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1.常用麻醉剂:

普鲁卡因procaine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丁卡因dicaine

2.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anasthesia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sthesia

阻滞麻醉block anasthesia

3.常用的阻滞麻醉:

(1)上颌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下齿槽,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4.局麻并发症及防治

(1)晕厥: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脑缺

氧所致。

主要表现:头晕、恶心、心悸、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短暂下降。

主要原因:病人紧张、恐惧、空腹、血糖降低、体质虚弱。

处理:让病人平卧,头放低位,保证呼吸通畅,安慰病人。

(2)中毒:单位时间内,血液中麻醉剂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各种

程度的毒性反应。

原因:a/ 麻醉剂量大,浓度过高;b/ 注入血管内;c/ 体质差。

表现:轻度中毒- 兴奋型:多活,无理智,眼球震颤,血压上升

- 抑制型:沉睡、痛觉减弱,脉弱,血压下降。

中度中毒- 烦燥不安,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上升,脉缓,

面色苍白。停止注射,吸氧,注射安定。

重度中毒- 肌肉痉挛,抽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注射安

定5-10mg,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3)过敏反应:患者曾使用过麻药,再用时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或过敏样

体征。

a/ 即刻反应:注射后数分钟即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全身发麻、

发痒、寒战、皮肤荨麻疹、皮疹、喘息样发作,甚至过敏

性休克。

b/ 迟缓反应:用药数小时后才发生口腔、舌、面、咽、颈肿胀。

处理:v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3-5%溴化钙10ml静滴地塞米松5-10mg

氢化考的松100-200mg。1/1000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4)感染:深部注射的感染症状出现较晚,麻醉后4-5天才出现局麻部位肿

胀,蜂窝织炎。

(5)血肿:注射时刺破血管,引起软组织内血肿形成。

处理:及时冷敷止血。1-2天后热敷及理疗,以促进吸收。

(6)注射针头折断:病人不合作。(小儿)

处理:手术前检查针头,发生意外即拍X片定位,手术取出。

(7)暂时性面瘫:麻药浸润、压迫等引起,或针头刺伤。

处理:注射部位要准确,理疗、针灸恢复。

口腔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滞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部位失去痛觉。确切的含义是局部无痛,但其它感觉如触压感、温度感仍存在,病员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一、局麻特点:摘自:医学教育网

(一)、局麻药物的选择:

局麻药物具有阻滞神经传导的作用,并应具备以下药理性质:产生完全麻效,对注射部位的组织无刺激,不造成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长;安全范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毒性反应;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毒,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剂配伍而不易分解。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口腔科常用的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常用局麻药物比较

2%普鲁卡因 2%利多卡因 4%阿替卡因 2%丁卡因类型酯类酰胺类酰胺类酯类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效能强度 1 10

毒性强度 1 1— 10 显效时间中等较短最

短最迟

维持时间 45—60分 90—120分 150—240分 120—150分浸润性弱强最

强弱

最大剂量<1g(50ml)<0.4g(20ml) 5—7mg/kg/天<0.1g

肾上腺素加可加,可不加必加(1:10万) 不加

临床应用麻效确实,价廉,应用广;偶发过敏,发达地区弃用。单独使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罕见过敏反应。有肾上腺素禁忌症者禁用;尚无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毒性大,只用于表麻。

(二)、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缩血管药为肾上腺素,它对α、β受体均有较强作用,除收缩血管外,还使心机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1、血管收缩剂加入麻醉药中的作用

(1)减少血液对麻醉药的吸收,使神经细胞膜药量增加,从而增加阻滞深度、时效,加强镇痛效果。

(2)降低毒性反应,由于吸收速度减慢,则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药物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毒性反应。

(3)减少术区出血,保证术野清晰,利于临床操作。

2、应用浓度:肾上腺素以1:100 000—1:200 000的浓度,一般临床选用1:200 000即1 mg 肾上腺素加于200ml局麻药中。

3、肾上腺素相对禁忌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甲亢、精神紧张。

二、局麻的方法:

(一)、表面麻醉:也称涂布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术区表面,麻药被吸收而使神经末梢麻痹,以达到痛觉消失的效果。现有的局麻药物还难以穿透皮肤,临床上表麻主要用于黏膜麻醉。

适应症:常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极松动牙拔除。

常用药物:2%丁卡因。

方法:将术区表面擦干,用棉球蘸2%丁卡因涂抹或喷射于术区表面2—3分钟,出现麻效即可手术。

(二)、浸润麻醉:

1、定义:是将麻醉剂注入手术区局部,麻醉神经末梢,使该区组织无痛。

2、浸润麻醉方法:

骨膜上浸润法:(局部浸润)将麻醉药注射到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

适应症:拔除上颌前牙、双尖牙、下颌前牙及牙槽骨手术时使用此法。因这些部位牙槽骨骨质菲薄且比较疏松多孔,局麻药液易渗入众多小孔,进入颌骨,从而麻醉牙神经丛。(组织致密处如腭部较痛)

注射方法:在术区唇颊侧粘膜皱折处进针。首先拉紧粘膜,针头刺入粘膜即注射少量麻药,稍候数秒再与骨膜面平行,在骨膜面上滑行到所拔牙齿根尖部注入麻药,此时可松弛粘膜使易于渗透弥散。为避免骨膜下浸润所致的骨膜分离和术后局部反应,应抵骨面后退针0.2cm 左右,然后再注入麻药。

注射量:1—

显效时间:2—4分钟。

(三)、传导阻滞麻醉:

1、定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产生该神经分布区的麻醉作用。

2、麻醉药物:2%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使用时均可加肾上腺素;4%阿替卡因。

3、优点:

(1)、麻效肯定:由于支配颌骨和牙的三叉神经分支多走行于致密骨层深部或骨管中,局部浸润麻醉渗透差,采用此法可收到较好麻效。

(2)、麻醉区域广泛,可避免多次注射。

(3)、减少注射药量。

(4)、注射部位远离病变区,可减少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

4、注意事项:

(1)、熟悉解剖标志,确保准确注射。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穿刺入路和注药点的准确,需要利用体表标志并通过扪摸、测量、针感等正确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

(3)、深部注射一定要回吸,以防药物直接入血,引起中毒反应。

5、常用阻滞麻醉:

常用阻滞麻醉

麻醉区域适应症注射标志注射方法注意事项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除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骨、相应颊侧牙龈、粘骨膜。上颌磨牙拔除术;相应的颊侧牙龈、粘膜和上颌结节手术。上颌结节位于上颌最后一个磨牙的后方。进针点在上第二磨牙远中颊根相应的移

行沟处。半张口;上牙合面与地面45°;针尖斜面沿着骨膜面向后、上、内推进,深约㎝,回吸无血注射。 1进针点靠前、偏下、内转不够则不能准确注射。2进针过深易发生血肿(翼静脉丛)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法)同侧上颌前磨牙、磨牙腭侧牙龈、粘骨

膜。上颌前磨牙、磨牙拔除术;腭部手术。腭大孔位于上最后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凹面连线的中点,覆盖其上的粘膜可见小凹陷。大张口;上牙合面与地面60°;进针点为上倒数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点;针抵骨面注射。注射部位不可过后,用药量不可过大,否则易引起恶心、呕吐。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腭前孔注射法)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

膜。上颌前牙拔除术;腭前部手术。两中切牙间腭侧有一梭形腭乳头,正位于腭前孔浅面。大张口;自腭乳头侧缘刺入粘膜,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与牙长轴平行,进针约0.5cm可进入腭前孔,注药—。腭乳头组织致密,富于神经末梢,故注射疼痛(侧缘进针),针头易松脱(上紧)。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注射法)同侧下牙、下颌骨;第一前磨牙以前的唇颊侧牙龈、粘骨膜、下唇。麻醉成功时病员可感到同侧下唇、口角麻木。同侧下颌牙齿拔除术;下颌骨、牙槽突及下唇部手术。 1磨牙后方,腭咽弓前有翼下颌韧带,在其中点稍外方注射。2颊部颊脂垫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稍外方。大张口;下牙合面与地面平行;注射器置于对侧两前磨牙之间,与中线45°;注射针高于下颌平面1㎝;推进2—3㎝即可触及下颌神经沟,回吸无血注射—2ml。 1注射过深或过高可引起暂时性面瘫。2注射角度、深度有个体差异。

舌神经阻滞麻醉同侧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粘膜、舌前2/3部分。麻醉成功时舌尖有麻木、肿胀感。同侧下颌牙拔除术;口底及舌前2/3的手术。在下颌神经沟水平,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的前内方约1㎝处。下牙槽神经阻滞注射后,将针退出1㎝,注射麻药—1ml。

颊(长)神经阻滞麻醉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以后的颊侧牙龈、粘骨膜;颊部粘膜肌肉皮肤。下颌第二前磨牙以后的牙齿拔除术;颊部手术。腮腺导管口。下牙槽神经阻滞注射后,将针退至粘膜下时注射麻药—1ml;也可在腮腺导管口下后1㎝处进针。

