:杨成铭;副所长:孙珺、冯秋燕

哈工大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冯云翔;副主任:郭丹

办公室

主任:李岩松(兼)

行政、人事秘书:邓志刚

科研、外事秘书:张宇

教学、学工秘书:孙怿飞

(二)法学院成员简介

法学院现有成员29名,其中教师24名;党总支书记等管理、行政人员5名。教师中有教授6名,副教授7名,同时还从意大利、美国、英国、爱尔兰和希腊等国家聘请了5位法学专家作为长期合约教授。此外,法学院还从国际司法机构、国际刑法协会以及欧美国家著名高校聘请了8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聘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教授为我校名誉教授。

教师名单如下:赵海峰、杨成铭、葛勇平、李滨、孙珺、常鹏翱、冯云翔、任旭东、郭丹、冯秋燕、荣吉平、窦玉前、宋健强、高立忠、路常青、王孔祥、王富强、刘李明、吴江、翟相娟、李晶珠、王伟、贾雪池、吴晓丹党务和管理人员名单如下:王晓东、李岩松、邓志刚、张宇、孙怿飞。

名誉教授:万鄂湘

客座教授: 威廉·莎巴斯(William Schabas,加拿大)、马克·皮卓兹(Marco Pedrazzi,意大利)、亚历山大·西西雷纳斯(Alexandre Sicilianos,希腊)、依夫·都德(Yves Daudet,法国)、蒂奈斯(Antony Dnes,英国)、王晓麟、卓斯路易·德拉奎斯塔(José Luis de la Cuesta,西班牙)、刘大群

长期合约教授:威廉·莎巴斯(William Schabas,加拿大)、马克·皮卓兹(Marco Pedrazzi,意大利)、亚历山大·西西雷纳斯(Alexandre Sicilianos,希腊)、蒂奈斯(Antony Dnes,英国)、史蒂芬? 巴恩斯(Stephen. Gordon .Barnes,美国)

各位教师的简况如下:

赵海峰

男,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欧洲法和比较法学。

198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学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起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学习。1996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欧洲刑法与刑事政策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参加法国国际人权学院在斯特拉斯堡组织的夏季国际人权法培训班。1996年起,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至1996年,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法官,其间参与了中国《法官法》的起草。1994年至1995年,在法国最高法院,巴黎上诉法院,巴黎若干国际律师事务所实习。1997年和1998年期间,先后担任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客座讲师和客座副教授。1997年至2002年,任中欧“欧洲法”培训项目第一、第二、第三期协调人;2002年5月至2004年8月,担任中欧人权学术网络项目经理,任职于爱尔兰人权中心。2004年9月起,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教授, 人文学院法律系主任。2004年10月起,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贸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硕士生导师。2005年10月起,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

为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会员、法国欧洲刑法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法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外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以中文、法文在《中国国际法年刊》、《人民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家》、《法学杂志》、《环球法律评论》、《刑法论丛》、《诉讼法论丛》、《刑事法评论》、《欧洲法通讯》、法国《Gazzette du Palais》和法国《Revue de Sciences Criminelle et de droit comparé》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欧洲法、国际司法制度、比较法和刑事政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译文等70余篇,撰写、主编和参与撰写著作《国际司法制度初论》等十余部,译著(合译)《世界法的三个挑战》、《为废除死刑而战》等四部。1998年创办全法法律和经济协会《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巴黎)杂志并担任主编(至2004年);2000年创办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刊物《欧洲法通讯》并担任主编(已经出版5辑);任法国现代法学名著译丛(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主编(已出版三本)。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担任和担任过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的项目主持人、项目协调人、项目经理。在作为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理事长期间,组织、领导和推动了多项国际国内学术活动。2005

年度发表学术论文14篇。同年并获得“黑龙江省第二届杰出法学工作者”称号。

杨成铭

男,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人权法学、国际条约法。

1996年,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专业为国际法,研究方向为国际人权法)。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1999年6月至2005年3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讲授法学本科生、法学二学位国际法课程,法学本科生国际私法课程,法学硕士研究生人权法课程,其间,1999年任讲师,2001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9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10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2006年4月,担任国际法学教研部主任。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高校财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权网顾问,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权法研究所所长,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出版《人权保护区域化的尝试—欧洲人权机构的视角》、《受教育权的促进和保护:国际标准与中国的实践》)、《国际条约法》、《人权法学》等著作12部(其中独著2部、合著2部、主编1部、副主编1部、参编6部),并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杂志》、《当代法学》、《法学论坛》、《中国法律》、《欧洲法律与政治评论》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13篇。

