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谋伟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为共存共荣,兼筹并顾之关系。在二、三十年前,这样的观念是不被接受,且普遍认为这两项命题存在着彼此矛盾、相互抵触的关系。

早期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相矛盾,从公众、政府到企业均认为过度尊重与讨论环境议题则会妨害经济发展。这种错误的想法,化工业界从20年前即己认知问题的严重性。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掠夺环境资源成就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事实,在上个世纪中期面临考验。因大量使用气氯碳化物等化学物质导致臭氧层破洞,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致使皮肤癌及白内障等病症罹患率增加;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暖化,继而引起气候变迁;因医疗废弃物及有害事业废弃物的任意弃置,垃圾掩埋场的不敷使用或未做妥善的防护措施等,严重污染环境;为求生活的便捷,大量使用对环境不友善的物质,增加环境负担;为了达到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水准,相对牺牲了环境的保护。

过去二十年来,人类意识到环境破坏将会引起自身的灭绝,因此越来多人重视环境保护议题。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发表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明确地说明,环境保护与社会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身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们应支持永续发展的目标,为后代的子孙留下一方净土。而化工业界早在1985年即已认知环境议题的重要性,全球化工业界自律、自发地推动责任照顾制度,努力在业界透过供应链的要求,致力于安全、卫生及环保等绩效的不断改善。责任照顾制度实为企业迈向永续发展,且为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存共荣之不二法门。

全球核能工业于1979年发生美国三哩岛事件后,面临Stakeholder对其安全性及人体健康的强烈质疑,继而引发核能工业的大衰退。化工业者对环境议题的省思,导因于1984年印度波帕尔(Bhopal)事件造成3000人死亡,加上化学难、事故频频发生,围厂自救事件层出不穷后,意识到化工厂如果持续在安全、卫生及环保等绩效上表现不良,未来极有可能面临关厂的危机。因此,在痛定思痛后,发展出化工业界自发、自律性质的责任照顾制度,经由业界的努力推展,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且为业界赢得商机。责任照顾制度推行至2005年刚好满20周年,目前全球已有52个国家推行此项制度。

化工业因为认知其生产流程与产品对环境保护、员工及社会大众的安全与健康的影响,因此只要是责任照顾的公司,透过其CEO的承诺,在每日的运转中,都会做到以下八点:

一、企业经营和生产,必须符合政府法令的规定。

二、大力支持政府和学术研究单位,研发可负责的法令规章和标准。

三、仅生产在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可经妥善处理以致安全无虞的化学物品。

四、制造和开发化学物品时,将其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影响列入优先考虑的因素。

五、支持研究发展计划,减低化学物品、制程及废物,对人体健康、安全与环保的不良影响。

六、化学工厂的设施和生产过程必须能维护环境,并保障员工、承包人员和社会大众的健康和安全。

七、与从事化学品生产、处理、使用和弃置的客户、承包人员分享经验,并协助使其充分了解化学品的危害性。

八、公开沟通公司的活动计划,并公布执行绩效。

责任照顾制度是化工业航向未来的执照,也是全球化学工业自发性地就环境、卫生、安全(EHS)等面向,持续不断改善其绩效的具体承诺。为达成此目标,化工业需符合甚至超越法令的要求,并采取与政府或其它利益相关者合作,以及参与其它志愿性服务。化工业并期待,透过责任照顾制度的推行,有朝一日能成为社区的好邻居。

综合上述之说明,推行责任照顾制度为企业带来诸多的正面影响,也就是说,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在责任照顾制度中找到完美的平衡点。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兼筹并顾后的具体好处,展现在:

一、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产值;

二、降低工安事故、保护所属员工;

三、降低环境危害进而达到永续发展。

由于企业重视环保,将大幅提升企业形象;因为重视环保,改善了污染的生产流程,进而提升技术、增加企业产值;由于推行责任照顾,大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保障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带的亦减少企业的人事成本:因为企业重视环保,除了降低环境的危害,更达到约翰内斯堡永续宣言中强调的,工厂改变生产型式及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永续发展的首要目标。

因此,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并行不悖,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责任照顾制度是化工业面临环境议题的挑战,为了企业发展而研发产生的制度。化工业因环境保护的声浪而改善自身的生产流程与产品,并进而获致企业的利润,对化工业界而言,与其说环境保护是挑战,更应该说是机遇。