(四)、针刺麻醉:

用针灸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的方法。

经济、安全(无过敏反应)、不产生血压脉搏的波动;但麻效不确切。

(五)指压麻醉:

在术前和术中用指压、按摩与术区相关经络上的穴位,而克服由手术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常用于替牙期松动乳牙拔除。

二、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常见局麻并发症

晕厥过敏反应中毒肾上腺素反应

原因恐惧、饥饿、疲劳、体弱、疼痛、体位不良等。突出表现在酯类局麻药,为抗原抗体反应。药物过量或误入血管。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或误入血管。

症状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短暂的血压下降及意识丧失。即刻反应:应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症状,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延迟反应: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兴奋型:烦躁、多语、颤抖、呕恶、气急、多汗、血压上升;严重者抽搐。抑制型:迅速出现脉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头昏、头痛、口唇苍白、血压上升、脉快而有力。

防治原则术前准备充足,一旦出现:(1)停止注射;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2)酒精或氨水嗅闻,刺激人中穴。(3)吸氧。(4)静注高渗葡萄糖。术前询问过敏史,若有酯类过敏史改用酰胺类,并做过敏试验。(1)轻症过敏反应:给脱敏药如钙剂、异丙嗪、可的松类肌注或静注及吸氧。(2)严重过敏反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分次静注%硫贲妥钠,每次3—5ml至惊厥停止;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法抢救。术前了解药性及中毒量,坚持回吸后注射。(1)平卧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待麻药在体内分解后症状可自行缓解。(2)重者给氧、补液、抗惊厥、应用激素及升压药。症状短暂可自行缓解;重者给镇静剂。

(五)、血肿:

1、原因: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多发于上颌结节麻醉(刺破翼静脉丛),局部浸润所致。

2、症状:刺破血管后,可在局部迅速肿胀,并有皮肤(粘膜)颜色改变,紫红或兰黑—黄绿色—渐失。

3、处理:立即加压止血,冷敷;1—2日后热敷促进吸收,并给以抗菌素预防感染。(六)、感染:

1、原因:注射器械或局部消毒不彻底及注射剂穿过炎症区引起感染。

2、症状:拔牙后3—5天症状开始明显,可有体温升高,寒战,局部有炎症表现,白细胞升高;有的患者出现开口受限或吞咽困难。

3、预防处理:避免一切感染源,严格消毒和操作,发生感染者按炎症治疗原则处理。(七)、暂时性面瘫:

面神经被麻醉,偶见于翼下颌传导麻醉,由于进针点偏后,针尖不能触及骨面而超出下颌支,

或进针点偏高,越过乙状切迹,麻醉剂注射于腮腺内麻醉面神经所致。

待麻醉剂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即能恢复,无须处理。

(八)、注射针折断(针质量、进针深用力不当、病员躁动)

(九)、神经损伤(酒精类带入、注射针穿刺)

复习题:

1、常用麻药有哪些?其常用浓度、中毒量、作用特点有哪些?

2、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阻滞麻醉有哪些?

3、局麻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防治?

4、各个牙齿拔除术的麻醉方法?

第一节局部麻醉

字体[大][中][小]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而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患者仍保持清醒的意识。局麻适用于一般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特别是门诊手术。

一、局麻的特点

术者可独立操作,一般不需麻醉医师参与,也不需要特殊设备,术前无特殊准备,患者保持清醒,术后无需特别护理,安全性相对较大。局麻药与血管收缩剂合用,可以明显延长麻醉时间,还有使术区清晰,便于手术进行等优点。但局麻不适于不合作的病员(如神志不清及小儿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二、局麻药物的选择

局麻药物具有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并应具备如下药理性质:产生完全的麻醉效果,对注射部位的组织无刺激,不造成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较长;安全范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的毒性反应;易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特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毒,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药配伍而不易分解。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国内常用局麻药物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爱迪卡因。

1.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又名奴佛卡因。水溶液碱性时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麻醉效果确实,毒性和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是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局麻药物。本品的穿透性和弥散性差,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又因其血管扩张作用较明显,故应用时常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以减慢组织对普鲁卡因的吸收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常用浓度为1%~2%的溶液,每次用

量不超过1 g。普鲁卡因和其他酯类局麻药合用,因有时会产生过敏反应,用前需做过敏试验,所以目前已基本不用于局麻。

2.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又名赛罗卡因,其盐酸盐水溶液比普鲁卡因稳定得多。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用作表面麻醉;但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 000~200 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是目前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利多卡因还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心律失常患者常作为首选的局部麻醉药。本品毒性较普鲁卡因大,用作局麻药时,用量应比普鲁卡因小,每次用量不超过 g。

3.布比卡因布比卡因又名麦卡因,其麻醉维持时间为利多卡因之2 倍,一般可达5 h 以上,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4倍。常以%的溶液与1∶200 000肾上腺素共用,该药物在血液内浓度低,体内蓄积少,是一种安全长效的局麻药,特别适合费时较久的手术;术后镇痛时间也较长。每次用量最高不超过200 mg。

4.丁卡因丁卡因又名潘托卡因,易溶于水,穿透力强。临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麻醉作用较普鲁卡因强10~15倍,毒性较普鲁卡因大10~20倍。由于毒性大,一般不做浸润麻醉。即使用作表面麻醉,亦应注意剂量,一般用1%~2%溶液,每3 ml中加入%肾上腺素溶液1滴,总量不超过20 mg。可持续20~40 min。临床上不用于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5.爱迪卡因爱迪卡因又名碧兰麻,其起效时间2~3 min,对组织渗透性强,麻醉效能高,毒副作用小,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三、局麻的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常用的局麻方法有表面麻醉法、浸润麻醉法和阻滞(传导)麻醉法,冷冻麻醉法应用较少。

1.表面麻醉亦称涂布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麻醉药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痹,以达到痛觉消失的效果。本法适应于表浅的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恒牙,以及行气管内插管前的黏膜表面麻醉。常用的药物为2%盐酸丁卡因,其麻醉效果较强。但由于毒性大,又有使血管扩张的作用,增强药物吸收的速度,故用于表面麻醉时要特别注意剂量(不超过20 mg),或加少量肾上腺素,以减慢组织对丁卡因的吸收。

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入组织内,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浸润麻醉时,药液用量大,故其浓度相应较低,临床常用的局麻药液是%~1%的普鲁卡因或025%~%的利多卡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范围较大的手术,常用以上药物做神经末梢浸润麻醉。常用的浸润麻醉方法有:

(1)皮丘注射法:该方法为注射少量局麻药液于皮肤和黏膜内使成一小皮丘,再从此沿手术切口线,由浅至深分层注射到手术区域的组织中,局麻药液扩散、渗透至神经末梢,发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局麻药液在组织内所产生的张力,可使手术区毛细血管的渗血显著减少,手术野清楚,利于手术中组织的分离。

(2)骨膜上浸润法:骨膜上浸润法又名局部浸润法,该方法为将麻醉药注射到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距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缘约1 cm,相当于根尖部进针,针头与黏膜面成45°角,进入黏膜下,骨膜上,或针头抵触骨面后,退针2 mm左右,再注入麻药~2 ml,一般2~4 min显效。注意不要进入骨膜下,以免引起术后疼痛和局部反应。这种浸润方法主要用于上颌牙及下颌前牙和牙槽骨手术。

(3)牙周膜注射法:牙周膜注射法又叫牙周韧带内注射法,是用短而较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入牙周膜,深约 cm,分别注入局麻药 ml,即可麻醉牙及牙周组织。这种麻醉方法的缺点是注射时比较痛,但因注射所致的损伤很小,适用于血友病及类似的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亦可以避免因其他浸润麻醉或神经干阻滞麻醉时容易产生的深部血肿,特别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容易发生的颞下间隙严重出血。另外,单纯用黏膜下浸润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不全时,加用牙周膜注射,常可取得比较好的镇痛效果。

3.阻滞麻醉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知名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由于支配颌骨和牙的三叉神经分支多经致密骨层深部或骨管之中,局部浸润麻醉的渗透作用较差;在有广泛的瘢痕组织或炎症感染的颌面部进行手术时,亦不适应浸润麻醉。若采用阻滞麻醉,不但可减少麻药的用量和注射次数,还能收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也有减少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等优点。

进行阻滞麻醉时,必须掌握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及三叉神经的行径和分布,进针注射标志及与之有关的解剖结构关系。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止并发感染。当注射针头到达神经干附近,注射局麻药之前,必须回抽注射器内芯,检查有无回血;若有回血,应将注射针头后退少许;改变方向后再行刺入,直到回抽无血时,才可注射麻醉药物。

(1)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神经出圆孔在翼腭窝内分支前行,将局麻药注入此区的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亦称圆孔注射法或翼腭窝注射法。这是一种深部注射麻醉,难度较大,除非必需,一般少用。

