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什么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保虫宿主。保虫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三点:

1、带虫卵的粪便入水。病人的粪便能够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如河、湖旁设置厕,河边洗刷马桶等。病畜随地大便亦可污染水源。

2、钉螺的存在、孳生。钉螺是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水陆两栖,生活在水平面上下,孳生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潮湿的环境中。可随着水草、牲畜以及人的鞋子夹带等方式扩散至远处。寒冷的冬季,钉螺在地面隐蔽处蛰伏越冬,并能深入地缝数厘米。钉螺感染的阳性率以秋季为高。

3、人体接触疫水。本病感染方式可因生产捕鱼、种田等)或生活洗涤、洗手、洗脚、戏水等)而接触疫水,遭致感染。饮用生水,尾蚴也可自口腔粘膜侵入。赤足行走在河边也有感染的可能。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1、侵袭期。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

2、急性期

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

2.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 (2016―2025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湘政办发[2016]37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5.13 【实施日期】2016.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湘政办发〔2016〕37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2016-202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5月13日 湖南省消除血吸虫病规划

(2016-202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血吸虫病防治作为重要的扶贫和民生工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予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加强传染源控制,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综合治理,结合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工程项目治理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发现、处置疫情;加强区域性防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省41个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场)中,26个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5个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到2025年底,全省所有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具体工作指标如下: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总结这是一首写在曲径xx上的时代新曲,这是一首唱在锦绣田畴上的为民赞歌,这是一幅描绘在安福大地上的壮丽画卷。 xx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达标工作,经过3年艰辛,终于到达一个崭新的春天,终于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磅礴气势,演绎出了一个“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幸福盛景。 纵横交错抓血防 xx因濒xx水得名,也为澧水所累,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全县现有x个血吸虫病疫区乡镇,x个疫区村(居委会),其中三类村x个、四类村x个、五类村x个。疫区人口x万,疫区面积x平方公里,有螺面积x万平方米。 同期声:领导讲话 “打造一方净土,让百姓远离瘟神!”这是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 县委、县政府把血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以县长为组长的xx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及全县血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血防巩固工作;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层层负责,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同时将血

防工作纳入疫区乡镇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达标工作责任追究制。县人大、政协领导也十分重视血防工作,多次实地调研和视察指导,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也为血防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近3年来,在各项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xx已配套血防工作经费x万元,并及时下拨中央补助血吸虫病常规防治工作经费,先后投入x万元对晚血病人进行救治。 通过坚持不懈努力,xx已建立起纵横交错抓血防的目标管理体制。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完成螺情调查x万平方米,完成灭螺面积x万平方米,灭蚴x万平方米,压缩钉螺面积119.89万平方米,完成居民调查x万人次,完成居民化疗x万人次,救助晚期血吸虫病患者x例。完成牲畜查病牛x头次,羊x只次。XX、XX年分别有x个村、x个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综合防控筑屏障 长期以来,血防整治单靠血防部门,势单力薄。如何构建“大血防”摆在了xx的决策者面前。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齐抓共管。经过多年探索,xx逐步趟出一条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血防工作路子。 结合县情实际,xx制定出台了《xx县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xx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方案》、《一村一

《2019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方案》----定稿

荆州市2019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 技术方案 根据中、省关于血防工作有关文件和《荆州市2019年度血防工作要点》要求,为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结合我市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疫情现状 2018年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场)、185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受血吸虫病威胁的流行村人口3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耕牛感染率为0,全年无急感病例发生,未查到阳性钉螺。 累计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区)数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乡镇有120个,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有3个,分别是松滋市的八宝镇、万家乡镇和洈水镇; 2407个行政村中有185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占76.98%。在1853个流行村中,累计达到传播阻断村数1829个,达到消除标准村数24个。 2018年全市钉螺面积2.93亿平方米,全市易感地带面积10695万M2,比上年减少1000万M2,,疫区钉螺孳生的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018年全市血检阳性率2.18%,较去年下降26.55%。 2018年全市IHA检测抗体滴度效价1:80及以上926人,较上年1394人减少468人。 在库晚期血吸虫病人4502人,其中2018年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人306人。

