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选读2017.12.22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新消费”

高质量的发展不能“等、靠、要”,只有主动出击、主动变革,才能创造新供给、引领新消费

激光雷达、手机设定扫地范围、先扫地后拖地……随着人们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升级,“扫地机器人”也不断升级,成为很多人的网购“新宠”。这种被称为“新消费”“信息消费”的新趋势,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有人判断,中国进入了“新消费时代”。

消费是传统意义上的“买买买”,新消费“新”在哪里?相较于以前的“买什么”“如何买”,“新消费”更重视“买得好”“有品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品牌、口碑、保障、体验变得至关重要。可以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国的消费渠道、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正在变革升级。消费者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服务,成为“新消费时代”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追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

“新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数据最能体现。今年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同比增长3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11月,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增速比上月加快31.8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增速保持15%以上……“新消费”发展增速加快,得益于电商平台的拉动,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使然,也是供给体系不断完善的结果。过去5年来,伴随中国制造升级的,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高端消费、个性化消费在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等领域不断培育新增长点,经济新动能正在积聚。应该说,消费升级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互相推动与牵引中,让消费者信心更足、让经济运行质量更高。

步入“新消费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文化消费为例,在北京天桥剧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今年已至少上演了4轮,本以为能满足市场需求,可新一轮演出刚一开始,票就售罄了。优秀文艺演出买不到票只是一个侧面,映照着供给体系升级的急迫性。“花钱买健康”“换家好点的养老院”“旅途中不只买东西,还要开眼界”……养老、教育、健康等消费需求无不是“新消费时代”的增长点,补上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缺口,既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又要调整供给体系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只有创新供给的消费才能有人气,只有聚集人气的经济才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一要求关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的发展不能“等、靠、要”,只有主动出击、主动变革,才能创造新供给、引领新消费。面对质量更高的供给,老百姓自然愿意打开自己的钱袋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离不开改革创新。新消费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才能不断充实。

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应赔尽赔”

严厚福

此次改革有望摆脱以往对污染者无法有效追责的窘境,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

日前,“三万吨垃圾抛入长江”案发近一年后,江苏、浙江两地检察机关相继提起公诉,引发关注。近年来,诸如垃圾异地倾倒、企业偷排污水等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并不鲜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问题,中办、国办近日发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应赔尽赔”。

长期以来,我国除了1999年修改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外,其他环境保护法律均未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也有一些法律规定了“谁污染谁负责治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治理标准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在实践中难以落实。例如,近年来发生多起严重的水污染事件,但很少有污染者承担生态修复或者损害赔偿责任。而当污染者无需为此埋单时,肩负环境保护职责的政府就不得不站出来“背锅”。根据此次改革方案,国务院授权省级、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从而有望摆脱以往对污染者无法有效追责的窘境,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要求污染者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也出现了一些“天价”赔偿的案例,例如江苏泰州的1.6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腾格里沙漠的5.69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但由于社会组织整体能力有限,完全依靠这些民间的力量来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显然是杯水车薪。今年6月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授权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此次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赔偿权利人的范围,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更能发挥威力。

对于保护环境而言,最好的方法是良好的规划和严格的日常监管。然而一旦造成了环境损害的后果,就有必要进行损害赔偿。污染者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或者赔偿,就相当于矫正了环境违法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否则即便其被追究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也留下了严重的环境隐患。而且,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实践中会发挥很大的威慑力。按照中国目前的环境行政罚款力度,即便按日计罚,几百万、上千万的罚款就算是“天价”了,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乏上亿甚至上十亿的案例。如果潜在的污染者知道其违法行为不但可能招致罚款和牢狱之灾,还可能面临“天价”赔偿,一定会更加谨慎地遵守环境法律,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损害的发生。

好的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也需要配套制度的完善。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截至2017年6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7个试点省市人民法院共受理省级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件,审结1件。相对较少的案件数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效果。今后必须努力做到“违法必究”。省级、市级人民政府与检察机关以及社会组织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时的优先顺序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除此之外,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顺利运转,还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损害鉴定技术和制度、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及用于国家承担兜底责任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基金制度等,以发挥合力。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力量,让潜在的污染者感受到强大的威慑,也让公众感受到政府保护环境的诚意和力度。

治治“坑老”的保健品陷阱

李红梅

“等早上‘京香华寿’开门,再去拿药吃就会好起来。”日前,一则新闻让人心痛:四川一名73岁的老人拒绝就医,寄希望于家门口的保健品商家,去世后留下一屋子保健品。

病危了不相信医院,而是相信保健品,难道保健品比医院管用?像“京香华寿”这样所谓的保健品公司,有自己的“套路”:以“健康讲座”为名,借机向老人夸大保健品功效,一步步使其陷入保健品营销陷阱中。针对多起老人陷入保健品“泥沼”的情况,越来越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