①适应证:

a.上颌高位埋伏的第三磨牙拔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骨折复位或上颌骨畸形矫治手术等。

b.因局部炎症而不宜进行眶下神经阻滞或浸润麻醉。

c.为了诊断的需要,特别是鉴别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时。

②方法:

a.翼腭管注射法:表面标志为腭大孔。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或第二磨牙远中腭侧龈缘至腭中线的中外1/3的交界处,软硬腭交界前约 cm;覆盖其上的黏膜可见小凹陷,即为进针的标志。如第三磨牙尚未萌出,则应在第二磨牙之腭侧。注射时选用7号细长的针头,自对侧斜刺入腭大孔投影的表面标志黏膜凹陷处。注入少量麻药,待显效后将注射器移至同侧,再仔细探刺进入翼腭管;并与上颌牙面呈45°角,向上向后缓慢进针约3 m,回抽无血时注入麻药2~3 ml。有时很难将注射针推到应有的深度,此时可利用渗透作用使麻药渗出翼腭管而麻醉上颌神经。若进针少许即感受阻,切勿强力推进,以防断针。在注射之前,应向病员做详细交代:进行局麻操作时,要保持头位稳定,以防断针。

b.口外注射法:避开下颌骨喙突,在其前方或后方,从颧弓下方进针直达翼腭窝以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常用的为喙突后注射法。选用7~8 cm长的7号针头,置一消毒橡皮片于距针尖5 cm处,作为进针的限制深度。首先标出颧弓与下颌支乙状切迹之间的中点作为进针点。注入少量麻药于皮下,再自皮肤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此时,调整橡皮片的位置使之距皮肤约1cm,即欲进针至翼腭窝的深度,一般总深度不超过5 cm。然后退针到皮下,针尖重新向上10°向前15°进针,直到橡皮片标志处即已到达翼腾窝。注射麻药前必须回吸无血,才能注药。

③注意点:

a.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角度。

b.翼腭窝处血管丰富,注药时一定要回抽无血,以防深部血肿形成。

c.要严格消毒,否则可引起深部感染。

d.翼腭管阻滞麻醉要注意断针的危险。

③麻醉范围:可麻醉整个上颌神经支分布区,包括同侧整个上颌骨及同侧鼻、下睑、上唇和软、硬腭。同侧上唇、腭部和下睑有麻木、肿胀感;同侧鼻腔有干燥、阻塞感。由于腭中、腭后神经被麻醉,还可有恶心、呕吐。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局麻药液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①适用证:上颌磨牙拔除术,颊侧龈、黏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a.口内注射法: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沟处作进针点;如在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如在上颌磨牙已缺失的患者,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注射时,患者采取坐位,头微后仰,半

张口,上颌牙平面与地平面成45°角,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向上后内方刺入;针尖沿着上领结节表面滑动,进针深约2 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2 ml。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深部血肿。

b.口外注射法:用手指在颊部扪出颧牙槽嵴,指示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形成的交角,选用5号或7号注射针,刺入皮肤直达骨面,然后向上后内方向推进约2 cm,即可注射麻药2~3 ml。

②麻醉范围: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颊侧的牙周膜、骨膜、龈黏膜可被麻醉。

③注意点: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尚需在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相应部位的口腔前庭沟做局部浸润麻醉。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以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又称眶下孔或眶下管注射法。麻药注入眶下管后可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甚至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可麻醉整个上牙槽神经丛。

①适应证:同侧上颌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囊肿、唇裂等手术。

a.口外注射法: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1 cm处。注射时用左手示指扪出眶下缘,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自同侧鼻翼旁约1 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呈45°角,向上后外进针约 cm,可直接进入眶下孔,有时针尖抵触骨面不能进入管孔,可注射少量麻药,使局部无痛,然后移动针尖寻探眶下孔,直到感觉阻力消失,表明已经进入孔内。随即注射麻药1~ ml。

注意点: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防损伤眼球。

b.口内注射法:牵引上唇向前向上,注射针与上颌中线成45°角,向上于侧切牙根尖相应部位的口腔前庭沟处进入,向上后外进针,即可到达眶下孔,但不易进入眶下管。

②麻醉范围:注入眶下管内的麻醉范围为同侧下睑、鼻、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唇侧或颊侧的牙槽骨、骨膜、牙龈和黏膜等组织。

(4)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故又称腭大孔注射法。

①适应证:上颌前磨牙、磨牙拔除术的腭侧麻醉,腭隆突切除及腭裂整复术等。

腭大孔的解剖位置见翼腭管注射法。注射方法:患者头后仰,大张口上颌牙平面与地平面成60°角。注射针头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腭黏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注入麻药~ ml。

②麻醉范围: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牙龈及牙槽骨等组织。

③注意点:

腭前神经与鼻腭神经在尖牙腭侧相吻合,如在该区手术需同时行鼻腭神经麻醉,或行尖牙腭侧黏骨膜局部浸润麻醉。

注射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同时麻醉腭中、腭后神经,引起软腭、腭垂麻痹不适而致恶心或呕吐。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神经,故又称为腭前孔注射法。腭前孔的解剖位置在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的交点上。前牙缺失者,以唇系带为准,越过牙槽嵴后 cm即为腭乳头。

①适应证:上颌前牙拔除术及上颌骨前牙区局部手术。

②注射方法:患者头向后仰,大张口,注射针自龈乳头侧缘刺入黏膜,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使之与中切牙长轴平行,向后上方推进约 cm,可进入腭前孔。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药时需用较大压力,一般注入量为~ ml。

③麻醉范围: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黏骨膜和牙槽骨。尖牙腭侧远中的组织因有腭前神经交叉分布,所以,该处不能获得完全的麻醉效果。需辅以腭前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6)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卵圆孔附近,故又称卵圆孔注射法。

①适应证:面部疼痛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射频治疗,如三叉神经痛、非典型面痛等。

②注射方法:本法与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喙突后注射法相似。用7号长注射针套上消毒橡皮片,以颧弓下缘与下颌乙状切迹中点为刺入点,与皮肤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将橡皮片固定于距皮肤1 cm处,标记深度。然后退针至皮下,重新使注射针向后上内偏斜15°角推进至标记的深度,针尖即达卵圆孔附近。回抽无血后注射麻药3~4 ml。

③麻醉范围: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肌群和颞部皮肤等。

(7)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下颌孔附近,麻药扩散后可麻醉下牙槽神经,故亦称翼下颌注射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有口内、口外两种注射方法。临床常用为口内注射法。

①口内注射法

注射标志:患者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腭咽弓前方,有一纵行的黏膜皱襞,为翼下颌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另外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位于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侧。在大张口时,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与翼下颌皱襞外侧3~4 ml的交点为注射点。

注射方法:患者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前磨牙区,与中线成45°角。注射应高于下颌牙面1 cm平行进针 cm,可达下颌骨骨面的下颌孔及神经沟附近,回抽无血后注射麻药1~2 ml。

麻醉范围:同侧下颌骨及相关牙、牙周膜、前磨牙到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与下唇部。

注意点:下颌支的宽度愈大,下颌孔到下颌支前缘的距离愈大,进针深度应增加。下颌骨弓愈宽,注射针筒应尽量往对侧的磨牙区后靠,即加大与中线所成夹角的角度,避开下颌骨内斜嵴的阻挡,容易到达下颌孔附近。下颌角的角度愈大,下颌孔的位置相应变高,注射时进针点应适当上移。注射麻药10 min后仍无麻醉征,可能部位不准确,需重新注射。

②口外注射法:

适应证:在张口受限,或口内进针区有化脓性炎症及肿瘤患者。

注射标志:自耳屏前至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点作连线,连线的中点即大致为下牙槽神经沟的投影位置,亦即麻药的注射点。在下颌下缘内侧,自下颌角至咬肌前缘的中点为进针点。注射方法:用消毒橡皮片,按进针点至注射点的长度作标记。由刺入点进针,紧贴下颌骨升支内侧,沿指示线推进至标记的深度。回抽无血即可注射麻药2~4 ml。

麻醉范围:同口内注射法。

(8)舌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与下牙槽神经向前下方并行;经过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在相当于下颌神经沟的水平时,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的前内方1 cm处。

①注射方法: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口内法注射后,将注射针退出 1 cm,此时,注射麻药~1 ml,即可麻醉舌神经。

②麻醉范围: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和舌前2/3区域。

(9)颊(颊长)神经阻滞麻醉: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往下前行,在下颌支前缘内侧,与颞肌腱纤维平行往下。大约在相当于下颌磨牙面,颊神经离开鞘膜,分布于颊部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后的颊侧黏膜、肌肉、皮肤。

①注射标志及方法:下牙槽神经麻醉的进针点周围正是颊神经分布的区域,并接近颊神经干。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针尖退至黏膜下时注射麻醉药~1 ml时,即能麻醉颊神经。

