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演奏者如何掌握和提高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和能力呢?今天为大家带来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手型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

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

2、力度关、客观的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

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缺乏应有力度的手指,就不可能产生刚劲快速的弹挑质量和效果。

3、过弦关标准是,右手弹挑多条弦时就像弹挑一条弦的速度一样快捷。

一是右手的手虎口要保持规范的龙眼形状,形成驾驭弹挑四条弦的准备动作,为快速过弦弹挑创造充分的交替转换条件。

二是要区分好顺向转换和反向转换的过弦走向关系。

4、换把换把是因为琵琶音位按照十二平均律设置排列所决定的,也是琵琶演奏变换幅度较大的连接动作。

换把指法是由左手指、腕、臂垂直变换在相把位和四个品位之间的动作,它的音域上下与大提琴的音域一般宽。

5、耐力关耐力大小是胜任琵琶快速弹挑的关键因素。

这是因为有些琵琶独奏曲和练习曲篇幅比较长,尤其是演奏那些速度快、段落长的音乐片段,两手指没有足够的耐力和潜在的能力是很难适应的本篇文章来自厚学网。

琵琶最最基本的指法主要有三种:按弦,弹挑和轮。

为大家介绍一下在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些演奏技巧。

初练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

2、扫拂运用“拂的技法时,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

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3、轮指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

4、摇指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手腕立起,右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福莱多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

5、滚奏即快速弹挑,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转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

并使指甲尖触弦。

速度和力度在于手指而不是手腕,所以手腕需要放松,手指有摩擦的感觉,弹奏出的声音才既有力度又有速度。

琵琶的基本弹奏方法

琵琶的弹奏指法左手指法: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捺、带、擞: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 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这种虚音与实音组合进行的方法,在琵琶传统文曲中见用最多。现将有关捺、带、擞的演奏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捺捺,又称“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在指关节的运动中,手指端取势将弦身击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声,捺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进行。 (2)带带,又称“带起”、“带音”、“放”等。演奏带的方法:当右手弹出前一按音之后,接着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内方或向外方一拨,然后离开弦身,带起一个较弱或稍强的音来。带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进行。带起的音,有散音与按音之分。带起散音时,须将按指向左内方或外方一拨,即可带出空弦散音来。带起按音时,则须把下行进行的后一个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带的动作。 (3)擞擞,又称“搔”、“搬”、“抓”、“粘”等。演奏擞的方法:用左手指将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发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时,则用无名指搔弦),这是擞按音的奏法;如擞空弦散音时,则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选择一较方便的指头去搔弦即可。擞弦大都在同一条弦上进行。 右手指法:弹挑类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其他右手指法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来。 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 而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刘熙《释名》和应劭《风俗通》中,都有“推手前曰枇(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琵琶”古作“枇杷”)的记载 。a.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左弹出发音。 b.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右挑进发音。弹挑类其他指法的演奏方法: c.夹弹:是用弹和挑在弦上作连续均匀而不很快的动,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四声,有的或作二声。 d.滚:演奏方法与夹弹相同。但在速度上则较夹弹快一倍,即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八声,有的作十六声。 e.剔:是用中指甲向左将弦剔出。