葛勇平

男,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欧洲法学和国际关系。

1992年,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德国民商法。1996年南京大学中德经济法研究所毕业。2003年获得德国马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欧盟法。

1996年至2003年,先后在德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和爱尔兰进修、实习和工作。2003年8月起,厦门大学任特聘法学副教授。2003年9月起,任厦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承担国际公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关系研究等五门课程的授课任务。2005年5月起,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律系教授。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泉州仲裁委员会(第一届)仲裁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独立撰写并出版涉及国际法、欧洲法、宪法和德国民商法的中德文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多部,多次获奖,在德国Archiv des V oelkerrechts、Verfassung und Recht in Uebersee、China Aktuell、《比较法研究》、

《河北法学》、《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20多篇,数十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完成、主持科研项目若干,作为第一二合作者参与多项国家青年社科基金及司法部课题。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4篇。

李滨

男,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学、欧洲联盟法学、比较法学。

1996 年,南开大学法学系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专业毕业,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起至今,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攻读比较法专业博士学位。

1999年7月起,担任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承担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税法等课程的授课任务。2005年10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2006年1月兼任院长助理(主管外事、宣传工作)。

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法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有著作:《中国期货市场法律与实务》,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欧洲共同体法律制度》,合译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译文10余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3篇。同年并获得“黑龙江省第二届优秀法学工作者”称号。

孙珺

女,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欧洲法学、国际仲裁法学。

1992年,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德国马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2月至5月,中国南京白下区法院,见习书记员。1996年2月起先后在德国州医疗保险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柏林联邦议院工作。2003年起,中国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10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权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泉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出版、参译、参编、发表涉及国际法、欧洲法和国际仲裁等领域的专著、译著、教材及论文近20部/篇,半数以上为德文,其中在德国出版独撰德文专著1部,在德国期刊上发表独撰德文论文6篇,主持若干课题,并参与多个国家级、部级科研课题。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篇。

常鹏翱

男,汉族,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和比较法。

1996年,郑州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

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在河南省栾川县法院工作锻炼。2003年7月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2003年10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聘为助理研究员,2004年12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聘为副教授。2005年6月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聘为兼职教授、法律硕士导师;2005年10月被河南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3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同年4月担任民商法学教研部主任。

为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法律硕士导师、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物权法典型案例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与他人合著著作6部,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校级科研项目3项。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8篇。

冯云翔

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哲学、法社会学、知识产权法学。

1974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1986年,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毕业。

1974年至198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四系任教。1980年至1988年,在黑龙江省司法厅研究室任职,担任黑龙江法制报理论部主任。1988年至1992年,担任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至1997年,在省委工青妇领导小组办公室任职,担任青年问题专家组组长,新青年杂志副总编。1997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知识产权法、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哲学和法律基础课程。2006年4月起,担任法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

曾出任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筹)负责人,省青少年立法办法规起草组负责人,省青少年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市社会犯罪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哈尔滨市法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人大法律咨询委员、黑龙江省法学会知识产权学会副会长。哈工大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六部,主要有:《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独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法律基础》,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省“七五”社科重点课题)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其发表的论文多次获奖,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发,被《光明日报》论点摘编摘发。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5篇。

任旭东

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公司法学、合同法学。

1984年,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师资培训班受训,进修国际经济法课程。1991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师资班进修经济法课程。1993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修国际经济法课程。1984年至2001年,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从事经济法教学工作,担任经济法教研部副主任、主任。2001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政教系、法律系、法学院任教,先后担任法学教研室主任、法律系副主任。承担了国际经济法、合同法、中国法律制度史、商务谈判、外国民商

法、法律论辩的授课任务。

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哈飞集团机电公司首席法律顾问、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五部,如:《法律基础》,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此外还担任了经济法等著作的副主编和主审等。在《政法论坛》、《经济与法》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篇。

