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3940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和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②、能力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数学、用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贴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东东迷路了,只有回答对路上的五道口算题,才能顺利的回到家。你们愿意来帮帮他吗?指名回答口算:25+40 50+3534+54+2937+8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1、创设情景,导出新课

谈话:大家做的可真好!老师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玩具店选购玩具吧!看看玩具柜里有那些玩具啊?每样玩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哪个小朋友可以声音响亮的来报一报。(1)提问:如果每人可以选购两件玩具,你准备选购哪两件?(贴图)

分别购买这两种玩具,各需要付多少钱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4+25 44+28 25+28)

(2)这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3)你能一眼就看出:那种组合花费最贵?那种组合花费最便宜吗?(第二种组合最贵,第三种组合最便宜)为什么?

2、探索算法

那每种组合具体需要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先来研究第一题

(1)口算44+25

你是怎么算的自己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把你的口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指名回答。

44+25=69

①4 + 5 = 99个一

40 +20 =606个十69

说明:这两个4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这个4表示几?(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所以是几个一加几个一等于几个一呢?(4个一加5个一等于9个一)

这个4又表示几呢?(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

所以几个十加几个十又等于几个十呢?(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

9个一和6个十和起来是69。

②40+20=60

4 +

5 =9 69

说明:不管是第一种方法,还是第二种方法,都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也就是(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③4+20=6464+5=69 (知识的运用)

④44+5=4949+20=69

(2)(出示课件)爬树比赛

谈话:今天森林里小猴在进行爬树比赛,想请口算本领强的小朋友去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口算练习,前2题说口算过程,指名回答

25+34 36+42 22+21 13+54 63+2388+11

(3)口算44+28

44+25大家都会算了,那44+28你会算吗?同桌间相互交流,再汇报。

44+28=72

① 4+8=12 40+20=6060+12=72

Ⅰ、个位上4+8=12,遇到什么情况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上4+2+1=7,也就是40+20+10=70,

70+2=72可以的,你是用类似列竖式的方法来算的。

谁还能来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么计算的?

Ⅱ、个位上4个一加8个一等于12个一,个位满十后怎么办?

十位上4个十加2个十等于六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一个十是七个十。

追问:十位上的1,那里来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② 40+20=604+8=12 60+12=72

③ 44+20=6464+8=72

④ 44+8=52 52+20=72

(4)、对比算法。

为什么同样是44加二十几,上一题的结果是六十多,而这题的结果是七十多呢?十位上多出的1是哪来的呢?

(5)(课件出示):救鱼行动(P39第1题)

谈话:每回答对1道口算题就能挽救1条小鱼的生命,学生

指名回答。

35+57 25+44 14+62

38+57 25+49 14+68

计算后,提问:

这就是我们刚才做的三组题目,你们觉得每组第一题比较简单,还是第二题比较简单啊?(第一题)为什么呀?(第二题需要进位)进位难在那里?(加数十位相加再多1)

强调:以后再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如果遇到进位的情况,不要忘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6)、口算25+28

哪个小朋友可以来猜一猜25+28的十位是几?(板书:5)为什么是5,而不是4呢?(个位满十进一)得数是五十几呢?(53)

做题时既要看加数十位是几,也要看个位相加是否满十,也就是要算十位看个位(板书:算十位看个位)

(7)练习估算(卡通人物夺气球):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回答: 35+32 45+29 35+35 22+78 26+29 44+37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出示课件)P39第2题:小小裁判员

谈话:今天小兔王国里在举行跳远比赛,每位选手有三次机会,要请大家来当裁判员,你们准备好了吗?

瞧!第一位选手出场了,(课件出示第一组):

26+3 26号选手的第一跳成绩是多少?你能来列式算一算吗?

26+43第二跳呢?

26+63第三跳呢?

①学生指名回答第一组题目后,仔细观察比较这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加数个位相同、十位不同,和不同)

②运用规律,去实践后三组。

2、游戏:棒球明星

以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示,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最后汇报、比较游戏得分的高低。

3、游戏:团结力量大

刚才都是老师在出口算题,你们会出口算题吗?想不想试一试?

出示要求:和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请学生说一说根据要求出题时要注意什么?