全市有牛村723个,占流行村总数的39.01%,牛存栏数22655头,比上年减少2866头,羊存栏21117只,比上年减少22927头,疫区耕牛复养难以控制。 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中,均未发现Ⅰ级风险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确保疫情不反弹。 (二)具体目标 1、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 2、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 3、全年查不到感染性钉螺; 4、血防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一步完善。 5、建立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三、工作任务与技术措施 坚持“四结合”:一是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查治病工作相结合,二是回头看与常规防治工作相结合,三是常规查病与全年查病相结合,四是流行病学个案追踪调查与人群查治病、复查复治相结合。 坚持“四突出”:突出健康教育,突出传染源管控,现症病人管理,突出风险监测。 坚持“一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 (一)健康教育 在流行村建立血防流动宣传栏,刷写永久性墙体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微信、QQ等宣传媒介,加大血防知识、政策法规和巩固达标成果宣传,强化居民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疫区流动人群、防汛救灾人员、沿江码头渔船民等水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1 2017年血寄地防工作要点 在“十二五”时期,我市疟疾防治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碘缺乏病继续维持消除状态,血吸虫病防治维持传播阻断,其他寄生虫病患病率维持在1%以下的较低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市的血吸虫病将实现消除,其他疾病将继续维持消除状态或低流行水平。为顺利实现2017年我市血寄地防工作,特制定本要点。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市确保不发生本地感染血吸虫病疫情,不出现血吸虫阳性钉螺,当年发现的钉螺当年灭清。xx市、xx区、xx区通过消除血吸虫病达标评估。完成血吸虫病、重点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等各项监测与调查项目任务。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维持疟疾消除状态。 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 查灭螺工作 按照《xx省2017年钉螺调查方案》要求,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清理,所有历史有螺点环境的信息在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xx )钉螺调查系统中网络填报,做到村级螺情环境有一本账和一张地图。全年完成钉螺调查4500万平方米,近5年有螺环境查螺覆盖率100%,查出钉螺解剖率100%。巩固性药物灭螺150万平方米。 2. 查治病工作 全市完成人群血清学查病2万人次,粪检查病4000人次;全市水上作业人员查病2000人以上。查病信息在xx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查治病管理系统中网络填报。对查出病人全部给予规范的吡喹酮化疗,对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扩大化疗;流行季节末对当年查出的病人进行一次终末抗虫治疗。 3. 健康教育工作 在各地血防监测点(流行村或社居委)的社区中,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区活动,同时选择监测点所在镇、

血吸虫病的简介及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 简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的疾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建国后被一度扑灭。现又有抬头趋势。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日本血吸虫病 【拉丁学名】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伤。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本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治疗:病原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 预后: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牙肿。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免刑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编辑本段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0-22)mm×(0.5-0.55)mm,雌虫细长,大小为(12-28)mm×(0.1-0.3)mm。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一条雌虫每日课产卵的1000个左右。 虫卵:成熟虫卵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为82μm×62μm,内含一毛蚴。卵壳无卵盖,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 日本血吸虫生活始中,人是终末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牛、

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12省(区、市)。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值攻坚制胜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全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血吸虫病作为需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大会于2012年通过了“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虫病公共卫生问题”的决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公布施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实施综合防治策略,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于1995年前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全国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但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牛、羊等家畜存栏数量多,传染源控制难度大,钉螺分布范围广,孳生环境复杂,基层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现有防治技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部分达标地区疫情尚不稳定,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疫情回升,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难以完全消除,目前的防治成果还比较脆弱,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法科学防治血吸虫病。 (二)规划目标。2017年,完成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消除血吸虫病复核,继续加强监测,巩固消除成果。到2020年底,四川、江苏、云南、湖北、湖南5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达到消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