郭丹

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1992年,黑龙江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参加涉外经济法培训班学习,并获结业证书。200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1月,获得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1992年至2003年,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任教。2003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承担过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海商法学、财税法学、劳动法学、司法会计鉴定学等学科的授课任务,目前主要讲授商法学、律师实务、法律基础课程。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法学会民商法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法学会理事、中国证监会黑龙江辖区证券期货仲裁员、哈工大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五部如:《网络法概论》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还参编或作为副主编出版了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先后在《学习与探索》、《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学术交流》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并多次在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年会和黑龙江省法学会经济法年会上获奖。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信息时代的网络法律问题研究》,主持并完成多项校级科研课题。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3篇。

冯秋燕

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1987年,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1987年至2002年,在黑龙江省警官职业学院任教,先后任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专业技术二级警督,主讲民法和刑法两门课程。2002年4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律系,承担了婚姻法、继承法、宪法、法律基础等授课任务。多次参加司法部、公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培训班、研修班。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参加了国家外专局高校师资及引智系统管理与科技人员俄语提高班。曾两次到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进修俄语。

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秘书长、黑龙江省法学会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律师协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权法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两部,如:《卫生法概论》第一副主编,哈尔滨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在《学术交流》、《商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篇。

荣吉平

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与比较法学、法律政策学。

1987年,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修完研究生课程,获得结业证书。2002年至200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攻读法学(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7年至2002年,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任教。2002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法理学、国际法、法律基础课程。

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法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十部,如《法律应试实用大全》国际法分科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中国宪法教程》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多次获奖。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篇。

窦玉前

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

1994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行政法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东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2000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社科系法学教研室任教。2000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民事诉讼法、证据学、法律基础课程。

担任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有著作:《继承与发展:中国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出版;《法律基础》,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学术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9篇。

宋健强

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198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1989年4月起先后在国务院法制局、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省税务局等单位工作。2002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中国刑法分论、外国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

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参编辞典、法规):《市场经济大辞典》、《刑事法大辞书》、《刑事法规汇编》、《税收法规汇编》(两部)等。在《法学与实践》、

《北方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4篇。

王孔祥

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

1995年,湖北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8年,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武汉大学毕业,获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

1998年7月至2006年3月任教于武汉大学。2006年4月,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法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在《政法论坛》、《河北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7篇。

路常青

男,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宪政的哲学基础与比较宪法。

1995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教育专业毕业。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5年至2000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社科系法学教研室任教。2000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宪法学、外国宪法、法律基础课程。2006年1月起兼任法学院院长助理(主管教学工作)。

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两部:《法律基础》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管理法律知识读本》参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全国普法办“四五”普法推荐读物。此外,在《现代高等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多次获奖。2005年度发表论文3篇。

高立忠

男,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期间辅修法学专业合格。1998年至1999年,在吉林大学法学院进修一年。1999年至2002年,在职攻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2000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社科系法学教研室任教。2000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刑法、法律文书写作和犯罪心理学、法律基础课程。2006年1月起兼任院长助理(主管科研、人事工作)。

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有著作:《继承与发展:中国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出版;《法律基础》,参编,1999年出版。在《人民司法》、《学习与探索》、《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发表的论文《传承与超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法

律文化的走向》被人大复印期刊资料摘编。2005年度发表论文3篇。

王富强

男,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税法、经济法、国际私法、法律基础课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法律基础》,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商业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刘李明

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

1998年,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8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侵权行为法、税法、法律基础课程。

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法律基础》,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学术交流》、《人民司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论文《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被人大复印期刊资料《伦理学》2003年第八期全文转载,并被光明日报引入论点摘编。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7篇。

吴江

男,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法。

1995年,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1995年至2000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社会科学系法学教研室任教。2000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民法、法律基础课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法律基础》,参编,1999年出版。

翟相娟

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民商法学、中俄比较法学。

1999年,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系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10月,参加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国经济法教师培训班。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00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社会科学系法学教研室任教。2000

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经济法、市场经济秩序法、法律基础课程。

现任《哈工大法律之光》主编。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法律基础》,参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学术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篇。

李晶珠

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国际私法。

1998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2003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国际私法、法律基础课程。

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在《法律适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4篇。

王伟

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2000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毕业,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2003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劳动法、法律基础课程。

担任黑龙江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在《法律适用》、《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3篇。