①两位数加两位数;

②和不能超过100。

以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示游戏,同桌两人在游戏中,一人出题,一人答题,然后交换。最后汇报两人合作答对题目的数量。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你们会算了吗?那你觉得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还要提醒

大家注意些什么呢?(学生总结)我们还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解决实际问题

1、买奖品(出示课件)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们购买了一些礼品书准备送给大家。提问:

①谁能列式算一算,李老师一共购买了多少本礼品书?(36+25=61)

②张老师购书的情况:十位3+4,怎样的情况下得数会是8,而不是7?(进位加法)

当个位2+口时进位呢?口里最小能填几?(8)此时得数是几?还能填几?(9)

③王老师购书的情况:

十位可以填几?(5)此时个位可以填口+5?你能把答案一下子都说出来吗?(04)

十位还可以填几?(4)此时个位可以填口+5?谁来报一报?(5-9)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议一议: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的“米”。

星光小学二年级的同学,六一要去郊外旅游了,如果用双层公共汽车带他们去(每车限坐90人),这四个班的同学该如何坐车呢?指名回答。第一种方案中每辆车各坐多少人呢,你能列式计算吗?第二种方案?为什么2班和3班不可以合坐一辆车呢?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因数上有几个零,就在几乘几的得数后面添上几个0。 A、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十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十数的末尾有一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一个0。 B、整百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百数的末尾有两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两个0。 C、估算时符号是“≈” 例题:(1)、29×7≈210 40×4=160 298×3=900 600×2=1200 (2)、在○里填上“>”、“<”或“=”。(常考题) ①320×2○600 ②240×5○100 ③7×0○7+0 (3)实验一小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689人,全校六个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加单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例题:(1)3个6也可以说(6)的(3)倍,5的7倍就是(7)个(5) (2)6的4倍、40倍、400倍分别是(24)、(240)、(2400)。 (3)少年宫有64人学习舞蹈,学习绘画的人数是舞蹈的2倍,学习数学的人数是绘画的2倍,少年宫里有多少人学习数学? (4)富民养殖场养鸡111只,养鸭的只数比鸡多3倍,请问鸭有多少只? 4、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的数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位数一般写小一些,写在对应位置横线上。 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 200+800= 76-28= 56+39= 4×300= 23×3= 32÷5= 320×2= 76÷8= 34×3= 3900+300= 1000-600= 56-20= 24+46= 0×65= 100-40= 5400-300= 0+55= 200×9= 6×110= 40-21= 660÷3= 5×600= 34×2= 8×100= 23+46= 98-29= 54-0= 23×0= 6600-6000= 1×23= 89÷1= 55÷2= 78÷3= 330×3= 6×400= 54-3= 43+27= 88+12= 800+4000= 3×21= 5×60= 250÷5= 7×900= 4000-3000= 55-47= 9+27= 16+24= 420×2= 2×42= 1×280= 600×0= 0+230= 3000+7000= 76÷7= 43÷2= 4×81= 77÷7= 500+20= 600+500= 71-13= 56-18= 320×3= 5×80= 44-38= 6×30= 150÷5= 700×7= 64÷4= 21÷2= 4×12= 400-300= 3300-3000= 48-36= 32+27= 120×4= 33×3= 37÷4= 79÷4= 1×340= 0×32= 330÷3= 800×4= 110×7= 34×2= 81÷9= 64÷2= 120×3= 500+3000= 28+19= 60×5= 4×700= 32+18= 45-29= 1500÷3= 7700+300= 200×5= 8×400= 230×3= 63÷3= 75-16= 64÷9= 55+88= 800-260= 64÷8+70= 69÷8= 69+24= 86×0= 500+320+80= 19÷3= 350-80= 470-80= 60+60+60= 40×9= 38+52= 30-30÷6= 23×30= 15÷3= 99+11= 50×9= 84÷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2课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打印版