如何掌握琵琶快速弹挑技巧

如何掌握琵琶快速弹挑技巧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技巧的优劣,决定了演奏者对弹挑技术轻重缓急的控制与把握能力,而其中快速弹挑往往直接影响到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与舞台效果,这是由于琵琶乐曲中许多重要的快速且富有激情的乐段一般都是由快速弹挑技巧来完成的。所以说,琵琶快速弹挑技巧不仅是琵琶演奏中最重要的技法,同时也是琵琶演奏中最难以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那么。演奏者如何掌握和提高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和能力呢?实践证明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琵琶学习者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拔苗助长,绕道速成,一就而就可以奏效的。这就必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经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刻苦练习,琵琶快速弹挑技巧才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笔者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需要度过以下五个难关,供琵琶学习者与教学者共同探讨。 1、手型关。 据笔者多年的琵琶教学实践证明:手型的正确如否,对琵琶演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那么正确的手形应该怎样掌握呢?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两只手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弯曲成半圆形,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为什么要采取龙眼指法呢?因为龙眼指法两个指尖端距离近,运动行程小,弹挑动作快,转换时间短,对快速弹挑能构成有利条件,右手臂保持在稳定的紧张与放松状态。这样,只要大指和食指积极运动,紧密配合,弹挑的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快速弹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鸡眼、凤眼指法呢?因为这两种指法的大指与食指的指尖距离较宽,,运动行程较大,弹挑动作转换较慢,明显影响快速弹挑的质量和速度,所以不适应快速弹挑的技法需要。 2、力度关。 所谓力度,从力学上讲,就是用来抨击对方的重力。从客观上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那么怎样增强两只手指的潜在力量呢?笔者认为,一般要从慢节奏的乐曲练习开始。因为放慢速度练习弹挑,手指准备时间充分,两手运筹力量充足,手指的松弛和紧张的转换得到有机的配合,指尖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充电,两指的潜能和活力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要坚持经常练功。常言说得好,练琴练琴。顾名思义,琴是靠练出来的,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解决的。经验表明,学习琵琶演奏艺术,老师的指导仅占成功率的30%,而自己的勤学苦练却占成功率的70%。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深有感触的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得好:成功就在于重复。所以学习琵琶快速弹挑更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重复。一般的讲,初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中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要保证3个小时,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到勤听、勤看、勤思、勤练,不惜付出汗水和心血,弹挑的力度和速度就会日渐提高。三是要运用好速度和力度的辩证关系。速度和力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力度就没有速度。这是因为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长短决定的,停留时间长,冲击力就小,速度就慢;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越短,冲击力就越大,速度就越快。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用力与放松,实际运作方式就是:用力—放松—再用力—再放松的交替过程。但是,用力与放松又是相对的。只强调放松,手指就会松懈无力;只强用力,手指就会生硬紧张。所以,手指必须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击弦,产生连续的爆发力,才能集中体现手指潜在的力度和速度。因此,缺乏应有力度的手指,就不可能产生刚劲快速的弹挑质量和效果。 3、过弦关。 过弦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演奏技术问题,它是由左右两手对弦数变化操作能力的挑战。其标准是,右手弹挑多条弦时就像弹挑一条弦的速度一样快捷。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一是右手的手虎口要保持规范的龙眼形状,形成驾驭弹挑四条弦的准备动作,为快速过弦弹挑创造充分的交替转换条件。二是要区分好顺向转换和反向转换的过弦走向关系。所谓顺向转换就是从第一弦向第四线运行排列;反向转换就是是从第四弦向第一弦运行排列;还有跨弦循环转换,即横向从第一弦跳到第三弦,或从四弦跳到第二弦等等,因此,跨弦转换指法是过弦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大脑指挥的快速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三是手指和手臂的伸展和收缩。我强调的是,弹和挑起板的运动变化都要顺应快速过弦的需要。但一般的快速过弦弹挑,都是以弹弦在前,挑弦在后,无论是顺向过弦、反向过弦和跨弦过弦都要遵循这个规律,挑弦起板只适应个别音型。四是左手指按弦运动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尤其第三指

琵琶演奏的技巧

琵琶演奏的技巧 琵琶演奏技巧相当丰富,但最最基本的指法无外乎按弦(对左手而言),弹挑和轮(对右 手而言)。其它的指法多是由这些基本指法演变而来。 建议在弹奏琵琶时,最好能对着镜子练。这样,就可以看清自已演奏的姿势,指法是 否有错,便于纠正,可使我们少走弯路,在相同的时间内,更有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 1、按弦中常见问题 按弦是左手最最基本也最最重要的指法。在按弦中,最容易出现按弦不实、不准的现象。尤其是初学者,因手指无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按弦时,左手四指关节应自然弯曲呈孤状,不宜作平直的姿势。尤其中指和名指三个 指关节,在按弦时必须要向外突出,不可作平按作平凹状。在按弦时指端触弦的部位也应 严格要求:食指的按弦触点在指端中部的偏下侧,中、名、小指在指端中部的偏上侧,拇 指按弦触点在指甲的右侧。这样,在按弦时方不至于碰到相邻的弦而发出杂音。 按弦的准备动作是“抬指”。抬指是以指根关节为基点,将按指迅速抬至一定高度,然 后向按音点用一定的垂直弹性冲力打在弦上,将弦按实称为落指。落指的位置即触弦点必 须准确,正确位置应在紧挨相、品的上方,远了则弦不易按实,音准也难以把握。若直接 按在相、品上端或下端,则发出的是一种不明亮的而带“木”的音色,就不是乐音了。落指 时左手指所用的力度(按力),不宜过重或过轻,也不可将弦向左拉或向右推。按力过轻时,弦不易按实,由于弦未与相品密切接触而会产生噪音;按力过重或向作拉按或推按时,由于 弦身与相品位按触后又作了向内的“纵起”,或弦身离开了原来的垂直弦位,弦身都已增加 了一定的紧张度,&127;弦音会相应地增高,乐音就不准了。 子、中、老、缠四条弦的粗细并不一样,它们的张力亦不相同。子弦最细,张力最小;缠弦最粗,张力最大。所以按力在每条弦上各不相同,由子弦到缠弦张力相应要增大。 在按放动作上,应注意左右手的合作关系,一般应在右手弹弦前瞬间,左手指先将弦 按好;又在下一音的右手弹弦前之瞬间,左手指方可离弦。在按弦后,应根据所按乐音的长度,来决定应在什么时候离放。如所按乐音的长度较长,按指按在弦身上的时间亦须较长; 反之则短。因在按弹发音之后,按指仍然将弱按在品或相位上进,会有余音流出。如果不 管所按匀音的长度如何,都是按后即放,就会使所按的乐音都变成断音,而且还会带出轻 微的空弦音来。

