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要点精析】

流水侵蚀: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堆积)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流水侵蚀地貌

1.侵蚀形成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2.溶蚀形成地貌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瀑布峡谷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用造成

3.典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就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溶蚀而形成的地面坎坷崎岖、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丹霞地貌:

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就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典型例题】

【例题】读四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各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就是( )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要点精析】 流水侵蚀: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堆积)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流水侵蚀地貌 1.侵蚀形成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2.溶蚀形成地貌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瀑布峡谷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用造成

3.典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溶蚀而形成的地面坎坷崎岖、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丹霞地貌: 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典型例题】 【例题】读四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各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冰川侵蚀 B.乙——流水沉积 C.丙——流水溶蚀 D.丁——断裂下陷 【小题2】与丙图地貌成因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岩石以变质岩为主 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C.生物多样,风力作用强 D.成因与云南石林完全不同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错。珠穆朗玛峰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B错。桂林山水是石灰岩受到流水的溶蚀形成的,C对。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形成的,D错。故选C。 【小题2】丙图地貌为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形成的,当地岩石以石灰岩为主,A错。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所以该地区降水较多,B对。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C错。其形成原因与

16 流水地貌—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6 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答案】1.B 2.C 【解析】1.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山前冲积扇。 2.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植被为常绿林,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7月(冬季)为雨季,河流流量最大,携带的泥沙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2019·全国卷Ⅱ9~11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3~5题。 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3.B 4.C 5.C 【解析】3.从材料可知,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 4.东北地区断流期间降水少,风力作用较大,最可能是风力侵蚀使得洼地增多增大。 5.该地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洼地增多增大期间,风力作用加大,蒸发增强,洼地周边可能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018·全国卷I 6~8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 7.A 8.D 【解析】6.据材料可知,目前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因此T0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7.流速越大,携带泥沙能力越强,河流沉积颗粒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 8.从图像可以看出,该河段断面沉积物不是连续分布,而是间断性分布,由此推断,T3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河流流经,沉积颗粒T3,而后,地壳抬升;至T2时期,地壳再次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2,而后,地壳抬升;依此过程,地壳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1,地壳抬升;直至沉积T0。故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水进型三角洲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

沟谷流水地貌

第三章流水地貌 概念: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沿程的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类型:按流水运动特性坡面径流:有片流和股流,无固定路线。 沟谷水流:有固定路线(沟谷、河槽) 按流水持续性 经常性流水:持续性 第一节流水作用 一、流水的基本特性 (一)层流与紊流 1. 层流: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2. 紊流:水质点呈不规则的运动。且互相干扰,在水层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 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二)环流与螺旋流 1. 概念:在弯曲河道中,由水面从凸岸流向凹岸的表层流和河底从凹岸流向凸岸的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为横向环流。 2. 产生原因:弯道离心力和地球偏转力。 弯曲河道由于水流本身偏转而产生离心力。离心力F=mv2/r,m为水量,v为流速,r为弯道半径。因水流流速随水深而减小,离心力也随水深加大而减弱。受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水流就会朝向受较弱离心力作用的下层水流方向排挤,因而产生向下水流。另外在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弯道的横向水流流速也不一致,靠近凹岸处流速大,凸岸处流速小,因而在同一深度各点离心力的强弱也有差异。凹岸水流随着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排挤,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靠近河面水流则由凸岸流向凹岸,整个河床内的水流发生连续性

的螺旋状前进。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能产生偏转力,在北半球河流向右岸偏,南半球河流向左岸偏。地转偏向力作用的强弱与水流流速和水量成正比。就同一河段来说,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因而表层水流所受地转偏向力大于底层水流。在弯道上,横向环流方向和片状力方向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一致时,弯道环流加强;不一致时,弯道环流减弱。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1. 片状侵蚀 即坡面侵蚀,指坡地上没有固定流路的薄层水流,较均匀冲刷地表疏松物质引起的侵蚀现象。 2. 线状侵蚀 下蚀:沟河加深;侧蚀:岸坡后退,沟河展宽;溯源侵蚀: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所谓溯源侵蚀,是指河流或沟谷底部坡度变陡之处,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而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三、流水的搬运作用 1. 概念: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2. 类型:推移、跃移、悬移、溶解搬运 (1)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床底滚动、滑动。 (2)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 当流速足够大的时候,泥沙颗粒自床面跳起以 后不再落回,而是随着水流以相同的速度前进,这 样的泥沙称为悬移质。 (3)悬移:水流中携带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4)溶解搬运: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被水流搬走。在可溶性岩石区溶解质的搬运数量可观。 四、流水的堆积作用 当河流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其原来所搬运的泥沙时,就要发生泥沙的沉积。首先停止运动沉积下来的是推移质中的大颗粒,随着能量进一步减小,推移质将按体积和重量大小依次停积。而悬移质将渐次转化为推移质,继而在河床上堆积。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 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 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 D.产状 E.沉积体形状 (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 B.间接地貌标志 (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 B、无机气候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 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7.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 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包括 准平原、山麓面、刻蚀平原) 8.猪背岭:倾斜坡角度为40~45°的单面山 9.地貌的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