可编辑word文档

三年级(上)数学口算题(二)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 30+6= 20×3= 100×2= 300×3= 13×4= 17×2= 36-12= 400×2= 40×2= 15×2= 200×4= 86-66= 600÷6= 60÷6= 21÷7= 78-28= 72÷8= 140×3= 20+180= 480-80= 80+60= 28+2= 40÷4= 39÷3= 40÷2= 60+6= 30÷3= 50+50= 14×7= 50+3= 62+18= 15×6= 42÷7= 5÷5= 700-300= 95-7= 16×5= 98-48= 21×4= 72+8= 9×110= 160÷6= 17×4= 68-17= 20-14= 90-15= 80×5= 32÷3= 72-24= 900÷9= 50-25= 84+21= 200×4= 16÷2= 20×5= 360-60= 60÷4= 90÷3= 60+100= 130×3= 66÷2= 300×4= 24+54= 51-3= 92+6= 80÷2= 72-41= 60÷3= 12×4= 0×800= 140-60= 14×6= 48÷4= 600÷6= 25×3= 15×6= 20÷2= 18+16= 420-80= 80+120= 32×3= 75+25= 16×3= 25+17= 可编辑word文档

40÷2= 42+58= 600×8= 100÷2= 880-300= 60×6= 40-25= 27+36= 48-16= 130-90= 12×5=15-6= 60×2= 52+4= 13×0= 40÷2= 600×2= 93-28= 12×8= 15÷5= 1×40= 10+30= 500×6= 660-600= 46-2= 200÷5= 800×3= 120-20= 300×5= 44-12= 5×60= 14×3= 20-20= 120×4= 36÷2= 38+27=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 910-90= 38÷7= 220+150= 6×9=6×4=500+700= 78÷9=45-27= 720-180= 9×9=30+38= 84-12= 290-40= 770-160= 6×7=40÷8=2300-500= 44+23= 600+270= 620+150= 3×7=7×7=4÷4= 36÷3= 37÷6=56÷9=760+100= 750+125= 2×7= 520+30= 200+50= 430+27= 4×6=19÷8=980-400= 35+7= 720-70= 820-128= 33-17= 71-43= 9×110= 160÷16= 81÷9=72÷8=71-24= 250-60= 8×50= 32+3= 66÷8=5×5=28÷7=33÷6=200-4= 16÷2= 可编辑word文档

三年级数学乘法口算(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

1) 6×23= 2) 21×6= 3) 50×1= 4) 92×6= 5) 61×8= 6) 1×77= 7) 91×4= 8) 13×6= 9) 31×7= 10) 7×64= 11) 9×90= 12) 6×66= 13) 6×9= 14) 83×1= 15) 8×95= 16) 4×24= 17) 4×40= 18) 7×2= 19) 4×6= 20) 41×4= 21) 78×6= 22) 62×2= 23) 72×2= 24) 8×62= 25) 48×2= 26) 50×9= 27) 6×44= 28) 15×2= 29) 23×4= 30) 6×68= 31) 9×49= 32) 9×73= 33) 57×9= 34) 3×92= 35) 84×8= 36) 89×6= 37) 95×5= 38) 7×74= 39) 25×3= 40) 11×3= 41) 65×7= 42) 62×1= 43) 25×9= 44) 64×6= 45) 9×67= 46) 8×54= 47) 29×8= 48) 22×7= 49) 74×2= 50) 4×5= 51) 6×65= 52) 8×12= 53) 6×12= 54) 8×60= 55) 2×6= 56) 1×59= 57) 82×9= 58) 2×47= 59) 78×8= 60) 86×5= 61) 1×84= 62) 66×9= 63) 83×6= 64) 3×71= 65) 6×91= 66) 90×7= 67) 8×19= 68) 60×6= 69) 5×29= 70) 45×6= 71) 6×86= 72) 7×82= 73) 99×4= 74) 33×4= 75) 59×9= 76) 35×3= 77) 6×5= 78) 1×51= 79) 63×7= 80) 19×1= 81) 1×8= 82) 8×75= 83) 7×99= 84) 9×1= 85) 6×46= 86) 2×31= 87) 2×40= 88) 30×5= 89) 9×16= 90) 6×18= 91) 13×7= 92) 9×83= 93) 1×18= 94) 37×3= 95) 17×6= 96) 68×9= 97) 6×25= 98) 87×6= 99) 53×8= 100)9×58= 1) 7×921= 2) 7×910= 3) 8×199= 4) 3×615=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计算练习