琵琶弹挑指法

琵琶弹挑指法 琵琶弹挑指是字母学习的,有很多的人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面整理了琵琶弹挑指法,供你阅读参考。 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对弹挑在演奏中的运用和发挥局限极大。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法会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 练习弹挑指法时要注意手形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这时为了使拇、食指甲与弦身接触时,在横的角度方面易于相仿之故);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拇指短而食指长,要使两指一般齐,食指须呈微弯);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这种姿势叫“鸡眼”,两指发音量与音色差异很大),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 练习弹挑时,保持手形基本不动。初练时,尤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而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因为弹挑时是用指甲尖端来触弹弦身,指关节离指甲尖端较近,手指的运动幅度较小,每作一次弹或挑所耗费的时间可以缩短,易于作快速的弹挑。同时,在练好指关节的用力

方法后,也能在动作非常快速、运动幅度极小的情况下作出强弱的变化来。特别是“滚”指,是在弦上作连续而均匀、迅速的弹挑,产生一种类似长音的效果,对弹挑音色、音量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在初练弹挑时,一定要做到音量一致,节奏均匀。 琵琶弹挑指法:弹挑指法技巧所以要先要第一步练好指关节的运动和灵活,这是很重要,假如说指关节没练好的话,是不行的,还有一个我们要听声音,我们学每一个指法都要听声音音响效果.因为每一个指法的音响效果都有要求的,比如:弹、挑弹挑的音量要求是一样,不要一个响一个轻,音色也要一样,不要一个柔和一个结实,这是说,我们一定要听音响效果,这个音响效果能够听得出来,要学的,听音响效果是要学的,没学过的,老师没教你听音响效果的话你就就不会听,不会听的话你蒙练,光练弹挑、轮指、结果音响效果不对的你还不知道,练得不对的以后要改,就麻烦了.所以一定要第一步学会听音响效果,第二步在听音响效果中间练弹挑,是不是听音响对了,音响不对为什么不对那么找出原因,更正。这是要注意的,不要盲目的练, 还有我们经常初学琵琶弹挑的弊病最多的.最多的弊病就是弹的时候音量很大, 挑的时候用量很小. 为什么? 就是我们手的生理条件造成的. 因为手的生理条件是食指长, 大指短. 食指容易往下, 大指容易往上, 那么我们知道往上往下一弹, 食指长,跟弦接触的时候角度比较小,指甲面和面板的角度比