流水沉积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主备人程益芹审核人吴雷云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堆积貌的形成过程 2.理解河流堆积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异同点 【学习过程】 学前质疑: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例举河流堆积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共同条件又有哪些不同 自主学习----------内容梳理 1、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下来,就会形成堆积地貌 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 合作探究: 1、比较三种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共同点有那些三种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差别 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3、《全球三角洲告急》文章中指出,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很多三角洲都在不断萎缩,预计到2100年,某些三角洲的面积可能会消失80%以上。而另据百度百科介绍,面积仅次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仍在不断拓宽。那么到底哪些三角洲会萎缩,哪些会扩展呢根据所学知识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

【当堂检测】选择题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为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2、从甲—乙—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丙则由大到小 3、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入海口处形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问题。 4、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流水侵蚀 B. 断裂下陷 C. 流水堆积 D. 风沙堆积 5、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综合题 11.(2017·镇江模拟)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授课人:__刘建___ 授课学科:__地理__ 授课时间:___年___月___日 一、选题背景 1.教材与授课内容分析 授课内容: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使用教材:结合《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参考教材《湘教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与整合。 2.授课对象与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段学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生大多生活在大城市,对该类型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理解各种地貌的特征和形成会有一定困难。 (3)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部分学生有一定地貌相关知识的旅行研学与影视、网络媒体学习经验。 3.授课时间 1课时(45分钟) 二、设计思路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演示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学习手段,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分析、建构与拓展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 (2)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2)通过对我国流水地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讲授法 学法:观察归纳、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1.建议使用阅读自学、合作讨论的方法 2.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以流水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使用归纳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流水作用的典型地貌。 六、教学准备 1.导学案(预习、探究、拓展)2.PPT文稿(含视频图片)3.实验用具(细砂、量杯、白纸、大课本共8套) 七、教学过程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卷-流水地貌及形成

2021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0分) 北美洲中部的密歇根湖东南岸多有沙丘,沙丘的沙子是黄白色且柔软的。因人走在上面会让沙子发出嘎吱声,所以又被称为“歌唱的沙子”。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关于密歇根湖畔东南岸多沙丘说法正确的是 A. 盛行东风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B. 沙丘西坡陡东坡缓 C. 沙丘的沙源来自湖区和西部内陆地区 D. 沙丘因流水沉积而成 2.密歇根湖东部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A. 湖区气候温暖,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 B. 湖区东部暖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相遇 C. 冬季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 D. 极地冷气团越过湖面增温增湿明显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堆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 中间粗、两端细 B. 上端粗、下端细 C. 下端粗、上端细 D. 两端粗、中间细 4.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时,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 流速增大 B. 含沙量减小 C. 河床增高 D. 河道多分汊

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水坝的主要作用是 A. 抬高水坝上游水位 B. 加快水坝下游流速 C. 减少水渠流量 D. 拦截上游泥沙 7.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是 A. 5-6月 B. 7-8月 C. 9-10月 D. 11-12月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泥沙淤积作用最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野外考察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经过一片河岸砾石堆(图甲),他们测量了这些砾石的粒径,多数在2~10cm。图乙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与搬运物质的相关性”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根据图乙中的信息,砾石滩以上河段河水的流速可能是() A. 50cm/s B. 250cm/s C. 400cm/s D. 600cm/s 10.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 A. 河源地区 B. 堆积岸 C. 侵蚀岸 D. 入海口