三年级计算练习1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23×3=0+35= 54÷6= 35×2= 8×8+6= 13×5= 7×200= 12×4= 4×16= 4×8+7= 3×70= 60×6= 700×0= 120-70= 5×7+6= 3×24= 56+24= 80×7=8×12= 9×5+8= 2.用竖式计算。(80分) 12×5= 178×3= 278+534= 309×5= 6×78= 4×264= 384×4= 480×5= 26×9= 700-432= 8×530= 6×835= 416×3= 2×604= 8×742= 219×5=

三年级计算练习2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80÷2= 96÷3= 560÷7= 36÷3= 88÷8== 420÷7= 300÷6= 0÷9= 85÷5= 72÷4= 3×25= 280÷4= 720÷8= 800×0= 500×8= 0+76= 700×9=84-56= 240-8= 90÷6= 2.用竖式计算。(80分) 693÷3= 98÷6= 246÷4= 719÷7= 750÷3= 6×809= 1013-547= 709÷7= 875÷6= 2940÷6= 609÷3= 80÷6= 9×867= 487+529= 540÷8= 863÷8= 验算 验算

三年级计算练习3 三( )班姓名成绩 1.口算。(20分) 800÷4= 280÷4= 600÷3= 68÷2= 78÷6== 65÷5= 300×6= 0×95= 98÷7= 52÷4= 6×12= 68÷4= 600÷3= 800-0= 8×900= 0÷6= 13×7=84-26= 240-8= 56÷9= 2.用竖式计算。(80分) 89÷4= 118÷7= 865÷5= 908÷6= 450÷9= 9×806= 709÷7= 893+4197= 785÷6= 2700÷6= 589÷4= 268÷7= 986×7= 1487-499= 960÷8= 482÷3= 验算 验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其口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经历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小组活动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胜利的怡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教学突破:教学时,可根据现实的情景提出问题,再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玩具图片及价格、 2.学生准备:4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师谈话:同学们,看一看青蛙博士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幽美的气球,如果你答对了气球上算式的得数,这些气球就会变成例外的颜色,一起来试试好吗? 生:好。 师:火车开起来。 生:口算得数。 谈话:青蛙博士还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喜欢的玩具呢!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引出课题 1.教学例题 师:出示玩具图。 (1)学生观察玩具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在这个玩具店里购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 生:想。 师:那么你能对你购选的玩具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生:能,提问题。(注:同学们提不出问题,教师合适给予引导) (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生:①买汽车和火车一共要多少元? 师:44+25=69(元) 生:②是买火车和大汽车一共要多少元? 师:44+38=82(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口算方法。 生:汇报例外的口算方法。(学生互评) 例:44+38=82(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试卷 班别:姓名:座号: 52+48= 1000-700= 45-45= 35+17= 240+30= 412+369= 900-200= 42÷7= 990-90= 170-20= 5×5= 880+20= 56÷8= 63+37= 30÷6= 20÷4= 90+70= 7×2= 3×8= 910-600= 630+300= 7×6= 120-80= 650-400= 630-20= 28÷7= 16÷8= 290+90= 4×9= 40÷5= 307+622= 8×8= 3×9= 440-40= 360-300= 4×7= 81÷9= 300+400= 900-800= 10×7= 70+40= 450+30= 54÷6= 800-200= 120+800= 740-200= 72÷9= 800-200= 480-400= 63-23= 720+80= 560-50= 63÷9= 810-100= 130+245= 7×7= 620-80= 815+194= 910+210= 460+540=

310×3=720÷9=4700-700=600÷3= 48+28=640÷8=800÷8=880÷8= 9×500= 80+17= 54+28= 42×3=1700-800=90÷3= 180÷3=300÷5=930÷3=800÷4= 60-15=900÷3=450÷9=360÷6= 37+56= 32×3= 70×7= 1200-700= 300÷6=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93÷3= 24×2= 0÷54= 12×30= 7×80= 48×10= 40×40= 40×10= 23×30= 60×50= 70×80= 10×68= 40×50= 30×21= 50×70= 24×2= 2×4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三年级(上)数学口算题(一) 姓名时间:分钟做对()题做错()题小学数学