琵琶演奏者的自我介绍

琵琶演奏者的自我介绍 第一篇:琵琶演奏者的自我介绍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挫折是一门必修课。 这门课增加了我们的勇气;增强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使我们更坚强、更勇敢、更乐观……我有这样的亲身体验。 我爱好民乐,喜欢琵琶。刚学它时,我遇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这些挫折几乎将我打倒,一度我准备放弃琵琶。当我心灰意冷时,一次成功的登台演出,使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 我笑了,这次成功使我懂得了挫折的美丽,明白了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生活就平淡得好似一杯白开水;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像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一点起伏,那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你还在摇头,说这些并不能说服你,那么请看贝多芬。贝多芬双耳失聪,要知道,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像驾驶员失去了眼睛。但他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命运使我屈服”激励着自己,继续在音乐领域里奋斗,他创作出了不朽名曲《第九交响乐》。这不仅使他的生活有了美妙的旋律,也为全世界喜欢音乐的人们带去了精彩的生活与美的感受。 司马迁狱中写《史记》;吴承恩在科举中屡遭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出了《西游记》;一生不得志,生活贫困的蒲松龄创作出了中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鲁迅在黑暗势力的迫害下,仍能写出众所周知的《彷徨》、《呐喊》……还有全身瘫痪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患小儿 麻痹症而终身残疾的小提琴王子帕尔曼…… 当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展现在你面前时,你还摇头吗?你还认为挫折仅仅是 阻挡你前进的障碍吗? 其实,生活似大海,挫折就似大海中的波澜,赋予大海以壮丽与神秘;生活如 蓝天,挫折如蓝天中的白云,星星点点,却布满天空;生活像一张白纸,挫折则像 一支支画笔,为生活这张白纸描绘出美丽的图画;生活是一个乐章,挫折则是这乐 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的优美乐章…… 假如你选择了蓝天,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陆地,就不要渴望大 陆平坦;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生活 因为有了挫折而更加精彩! 第二篇:灵魂的演奏者-海上钢琴师影评 灵魂的演奏者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分析 2014101116 09戏剧影视文学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赏析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赏析 年级六年级第一学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 二.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了解楚汉垓下之战的故事,了解琵琶各种演奏技法,熟悉乐曲各主题,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教学重点 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了解琵琶音色并熟悉乐曲各主题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 教学思想 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一定想象力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约5分钟) (课前请同学上网搜索有关于《十面埋伏》的资料)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于《十面埋伏》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 师:同学们都非常厉害,搜集了很多的资料来分享给大家,谢谢你们。没错,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公元前202年的“垓下大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 (一)简介乐器-——--琵琶(约5分钟) (出示图片、实物)师:在欣赏乐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琵琶这个乐器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琴颈向后弯曲, 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 d e a 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 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 (一)初步欣赏(约10分钟)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 演奏者如何掌握和提高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和能力呢?今天为大家带来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手型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 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 2、力度关、客观的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 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缺乏应有力度的手指,就不可能产生刚劲快速的弹挑质量和效果。 3、过弦关标准是,右手弹挑多条弦时就像弹挑一条弦的速度一样快捷。 一是右手的手虎口要保持规范的龙眼形状,形成驾驭弹挑四条弦的准备动作,为快速过弦弹挑创造充分的交替转换条件。 二是要区分好顺向转换和反向转换的过弦走向关系。 4、换把换把是因为琵琶音位按照十二平均律设置排列所决定的,也是琵琶演奏变换幅度较大的连接动作。 换把指法是由左手指、腕、臂垂直变换在相把位和四个品位之间的动作,它的音域上下与大提琴的音域一般宽。 5、耐力关耐力大小是胜任琵琶快速弹挑的关键因素。

这是因为有些琵琶独奏曲和练习曲篇幅比较长,尤其是演奏那些速度快、段落长的音乐片段,两手指没有足够的耐力和潜在的能力是很难适应的本篇文章来自厚学网。 琵琶最最基本的指法主要有三种:按弦,弹挑和轮。 为大家介绍一下在琵琶初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些演奏技巧。 初练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 2、扫拂运用“拂的技法时,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 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3、轮指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 4、摇指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手腕立起,右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福莱多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 5、滚奏即快速弹挑,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转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

琵琶演奏技巧

琵琶演奏技巧 琵琶演奏是很吸引人的演奏,那么琵琶有哪些演奏技巧?下面整理了琵琶演奏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按弦是左手最最基本也最最重要的指法。在按弦中,最容易出现按弦不实、不准的现象。尤其是初学者,因手指无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按弦时,左手四指关节应自然弯曲呈孤状,不宜作平直的姿势。尤其中指和名指三个指关节,在按弦时必须要向外突出,不可作平按作平凹状。在按弦时指端触弦的部位也应严格要求:食指的按弦触点在指端中部的偏下侧,中、名、小指在指端中部的偏上侧,拇指按弦触点在指甲的右侧。这样,在按弦时方不至于碰到相邻的弦而发出杂音。 按弦的准备动作是“抬指”。抬指是以指根关节为基点,将按指迅速抬至一定高度,然后向按音点用一定的垂直弹性冲力打在弦上,将弦按实称为落指。落指的位置即触弦点必须准确,正确位置应在紧挨相、品的上方,远了则弦不易按实,音准也难以把握。若直接按在相、品上端或下端,则发出的是一种不明亮的而带“木”的音色,就不是乐音了。落指时左手指所用的力度(按力),不宜过重或过轻,也不可将弦向左拉或向右推。按力过轻时,弦不易按实,由于弦未与相品密切接触而会产生噪音;按力过重或向作拉按或推按时,由于弦身