流水地貌

课题流水地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貌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风力、流水、波浪等是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 2)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 3)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能区分河流上、中、下游河段的地貌差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分析河流三个河段的地貌成因;通过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形式探讨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有效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2)通过对我国长江等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的了解,增强国情意识,激发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 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流水地貌与人类经济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和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读图观察、比较归纳并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主要流程) (主要环节设计及意图说明) 环节一:课题引入和知识准备 [导入] 一组地貌图片(分别在内力作用为主和外力作用为主影响下的地貌景观) [认知] 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是直接相关的,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1、什么是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通过哪些自然要素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 {设计用意: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联系旧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明确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所属地位,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各种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奠定基 础} 环节二:以流水地貌为例,师生共同探讨 [情景设置] 河流地貌图片、长江上、中、下游河段地貌、中国地形图、长江分段景观等地理图片。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流水地貌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 《流水地貌》导学案 【课标要求】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几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观察,识别不同区域的各种流水地貌。 2.地理实践力:参与模拟实验,探究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各种流水地貌的成因,归纳其地貌特点。 4.人地协调观: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和生活。【学习过程】 一、观看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 ①②③ ④⑤⑥ 二、实验探究: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实验器材:塑料盆,沙土、塑料瓶、水、黏土砖 实验目的:演示流水地貌 观察思考: 1.沙土坡、平坦的盆底、瓶中的水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什么? 2.实验中你观察到流水的哪几种外力作用? 3.观察在哪里侵蚀?现实当中会形成那些地貌?黏土砖充当了什么?

4.观察堆积物的位置、形状、颗粒的大小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现实当中流水沉积会形成那些地貌? 5.大多聚落选择在流水沉积地貌分布,为什么? 6.推论:流水作用为主的地貌出现在 地区(干湿地区)。为什么? 活动:说出下列四个地貌名称,并说明其各自特点(学法指导:景观特点可以 从形态、地势、质地、坡度等方面进行描述) 甲:地貌名称,特点。乙:地貌名称,特点。丙:地貌名称,特点。丁:地貌名称,特点。 三、观看微课,探究喀斯特地貌: 甲乙 丁丙

1.描述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景观特点? 2.举例说明喀斯特地貌区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归纳影响此地貌的主要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四、课堂总结 五、学以致用 下列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A B C D E F G H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课时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教学案中图版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了解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的含 义和分布。 水平2:通过景观图、示意图等资料, 总结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的特征。 水平3: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 差异。 水平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 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 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 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察地貌,分 析典型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课时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按成因分,地貌有□01流水地貌、□02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 03喀斯特地貌等。 一、流水地貌 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1.判断正误。 (1)高出水面的谷坡,不属于河谷。(×) (2)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口,两种地貌坡度都较缓。(√) 2.下列地貌中最为低平的是( ) A.沟谷B.谷坡 C.阶地D.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沟谷、谷坡、阶地等均以侵蚀为主,地势起伏大。三角洲是河口处泥沙沉积形成,地势低平。 3.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有巨大南北纵列的太行山,太行山东麓有一个个冲积扇,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就位于一个个冲积扇上。说明这些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提示发源于黄土高原上的河流,侵蚀黄土层、携带黄土颗粒,到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带,因地势陡然变得开阔低平,水流迅速减慢,泥沙发生沉积,形成太行山东麓一个个冲积扇。 二、海岸地貌 通常分布在平均□01海平面上下□0210~20米,宽度在□03数千米至数十千米范围内。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类型。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于水工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及灭害防治、河运航道、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砂矿地质等方面都具有最普遍而广阔的意义。 在暴雨或大量积雪消融时,所形成的瞬时洪流称暂时性水流。暂时性水流形成的侵蚀地形是侵蚀沟,沟床中的水流堆积物称冲沟堆积物。沉积于沟口的沉积称洪积物。 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之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河道,冲沟密布还使潜水位下降,造成危害甚多,为黄土高原的沟堑纵横,称为侵蚀沟。侵蚀沟中被侵蚀破坏的碎屑物质,洪水期被搬运出沟口后,由于水流分散,坡度急剧减小,流速降低,这些碎屑物质遂堆积于沟口,形成一种半圆冲出锥堆积物称为冲出锥。 洪积扇是在暴雨季节,山区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由于山区与山麓之间地形相差悬殊,水流出山口后形成散流,水流厚度、流速迅速减小;同时还因地表水的蒸发及通过山口松散沉积物时的迅速下渗,使水量大大减小,搬运力急剧减弱,由洪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呈扇形堆积形成的。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以上,呈阶梯

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都经历了两个形成阶段:首先是以侧方侵蚀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同时堆积冲积层;然后下切侵蚀加强,切开冲积层,形成阶地陡坎。 冲积平原是大河的中下游发生大量堆积而形成广阔的地带。可以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 山前平原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成因上属于冲积洪积型。当河流流出山口到平原后,河床坡降急剧减小,水流呈扇形散开,河道分汊,水流厚度减小,其动能大大减弱,形成冲洪积扇形平原。 中部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要部分,组成中部平原的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但也夹有湖积物及风成堆积物,位于中部平原的河流,以汊道式的游荡型河流为主,众多的河流甚至几个水系组成一个冲积平原。 滨海平原成因上属于冲积海积平原。其沉积物颗粒更细,沼泽面积大,并伴有周期性海水入侵。在滨海地区有典型的海岸带的沉积及残留的地貌,如海岸砂堤(贝壳堤),以及泻湖、海湾等。