2006年2月21日,北京——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今天喜获第三届“中华环境奖2005年度企业环保绿色东方奖”。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外资企业。

福特汽车在得到获奖消息后很快就做出决定,把获得的“中华环境奖”五万元人民币奖金全额拨入“福特汽车环保奖”。福特汽车公司将再出资五万元,在“福特汽车环保奖”中,专门设立一项旨在鼓励青年人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比赛,奖金为十万元。关于此奖项的具体说明将在2006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的启动仪式上向社会公布。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代表福特汽车领取了这一代表国内环境保护最高荣誉的奖杯,他在人民大会堂会的颁奖典礼上表示,“福特汽车公司能获得这个荣誉,深感荣

幸和自豪。中华环境奖不仅是对福特汽车公司多年来投身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肯定,我们也感受到一份更重的责任。今后,福特汽车公司将继续认真履行企业责任,努力成为中国优秀企业公民的表率。”

福特汽车长期以来致力于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在不断拓展在华业务、增加投资的同时,更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从上个世纪90年代,福特汽车在中国开展业务以来,已经在许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如,合作建立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设立福特汽车环保奖,捐资助学和赈灾救助等。

对于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美玮说道,“也许有人认为对于环境保护的努力会妨碍企业业务的发展,但我们福特汽车公司相信,从长远来看,盈利能力和对环境的关注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才是21世纪的经营之道!”

2000年,福特汽车认识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中国环境问题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福特汽车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福特汽车环保奖”介绍到中国。通过奖金资助的方式鼓励民间各阶层人士投入保护自然资源、提升环保意识的实践活动。“福特汽车环保奖”在坚持办奖初衷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国环境保护的实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主题的形式关注环境热点问题。六年来累计投入1,500万元人民币,积极推动了中国民间环境事业的蓬勃发展。

福特汽车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更体现在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福特汽车在中国,从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福特汽车在中国的轿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不仅建立了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还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事务,2004年长安福特已经通过了ISO 14001指标认证。

福特汽车中国在公司内部组织和管理上也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定期举行会议,讨论企业公民战略和活动决策。2003年,福特汽车中国在业内率先出版了《福特汽车中国企业公民报告》,与社会利益相关人汇报、分享福特汽车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策略和成长历程。

展望未来,福特汽车将继续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付诸行动,除了继续在中国举办“福特汽车环保奖”,还将陆续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公益活动,并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志愿者行动,主动为员工创造接触社区、服务社会的机会。另外,福特汽车还将出版第二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重点汇报福特汽车在中国生产、制造和采购环节注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

程美玮最后表示,“我们不会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还将继续在新的领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因为我们始终坚信,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携起手来,一定会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探索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进的有效途径

——关于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发展的调研

报告

县政协工业经济组执笔人:韦雪林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固有的矛盾。这对矛盾解决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二者的“并重”、“同步”?带着这个问题,4月24日,县政协工业经济组全体委员到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12月,是由桐庐明星化工厂改制而成,注册资本570万美元。公司现有职工320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有50多人。公司是以生产草甘膦农药及化工中间体为主的多元化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草甘膦、亚磷酸、亚磷酸二甲酯系列化工产品及草甘膦各种制剂,是国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公司拥有高性能反应合成、分离精制、气液回收、自动灌装、分析监测等一系列先进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DCS控制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回收系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位于桐庐县横村镇,距桐庐县城约10公里,杭州市区约90公里,与16省道相邻。公司现有总资产达23000万元,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近几年来,公司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桐庐县重点骨干企业,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公司产品80%以上出口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公司在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准化和计量检测体系认证, 省级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以质量为中心,争创一流品牌。公司的环境方针是:遵章守法,防治污染,节能降耗,和谐环境。公司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公司建立有杭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是杭州市信息化试点企业。公司已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及批准证书,使企业规范化运作。

二、主要做法

1、重视对废水的治理。技改项目实行清、雨、污三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甲醇(主要为甲醇、甲缩醛)经精馏-冷凝回收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少量随废水进入污水站处理,少量排放到空气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经精馏回收三乙胺,经蒸发浓缩-抽滤得废盐可出售、得浓母液制成草甘膦水剂可出售、得水可添加工序中,基本实现零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产废水包括酸性甲醇回收废水、工艺废气(氯甲烷和氯化氢)回收废水、水冲真空泵废水、地面冲洗废