与相品位按触后又作了向内的“纵起”,或弦身离开了原来的垂直弦位,弦身都已增加了一定的紧张度,&127;弦音会相应地增高,乐音就不准了。 子、中、老、缠四条弦的粗细并不一样,它们的张力亦不相同。子弦最细,张力最小;缠弦最粗,张力最大。所以按力在每条弦上各不相同,由子弦到缠弦张力相应要增大。 在按放动作上,应注意左右手的合作关系,一般应在右手弹弦前瞬间,左手指先将弦按好;又在下一音的右手弹弦前之瞬间,左手指方可离弦。在按弦后,应根据所按乐音的长度,来决定应在什么时候离放。如所按乐音的长度较长,按指按在弦身上的时间亦须较长;反之则短。因在按弹发音之后,按指仍然将弱按在品或相位上进,会有余音流出。如果不管所按匀音的长度如何,都是按后即放,就会使所按的乐音都变成断音,而且还会带出轻微的空弦音来。 按指要求左手各指关节的活动非常灵活有力,无琴时可作模拟练习:即先把左手腕部固定在桌面或大腿上,然后将左手各指次第作打下、提起的动作,动作须慢用力须强。还有,在换把、跳把时,很容易产生按音不准的现象,平常练习时应多作换把、跳把的练习。[小精严格的按弦需从抬指落指、指端触弦点、触弦点同相、品正确位置三方面去认真训练。但是在演奏中要使按弦得到良好拨弦音质的重要关键还在于左手按弦与右手拨弦在时间上能否做到同步配合。即左手的按弦准备与右手的拨弦准备能否在同一瞬间完成。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只有在同步进行条件下,严格正确的按弦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谈琵琶演奏的艺术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3227073.html, 谈琵琶演奏的艺术风格 作者:解放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琵琶,最先出现在秦汉时期。据文字记载,该乐器出自西域,经由波斯传人新疆 后流人内地。琵琶在秦汉时被称为“秦汉子”或“琵把”,直柄梨型。琵琶起初记载是人骑在马背上弹奏的一种乐器,是西域的商客为了招徕生意而在马背献技的一种玩物,用敲、击、弹、奏等手法达到炫技之意。到了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关键词:琵琶;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94-01 琵琶是唐朝九部乐、十部乐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为了区别曲项琵琶与直柄琵琶这两种乐器,直柄琵琶后来经改进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阮”,它的表现力略逊色于琵琶。 琵琶张四弦,由弦槽、弦轴、山口组成。琵琶由六个相、二十五品构成。四弦中的第一根为钢丝弦,二、三、四为钢尼龙缠弦。其定弦为a、c、d、A。琵琶的右手技巧主要有“弹”、“挑”、“双弹”、“双挑”、“勾”、“抹”、“分”、“摭”、“滚”、“扫”、“划”、“拂”、“轮”、“半轮”、“拍”、“提”、“摘”、“弹面板”等。左手的技巧主要有“泛音”、“吟”、“打”、“推”、“煞”、“绞二弦”、“伏”等。 琵琶的音量较大,音质清脆,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最喜好的一种乐器,它表现技法高超,音色清脆明亮,常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怀。琵琶目前以演奏技法而分为“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等派系。“无锡派”即“浙江派”,形成于清代初年,以陈牧夫为代表,其主要作品有《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月儿高》。“平湖派”以李芳园为代表,主要作品有《将军令》。“浦东派”以鞠士林为代表,留有《闲叙幽音》手抄琵琶谱,主要代表作有《霸王卸甲》。“崇明派”发源于崇明岛,以蒋泰、黄秀亭为代表,代表作品为《昭君怨》、《鱼儿戏水》、《飞花点翠》。“汪派”也称“上海派”,以汪昱庭为代表,留有《琵琶演奏法》一书。除上述各派的经典琵琶曲外,目前大家所熟悉的还有《大浪淘沙》、《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草原小姐妹》、《高山流水》等。 一、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 作品是20世纪50年代,吕绍恩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真实事件而创作。乐曲的引子以悲壮有力的角调式主题音调在琵琶的中低音区反复呈现,强烈地渲染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壮肃穆气氛。紧接着,琵琶奏出了坚定有力的旋律和类似军乐的雄壮音调,塑造了出没于山高林密的太行山区,顽强打击敌人的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第二部分是全曲的主体,作者除借鉴传统琵琶武曲的扫拂、夹扫等演奏技法外,还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和弦、频繁的转调、三连