预防血吸虫病知识 一、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并导致腹泻、消瘦、贫血与营养障碍等疾患, 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与体征 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 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 三、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 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最适宜钉螺活动。加上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多。 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另外,在洞庭湖、鄱阳湖湖滨和长江沿岸等一些地区,洪水季节到来时,由于抗洪抢险突击下水人数增多,因此,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 秋季温度也适宜钉螺活动,且又是捕鱼的好季节,鄱阳湖、洞庭湖等沿湖地区居民纷纷下湖捕鱼、捉虾,常常发生急性感染。因此,秋季同样是感染血吸虫的一个重要季节。 四、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1、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牛以控制传染源; 2、灭螺以切断传播途径; 3、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卫生(提倡用井水。可疑用水消毒:饮水先用明矾沉淀,再以漂白粉消毒。每担水加漂白粉1克漂白粉精一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取用); 4、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防蚴笔(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加2%氮硝柳胺和10%松节油制成)具有强大杀灭尾蚴的作用,涂擦皮肤可耐久不脱。此外有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亦有杀灭作用。 大桥中心卫生院宣

【工作方案】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XX-2015)和上级血防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保护血防区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确保我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顺利实现――20xx年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血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坚持防治血吸虫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落实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策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工程结合,改善自然环境,切实压缩钉螺面积;加强人畜查病治病和粪便管理,切实控制传染源;加强群众性血防工作,切实建立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加强区域性防治工作,切实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切实减轻血吸虫病危害,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二、防治目标 1、降低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到20xx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的人畜血吸虫病阳性率降至1%以下,无急性病例发生。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2、普及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到20xx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沼气式或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

3、提高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防病意识。到20xx年底,全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4、加大人畜传染源管理力度。对人畜感染率1%以上的疫区村人畜进行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建安全牧场,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家畜圈养、扩禽压畜等血防项目工程。到20xx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的家畜圈养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三、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河市镇、黄金乡、凤凰乡、琴棋乡、营田镇和天问街道办事处6个疫区乡镇,共涉及70个行政村(社区)。 四、工作任务及分工 1、人畜血吸虫病查治。 工作任务:计划人群血检查病37828人次、粪检查病3307人次、治疗及化疗43490人次;牛畜查病26424头次,治疗及化疗28668头次。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血防办、畜牧局。 工作要求:根据国家血吸虫病查治病技术规范,市血防、畜牧部门要同步实施人畜查治病及化疗工作,对查出的病人、病畜建档建卡,健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及时调整疫区村类型,加大对人畜查治病及化疗力度,使人畜感染率明显下降。 工作指标:每年以村为单位人畜查病覆盖率达100%;目标人畜查病覆盖率达90%以上,目标人畜化疗覆盖率达95%以上。 2010-20xx年人、畜查治病规划进度表

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实施意见

XX市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7〕14号)精神,继续巩固本市消除血吸虫病成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结合本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背景 XX市历史上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于2015年通过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组织的维持消除血吸虫病状态复核。到2017年底,全市已连续43年无急性感染病人、无阳性钉螺,连续39年无新病人和新病畜,连续32年巩固了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成果。 然而,由于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未彻底改变,本市血防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外来人员流动频繁,区域水系发达,残存钉螺和输入性病例客观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监测任务繁重;二是由于“达标”多年,各地存在血防观念淡化、基层血防队伍青黄不接及工作力度弱化等问题;三是部分地区血防专业队伍削弱,技术能力减弱,影响防治工作质量,与当前巩固消除血吸虫

病目标不相适应。鉴于此,为继续巩固本市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成果,各部门、地区要进一步强化开展长期监测巩固的防治意识,继续做好本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健康XX”建设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的方针,巩固本市持续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成果,促进全民健康。 (二)工作原则 坚持源头管控原则,降低本地传播风险;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各项监测措施;坚持部门合作原则,协同开展综合防治。 (三)实施策略 实施以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输入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 防治策略。 一是加强钉螺控制。在历史有螺区、可疑有螺环境分类开展监测,及时发现、处置残存或输入性钉螺,不断压缩钉螺面积,巩固防治成果。对于生产生活区的有螺环境,要重点整治,加大灭螺力度。