水、质检洗涤废水、尾气洗涤废水等纳入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然后排入附近的纳污水体风联溪。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处理能力为600t/d,现实际处理量340t/d,处理工艺采用中和沉淀-兼氧-好氧-气浮-氧化工艺,在接触氧化池后特别投加三氯化铁以去除废水中的磷,使之沉淀。

应环保管理部门要求,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在技改项目的污水总排放口安装了废水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由杭州环保成套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安装,于2006年2月完工并投入试运行。

2 、重视对废气的处理。一是对工艺废气的处理。技改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是氯化氢和氯甲烷气体以及前面提及

的酸性甲醇回收后废气。根据物料衡算,每吨草甘磷产品约产生800kg 氯化氢、1000kg氯甲烷气体。从反应釜出来的尾气分别经石墨降膜吸收塔和一道填料塔用水串联逆向吸收,回收制成30%盐酸在固草水解工序使用。回收后的尾气再经二道碱液吸收氯化氢废气。剩余废气进入气柜,再经干燥器进一步去除水分。充分干燥后的气体进入压缩机,再进入蛇管冷凝器(-40℃),冷冻冷凝成96%氯甲烷可出售。氯甲烷回收装置若不能正常运转,则剩余废气经甲醇回收后废气排放口排出。二是对锅炉废气的处理。技改项目采用2台型号为SZL15-l.25-AⅡ的双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锅炉,一用一备。锅炉废气采用水膜除尘-脱硫装置处理后排放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根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工艺废气中甲醇排放速率、氯化氢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甲醇排放浓度超标;两台锅炉废气的烟尘、二氧化硫、烟气黑度均符合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Ⅱ时段二类区标准。三是对噪声的处理。技改项目噪声主要来自锅炉房、真空泵、制冷机以及其它生产设备,采取了消声及隔音措施。四是对固废的处理。技改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煤渣、废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污泥以及亚磷酸二甲酯残液。废盐和包装材料、煤渣、亚磷酸二甲酯残液出售;生活垃圾外运处理;污泥浓缩干燥后投入燃煤锅炉中燃烧掉,实现自我消化。五是冷却水循环使用工程已完成,分为冷冻房直接循环回用装置和其他冷却水循

环回用装置,使循环率达到95%以上。六是落实了清洁生产,部分废水进行处理回用,并采用加药处理装置处理废水的总磷,使废水总磷达标排放,控制在0.5ppm以下。七是建成300立方米的污水事故排放应急池。八是对原胜峰生产厂址设备全部拆除,将改建成塑料包装桶生产车间,并已经环境影响评价。九是公司各项环保设施正常稳定持续运转,达到了环评提出的要求,环保设施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8.5%。

3、重视生态恢复、绿化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厂区绿化面积近10000平方米,道路平整,清、污、雨分离,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并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绿化美化,周边生态环境良好,鸟类及野生鸭类等正常活动。固体废弃物污泥150吨/年无害化处理,废盐60吨/年外卖,煤渣4000吨/年外卖,亚磷酸二甲酯残液600吨/年外卖;甲醇、氯化氢回收后作为生产原料, 氯甲烷、甲缩醛外卖。

根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项目的纳污水体风联溪、环境保护敏感点分水江监测段面的PH、溶解氧、高锰酸指数、BOD5、总磷、氨氮等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分水江和风联溪上、下游监测段面水质相差不大,说明项目排放的废水对环境水体影响不大。

4、建立键全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及环保规章制度。公司设立安环部,制定了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环境管理制度,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应急预案,污水处理站及各相关岗位环保职责,落实了考核制度和人员培训要求,污水处理站定员4人,其他回收岗位及环保设施运行岗位按生产人员正常定员。

三、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双赢”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首先,必须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一起纳入企业领导决策层的视线,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种经济分析和决策的过程,力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好生态环境。其次,要重视对环保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企业应继续对环境现状