②麻醉范围:同侧下颌磨牙的颊侧牙龈、黏骨膜、颊部黏膜、肌和皮肤。

(10)咬肌神经阻滞麻醉:三叉神经第三支的运动神经分支,分别分布于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因而又称咀嚼肌神经。

①适应证:暂时解除或减轻某些炎症性疼痛,如冠周炎、牙源性感染等引起的牙关紧闭,增大开口度,以利病灶牙的拔除,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②注射方法:按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用7号长针垂直刺入,进针~ cm深,注射麻药4~6 ml,如行封闭疗法,宜注射%~%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

(11)下颌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又称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注射方法:当大张口时,下颌支内侧隆突可随下颌骨的运动移向下前,不致被上颌骨后缘所遮挡。在此区域内由前往后有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通过。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相当于上颌第三磨牙面下 cm处为进针点,方法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法相同,针尖触及骨面,回抽无血时,注入麻药~2 ml可麻醉下牙槽神经,然后,将注射针退回1 cm,再注入麻药 ml可麻醉舌神经,在黏膜下再注射 ml能麻醉颊神经,应用本方法只注射一针,即可同时麻醉下牙槽、舌、颊三条神经。

(12)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本法又称颏孔注射法。颏孔位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尖的下方,下颌骨下缘上方约1 cm处。

①神经分布:颏神经、切牙神经是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出颏孔后颏神经分布到下唇黏膜、皮肤和颏部,口内分布至第一前磨牙、尖牙和切牙的颊、唇侧龈。切牙神经分支到第一前磨牙、尖牙和切牙的牙髓、牙槽突和牙周膜。

②口内法:用口镜向外拉开口角,在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相应的口腔前庭沟进针,向前、下内方寻找颏孔,一般能顺利刺入孔内,注入麻药~1 ml。

③口外法:从下第二前磨牙根尖部稍后处经皮肤进针,先注入少量麻药做一皮丘,然后推进到骨面,再用针尖向前下内方寻找颏孔,注入麻药~1 ml。

(13)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①适应证:颈丛神经麻醉主要应用于颈部、颌下区及腮腺下极手术。如手术区仅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只做浅支阻滞,如涉及颈深部肌、血管的手术还需加以深支阻滞。

②神经分布:颈丛神经由第1~4颈神经前支构成,其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自颈深筋膜浅层穿出,呈放射状行走于颈浅筋膜内。颈丛皮支分别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分布于颈部皮肤,上达枕部、腮腺咬肌区和耳廓,下达肩部皮肤。

③注射方法: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的后下方,用7号注射针垂直刺入皮肤,达胸锁乳突肌后缘,分别向上、中、下三个方向注射麻醉药,即可阻滞颈丛浅支。

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体位同上,表面标志可自乳突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成一直线。在该线上确定相当于颈2(乳突下面~ cm,后面~1 cm即下颌角水平)、颈3(第4颈椎横突上 cm,相当于舌骨体水平)、颈4(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之上 cm处,相当于甲状软骨的上缘)平面的三点作进针点,分别注射麻药做小皮丘后用4~5 cm长的7号针头自皮肤刺入,向后内方向推进,2 cm可触及横突侧缘,然后沿其前缘再向中线推进少许,便是脊椎前结节外侧所在。分别注射局麻药液6~8 ml。

④麻醉范围:半侧颈部(除三叉神经第三支支配区以外)及枕部皮肤、肌肉、血管、甲状腺、颌下腺等均被麻醉。

⑤注意点:注射麻药时,要保持针尖接触骨质,注射麻药前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以保证和提高颈深神经注射的安全性。

4.冷冻麻醉冷冻麻醉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使得局部感觉,尤其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氯乙烷,持续时间约3~5 min,由于麻醉区域表浅,只应用于黏膜下和皮下浅表脓肿的切开引流,以及松动乳牙的拔除。属于表面麻醉范畴。

氯乙烷对组织的刺激性很大,特别是黏膜。使用氯乙烷时,要注意保护麻醉区周围的皮肤、黏膜。

四、局麻的并发症

(一)晕厥

晕厥是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

1.诊断要点

(1)有恐惧、饥饿、疲劳、疼痛、体位不良及全身健康较差等因素。

(2)注射局麻药物时(或后)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

(3)重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急剧下降,短暂的意识丧失。

2.防治原则术前做好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

3.治疗要点

(1)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患者于头低位。

(2)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

(3)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

(4)针刺人中穴。

⑤氧气吸入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

(二)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主要出现在酯类局麻药,但较少见。有延迟反应和即刻反应两种。

1.延迟反应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

2.即刻反应使用极少量药物后可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的反应,如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

3.同类局麻药有交叉现象,例如对普鲁卡因过敏者,丁卡因也不能使用。

(1)防治原则:术前详细询问有无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过敏史,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及过敏体质的患者,可改用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并预先做过敏试验。

(2)治疗要点

①轻症的过敏反应,可给脱敏药物如扑尔敏口服或钙剂、异丙嗪、可的松类激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及吸氧。

②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氧。

③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应迅速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 mg,或分次静脉注射%硫贲妥钠,每次3~5 ml,直到惊厥停止。

④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方法迅速抢救。

(三)中毒

单位时间内局麻药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超过分解速度时,血内浓度升高,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所引起的中毒症状或过敏反应。

1.诊断要点

(1)用药量或单位时间内注射药量过大或局麻药被快速注入血管内。

(2)兴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话多、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血压上升,严重者出现全身抽搐、缺氧、发绀。

(3)抑制型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2.防治要点

(1)用药前应了解药物毒性大小及一次最大用药用量。

(2)要坚持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射麻药,避免直接、快速注入血管。

(3)老年、小儿、体质衰弱及有心脏病、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病的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力均低,应适当控制麻醉药用量。

(4)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麻醉药。

(5)中毒轻微者置患者于平卧位,松解颈部衣扣,保持呼吸道畅通。

(6)重者需给氧、补液、抗惊厥、应用激素及升压药等抢救措施。

(四)血肿

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的血肿,较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中,尤其在刺伤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出血,在黏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淤血斑或肿块。数日后,血肿处颜色开始逐渐变浅呈黄绿色,并缓慢吸收消失。

防治原则:

1.注射时不要反复穿刺,注射针尖不能有倒钩,以免增加刺破血管的机会。

2.若局部已出现血肿,可立即压迫止血,并予冷敷;在出血停止24 h之后,改用热敷,促使血肿吸收消散。

3.可适当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五)感染

注射针被污染,局部或麻药消毒不严密,或注射中经过感染灶,均可将感染带入深层组织,引起颞下窝、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口底间隙等感染。严重者还可能经血循环造成全身感染。一般在注射后1~5天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甚至有张口受限或吞咽因难及全身症状。

防治原则:

1.注射器械及注射区一定要严格消毒。

2.防止注射针头的污染和避免经过或直接在炎症区注射。

3.已发生感染者应按炎症的治疗原则处理。

(六)暂时性面瘫

多见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由于注射针头偏向内后不能触及骨面,或偏上超过乙状切迹,而导致麻药注入腮腺内麻醉面神经而发生暂时性面瘫;偶见于咀嚼肌神经阻滞注射过浅。一般待麻醉药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即可恢复,不需特殊处理。

(七)注射针折断

注射针的质量差、缺乏弹性等,均可发生断针。折断部位常见于针头与针体连接处。多由于注射中操作不当,使针过度弯曲而折断;或病员躁动不配合等引起。

防治原则:

1.注射前常规检查注射针的质量,不用有问题的注射针。

2.选择适当长度和型号的注射器,至少应有1 cm长度保留在组织之外。

3.注意操作方法,改变注射方向时不可过度弯曲注射针,在有阻力时,不应强力推进。

4.如发生断针,立即嘱患者保持张口静止状态;若有针体外露,可用有齿钳或镊子挟出。

5.若针头已完全进入组织内,可将另一针在同一部位刺入作标志,行X线定位摄片,确定断针位置后,再行手术取出。

(八)注射区疼痛和水肿

1.原因

(1)麻醉药液变质或混入杂质或未配成等渗溶液。

(2)注射针头钝而弯曲,或有倒钩均容易损伤组织或神经。

(3)未执行严格无菌操作,将感染源带入组织,引起感染。

2.防治原则

(1)认真检查麻醉剂和器械。

(2)注射中注意消毒隔离,并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3)如已出现疼痛、水肿、炎症时,可局部热敷理疗、封闭,或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九)神经损伤

注射针穿刺,或注入混有酒精的溶液,都能造成神经损伤,出现感觉异常或麻木、神经痛等症状。

治疗要点:

1.临床上多数神经损伤是暂时性、可逆性的病变。

2.轻者数日后即可自行恢复,不须治疗。

3严重的神经损伤则恢复较慢,也有完全不能恢复者。

4.由于难以判断神经损伤程度。因此,凡出现术后麻木症状者,应早期给予积极处理,促进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可以采用针刺、理疗,给予激素(损伤早期)、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等治疗手段。