血吸虫病题库及答案

血吸虫病题库及答案 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A”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B”涂黑) 1. 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移行期童虫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 2. 急性血吸虫病的现场处置中不需要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 3.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除人外,尚有40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血吸虫。() 4. 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病人即可定义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 日本血吸虫尾蚴多分布于水体表面。() 6. 为了加快加藤片透明速度,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可将加藤片放置于下照射以提高温度。() 7. 粪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杀灭血吸虫虫卵,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8. 灭螺前活螺平均密度和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指标可用来考核灭螺效果。() 9.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中使用过的微量板可以浸泡于酸性溶液中,然后用毛刷洗涤,晾干后继续使用。() 10. 血吸虫病四类流行村要求每3年对有钉螺分布的村民组和有疫水接触史的常住居民(6-65岁)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血清学阳性者即给予1次化疗。() 11. 防止钉螺扩散不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点和难点。() 12. 人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接触时间愈久,暴露的面积愈大,则感染血吸虫的机会愈多,感染的程度愈重。() 13. 血吸虫病和钉螺的地理分布均有严格的地方性,两者分布基本一致。() 14.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3个重要环节分别为: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中存在钉螺和人畜接触疫水。() 15.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包括: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和山区丘陵型。() 16.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致病阶段为成虫阶段。() 17. 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18. 我国2006年颁布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中规定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 19. 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群。() 20. 日本血吸虫属于雌雄同体吸虫。() 21. 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22. 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钉螺。() 23. 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最适宜温度围为20℃~35℃。() 24. 日本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的移行途径为: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左心、主动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25. 历史上,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流行区为平原水网型。() 26. 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被称为疫水。() 27. 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为肝和肠壁。() 28. 50%以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 29. 急性期血吸虫病患者,排便多为果酱样便。() 30. 日本血吸虫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门脉-肠系膜动脉系统。()

浙江省公卫办、浙江省爱卫办关于印发2016年公共卫生(爱国卫生)重点

浙江省公卫办、浙江省爱卫办关于印发2016年公共卫生(爱 国卫生)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公共场所与环境卫生 【发文字号】浙公卫委办[2016]2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6.27 【实施日期】2016.06.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公卫办、浙江省爱卫办关于印发2016年公共卫生(爱国卫生)重点工作计划的通 知 (浙公卫委办[2016]2号) 各市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部门: 现将《2016年公共卫生(爱国卫生)重点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公卫办 浙江省爱卫办 2016年6月27日

2016年公共卫生(爱国卫生)重点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公共卫生和爱国卫生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公共卫生和爱国卫生工作的要求,提升G20国际峰会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助推“两美浙江”、“健康浙江”建设,现制定2016年公共卫生(爱国卫生)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一、公共卫生(爱国卫生)综合协调管理 (一)加强公卫委(爱卫会)组织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卫委(爱卫会)全会、联络员会议和工作组活动制度,充分发挥成员部门联络员作用。召开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暨公共卫生管理培训班,研究布置2016年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G20峰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健全联防联控运作机制,部署开展以“清洁家园除四害、安全健康保峰会”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有效防控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重点传染病。 (三)着力推动“十三五”公共卫生工作。制定并实施《浙江省公共卫生“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浙江省爱国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完善公共卫生任务执行体系,新增公共卫生任务书四-基层版。组织成员部门开展公共卫生(爱国卫生)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全省通报。做好“十二五”全省公共卫生发展状况评估,通过适当形式向全社会通报。 二、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 (一)艾滋病防治。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艾滋病人救治救助,落实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组织开展本系统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二)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二)

鸭畈教学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放出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急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耕牛患了血吸虫病,表现为消瘦,役力下降,严重的粪便带血、带粘液,粪稀如水,最后衰弱虚脱而死亡。 一、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的门静脉血管内。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至水中,遇到人畜仅需10秒钟即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发育成虫。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二、人体感染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方式和途径? 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何种民族与性别,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就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 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感染。如水田作业、打湖草、放牧、防汛、抗洪抢险、测量、勘测、施工,以