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对污染变化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科学合理地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2、加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推进新的经济增长。首先,要认真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坚决淘汰或搬迁污染严重、工艺落后、资源消耗大的产品项目,腾出环境容量上新的项目。第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行清洁生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路线,使用清洁原材料,从产品的材料、生产工艺和使用的全过程对污染进行控制。第三,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路线,选用清洁原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实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控制,巩固和扩大企业技改的成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扩大对污染源的监控范围,抓大不放小,严格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系统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污染物排放动态管理和所有工业污染源稳定、全面地达标排放。

4、加强环保监管,努力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环保应急处理能力,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逐步配套和改善环境监测工作装备,以提高环保监测和监管水平,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环保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再看松下的环保理念

人民网东京6月10日电(记者陈建军)世界环境日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否决了29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涉及资金1400多亿元。政府大刀阔斧的行动为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做出了行动的表率。作为环境的破坏者之一,企业该如何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值得欣喜的是一些有责任的企业已经开始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倡导“eco ideas”

的松下电器(Panasonic)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刚刚结束的“2009松下·中国环境论坛”,松下宣布要成为中国环境贡献的模范企业,将在中国以“产品”“制造”“育人”三大措施为主轴,率先将环保由企业内部延伸至社会公益,以推进社会环保驱动企业的共赢发展。

身体力行,绿色中国

松下公司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将环保当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松下“中国绿色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中国的深入演绎。

从2007年起,松下在中国开始实施“中国绿色计划”,并召开“2007松下·中国环境论坛”,发表了“中国环境贡献企业宣言”,以全部产品实现绿色产品、全部工厂实现清洁生产、全部在华员工开展环保活动作为推进自身环保的三个目标。

松下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一宣言。仅在2007年,就一举获得222项环境标志认证,共有12类产品进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空调、双端荧光灯等成为了首批进入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范围的产品。其中,松下最新款的平板电视机还获得了“十环Ⅱ型标志”认证,更成为了电视机行业首次获得该环境认证的企业。

推行绿色产品以外,松下的清洁生产和环保活动也取得了突出成效。藉由“清洁工厂认定制度”,截至目前,松下已经有数十家工厂通过了政府部门组织的清洁生产现场审核验收。松下号召在华74家企业的6万多名员工全员参加“绿色行动宣言”活动,推进每月一次的无车日、削减购物袋、地区清扫·植树活动、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方式10项目”,让每一个员工都身体力行,推进绿色环保。

从环保践行者到社会环保推动者

松下认为,环保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企业应当成为社会环保的推动者。在做足自身内功之外,松下将环保战略延伸至社会,开放怀抱,与企业和公众一同推进中国的绿色环保。

2009年5月,松下召开“2009松下·中国环境论坛”,与中国政府和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同探讨环保问题。本着一种无私贡献的态度,松下对外公开“制造的绿色”,对中国企业公开环境保护技术,致力于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除了理论上的分享,松下还将教授现场可实践的节能基础、重点及具体案例,培养具有专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现场领导。

社会公益方面,松下在其事业场所在地将努力培养儿童的环境意识,计划10年培养共计100万人。为了削减当地的CO2,改善自然环境,松下还将开展植树活动,10年计划植树100万棵。

为向大众更好的普及环保,位于北京CBD新光天地的松下“未来生活馆”开设了新的环境展区,分别从“商品的绿色创意”、“生产的绿色创意”和“推广的绿色创意”三个方面对松下的环保产品及环保理念进行了展示。改装后的环境展区更好的对松下的先进环境理念进行阐述,利用先进的环保型节能产品作为载体,架设一个庞大的松下节能环保体系,引导人们未来的社会及家庭生活。

社会环保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赢

松下持之以恒的环保战略和矢志不移的环保行动,为社会做出了可见的贡献,

更促成了松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2008年5月,作为国宾访日的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了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肯定了松下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并提出“希望松下公司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同中方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为中日互利合作再立新功”。

在“2009年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讨会”上,凭借着强化环境贡献为目标的“中国绿色计划”的实施,松下获评进入“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榜单。同时,在第二届“中国绿色年会”上,根据环境、社会、商业、文化、创新等5个评价依据,松下凭借其卓越的环保技术以及环保贡献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最具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并荣获了“2008年度中国绿色公司标杆企业”称号。