(十)暂时性牙关紧闭

较少见,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该肌失去收缩与舒张的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因而出现牙关紧闭。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大多在2~3 h内自行恢复(感染所致牙关紧闭除外)。

(十一)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见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由于注射针误入下牙槽动脉且未回抽确认,将局麻药推注入血管内,经脑膜中动脉、眼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入眶,引起眼肌、视神经麻痹而出现暂时性复视或失明。一般待局麻药作用消失后,眼运动和视力即可恢复。

(十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

1.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又名霍纳综合征。由于颈深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浸润使交感神经麻痹所致。

诊断要点:

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结膜充血、眼裂变小、面色潮红、面部皮肤干燥无汗、耳廓红润、鼻黏膜充血、鼻塞等。一般情况下症状随麻醉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不须特别处理。

2.声音嘶哑由于迷走神经被浸润麻醉而使得喉返神经传导受阻所致。一般不须处理,麻醉作用消失后,即自行恢复。

注意点:

不可同时行双侧颈深神经丛麻醉,以防迷走神经皆被麻醉药浸润,声带完全麻痹,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3.全脊髓麻醉系麻药误入颈椎椎管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1)诊断要点:

①罕见,症状为血压下降或无血压、皮肤厥冷、发绀、呼吸困难、意识消失等。

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防治要点:

①掌握好注射标志和方法,匆使麻醉药进入椎管。

②如已引起血压下降,或血压有下降趋势时,迅速静脉输液和调节体位便可纠正。

③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收缩剂麻黄碱10~15 mg静脉注射,以纠正低血压。

④有心动过缓者,给予阿托品~ mg静脉注射。

(十三)肾上腺素反应

常见症状是头昏、头痛、口唇苍白、血压升高,脉搏快而有力,多为一过性的反应。检索首页 > 临床麻醉与镇痛彩色图谱 > 第五章眼、耳、鼻、喉、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 >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

打印引用推荐补充书签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 Anesthesia of Oral and Dentofacial Operations 字体 [大] [中] [小]

【麻醉选择】

(一)局部麻醉

1.表面麻醉:表浅的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恒牙等可用表面麻醉。

2.浸润麻醉: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手术以及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多采用浸润麻醉。

3.阻滞麻醉:颌骨和牙的手术以及有广泛的疤痕组织或炎症感染的颌面部进行手术时,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

(二)全身麻醉

凡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或难以维持呼吸道畅通,或术中需采取特殊体位以及精神紧张、婴幼儿手术,均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解剖基础】

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

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物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和利多卡因(赛洛卡因)。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2%盐酸普鲁卡因,性稳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坏。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可加入1:1000肾上腺素约十万分(即100ml普鲁卡因中加1:1000肾上腺素1ml )。但须注意: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毒症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利多卡因(L i d o c a i n e x y l o c a i n e)较适宜。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图5~1 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 法 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 后神经 阻滞麻醉(上颌的前庭沟底 半张口,注射针 与上颌牙的咬合 面成15度角,向 上、向后、向内 1.5~ 2.5厘 米 1.5~ 2毫米 同侧上颌磨牙、 牙周膜、牙槽骨及 颊侧牙龈(不包括

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汇编

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物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和利多卡因(赛洛卡因)。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2 %盐酸普鲁卡因,性稳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坏。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 可加入1:1000 肾上腺素约十万分(即100ml 普鲁卡因中加1: 1000肾上腺素1ml)。但须注意: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毒症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 %利多卡因(Lidocaine xylocaine)较适宜。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图5?1 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 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 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射)的前庭沟底 6 6 龈(不包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7|7 腭侧龈缘至腭中 线联线1 / 3处 大口张,从对侧下颌 尖与第一前靡牙间, 向上、后、外方向刺 入 约0.5?1厘 米 0.5 升 毫同侧上颌前磨牙的腭 侧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III j 腭龈乳头基部 (腭乳突处) 大张口,与牙长 约0.5厘米 0.2 升 3211123 I 腭侧 粘膜及牙龈 平行或从侧方刺入 下牙槽神 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翼下颌韧带外侧 颊垫尖端交界处 大张口,从对侧下颌 两前牙间,与下颌牙 咬合面症行,向后、 向外刺入。 同侧牙、牙周膜、牙 槽骨及 舌神经阻 滞麻醉 颊神经阻滞麻醉同上同上 一法:同上同上 二法:腮腺导与粘膜成15?30 管口后方 1厘度角 米处 约1.5?2.5 厘米触及骨面 麻醉下牙槽神 经后将针退出 0.5?1厘米 麻醉舌神经后 将针稍稍退出 再转至下颌升 枝前缘0.5 厘 米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见图5?21.5? 2毫升 0.5 1毫升 0.5 1毫升 4321 的唇侧粘膜及牙龈 同侧下颌舌侧牙龈、口 底及舌前2 / 3粘膜 同侧颊侧牙龈及粘膜

口腔颌面外科学麻醉重点

麻醉(anesthesia, narcosis):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员整个机体或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员手术疼痛,保证病员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范围:麻醉、镇痛(control of pain)、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使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的疼痛消失。 局部无痛(local analgesia):痛觉消失、触压觉和温度觉存在、病员意识清醒 适应症:门诊外科手术、牙髓病的治疗、牙体预备 局麻的优点: 1. 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和麻醉师 2. 安全:病人清醒,不需要特殊护理 3. 利于手术:可配合血管收缩剂,术野清晰 局麻的缺点: 1. 不适用不合作病员 2. 不适用有炎症部位(感染扩散、效果差)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作用 1、收缩血管,延缓药物吸收—直接作用。 2、降低毒性反应,延长麻醉时间。 3、减少出血,视野清晰 4、增强麻醉效果 肾上腺素的副作用 心悸、头痛、恐惧、颤抖、升高血压—脑出血、心律失常—心室纤颤 肾上腺素浓度的控制 延长麻醉时间:含1/10万的肾上腺素。减少出血:含1/5万的肾上腺素。常用浓度:含1/5万— 1/20万的肾上腺素 浸润麻醉 原理:麻药注射入组织内,麻醉神经末梢 药物:0.5-1%的普鲁卡因0.25-0.5%的利多卡因 适应症:软组织手术——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牙槽外科手术——牙槽突浸润麻醉 常用方法:骨膜上注射法、牙周膜注射法(皮下注射法、髓腔注射法) 骨膜上注射法(局部浸润) 原理:麻药注射于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 适应症:上颌及下颌前部牙及牙槽突手术 操作要点:进针点为唇颊侧的前庭沟,绷紧黏膜刺入,针尖刺到根尖相对的骨膜上,松弛黏膜给药,药量 0.5-2ml 注意事项:避免骨膜分离 牙周膜注射法 原理:麻药注射牙周膜内 操作要点:针短而细,牙的近中或远中侧进 针,深约5mm,给药0.2ml 适应症:出血倾向病人、血友病、追加麻醉 优点:损伤小,不产生深部血肿 缺点:注射痛 阻滞麻醉(传导麻醉) 原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附 近,阻断痛觉传入 优点:效果优于浸润麻醉 适用于瘢痕、感染灶的手术麻醉 减少麻药用量和注射次数 减少疼痛、避免感染扩散 注意事项 熟悉三叉神经的解剖、遵守无菌原则,防并发感染、注射前应回抽无血。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Local complications)和全身并发症(Systemic complications)。局部并发症常见,对机体影响较小。全身并发症少见,但对机体影响较大,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予高度重视。本章主要讨论口腔局麻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型、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 一、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血肿(Hematoma)由注射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偶见于颏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若局部组织疏松,血肿较大,特别是刺破翼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大量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图1);若局部组织致密,如腭粘膜下,血肿较为局限。血肿形成数日后,局部颜色变浅呈黄绿色,随后缓慢吸收、消失。血肿处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和牙关紧闭。 图1 血肿的早期肿胀上牙槽神经注射过程中立即出现肿胀预防措施:注射时应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注射针尖不能有倒钩,减小组织创伤。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请心血管科、血液科医师会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处理:若局部已出现血肿,立即停止注射,压迫止血,给予冰敷。为避免局部感染和血肿扩大,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肿吸收消散。