200+800= 76-28= 56+39= 4×300= 23×3= 32÷5= 320×2= 76÷8= 34×3= 3900+300= 1000-600= 56-20= 24+46= 0×65= 100-40= 5400-300= 0+55= 200×9= 6×110= 40-21= 660÷3= 5×600= 34×2= 8×100= 23+46= 98-29= 54-0= 23×0= 6600-6000= 1×23= 89÷1= 55÷2= 78÷3= 330×3= 6×400= 54-3= 43+27= 88+12= 800+4000= 3×21= 5×60= 250÷5= 7×900= 4000-3000= 55-47= 9+27= 16+24= 420×2= 2×42= 1×280= 600×0= 0+230= 3000+7000= 76÷7= 43÷2= 4×81= 77÷7= 500+20= 600+500= 71-13= 56-18= 320×3= 5×80= 44-38= 6×30= 150÷5= 700×7= 64÷4= 21÷2= 4×12= 400-300= 3300-3000= 48-36= 32+27= 120×4= 33×3= 37÷4= 79÷4= 1×340= 0×32= 330÷3= 800×4= 110×7= 34×2= 81÷9= 64÷2= 120×3= 500+3000= 28+19= 60×5= 4×700= 32+18= 45-29= 1500÷3= 7700+300= 200×5= 8×400= 230×3= 63÷3= 75-16= 64÷9= 55+88= 800-260= 64÷8+70= 69÷8= 69+24= 86×0= 500+320+80= 19÷3= 350-80= 470-80= 60+60+60= 40×9= 38+52= 30-30÷6= 23×30= 15÷3= 99+11= 50×9= 84÷4= 小学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 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 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 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 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 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 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 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竞赛题

三年级(上)数学口算竞赛题 三( 1 )班姓名时间:5分钟做对()题 200+800= 76-28= 56+39= 4×300= 23×3= 32÷5= 320×2= 76÷8= 34×3= 3900+300= 10000-6000= 56-20= 24+46= 0×65= 100-40= 5400-300= 0+55= 200×9= 6×110= 40-21= 660÷3= 5×600= 34×2= 8×100= 23+46= 98-29= 54-0= 23×0= 6600-6000= 1×23= 89÷1= 55÷2= 78÷3= 330×3= 6×400= 54-3= 43+27= 88+12= 800+4000= 3×21= 5×60= 250÷5= 7×900= 4000-3000= 55-47= 9+27= 16+24= 420×2= 2×42= 1×280= 600×0= 0+230= 3000+7000= 76÷7= 43÷2= 4×81= 77÷7= 500+20= 600+500= 71-13= 56-18= 320×3= 5×80= 44-38= 6×30= 150÷5= 700×7= 64÷4= 21÷2= 4×12= 400-300= 3300-3000= 36-48= 32+27= 120×4= 33×3= 37÷4= 79÷4= 1×340= 0×32= 330÷3= 800×4= 110×7= 34×2= 81÷9= 64÷2= 120×3= 500+3000= 28+19= 60×5= 4×700= 32+18= 45-29= 1500÷3= 7700+300= 200×5= 8×400= 230×3= 63÷3= 75-16=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 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8题。 【课程标准描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分析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已有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学习经验,能够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问题。 3.通过练习,加深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并能正确对比不退位与退位口算减法在解决方法上的异同。 【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观察情境图中每副图的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正确列式,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讨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分析不同的口算方法,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小组讨论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汇报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两题口算方法上的异同点,来评价学习目标3。 4.通过完成做一做,关注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来评价学习目标4。【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55-30=24-5= 84-30=19-4= 73-40=43-7=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评价目标1)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专项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题 1. 40-2= 70+90= 70+2= 140-7= 70+50= 421÷7≈52+35= 720÷8= 9×799≈9×799= 80÷4= 26+9= 2. 45×28≈160-60= 160÷8= 150+40= 2100÷3= 50×80= 28÷7= 500×4= 24÷8= 12×20= 35÷5= 50÷5= 3. 3×800=420÷7=3×220=480÷4= 58+33=420-20=93÷3=880÷4= 1200-200=11×7=80-46=82÷9≈ 4. 45+45= 50×90= 42×98≈5×5+52= 90+30= 90+40= 170-90= 110-30= 50+80= 110-80= 50+90= 400+300= 5.21×30=660÷6=65×10=540÷6= 22×40=80×80=10×47=30×70= 0÷93=600÷6=10×36=660÷3= 6. 43+38=720÷8=36+56=23×30= 10×73=90×50=800÷8= 6000+2000=120×4= 640÷2=52×94≈250÷5= 7. 63÷9= 280÷4= 50×50= 810÷9= 300×6= 25+41= 140÷7= 20×31= 90-65= 52×44≈74×54≈41×75≈8. 40×70=131÷6≈900÷3=57+29= 125÷2≈4×9÷6= 90÷9= 1600÷2= 71-68= 600÷1= 1500÷3= 9×300=

