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眼科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

2、正常眼球前后径出生时16cm,3岁时23cm,成年时24cm 。眼球向前方平视一般突出外侧眶缘12-14cm,两眼球突出度相差不超过2mm。23.5mm水平径23.5mm,垂直径为23mm

3、眼球由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3成,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外层包括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角膜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中层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4、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5、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为:①视锥、视杆层②外界膜③外核层④外丛状层⑤内核层⑥内核状层⑦神经节细胞层⑧神经纤维层⑨内界膜

6、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7、视神经管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眶上裂有第三、四、六颅神经、第五颅神经的第一支(眼支)、眼上静脉、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8、眼睑由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9、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开启眼睑;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10、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1、泪器包括泪腺、泪道。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为泪液排泄系统。

12、眼外肌分为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13、视神经按其部位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14、眼球的血液来自眼动脉,分为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体血管系统。睫状血管包括: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前动脉

15、泪膜分3层:表面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而成;中间水液层,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底部黏蛋白层,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16、脉络膜由睫状后短动脉供血

17、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以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分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视杆细胞(感弱光和无色视觉),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18、睑腺炎的病因: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9、睑板腺囊肿的病因: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

20、睑缘炎的病因:①鳞屑性睑缘炎:卵圆皮屑芽孢菌②溃疡性睑缘炎:金黄色葡萄球菌③眦部睑缘炎:莫-阿双杆菌

21、睑内翻分3类: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角膜刺激4大症状: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

22、睑外翻分3类: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

23、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泪液分泌部、泪液排除部。泪液分泌部包括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外分泌腺;泪液排除部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24、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泪器及泪道,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

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25、泪膜的功能:①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保证角膜的光滑;②湿润及保护角膜和结膜上皮;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④为角膜提供氧气和所需的营养物质。

26、眼表疾病的分类:损伤造成的角膜缘细胞缺乏、基质微环境异常导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27、维持眼表正常功能的因素:①正常表型的结膜上皮和角膜上皮;②两种上皮干细胞的解剖及功能必须正常;③能产生及维持一层正常且稳定的泪膜;④眼睑的解剖及生理功能正常,能保护眼表和维持泪膜正常流体动力学功能;⑤相关的神经支配及反射功能正常。

28、干眼分2型:泪液生成不足型、蒸发过强型;分4类:水样液缺乏性、黏蛋白缺乏性、脂质缺乏性、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性。

29、通常可根据以下4个方面对绝大多数干眼症患者做出诊断:①症状;②泪膜不稳定;③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④泪液的渗透压增加

30、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诊断:①睑板腺体缺如;②睑缘及睑板腺开口异常;③睑板腺分泌物数量和质量的异常。

31、结膜由球结膜、睑结膜、穹窿部结膜3部分构成

32、结膜炎按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结膜炎,一般而言病程少于3周者为急性,超过3周者为慢性。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结膜炎。按结膜对病变反应的主要形态分为:乳头性、滤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和肉芽肿性结膜炎。

33、结膜炎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重要体征有: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

34、细菌性结膜炎按发病快慢分为:超急性(24小时内)、急性或亚急性(几小时或几天)、慢性(数天或数周);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35、沙眼的特有体征:沙眼性角膜血管翳、睑结膜瘢痕

36、WHO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2条:①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②典型的睑结膜瘢痕;③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④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37、病毒性结膜炎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包括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咽结膜热、单疱病毒性结膜炎、新城鸡瘟结膜炎;后者包括传染性软疣性睑结膜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结膜炎、麻疹病毒性角结膜炎。腺病毒性角结膜炎主要表现为2类:流行性角结膜炎、咽结膜热。

38、角膜炎病理分期: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39、角膜炎的病理过程:角膜浸润、角膜溃疡、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

40、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自发性、慢性、边缘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

41、世界卫生组织将眼表改变分为3个阶段:结膜干燥、角膜干燥、角膜溃疡。

42、晶状体为双凸面、有弹性、无血管的透明组织。晶状体的主要病变有:①透明度改变,形成白内障;②位置的改变,产生异位和脱位。

43、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安静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冠状和板层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囊膜下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44、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一般认为氧化作用是引