(二)牙关紧闭(Trismus)牙关紧闭或张口受限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注射后,较为少见。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失去收缩和舒张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而出现牙关紧闭。另外,注射针刺破颞下窝内血管形成血肿、局麻药对骨骼肌的毒性作用、注射针头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以及注射针污染造成的深部组织感染也可造成牙关紧闭。局麻所致的牙关紧闭多是暂时性的,一般可在2~3h内自行恢复。血肿和感染引起的牙关紧闭,在血肿消退、炎症控制后,也会逐渐恢复。 预防措施:减少穿刺次数,减小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及时更换出现倒钩的注射针。注意消毒,避免注射针污染而将细菌带入深部组织。 临床处理:对于肌肉麻痹引起的牙关紧闭,局部热敷,逐步进行张闭口训练。对于咀嚼肌损伤引起的牙关紧闭,口服镇痛药物。感染引起的张开受限一般发生在注射后数天,症状逐渐加重并伴局部疼痛,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三)注射区疼痛(Pain on injection)注射区神经丰富、注射压力过大、局麻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温度和口腔组织温度差异较大,都可造成注射疼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麻醉药物变质、混入杂质或未配成等渗溶液,注射针头钝而弯曲、或有倒钩损伤组织和神经所致。 预防措施:术前给予表面麻醉,减慢注射速度。注意麻醉剂质量和温度。检查麻醉器械,不使用有倒刺的注射针头。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口腔颌面外科全年实习总结_实习总结

口腔颌面外科全年实习总结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一个月里,首先学习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和病房的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然后熟悉了病房工作的流程和各种制度。开始逐渐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的口腔专科检查方法,并掌握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和住院的病案书写。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管理6张病床,学会完成病历,开长期与临时医嘱,填写各类申请单并了解申请单的作用,目的与各项检验结果的正常范围与意义,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各项医疗常规与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头面颈部消毒铺巾法,基本包扎技术,常用手术器械的鉴别及其使用方法,各类伤口换药的方法和口腔颌面外科常用手术消毒范围。 通过多次参加科室的讲座,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逐渐学会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并结合实验室有关报告及X线检查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通过参与部分手术过程,掌握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常规消毒及铺巾。掌握牙槽外科(包括拔牙)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常规操作。熟悉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上下颌骨等骨折的X线表现,初步掌握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下牙弓夹板固定和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学会颌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学会治疗流程和护理重点。系统学习了切开排脓等小型手术。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二个月里,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规疾病

的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实验)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有关报告及X 线检查能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初步掌握面颈部感染外伤,肿瘤,颞颌关节,涎腺疾患等的外科治疗原则。初步掌握颌面整形的基本原则及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能观察伤口的变化及病情发展,写好病情记录,及时发现病员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主动协助上级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病情发展,填写病情记录,换药及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等。参加病房值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值班医师的各项工作。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加肿瘤专科门诊,学习相关知识。每周参加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会,逐渐掌握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的方法,了解与本门学科发展有关的新知识。通过临床上观察分析讨论各病员的病因,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及发展,进一步加深了理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培养了临床思维。本月多个手术中遇到了多发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外伤,学习了处理方法。其余肿瘤类,癌症类病例也加深了知识系统的印象。在上级医生带领下参加急诊。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三个月里,熟悉各类口腔颌面外科常用药物的功效和剂量以及使用。进一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各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舌癌,唇裂,腭裂,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腮腺多形性腺瘤等临床路径,熟悉各病种类变异原因分析。 由于本院为美国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的合作医院之一,故更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加深学习唇腭裂修复相关医疗知识,分析典型病例并多次做手术助手。多次观摩经皮气管切开手术过程并熟知方法要点。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1.常用麻醉剂: 普鲁卡因procaine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丁卡因dicaine 2.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anasthesia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sthesia 阻滞麻醉block anasthesia 3.常用的阻滞麻醉: (1)上颌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下齿槽,舌,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4.局麻并发症及防治 (1)晕厥: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脑缺 氧所致。 主要表现:头晕、恶心、心悸、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短暂下降。 主要原因:病人紧张、恐惧、空腹、血糖降低、体质虚弱。 处理:让病人平卧,头放低位,保证呼吸通畅,安慰病人。 (2)中毒:单位时间内,血液中麻醉剂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各种 程度的毒性反应。 原因:a/ 麻醉剂量大,浓度过高;b/ 注入血管内;c/ 体质差。 表现:轻度中毒- 兴奋型:多活,无理智,眼球震颤,血压上升 - 抑制型:沉睡、痛觉减弱,脉弱,血压下降。 中度中毒- 烦燥不安,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上升,脉缓, 面色苍白。停止注射,吸氧,注射安定。

重度中毒- 肌肉痉挛,抽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注射安 定5-10mg,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3)过敏反应:患者曾使用过麻药,再用时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或过敏样 体征。 a/ 即刻反应:注射后数分钟即出现不同程度中毒样反应,全身发麻、 发痒、寒战、皮肤荨麻疹、皮疹、喘息样发作,甚至过敏 性休克。 b/ 迟缓反应:用药数小时后才发生口腔、舌、面、咽、颈肿胀。 处理:v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3-5%溴化钙10ml静滴地塞米松5-10mg 氢化考的松100-200mg。1/1000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4)感染:深部注射的感染症状出现较晚,麻醉后4-5天才出现局麻部位肿 胀,蜂窝织炎。 (5)血肿:注射时刺破血管,引起软组织内血肿形成。 处理:及时冷敷止血。1-2天后热敷及理疗,以促进吸收。 (6)注射针头折断:病人不合作。(小儿) 处理:手术前检查针头,发生意外即拍X片定位,手术取出。 (7)暂时性面瘫:麻药浸润、压迫等引起,或针头刺伤。 处理:注射部位要准确,理疗、针灸恢复。 口腔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滞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部位失去痛觉。确切的含义是局部无痛,但其它感觉如触压感、温度感仍存在,病员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一、局麻特点:摘自:医学教育网 (一)、局麻药物的选择: 局麻药物具有阻滞神经传导的作用,并应具备以下药理性质:产生完全麻效,对注射部位的组织无刺激,不造成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长;安全范围大,被吸收后无明显毒性反应;易溶于水,性质稳定,可耐高温高压消毒,可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剂配伍而不易分解。 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口腔科常用的有酯类的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的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常用局麻药物比较 2%普鲁卡因 2%利多卡因 4%阿替卡因 2%丁卡因类型酯类酰胺类酰胺类酯类医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A.阻滞Na+内流 B.阻滞K+外流 C.阻滞CL-内流 D.阻滞Ca2+内流 E.降低静息电位 2、为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 A.增加局麻药的用量 B.加大局麻药的浓度 C.加入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 D.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E.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 3、蛛网膜下腔麻醉前注射麻黄碱的意义是: A.可预防呼吸抑制 B.可预防发生心率失常 C.可预防血压下降 D.可减少局麻药在作用部位吸收 E.可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4、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哪个药对抗: A.硫酸镁 B.异戊巴比妥钠 C.水合氯醛 D.苯巴比妥 E.安定 5、局麻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lidocainE. B.procainE. C.tetracainE. D.popivacain E. E.bupivacaine 6、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