环保战略的实施也促成了松下科技研发的飞跃。2009年4月,松下“零排放概念环保房屋”在东京与公众见面。基于对未来环保生活的憧憬,松下以自己的科技实力将梦想变为现实,通过利用自然风、光、水、热资源,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以及太阳能,利用创能、蓄能、节能的组合,做成了实现家庭整体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环保屋。该房屋也成为未来环保概念房屋的雏形,成为真正绿色环保生活的典范。

启动企业腾飞的环保助推器

松下认为,环保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号,企业更应当脚踏实地的将其贯彻入企业的内核,真正承担起社会公民的责任。松下环保战略的成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1946年,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了“企业是社会的公器”理念。既然企业是社会的一员,企业的发展就必须与社会相协调。一直以来,在环保事业上的投入,不仅是松下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同时更是松下公司不断发展的助推器。

正是基于对这一理念的坚持,当媒体询问松下能否在金融危机下坚持环保方面的投入时,松下给出了这样的回应:“我们坚持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停止;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使我们能够节能、节水,这对于降低成本也有好处”。

中国在这一方面也已经有了相同的认知。在松下环境论坛上,国家环保部宣教司副司长贾峰以松下为例提出了企业做环保的四个驱动力。首先,环保是高科技,需要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某些环保手段可以减少经营成本;再次,做清洁生产企业,是在减少污染事故发生的几率,控制风险;最后,这也是一种品牌营销。

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松下公司人士表示,将把发展放在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筹划,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进行全球合作与竞争。

论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势不两立抑或比翼双飞? ——论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作者:武林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她在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过程中,也遭受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反作用力。如何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使其共生,是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课题,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所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的课题,对我国而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生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将是荒漠。”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精辟地揭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要生存,社会

要发展,就要发展生产力。而生产的实质是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物质,创造财富。当这种索取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超过了自然资源的极限,就会引起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无节制地索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出现的过程中,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反作用日益突出,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等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又是统一的整体。所谓统一, 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与发展,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离开环境资源,人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环境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失去了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保护得好,环境资源的利用就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优美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源,是一种社会经济产业。人类社会随着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环境产业必然会兴起并向纵深发展,人们的消费由解决温饱问题到物质满足进而追求环境舒适,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正席卷而来,环境文明已成为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消费的新追求,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是可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护与期待 摘要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染等有害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意思到这个问题,仍然随意丢弃垃圾,乱砍滥伐,排放污物等。因为人类的无知,使得我们这个美丽家园从此不再美丽,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望无际,见不着边的空地。如何能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的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字:环境保护;污染;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法 一、环境 1. 我国的资源 1.1 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1.2我国境内的资源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①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