贾雪池

女,满族,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

1992年,佳木斯市师范学院俄语系毕业。1995年,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东北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今,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年至2000年,在佳木斯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担任俄语翻译。2003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法学院任教,主要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法律基础课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论文《论环境权》被收录进2001年环境与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1篇。

吴晓丹

女,汉族,助教,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和比较法。

2001年,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在北京科技研修学院及北京导航培训学校兼任授课教师。2005年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律系、法学院任教,讲授海商法课程。

近年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考点案例教程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叶希善主编,参编国际法部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在《人民司法》、《美国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0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2篇。

党总支领导和学院管理人员简况如下:

王晓东

男,汉族,副研究员,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1989年,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1989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先后任人事处主任科员、宣传部部长助理、研究生院研工办主任、党委常委会秘书、校领导秘书等职。2005年12月起,担任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岩松

男,汉族,讲师,法学院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获得生命科学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带领班级获得全国三好班级称号。2000年保送研究生并留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理学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哈工大威海校区学生工作处全面负责就业分配、学生管理工作及部分招生宣传和现场录取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哈工大优秀专兼职学生工作者及校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在哈工大电气学院担任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兼电气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工作、研究生协理员。工作期间,带领学院团委高效优质完成各项工作,逐渐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共青团工作风格,在校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院十周年院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实践、共青团品牌创建及品牌论证等方面工作中表现突出;在本科生教学评估、学生党建评估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深受评估专家的认可。2006年3月,调入哈工大法学院担任院长助理,主要负责学生工作。

在近6年的学生工作过程中,先后参加了山东省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咨询培训班和全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培训班、素质拓展培训师培训等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邓志刚

男,汉族,科员,法学院行政、人事秘书。

1998年入伍,1999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199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橄榄球队, 199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橄榄球队队长,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国家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为国家和军队争得了荣誉。在军队服役期间,共荣获“个人三等功”三次,“优秀学员”一次,“训练竞赛一等奖”一次,“训练竞赛三等奖”两次。200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橄榄球队助理教练,2005年10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工作。

张宇

女,汉族,法学院科研兼外事秘书。

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保送攻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会文化部干事、班级组织委员、人文学院小班党员负责人。在校期间,多次获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毕业生称号。2002年,哈尔滨市红帆船外语文化学校兼职外语教师。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助管,曾参与翻译、编辑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教学大纲、哈尔滨工业大学选修课教学大纲。2004年,参与组织、创办人文学院飞鸟经济论坛。2005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讲授货币银行学。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讲授现代推销技术、超市连锁经营管理。

孙怿飞

男,汉族,法学院学生辅导员兼法学院教学秘书,法学院团总支负责人。

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历任校学生活动中心主任助理,理学院学生科协主席、学生会主席,0211201班团支书等职务。曾获校优秀团员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团干部,党校优秀学员等十余项奖励。

法学院名誉教授简介:

万鄂湘

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197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81年在职攻读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1988年获得法学

博士学位。

历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武汉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联常委,民革湖北省第八届副主委,第 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中国组委会秘书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世界法学家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仲裁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名誉所长。

近年的主要科研成果: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规划国家社会科学法学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委基金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十余项,出版《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政策》、《国际人权法》、《国际条约法》、《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评述》、《国际法》等学术著作近二十部,并在《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其中《深化改革,创建一流的国际法教学基地》于1994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一等奖,《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政策》于 1995年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创办我国第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该中心多年来为全国数万“社会弱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受到国内政府部门和国内外媒体高度赞誉。

法学院长期合约教授和客座教授简况如下:

马克·皮卓兹

Prof. Marco Pedrazzi

男,意大利人,米兰国立大学国际研究系教授。国际空间法和国际法专家,哈工大法学院长期合约教授、客座教授。

在米兰国家大学取得法学学位。1993年1月-7月,在麦吉尔大学的航空器与外空法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4年6-9月,获得欧洲航天署(ESA)奖学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空间大学夏季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1994年10月,获得国际法法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空间活动引起的损害与国际法”。1995年4月到1997年3月,在米兰国立大学法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2-1993学年以来,在米兰国际政治研究所国际事务硕士班担任国际法教授。1997年9月-1998年10月,在米兰国家大学政治学系担任国际法研究员。1998年11月-2001年9月,在米兰国家大学政治学系担任国际组织法副教授。1999年7月,作为意大利代表团成员,参加第三次联合国外层空间的探索与和平利用国际会议(1999年7月19-30日,维也纳) 。在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作为意大利代表团成员,参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议。2001年10月起,在米兰国立大学政治学系担任国际法教授。2003年11月起,在米兰国立大学担任国际研究系副主任。主讲的课程为国际法和国际空间法。