第四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四章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1、地面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一、片流地貌及沉积物 1、片流:沿着斜坡缓慢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特点:水层薄、流水慢。 区域:斜坡至坡脚。作用:形成斜坡地貌的重要动力。 2、洗刷作用:片流破坏斜坡上的物质的过程。坡度在40°-50°作用最强。 3、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麓披盖,形成似裙裾形态的堆积地貌。 4、坡积物的特点:a 分布在坡脚;b 细砂、粉砂、粘土为主;c 从山 坡到坡脚由粗变细;d 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e 分选、磨圆差;f 基本无层理;g 在垂向,从上到下由粗变细。 二、洪流地貌及沉积物 1、洪流:沿着冲沟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特点:流速快,动力大。区域: 沿冲沟。作用:形成山地地貌的重要作用。 2、洪流:(1)剥蚀地貌(侵蚀沟),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细沟、 切沟、冲沟、坳沟; (2)堆积地貌:冲出锥、洪积扇、洪积平原。 3、冲出锥特征:a 面积小,锥形;b 锥面坡度大;c 岩相分带不明显。 4、洪积扇: 特征:a 面积大,扇形;b 坡度较小;c 岩相分带明显;d 扇面发育沟槽;e 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貌上划分为:扇顶、扇形、扇缘。 扇形相(扇中相):洪积扇的主体,厚度最大,扇面坡度5°-10°,干

涸的辫状水系发育;主要由砂、砂砾、砂质粘土组成,在剖面 上形成由漫洪相的砂土夹槽洪相的砂砾构成典型的“多元结 构”。该带的潜水面较高,含水层丰富,适宜开采地下水,植被 发育。 扇缘相:坡度小于5°;沉积物较薄,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构成,含少量砂质透镜体,粘土和砂质粘土层发育“纹泥状”薄层理; 此处物质细,透水性差,易发展沼泽,植被发育;发育垂直节 理,易产生地面沉降、崩塌等地质灾害。 扇顶:粗大的砾石、砂砾,夹有砂质透镜体,沉积物厚度大,砾石分选性差,具一定磨圆和叠瓦状排列,砾石间充砂、粘土混合物, 具充填式结构,潜水位低,植被不发育。 5、洪积平原:由若干个洪积扇连接成大型的向盆地、河谷或平原缓倾斜的 组合地貌。 6、洪积物成分:角砾石、砂、粘土,简单;结构:分选、磨圆差,多元结 构(水流不集中且多次改向)。 7、泥石流:含大量碎屑物质、密度高、粘度大、饱和的高速度运动的重力 流。特点:密度大,搬运能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 突然,破坏力大。(花岗岩、石英岩、混合岩地区不利于其形 成) 8、泥石流堆积物特点:(1)结构:有层而无理,砾石AB面逆指上游;(2) 次生构造:泥包砾、泥球、充填构造、压楔构造,0.5m以上 砾石有碰击纺锤状碰坑或擦痕。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类型。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于水工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及灭害防治、河运航道、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砂矿地质等方面都具有最普遍而广阔的意义。 在暴雨或大量积雪消融时,所形成的瞬时洪流称暂时性水流。暂时性水流形成的侵蚀地形是侵蚀沟,沟床中的水流堆积物称冲沟堆积物。沉积于沟口的沉积称洪积物。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之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河道,冲沟密布还使潜水位下降,造成危害甚多,为黄土高原的沟堑纵横,称为侵蚀沟。侵蚀沟中被侵蚀破坏的碎屑物质,洪水期被搬运出沟口后,由于水流分散,坡度急剧减小,流速降低,这些碎屑物质遂堆积于沟口,形成一种半圆冲出锥堆积物称为冲出锥。洪积扇是在暴雨季节,山区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由于山区与山麓之间地形相差悬殊,水流出山口后形成散流,水流厚度、流速迅速减小;同时还因地表水的蒸发及通过山口松散沉积物时的迅速下渗,使水量大大减小,搬运力急剧减弱,由洪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呈扇形堆积形成的。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都经历了两个形成阶段:首先是以侧方侵蚀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同时堆积冲积层;然后下切侵蚀加强,切开冲积层,形成阶地陡坎。冲积平原是大河的中下游发生大量堆积而形成广阔的地带。可以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山前平原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成因上属于冲积洪积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主要包括坡面流水和谷地流水,后者又分为沟谷流水和河谷流水。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是暂时性流水,河谷流水是经常性流水。它们顺着地表的坡向流动,相应地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形体。 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作用主要包括侵蚀、运移和搬运。侵蚀作用是陆地水体流动及其运移物质一起在运动中破坏地表、使地表组成物质移离原位的作用。流水侵蚀分为坡面流水侵蚀和谷地流水侵蚀。庐山地区河流多源于庐山,流向外围江湖平原。庐山主体是中山,山麓及外围地区为低山、丘陵平原。因此,流水形成的谷地在不同地段有明显差异。在庐山牯岭一带,岭谷相见分布,相对高度不大,谷地宽浅,主要由砂岩组成。庐山的河流地貌保留了许多河流演化、构造抬升的信息,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流水地貌特征。 一.谷地地貌 1.裂点:庐山的河流裂点有三种类型—旋回裂点、构造裂点和岩性裂点。旋回裂点是 庐山第四纪山体上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下切溯源侵蚀河床形 成的,构造裂点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裂点波 折落差大,一般形成瀑布叠水;岩性裂点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也可以形成瀑布。 庐山的解放军疗养院处对于一级裂点;黄龙潭和乌龙潭对应二级裂点;石门涧谷地对应三级裂点。下图是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 黄龙潭和乌龙潭虽然同属第二级裂点,但黄龙潭的落差明显比乌龙潭大。原因是乌龙潭水量比黄龙潭更充足,因为乌龙潭的水流来源包括大校场、东谷等,下切侵蚀更强。 2.谷地形态 庐山的河谷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形谷;下段表现为 峡谷;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 宽谷:以剪刀峡、汉口峡为界,分成两组。一组向东北方向亲写,分别是小天池、莲花谷、王家坡宽谷,其间是草地坡和屋脊岭单斜构造山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 貌;另一组向西南倾斜,分别是西谷、东谷、大校场宽谷,谷地之间是牯牛岭和女 儿城单斜构造的猪背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 峡谷: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河谷强烈下切,溯源侵蚀 的产物。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迂回曲折,是深切河曲。此外三叠泉、剪刀峡都是峡 谷。峡谷横剖面多呈V形。峡谷是年轻的河谷。庐山曾发生强烈抬升峡谷中的多级