A.蛛网膜下腔麻醉 B.浸润麻醉 C.表面麻醉 D.传导麻醉 E.硬膜外麻醉 7、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 A.作用增强 B.作用减弱 C.易被灭活 D.不受影响 E.无麻醉作用 8、关于利用多卡因具有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能穿透粘膜,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持久 B.安全范围大 C.引起过敏反应 D.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E.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 9、比普鲁卡因作用强且毒性大的常用局麻药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 C.布比卡因 D.丁卡因 E.可卡因 10、下列局部麻醉方法中,不应用普鲁卡因是: A.浸润麻醉 B.传导麻醉 C.蛛网膜下隙麻醉 D.硬膜外麻醉 E.表面麻醉 11、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不包括: A.神经纤维的粗细 B.体液的pH C.药物的的浓度 D.肝脏的功能 E.血管收缩药 B型题 问题 12~14 A.可用于心律失常 B.作用最弱 C.毒性最大 D.无血管扩张作用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2015 至2016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医学技术系 教研室(实验室)口腔教研室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外科学 授课班级14级口腔医学技术 授课教师何国花 职称助教 使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教案编写日期2015.12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授课 时间 2015年12 月17 日星期四 5 6 节学时数_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运送护理饮食第四节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 授课 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目的(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 掌握颌面部损伤后包扎的目的;运送的注意事项;饮食护理的方法;软组织清创术; 熟悉软组织损伤的类型;损伤后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 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多媒体视频教学 教材参考文献 1.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范珍明.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邱蔚六.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颌面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2-372 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时间 分配 板书或旁注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运送护理和饮食课堂导入: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在创伤时出血 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口腔颌面部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处。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运送促进患者病情的发展。 一、包扎和运送 包扎目的:压迫止血、暂时固定骨折断移位,保护并缩小伤口,减小污染和止痛。 包扎方法:三角巾包扎、四尾带包扎、十字绷带包扎。其压力均匀,松紧合适。 运送:俯卧位、侧卧位,2-4人同时搬运 二、护理 (一)体位 半卧位 (二)口腔护理 因口腔颌面外伤病人口腔自洁作用差,需专门人员进行口腔清洁。常用1%-2%的碳酸氢钠、1%过氧化氢冲洗。 三、饮食 给患者营养丰富的饮食以促进创口愈合。采用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鼻饲、静脉补充营养。 第四节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课堂导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可与颌骨骨折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发生,不同的原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损伤。口腔颌面部损伤处理不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美观缺损和功能障碍。 损伤类型 一、擦伤 病因:皮肤或者粘膜与粗造物摩擦所致。 病损特征:少量出血,皮肤表层破损,伤口深浅不一,边缘不齐。 治疗:清洗创面,去除附着的异物,防止感染。 二、挫伤 病因:顿性力作用于局部 病损特征: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 治疗: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用冷敷,两天后用热敷。如有感染则切开引流。 三、刺、割伤3分钟 20分 钟 10分 钟 10分 钟 5分钟 15分 钟 在实验课堂上示 范包扎方法,理 论课题重点强调 包扎目的 口腔护理操作对 于维持口腔卫生 格外重要 软组织损伤具有 共性 把握损伤类型的 不同点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就是口腔科最重要基础操作之一,就是完成口外、口内修复的必备技术。低年资医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导致麻醉效果差,甚至麻醉失败。这里谈谈口腔局部麻醉的药物,方法,注意事项及经验。其次说一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图5~1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与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与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 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 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 神经阻滞 麻醉(上颌 结节注射) 的前庭沟 底 半张口,注 射针与上颌 牙的咬合面 成15度角, 向上、向后、 向内方向刺 入 1、5~ 2、5 厘米 1、5~2 毫米 同侧上颌磨 牙、牙周膜、 牙槽骨及颊 侧牙龈(不包 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 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腭侧龈缘 至腭中线 联线1/3 处 大口张,从 对侧下颌尖 与第一前靡 牙间,向上、 后、外方向 刺入 约0、5~1 厘米 0、5毫升 同侧上颌前 磨牙的腭侧 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切牙孔注射) 腭龈乳头 基部(腭乳 突处) 大张口,与 牙长轴 平行或从侧 方刺入 约0.5厘米0、2毫升 腭侧粘膜及 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射) 翼下颌韧 带外侧颊 垫尖端交 界处 大张口,从 对侧下颌两 前牙间,与 下颌牙咬合 面症行,向 后、向外刺 入。 约1、5~2. 5厘米触及 骨面 1、5~2 毫升 同侧牙、牙周 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 侧粘膜及牙 龈 舌神经阻滞麻醉同上同上 麻醉下牙槽 神经后将针 退出0、5~ 1厘米 0、5~1 毫升 同侧下颌舌 侧牙龈、口底 及舌前2/3 粘膜 颊神经阻滞麻醉一法:同上同上 麻醉舌神经 后将针稍稍 退出再转至 下颌升枝前 缘0.5厘米 0、5~1 毫升 同侧颊侧牙 龈及粘膜 二法:腮腺 导管口后 方1厘米 处 与粘膜成1 5~30度角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附答案

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一填空题 1.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局麻药是 A.的卡因 B.普鲁卡因 C.利多卡因 D.布比卡因 E.卡波卡因 2.具有微弱的血管收缩作用的药物是 A.的卡因 B.普鲁卡因 C.利多卡因 D.布比卡因 E.卡波卡因 3.毒性较小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的局麻药是 A.利多卡因 B.的卡因 C.布比卡因 D.卡波卡因 E.普鲁卡因 4.具有抑制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的局麻药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 C.的卡因 D.卡波卡因 E.布比卡因 5.毒性最强的局麻药是 A.普鲁卡因 B.卡波卡因 C.利多卡因 D.的卡因 E.布比卡因 6.麻醉维持时间最长的局麻药是 A.普鲁卡因 B.卡波卡因 C.利多卡因 D.的卡因 E.布比卡因 7.室性心律失常病员首选的局麻药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 C.的卡因 D.布比卡因 E.

卡波卡因 8 2%的利多卡因用于小儿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一次注射最大剂量是 A.1mg/kg B.5mg/kg C.10mg/kg D.15mg/kg E.30mg/kg 9.普鲁卡因的一次注射最大剂量是 A.800~1000mg B.60~100mg C.300~400mg D.100~150mg E.300mg 10.利多卡因的一次注射最大剂量是 A.800~1000mg B.60~100mg C.300~400mg D.100~150mg E.500~600mg 11.布比卡因的一次注射最大剂量是 A.800~1000mg B.60~100mg C.300~400mg D.100~150mg E.300mg 12.的卡因用于表面麻醉的浓度是 13.普鲁卡因用于浸润麻醉的浓度是 14.利多卡因用于阻滞麻醉的浓度是 15.布比卡因用于阻滞麻醉的浓度是 16.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宜为 A.1:20000~40000 B.1:2000~4000 C.1:200000~400000 D.1:2000000~4000000 E.1:200~400 17.鉴别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时,可阻滞 A.上颌神经 B.下颌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眶下神经

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

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用的局麻药物是()和(赛洛卡因)。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2%,性稳定,煮沸不被破坏。为了增强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可加入1:1000约十万分(即100ml普鲁卡因中加1:1000肾上腺素1ml )。但须注意:对患有、、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利多卡因(L i d o c a i n e x y l o c a i n e)较适宜。 局部麻醉方法 (一)部麻醉 图5~1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的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上距缘~1cm处进针,注射麻药。 (二) 在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较致密的区或局部有及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以免赞成深部,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 神经阻滞 麻醉(注射)的沟底 半张口,注射针与 上颌牙的面成15 度角,向上、向 后、向内方向刺入 ~厘米 ~2毫 米 同侧上颌、、及 颊侧牙龈(不包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 阻滞麻醉(注射)腭侧至腭中线 联线1/3处 大口张,从对侧下 颌尖与第一前靡牙 间,向上、后、外 方向刺入 约~1厘米毫升 同侧上颌的腭侧粘膜 及牙龈 阻滞麻醉 (注射) 腭基部(腭处) 大张口,与牙 长 轴平 行或从侧方刺入 约厘米毫升腭侧 粘膜及牙龈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一、麻醉的定义: 为了消除疼痛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二.分类: 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针刺麻醉。 第一节局部麻醉 一. 定义: 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病员还保持清醒的神志。 二.局麻的优点: 1.有利于面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 2.局麻药与血管收缩剂伴用,减少出血,且增加局麻效果3.安全,对机体影响较小 4.简便,易掌握,费用低 5.与镇静药联合应用,能够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三.缺点: 不适用于不合作的病员(包括小儿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四.局部麻醉的药物 酯类:普鲁卡因、地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卡波卡因 A 普鲁卡因 1. 优点:⑴麻醉效果好⑵毒性和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⑶便宜 2.缺点:⑴维持麻效时间短⑵降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渗血多⑶通透性,扩散性较差,不能用于表麻⑷可能发生过敏,对青霉素过敏史的病员应警惕使用⑸抑制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3.临床应用 见下表 B.利多卡因

1.优点:⑴时间较长2-3h ⑵效果强10-15倍于普鲁卡因⑶穿透力强 2.缺点:⑴毒性较大10-20倍于普鲁卡因一般用于表麻⑵安全范围窄60-100mg 一次最大剂量 3.临床应用见上表 C.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皮肤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胀(+) 利多卡因皮肤试验:2%利多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D. 肾上腺素:1:200,000-4000,000药理作用:交感N兴奋,心率心跳血管收缩 临床应用:⑴用于过敏,及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⑵心脏复苏⑶配合麻药应用,减少出血;缓解麻药的吸收,增强麻效。 五.局部麻醉方法 A.冷冻麻醉 1.定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消失,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 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是口腔科最重要基础操作之一,是完成口外、口内修复的必备技术。低年资医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导致麻醉效果差,甚至麻醉失败。这里谈谈口腔局部麻醉的药物,方法,注意事项及经验。其次说一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图5~1 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1cm处进针,注射麻药。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神 经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注射)的前庭沟底 半张口,注 射针与上颌 牙的咬合面 成15度角, 向上、向 后、向内方 向刺入 ~厘米~2毫米 同侧上颌磨 牙、牙周膜、 牙槽骨及颊侧 牙龈(不包括 的近颊 根) 腭前神经阻 滞麻醉 (腭大孔注射)腭侧龈缘至 腭中线联线 1/3处 大口张,从 对侧下颌尖 与第一前靡 牙间,向 上、后、外 方向刺入 约~1厘米毫升 同侧上颌前磨 牙的腭侧粘膜 及牙龈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切牙孔注射)腭龈乳头基 部(腭乳突 处) 大张口,与 牙长轴 平行或从侧 方刺入 约0.5厘米毫升腭 侧粘膜及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射)翼下颌韧带 外侧颊垫尖 端交界处 大张口,从 对侧下颌两 前牙间,与 下颌牙咬合 面症行,向 后、向外刺 约~2.5厘 米触及骨面 ~2毫升 同侧牙、牙周 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侧 粘膜及牙龈