及捕鱼捞虾等在疫水中作业;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感染,如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饮用疫水等。 尾蚴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接触疫水机会越多,暴露在疫水中的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 三、什么季节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3~11月,而以7~9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尾蚴感染的最适温度为15~30℃。一条尾蚴夏季存活3天,冬季可存活一周。这一时期气温高,雨水多,钉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最活跃,逸放出来的尾蚴多、活动力强,此阶段人畜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多,容易感染。 四、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感染? 只要做好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和注意饮用水安全,就能有效地预防血吸虫病的感染。主要措施有: 1、集体防护措施 ①、改造自然环境 疫区生产场所易积水和要涉水的低洼滩地,应事先开沟沥水,平整坑洼,修整道路,搭桥设渡,避免不必要的涉水。在江河湖草滩上搭建工棚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的地方,铲光住地周围的杂草,灭光钉螺。 ②、改革生产工具和改进操作方法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流行区人口约有6亿,其中约有2亿人受到感染,1.2亿感染者有症状,2000万患者有严重后果,每年大约有2万人死于血吸虫病,病例的80%和大多数严重感染病人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江、浙、皖、赣、闽、沪、两湖、两广、云、川等12个省、区、市,其中上海、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已消灭了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时间长,约有2100年左右。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哪些活动会感染血吸虫病 一般在3—11月份,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如插秧割谷、防汛抢险、捕鱼捞虾、游泳嬉水、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 3.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如此循环反复,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4.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普查与普治病人及病牛。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查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灭螺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和分布的环境。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物灭螺。 2.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严格做到无害化处理,严格实行粪管制度及有螺地带禁牧。 3.水源管理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不接触疫水,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确实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 凡是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疫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当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时,就应该提高警惕。但也有较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就应该立即到血吸虫病防治所检查。 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检查、血液化验和直肠活组织检查等方法。目前,B超技术常与粪便检查和免疫诊断结合使用,用以检查肝脾有无肿大,是否有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声像特征以及肝硬化的程度,以判定病情。 6.患血吸虫病后要及时治疗 患了血吸虫病不能麻痹大意,要及时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站进行治疗,治疗药品为吡喹酮。由于吡喹酮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在使用吡喹酮治疗前,需对心、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对肝脏等实施保护治疗,若有其它杂症的,还要对症治疗控制病情,以确保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安全。