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可持续发展时代得企业困境 工业活动就是持久得环境污染来源。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得环境状况。可就是,人类得福利在明显得到提高得同时,这些改变也造成了巨大得环境成本。发展过程中出现得人与自然得矛盾日益突出,使得人类将对自身发展前景得关注从单纯得人口与经济关系扩展到了人地关系、资源得稀缺性与有效利用以及环境问题等(见表1),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得口号。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得时代,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更多得要求,社会需要企业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得责任。 但就是,环境保护与作为营利组织出现得企业似乎存在不可调与得矛盾一企业重视对环境得保护会増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从而使得企业竞争力受损。主流经济学假设企业就是利润最大化追求者,企业得最优化行为仅仅就是在既定得技术条件下,根据价格变化选择实现利润最大化得相应技术组合得过程。在这里关于企业负有社会责任得道德思考在严酷得经济活动中根本不具备生存空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会増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从而使得企业竞争力受损。在这个框架下,其目标就是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得増长,同时使得成本最低,以使得利润最大。一般认为资源得有限性决定了对社会目标得追求会降低企业得经济效益,从而影响社会重要产品与服务得供应,最终影响全社会福利。Friedman(1962)认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一在法律与规章制度许可得范围之内,利用它得资源与从事旨在于増加它得利润得活动",除此之外,如果企业还承担其她社会责任,这就是对自由经济得特性与性质产生误解得“一个颠覆性得说法”,她强调,“如果一个企业承担过多得社会责任,就就是在扮演了经济角色外还承担了政治功能,这种混合得政治与经济力量由企业管理者来控制就是很危险得.这两种力量应当分开"。 而布里夫斯(G、Briefs)更就是认为:如果所有其它得竞争者都严格遵守一定得道德标准,那么一些相对行事不道德、而又没有受到制裁得人就会在竞争中建立优势.这种“否定性得边缘道德”使得竞争造成了一种压力,形成一种“逆淘汰”一即竞争使得遵守道德原则,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得企业失去竞争力,被边缘化;而不遵守道德原则,不进行环境保护、甚至破坏环境得企业却逐渐在竞争中占据上风。 所以,部分管理者与经济学家提出“在商言商”得观点。这即就是说,关于企业负有环境保护责任得道德思考在严酷得经济活动中根本不具备生存空间。环境保护与治理主要就是政府与社会其她组织得责任。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就是难以兼顾得。 然而过分强调自利,并把其与理性行为等同起来,回避了伦理学对人类行为得影响,己经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就是工业化以来工业企业造成了严重得自然环境破坏。无视企业就是社会得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它与社会之间存在得互动关系,将使企业得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事实上,问题既不就是“企业就是否应该讲道德、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环境保护”,也不就是“企业就是否应追求经济效率而拒绝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就是在一个追求可持续发展得时代,社会得演进形成了新型社会契约,社会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率得同时,必须将自身利益、社会期望与环境利益统一起来,这样企业才能増强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企业参与环境保护就是新型社会契约得必然要求 (一)资料来源:Ruttan(1993)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契约一词己经使用了几个世纪,一开始就是用来说明国家形成,或解释国家存在得道德正当性与合法性。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就是自然而然产生得(孙国锋,2002),就是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组成这个社会得无数得人博弈得结果。社会契约,就是组成社会得人彼此同意用来界定彼此关系、约束行为方式并进行互动得一套行为规则、守法程序及道德规范。社会契约由两部分组成:一就是显性契约,即约束人们行为关系得有意识得契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与一般性契约;二就是隐性契约,即它得形成并非人为有意识设计得结果,就是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得行为规则,包括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它们在显性契约没有“定义”得地方起着约束人们行为关系得作用.社会契约具有相对得稳定性,它得形成有助于消除社会交往过程中得不确定性。但就是,社会契约得稳定性并不意味它们不发生

论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今年备受关注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上周发布,2015年以7%的经济增速稳稳开局,中国经济依然势头强劲。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国民财富这块蛋糕做的越来越大,分配也正趋于公平化。然而,正当我们为这些发展欢欣鼓舞的时候,却忽视我们身边的环境正不断遭到破坏。 为了GDP,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GDP数值的增加, 发展不可持续的经济。他们不惜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无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毁灭性破坏。要知道环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环境,那么也就没有了未来。 在中国,每天由于经济建设有80个自然村消失,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染,光学污染等等污染正一步一步腐蚀中国的生态环境,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不久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百万拍出纪录片《穹顶之下》,讲述当代中国的雾霾问题,震惊全国人民。 而这仅仅是众多污染当中的一个而已,在这个纪录片中,我们直面社会真实问题,21世纪以来雾霾造成的人口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急剧 上升,国民幸福感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环境污染现象。是时候该反思了。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后盾,任何经济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环境是人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我们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