起白内障的最早期变化。

45、皮质性白内障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出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楔形混浊在皮质性白内障中最为常见。

46、绕核性白内障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白内障。

47、白内障手术适应症:视力的原因、医疗的原因、美容的原因。白内障术后的视力矫正:人工晶状体、眼睛、角膜接触镜

48、正常人眼压平均值为16mmHg。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正常人一般双眼压差异不应>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不应>8mmHg。

49、防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外流:①小梁网通道;②葡萄膜巩膜通道

50、眼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3个因素:①睫状突出成房水的速率;②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③上巩膜静脉压

51、青光眼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有眼压、房角、视野和视盘检查。

52、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3大类。原发性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先天性又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先天型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

5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期: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

间歇期的主要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小发作史;②房角开放或大部分开放;③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瞳剂眼压能稳定在正常水平。

5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诊断标准: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

55、药物降低眼压主要通过3种途径:增加房水流出、抑制房水生成、减少眼内容物。

5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

57、葡萄膜炎按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按炎症的临床和组织学改变分为:肉芽肿性、非肉芽肿性;按解剖部位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小于3个月为急性,大于3个月为慢性)

58、前葡萄膜炎分型: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59、角膜后沉着物分类:下方的三角形分布、角膜瞳孔区分布、角膜后弥漫性分布。

60、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61、视杯的内层和外层分别发育分化形成视网膜感觉层(神经上皮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62、视网膜出血分为:深层出血、浅层出血、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下出血。

63、视网膜血管改变:管径变化、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血管白鞘和白线状、异常血管

64、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出血、渗出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65、视网膜动脉阻塞分为:视网膜动脉急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眼缺血综合症)

66、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非缺血型、缺血型)

67、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禁用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扩张剂

68、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ARMD、湿性ARMD

69、特发性黄斑裂孔分期:一期为裂孔形成期,仅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中央凹可见黄色斑点或黄色小环,约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二期-三期为全层裂孔,二期裂孔<400um,成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三期>400um圆孔,二期-三期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四期为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较大裂孔,可见Weiss环。

70、视网膜脱离按病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7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两大要素:①视网膜裂孔形成;②玻璃体牵拉与液化。治疗原则是手术封闭裂孔。

72、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特征: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功能不良。

73、视神经疾病常见病因有3种: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

74、视神经萎缩根据眼底表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75、视乳头水肿分4型:早期型、进展型、慢性型、萎缩型。

76、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里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77、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78、眼的屈光力取决于各屈光成分的位置、曲率半径、球面特性、折射率。眼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匹配与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

79、78、眼球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定为60D,平均折射率1.336,前焦距为16.67mm,后焦距为22.27mm,眼轴24mm。

80、眼的三联动现象为: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

81、近视根据屈光成分分为: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根据近视度数分类:①轻度近视:<—3.00D;②中度近视:—3.00——6.00D;③高度近视:大于—6.00D

82、远视根据度数分类:①低度远视:<+3.00D;②中度远视:+3.00—+5.00D;

③高度远视:>5.00D。

83、散光分为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分为: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近视散光、复合远视散光。

84、老视的症状有:近视困难、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视近不能持久。

85、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3个阶段:初始阶段、精确阶段、终结阶段。

86、融合包括:感觉融合、运动融合。

87、斜视后的病生理改变:抑制、弱势、中心旁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

88、双眼视觉重合是产生双眼视觉的基础。

89、双眼异向运动包括:集合和分开

90、儿童斜视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首先应消除斜视造成的感觉缺陷,包括脱抑制、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或经治疗达到平衡后,则运用非手术的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

91、精确的配镜和对单眼弱视患者的优势眼的遮盖是弱视治疗的两个基本手段。

92、斜视根据融合功能分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根据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变化分为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根据注视情况分交替性、单眼性斜视;根据发病年龄分先天性、获得性斜视;根据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斜视(内、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混合型斜视。

93、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特征: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麻痹性斜视主要特征:斜视角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改变,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94、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