9. 3×200=620÷2=660÷2=640÷8= 880÷4=7500-500=0÷91=12×4=3×31=58+26=120×4=0×97=10. 360÷9=44×2=960÷3=32×2= 2×440=460÷2=70+500=3×33=280÷4=9×400=3×330=690÷3=11. 11×40=900×5=67-49=200÷4= 8000-1000=20×24=57+29=540÷6=10×73=10×58=0÷49=34×20=12. 80×90=30×70=120×4=640÷8= 720÷9=10×34=65×10=660÷3=700×5=41×20=7000-3990≈30×30=13. 10×47=30×23=660÷6=5900-5000= 11×40=70×40=10×36=6000+2000=80×80=29+14=80×50=200×4= 14. 36+56=88×10=600÷6=22×30= 400+600=34+29=800÷8=21×30= 720÷8=33×30=32×20=87×10= 15. 500+40=22×40=440÷4=33×20= 320÷4=83÷9≈77-29=0÷93= 640÷2=30×50=75+18=600+700=16. 210÷7= 3×8= 80÷2= 40×10= 180÷3= 80×99≈280÷4= 90×100= 8÷1×8= 20+90= 80+20= 130-2= 17. 310×3=390÷3=230×3=11×4= 82-55=310×3=720÷9=4700-70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口 算 练 习 题 班级 姓名 学生

10×6= 80×5= 70×40= 20×4= 5×30= 11×80= 22-18= 80×90= 25×30= 490÷7=13×20= 28×10= 26×20= 30×40= 56×10= 23×30= 12×5+100= 280+56= 680+72= 70×80= 80×2= 25×4= 25×40= 45×30 = 780+52= 250+75= 50×90= 80×11= 240+78= 30×41= 103×4= 500×5= 30×60= 42×3= 210+260= 360+530= 17×30= 250×8= 25×80= 14×7= 正确()题正确()题正确()题正确()题 1.5 1.6 1.7 1.8 50×21= 40×21= 34×10= 51×30= 10×19= 49×20= 30×61= 7×39= 79×40○3200 68×51○350045×10= 25×20= 28×20= 17×40= 36×5= 41×80= 130×3= 13×30= 450×2= 35×20= 12×40= 20×50= 31×80= 20×80= 45×30= 450×3= 45×30= 110×8= 11×80= 14×60= 2×50= 70×60= 20×24= 44×20= 24×20= 380×2= 205×3= 630÷9= 630+48= 330×3 = 正确()题正确()题正确()题正确()题