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和工作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就算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又谈何生活水平和品质,又如何达到我们的小康乃至共产社会。 一个政府,尤其是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必须要明白经济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如果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物质的丰富附带疾病的多发,那这样的经济是病态的,人是病态的,政府是病态的。环保,不是治理环境,而是爱护环境。最好的环保不是治理,是爱护。 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我们从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中的集中力量去发展,到了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是生态经济的建设更多是在于地方政府,因为中央管的是政策,而具体的执行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本地的具体企业单位起着监督管理作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驱。 看到2015年我国第一季度GDP的7%的增幅,让我联想到前些年的“保八”之战,现在我们的增速降下来了,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在发展之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爱护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训资料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 理不好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 、人血。 其次,企业发展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 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企业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企业发展、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企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要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必须尽快抛弃髙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走出这样一条新路子,经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 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发展与保护正是在这里找到结合点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无机非10-2 2010440778 刘堤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与能源的短缺,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的实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争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经济的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再加上部分地区对自然资源的滥加开采,加剧了能源危机。同时各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当前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大对各地区,各企业内部的改革以及创新技术的指导。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经济循环的内涵与发优势 1.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观,是一种“资源——产品——再利用”的闭环型非线性经济。改经济模式强调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要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因此,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循环经济的优势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传统经济是以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再生产加工与消费的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 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不断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造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据统计2005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GDP的14.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但却消耗了世界15.8%的淡水资源,26%的钢材,25%的铝和47%的水泥。而只有56%的城市污水和54%的固体污染物得到处理。可见,我国的还是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国家行列。然而,循环经济的实施与发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污染之间的尖锐矛盾。 2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1企业的意识 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企业几乎都不愿意在内部加以改革以及在技术层面上的进一步创新与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告急,而且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是比较恶劣的,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基本上是相伴而行的。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气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与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的地下水和城市下游水段不适合饮用,城市中80%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但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地下水遭到过度提取,造成地面沉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缺乏,而另一面又围田造路,一面退耕还林,一面又大量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原。华北沙尘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非常严重。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 矛盾的体现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惯性阶段,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资源基础削弱,同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是在特定国情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所作出的现实选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引言: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是人类取得的最重要认知成果,关注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必然选择。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 保护,对人类来说这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的索取,最终会导致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那么,就应 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 1.环境问题恶化与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的 结果。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 的必要前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保证。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 和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提高。但是与经济增长相伴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程却使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的水资源已亮起了红灯,由于基 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地下水的无节制使用,使得不少地区的江河断流、 湖泊萎缩、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面沉降甚至塌陷。如果不及时节约和控 制利用水资源,未来的水荒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2.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措施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工作 实践中绕不过去的发展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 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 发展。 2.1中国必须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发达国家可以先发展后治理,发展好了谈环保,但中国确实走不了先污染后 治理的道路%理由有三:第一,当中国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时,西方发达国家早 已完成原始积累,并通过100多年的不断争夺,划分确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的 国际规则,中国污染成本肯定转不出去.第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很不合理, 不可能学习西方,到人均 8000美元以上再谈环保。第三,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 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谐文化,我们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我们只能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即绿色平崛起道路。 2.2中国必须致力寻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更加确定与追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 比的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共同富裕,比谁更公平正义,要比人的全面发展和 道德文化力量。第二,应该重新制订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国土整治规划, 应打破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总量去制订不同区域的 发展目标,再依此制订不同的考核体系与政策体系。第三,应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其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由主抓企业主抓经济向主抓公共服务过渡,如环境 保护。同时还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与企业的新型关系。第四,要制订一系列经济 环境政策。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适合中国

论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

现代社会企业发展 研究与分析 ---论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系别:管理系 班级:B04---9 姓名:张慧妍 指导教师:李岩

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研究与分析 ——论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序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随着世界性的“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 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环境, 投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环保不再是企业头痛的问题, 反而是企业走向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企业绿色经营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绿色生产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这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活动的具体要求。因此,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实行清洁生产, 以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经营、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呼唤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 ,由于人们只求经济发展 ,并陶醉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不重视环境保护 ,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人类生存的环境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1.1 全球环境遭到破坏 本世纪、特别是50 、60 年代以来,经济增长迅速,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由于人们向自然环境无节制地索取了大量有限的自然资源,无节制地滥采滥伐自然资源,同时向环境排放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限度,导致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发生于本世纪30 年代至70 年代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从80 年代开始发生的六起重大污染事故,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而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生物多样性锐减、耕地大面积沙漠化、河流污染等,已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上这些都警示着人类社会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观,企业“绿化”势在必行。 1.2.我国的环境问题现状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口膨胀。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3 亿,人口绝对数量庞大,使得虽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资源却很少,而且人口素质不高。二是资源短缺。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16 % ,水土流失占国土面积的37 %~38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第90 位,全国500 多个城市有一半以上缺水;目前约有1/ 5 的矿藏资源紧张;森林资源逐年减少,森林覆盖率只有13. 92 % ,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1. 3 %。三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其中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有80 %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13 %以上的河段污染,90 %以上城市水污染严重,50 %的重点城镇水资源不符合饮水标准。据统计,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每年约2000 亿元人民币。 二、现代企业“绿色经营”势在必行 要根治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使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