0.8。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

95、治疗弱视的基本策略为精确的配镜和对优势眼的遮盖

96、眼球穿通伤治疗原则:①初期缝合伤口,恢复眼球完整性;②防止感染等并发症;③必要时行二期手术。

97、强酸能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碱对组织起分解作用。碱烧伤比酸烧伤严重。

98、弱视按病因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部不正性、形觉剥夺性、先天性

99、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瞳孔括约肌扩大、瞳孔散大;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变小

100、角膜软化症的原因:缺乏维生素A

101、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未成熟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02、慢性泪囊炎的病因为鼻泪管阻塞所致,当角膜上皮损伤时,易产生细菌性角膜溃疡

103、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年龄为:3-6个月

104、前房积血应患眼包扎,平卧位休息。

105、青光眼的主要体征是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106、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呈水样,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成脓性

107、结膜充血越近穹窿部,充血越明显;睫状体充血越近角膜缘,充血越明显108、角膜实质损伤后,以瘢痕代替

109、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瞳孔到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当房水排出受阻时会出现眼压升高

110、眼视器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111、角膜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和角膜缘毛细血管网

112、内麦粒肿切开引流的方向与睑缘垂直;外麦粒肿与睑缘平行

113、视路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反射到枕叶视觉中枢为止的视觉传导通路

114、视网膜细胞瘤分期: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转移期

115、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表现:眼睑征、眼球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结膜和角膜病变、视神经病变。

116、儿童期最常见的框内恶性肿瘤:横纹肌肿瘤;婴幼儿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117、沙眼体征:睑结膜充血、滤泡和乳头增生、睑结膜线条状或网状瘢痕、角膜帘状血管翳。

118、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快骨组成

119、眼部充血分为: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混合充血

120、睑缘炎典型临床表现:患处呈现红、肿、热、痛

121、近视眼矫正用凹透镜,远视眼用凸透镜,散光矫正用柱镜。

名词解释

1.白内障(cataract):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2.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可以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3.角膜缘(limbus):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由于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巩膜内,病逐渐过渡到巩膜,所以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

4.瞳孔光反射(light reflex):为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

5.瞳孔近反射(pupil near reflex):为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事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6.前房闪辉(anterior chamber flara):是由于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的,裂隙灯检查是表现为前房内白色光素。

7.视力即视锐度(visual acuity):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

8.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imia):是指发生于一眼的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

9.干眼病(dry eye):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眼质和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10.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人眼平均值为16mmhg,正常人眼压定义在10~21mmhg。

11.屈光不正:眼球的屈光力与眼球的轴长不相适应以致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即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12.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

13.高压眼症:一些人的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的上限,但乌尔检测出视盘和视野的损害,房水开放,临床上称为高压眼症。

14.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需要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加眼的屈光力,是近距离目标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5.集合(convergence):产生调节的同时会引起双眼内转。

16.双眼单视: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物体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所成的像,经大脑视觉中枢合成一完整的立体形态。

17.视野(visual field):是指双眼正视前方固定不动所看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18.正视(emmetropia):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就叫做正视。

19.近视(myopia): :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就叫做近视。

20.远视(hypermrtropia/hyperopia):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屈光状态就叫做远视。

21.散光(astigmatism):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该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这种屈光状态就叫做散光。

22.复视(diplopia):斜视后,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视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中心凹的物象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物象在另一视觉方向上,因此一个物体被感知为两个物象,成为复视。

23.房水循环途径(agueous humor’s pathway):捷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方、再从前方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24.角膜云翳(corneal nebula):浅层瘢痕性浑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浑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25.角膜斑翳(corneal macula):浑浊较厚略成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

26.角膜白斑(cornel leucoma):角膜炎第四期溃疡愈合后,瘢痕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白斑。

27.青光眼(glaucoma):是一种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眼病。

28.泪溢(epiphora):泪液排除系统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处。

29.流泪(lacrimation):泪液分泌增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

30.视路:指从视网膜光感器至大脑枕叶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 related cataract):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

32.并发性白内障(complicated cataract):由于眼部炎症、退行性改变。使晶状体营养或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白内障。

33.后发行白内障(after cataract):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或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浑浊。