任务四第四纪沉积物

任务四第四纪沉积物 工程地质任务四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地貌形态1、什么是地貌2、地貌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3、第四纪地貌形态划分为:风化壳、斜坡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和沼泽地貌等风化壳:残积物覆盖在地壳表面的风化基岩上,并具有一定厚度的风化岩石层即为风化壳。斜坡地貌:有崩塌、撒落和滑坡等各种地质现象所形成的地貌形态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

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冰在其本身的压力作用下沿山谷及斜坡流动等作用塑造的地貌冻土地貌:冻土的主要外力作用时融冻作用,以融冻作用为主型材的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总称为冻土地貌。风成地貌: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分布很广,从全球范围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燥或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环境内。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青海湖,东到太行山的范围内,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黄土地貌特征是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类型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

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湖泊和沼泽地貌:湖水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湖水变浅,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二、第四纪沉积物1、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岩性:碎屑沉积、有机沉积、化学沉积、火山堆积物2、第四纪有机沉积物:原地沉积:泥炭、有机质淤泥、有机质碎屑沉积异地沉积3、第四纪沉积物分为: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化学沉积盐、风积土、有机质和泥炭沉积物、混合沉积物4、风积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包括:风成土、风成黄土5、第四纪海相沉积:近岸沉积、大陆架沉积、深海沉积 1 Huijinglee

【自然地理】专题训练: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作用

【自然地理】专题训练: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作用 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作用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四地自然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岩性的软硬B.风力大小和风向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D.河流的水量大小3.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其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4.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2018·全国I卷6~8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5~7题。 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7.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2019·天津卷5题)8.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下图)。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流水地貌知识点背诵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前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前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 2、流水的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使河流变长)、下蚀(使 河谷变深,V形谷)、侧蚀(使河流变宽,槽形谷) 3、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曲、牛轭湖、 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河 口三角洲 4、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形地 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 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5、河流的凹凸岸:凹岸侵蚀,常用来建港口;凸岸沉积, 常用来建聚落、发展农业、淘金、挖沙。 6、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