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 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1、手型关。 据笔者多年的琵琶教学实践证明:手型的正确如否,对琵琶演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 那么正确的手形应该怎样掌握呢?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 两只手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 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弯曲成半圆形,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 为什么要采取龙眼指法呢?因为龙眼指法两个指尖端距离近,运动行程小,弹挑动作快,转换时间短,对快速弹挑能构成有利条件,右手臂保持在稳定的紧张与放松状态。 这样,只要大指和食指积极运动,紧密配合,弹挑的速度就会自然加快。 快速弹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鸡眼、凤眼指法呢?因为这两种指法的大指与食指的指尖距离较宽,运动行程较大,弹挑动作转换较慢,明显影响快速弹挑的质量和速度,所以不适应快速弹挑的技法需要。 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2、力度关。 所谓力度,从力学上讲,就是用来抨击对方的重力。

从客观上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 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增强两只手指的潜在力量呢?一要从慢节奏的乐曲练习开始。 因为放慢速度练习弹挑,手指准备时间充分,两手运筹力量充足,手指的松弛和紧张的转换得到有机的配合,指尖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充电,两指的潜能和活力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要坚持经常练功。 常言说得好,练琴练琴。 顾名思义,琴是靠练出来的,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解决的。 经验表明,学习琵琶演奏艺术,老师的指导仅占成功率的30%,而自己的勤学苦练却占成功率的70%。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深有感触的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得好:成功就在于重复。 所以学习琵琶快速弹挑更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重复。 一般的讲,初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中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要保证3个小时,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到勤听、勤看、勤

琵琶滑音的演奏方法

琵琶滑音的演奏方法 今天为大家带来琵琶滑音的演奏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琵琶滑音的演奏方法现在所说的滑音,在琵琶上,可分推、挽、纵起类与拖类两大类。 (1)推、挽、纵起类的演奏方法a.推: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右推进。 b.挽: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左挽出,俗称“拉,又称“拿。 c.纵起: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内按入,俗称“压。 d.撞:将弦身用左手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内按入并立即放松,使回覆原状。 在左手向内按入之前,右手先弹本弦,在左手放松而加覆原状的过程中,右手不再弹,这是撞一次的奏法。 撞一次的叫“单撞,撞二次的叫“双撞。 e.虚滑音:推、挽、纵起后,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的这些音,只用左手指去推、挽、纵起,不再用右手指弹奏。 f.实滑音:推、挽、纵起后,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的这些音,同时再用右手指弹奏。 g.推覆:先用推法,然后又回复到原按的音位上。 h.挽覆:先用挽法,然后又回复到原按的音位上。 以上指法,都是用左手按指将弦身紧按在相品位的某一音位上后,

通过向右、向左、向内三种方向,使弦紧张而产生了滑音的效果。 i.扳: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的某一音位上后,用食指在上面作挽,同时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作推,又称“扭。 (2)拖类的演奏方法历代各传派对拖类有各种不同名称。 如有的传派分别称作进、退、绰、注、虚绰、虚注等,在浦东派倪青泉谱中,总称作“拖。 广东省汕头等地,又有“勒法,演奏效果相似于拖,因此,勒在记谱时,也用了拖的符号。 现将拖类的演奏方法,简介如下:a.进:左手按指从较低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较高的本音音位,同时右手弹弦。 b.退:左手按指从较高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较低的本音音位,同时右手弹弦。 c.绰:左手按指从较低的装饰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较高的本音音位上,同时右手弹弦。 d.注:左手按指从较高的装饰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较低的本音音位上,同时右手弹弦。 e.虚绰:只绰不弹,得一虚滑音。 f.虚注:只注不弹,得一虚滑音。 g.勒:左手名指放在弦身(大都是子弦)的里面,即弦身与面板中间之处,名指甲向外将弦挑托起来,并用中指肉轻靠在弦身与名指甲上,犹如弦身由名指甲与中指肉捏住似的,然后作向上或向下的不同速度、

琵琶的十大名曲介绍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下面是整理的关于琵琶的十大名曲,欢迎阅读。 1《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此曲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抒发了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感,曲调婉转细腻,缠绵惆怅。在弹奏上充分发挥左手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在虚音、实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错配合中,运用弹、挑、泛等单音与拉、推、轮指等连指的巧妙穿插,使旋律更显委婉柔美,表现出“声声掩抑声声思”的情绪,表达了古代妇女受压抑的内心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或《浔阳曲》,《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