34.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一年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导致的白内障。

35.外伤性白内障(traumaticcataract):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和爆炸伤引起的晶状体浑浊。

36.正视眼: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去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37.散光:由于眼球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各径线上不能同时成像,因而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38.KP,即角膜后沉着物: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

39.青光眼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光眼斑。

40.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

41.上睑下垂(ptosis):上睑的提上睑肌或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过2mm。

42.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通路受阻而引起眼压增高的一组青光眼,其原因一般比较明确。

43.电光性眼炎: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

44.WEISS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后,在视网膜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物,标weiss环。

45.视力:是指视器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它反映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

46.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47.眼球穿通伤:眼球的外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

48.眼球贯通伤:锐器或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刺眼球壁为眼球贯通伤。

49.小凹:为黄斑中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的部位。

50.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店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51.视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52.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构成,为泪液排泄通道。

53.结膜:起始于上、下睑缘后唇,是覆盖于眼睑内面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的薄膜组织。

54.结膜囊:结膜以睑裂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囊状袋,故称结膜囊。

55.结膜炎:结膜的大部分表面暴露于外界,当眼表的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强时,就会引起结膜组织的炎症发生,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

56.翼状胬肉:是一种向一角膜表面生长且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形态呈三角形似翼状而得名。

57.直接对光反射:在暗视内受检眼被光源直接照射,该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58.间接对光反射:在暗示内另侧眼被光源直接照射,受检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

59.双眼单视:在正常双眼注视状态下,物体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所成的像,经大脑视觉中枢合成一完整的立体形态。

60.斜视: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某一眼位偏斜称斜视。

61.高压眼症:一些人的眼压虽以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和视野损坏,房角开放。

62.黄斑: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血管凹陷处,直径约为2mm,还有丰富的黄色素,其中央有一个小凹,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63.实盘(视乳头):距黄斑鼻侧约3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仅有神经纤维,没有视细胞,不能感光,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64.睑板腺囊肿:由于睑板腺导管出口堵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引起的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散粒肿。

65.睑内翻(entropion):睑缘向眼球方向翻转,同时睫毛倒向眼球。

66.睑外翻(ectropion):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异常位置。

67.角膜软化症:维生素A严重缺乏,不及时治疗所致。

68.麦粒肿:即外睑腺炎,指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器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眼科考前资料名词解释