(完整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72 专业:地理教育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含了五部分内容:地球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环境伦理观,保护环境的行政、法规、经济和技术手段,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相当全面地阐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工业革命以来面临的环境问题,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实质,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环境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人类行为方式的重大影响,在提出问题和介绍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特别重点介绍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这些内容涵盖了当今国内外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所有热点问题,学生建立了这样的基础,就有可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学习并进行实践,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贡献。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校地理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讲授涉及环境的一些基本问题,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实践途径,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要解决的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明了

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由来和目前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掌握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知识框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今后形成合理的环境科学知识结构。 教学目的: 1.要求了解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及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当前人口发展状况及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要求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 3.了解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掌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要求了解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观念和主张。 4.要求了解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种手段和措施。 5.认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重点了解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期培养学生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该着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白色污染 1.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 1.1 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性描述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环境现状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 2.1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2.4 地表森林面积锐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

第5期(总第210期) 2001年5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5(General Serial No 210) M ay,2001 博士论坛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 张 女曼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系,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环境保 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 发展。本文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 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 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本文对环 境问题的成因及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并在结论部分提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共生策略;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1)05-0074-07 一、引言 1 环境内涵及现状 1989年12月26日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章第二条说明,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随着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目前世界各国都被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如此智慧,能研制出航空母舰、飞向太空、克隆出小羊多利,为何在环境面前变得如此无奈。环境问题真的就这么难以解决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技术不够先进吗?是设备不够精良吗?还是制度设计不合理? 2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技术与制度谁更重要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研究治污防污的有效技术、环境质量的标准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产权与利益关系,如排污企业、受污染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环境与生态问题研究中曾有过争论:技术与制度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的环 收稿日期:2001-03-13 作者简介:张女曼(1972-),女,辽宁抚顺人,讲师。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计划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文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于我国的 __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作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能够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协调,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效率的提升,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已经是改善了部分地区的环境状况,但是整体的环境状况还是处于一种恶化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还在持续的恶化当中。同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 __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大气污染问题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中表现最为明显,居民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空气质量较差,大气污染严重,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汽车尾气、煤炭的燃烧以及其他污染气体的过量排放造成。有数据表明,我国的酸雨出现频率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的雾霾问题已经逐步扩散,不仅是

我国的北方地区遭受雾霾的影响,南方部分地区以及一些中西部地区也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问题。 (二)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水资源的短缺、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的问题。虽然经过我国“南水北调”、“西水东调”的战略性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但是我国工业污染和废水处理的有效性较低,造成我国水资源仍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的引水质量和数量。 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还存在土地恶化问题,植被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急需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造福子孙后代,实现我国的健康发展。 (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在我国实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使得能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合理利用,不仅是能够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

浙江天地环保工程公司发展规划和优势

浙江天地环保工程公司发展规划和优势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烟气脱硫系统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处在利用国外技术,由国内脱硫公司总承包,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加快脱硫技术国产化的进程,我国脱硫所走的道路: 1、利用国外技术,全套系统进口,由国外公司总承包; 利用国外技术,全套设备进口,系统由国外公司承包; 国内和国外联合总承包模式; 2、利用国外技术,关键设备进口,由国内脱硫公司总承包 外方作为技术支持方;钱清是这种模式的首创,使工程投资大幅度降低; 从设计开始国产化,外方只做概念设计; 国外设备由国内承包商采购、投资; 国内设备由国内承包商采购、投资。 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招标趋向于引进国外技术,由国内脱硫公司总承包, 性能保证由国内公司负责,但由于有的脱硫公司未走第3步而直接走第4步, 因为工程进展缓慢,基础尚未扎实。 4、目前大部分脱硫公司引进国外技术,几条都签了10年的期限,今后的至少5年 内,各脱硫公司的会用国外技术、设备国产化,大约可以用5年的时间,脱硫 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拥有国内的脱硫技术。 脱硫技术,在中国是一项新的技术,目前正在推广,国内公司引进、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建成投产的项目还很少,湿法脱硫投产的龙源是第一家,天地环保公司钱清工程是第二家,我们的调试、运行经验还很缺乏就合乎我省的半山电厂来说,调试就化了3个多月,而钱清工程我们仅化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目前准备进入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初步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