拔牙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微创拔牙术

拔牙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微创拔牙术 Ⅰ. 目的:规范拔牙术的的操作程序,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和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Ⅱ. 范围:适用于所有口腔药物临床试验。 Ⅲ. 规程: 拔牙术前准备 1.1术者要认真检查核对:①拔那个牙?②为什么拔牙?③现在能不能拔?做到心中 有数,并对病员解释清楚,解除病员顾虑。 1.2调整椅位,对好光源,使病员位置舒适,手术野暴露清楚,便于手术操作。1.3准备拔牙器械:常用的拔牙器械有牙龈分离器、牙挺、牙钳和刮匙等。拔牙钳为适应牙齿的形态和部位不同,有各种不同类型,拔牙应根据所拔牙齿选用。 拔牙方法及步骤 2.1分离牙龈:用牙龈分离器从龈沟插入,将附着于牙颈周围的龈组织分离,以免拔 牙时造成牙龈撕裂。 2.2挺松牙根:用挺插入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牙挺的凹槽对着牙根面,左手保护邻近牙齿,右手持牙挺,以牙槽骨为支点,利用杠杆作用和转动力量,从近中或远中部位逐渐挺 松牙齿。 2.3拔除患牙:将牙钳喙准确放置于患牙的唇舌侧或颊舌侧,使钳喙与牙齿长轴方向缓慢摇动,随着牙齿松动度增大,用力向外牵引拔出。单根牙牙根呈锥形者,可以稍加旋转力量拔出。单根牙牙根呈扁平状者和多根牙,应避免旋转力,并宜顺着牙根弯曲的方向拔出, 否则易折断牙根。 2.4断根拔除出:首先要了解每个牙的牙根数目和分布情况。拔除断根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如断根边缘露于牙槽骨之间,将牙根挺出。断根位于牙槽窝内或部位很深者,则用骨凿凿除一部分根周骨壁,形成缝隙,然后插入根挺或根尖挺,将断根挺出多根牙折断牙根尚聚在一起者,可用骨凿将联结处劈,分成几个单根,然后分别取出,上述方法仍难拔出的断根,可切开并翻起颊侧粘骨膜瓣,凿除部分颊侧骨质,暴露牙根,然后取出断 根,缝合粘骨膜瓣及牙龈。 2.5伤口处理及注意事项:牙拔除后,用刮匙刮净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和异物,搔刮创面使渗血充盈牙槽窝,然后用手指按压颊(唇)舌侧牙齿龈使其复位。较大的拔牙创,尚须缝合牙龈。最后用消毒纱条或棉卷复盖伤口,嘱病员将纱条轻咬半小时至一小时至不再出血时,即可吐出。注意纱条不能长时间留置口内,以免拔牙创感染。并嘱病员在拔牙后当天不要漱口,以免洗掉牙槽窝内的凝血块而影响拔牙创愈合。如有缝合线,嘱病员在术后四天 左右来复诊时拆除缝线。 拔牙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1晕厥:在口腔局部麻醉和拔牙术中,有时出现晕厥,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脉快而弱,心悸、甚至晕倒。一般多与精神过度紧张、空腹、休息睡眠不足、体质较差有关。处理方法:立即平卧或头低足高位,针刺人中、松解衣服腰带、用棉球蘸少许芳香亚醑或氨水作鼻吸入,一般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预防方法:先给病人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顾虑情绪,空腹者嘱先进食后拔牙,疲倦睡眠不足或体质较差者,劝嘱 病员休息好后,改日再来拔牙。 3.2出血:首先要查清出血原因,区别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局部因素出血:牙龈撕裂造成出血,可缝合牙龈以止血。牙槽小血管破裂出血,可用止血粉、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了解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麻药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心肌(包括传导纤维)>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骨骼肌。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麻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苯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中枢兴奋),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 表面麻醉:又称粘膜麻醉。用于粘膜表面,借助药物穿透力,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五官科手术。 浸润麻醉: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作用。用于表浅小手术。 传导麻醉:又称阻滞麻醉。是将药液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以阻断神经干的传导,使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常用于四肢、盆腔、会阴、牙手术。 腰椎麻醉:又称脊髓阻滞麻醉,简称腰麻。药液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以阻断脊髓神经根的传导,产生较大范围的麻醉。适用于中下腹、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药液注入硬膜外腔内,沿脊神经根扩散至椎间孔,以麻醉脊神经根。适用于上下腹、下肢手术。但因用量大,要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 [不良反应]除由于品种不同,耐受性差,过敏等外,均与用量相关;常由于超量、吸收快或误注入血液循环以致血药浓度偏高。 1.少见的不良反应有①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偶见于丙胺卡因等少数几个局麻药;②视力模糊或复视,惊厥或抽搐,寒颤或发抖,眩晕和耳鸣,异常地兴奋烦躁甚至昏迷,不寻常的呕吐、多汗、低血压、心动过缓,多数是血药浓度偏高中毒的先兆;③皮疹或寻麻疹,颜面、口唇或咽喉肿痛等,属于过敏反应;酯类药物远比酰胺类药物为多。 2.注射给药时全身性不良反应可有:头痛或背痛,大小便失禁,性欲减退,肢端麻木尤其是下肢为重,呼吸急促或困难,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牙科局麻中可有迁延持久的口唇麻木、震颤或浮肿。 4.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可出现:头晕或头痛,胸痛,血压升高。

口腔科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Oral 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常用药物 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物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和利多卡因(赛洛卡因)。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2%盐酸普鲁卡因,性稳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坏。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可加入1:1000肾上腺素约十万分之一(即100ml普鲁卡因中加1:1000肾上腺素1ml )。但须注意: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毒症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利多卡因较适宜。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臵一般

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造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1。 表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上颌第二磨牙 远中颊侧根部 口腔前庭沟 半张口,注射针与上 颌牙的长轴成40°, 向上后内方刺入 约2cm 1.5-2ml 同侧上颌磨牙、牙 周膜、牙槽骨及颊 侧牙龈(不包括的 第一磨牙近颊根)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腭大孔注射) 上颌8腭侧龈 缘至腭中线联 线中外1/3处 大张口,上颌颌平面 与地面成60°,在腭 大孔表面标志稍前 处刺入,向上后方推 进至腭大孔 0.3-0.5 ml 上颌前磨牙、磨牙 的腭侧麻醉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乳头侧缘 (左右尖牙连线 与腭中线的交 点) 大张口,自腭乳头侧 缘刺入,然后将针摆 向中线,与中切牙长 轴平行,向后方推进 约0.5cm 0.25-0.5 ml 腭侧粘膜及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注射法) 翼下颌皱襞外 侧3-4mm;颊脂 垫尖处; 大张口,下牙颌平面 与地面平行,注射器 放在对侧口角,即第 一、二前磨牙之间, 与中线成45°,针高 于下颌平面1cm,并 与之平行 约2.5 cm 触及骨面 1-1.5 ml 同侧下颌骨、下颌 牙、牙周膜、前磨 牙至中切牙唇颊 侧牙龈、粘骨膜及 下唇部 舌神经阻滞麻 醉同上同上 麻醉下牙槽 神经后将针 退出0.5-1 cm 0.5-1 ml 同侧下颌舌侧牙 龈、口底及舌前2 /3粘膜 颊神经阻滞麻 醉同上同上 麻醉舌神经 后将针稍稍 退出0.5 cm 0.5-1 ml 同侧颊侧牙龈及 粘膜

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

,性稳盐酸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赛洛卡因奴佛卡因))。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和常用的局麻药物是普100ml(即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可加入1:1000肾上腺素约十万分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坏。为了增强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甲状腺毒症心脏病、1ml)。但须注意:对患有高血压、鲁卡因中加1:1000肾上腺素较适宜。%利多卡因(Lidocainexylocaine)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 局部麻醉方法口腔麻醉部浸润(一)牙槽牙槽部浸润麻醉图5~1骨)侧的粘膜下或)侧和舌(腭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适用于1~2ml1),注意麻药。3530~度角(图5~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同侧上颌磨牙、牙上牙槽后 半张口,注射针与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神经阻滞 上颌牙的咬合面成1.5~2.5厘1.5~上麻醉(米 2向毫米向上、15度角,注颌结节龈(不包括的沟底的前庭后、向内方向刺入 ) 射)近颊根 腭前神经大口张,从对侧下约0.5~1厘同侧上颌前磨牙阻滞麻醉颌尖与第一前靡牙的腭毫0.5腭侧龈缘至腭间,向上、后、外米升侧粘膜及牙龈腭大孔(中线联线1/) 注射方向刺入 处3大张口,与牙 长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毫0.2 约0.5厘米腭侧升切牙孔(基部腭龈乳头粘膜及牙龈轴?) 注射)乳突处(腭平行或从侧方刺入~2.51.5约~1.5大张口,从对侧下翼下颌下牙槽神韧带外同侧牙、牙周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