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

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5-03-18T09:12:11.9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华富 [导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传播。 刘华富 成都青白江区血吸虫病防治院四川成都 610306 摘要: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超过2亿人患有血吸虫病。由于血吸虫病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其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为此修订了《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在推进我国消除吸血虫病规划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该标准修订以来,血吸虫病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血吸虫病流行区,如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病的控制标准,也为继续完善该标准提供了更加规范、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传播控制 前言:血吸虫病是十分严重的传染病类型之一,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命健康质量。针对血吸虫病疫情目前体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消灭以及防控的标准,目的是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我国所制定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共经历了6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在当时的时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防控血吸虫病的工作不断深入,之前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已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基于此,卫生部门的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修订出最新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 1 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背景 由于血吸虫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人数广,因此我国对其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自1958年以来,就根据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前后修订了6次防治标准,在每个时间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1980年第三次修订该标准,提出要在3年内不能产生钉螺和新感染的病例这些严格要求,在当时水网型流行区的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当时又出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现状,我国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都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第三次修订标准没有涵盖山丘型血吸虫病防治的内容,在其后几次的修订中全面考虑到血吸虫病疫情在我国的流行程度,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目前影响比较深远的是2006年版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在该标准中对吸血虫病的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加入了山丘型以及湖沼型血吸虫病的控制手段。此次修订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成果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从自身做起杜绝传播血吸虫病。但是该标准还体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就钉螺的控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仅仅是将血吸虫作为消灭的重点内容,未对中间宿主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2006年版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吸虫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但缺乏全面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修订。 2 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要想修订血吸虫病的防治标准,就要全面了解血吸虫病在我国的疫情传播情况。我国卫生部门的专家在2013年就我国几大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展开了疫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防治标准几次修订后,水网型的疫情传播已经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水平,而山丘型以及湖沼型则在经过一段时间控制后又有所回升钉螺面积也达到了2%以上。根据周晓农[1]等人的研究《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一文中表明,钉螺在山丘型传播区的生存时间为(2.6±1.1)年,由此看来可以将“连续5年查不出钉螺传染”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在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人群的感染水平也能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中,然而钉螺感染却有可能出现一个较大的回升。该结果也为今后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指标。 徐小林[2]的《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及防治措施》一文中说道:如果某个地区的血吸虫以及钉螺的密度能够降低到传播的最低值之下,则血吸虫病的传播链会被彻底打破,及时钉螺还作为血吸虫病的传播宿主,也无法大面积传播。汪天平[3]等人的文章《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标准制定的一组实证:回顾性调查的作用》中同样表明: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繁殖以及传播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一定环境范围内,如果钉螺的密度较低,则二代的繁殖率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因此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需要对钉螺的繁殖与传播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3 血吸虫病防治标准指标的完善 通过多位专家的深入研究,已在最近两年的时间中总结出血吸虫病的防治手段,并将其完善到新的标准中。新修订的版本与过去的相比,在多方面做出了调整: 首先是将过去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题目更改为《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标准》,强调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消除血吸虫病;其次是对钉螺的传染指标进行了修改,除了要认识到钉螺的危害外,还要增加监测的内容;最后是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修改。在新的防治标准中,将过去的“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传染”这一要求变更为“连续5年查不到钉螺感染”,同时重点关注成都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的疫情控制情况。伴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愈发深入,必须要进行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改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疫情,寻求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血吸虫病控制在萌芽阶段。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血吸虫病的新修订防治标准的应用,将会对不同传播区的血吸虫病防控做出突出的贡献。 结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能够得知,我国卫生部门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多次修订血吸虫病的防治标准,为今后的血吸虫病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成为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基层部门起到一个了解作用,为推动消除血吸虫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晓农,许静,林丹丹.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1(26):1-4. [2]徐小林,朱蓉.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3(08):302-306. [3]汪天平,周晓农,林丹丹.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标准制定的一组实证:回顾性调查的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05(12):479-481.