桨橹添声……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优秀代表作。在传统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而武曲则结构精致绵密,旋律层次分明,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 4《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这首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传说虞姬在项羽听到楚歌声而自为诗后和曰“汉失已落地,四面楚声中,大王意气尽,贱妄何聊生!”苏轼也曾做诗“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苍皇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京戏《霸王别姬》名闻中外,琵琶曲《霸

琵琶教学大纲

《琵琶》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中专(高考班) —.课程简介: 琵琶教学是艺术职业学院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职业学院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方面的能力外,器乐表演也是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面。 二.教学的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 能熟练掌握D、C 、G、F、A 、降B调的各种作品演奏 2 能熟练掌握弹挑,轮指,扫弦,泛音等各种演奏技能 3 能准确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演奏技巧 琵琶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各种常用调以及双手的基本功技能是琵琶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演奏技巧学习之后才能完善作品演奏技巧和技能,准确再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图,使其琵琶演奏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左右手指法技巧基本技能的训练 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做有机的联合,并通过这些巧妙、合理的结合,使它能够准确、完整、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意图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技巧先修课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基本技能的训练、《练习曲》(3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轮指练习

1.2弹挑练习 1.3两手配合练习 1.4快速交替指练习 目的及要求:弹挑演奏要均匀、持久,轮指要平、直、稳,这两点是琵琶的基础训练技能 难度:两手演奏力度的均匀、饱满、持久 第二章《旱天雷》、《金蛇狂舞》、《三六》(4课时)、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弹挑的速度变化 2.2轮指的连续性 2.3江南乐曲韵味的掌握 2.4左右手配合 目的及要求:掌握江南乐曲的音乐语气,配合以不同的弹挑速度和轮指气息;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制订不同的技术变化 重点:弹挑、轮指的音色训练 第三章《送我一支玫瑰花》、《浏阳河》 《彩云追月》、《倒垂帘》(6课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装饰音的演奏 3.2滑音的演奏 3.3长、短轮配合练习 3.4扫拂练习 3.5不同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

琵琶弹挑注意事项

琵琶弹挑注意事项 那么弹琵琶还要注意哪些?琵琶弹挑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整理了琵琶弹挑注意事项,供你阅读参考。 琵琶弹挑注意事项:指法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 “推手前曰枇(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 右手的某些其它指法与汇组指法均由弹挑衍变而来。 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 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对弹挑在演奏中的运用和发挥局限极大。 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法会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 练习弹挑指法时要注意手形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这时为了使拇、食指甲与弦身接触时,在横的角度方面易于相仿之故);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拇指短而食指长,要使两指一般齐,食指须呈微弯);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这种姿势叫“鸡眼,两指发音量与音色差异很大),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 练习弹挑时,保持手形基本不动。

初练时,尤其不要用前臂及腕部运力,而仅靠拇指和食的指关节运动。 所以弹挑时必须首先练好拇、食指的指关节的运动与用力。 因为弹挑时是用指甲尖端来触弹弦身,指关节离指甲尖端较近,手指的运动幅度较小,每作一次弹或挑所耗费的时间可以缩短,易于作快速的弹挑。 同时,在练好指关节的用力方法后,也能在动作非常快速、运动幅度极小的情况下作出强弱的变化来。 特别是“滚指,是在弦上作连续而均匀、迅速的弹挑,产生一种类似长音的效果,对弹挑音色、音量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 所以在初练弹挑时,一定要做到音量一致,节奏均匀。

浅谈琵琶初学阶段的技法

琵琶的演奏技巧技法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这些繁复且有难度的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教师本身的演奏基本功与教学方法。这些基本技巧技能的养成除了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之外,更需要学生课外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在诸如此类技巧技法的教授与训练中,每位教师均有自己的观点与方法,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演奏与教学经验来归纳一下在琵琶初学阶段需要练习和掌握的一些演奏技巧与技法及其要诀。 一、弹挑 在初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授,使之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必须要求学生在音色上下功夫。我们知道,琵琶发出的音色分为“乐音”和“噪音”,其中“乐音”占主要位置,它是我们在弹奏中使用到的最基本的声音;“噪音”是在琵琶演奏中运用特殊技巧所发出的声音,如“绞弦”、“煞音”、“摘音”以及一些模仿打击乐的击板声等。我在“弹挑”部分对初学者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部分为“固定弹挑”,第二部分为“手腕弹挑”。其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更好的掌握此种演奏技法,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为今后演奏基本功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阶段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固定弹挑 初学者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法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手型未做好就开始弹奏;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时使用到手指的最后一个关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进行弹挑。 在弹的时候,首先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圆形),然后将食指前两个关节打直向左边面板弹出,弹出后虎口呈凤眼状(长型),手指的指向应朝向面板,而不是往正前方。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干净。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前手型。 在挑的时候如要这样进行,右手在握圆的情况下,大指第一个关节打直触碰琴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超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挑完后收回,恢复挑前手型。 以上介绍的是“弹挑”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弹完后的松弛状态,而且在运用这一组合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都应在指甲尖上,力点在手指尖上,并力求使所弹奏出的声音均匀丰满。 2.手腕弹挑 此技法的演奏是在练习好“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弹挑。“固定弹挑”发出的声音比较“死板”,而手腕弹挑所弹奏出的声音则清脆柔和。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在用手腕进行弹挑时的动作过大,并且指