名解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2mm的前漏斗状的小凹区,中央局视盘颞侧缘3.5mm,在食盘水平线的稍下方,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 角膜缘(limbus):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临床上是许多眼内手术切口的标志不为,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面。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是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在巩膜突、巩膜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3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的腔隙,该腔隙称为睫状体脉络膜上腔。 锯齿缘(ora serrata):是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 黄斑(macula lutea):是视网膜后极部的一个无血管凹陷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解剖上称为中心凹。 视盘(optic disc):是位于黄斑鼻侧的境界清楚的橙红色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 前房(anterior chamber):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为,中央深。 后房(posterior chamber):是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 结膜囊(conjunctival sac):是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三部分形成的一个一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 视路(visual 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中枢。视路:为视觉的整个通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位置的视觉传导路。 泪膜(tear film):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由外向内分三层: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瞳孔视近反射(near reflex):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并同时发生调节和集合作用的现象,是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鼻泪管:泪囊逐渐变细延伸到下鼻道的泪囊连续部分,全长18mm,管口于下鼻道。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可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通常以为正常视力,低于为低视力,低于为盲。 视野:指一眼向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力而言,它反映的是周边的视力。距注视点30度以内的范围为中心视野,30度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野小于10度者,即使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对比敏感度:指在一定对比度下视觉系统对不同大小物体的分辨力,是除视力外测定形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管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二引起的一种特发性无菌性慢性炎性肉芽肿。 泪溢(epiphora):泪液排除系统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见外。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导致泪囊伴发细菌感染。 功能性泪溢:由于眼轮匝肌松弛,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并无明显的泪道阻塞,而泪液排除障碍,出现泪溢。 流泪(lacrimation):泪液分泌增多,排除系统来不及将其排走二流出眼睑外。 乳头增生:由增生肥大的上皮层皱迭或隆凸而成,扁平或圆顶状,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眼科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泪膜:为覆盖在角膜、结膜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由外至内由脂质层、水液层、粘蛋白层构成,润滑眼球表面,湿润并保护角、结膜上皮,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2、上睑下垂: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或苗勒氏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影响外观甚至视功能。 3、角膜葡萄肿:若粘连性角膜白斑面积大,而虹膜粘连广泛则可能堵塞房角,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状如葡萄就称为角巩膜葡萄肿。 4、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视近困难。是一种生理现象。 5、交感性眼炎:一眼受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经过2~8周或更长时间,另一眼发生同样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葡萄膜炎,称交感性眼炎。 二、填空题 1、目前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方法为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 2、沙眼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有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慢性泪囊炎。 3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最主要的鉴别高眼 压时房角是开放还是关闭。 4、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虹膜睫状体炎、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运动神经 麻痹。 5、视神经萎缩根据眼底表现及 神经损害的部位可分为:原 发性、继发性两种。 6、视网膜脱离可分为孔源 性、牵引性、渗出 性三大类型。 7、切开排脓时,内麦粒肿切口 应与睑缘垂直,外麦粒肿应 与睑缘平行。 8、眼球穿通伤治疗原则为初 期缝合伤口、防治感染等并 发症、必要时行二期手术。 9、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 视、散光。 10、屈光不正的矫治方法有框 架眼镜、角膜接触 镜、屈光手术。 1. 房水的循环途径 是:( c) A .睫状突—后房—前房— Schlemm管—小梁网—集合管 —房水V—血液循环 B.睫状突—前房—后房—小梁 网—Schlemm管—集合管—血液 循环 C.睫状突—后房—前房—小梁 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 水V—血液循环 D.睫状突—后房—前房—小梁 网—集合管—Schlemm管 E.睫状突—后房—前房— Schlemm管—小梁网—房水V— 血液循环 2. 老年的霰粒肿患者多次复 发,要考虑:(c ) A.基底细胞癌 B.鳞状细胞 癌 C.睑板腺癌 D.眼睑 黄色瘤 3.葡萄膜从前至后分 为:(b ) A.睫状体—虹膜—脉络膜 B.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C.脉络膜—虹膜—睫状体 D.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4.目前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较理想的方法是:( d ) A.药物治疗 B.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C.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D.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 人工晶体植入术 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下列表 现哪一项是错的:(c ) A.视力急剧下降 B.瞳孔中度散大 C.前房加深 D.角膜雾状混浊 6.眼眶蜂窝组织炎的体征 为:(d ) A.眼球运动障碍 B..眼球突出 C.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 D.以上都是 7. 调节性共同性内斜视早期的 治疗是:( a ) A.戴远视镜矫正 B.手术矫正 C.用功能训练来矫正 D.功能训练加手术矫正 8.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主要 表现是:(d ) A.视力障碍,出现复视 B.视力障碍,视物变形,变小 C.视力骤减,出现虹视 D.视力骤减或消失 9. 下列哪种眼病对视力损害最 大:( c ) A.翼状胬肉 B.急性结膜炎 C.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D.树枝状角膜炎 10.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哪一项 是错的:( c ) A.视网膜受近距离物体光线 刺激 B.睫状肌收缩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视野:视野就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瞧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瞧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Strabismus) 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 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2、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13、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14、睫状充血:就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就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 15、电光性眼炎(雪盲):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16、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颚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就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线。 17、 weiss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开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环形物,标weiss环。 18、睑板腺囊肿:就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它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19、霰粒肿:霰粒肿(chalazion)就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lipogranuloma)。就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与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名为胞生痰核。就是睑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体分泌物滞留在睑板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肿物。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20、翼状胬肉:一种慢性结角膜病变,因其形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21、角膜营养不良:角膜营养不良就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此类疾病进展缓慢或静止不变。在患者出生后或青春期确诊。 22、角膜云翳:角膜炎时。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瞧清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23、角膜白斑:角膜溃疡区上皮愈合,前弹力层与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如瘢痕厚而呈瓷白色的混浊,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24、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