近年的主要科研成果:参加了“国际法中少数者的地位”、“国际法庭的程序保证”、“欧盟与欧洲航天署之间的关系”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欧洲安全与防御政策的演化—从欧洲宪法视角的分析》、《关于安全理事会改革的争论》、《联合国和伊拉克冲突》等数十篇论文,并独著和合著著作若干部。

安东尼.蒂纳斯

Prof. ANTHONY W. DNES

男,英国人,英国赫尔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世界银行顾问。主要从事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哈工大法学院长期合约教授、客座教授。

1976年,获得英国莱斯特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得英国阿伯丁大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 英国爱丁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1983-1987年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讲师;1987-1991年,维吉尼亚工艺研究所经济学院副教授;美国州立大学经济学讲师;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讲师;1995-1997 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经济学教授;1997- 2002年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商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主讲课程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合同法、法律经济学。

1999-2004年,亚欧大陆基金会顾问;2003-2004年,世界银行顾问。担任中欧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访问学者,近5年内,受邀在中欧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等10余所高校做学术报告。担任《国际法律经济评论》、《欧洲经济管理与决策》等多个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近年的主要科研成果:著有《法律的经济分析:财产、合同与责任》、《婚姻与离婚的法律经济分析》、《法的经济学》、《公民权:案例研究方法》4本专著,合著、参编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新闻评论20余篇。

刘大群

男,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上诉庭法官,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和资深国际刑法专家。哈工大法学院客座教授。

1973年至1977年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英文。1977年至1978年在北京外交学院进修英文,国际法。1985年至1986年曾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徕彻外交与法律学院学习国际法并取得硕士学位。

1978年至198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冰岛大使馆工作。从1984年至1998年曾长期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有关处的处长和副司长。1999年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牙买加大使,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其为前南国际刑庭法官,接替王铁崖法官余下任期。2001年联合国大会选举为前南国际刑庭法官;同年,当选为前南国际刑庭第一审判庭庭长。2004年联合国大会再次当选为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法官,任期自2005年11月

16日至2009年11月16日。继任第一审判庭庭长。2005年,任联合国前南国际刑庭上诉庭法官。

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国际法兼职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多次在多所著名学府进行学术讲座。并曾担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海洋法学会、中国环境法学会理事。自2002年起,任《国际刑事司法杂志》(英文)牛津大学编辑部编辑。自2003年起,任《中国国际法年刊》(英文),名誉编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代表、法律顾问和团长多次出席国际立法会议,特别是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和首席谈判代表出席了制订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外交大会。

近年的主要科研成果:著有《国际组织法》、《国际法的新领域》、《联合国宪章诠释》、《国际刑法》、《国际罪行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评释》6本合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斯蒂文·巴恩斯

Dr. Stephen Barnes

男,美国人,美国法律博士,美国俄勒冈州史蒂芬?巴恩斯与帕特里克?库巴,尤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哈工大法学院长期合约教授。

1982年,布里格姆·杨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专业为政治学。1986年,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销售管理、国际商务。1997年,俄勒冈州法律大学毕业,获得法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

1986年至1991年,从事商业经营。1991年至1992年,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教师和校长。1997年至今,从事律师行业,主要代理商法、商标、侵权方面的案件。目前在法学院担任国际商法和合同法、法律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并全面参加法学院的研究和其他活动。

威廉·莎巴斯

Prof. William Schabas

男,加拿大人,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爱尔兰人权中心主任、教授。国际著名的国际刑法和废除死刑问题专家,哈工大法学院长期合约教授、客座教授。

从1972年起,分别获得多伦多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国际关系) 硕士学位,1983年,获得蒙特利尔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该校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国际法上的废除死刑”)。

2000年起,担任爱尔兰人权中心主任,人权法教授。主讲过的课程有国际人权法、国际法和死刑的废除以及国际刑法等。2002年到2004年,由联合国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