60×12= 74×20= 23×40= 130×4= 50×12= 680÷4= 608÷4= 35×30= 12×2×5= 30×2×4=14×70= 40×80= 27×20= 31×70= 6×50= 21×40= 21×50= 21×80= 30×33= 42×50= 6千米=()米 4千米=()米 3千米=()米 8000米=()千米 9000米=()千米 2000米=()千米 7千米=()米 6000米=()千米 40千米=()米 5000米=()千米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4吨=()千克 7000千克=()吨 10吨=()千克 3000千克=()吨 一袋面粉重50( ) 一头河马重3( ) 一个苹果重200() 一辆汽车载重5( ) 正确()题正确()题正确()题正确()题 2.3 3.1 3.2 3.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3940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和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②、能力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数学、用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贴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东东迷路了,只有回答对路上的五道口算题,才能顺利的回到家。你们愿意来帮帮他吗?指名回答口算:25+40 50+3534+54+2937+8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1、创设情景,导出新课 谈话:大家做的可真好!老师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玩具店选购玩具吧!看看玩具柜里有那些玩具啊?每样玩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哪个小朋友可以声音响亮的来报一报。(1)提问:如果每人可以选购两件玩具,你准备选购哪两件?(贴图) 分别购买这两种玩具,各需要付多少钱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4+25 44+28 25+28) (2)这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3)你能一眼就看出:那种组合花费最贵?那种组合花费最便宜吗?(第二种组合最贵,第三种组合最便宜)为什么? 2、探索算法 那每种组合具体需要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先来研究第一题 (1)口算44+25 你是怎么算的自己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把你的口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指名回答。 44+25=69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板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二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计算起了铺垫作用;三是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将估算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本单元借助“世博会”的情境,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加深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和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法和算理。教科书通过情境图和对话框的形式,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独立思考,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会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 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已有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础,能明白其中的算理,并能合理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时进位和退位等思想及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但少数学生在进位、退位中容易出错,需要加强辅导。 1.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和经验以及迁移类推、转化等方式,经历探索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算法和算理。 2.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的计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等情况的组合。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之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3.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口算不作要求。但是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不仅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后续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训练。

三年级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70-8= 97-19= 70-48= 90-18= 18+68= 98-29= 41-23= 71-45= 17+14= 9+48= 39+38= 41-13= 15+16= 66+19= 63-46= 8+28= 78-69= 46+39= 50-21= 77-59= 54-38= 62-36= 61-9= 71-35= 63-56= 46+49= 23+28= 23+38= 16+26= 39+15= 70-58= 8+68= 39+48= 63-6= 38+28= 77-59= 63-56= 39+15= 95-69= 27+69= 81-7= 56+38= 49+37= 40-18= 37+56= 29+67= 90-33= 29+44= 73-45= 57+35= 95-59= 48-39= 57+25= 8+57= 81-34= 57+16= 96-57= 59+23= 31-19= 40-28= 47-29= 16+29= 56+28= 64+27= 96-47= 73-36= 81-24= 80-37= 82-44= 16+19= 48+17= 87-48= 80-7= 33-17= 49+27= 58+13= 27+69= 37+56= 57+35= 95-59= 9+22= 28+26= 29+23= 29+13= 15+77= 35+37= 79+18= 27+38= 27+28= 53-45= 27+48= 75-68= 83-7= 35+27= 60-46= 95-28= 94-18= 95-38= 80-16= 6+25= 74-58= 8+36= 52-25= 63+18= 36+15= 90-68= 75-6= 61-33= 60-23= 43+48= 83-57= 61-43= 6+47= 52-3= 28+16= 37+35= 9+22= 15+77= 53-45= 27+48=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陈艳雨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页的主题图、第10页的例一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发展数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知 1、复习旧知,回顾方法。 谈话:你们都喜欢哪些卡通人物?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想知道是谁吗?你们如果能完成他带来的数学题,他才愿意和大家见面。课件出示口算题:45+20= 56+7= 38+40= 72+5= 30+35= 8+37= 52+30= 6+44=

要求:学生抢答,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求学生汇报口算思路。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它的名称及上海世博会的小资料。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中表达的信息以及蕴含的数学信息。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领队老师,首先考虑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考虑买多少张车票。 师:谁愿意提出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给各个年级或全校学生买票的问题。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3)、列式解答,引出新知。 让学生列式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时,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注意体现口算思路。 预设1:先将39分成30+9,然后算30+44=74,最后算74+9=83。 预设2:先将44分成40+4,然后算39+40=79,最后算79+4=83。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8题。 【课程标准描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分析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已有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学习经验,能够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问题。 3.通过练习,加深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并能正确对比不退位与退位口算减法在解决方法上的异同。 【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观察情境图中每副图的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正确列式,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讨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分析不同的口算方法,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小组讨论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汇报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两题口算方法上的异同点,来评价学习目标3。 4.通过完成做一做,关注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来评价学习目标4。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55-30=24-5= 84-30=19-4= 73-40=43-7=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评价目标1)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2.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预设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3.尝试解决,探究算法。(评价目标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