关于琵琶快速弹挑技巧方法

琵琶快速弹挑技巧不仅是琵琶演奏中最重要的技法,同时也是琵琶演奏中最难以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下面是整理的琵琶快速弹挑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1、手型关 据笔者多年的琵琶教学实践证明手型的正确如否,对琵琶演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那么正确的手形应该怎样掌握呢?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两只手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弯曲成半圆形,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为什么要采取龙眼指法呢?因为龙眼指法两个指尖端距离近,运动行程小,弹挑动作快,转换时间短,对快速弹挑能构成有利条件,右手臂保持在稳定的紧张与放松状态。这样,只要大指和食指积极运动,紧密配合,弹挑的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快速弹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鸡眼、凤眼指法呢?因为这两种指法的大指与食指的指尖距离较宽,,运动行程较大,弹挑动作转换较慢,明显影响快速弹挑的质量和速度,所以不适应快速弹挑的技法需要。 2、力度关

所谓力度,从力学上讲,就是用来抨击对方的重力。从客观上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那么怎样增强两只手指的潜在力量呢?笔者认为,一般要从慢节奏的乐曲练习开始。因为放慢速度练习弹挑,手指准备时间充分,两手运筹力量充足,手指的松弛和紧张的转换得到有机的配合,指尖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充电,两指的潜能和活力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要坚持经常练功。常言说得好,练琴练琴。顾名思义,琴是靠练出来的,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解决的。经验表明,学习琵琶演奏艺术,老师的指导仅占成功率的30%,而自己的勤学苦练却占成功率的70%。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深有感触的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得好成功就在于重复。所以学习琵琶快速弹挑更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重复。一般的讲,初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中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要保证3个小时,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到勤听、勤看、勤思、勤练,不惜付出汗水和心血,弹挑的力度和速度就会日渐提高。三是要运用好速度和力度的辩证关系。速度和力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力度就没有速度。这是因为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长短决定的,停留时间长,冲击力就小,速度就慢;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越短,冲击力就越大,速度就越快。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用力与放松,实际运作方式就是用力—放松—再用力—再放松的交替过程。但是,用力与放松又是相对的。只强调放松,手指就会松懈无力;只强用力,手指就会生硬紧张。所以,手指必须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击弦,产生连续的爆发力,才能集中体现手指潜在的力度和速度。因此,

步步高琵琶谱 琵琶演奏技巧

步步高琵琶谱琵琶演奏技巧 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 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 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这种虚音与实音组合进行的方法,在琵琶传统文曲中见用最多。 现将有关捺、带、擞的演奏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捺捺,又称“捺打、“印等。 演奏捺的方法,是在指关节的运动中,手指端取势将弦身击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声,捺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进行。 (2)带带,又称“带起、“带音、“放等。 演奏带的方法:当右手弹出前一按音之后,接着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内方或向外方一拨,然后离开弦身,带起一个较弱或稍强的音来。 带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进行。 带起的音,有散音与按音之分。 带起散音时,须将按指向左内方或外方一拨,即可带出空弦散音来。 带起按音时,则须把下行进行的后一个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带的动作。 演奏擞的方法:用左手指将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发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时,则用无名指搔弦),这是擞按音的

奏法;如擞空弦散音时,则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选择一较方便的指头去搔弦即可。 擞弦大都在同一条弦上进行。 右手指法弹挑类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来。 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 a.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左弹出发音。 b.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右挑进发音。 弹挑类其他指法的演奏方法:c.夹弹:是用弹和挑在弦上作连续均匀而不很快的动,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四声,有的或作二声。 d.滚:演奏方法与夹弹相同。 但在速度上则较夹弹快一倍,即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八声,有的作十六声。 e.剔:是用中指甲向左将弦剔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