日本血吸虫的防治策略及方法

日本血吸虫的防治策略及方法 日本血吸虫亦称血吸虫或住血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裂体属。属小型个体,雄虫长12-24毫米,宽0.50-0.55毫米,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有卵巢一个,长圆形,子宫颈长,其中含有50个以上的虫卵,体呈紫色。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膜系膜静脉中,雌雄虫经常抱在一起,寿命可达1 0-20年。雌虫产卵于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如遇钉螺则侵入其体中,毛蚴在钉螺体内经过无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尾蚴。尾蚴自螺体内逸出后尾部摆动,遇到人或易感染的动物而从皮肤钻入,引发感染。其寄生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血吸虫病。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特点。我国防治血吸虫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畜同步化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途径。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2.切断传播途径(1)灭螺: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主要措施有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改变钉螺滋生地的环境以及局部地区配合使用杀螺药。(2)粪便管理:血吸虫感染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体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管理好人畜粪便在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方面至关重要。在重疫地区推广“以机代牛”以及粪尿混合储存方法有助于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3)安全供水:尾蚴从螺体内逸出的首要条件是水,结合农村卫生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安全供水设施,可避免水体污染和减少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机会。尾蚴不耐热,在60摄氏度的水中会立即死亡,因此家庭用水可采用加温的方法杀死尾蚴。 3.保护易感染者 4.疫苗研究 该病的流行与防治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制约。血吸虫病危害程度、防治工作难度远远超过国外流行的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钉螺分布区域以垸外为主,受长江水位影响以及退湖还田、平垸行洪、移民建设实施等使得消灭钉螺十分困难。且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以机代牛”的实施尤为困难......人类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人的行为所致。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生活方式,对预防血吸虫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我省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疫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如期实现传播控制目标,血防工作迈进新的历史时期。但全省血防工作仍存在部分地区疫情不稳定、封洲禁牧等措施落实不彻底、血防项目整合不紧密、少数地区对血防工作滋生松懈麻痹思想、血防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30年,全省力争提前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为加快推进新时期血防工作进程,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血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新时期血防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血防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控制疫情、缩小疫区、最终根治”的战略目标,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以务实创新为动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防治,依法防治,全面加快血防工作进程,为改善服务民生、推进健康江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70%以上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0%以上达到消除标准;到202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力争2030年全省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三)统筹抓好综合治理。根据各地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作用,统筹安排血防治理项目,综合施策,保证血防工作最大效益。 卫生计生部门要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采取药物灭螺、地膜覆盖灭螺和易感环境改造等措施,有效压缩钉螺面积;治理农村饮用水和污染源,搞好血防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实施“水改旱”“水旱轮作”“挖池养鱼”和“蓄水灭螺”等,减少钉螺孳生面积。要积极实施以机代牛耕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到2020年,血吸虫病流行区家畜圈养率达到90%。 水利部门要结合堤防工程、河湖整治工程、灌排渠系新建和改造工程,采取防螺平台(带)、防螺隔离沟、抬洲降滩、改造涵闸、水淹灭螺等措施,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控制钉螺沿水系扩散,以实现防螺、灭螺。到2020年,有螺河道新建水利工程结合血防措施率达到90%。

日本血吸虫教案

赣南医学院教案 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曹镐禄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作用,病原学诊断方法。 2、悉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3、了解:寄生人体的虫种及我国防治血及虫病的成就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疑点: 重点:1、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毛蚴的形态。 2、致病机理(尾蚴性皮炎,童虫损伤肺,成虫代谢产物,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 理,异位寄生和异位损害)。 3、实验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的应用和综合查病。 难点:1、免疫(免疫原、伴随免疫、免疫逃避、免疫效应机理)。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结合生活实际及临床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3、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鞭等。 五、时间安排: 引入本次新课(2分钟),日本血吸虫形态(5分钟)、生活史(20分钟)、致病(25分钟)、诊断(10分钟)、流行(10分钟)、防治(6分钟);小结(2分钟) 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血吸虫部分,引入本次本节课日本血吸虫。

第六节裂体吸虫(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一、形态 (一)成虫形态雌雄异体。 (二)虫卵形态:成熟虫卵呈椭圆形,大小均为89um-67um,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内可见成熟毛蚴。 (三)幼虫形态 1、毛蚴形态: 2、尾蚴形态: 3、童虫 二、生活史及生物学特点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整个生活史包括五个时期。 (一)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 于肠粘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产卵,成熟虫卵使周围组织发炎坏死;同时在血流的压力、肠蠕动和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二)毛蚴的孵化 (三)幼虫在钉螺体内的繁殖 (四)尾蚴的逸出及侵入宿主 (五)成虫定居及营养 血吸虫与其它吸虫的主要不同点: 虫名血吸虫肝、姜、肺吸虫 外形呈圆柱形、雌雄异体合抱背腹扁平、雌雄同体 睾丸七个二个 虫卵无卵盖、有侧刺有卵盖、无侧刺 尾蚴分叉不分叉 生活史无雷蚴、囊蚴期、有雷蚴、囊蚴期、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需二个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 感染阶段尾蚴囊蚴 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经口感染 血吸虫生活史示意图(见板书)。 三、致病 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对人体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但以虫卵所致病变最为严重。 1、尾蚴所致损害引起尾蚴性皮炎、局部出现瘙痒小丘疹。 2、童虫所致损害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3、成虫所致损害成虫一般无明显的致病作用。 4、虫卵所致损害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形成虫卵肉芽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